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价拍卖背后的惊天迷案:掌眼(全本)-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宋青花(6)
可惜还是有人上当,上当的人还不少。若要把这瓷罐子摆在琉璃厂,上当受骗的人当中,绝大多数人的眼力能够分辨出这瓷器的真伪,可这瓷罐子挪了挪地方,大家就被蒙住了。
  原因还是一个贪字。
  这瓷罐若是真的,价值几百万。若不是奔着这几百万的价值,上当的人也不会被骗三十万。
  刚才领着十几个拎砍刀的人的中年男子就被这帮人骗了二十多万,心里实在是憋屈,却又找不到这帮骗子的踪迹,这才托林浩帮着寻找这些骗子。
  可谁又不贪呢?就连林浩也曾经贪过。
  林浩开着车出了村子,原路返回,他还要赶着去见几位朋友,刚才开车来这个村子时曾经经过了这几位朋友那里,却没停下。林浩已掐好了时间,抄了这帮卖假货的老窝后再返回朋友那里,正好十二点左右,办完事儿返回城里时正好天亮。
  林浩开车不疾不缓地行驶在路上,脑子里回忆起半年前的一段离奇经历。
  林浩的师傅叫何其庸,林浩打小就跟着师傅学瓷器鉴定。大学毕业后,何其庸正式收林浩为徒。拜师那天来了很多人,全是古玩收藏界有名的人物,当然,这些人不是冲着林浩来的,而是冲着林浩的师傅何其庸的面子来的。何其庸并不想大张声势惊动其他人,除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没有再请其他人。
  可这些人都慕名而来了。这些人都知道,何其庸的古董从来不抬价,从来不卖假货,从他的手里买到一件古玩,那就等着升值吧。交上何其庸这样的朋友,就等于交了一位活财神爷。当然,这些人当中也有真正痴迷于收藏的人士,并不想倒腾古董赚钱,只想收藏自己梦寐以求的珍品。
  这些人都早早地等在何其庸的私人会所门前,何其庸也不能将人拒于门外,只能让大家都进来喝酒。原本只备了一桌酒席,这些人来了后,何其庸派人到旁边的酒店定了二十桌酒席,连菜肴酒水带桌椅板凳全都搬了进来,屋子里院子里坐满了人。何其庸端着酒杯一桌挨着一桌地赔礼说些太挤了招待不周的话,每桌他都要喝上一小杯酒,二十桌下来后,何其庸已是面如桃花,醉眼微惺。
  何其庸站在门口中间,朝屋里的人和院子里的人大声说,今天不但要收林浩这孩子为徒,还要把自己的生意交给林浩来打理,日后还请大家替我多多教导小徒。
  林浩以为师傅喝醉了,在说醉话。可谁曾想拜师后的第二天,师傅便让他管理私人会所的一切事务,包括买进卖出古玩的生意。林浩急忙推说做不来,何其庸笑笑说,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我,问乌战名,也可以问我的那帮老朋友,大家都会给你出主意。
  乌战名四十多岁,林浩没拜师前就一直帮着何其庸打理私人会所的生意。他也在旁边附和着何其庸劝说林浩接手生意,并说会竭力帮忙。
  林浩还要推脱,何其庸就生气了。
  林浩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林浩天资聪慧,又肯求学钻研,再加上有乌战名的帮助,一年下来,这古玩生意做得倒也有声有色,丝毫没出什么纰漏。
  一天,林浩和聚宝阁的刘云飞去了趟郊外,刘云飞想入手一个龙泉窑梅子青釉的三足炉,可却看那炉上的出筋有点儿不对,本想让那三足炉的主人抱过来让林浩看一眼,可那人不肯带着三足炉出来走动,无奈,刘云飞只好硬着头皮请林浩和自己走一趟。林浩二话没说,跟着刘云飞去了郊外。二人回来时已是夜幕降临,刘云飞坚持要请林浩吃晚饭,林浩推脱不过,便和刘云飞找了家饭店坐了进去。席间,刘云飞先是不住地夸赞佩服林浩的眼力,后又掏出一沓钱来放在林浩面前,说是多亏了林浩掌眼他才能入手这个三足炉,一点茶水费不成敬意。原来这行内有规矩,平日里大家闲聚时若拿出个物件来让人掌眼,那是交情,没话说。若是你入货的时候吃不准,请人来掌眼,事后就必须跟人家有所交代,交情薄的就给人家点钱财,那叫茶水费。交情厚的就给人家个小物件,那叫闲时玩。刘云飞本想着回头给林浩块古玉把玩,又一想自己跟林浩的交情不是太近,林浩虽然帮自己出城去鉴定,那是人家热情,行里好多人求林浩掌眼,林浩都满口答应,绝不推脱。考虑了半天,刘云飞还是抽出一沓钱来给林浩。可林浩怎么也不肯收,说这点小事不过举手之劳何须言谢,林浩坚持着不肯收,刘云飞也没办法,心里盘算着过两天给林浩一块古玉作为酬谢,他若再推脱不要就有点瞧不起自己的意思了。刘云飞打定了主意,连称林浩仗义,不住地斟酒敬酒。饭还没吃,刘云飞倒喝醉了。林浩结了账,扶着刘云飞出了饭店,开车把他送回了家后,自己打车返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宋青花(7)
林浩白天晚上都住在何其庸的私人会所里,会所名叫斗彩斋。林浩打车回来时,已是午夜时分。林浩下了车朝会所门口走去,走了几步便停住了脚步。
  林浩看到斗彩斋朱红大门的暗处闪出一个人影来,那人影走到了门前的台阶上,停住了脚步,面朝着林浩,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林浩。
  林浩觉得不对劲。
  果然,林浩朝左右查看了两眼,看到了左右两侧各走来一人,停在自己不远处,三个人,像个三角形把林浩包围在了中间。
  林浩没动。站在门口台阶上的那人也没动。
  左右两边的两个人的脚动了,朝林浩走了过来,几步便走到了林浩身边,停下,盘起双臂冷冷地看着林浩。
  林浩打量了二人一眼,其中一个是身材高大健壮的黑人,咧着嘴露着白乎乎的牙。另一人身材消瘦短小,还有着标准的东南亚一带肤色。
  台阶上的那人慢慢地走了下来,一步一步走近林浩,伸手指着林浩的额头。
  那人的手里握着一柄手枪。黑黢黢的枪口,对着林浩的双眉之间。
  他看着林浩,看了许久,像是在等林浩求饶。可惜林浩没有求饶,不但没有求饶,反而也看着他,直直地注视着他的双眼。
  看上去林浩很镇定,其实他的心偷偷地狂跳不止。
  最终,还是那人先开口了,他笑了笑说道:“我的老板让我给你带件东西过来。”
  说完,他慢慢把枪收了回去,放进怀里,又从怀里抽出了一把匕首,手握着匕首刃,匕首柄朝着林浩递了过去。
  林浩抬手将匕首接了过来。那人说完,从林浩身边走过,肩膀似乎还无意地擦了林浩的肩膀一下。
  三人离去了。
  林浩不知道这三人是什么来头,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回到了屋子,打开灯,仔细地看这把匕首。
  准确地说,这不是匕首,这是一柄戈,一尺左右长,戈身前部(即戈援,林浩年少时习惯统称戈援戈内为戈身,长大后竟难以改口)为玉质,呈半透明的琥珀棕黄色,脊上下有刃,并且极其锋利,戈锋也是锐利异常,戈身上刻有两个字“大蛟”。戈后半部为青铜制,上刻饰一个张口露獠牙的兽面纹,尾部呈鱼尾状,上饰有云雷纹。
  戈身上绑着一个牛皮信封。拆开信封,里面有一封信和一张支票,一张拍卖会的邀请函。信笺只有寥寥几行字,大意是说,拿着邀请函和支票,照着地址去伦敦的那家拍卖公司拍下第37号拍品,这把戈算是见面礼,略表敬意。
  支票上填着三百万美元,那时候美元的汇率还是八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
  那这把戈值多少钱?单纯论价钱,这把戈绝对上不了六十万,但是这把戈对于林浩来说,却值六百万、六千万,甚至更多。林浩虽然精于鉴定瓷器,但他却喜欢收藏青铜兵器,特别是做工精美古朴庄重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刃。这把戈就是典型的商朝时期的兵刃。这把戈不是用来上阵挥砍杀敌的兵刃,而是礼仪兵刃,是用来祭祀用的。所以戈的前身为玉质,镶嵌进了青铜戈内。
  林浩的保险柜里已经有两把这样的戈,戈前端均与这把相同,唯独尾端和铭文不一样,一把戈身铭刻“长尾”,玉质为幽暗碧绿色,戈尾端呈虎头状。另一把戈身铭刻“飞钩”,玉质为青色,戈尾端呈鹰嘴状。这两柄戈是林浩的父母留下来的。林浩五岁时,父母出了车祸撒手人寰,留下了林浩和比他小一岁的妹妹,孤苦伶仃,没有亲人。林浩和妹妹被送进了孤儿院,有人把妹妹领养走一个月后,父亲生前的好友何其庸找到了孤儿院,领走了林浩。何其庸又托关系从孤儿院里得到领养走林浩妹妹那人的地址,一路奔波赶去时,那人却不见了踪迹。林浩跟着何其庸四处托人寻找妹妹,却始终没有妹妹的消息。父母在梦里微笑,妹妹在梦里哭泣,林浩被噩梦惊醒,拿出两柄戈抱在怀里,只有抱着这两柄戈林浩才能入眠,才能看到妹妹在梦中和自己嬉戏玩耍。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宋青花(8)
长大后,林浩得知这样的戈一共有五柄,戈身铭文却无记载。林浩想找到妹妹,想收齐这五把戈。
  林浩拿出另外两把跟这把戈一起摆放在桌子上,打开台灯,看着朦胧透明的戈身,抚摸着戈身上纵横交错的沁丝,抚摸着戈柄上栩栩如生的兽面纹饰,青绿透蓝的坚硬铜锈,热血沸腾,许久不语。
  林浩又把那封信摆在了三把戈旁,犹豫不决。
  林浩不知道该怎么办,想了一晚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天一大早,林浩就去敲师傅的门,敲了大半天却无人应答,这才想起几天前师傅就动身去了陕西拜见一位老友,连忙掏出手机拨师傅的电话,却不通。只要师傅出远门,师傅的电话就经常不通,因为师傅去的地方大都是山区,信号时有时无,林浩又打电话给乌战名,说你赶紧来,有急事。
  乌战名来后,林浩把昨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让乌战名分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乌战名听后,皱着眉头说:“这很像是古玩行里的托身。一个藏家看上了一件古玩,想买,却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古玩被自己买去,就托朋友或亲信以他们的名义买下来,这就叫托身。需要托身买古玩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些公众人物,即便是他们的钱财来得光明正大,也不想让别人说闲话。第二种是听说哪里有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古玩,但自己却有事缠身无法亲临现场购买古玩,故托人买下古玩。第三种情况是,有人买古玩不是为了收藏,也不是为了倒腾着等着增值后赚钱,而是为了洗钱。需要买古玩来洗钱的人自然是不会亲自出面了。但我从未听说过以这种方式来强行托身。”
  乌战名顿了顿又说:“错不了,应该是托身。他们有枪,若是成心想伤害你,那就不用跟你费口舌兜圈子了,并且,他们还提前给了你一把戈作为酬谢。他们这是向你软硬兼施,同时也向你展露他们的实力,轻描淡写地就把两千多万的支票交给一个陌生人,那说明他们不仅有钱,还摸清了你的底细,不怕你揣着这笔钱偷偷地溜走。”
  林浩说道:“你觉得他们什么来头?”
  乌战名道:“我觉着像是黑社会。”
  “黑社会?为什么偏偏找我替他们买货?”
  “你忘记你自己是干吗的了?你是鉴定瓷器的行家,这个圈里的人谁不知道。估计他们也是怕看走了眼,想请你去帮忙鉴定,又怕你不肯帮他们的忙,才使出了这软硬兼施的招数。”
  “那……我是该去呢还是不该去?”林浩琢磨了一阵,问道。
  “这个就要由你自己拿主意了,我倒觉得没什么,古玩这一行,自古就与黑社会沾边,只要你不惹他们,他们做事倒还仁义。”
  林浩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伦敦,帮他们把那件拍品拍下来。
  因为林浩实在是舍不得这把戈。
  几天后,林浩出现在了伦敦的一家拍卖公司里。这家拍卖公司规模不大,也不出名,虽然看上去座位都坐满了,可那是因为这家拍卖公司场地小的缘故。
  拍品大概有六七十件,拍品很杂,有拜占庭贵族的盔甲,不知名画家的科隆大教堂的写生画,詹姆斯·库克船长的船员写的发现新西兰日记,看上去像是阿里斯托芬的石质头像,一套玛雅人的贝壳项链和面具组合,不知什么时期抄写的《本尼迪克会规》……
  显然这些拍品连拍卖公司里的鉴定师也说不准真伪。拍卖会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彼得大帝佩戴过的镶钻金怀表。大部分人是冲着这块怀表来的。

第一章 宋青花(9)
第37号拍品是一个青花盘子。因为这个盘子看上去有些粗糙,所以起价只有十英镑。
  这个青花盘就是林浩今天要拍下来的物件。
  刚到这里时,林浩在盘子前站了足足两个小时。由于这个盘子标价很低,盘子前甚至没有关于这个青花盘的文字说明,只简单写了一行字“中国瓷器”。拍卖公司允许人们将它拿在手里随意翻看。但没人肯在这个青花盘前留步看它一眼,只有林浩一人在看。
  林浩从未见过这样的青花盘。
  这盘子的直径有一尺左右,盘内绘有一条青花鲤鱼,这条鲤鱼看上去比盘子还要大,两条胡须和鱼尾探出盘外,贴在了盘子外腹,盘外腹部刻有一圈波浪纹暗花。
  林浩有些怀疑,怀疑是自己的眼睛看错了,还是当年在这个盘子上绘画的画匠画错了,这鱼怎么能这样画呢?更让林浩惊异的是,这盘子无论看胎质釉色还是器形神韵,那都是宋朝时期的瓷器,怎么会有青花呢?可这钴料绘成的青花鱼明明在盘子的透明釉下,就在林浩的眼皮底下出现了。青花鱼发色不均,如同一片浩瀚大海,既有海深处的深邃,也有沙滩浅岸处的清澈。
  林浩觉得手有些发颤,慌慌地把这盘子放回原处。林浩怕自己太激动伤了这盘子。
  大家都知道,这青花瓷起源于唐代,自元代开始成熟,明、清两代更是将这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可问题是,大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朝青花没有完整的器皿,均是些破碎的瓷片,而仅存的比较完整的几件唐青花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并且这几件唐青花的真伪一直有争议。偶尔有人放言说他有完整的唐青花,大家都会嗤之以鼻,因为早已见惯了后人拙劣的仿制唐青花的伎俩。更为离奇的是,唐青花后应该跟着宋青花,然后才是元青花,可偏偏宋朝青花就像蒸发了一样,连破碎的瓷片都凤毛麟角的没有几片,更别提完整的青花瓷器了。
  可面前的这个青花盘分明就是宋朝时期的,决计错不了。
  林浩脑子乱哄哄的,他知道这件青花盘是真的,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面前这个青花盘的价值别说是两千万,就是两亿、二十亿,那也值得,这是国宝重器,价值连城。
  拍卖会开始了,林浩坐在座位上,脑子里依旧是乱哄哄的,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注意拍卖师喊出第37件拍品。
  挨了好长时间,拍卖师终于喊到了37号,起价十英镑,有没有人应价?……有没有人应价?拍卖师喊了两遍后,林浩举了一下手。
  “十五英镑,这位先生出价十五英镑,有没有人想高过十五英镑?……”拍卖师喊了两遍,举起了小锤子又朝着大家喊道,“这位来自中国的先生想要用十五英镑得到这件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有没有人想阻止他?”
  林浩恨不得冲到台上去掐死这个拍卖师,丫的真能乱煽动。
  场内的人发出一阵交头接耳声,但随即平静,大家都不打算应价。
  拍卖师见状,伸出手来,手心朝上对着林浩喊道:“好吧,你这个幸运的家伙,十五英镑归你了。”说完,举起另一只手里的小锤子朝桌子上砸落。
  忽然,拍卖师看到前面有人举起了手中卷成了纸棍的一张海报,急忙使劲抽回手中的小锤子,那小锤子几乎就要落下。
  “对不起先生,现在这位女士出价二十英镑,这位女士硬生生地把这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从你手中抢走了。”拍卖师朝林浩呼喊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宋青花(10)
林浩没说话,也把手里的拍品海报卷了卷,朝上一扬。
  “这位女士,那位先生好像很不在乎你,那位先生出价二十五英镑。”
  林浩看到自己座椅前几排有个女人又举起了手中的海报,那女人一头乌黑的长发泻在肩头。林浩有种感觉,感觉这女人也是中国人。
  没等拍卖师朝自己喊,林浩便举起了手中的海报回应。
  “那位先生果然不在意你的出价,他又加价了,现在是三十五英镑,女士,他真抠门,他只用五英镑就把你赢了。”拍卖师继续喊道。
  “三百五十英镑!”那女人没举手,却喊出了一句话。声音清澈,虽然是英语,但还能听出一股子北京炒肝的味道来。
  果然是中国人。林浩想到,也难怪,只有中国人才识货。林浩也没有举手,喊出了四百英镑的价。
  “四百英镑,这件艺术品的价格现在是四百英镑,这位先生的价格一直领先,这位先生一直压着别人。”
  “四千英镑!”那女人喊出的价格令拍卖师兴奋异常。
  “四千英镑,现在是四千英镑,这个价格是这件伟大的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吗?”拍卖师一边喊,一边朝旁边的工作人员招了招手。两名工作人员立刻推着一个活动展示柜上来,把原本随随便便搁置在桌上的青花盘放进了展示柜的玻璃框里,并且打开了玻璃框里的几盏灯,又有工作人员过来把摄像机对准了青花盘,拍卖师背后的大屏幕上便立刻出现了青花盘的特写。
  “有没有人想证明这件艺术品的真正价值绝对不是四千英镑?……”拍卖师指了指身后屏幕上的青花盘,神情庄严地望着场下,望了望林浩,又望了望那个女人。
  林浩喊出了五千英镑。
  那女人喊出了五万英镑。
  全场又一阵哗然后,又恢复平静,静悄悄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林浩忽然明白了,那个神秘人给了自己一张两千多万的支票,绝不会让自己用几万英镑就把这个青花盘拍走,支票上的钱是用来埋单的,除了青花盘的价格可能还包括拍卖公司的佣金。这个女人明显就是个托,来跟自己抬价的托。
  林浩虽然明白了,但仍然想尽力配合拍下这个青花盘,因为这是国宝,是重器,拍下它是责任。
  可林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