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在机关里混得最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序
看到当下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真是感慨良多。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公务员,好歹也算见识了不少,这公务员真的值得大家这么热捧么?

  当然不。

  从广义上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官僚机构,这里绝对是个混日子的好地方。但你如果有抱负,我劝你还是好好想想,这里是否适合自己。

  有一个老故事讲的是:三个学生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成绩最好的留下来当了老师,在考场上作弊过关的出去当了老板,而考前跟老师搞好关系得到关照的以后当了官。

  我的意思,想来你明白。

  本人这本小说当然是有话想说,改了又改,不厌其烦。希望你读着愉快,我了无遗憾。

  在此申明,小说者,街头巷尾道听途说者也,各位不要当真,更不要对号入座。

  我在小说里也说过,行政机关进去的人五花八门,几年之后就变得大同小异了。大家都是这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有时你看着像写的自己,其实不是,至少可以肯定,不完全是。

  你多担待。

  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你我还要好好活下去。

第一章   拉票风波
阳春三月,正是春暧花开的时候。

  滨江市,这个西部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此时此刻,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城中宽敞笔直的人民大道,车如流水。街上年轻人的衣着,也开始急不可耐地轻舞飞扬起来。这不,一些张扬的女孩子,已开始穿着花裙子招摇过市了。而街边的桂花树、小叶榕等,已是一片新绿。

  一大早,陆晓明步履轻快地走在上班的路上。大学毕业后,他考到市农业局,在局办公室搞文字工作,不好不差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的日子,转眼就过了四五年。

  今天要开职工大会,推荐领导干部人选。陆晓明还一个中层干部都没有混上,今天的推荐,当然没有他的份,但是开会还是不能迟到了。

  滨江五年一次的换届早已拉开序幕,各路人马刺杀正烈。市农业局领导班子的调整也有些诡异。只是陆晓明事不关己,混然不觉。

  在农业局顶楼大会议室,职工大会由副局长王培德主持,气氛似乎有点紧张凝重。局长常林亲自坐阵指挥,一百多号职工基本上没有缺席,差不多跟发年终奖的时候一样积极。

  “大家都知道,今天开会的内容了吧?”王培德笑眯眯一付弥勒佛的模样。

  他是局里出了名的老好人,他前面、左边、右边都看了看,小心翼翼地说起了开场白:“推荐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对我们局是个大事,也是好事。我们局好多年都没有从内部提拔干部了,大家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好不好?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下市委组织部关于*推荐领导干部的通知精神,然后就投票推荐”

  “好多年没提拔,那得怪谁呀?王局长,啥叫*推荐?”台下有人接茬。王培德收起了笑容,循声望去,见是农技站长赵广东,

  “就是职工投票,哪个得的票多就推荐哪个,年年不都是这样的么,你们又不是不晓得”王培德解释,

  “那要是推荐不*不公平呢?”农技站干部彭昌金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

  “怎么这么说呢,票投完后,大家推选监票和记票的,当场唱票,怎么不公平?”王培德认为这是无理取闹,有些生气了,

  “你能够保证这推荐是公平的?”赵广东已经是质问的口气了,

  王培德愣住了,气得说不出话来。今天这些人是怎么啦?一个个像吃了枪子似的。

  “谁又能够说,组织部门制定的推荐程序是不公平的呢?”常林看老王蔫了,只好自己出面,

  “常局长,组织部门的规定没哪个说错了,我们要问的是,现在是不是按那规定做的?”副局长李华生接招,

  “我们还是用不着去讨论这个规定了,好不好?那就发推荐票大家填,谁的票多就推荐谁,谁都没有话说。办公室把票发下去”常林黑着脸,不想和大家争论,干脆霸王硬上弓,

  “不行!”赵广东急了:“这个推荐是做过场,有人拉票早就把假个做好了”,

  “说话要负责任要有依据哟,不能乱说的”农情信息站长张勇把话接了过来,

  “你张勇才来农业局几天,凭你自己有几个人投票推荐你?”赵广东不客气地把张勇的话顶了回去,不再理他:“常局长,做事要凭良心,我赵广东在农业局工作十几年,对得起这个单位,这份工资,也对得起你们领导,凭什么那才来几天的就该推荐?”

  赵广东仍然对常林抱有希望,不想太得罪他,

  “赵站长,推荐谁不推荐谁,是看大家,推荐之后考察人选又是组织上决定,不是我说了算。你的工作大家是看到的,张勇同志虽然来了才二三年,但他的工作同样有目共睹,年轻,文化高,都符合现在的干部任用政策,是不是?”常林一付不偏不依公事公办的样子,

  “那你的意见呢,你们党组的意见呢”赵广东不死心,

  “我和党组的意见就是尊重大家的意见”常林打起了太极,

  “那我给你说吧,你的意见就是推荐张勇,你不是在一个个找人谈话帮他拉票么?”赵广东终于跟常林摊牌了,显然是以最差的方式,

  “你不要给我说没得那回事,你说的话我还会相信么?你们要不要证据?”赵广东拿出了一款诺基亚手机:“要不要我放给大家听,这是你前天晚上,给别人打电话帮张勇拉票时录下的”

  赵广东一言既出,会场顿时像炸开了锅。

  这一招真狠,也真绝。

  常林脸色铁青,王培德一脸惊愕,李华生脸上则是阴晴不定。陆晓明他们坐在台下,已经是闹闹嚷嚷一片。

  人们都知道一些用人有所谓的组织意图这一说,用个现在流行的词儿来形容,这是用人的潜规则。为了实现这个组织意图,肯定要私下做一些工作。推荐张勇是否是组织意图且不说,应该是常林的意图没错。但像赵广东这样“用心”来挑战这个潜规则,还是足以令人感到震撼。

  “那还推荐个啥,你自己定了就是了,何必来愚弄我们”彭昌金等人叫起来:“我们走,广东,何必给人当猴耍,我们走”

  “应该按组织程序向市委组织部反映,他们这样做是不是符合规定”李华生不阴不阳地说,

  “对对,应该反映”有人附合,

  “好,常局长,我这就到市委组织部,找市上领导评评这个理”赵广东血气上冲,分开众人,大步走出会场。

  会场一下子乱了,有些人站了起来,有的在大声议论,后面的甚至有人敲起了桌子。

  王培德主持不下去了,他看了看常林,常林铁青着脸坐着不动。王培德只好说:“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

  农业局干部推荐大会破天荒地流产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市级部门机关。

第二章  机遇降临
薛冰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市农业局的这个大新闻,陆晓明出了会场就兴冲冲地给他打了电话。因为工作关系,两人也很合得来,薛冰把陆晓明当小老弟看待。这小城,有一丁点儿稀奇事都传得飞快,何况这么大一个事。

  薛冰没有陆晓明那么兴奋,这让陆晓明有些失望。作为市农委办公室主任,薛冰对这些消息当然是敏感的。但是,这与自己何干?

  但世事难料。薛冰没有想到,在他年近不惑,这个公务员已然当得百无聊赖之际,他的机会悄然降临,而且,还就是与农业局有关。

  今年,又是一个换届之年,政坛大洗牌,当然有众多的机会来临。本来,薛冰早已不作此非份之想。原因无它,背后没有人,一切免谈。

  但事情就有那么遇巧。作为地处西部的一个县级市,滨江市四大班子换届,偏偏换来了一位欧阳月明担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大农业,成为他这个市农委干部的上司的上司。这位欧阳月明与他多年前共事相识,后来各奔东西素无来往,偏偏对他又有一些好感。不但有好感,偏偏又主动问他有什么想法,且全然没有传说中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官场游戏规则,让薛冰茫然之中就接住了这天上掉下来的陷饼。

  薛冰是在他来委里检查工作时与他巧遇的。欧阳副市长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和薛冰开了几句玩笑,临走好似随意又似意味深长地给他丢下一句话:“有空到我办公室坐坐,我们好好聊聊。” 

  在又一次偶遇且被欧阳副市长嬉谑“请都请不动”之后第三天上午,薛冰怀着一颗忐忑不安而又敬畏的心情来到欧阳副市长的办公室。

  “哦,薛冰,来来来,坐,终于还是把你请来了” 薛冰一进办公室,欧阳副市长就热情地招呼他。

  到底是市长办公室,就是气派。偌大一间办公室,一张大班台,后面一排书柜装满了各种书籍。前面空间很大,到对面靠墙才摆了一套沙发,想来是领导找人谈话用的。整个房间简洁、有一些书券气,与它的主人能干帅气、年轻有为很是相衬。那欧阳市长岁数比薛冰大不了多少,级别可是高了很多。

  “欧阳市长,您好!” 薛冰想了几个晚上,不知道要跟领导说些什么。但起码要说您好吧,而且,要称呼欧阳市长而不能称欧阳副市长。那个“副”字多别扭啊,谁都想把它去掉而后快呢。这个惯例,薛冰知道。你照实了叫出来没错,但你不能保证别人心里不痛快。

  接下来说什么呢,薛冰心中没有数,他脸上开始冒汗。

  你问候领导,说领导工作忙吧,那是废话。领导哪能不忙啊,要开会讲话,要剪彩,要检查工作,要应酬喝酒,更多的是要想问题,你说他能不忙么?要是领导真的不忙了,那他离退居二线也就不远了,你说,他敢不忙么?你没看见现在,连人大政协的领导也都找事忙了起来,何况他一个有实权的政府副市长?

  那就直截了当地向他要个什么官当?开玩笑,这话薛冰当然说不出口。要是有那狗胆敢说敢做,薛冰也等不到今天早当官了。薛冰不是那种人,甚至也不是当官的那块料,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但偏偏又是个小公务员,你说是不是有点阴差阳错。

  “哎,有开水,来,我给你倒”欧阳月明说着,站起来准备倒水,

  “我自己来,自己来”肖冰忙不迭地走向饮水机那儿。领导那么一说,不过是个姿态,薛冰好歹做了几年办公室主任,这点懂得起。

  “那好,下面有好茶,顺便给我也倒点”欧阳月明笑嘻嘻地说。

  薛冰先给欧阳副市长的茶杯送到他的面前,然后自己才端着茶水走到大班台前面。看着欧阳副市长面前一摞材料,没话找话说:“一天批阅这么多文件?够忙的”

  “到省上这才开了两天的会,就堆了这么多。今天不谈我的工作,嘿嘿。谈你的,怎么样,在农委干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法挪个地方?”欧阳月明待薛冰坐下,还是用一副吹牛聊天的口吻说:“去农业局当个副局长?还是就在农委提起来当副主任?农委是个闲差,你在这儿呆了那么多年,换个地新鲜好些,当然,还是要看你的想法。” 

  薛冰有些发愣,心里想着怎么这么简单,嘴里说:“当然听您的,换个地新鲜。” 

  “碰巧吧,让你碰到了,我来分管你们这一块。当然喽,市委领导和常委会那一块我来做工作,问题不大”似乎是为了打消薛冰的疑虑,怎么好事会落到他头上呢,欧阳月明多说了一句。然后就跟薛冰连荤带素地乱侃一通,就是没有带一句工作的。

  在机关里,表面上看来大家都是笑脸相迎,又特别是领导,笑脸更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平易近人。但要真认为领导那么随便,你可就大错特错了。骨子里头,机关里是最等级森严的,人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那是真的。领导其实更多的就是摆架子摆出来的,即使笑,那也是领导和蔼可亲的笑,可不是你平头百姓那种随便笑的。如果领导的权威受到一丝一毫的冒犯,那你就是比要了他的命还让他难受,因此,他不压死你才怪。

  薛冰记得,有一回市上开一个什么精神文明会,是通知市级各系统分管领导参加的。因为年底都在瞎忙乎,结果来的多是薛冰们这一溜办公室主任或政工科长。可巧的是,市商委陈副主任来了,他刚坐下拿眼一扫,马上脸露不悦脱口而出:“咦,今天只有我一个人来了?”满座人有气,我们不是人?转念一想,人家说的是领导来的只有他一人,跟你们不是一个级别的一起开会,掉价了。这领导“自重”身份,由此可见一斑。

  机关里那表里不一的一套,天长日久,就像一个模子打模,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进去,最后一个个都是点头哈腰四平八稳地出来的。 

  当了十多年小公务员的薛冰,同样对领导暨敬且畏成了习惯。即使薛冰一向对自己的能力才干颇为自信,对逢迎拍马十分反感,大势所趋,也不能免俗。

  但在欧阳副市长的办公室呆了还不到十分钟,薛冰感觉与领导的距离似乎刹那间就拉近了许多,以至于他差点“欧阳欧阳”地就要脱口而出了。         

  走时,他看见欧阳副市长办公桌上除了一摞文件,还摆了一本书:美国佬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世界是平的》。薛冰觉得,世界是奇妙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脱颖而出
早年薛冰曾到峨眉山旅游,偶遇一面相师,直言薛冰骨格清奇,有慧根。薛冰一笑置之。

  但内心里却也自诩为一隐者,且是“大隐隐于市”。

  平日里读书写字修身齐家,自得其乐。但要治国平天下,那还得赶时候,也就是要时势才能造英雄。薛冰喜欢历史,对那大家辈出、英雄辈出的时代,时常心向往之。

  至于手上的工作,就算是谋生的手段,那也是认认真真做好,薛冰决不敷衍。

  记得有一回,薛冰请一位市领导吃饭。这位领导乃是薛冰大学的师兄,是会昌地区一个部门下派来挂职锻炼的,也就是来镀金的,没有实权,逛一圈就回去。事实上也是一年多点就回去了。

  薛冰只请了一位好友作陪,三人干了两瓶白酒后,薛冰的酒量比那两个差了一个挡次,当场就喝多了,口出狂言:“陈书记,我看你搞行政算是对路了,肯定比你做学问强。但你这个市委副书记啊,在我看来还算不上个领导,我说的领导是指政治家。你起码得做到副省级的实职,而且还得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而不是到处钻营的政客,那才叫政治家。你有希望。我的起点太低了,一步步向上爬,要爬到什么时候啊?这不是我的长项。我所理解的成功,是每一个人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就OK!我适合当个政治策划师或者智囊什么的,真要当官,当个大官可以,小官的不行。”当时薛冰记得那两人呵呵直笑,笑得薛冰心里直发毛,那是他少有的一次失态。

  现在,洒脱的薛冰要当官,对他而言,是个新课题。

  按照现在的干部任命条例,要提拔干部必须得过几关:*推荐,考察,公示,常委会研究通过,任命。最重要的当然是常委会了,但是在其它环节意外触礁的也比比皆是。

  这一套薛冰早已熟悉。早先几年,薛冰曾经两次被市委组织部抽调,去参加干部考察组,其中有一次还是考察乡镇领导班子换届。

  借着一年一度推荐后备干部的机会,薛冰被顺利地推荐上来了。 

  谁都知道,这后备干部的推荐有多少意义啊!不过是做来给人看的而已。薛冰年年都是推荐的后备干部,算起来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头一二年还真以为有盼头,后来才知道是走个过场,假的。

  但这回后备干部推荐上去没有几天,组织部的干部就下来考察了。农委上到领导下至群众,第一感觉都是十分惊讶:怎么年年都是走过场,今年还当真了?

  也是薛冰得到高人指点,使了一招浑水摸鱼之计。这点小手腕刚好够用。多多跟同志们热情一些,给自己信得过的人提个醒,但都不能过于直白,以显露自己的目的。

  推荐这一关薛冰就这样巧过了。 

  他后来知道,他那部门也就是农委,主要领导可是没有推荐他的,在组织部考察时还顺带好好地损了薛冰几句,不过还好,没有其它大的动作。那是一位能力有限心胸却又极其狭窄的领导,他不会推荐薛冰,因为他不会推荐任何人。

  考察薛冰时,要找薛冰的领导和同事谈话。农委的同志们表现得还真有水平,明*里有惊讶、嫉妒甚至有人很不舒服,但大家脸上跟没事人一般。要知道这年头,有着“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想法的可是大有人在。好在,一方面薛冰确实是干事的人,人缘也不错,另一方面组织部的找人谈话,谁会那么傻当面说别人薛冰这不好那不好呀?除非他薛冰平时结怨太深了,跟人家撕破了脸皮。因此之故,考察很顺利,公示也平安无事。

  其实这整个过程是很有讲究的,要知道真有人跟你较真,那还是够你喝一壶的。所谓“成事不足,败事可以有余”或者“十个说客当不了一个掇客”。比如在投无记名推荐票的时候,让你过不了一半的票,或者公示期间以别人的名义给纪检部门写一封检举信,这些都是保险安全、成本低廉而效果又很好的办法,很容易就让你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就出局了。

  薛冰的一个朋友就是考察过后,在公示期间被人检举到市纪监部门,告他借工作之便,到下面一个单位给自己报了两千元电话费,结果不但提拔的事告吹,还差点挨了个处分。

  算起来,推荐半个小时,考察一天,公示七天,常委会通过后,马上下发任命文件。好像很简单,其实对于那一心想升职的人来说,可谓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当然,刚刚发生在市农业局的事,自然是个例外。

  薛冰很顺利。但即便换届这么大的规模,他那一批新提拔的市级部门领导达二十多人,也仍有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