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续道:“汉王,北方尚且有匈奴和东胡为祸,暂时留下燕国,也可以帮我们牵制北方的蛮夷!”

刘邦点头道:“韩元帅说的是,燕国和辽东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只是这河东和赵地……尤其是这赵地,刚刚打下来,只怕是人心未定,该当如何是好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将韩信调走以作防备,赵国之地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虚,必须要有人镇守才是。只是一时间刘邦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有些为难的了。

张良也道:“稳定赵地局势,维护我们已经达到了胜利至关重要!”

韩信迟疑片刻,说道:“汉王,臣有个建议……”

刘邦和张良都是眼珠一动,看着韩信,心中的想法却各自不同。

刘邦问道:“韩元帅,你有什么建议?”

张良也期待着韩信的回答,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韩信的心思。

韩信说道:“稳定赵地,必须要有一个德高望重之人,足矣让赵地的百姓信服。而且因为防备燕国,必须要一个懂兵法的将领才行。”

刘邦知道韩信必然是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才会这么说的,随即问道:“韩元帅以为谁比较合适呢?”

韩信道:“臣推荐张耳将军!他曾经是赵国的元老之臣,常山王,对赵地的情况很是熟悉,有利于掌控形势。而且他乃是有经验的老将,定能妥善处置军事和政务上的事情。”

这样做还是要冒风险的,对于赵地的留守之人,韩信自然是想要留下一个自己人。但如果是自己主动推荐的话,刘邦未必肯用。按照常理是这样,但自己身为北方军的统帅,要是什么建议都没有反而显得有些异常。索性不如直接建议,反而还显得心胸坦荡!

至于刘邦是否会启用张耳,韩信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现在想要找到一个比张耳更合适的人选还是比较难的。

刘邦心中已经在盘算,单单从现在的需要来看,张耳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对于刘邦而言,最要紧的还是此人的忠诚,不能用一个偏向韩信,或者和韩信有太多瓜葛之人。张耳曾经是常山王,身份上币韩信更有优越感,未必换衣臣服韩信。更为主要的是刘邦早年和张耳之间多有交情,张耳和汉王之间本身就关系密切,似乎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赵地初定,必须要有人来稳定和驻守,对于人选的考虑,确实没有比张耳更合适的,自己之前也考虑过。只是他乃是韩信推荐的人选,是否真的敢用,还真的要捏一把汗!刘邦将探寻的目光落到张良身上,希望房先生能有个提议。

张良本意是想要进一步地试探一下韩信的心意,没想到韩信竟然主动提议张耳来镇守赵地,倒是显得坦荡。既然如此,更多要考虑的还是启用张耳的可行性和风险。

从现实需要的几个因素上来看,张耳确实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只是他将来是否会完全地忠于汉王刘邦,这才是关键问题。

张良说道:“张耳将军自然很是不错!不知道张耳将军可否愿意效劳?”

对此张耳自然不会推辞,说道:“末将现在是汉国之臣,一切听从汉王吩咐!”

张良道:“如此甚好,对了,听闻将军之张熬年轻有为,想来可以协助将军!”

如此暗号刘邦自然明白,略微沉吟道:“好,寡人册封张耳为赵王,镇守赵国之地。若是张将军不嫌弃,寡人之女鲁元与令郎倒是可以成就一段好姻缘!”

第五〇六章彭越挠楚

张良给出的建议,刘邦迅速地权衡利弊采纳了。那就是册封张耳为赵王,镇守赵地。同时将自己的女儿鲁元许配给张耳之张熬,两家联姻。

对于帝王家而言,女的婚事少了许多的情爱,更多地还是牵涉到政治利益,政治联姻就显得非常的普遍。如果能够以女儿的婚事为筹码拉拢张耳,稳定赵地,刘邦自然是愿意的。何况张熬现在是赵国世的身份,将来继位为赵王,汉王之女嫁为赵王妃也是很风光荣耀的。

张耳没想到刘邦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将自己册封为赵王,这本来就是莫大的恩典和赏赐。自己虽然曾经是常山王,但是现在是亡国之君,能有这般遭遇当真算是幸运。跟让人想不到的是刘邦竟然要和自己成为儿女亲家,张耳很清楚这是刘邦拉拢甚至是控制自己的一种手段。

但是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和刘邦保持这样好的关系,似乎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对此张耳可以说是乐见其成,不过刘邦之女现在尚且在西楚国做人质,而且年纪似乎还有些幼小。这婚事什么时候能落到实处还不一定呢!不过这名分的意义似乎大过了实质。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对刘邦和张耳都是有好处的,事实上唯一受到伤害或许就是韩信吧!

启用张耳是韩信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两家联姻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如此一来。张耳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将会非常的紧密。超过了自己。张耳对刘邦的忠诚和感激,将会超过自己。杀陈余帮助其报仇,不过是一时之快。但是汉赵两家联姻可是长久有益的事情,张耳会怎么选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唉!张良到底是张良,转瞬间一条计谋就让自己的好事落空了。韩信只能暗中叹息,赵国这边算是彻底完了,自己的许多谋划算是前功尽弃了。而且这个有名无实的婚约无疑是将张耳绑架到了汉国一方,为了救出在西楚国人质的儿媳妇,张耳少不得得多处理。来日假若项羽动手,既是杀了刘邦之女。也是杀了张耳之媳!

其实无形之中也是为鲁元的安全加上了一点砝码,当真是一石数鸟。不过韩信并不在乎这些事情,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将来。算了,将来再找机会另行谋划吧。即便是张耳因此偏向刘邦。至少他会记得自己的恩情不至于和自己为敌,这已经是韩信最低的要求了。

刘邦笑道:“怎么,赵王,考虑的怎么样了?”

张耳这才反应过来,适才因为事出突然,竟然有些愕然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说道:“多谢汉王,承蒙汉王赏识,臣一定会尽心竭力守卫赵地。为汉王分忧!”

张耳很清楚,即便自己成为赵王,也是比刘邦低一等的。王位是刘邦的册封的,称臣小心应对是非常必要的。

刘邦笑道:“现在我们就是儿女亲家了!”

韩信强压住内心的怒火,面带笑容道:“恭喜汉王,恭喜赵王!”

在韩信面前,张耳却不敢过分托大,即便是现在是赵王的身份了。不管怎么说韩信都对自己有恩,当即笑道:“韩元帅客气了!”

刘邦笑道:“好了,韩元帅。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尽早回荥阳去吧!寡人担心曹参和周勃会顶不住的!”

韩信自然不能有丝毫的违拗,当即道:“是,臣即可都动身!”

当日上午,刘邦和韩信便率领七万军队离开井陉口。火急火燎地返回荥阳去了。至于赵地只留下三万军队,已经无法翻起什么太大的浪花。因为多了这么一层姻亲关系。张耳也不会轻易反叛汉国。何况有韩信井陉口一战的教训,张耳心中有数。

……

就在刘邦和韩信离开井陉口的当日,在荥阳前线的项羽也接到了消息。

本以为拿下了成皋,荥阳便是孤城一座,汉国方面将会陷入一个衰败的局面。可是万万没想到赵王歇竟然如此没用,以十一万大军竟未能挡住韩信三万人的进攻。败也就败了,哪怕是再多坚持几日也是好的,谁知道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败涂地。

更让人意外的事情是刘邦竟然册封张耳为赵王,镇守河北之地,韩信则是回到了荥阳前线。虽然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是项羽对这位年轻的汉军元帅还是有些忌惮的。一个能够让章邯都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之人,就注定了不好对付。

以区区数万兵力,在短时间内干掉来西魏国和赵国,足可见此人只能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有几分取巧的意思,但是井陉口的背水一战,完全和自己的破釜沉舟一样,那可是实打实的魄力和勇气,足可见韩信的厉害之处。

现在刘邦讲韩信请了回来,看来自己的日要不好过了,对此项羽不由自主地有些担心了。如此关键的时候,奈何范亚父还因为背疽病发,身边连个出谋划策之人都没有。

……

韩信一回到荥阳,刘邦便将对楚军作战的事情一股脑地全部交给韩信了。只要离开了河北之地,在自己的眼皮下面,韩信就翻不起多大的风浪。对此刘邦一点都不担心,何况他现在确确实实地需要韩信来帮助自己打败项羽。

没想到韩信下的第一道命令,除了加强对荥阳的防备之外,并不着急夺回丢失的成皋。

对此樊哙很是着急,毕竟成皋是在自己手上丢失的,乃是一大耻辱。尽管是形势所迫,汉王也没有因此而怪罪。但是樊哙心中还是很不好受,若是能够尽快夺回来自然是最好不过。

本以为有韩信回来,带回来的诸多大军出手,想要夺回城池并不难。奈何韩信没有丝毫动静,这让樊哙有些坐不住了。

“汉王,韩元帅还不出兵夺回成皋,他想要干什么啊?”樊哙见到刘邦的时候就开始抱怨。

刘邦说道:“放心好了,韩元帅回来了,成皋的事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樊哙却不以为然道:“汉王,您直接将韩信从赵地拉回来。他表面上是和颜悦色的,但是内心之中是否会有所怨恨呢?现在这么做,是否有别的什么想法呢?”

刘邦匆匆忙忙去了一趟河北,连夜闯入韩信的军营之中。樊哙虽然莽撞,但是不代表他一点都看不出来,因此有了这样的猜测!

刘邦也忍不住心念一动,韩信要是真有这样的心思,那可真的就有些不大好办了。樊哙这么一说,刘邦还真的有些坐不住了。

随即他找来了张良,将自己的担心讲了出去。谁知道房先生一口便否定了,张良道:“汉王莫要担心,韩元帅一定会有自己的打算,或许早有妙计破敌了,不必担心。”

离开了河北,兵权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韩信应该不会有什么小动作。何况韩信作战想来有奇特之处,对此张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可是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啊,成皋丢了,荥阳苦苦支撑。再这样下去对士气的影响会很大的。”刘邦对此也颇为担忧。

张良道:“若是汉王实在不放心,可以适当地催促一下韩元帅!”

……

晌午的时候,韩信来向刘邦禀报军情的时候,刘邦知会了樊哙当年询问:“韩元帅,现在为何还不出兵夺回成皋呢?”

有些事情他刘邦询问并不合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韩信为统帅,自然就不好随便质疑。

韩信见状笑道:“现在楚军的势头还非常之猛烈,正面出兵想要夺回成皋,所以我们要从长计议。最好是项羽的主力撤退之后,我们再想办法!”

“可是项羽是那么容易就能撤走的吗?”樊哙高声反问。

韩信一点都不生气,笑道:“有时候想要打开一个死结,或许可以从线头的另一端,或者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并非死结本身!”

樊哙反问道:“你说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何时是个头呢?”

韩信道:“这个突破口啊……其实从河东返回的时候,本帅已经给外黄的彭越致函了。项羽这会主力在荥阳一带作战,后方空虚,想来彭越是很愿意前去袭扰的。”

汉王刘邦一拍手道:“原来如此啊!韩元帅果然妙计!”

韩信抬头含笑看着了一眼对面的张良,心中一阵冷笑。这样的计策张良一定知道,自己不回来也可以实施,说到底就是想要把自己从赵地拉回来罢了!看来是得多小心这个房先生才是,韩信已经多留了几个心眼。

韩信笑道:“想必现在,西楚霸王也该街道彭越袭扰后方的消息了,只要楚军一退,就是我们收复成皋的好机会。”

事实的确如此,彭越在接到韩信的信函之后,立即调动兵马对西楚国的腹地展开了袭扰。粮道不断受到侵袭,让项羽很是愤怒,只得率军返回去先行对付彭越等人。

至此长达经年之久的彭越挠楚正式开始…

第五〇七章龙飞九天

越王三年春夏,南方的越国一片安宁,而北方却就显得很不平静。尤其是河东和河北赵地,以及中原一带,战火如火如荼,打得不可开交。南方则处在一片安静之中,虽然远离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战争漩涡,但并不代表这些事情和越国就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北方的形势,尹旭一直分外关注!因为北方的任何一场战事虽然不直接波及到越国,但却实实在在影响到越国的下一步计划。

从山阴到洪都,这么长时间以来,越国的每一次大行动都是与北方密切相关的。无不是选择在北方诸侯都被牵制,无力难顾的时候大踏步飞跃的。可以说越国的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利用。

正是因此越国才有了今rì的良好形势,如今一段时间,越王尹旭在占领了临江一带的广袤土地之后。稳定国内局势,致力于内政建设便是其重点。当然了下一步的谋划也在进行之中,毕竟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如何扩展实力和国土。逐鹿天下,甚至是完成统一大业才是关键。当然了这一切除了自己的准备之外,北方诸侯形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不可不重视!

因为飞影的存在,以及飞鸽传书等诸多便利的传讯手段,因此尹旭总是能够及时收到来自北方的消息。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韩信在河东和河北的一系列作为,还有项羽对汉军发动了一系列进攻。最近一段时间飞影可以说是相当的忙碌,想尽一切办法收集情报,及时地传讯回洪都城。

此时。越王宫,苏岸正在向越王尹旭禀报,近一段时间之内飞影搜集的情报消息。

“大王,近一段时间北方的情况比较多,臣已经整理过了。向您奏报!”

自从绿萝怀孕生产之后,飞影的事情都是由苏岸在负责。本来这样的事情想要交给后妃,自己最为信任的人处理。但是几位夫人之间因为王后之位和储君人选而关系复杂,不能参与过多,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后妃干政。而且几位夫人相继有了身孕。无暇处理。尹旭思前想后,才交给最为信任的苏伯洲。

苏岸年轻,跟随尹旭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越军之中的实力算是比较若的。他知道事情轻重,也知道做好这些事情将来会对自己的好处,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处理的很是得当!尹旭也颇为放心。飞影的运行也一直很是通畅,最大程度地发挥作为为越国服务。

尹旭轻轻点头道:“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内政,发展生产!不过北方还是不能马虎,需要慎重对待才是。”

苏岸点头道:“是,最近北方主要是赵地和楚汉之间的事情。飞影有消息传来之后,臣立即加以整理,便拿过来呈报给大王!”

尹旭点头道:“做的很好,你且一一说来!”

苏岸说道:“首先是赵地,陈余率军灭掉常山,将张耳的领地尽数交给赵王歇。找项羽的默许和支持下。赵国复立!张耳败逃,被韩信所救!

赵王歇得意了没几天,韩信率领三万兵马从井陉进攻赵国。赵王歇率领十一万大军迎战。两军在井陉口展开激战!”

“结果呢?”尹旭轻声询问,虽然有些事情可以预见的,但是到底结果如何,还是要问过了才安心。

苏岸道:“赵军在井陉口摆开阵势,正面应战汉军。不想韩信在河边列阵,背水一战。大破赵军。灌婴又出奇地占领了赵军营地,致使赵军乱成一团。最终一败涂地。赵王歇和陈余被俘,之后被杀,赵国已经不存在了!”

西魏国和赵国相继被灭,或许从更早地汉军出巴蜀开始,关中分封的十九个诸侯王已经越来越少,兼并已经是习以为常的趋势。和当初的战国一样,历史正在由零散的纷乱重新走向统一。

“背水一战!”尹旭喃喃一句,随即嘴角一动,想起昔rì的很多事情,感觉很是好笑。

“大王,您笑什么?”苏岸不经常见到尹旭在这种场合下出现这样的笑容,感到颇为奇怪!

尹旭轻轻摇头:“没事,只是觉得好笑罢了!背水一战,这和项羽的破釜沉舟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是啊,韩信的做法确实出人意料!”苏岸附和道:“可惜了赵王歇的兵力三倍于韩信,结果还是落得个大败的局面!”

尹旭叹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兵力并不代表着胜利,彭城之战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见怪不怪了。赵国人必定是认为自己人数多,所以大意轻敌了,这是得意忘形之人的通病。赵王歇本来就不是什么厉害人物,身边要是再没有几个明智的谋士将领,再加上几句谗言和吹捧,肯定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自然就是落得如此下场了!”

苏岸笑道:“大王说的不错,听闻开战之前赵国广武君李左车曾经献计,前后包夹围攻韩信,有可能大胜的。谁知赵王歇不愿意听从、在陈余等人的劝谏之下,亲自率军在征战,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李左车?”尹旭轻声询问,赵国那边还是有明白人的。

苏岸点头道:“是的,李左车乃是李牧之孙,兵法韬略都是一等一的。当时他献计,绕到井陉之后,东西包夹韩信,但是赵王歇没有采纳。”

尹旭点头道:“原来是李牧之孙啊,难怪!韩信此举本来就冒险,这个李左车的提议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惜了!赵王歇完全是咎由自取啊!这个李左车还真是个人才,他怎么样了,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

苏岸回答道:“可能是李左车被赵王歇伤透了心,现在已经投降了汉军,在韩信麾下效力!”

“哦?”尹旭心中不由的有些感慨,李左车这样的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当真是有些可惜。不过对方毕竟是赵国人,与越国相差数千里,如今自己的势力尚未发展到那处,错过是必然的事情。

李左车投降了,是投降了韩信,这一点尹旭还是比较高兴的。对韩信的将来他一直比较看好,如今韩信身边多上两个帮手也是好的,至少李左车不是投降了刘邦,这就足够了。至于韩信,此战他可以说是才出尽了风头,如今身份地位大不一样,也不知道下一步将会如何。

不过即便是韩信有什么想法,只怕是也不会那么如愿,毕竟还有刘邦在……

“韩信现在在何处?正在做什么?”对于韩信的下落和现状,尹旭非常的关注。韩信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巨大期待,是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