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久之后,都才反应过来,一个个愤怒地吼叫着:“谁干的?凶手抓到了吗?”

“抓到的全都服毒自尽了,全都是死士!”一个冷峻的声音传来。

众人回过头来,见到说话的正是王后吕雉。吕雉返回的时候,将把自己安排的那些人全都遣走了,随即全部杀人灭口,绝对不能让自己背上弑夫的嫌疑。至于到底是什么人杀了刘邦,她现在没有精力,也不想去追查。

“死士?是越国人,一定是越国人!”汉国的臣子们一个个叫嚣不已,全都认定了是越国人干的。

“没错,一定是越国!”

“好了!”吕雉冰冷的声音带着几分威严,喝止了众人。

“何人行刺汉王自然要追查,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但是当务之急还是稳定局势。”吕雉说道:“汉王骤然遇刺,临危之际着樊哙将军防守城池,抓捕刺客奸细。并遗嘱立刘盈为太子,肩负起抵抗越国进攻的重任……事关重大,汉王来不及医治便去世了,事关重大,本宫不敢恐走漏消息,为越国人有机可乘,故特请诸位前来商议国是。”

王府侍卫和樊哙率领的援军全都下了封口令,刘邦死亡的细节,以及临死时到底说过什么,无人知晓。樊哙作为其最信任的将军,接管城防倒也不足为奇。至于刘盈,本来是汉王嫡子,继位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众人并不感动奇怪,略微聪明一些的,也明白其中关键。

王府侍卫众多,城防掌控在樊哙手中,吕雉敢于出现在这里,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见众人点头,吕雉命人带来刘盈,坐在那张属于刘邦的席位上,意思不言而喻。

“参见太子!”众人齐刷刷地行礼。

吕雉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她所需要的正是群臣对于她和刘盈地位的认可,必须要板上钉钉。

随即一场战略策划回忆展开,刘盈虽然为储君,可是年纪幼小,大事情无疑将会有王后,应该说是太后吕雉掌管。即便她是个女人,众人也不敢有违拗,毕竟其身份地位和汉国的实际情况摆在那里。

吕雉说道:“汉王已经亡故了,本宫暂时未敢对外公布消息,担心军心不稳,月谷趁机进攻。可汉王毕竟已经不在了,消息不可能一直瞒着,到底该如何办,还请诸位商议个结果出来。”

“王后,如今越国进犯,请示紧张,若是这个时候传出汉王的遇刺的消息,肯定会动摇军心,一个不小心,局势就掌控不住了。所以臣认为,该秘不发丧,就说汉王的受伤需要静养就是了。”

“不可,秘不发丧不是长久之计。今日的事情不能瞒的密不透风,汉王遇刺,伤势到底如何?若是汉王一直不现身,将士们会有猜疑,反而会人心惶惶,搅乱军心。”

“怎么?难道要直接公布汉王去世的消息?难道就不担心三军立刻乱了吗?”

“是啊,汉王去世的消息一旦传出,后果不堪设想。”

“那该如何是好?必须要尽快有个决断才行啊!”

“汉王驾崩的消息绝对不能外泄,只能秘不发丧!”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

第六二〇章生存代价

说话的人是周勃,一个在汉国地位举足轻重的将军,他的意见自然也就举足轻重。欢迎来到阅读

刘邦的死对他来说太过意外,意外的让人有些无法接受,奈何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北上,大敌当前,如何稳定汉国的局面,避免可能发生的大动乱才是当务之急。

周勃很清楚刘邦在汉国的地位和影响,一旦汉王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去,军心动乱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很多人本身就蠢蠢欲动,若是这个时候再没了汉王震住局面,只怕就真的难以控制了。

若是太子刘盈已经成年,具有一定威信还好,可惜现在只是一个孩子。至于吕雉,汉国大权落入她的手中是不可避免的,可是终究只是一个女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在竖立起足够的威信之前还是显得太稚嫩了。

因此刘邦的死讯绝对不能外传,必须秘不发丧。

“如果秘不发丧,汉王又久不露面,将士们会起疑心的,这样后果可能更为严重。很多时候猜疑比打击更为可怕。”

“是啊,刺客很可能就是越国派过来的,他们知道真实情况,万一他们扩散消息该如何是好?”

“不若公布汉王遇刺驾崩的消息,汉军上下也能同仇敌忾,为汉王报仇。有道是哀兵必胜,以此来激发士气如何?”

有时间,有人献计。有人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刺客的幕后主使知道消息是不可避免的,瞒着他们也没有多少意义,关键是稳定汉军这边的军心。到时候我们可以否认,说他们是造谣即可。哀兵必胜不假。可若是没有汉王的威慑在,军中的杂乱的势力还会那样安定吗吗?时期没有激发之前,内部先乱了。不止如此,士兵们心中怎么想,会不会动荡,谁能说的准?局势对我们很不利,这样的风险如何能承担的起?对方趁机进攻,我们这边又乱了。后果岂不是会相当的严重?因此只能秘不发丧。”周勃坚持自己的意见。

吕雉眼中有那么一丝失望,周勃的意见无疑是说明他不看好自己的魄力和能力,女人的心思就是这样的敏感。不过转瞬间她也明白过来,就现在的是形势而言。自己未必有掌控局势的能力,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自信,何况是别人。

秘不发丧,吕雉本身也倾向于这个意见,希望丈夫的名头能为儿子争取更多的好处。反正汉国的大权已经掌控在自己手中。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已经名副其实,那汉王不复存在的汉王虚名还有那么重要吗?只是如此一来,确确实实会引起很多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问题。可是实实在在的难题。周勃既然这样说,想必是有办法。

“周将军。若汉王一直不公开露面,似乎也会有问题。此事你可有解决办法?”吕雉表现的很客气,现在她需要这些将领们的支持。

周勃躬身道:“王后,我们可以找人假扮汉王公开出现,稳定军心?”

“周将军有把握吗?很多将士都认识汉王,万一本认出来如何是好?”有人对此表示出了质疑。

周勃轻轻摇头道:“只要这个人和汉王长相相似,只需要略加装扮,小心一些,相信是可以的。”

“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人呢?周将军有合适的人选吗?”吕雉轻声询问。

周勃道:“有,将军纪信!”周勃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自然是有的放矢。

众人略加思索,脸上都多了几分赞同,此人的身量和外形与汉王刘邦确实有几分相似。

历史上项羽曾兵围荥阳,刘邦无可奈何,无法逃走。在关键的时候,就是由纪信假扮刘邦出降,同时以荥阳数千美女让楚军眼花缭乱,刘邦才得意趁此机会逃走。后来纪信身份败露被杀,纪信诈帝也成为一桩忠义美谈。既然纪信可以假扮刘邦,由此可见他们多少都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由于尹旭的穿越,历史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没有出现这件事情。不过纪信与刘邦相似的身形长相并没有白费,现在依旧可以起到作用,只是改变了时间罢了。当然至少对纪信而言是幸运的,至少这一次他可以暂时保住性命。

周勃道:“以纪信的外形相貌,精心装扮一番,只需要远远地出现,当可以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万一可以以汉王受伤养病为由,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如此或许能够撑过一段时间。”

这也是周勃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唯有如此,才能够暂时稳定局势。

吕雉略有些将信将疑,迟疑许久之后,终于点点头。秘不发丧,纪信诈帝,唯此一途。

“诸位卿家,今日召集你们前来,就是知道你们绝对忠诚于汉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众卿保密,太子年幼,需要诸位卿家辅助,共度难关。”吕雉起身盈盈一礼,顿时让群臣有些手忙脚乱,这个时候必须抓住将军和重臣们的心。

“王后折煞我等了,此乃臣等本分!”

吕雉点头道:“就按照周勃将军所言办吧,同时加强荥阳和洛水前线的防务。着纪信将军入宫,稍后安排在王府门口接受臣民问候……”

汉王受伤,臣民前来问候,一场导演的大戏在汉王府前上演。汉王刘邦献身,脸色苍白,感觉有些疲惫,但仍旧可以自由行走,并且远远地挥手致意。荥阳上下都担心着刘邦的身体状况,如今见到受伤虚弱确实不假,但是并未有大碍,众人也就放心了不少,局势也暂时得以稳定。

吕雉暂时松了一口气,眼前的危局暂时撑过去了,可是纪信诈帝这件事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该怎么办呢?最要命的还是来自越国的威胁,如何抵御才是最为重要的。吕雉不希望汉国也二世而亡,不希望儿子刘盈成为那个可悲的秦二世。

如何才能保住汉国残存的江山成为一个难题……吕雉一直在苦思冥想,试图解决。

今日她再次将周勃、曹参、夏侯婴、樊哙、吕臣等重臣着急到王府之中,目的就是为了商议出一个结果来。

“诸位将军,汉国目前的形势你们也知道,渑池防线迅速崩溃,洛水的压力将会很大,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只怕不堪设想。”吕雉声音不大,却将眼前的危机说的清清楚楚。只听他继续说道:“此番汉王遇刺可能就是越国所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行动,我们该尽早有所应对才是,诸位将军想想办法,看看如何才能完全抵御越国大军?”

吕雉现在可是为此忧愁不已,但是不服输的精神告诉他,必须坚持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住儿子的王位。

“王后,越军主力虽然不到十万,但是越国骑兵的战斗力委实太过强大。若是以城池坚守,其骑兵发挥不出威势也倒罢了。可是在平原旷野里,根本不是其对手。”经过了渑池那个梦魇的夜晚,夏侯婴对越国骑兵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恐惧。

吕雉问道:“滕公是不看好洛水防线对吗?”

夏侯婴轻声点头道:“洛邑城或许可以坚守,但是整个洛水防线,只怕是……”

话未说明,但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吕雉的心情陡然间低落了许多,问道:“滕公有什么办法吗?”

“没有……”夏侯婴轻轻摇摇头

吕雉目光从诸位将领身上一次扫过,可惜得到了都是失望的沉默。当目光最后落在周勃身上,目光之中充满了期盼。

周勃迟疑片刻,说道:“王后,以目前情势看,汉军坚守荥阳或许可以,但是洛水防线怕是守不住,至于反攻越国,更加不可能。或许唯有……唯有齐国相助,才有这个可能。”

唯有向齐国求助,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吕雉掩不住的失落。周勃乃是汉军之中见识高远的将领,如今他说出这种话来,就意味着依靠汉国本身的实力,根本无比抵挡越国大军。至于所谓的荥阳保卫战,凭借城池坚守,吕雉并不希望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让汉国的威严全失。

难道唯有向齐国求助了吗?不可否认,事实就是这样残酷。

“可是韩信的要求过分,汉王已经拒绝了,已经断绝了和齐国合作的可能,何况韩信还趁着这时间,占领了赵地……”曹参说出了心中的犹豫。

吕雉眼神闪烁,心中泛起了一丝对刘邦的怨恨,断绝了和齐国合作的机会,无疑是将汉国彻底推上了绝路。

这个时候去向韩信求援,韩信会搭理吗?可是不若是不争取一下,恐怕……

刘邦啊,刘邦你真是把人害苦了,你现在就求人家韩信又有什么用呢?吕雉念叨着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刘邦已经死了,那么他做出的决定似乎也可以更改,现在决定权在自己手上。至于他得罪过韩信,也不难办,尽可能挽回就是了。只是少不得要多付出一些代价。现在为了生存,有的代价不得已而为之……。

第六二一章惊骇消息

临淄,齐王宫。

韩信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信函,心情数遍,下面坐着的蒯彻很是疑惑,到底是什么地方来的书信,竟让齐王如此反应。

信函是从荥阳送来的,写信的人却不是刘邦,而是汉国王后吕雉。信函之中吕雉透漏了一个重大秘密,汉王刘邦已经遇刺身亡了,因害怕军心动乱才故意秘不发丧。韩信将信将疑,很是惊诧,刘邦竟然就这么死了。

虽然心中对刘邦是多有厌恶,可是毕竟有昔日的君臣情分的,刘邦对他韩信而言也算是有知遇之恩的。更为重要的,刘邦也算是当世一代枭雄,竟然就这样死了。楚汉两国本来是当世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可是不过两年的时间里,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双死去。

让人忍不住有些唏嘘,有些感慨世事的变化多端。当然项羽和刘邦死去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楚汉两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舞台中央的主角变成了越王尹旭和齐王韩信。

韩信心中感慨,他知道吕雉写信来不是报丧的,将如此隐秘的事情告知自己,必然是有用意的。果然不错,吕雉在信函之中声称,齐王对汉国多有贡献,如今汉国蒙难,汉太子刘盈恭请叔父齐王韩信出兵相救汉国,请叔父韩信永世庇护。

吕雉的话说的很隐晦,韩信却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刘盈的身份求助。子侄拜叔父。刘盈的身份本来就低于韩信,但是这样公开宣称,就意味着汉国彻底屈居于齐国之下。永世庇护,也暗示了汉国会将齐国称臣,这是韩信一直期盼的事情。主要是汉齐两国之间地位的转变,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骤然之间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韩信还有些不适应,同时心情也是此起彼伏。

蒯彻看着韩信的表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齐王,发生何事?”

韩信随手将韩信递给蒯彻。一向沉着的蒯丞相也是脸色数遍,惊疑不定。

“刘邦死了?”蒯彻有些难以置信。

“吕雉是这么说的!”韩信这么说,就代表着多少有些疑惑。

蒯彻说道:“这事情太突然了,其中会不会有诈?会不会是汉国变相地请我们出兵帮忙呢?”

韩信点头道:“从情理上看确实有可能。但是……刘邦至于拿自己的生死来开玩笑?他现在可是爱面子,先前不肯答应寡人的要求,现在未必肯退让。即便是有所改变,寡人也宁愿相信他会直接提出来,而非以这样一重耻辱下贱的手段,所以寡人以为是可信的。”

“如此说来倒是确有其事了?”

韩信轻轻点头道:“不无可能,刘邦若真是不在了,吕雉无可奈何,向寡人求助,似乎也合情合理。”

蒯彻沉吟片刻道:“刘邦要真是死了。汉国现在孤儿寡母,想要稳住局面还真不容易。只是吕雉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可是不小,她倒真是舍得。”

韩信道:“被逼到绝路了无可奈何,她只得如此。只是吕雉倒是放心,竟然将刘邦的死讯直接告知,看来他还是很相信寡人。”

“那齐王如何打算你呃?”在蒯彻看来,不管吕雉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刘邦是否确定死亡,齐国如果能参与其中。与汉梁两国一同对付越国的话,倒算是一件好事。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错过一次,绝对不能再错过第二次……

韩信道:“寡人也正在犹豫,荥阳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圈套?现在还难以决定。”

蒯彻道:“如果说刘邦真是被人刺杀身亡了,现在绝对是一个好机会。吕雉已经说的很清楚,将来刘盈是要向汉王称臣的。若是我国不为所动。汉国可就真的只有等死的份了。尹旭的动作委实太快,瞬间便攻破了汉国的渑池防线。而我们进攻河内郡的最好机会也错过了。出于平衡考虑,这个时候帮助汉国是有好处的。”

总而言之,蒯彻就是想要鼓动韩信出兵,帮助汉国,解除荥阳之围。

韩信迟疑片刻,说道:“先生说的是,出兵吧!打探清楚消息,出兵荥阳,帮助汉国解围!”

听到韩信这样说,蒯彻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

尹旭依旧待在新安的大营里,攻克洛水防线的事情正在谋划之中,暂时没有什么大动作。

不过今晨传来一则消息,让尹旭惊喜不已。蒲俊攻克襄阳城,已经向南阳一带进军。

因为粮草进城之前被越国劫走,致使襄阳城里眼中缺粮,引起了一些混乱。其中一些将士深感汉国前途渺茫,为了生存和荣华富贵,暗中投降蒲俊,里应外合,拿下了襄阳城。至于刘贾则战死沙场,追随汉王于地下了。

汉国在荆楚一带的门户便是襄阳,几乎南方所有的兵力都布置在这里。襄阳城破,致使汉国南方门户大开,根本无险可守。蒲俊立即率领大军北上,一路上势如破竹,向北方进发。尹旭得到消息,心情大为轻松。

如此一来算是断了汉国又一条臂膀,从此之后关中与江东就可以通过武关荆楚一线沟通,沔水水运也就可以良好利用了。最要紧的还是蒲俊调动北伐的六万大军,自己这边主力只有七万,略显兵力不足。蒲俊的到来,可以使汉军兵力达到十三万,兵力短缺的问题大大减少,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尹旭松了一口气,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破敌战略的考虑之中。就在此时,一封信函送到了新安大营。

“昔年形势所迫,不得已行刺尊驾,为此深表歉意。今日赠大礼一份与越王,补偿昔年愧疚!”对于这样的信函内容,尹旭很是诧异。不过当他看到后面的内容和署名时间,顿时惊的何不拢嘴!

汉王刘邦已被刺身亡!

至于末尾的署名则是——魏国龙阳君敬上!。。)

第六二二章形势复杂

大梁城外,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座墓地,从周遭的地形环境和规制来看,这应该是一个身份高贵之人的埋葬之所。不过眼前的景象却是荒草凄凄,衰败不堪,与无人问津的乱葬岗没有什么区别。

一位身着青衣,穿戴整齐的老者,缓步而来,远远地便是一声叹息。老者走上前来,轻轻地拨开荒草,掩盖在其中的墓碑才显露出来。布满了尘土,墓碑上的自己已经不是很清楚,老者擦拭一番之后,依稀可见魏安厘王的字样。

彭越接管大梁之后,着意修缮祭祀的自然是信陵君墓,魏安厘王这里没有破坏已经算是不错了,自然不指望有什么修缮。多年来已经是无人问津了,唯一牵挂着前来的祭拜的也唯有他——龙阳君。

刺杀刘邦的人正是龙阳君,当日韩信破城之时,魏豹自刎,罗七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