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最名副其实的困守孤城,荥阳城破,汉王府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但是汉太子刘盈逃走了,周勃依旧是汉军将领,他的坚持也不是没有道理。

周勃也到底是个硬骨头,要是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可能就直接投降了。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局面,成皋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无疑也成了越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成皋确实很刺眼,甚至也是一个隐患,但是尹旭只是派兵防备,暂时并未动手。

在此之前,尹旭想要先完成另外一件事——处理梁国问题。

汉国是在实质上已经算是灭国了,越国下一步的战略重点肯定会是齐国,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越国和齐国之间还横亘了一个梁国,如何处置成为一个问题。

若是强攻拿下梁国倒也不是不能,但是这样一来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梁王彭越乃是一员骁勇战将,梁国还有十万大军,何况还有大梁那样坚固的城池来坚守。想要拿下来梁国必定困难,即便勉强拿下来,也少不得要损兵折将。

在和齐国对阵之前,先行消耗了越军的实力,将来两国齐军可是占便宜的,对越军很不划算。又不利的后果就是将彭越逼迫到韩信一边,彭越要是率军与韩信合兵一处。齐国的力量可就更大壮大了。

伐齐之举将会困难重重。因此梁国和梁王彭越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乎尹旭想着,是否有可能拉拢彭越,让其为我所用,倒向越国一边。以前这样做不行,但是现在时过境迁,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未必不能起到效果。

“大王,游说彭越的事情可行吗?”苏岸对此有些疑虑。

尹旭淡淡一笑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可是大王开出的条件似乎难以打动彭越。”苏岸的疑惑之处也正在此处。

尹旭道:“未必!关键是彭越是否有资格和寡人谈条件,让英布兵围成皋,蒲俊兵逼大梁。给彭越点压力吧。”

沉默片刻,尹旭续道:“彭越他该清楚,他若是不投降,结果必定是个死。对寡人而言。结果也一样,终究还是能攻陷梁齐之地,顶多晚上两三年而已。因此寡人处在优势地位,我们掌握了主动。”

苏岸轻轻点点头,似乎明白些什么,淡淡道:“希望彭越能理解大王的一片苦心。”

尹旭云淡风轻一笑,说道:“整编训练军队的事情加快进行,还有给章邯送消息,做好准备,对齐国开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齐越两国终于要正面碰撞了。尹旭和韩信两人也终究要在沙场上一较高下……大梁位于大河之滨,战国时期魏王迁都于此之后,就修建了很多人工运河,鸿沟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条。以此来沟通大河之水,在大梁周围形成一片密集的水网,使得大梁这座完全处于平原上的城池多了一些屏障,军事防御的情况也好了很多。

但是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临水的城池以水位屏障却也怕水。战国末期,秦将王贲灭魏之时就掘开大河,以水灌大梁。最终破城。

想起这些种种,彭越就比较头大,大梁的防御怎么看似乎都不充足。不过十万兵力,防御大梁这样一座偌大的城池,总显得有些薄弱了。何况对手是战斗力强大的越军。

彭越这心里一直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自从荥阳陷落的消息传来之后。彭越就一直如此,心神不宁的。

听闻越军破荥阳是因为内部有人里应外合,彭越不禁怀疑其大量城里,是否也有尹旭安排的人手。或者自己手下的将领是否已经有人里通外国,因此加强了对内的盘查,因此弄的人心惶惶。

大梁的形势就显得愈发的严峻了,彭越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就在此时,彭越得到禀报,越国使者到访。

越国这个时候派出使节,彭越大概明白一些神秘,立即接见。

此番出使大梁的越国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杜殇。自从尹旭让他到江北之后,似乎这类任务已经习以为常,成为出使专业户。

“参见梁王!”杜殇向彭越见礼。

“免礼,不知越王派贵使前来所谓何事?”彭越倒是不敢太怠慢越国的使者。

杜殇回答道:“在下奉越王之命前来救梁!”

“救梁?梁国需要救吗?”彭越强自镇定。

杜殇道:“当然,梁国马上就要成为齐越交战的战场,为避免梁地百姓受苦,越王特意派臣前来救梁。”

彭越淡淡道:“贵使言重了,不过寡人倒是想要听听贵使如何救齐?”

杜殇笑道:“很简单,梁王可以二选一,要么投靠向齐,要么投降越,将战场推到梁国边疆就是了。”

彭越的脸色有些不大自然了,强自镇定问道:“那贵使认为寡人该倒向哪一边呢?”

杜殇依旧是云淡风轻的笑容,说道:“这个嘛,当然要梁王自己决定了,不过还是要考虑一下倒向哪边更好一些?千万不要费尽心思,最后还是让梁地陷入战火之中就好。”

彭越的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但是事到如此事实却是如此,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这是肯定的。只是这个选择到底该怎么做呢?梁国夹在齐越两国之间,根本无法置身之外,因此没有中立的可能。对他们而言,中立本身就是意味着偏向齐,站到了越国对立面上。

“那贵使认为寡人倒向哪边比较好?”彭越沉声问道。

杜殇道:“在下是越国人,自然希望梁王倒向越国。不过临走的时候,越王说过,梁王可以随意选择。当然了,若是梁王愿意前往荥阳觐见,可封信陵侯。”

“封侯?寡人乃堂堂梁王。”彭越对此有些愤怒。

杜殇淡淡道:“章邯以前是雍王、英布是九江王、现在都只是越国上将军。”

第六四一章拔钉

彭越思索许久,最终还是选择投降越国。

夹在齐越两个大国之间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必须得倒向其中的一方面,否则肯定是死路一条。

在这一点上,彭越无可奈何,他没有别的选择。那么,如此一来,问题的关键就是到底要倒向哪一方?

当然了,选择的一切基础都是建立在生存和利益上。现在已经谈不上什么利益了,梁国根本没有和别人谈条件的可能,获取利益也都是无稽之谈,唯一希望的就是存亡。

彭越最初的打算是是希望能够保全梁国的存在,自己能继续担任梁王。就如同南方的衡山王吴芮一样,这是有先例存在的。这是在他看来最为完美的例子,可是天不随人愿,似乎难以实现。

但是杜殇却给出了另外一个先例,那就是章邯和英布。

尹旭的条件说的很明确,只会封彭越为侯,封信陵侯。有次一点,彭越已经可以肯定,对方已经将自己的底细打听的清清楚楚。不过这也不奇怪,以越王尹旭的能耐,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封侯,这个有些出乎彭越的意料,也让他有些失望,甚至是有些愤怒,似乎尹旭轻视了他这个梁王。

可是转念一想,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想想章邯和英布。当初一个是镇守关中的雍王,一个是雄踞淮南的九江王,而今全都是越王尹旭麾下的上将军。即便是越军已经收复了关中和淮南。此二人依旧没有恢复王爵。

有这两个先例在。梁王似乎也就没有什么特殊性。即便是彭越手中还掌控着梁国的土地,而当初章邯和英布都是亡国诸侯。但是在实质上这样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是齐越两国中的任何一方出兵,都可以轻松占领梁地。

至于倒向韩信那边,未必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即便是韩信依旧承认自己这个梁王,可能保得住梁国的国土吗?

何况现实摆在面前,尹旭若是打败齐国,梁国将成为越国的国中之国,这可能吗?至于衡山国,那是尹旭现在还顾不上。吴芮也不会对越国产生任何威胁,才得以存在的。等到尹旭平定整个天下的时候,衡山国自然就会烟消云散,那么梁国就更不例外了。

说实在的。在尹旭和韩信之间,彭越更加看好尹旭。齐国不仅仅无法庇护梁国,说不定将来依旧逃不过灭国的命运。

齐国被灭,自己若是再倒向齐国,终究逃不过一个死,反倒不如做个信陵侯来的实在可靠。风险始终都是有的,可是彭越心中始终有些不甘,不甘心就此放弃梁国的一切。

彭越并非立即当面答允杜殇,这样的大事情必须要深思熟虑。杜殇自然不会反对,不过临走的时候特意提醒梁王尽快。不要耽搁时间。

杜殇离开之后,彭越很长时间内都陷入沉默,这个选择有些难。

书房里的人都被刻意安排离开了,只剩下彭越一个人陷入一种沉默之中。

他已经不是当初巨野泽打渔的汉子,而是梁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方诸侯。

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简难,好不容易有了今时今日的富贵生活和超然地为,又怎么肯轻易放弃呢?

可是又必须要考虑现实,富贵需要有命去享受才行。

吱呀一声门响。彭越没有抬头,就知道来人一定是陈青山,别人没有这个胆量和权力打扰自己。

“大王,还在发愁吗?”陈青山轻声询问。

彭越轻轻点头,问道:“先生。此事若换做是你,该当如何选择?”

陈青山叹道:“大王。今日老夫就是想要和你说说此事……当初我么也是一心想要趁着乱世,完成无忌公子未竟的遗愿。大王已经很努力了,取得今日的成就已经实属不易。无奈现实如此,梁国只能走到这个地步……

经历过当年无忌公子的事情,以及这些年看到的这些荣辱兴衰,老夫觉得还是稳妥为好。权力这东西,固然可以高高在上,可是需要有生命来享受才行。拿得起,放得下方为大丈夫!”

说完陈青山便推门出去,留下彭越一个人待在安静的书房里。

在寂静中沉寂了许久,彭越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归附越王尹旭。

其实早在越军兵围荥阳的时候,彭越就已经在为梁国的未来担忧,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既然最初已经做出的了这样的打算,就坚持这样做吧!

上天注定了梁王之位与自己缘分太浅,知足者常乐,还是去做个信陵侯吧!尹旭如此也算是一番美意,至少顾全了墨家那些老人们的心愿……彭越的降表很快就送到了荥阳,对此尹旭很是兴奋。

彭越倒向了自己这边,相当于梁国的十万大军也成为自己的力量,如此一来对付齐国,胜算也就又大了一份。

彭越清楚地表示,愿意做攻打齐国的先锋。至少现在,彭越还是紧握着那十万梁军,他也是怕尹旭口是心非。对此倒也是可以理解,只要彭越出兵对齐作战,完全处在自己掌控之中即可。

梁国的事情顺利摆平,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尽快整顿兵力对齐国作战了。时间已经到了越王七年初秋,天下大乱,兵祸连绵已经差不多整整十个年头了,战事必须尽早结束,让百姓们休养生息才行,因此齐国的战事必须要尽快结束才好。

当然了,在此之前,首先要拔掉中原大地上最后的“钉子户”成皋。汉将军周勃依旧坚守在此处,即便是荥阳陷落,也一直坚守不出。

越国想要出征对付齐国,就必须要拔掉这个眼中钉,稳定后方。否则以周勃的性格和实力,一定会在后方不断捣乱,成为一个隐患。汉国之地刚刚平定,绝对不能给汉国遗臣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至于如何彻底拔掉荥阳,在此之前,尹旭虽然一直按兵不动,其实却早已经在做准备……

第六四二章轻松破城

成皋北面和西面临黄河,南面和东面为深涧,故成皋之名是取山岭高矗濒临黄河之义。可以说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不过在此之前也曾有过被楚军攻陷的历史。

现在荥阳已经陷落,成皋完全成为一座孤城。即便如此的情况下,周勃依旧选择坚守于此,成为越军背后的一颗钉子。

在搞定了彭越之后,尹旭的目标对准了齐国,成皋这颗钉子必然是要拔掉的。尹旭一早便开始筹划,可是成皋的地势确实难以进攻。当初楚军也是在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之后才拿下城池的,显然尹旭并不想着这样。

那么想要破城自然就需要智取,不需苦思冥想,老天爷早已帮忙安排好了。成皋在客观条件方面那是十分坚固,但是其他方面是在不怎么样,缺粮就是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汉国在中原之地,粮草主要依赖于敖仓的供应,荥阳和成皋这样的城池粮食存储并不是很多。不过距离并不是很远,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是汉军的进攻太快,以至于汉军根本来不及运送足够的粮食进城。

即便是运送,主要也都是集中运往荥阳,毕竟哪里才是主要的都城,汉国最初的打算也是最后退守荥阳。

可是事情的发展与预期的出入很大,越国竟然先一步攻陷荥阳,最后困守孤城的竟然是成皋。成皋城中储存的粮食并不多,如今城中却有十二万大军,时间略微一长根本坚持不住。

周勃为此可是苦恼不已,荥阳陷落,汉军的士气和信心几乎全都散了。成皋的汉军将士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若非刘盈还活着一个象征,再加上周勃的弹压和管束,只怕在已经乱了套。

可是长此以往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围城的时间越长,汉军士兵的信心和精神支柱就越是会瓦解的更快。周勃也没指望能够坚守住,只是希望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从而拖住越军。或许他还奢望着出现什么奇迹,让汉国再次起死回生。

但是粮草危机的出现,却让他不得不重视,甚至是焦头烂额。汉军暂时这样维系着,若是城中一旦缺乏粮草,士兵们要是饿了肚子,军心马上就会大乱,成皋马上就会失陷。因此如何筹集到粮草,成了摆在周勃眼前最紧要的问题。

成皋城中的粮食有限,老百姓家中的存粮已经被汉军竭泽而渔,全部收拢起来,定量分配。城中存粮终究有个数量,战争年代的存储自然也不会很多,根本不够用,必须还要从城外想办法,而城外唯一能办法就是敖仓!

敖仓位于荥阳东北侧的敖山,位于大河与济水的分流之处,乃是秦代所建。为的就是将中原济水和大河下游的粮食收集起来聚集于此,可以通过水运和旱路运往关中和附近的城池。秦朝修建敖仓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东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可以从敖仓随时调运粮食来支持平叛战争。

最初章邯平叛征战所用的粮草大多都是从此处调运的,可是章邯早早就在巨鹿战败。敖仓的粮食充足,数量之大超乎想象。秦朝并未很好地利用好他的积蓄,反倒是造福了后来的汉王刘邦。

刘邦在楚汉之战之中,之所以能坚持那么久,最终获取胜利,就是因为有敖仓粮食的支持。即便到了现在,打仗多年,敖仓的粮草依旧有存留。这也正是周勃打敖仓主意的原因,在成皋和荥阳附近,唯一此处可以尽快搞到粮食。

想要取得粮食,并且将粮食运到成皋,最大的威胁自然是越军。

但是这个时候,越军的调动和一些地利优势,让周勃觉得并非全无可能。

成皋紧邻大河,敖仓也紧邻大河,是否可以通过水路绕过越国大军,袭取敖仓获得粮食呢?何况越国大军现在主要集中前去威压梁国,正是一个好机会。

于是乎周勃派出了一支兵马由大河水路前去袭取敖仓,他们的行动出奇的顺利。根本不需要进攻敖仓,越军正好已经运出一批粮草已经装船,准备运往河内。

汉军以为自己捡个大便宜,准备将这些船只直接运回成皋。可惜一上船就发现上当了,准确的说他们从成皋出发的那一刻就落入了越军的监视之中。

于是乎大部分的汉军将士被杀,拖入了茫茫大河之中,只有少部分将领被留了下来。如此一来,一支押粮军很快就运送粮食回到了成皋。

见到粮草回来,周勃的心情相当的兴奋,有了这些粮草,可以后顾无忧了。城门口,派出的将领欣然前来向他禀报,周勃见到没有问题,当时派人打开城门,前来搬运粮食。他全然没想到手下将领已经在越军的威逼利诱之下倒戈相向,自己的士兵也有大部分葬身大河的鱼腹之中。

成皋城中的将士们见到粮草运来,自然很是兴奋,匆匆打开城门前去搬运。可是当他们打开城门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袋袋的粟米,而是一柄柄锋利的环首刀。

假扮成汉军运粮兵的汉国士兵,趁着搬运粮食的时候,瞬间占领了成皋北门。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好的越国船只,从上游而来,船只上无数的汉军士兵。

直到此时,周勃才知道自己上当了,知道一切都完了。

其实,越国飞影在荥阳安插了不好眼线,也策反了不少的汉国将领。成皋这边也不例外,这次通过水路袭取敖仓,运回粮食的计策就是一位副将所献之计,而这计策本身是出自于越王尹旭。

于是乎,尹旭有意无意的安排,经过一段时间,不着痕迹地将军队调开,给周勃一种错觉。

实际上,精锐早已埋伏在成皋周围,尤其是通过大河来运送士兵,抢攻成皋北门。成皋的军心比荥阳还是不稳,城门被抢占的消息一传开,加之城内缺粮的消息铺天盖地,顿时全线崩溃,再也无心抵抗。

越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成皋,周勃知道大势已去,率领亲兵队伍突围,准备逃亡前去齐国。结果走在路上,被彭越所截杀。唯一幸运的是,樊哙当初是直接带着刘盈和鲁元去了临淄,才得以逃过一劫。

第六四三章攻齐部署

临淄,济王宫。

齐王韩信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既喜切忧,喜的是王后香凝就快要生产,孩子即将降生。初为人父的喜悦让他很是兴奋,很是期待。

可是天下局势状况却让他格外的忧虑,汉国突然被灭了,就连最后坚守的城池成皋也被越军轻松攻克。不止如此,粱王彭越竟然选择了归降尹旭。

越国的土地骤然间扩大不少,军事实力骤然间增加了许多,整编汉国降卒是一方面。彭越可是整整带了十万大军归降,越国的军事实力成倍的增加,已经是今非昔比。

汉粱两国相继消亡之后,越王尹旭的目标必然锁定在了齐国之上。

越国下一个目标自然也就是齐国第六四三章攻齐部署了,天下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已经被越国占领,统一的诱惑之下,尹旭不可能放过齐鲁之地。

这一点韩信很清楚,想必越国大军已经在调动,准备进攻齐国,虽然尚未收到消息,倒也八九不离十了。

也许在此之前,汉国被灭之前,齐国和越国的国力差不多,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