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执委。革命军转战龙州宁明,要提防驻扎在那里的巡防军统领陆荣廷。”王和顺委婉地提醒道:“此人原为义盗,后投身军伍,枪法极好。后来参加过中法战争。裁撤后聚集游勇活动于桂越边境,被招安又镇压广西各县州会党起义十分卖力,对朝廷可谓死心塌地。”

    “经历如此丰富,应该有些本事。”陈文强点了点头,仔细思索了片刻,微微一笑。说道:“枪法极好,嘿嘿,这倒有点意思。陆荣廷的巡防军是早晚要碰的,这是革命军要在桂西活动必须要面对的敌人。现在呢,我军士气正盛,试探性地打一下,时机还是可以的。若是攻之不顺,我军便越境而出,也无大碍。”

    “进行收缩我是赞成的。”葛智初谨慎地提出自己的建议,“钦州防城,再加上其他光复的小城,分散出来驻守的兵力已经有三个连,这对我军继续作战是不利的。我觉得可以暂且退却,回到防城一带,视情况再向北面的宁明龙州发展。”

    陈文强想了想,这个建议比自己的设想要相对保守一些,但也稳妥。他又征求了一下别人的意见,便从谏如流,作出了决定。

    革命军从起事到现在,几天的时间里造成的声势和影响已经足够,当务之急是尽快消化招收到的新兵,并且在桂越边境地带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为了保持长久的影响,在广西保留一支武装,也就是王和顺支队,进行骚扰袭击,也是必要的。

    否则,在国内打得热闹,退到国外也干脆,便容易给海内外不明究竟的人们产生错觉,觉得革命军败了,是逃窜至境外的。广西的清军呢,肯定也会吹嘘,假报战果来博得朝廷的赏赐。

    “撤退的时候,我们会把钱粮物资隐藏在途中的高山深洞中,绘图标记后派人送给你。”陈文强指点着钦州防城境内的十万大山,对王和顺做着临别前的最后交代,“灵山境内的物资囤积点由你们自己来找,缴获的钱粮你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之前已经说过具体的作战要点了,我就不啰嗦了。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主力西撤之后,你们要尽快采取行动,哪怕是攻打一个村一个寨,也要不断地向外界证明革命军尚在国境之内,并不是逃窜至越南。”

    “我明白了。”王和顺用力点了点头,指手指了地图,说道:“十万大山横亘数百里,分布数县,我们想要袭击某地,目标是很多的,清军也守不过来。”

    “避实击虚,灵活机动,快打快走,来去如风。”陈文强自嘲地一笑,说道:“没有绝对的战术,我说的仅供参考,你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决定,来采取行动。嗯,话不多说了,你们抓紧时间去准备吧!”

    马上要进入十万大山打游击的王支队已经不是原来计划的三百多人了,在灵山县钦州境内招收的三百多新兵也并入其中,编为五个中队,采取一带一的方式缩短训练和融入的时间。而这些本乡本土的士兵,无疑将给王支队的行动带来更多的便利。

    弹药钱粮药品是必需的,还有一部小功率的电台,能与越南境内的基地进行联系。人员配备也很完整,政务报务人员军医救护兵军工等等,使王支队能够以一个**的单位进行运转。

    支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如何,连陈文强也不敢预测。所以,在部队开拔,与王和顺等人握手告别时。他只能犹豫半晌,说出一句平实的“保重,胜利后再见”。

    胜利后再见!多美好的憧憬,但那会是多长时间以后的事情。而胜利后再也见不到,也不会很意外。

    但相对于死的简单,生更显长久的艰难,更显曲折和坎坷。革命,更需要一种乐观来支持。有了这种支持。才会让人更加强大,更加有力,更能坚持。因为活着,为了理想活着,就会使你透析出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你才会感觉到生命活着的意义,才会反射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快乐。

    ……………

    起事,袭击,乱党猖獗。连破数城……猝不及防的广西官府从惊惶失措中慢慢恢复过来,调动军队的命令一个接着一个地传向各方。广西巡抚张鸣歧急调边防督办龙济光统领陆荣廷,以及桂林柳州等地的军队南下围剿,并向两广总督周馥发报,请求派兵增援。

    而革命军放出的烟幕弹也起到了效果,张鸣歧深恐重镇南宁再失,朝廷降罪更重,先调广西右江道龙济光率兵驰援。这样一来,龙州巡防军统领陆荣廷便觉得势单力孤,南下行动十分迟缓。不欲与革命军过早交锋。

    革命军的回缩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弃灵山,弃钦州,带着缴获和新兵。迅速集结于防城。而此时的陆荣廷,刚刚率军进入了宁明县,并停军于百岩隘不前。

    是主动北上迎战陆荣廷;还是先转入越南境内,再伺机而动。集结于防城地区的革命军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但新兵训练,补充各连的布置却一刻没停。一千二百多新兵,这与连破数城光复数县俘虏近千的战绩相比。招收的数量委实不多。

    新兵招收严格,保证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加快了训练融入的速度。一带一,比较奢侈的训练提高方式,不仅能让新兵更快地熟悉武器掌握战斗技能,还能使思想观念取得进步,明白为何而战,以及革命的意义。

    没办法,你不想听,架不住有人在旁边老说呀!大道理一遍听不懂,十遍八遍的自己都能背下来了。

    短短三天时间,还远称不上老兵,但新兵瞄准打枪是没问题了,基本战术动作也掌握了简单的几个,比如卧倒。然后,部队又进行了一次整编,按照老兵一带五的比例,配上军官,编为十个新兵连队;而老连队基本回复原样,只补充了很少的新兵,以保证在战斗中有六个主力连的战斗力可以绝对信赖。

    清军在调整,慢慢地压了上来。巡防军统领陆荣廷依然行动缓慢,进三退二,在防城和宁明交界的山区徘徊;边防督办龙济光率军从南宁出发,取道扶绥上思,封堵住革命军北上之路;广东新军第二标取道廉州钦州,由东攻击而来。

    形势变得严峻起来,革命军似乎只有向西退出国境一途可走了。但陈文强并不这么看,他之所以没走,也是准备与革命军度过起义后最大的考验,击破清军的第一次大反扑。

    而早在刚刚回军防城后,陈文强便与参谋团商定完毕,两个连的部队急速返越,从境外迂回包抄,奇袭镇南关。算着日子,再有一两天怎么也会有消息了。

    “大事可成。”陈文强接过报务员译完的密码电报,快速地读完,一直严肃沉稳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参谋团众人传阅过电报,方才醒悟过来。原来聚兵于防城地区,任清军三面压来,是有着两手的打算。首先是退入越境,这自然是最为稳妥的;其次便是等待消息和情报,如果有机会,便作反击的布置,粉碎清军的围攻。

    谁又知道在气势汹汹压过来的三路清军之中,东面的一路基本上可以先置之不理,因为广东新军第二标竟然是复兴会会员作标统,而新军士兵中,按照复兴会内部的布署和号召,业已有很多会员混迹其中。

    厚积薄发,复兴会这些年来布置的暗棋,进行的渗透潜入终于可以发挥作用了。虽然还不够完全,还不能切实完全地控制,但有革命军的配合,广东新军第二标倒戈或被从内部瓦解,还是可以预期的。

    陈文强果断又细致,连专业人员都忽视的细微末节他都能想起来。他把作战当成一种工程技术或工艺美术,精雕细刻。他注定不会成为灵气四射指挥如神的名将,因为他身上带着一种工程师型的谨慎。但要说冒险,他也不是不会,只不过很少为之。

    “现在,该是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了。”陈文强伸手指了指地图,“全军北上,先迎战陆荣廷。然后再与起义新军夹击龙济光,彻底打垮广西清军。为了策应新军起义,电令王支队,转进钦州山区,听候下一步指示。”

    ……………

    五十而知天命,陆荣廷今年正好四十九,从童少孤哀颠沛流离,到青壮年的绿林游勇生涯,再到这十几年的清朝武官,是开始反省自悟,还是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其实也不知道。

    但他知道革命军不好惹,不比以前剿灭的会党和游勇,自己这五个营的巡防军未必是人家的对手。就算能打胜,也肯定是损失惨重,再无力与桂省另一个大军头边防督办龙济光平起平坐。

    所以,他唆巡不前,希望革命军能转攻他地,或者是等更多的友军到来,人多势众时再进攻。

    革命军似乎也没有与其交战的打算,在防城地区驻兵不动,隔着防城与宁明县的分隔线——十万大山支脉,两军互相戒备,但又相安无事。

    但幻想和希望就是这么突然被打破,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快得令人头晕脑胀。

    “……赛电枪(机关枪的俗称),很多很多,子弹打得象下雨;炸弹一个接一个,一炸一大片,声若雷霆,震耳欲聋……”

    “……乱党都不要命啊,喊着叫着猛冲上来,枪打刺刀捅,又一个劲地扔炸弹。弟兄们哪见过这个,不一刻便崩溃了……”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鼠两端() 
陆荣廷费力地咽了口唾沫,这两个军官都是见过阵仗的,却被革命军打得惊惶恐惧,可见革命军之强横。而革命军突然在多点发起了猛攻,接连占领百岩隘叫怀隘米军隘那勤隘,通向宁明县的道路已经没有阻碍,兵锋所指,便是自己坐镇的这座县城了。

    两个巡防营损失惨重,实力已去三成,再打下去的话——陆荣廷紧皱着眉头,在屋内来回急走。好半晌突然定住脚步,瞪着眼睛逼视着两个逃回来的军官,沉声喝问道:“赛电枪很多,炸弹很多,还都是悍不畏死之徒?你们若敢夸大敌势以推诿战败之责,军法可是不讲情面的。”

    “大哥,兄弟跟你打过多少仗,对法国佬也没含糊过,怎么敢虚报夸大?”前营管带林俊廷一把扯开肩上的染血绷带,叫道:“您看,兄弟这伤难道也是假的不成?”

    陆荣廷赶忙上前给林俊廷胡乱缠上绷带,缓和了口气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奇怪乱党怎么会有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唉,这仗啊,不好打了。”

    林俊廷咬着牙忍痛说道:“倚城坚守,或许可行。等到其他军队赶到,乱党必然退走。”

    陆荣廷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万一城破,不就被一勺烩了?荣字军到了今天,不容易啊,不能冒这个风险。”

    “那怎么办?”林俊廷皱眉,为难地说道:“跟乱党死拼,估计要大伤元气,还很难打赢。可要是不战而退,巡抚那里又如何交代?”

    “巡抚那里——嘿嘿,还不是咱们怎么说,他怎么信。”陆荣廷冷笑一声,说道:“只有荣字军实力犹在,这广西的剿匪平乱不还得指望咱们?可要是人都打没了,白辛苦还得被治罪呢!乱党这次折腾得可是厉害。朝廷追究这失地之罪,巡抚还能不找倒霉蛋儿扛着?”

    “那咱们——”林俊廷还是不明白陆荣廷要怎么做。

    “撤出县城,向镇南道(现崇左地区)转进。”陆荣廷断然说道:“还要留下部分钱粮,莫要让乱党恼羞成怒。追击纠缠。”

    “大哥高见。”林俊廷连连点头赞同,“看这乱党的动向,多半是想跳出三路官兵的合围,咱们既让开了路,他们还能穷追不舍吗?”

    陆荣廷苦笑了一下。并没把自己的全部打算都说出来,叫进卫兵,下达命令,率军迅速出城向东北开拔。

    ……………

    机关枪手榴弹,在当时都是清军,甚至新军都没有装备,没有见过的。

    虽然革命军定下了长期坚持的策略,但也不意味着要用人命来节省弹药。火力全开地猛攻猛打,一下子击败了巡防军的两个营,也极大地震慑了陆荣廷。

    革命军兵不血刃地占领思明县城。陈文强刚刚在县衙里坐下,已经有士兵押来了一个信使,携带着陆荣廷的密信。

    “……荣廷现虽食清朝俸禄,但以前亦曾统率游勇,专与清兵为敌,此公等所知者。荣廷前以时运不佳,不得已暂时屈身异族,以俟机会。区区此心,尚祈谅之!荣廷初疑公等此次起事,近于轻举妄动。及观火力之猛烈,士兵之英勇,乃知有一代豪杰陈胜先生亲自统率,钦佩万分……”

    陈文强有些狐疑地抬头看了看信使。可惜不是陆荣廷本人,他不好分辨真假。

    “……荣廷现有众千余人,随时可以投入麾下,以供驱使。徜荷录用,即请给一确证。若迟至后天,则有清军五百自凭祥开来。再迁延则更有清军上千自南宁开来。事急万分,祈自为重。”

    读完了信,陈文强思索了一会儿,似笑非笑地看着信使,说道:“能送此密信,可见你定是陆荣廷的心腹。他既然有反正之心,革命军自然是欢迎的。我在这里可以保证,他反正过来,不仅生命财产可保无虞,官职上也亏待不了他。可我怎么觉得他这是虚言诈降啊?”

    “绝无虚言,更不敢诈降相欺。”信使是见过世面的,并没有露出多少害怕或局促的样子,恭谨地回答道:“不知道陈先生如何才能相信,若是按江湖规矩,这投名状自然是少不了的。另外——”他向前一步,压低了声音说道:“陆大人于年初奉派到日本考察军事,在东京已秘密加入同盟会。复兴会与同盟会皆是革命党,同气连枝,岂有自相残杀之理?”

    同盟会?这个新的情况让陈文强半晌没有说话,他在急速地思考着。

    “既是秘密加入同盟会,想必也没有什么凭证,空口白话难以取信啊!”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也不为难你们,就是凭祥来的这五百清军吧,如果能把他们灭了,我们就接纳荣字军。还有,封陆荣廷为荡朔将军,赏银万两。如何?”

    “好,就是这么办。”信使异常痛快地答应下来,又说道:“到时候,还希望陈先生能接纳我们陆大人入会。虽然同是革命,我们陆大人觉得还是复兴会更成熟更有成功把握。那个,还请陈先生写封回信,好让巡防军上下相信才是。”

    “这是应该的。”陈文强叫过勤务兵,铺好纸笔,他刷刷点点写完书信,封好后交给了信使。

    派人把信使送出去,陈文强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招降纳叛是难以避免的,虽然这与革命军尽力保持纯洁的宗旨相悖。而从陆荣廷的出身经历来看,先是“义盗”,后为抗法游勇,再被官府招安,从匪到兵,他倒并没有穷凶极恶地残虐百姓。至于他为官以后剿灭会党和游勇,陈文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做得不错,消灭了不少兵灾匪患,使百姓不受勒索荼毒。

    另外,陆荣廷能率游勇纵横边境地带多年,并在与法国人的交锋中屡屡获胜,可见是个山地丛林战的行家。没错,有些知识不是非从书本上获得,在被逼无奈的艰难求存中。会自然而然地掌握这种存生之道。掌握不了的,当然是被淘汰而消亡。这样的例子还有越南的黄花探,他未必会有系统的丛林游击战的理论,但趋利避害却是本能的反应。

    当时的广西总共不过二十多营的巡防军。除去镇守地方的必要兵力,机动力量并不多。如果能招降陆荣廷,则三路清军便被瓦解了两路,剩下一个龙济光孤掌难鸣,难逃被击败或消灭的结局。

    这样一来。革命军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等到外省的清军纷纷赶来,建立根据地扩充训练新兵等工作基本上便可以完成,再迎接新一轮的战斗便有了更大的把握。

    当然,现在只是设想。陆荣廷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并不能作最后的确定。至于同盟会,收人向来是求多不求纯,很多投机者都跻身其中,以此来证明对革命的忠诚。肯定不靠谱。但荣字军现在的退避,却使革命军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优势。思明县光复,革命军又攻入龙州境内,分兵直指县境内的镇南关。

    显然,陈文强的军事指挥是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的。在每一次军事行动中,他都务求有绝对的把握获胜,这便往往使得参战的革命军有重拳打儿童的感觉。等到革命军一部赶到镇南关,准备和迂回部队前后夹击,夺取这个边防重镇时。却发现革命军的旗帜已经傲然飘扬在城头之上。

    两个连的人马,装备齐全,士气高昂,披蒙茸拨钩藤。跨越断涧危崖,潜袭镇南关。三个炮台的清军守兵总计百人,平均每个炮台三十人左右,兵力分散,猝不及防之下,只略事抵抗便相率投降。

    胜利。胜利,猛狮搏兔般的胜利!阳光照耀下,雄立于边境线上的金鸡山显得更为雄奇峻峭。

    陈文强沿着凹凸不平的石阶向海拔五百多米的金鸡山山顶攀登,石阶一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垛墙,象一列固执的老兵,仍旧默默地挺立在边关山脊上。他当然不会知道,同盟会发动镇南关起义时,只以游勇八十人,四十条枪(两个人合用一条枪),便一口气攻下了镇南镇中及镇北三个炮台。

    当然,同盟会的镇南关起义只是攻下了三座炮台,却不是镇南关的全部。而现在,革命军已经击败了山下守关的陈炳焜黄福廷所部清军,占领了山脚山上的整个关城。

    站在山顶炮台上,陈文强极目远眺,群山在他眼前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好象玄哲理似的奥妙莫测。灵魂仿佛是在从群山的巍峨形状中,鉴证着大自然的不可思议的创造。

    缓缓收回视线,陈文强观察着这雄关的周围。只见镇北镇中镇南三座炮台如三足鼎立,相互呼应,互为犄角。更有巨炮矗立,炮口直指越南境内。

    镇南关之名,始于明代。由明入清,特别到了晚清,战火硝烟始终与这座关楼相伴……“镇南关大捷”后,协助冯子材大败法国入侵军的广西提督苏元春深感内忧外患,立即着手沿镇南关一线修关设卡,垒筑垛墙,历时十年,“筑炮台百三十所”,垒起号称“乌鸦飞不过,老鼠钻不进”的“南疆小长城”。

    可惜的是,小长城并未起到抵御外侮的作用。就连这三座炮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