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生难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抱着孩子久久的看着,泪水打在大弟的脸上。弟弟哇地哭了,不一会,小眼睛盯着娘看。虽然他小,好像知道娘对他是疼爱的。二大娘说:“好啦好啦,你别在难过了。你放心,我一定把你儿子给带好的。”

  “二嫂,俺以后常来看孩子。”

  俺娘回到家,刚进门就被爷爷训了一顿:“你去看孩子要是给外人知道了,那怎么办?”

  娘很不高兴地进屋了。从那以后娘经常偷着去看大弟,二大娘见娘去,特别高兴。她们常在一起聊家常。二大娘说:“吴思在外边和那个女人生孩子,你一点也不生气?”

  “怎么不气呢?俺只是生他的气,可孩子是没罪的啊。孩子多可怜,生下到人间也是不容易的,亲娘又不在身边;没娘的孩子最可怜。俺不疼还有谁疼爱他呢?如果这次俺也能生个男孩他们弟兄俩可就能做伴了;那俺就有两个儿子了。”

  为了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娘突发奇想,她要出家做尼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娘怀孕以后,想儿子想的发疯,想的越是心切,就越是担心,思想压力也就越大。她整天处在一个担惊受怕的精神状态中生活。以前没有身孕想怀孕,现在怀了身孕想男孩。毕竟有了身孕,就像黎明前看到了一缕微光。她坚信菩萨会保佑她的,如同看到了含苞的梅花,迎春花就不会太久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为了表示虔诚,她宁肯步行二十多里,也舍不得花钱坐车进真如禅院烧香拜佛。

  婆家是个信佛之家,婆婆公公都是虔诚的佛教居士,据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信则灵,婆家人相信人生在世,荣华富贵,祸福瞬变都是因果报应。行善积德,慈悲谦和,施舍扶贫,诵经拜佛终有正果。

  传说祖上的一位前辈,一次路遇一个饥寒交迫的老人,前辈慷慨解囊救了他的命,又把自己身上的棉衣给了老人,老人受到了感动,临走的时候告诉前辈,以后不仅要行医,而且还要拜观音菩萨,念金刚经。明年的这个时候,全家人必须离家三天。

  当前辈低头答谢时,那老人转眼不知去向。于是他牢记老人的吩咐,第二年这个时间,他举家搬迁,事后打听全村遭众剪径洗劫一空,一些稍有反抗的村民惨遭杀害。从此,吴家又加了一条家训:弃道从佛。

  到了信佛的第二代,又出了一件奇事。吴家信佛以后,便奉佛茹素,平时除了治病,便是持诵《金刚经》,家堂上还多了一尊观音菩萨像,就是行医也将金刚经放在竹筒内随身携带。

  一次,先辈路中被歹徒抢走了随身所有的物品。歹徒为了杀人灭口,向先辈连砍三刀。事后先辈被人救起,竟没有一丝刀痕,众人称奇,结果发现先辈随身的竹筒上有三道刀痕。地方官得知奇事,称先辈为“三刀神医”,从此俺家不仅笃信佛教,而且还多了个荣誉称号。

  天下名山僧占多,从来净土人间少。离俺家20多里有一座著名的伏虎山和白云湖,在伏虎山与白云湖的交汇处,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真如禅院。

  自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寺不在大,有佛则神。

  伏虎山高不过百米,白云湖深不过十丈,却沟壑纵横,重峦叠嶂,水平如镜,湖光山色,风景诱人。

  伏虎山发脉泰岳,绵亘数百里,号称“八百里马陵”。战国中期,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孙膑胜庞涓于此。

  清代乾隆六下江南,三幸此山,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处,十分梅柳色徒传。”的诗句。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在《红花埠》诗中写道:“人言从此去,山水渐轻柔。”也许是此处山水甲江南,也许是这里的山水清秀中还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乾隆帝触景生情,御笔一挥,封它为:“天下第一江山”。

  山中的三仙洞曾经是1946年陈毅元帅指挥著名宿北大战前沿指挥部。

  此山虽没有仙人,却称仙境。这是因为在广袤无垠的华东平原上,难得有山体蜿蜒,涧谷纵横,湖泊如镜,山清水秀,树木密集,景色极佳之地貌。

  就在这人间仙境中,突有一座古刹,更让这山这水增添许多神秘。

  高大庄严的山门显得有些夸张。一幅长联耐人寻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是其非请看现实;行善报善行恶报恶乃真乃假希察古今。山门内有一座弥勒佛像,弥勒佛开口喜笑迎接各方来客。弥勒佛像的两边有一幅轻松愉悦的对联:张开口吞湖心月,不动神游海天角。俺敢说,不管你有多少烦恼,只要看到了弥勒佛,就会顿时消除殆尽。

  大雄宝殿的盈联特别醒目: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灾。殿内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端正慈祥,四周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娘每次进寺,见佛拜佛,参拜就是半天,再走来回40多里的路,搞的疲惫不堪。

  因为她来的次数多,态度虔诚,寺里的大小比丘都知道有一个信女为生贵子而来。

  一天,娘找到了浮屠长老,要求皈依佛门,浮屠大师问清了娘的想法,对娘说:“施主,不可,你尘缘未了。”

  实现不了愿望,娘伤心的哭了,她把这几年来所有的伤心的事情都哭诉了出来,把自己的心愿也哭诉给浮屠长老,希望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让她生个儿子。

  听了娘的哭诉,浮屠长老慈悲的对娘授印道:“你既是一个佛教徒,一心拜佛,佛祖在天会有灵的,会慈悲领航,度你出苦海。你现在有一劫在身,不过善者终有善报。你后福无穷,不必太悲伤。”

  “那俺怎么样才能脱离苦海呢?”

  “你修行的是净土宗,那就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吧,它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俺还想念佛经学佛法,可是俺一字不识啊。”娘难为的又哭了。

  “念经是一切法门里第一法门,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都是念阿弥陀佛成就的。

  一切修行法门里最妙的法门,无过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了。

  对没有文化的人来讲,能诚心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将释迦牟尼49年所说得一切经文都念了,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念到,统统修了。”

  “那俺怎么样念才能做的更好?”娘虔诚的问。

  “施主首先心要诚,念阿弥陀佛是真正的善,无比的至善,要做到身礼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意想阿弥陀佛。在佛陀年代,舍卫城里的大王、大臣及贵族们在某天,供养佛祖。那时,有一个女乞丐也想对佛陀施舍,但苦于无钱,只好以行乞所得的钱买油,供了一盏最小的灯。她在作供时发愿:

  但愿我等于未来能具大智慧,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

  这盏小小的油灯,就与许多由国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灯排列放在一起。

  供灯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巡更经过,发现全部大灯早已油尽灯枯,而这盏小灯竟然还光明如初,犹如新供的一样。目犍连心想:天都亮了,还亮着灯干什么呢?于是便想吹灭它,可是怎么吹,也没能把这小小的油灯吹灭。释迦牟尼看到了,说,这不是油灯,它是心灯,它不是用油点亮的,是靠心灵来点亮的,虽然灯不华贵,但它功德无量。”

  “长老,俺的心是诚的,不诚俺就不来了。俺担心……”

  “见施主心诚,我教你一个九念十声法吧。每天早上,漱口洗脸以后念一次;晚上睡觉前,念一次;一天三餐前双手合十各念一次;一天上午和下午上下班各念一次,一天共九次,每次念十声。天天如此,必有功德。”

  爱语六月凉,好言三冬暖。听了浮屠大师的一番教诲,娘如释重负,为了儿子,为了家庭,为了丈夫,她一心无二,天天如此念下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清晨入古寺,湖影空人心”。娘不仅天天念阿弥陀佛,而且经常到真如禅院烧香拜佛,虽然很累,但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渐渐好多了,原来灰白脸色也转红润。因为和公公婆婆在信仰上走到一块了,也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同情。

  娘本姓张,娘家信道,开始的时候,娘信奉的是道教,嫁到吴家以后,虽然不信佛,但也没有什么反感。因为娘知道,对妇道家来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扁担抱着走,女人就应该夫唱妇随,听从丈夫的。

  张家虽然将女儿嫁给吴家成为亲家,但两家来往并不频繁。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是农家,一个是医家;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而且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家信道,吴家信佛,两家的话说不到一起。

  一次姥爷进城办事,在吴家吃了一顿午饭,爷爷自然很热情,上了一壶酒,姥爷喝了几杯,惬意地说:“壶里装乾坤,杯中有仙境。道家喜欢的就是这一杯半壶,快活成仙。”

  “不过佛家虽然提倡吃素戒斋,但素酒还是可以喝几盅的。当年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等和尚也喝素酒,今天我就是拿素酒招待你的。”

  饭后两位老人聊天,没说两句就谈到了道、佛,结果变成了一场道、佛辩论。

  “这人生在世,没有比神仙最快活,吃穿不愁,逍遥自在,哎,苦就苦在我们庄稼人了。”

  “是啊,人来到世上不就是为了吃喝吗,可是就是为了这两字,却四处奔波,真是苦海无边。”

  “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苦海,我看只有靠修炼了。”

  “修炼成仙那敢情好,不过只见修炼人,不见成仙者。真正要脱离苦海,还是靠菩萨,靠修行。一旦成佛,就跳出轮回,也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爷爷应道。

  “佛法虽然好,可进了佛门就六亲不认了。再说只听念经声,哪见谁成佛?”姥爷也回了一句。

  “其实苦福都是前世的业行结果,善者善报,恶者恶报。”

  “世上很多行善的未见善报,很多作恶的也未见恶报。反倒是好人不长寿,恶者自在活。”

  “那不是不报,而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早晚必报。”

  “呵呵,还是佛家眼光深远,恶者到死都未见报,还有什么时间可报。”

  “来世必报,六道轮回必报。”

  “可是活人没有一个见到轮回,也没有一个知道来世的结果。死了死了,人一死一切都了,今生都不管用了,还管什么来世。”

  “呵呵,道家这点很现实,道修今生嘛,就是今生也没有一个成仙的呢。”

  两个老人开始还心平气和,谈到后来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结果是不欢而散。

  为了能生个儿子,改变自己不利的地位,娘弃道从佛后,很得公公婆婆的赏识,有时他们也乐意给她指点指点。

  一次,娘询问公公:“孩子她爷,拜佛是不是对所有的佛都要拜?”

  “那倒未必,对所有的佛、菩萨、罗汉只要心诚意敬就行了。寺院的佛、菩萨各有主持。如观音菩萨主持救苦救难,保众生平安,也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普贤菩萨主持修行功德;文殊菩萨主持智慧和力量;地藏菩萨主持超度亡灵,众生的六道轮回等。”

  “哦,原来这样啊。”

  从此,娘就专心拜观音菩萨了。

  一天,娘到姥姥那里。见女儿来看了,姥姥高兴的拿了一件东西给娘看。只见是一块一尺见方的黄色绸布。

  “这是俺在黄庭观为你求来的一块护身符。俺这里方圆百十里的人都信它,家家都有镇宅符,就是俺家也有的。俺家自从有了镇宅符,你爸基本没生什么大病,家里的人都平安,那年你哥还来了一个胖儿子。”

  娘拿过护身符看了看,见符上印有很多的字,符的中心还有一个仙鹤飞天的图案,图案的上方是“黄庭观三清灵符”,两旁写得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俺娘虽然不识字,但绸布色彩艳丽,质地优良,又见仙鹤栩栩如生,便喜欢的很。

  “你把它带在身上,三清天尊会保你平安,心想事成的。”

  娘忽然想到婆婆曾经说过,信道就不能信佛,信佛就不能信道,这叫一心不能二用。便有点犹豫,说:“娘,这符就放在你这里吧,俺现在天天还念着经呢,俺怕……”

  “怕什么?没事的,油多不坏菜。只要你不说,谁也不知道,多一个神保佑比少一个强。”

  大概是心急乱求神吧,听了姥姥的话,俺娘觉的有道理,于是点点头赶紧把护身符藏在口袋里。 。 想看书来

八 下
“孩子,你不是看过白娘子传奇吗,蛇精就会干这种事。说不定你男人就是被蛇精迷住了心窍的。”

  “唉,谁能说清楚呢,她的确非常漂亮,满城的女人没有一个比得上她的。好多男人追着呢,特别是她的那个*眼,只要你与她的眼对光,你就会终生难忘,那些男人被她的眼神瞧着了,都语无伦次,丢魂落魄,不能自持呢。”

  “能有这么漂亮?准是蛇精变的。”

  “是什么妖精,俺说不上,但那嫩白的皮肤鸭蛋脸,明亮眼睛柳叶眉,樱桃小嘴高鼻梁,乌黑头发雀尾辫,细挑身材高胸脯,不论哪里都长得匀称得体,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你见过吗?”

  “俺到过医院,见过一次面,不由说男人见了心发慌,就是女人看了也心存嫉妒呢。”

  “俺看她就是一个蛇精,你不是知道白娘子的故事吗,你不是常进真如禅院吗,法海大师能把白蛇精青蛇精治服,你就不能请浮屠大师帮你治治吗?破一个相也好啊。”

  “那是演戏,哪能真的。”

  “戏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有其事才演出来的。”

  “哎,大师告诫俺,‘要大慈大悲,众生皆是佛’。浮屠长老还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进入佛门就不能有嗔怨心,包括自己的对头。”

  “你呀,我看是念经念的愚痴了,好人坏人都不分。”

  “娘,浮屠大师就是这样教俺的,佛界没有好坏,只有善恶。心中没有敌人,你就不会烦恼,也就不会有敌人。至于她怎么样待俺,自有报应,有佛法管着呢。”

  “你呀,怎么就不明事理呢。你回去按照周小小的样子做一个布娃娃,然后用针从头向下扎,再用布包上,放到吴思的枕头里,可以破他们两人的关系。不管有没有用,试试嘛。”

  “那怎么行,那些都是旁门左道,俺做不得。”

  “哎,不过道家也提倡一个‘忍’子,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半句化敌为友。那就看你的造化了,但愿三清天尊保佑你平安。”

  母女聊了一会儿,都感到有了护身符,有三清天尊和佛祖的保佑,相信好运迟早会来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下午,娘怀里揣着护身符回到了家,晚上睡觉前,又双手合十念起了阿弥陀佛。奶奶进屋看到娘虔诚的样子,既感动又心疼,等娘念完阿弥陀佛后,给娘又讲了一个佛教里的故事。

  “听说,佛的老祖宗悉达多最初悟道时,他选择在一棵冠盖如云的菩提树下,面对着清澈见底的尼连禅河,背依耸入云端的象头山,打坐苦修,近乎残酷地禁食禁水,让身心处在全然寂静之中,一心追求那唯一的目标。

  “他极端修行近几乎达到了生命的极限,每天只吃一个小水果,静静禅坐,苦思冥想,一动不动,一声不出,甚至连呼吸都控制,直到鸟兽都可以在他身边自由的走动。他的胳膊、腿像芦苇,屁股像骆驼蹄子,脊柱像玉米秸杆,眼睛深深陷进眼窝。

  “就在他苦修行的时候,附近住着一位大财主,家资万贯,良田千顷。财主娶了一个如花似玉,年轻漂亮,贤淑答礼的妻子苏捷塔,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可一直没有个孩子。

  “苏捷塔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整天郁闷,时而垂泪叹气,又怕影响丈夫,还要强作欢颜。

  “听邻居说,河边的那株高大的菩提树有神灵,每求必应,十分灵验。于是苏捷塔经常偷偷的到那老菩提树前祈祷,希望在神树的保佑下生个儿子。谁知那神树还真的显灵,让她如愿以偿,生下个白胖儿子。

  “树神显灵,苏捷塔自然去还愿,于是她亲手用最好的牛奶和大米,做了一锅奶饭,又做了几样上好的蔬菜,送到菩提树下。

  “这时的悉达多已经饥饿难耐,生命垂危,他慢慢的把那盘净食吃了。那情形仿佛是一幅慈母爱子图。当一盘素食下肚,悉达多就像干枯的油灯填满了油,久旱的田地遇到了一场及时雨。他的生命增添了许多活力。

  “苏捷塔看着眼前的悉达多,一个庄严、平静、慈祥、和蔼的形象让她震撼,他就是菩提树的树神。在神的影响下,苏捷塔也呈现出伟大的女性美德,她慈祥、温柔,仿佛就是一个活的女神。此时悉达多终于修行到了最高意识状态,顿悟出佛法的真谛。而美丽善良的苏捷塔也了了心愿。

  “这就是苏捷塔求子救佛的故事,你呀,就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像苏捷塔那样,生下一个胖儿子来。”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娘一下子兴奋许多,满脸发光,眼睛也炯炯有神,全身轻松多了,仿佛她就是苏捷塔,肚子里就是一个胖小子,破镜重圆指日可待,她还是这个家的成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和俺爸搞上婚外恋的女人叫周小小,是两年前刚分配到医院的药剂师。她是苏南无锡人。她个头不是很高,但长得非常匀称,特别是她带有江南女人的秀气和灵气,一看就是那种小鸟依人,活泼可爱,小家碧玉般的美人胚。

  她说话温柔,并且得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可都可以谈得来,而且从不羞涩腼腆,而是落落大方,机智敏捷。

  她的穿着干净利索,带有南方人的洋气和简练,没有一点多余和累赘,虽然衣服并不怎么昂贵,却非常合身并且显得十分精神,这和朴素大方略带土气的北方人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每当在人多的时候,她就特别显眼,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她是跟父亲一起来到苏北这样偏僻的地方的。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