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至尊小纨绔-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杨恩指着旁边的房玄龄对他二人说道:“只要你等尽心尽力就好,房先生这次不会陪我登岛,他会留在这里,查看农具的推广情况,你等好好配合就是!”

    “遵命!”

    二人看见杨恩来了真格的,越发感到心虚。

    那刘郡守心里想,这个魏王怎么对这件事抓得如此之紧?

    莫非他是故意的?是嫌我们没有送礼吗?

    其实那个礼物,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准备晚上再送过来,这大白天的怎么好送礼呀?

    本来杨恩是在办正事,他却想着另外一边去了!

    杨恩把自己关心的事情问完之后,又说起另外一件事:“刘郡守,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等千里为官也是不易,总还是应该为百姓办几件事。

    除了刚才说的,推广农具和纺纱织布机之外,我还想到一件事情。上午,我骑马沿海边走了一圈,看到海港旁边,有很多人在煮盐。

    烟雾非常大,这附近山上的树木怕是都被他们砍光了,这样很不好。一来那些煮盐非常辛苦,我看比那些种田的农民,怕是还要辛苦好几倍。

    第二,不但砍光了周围山上的树木,而且产量也不高,我倒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等不妨让下面的官吏去好好推广一下!”

    “不知是采用何种方法?还请魏王明示。”

    “我看不如直接在海边建立盐田,利用海水直接晒盐。”杨恩淡淡的说道。

    晒盐?二人一听,很有些不解。

    因为晒盐,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巧,并不是说直接晒出来就可以,因为那里面杂质很多。

    因此只见那刘郡守说道:“魏王,要说这晒盐之法,海边的百姓也有用木头装海水晒盐的。

    不过那晒出的盐,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去除一些杂质,因此有些麻烦!加上产量也不高,所以百姓们并不愿意使用。”

    只见杨恩说道:“我这个方法不一样,现在虽然并非最佳时节,但是你们不妨试一试,这可比那煮盐之法省力得多!”

    ……

    关于煮盐和隋代盐政管理:

    古代煮盐十分辛苦,据说好多女人,都不愿意嫁给煮盐的人为妻。

    隋代的盐业管理非常宽松。尽管华夏国历史上,长期对食盐进行管控,由国家专卖专卖。

    而在大隋并不是,在隋代,政府和百姓都可以随意生产盐,而且都是市场价,至于税收,和普通的工商业没有两样。

    这个政策,几乎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才改变。

    从那以后,政府对食盐的管理越来越严,一直到几年前才取消这个政策。

第77章 沿海特区() 
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在古代基本没什么用。

    杨恩大致向刘郡守介绍了整个晒盐的过程,这当然也是他在书上看来的:

    “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进水、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等工序。

    建滩都在平坦的沿海荒滩上,按一定的滩池数建造。

    池埂一般高约半尺,建成一个个方形池,面积从上到下每个方池边长根据需要设计。

    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数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

    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水入沟,备盐沟纳潮水用。

    滩池周围的大盐沟挖成后,涨潮时即可开水闸纳潮,抓住最高潮位,将潮纳满。

    退潮后,用木桶或水车汲取沟内海水灌入高卤台内;次日将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第三日,将二卤台内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

    当然这要根据天气情况来,逐日依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

    其实,杨恩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那些修建盐池的技术很简单,并不需要他担心,关键是要控制卤水的浓度。

    因为如果卤水的浓度没有控制好,海盐当中就会有很大量的氯化镁以及其他杂质,从而造成海盐很苦,也卖不出好价钱。

    测卤水浓度的方法,过去也没有仪器,是使用莲子,将其放在卤水,来判断卤水的浓度,其实也就是根据它的浮力来。

    假如把卤水分成十成,十成者为饱和液。

    莲子有两枚,一枚为五成,一枚为十成。五成莲子若在卤水中平浮于卤水面上为五成卤。

    十成莲子在卤水中斜浮,为七八成卤,平浮于卤水面上为十成卤。

    卤水达到十成时,即可结晶成盐。结晶前要将底池烂泥清除干净,抹光压实,将饱和卤水放入,当日即可飘花结晶,数日后捞盐归坨。

    ……

    杨恩大致介绍完整个过程之后,那二人自然感到非常稀奇,不住地点头赞叹,称赞此方法简单实用。

    “不瞒魏王,以前也有人尝试晒盐,可就是难于掌握这个浓度,难免功亏一篑。

    今天听了魏王介绍,令下官茅塞顿开。请为王放心,下官一定全力推进这晒盐之法。

    先期,下官准备找一个最佳地点,官家试办一个盐场。魏王可能不知,这建安郡如此偏远,也就是郡治所在地闽县发展得还不错。

    其他偏远各县,由于发展非常落后,官吏的俸禄都发不全。如今有了魏王这晒盐之法,可就好办多了。

    让每一个县都官办一个盐场,不但可以补贴官用,还可以上缴朝廷一些盐,何乐而不为呢?”

    杨恩点点头:“这样最好,不过既然官办的话,可一定要搞好稽查,如果出现贪污等等情况,那就很麻烦。

    对了,在建安郡旁边有一个很大的港口,我看着外国的商船很多,这里开办钱庄没有?”

    在杨恩看来,钱庄的推广力度也很重要。目前大兴城和洛阳城以及周边已经开办了好二十多个钱庄,运行非常良好。

    根据自己临走之前得到的数据,自己可以盈利一万五千多贯。这还仅仅是试运行几个月的收入。

    如果这些都能够在全国大面积的铺开,这是对大隋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对于自己也很有利。

    当然在合适的时候,他会把股份全部转让给朝廷,又或者是转让给他人。

    否则自己一个大隋的王爷,当着一个大老板是怎么回事?

    一说到开办钱庄,刘郡守有忽然来了兴趣:“魏王如果不提这件事情,下官还差点搞忘了。下官以前向户部上报过牒文,不过上面并没有批准。

    今日魏王既然来了,看来一切都好办。下官请为我做主,在建安郡也是办一两个钱庄。”

    杨恩大笑道:“当然没有问题,此事由我在主管,我给封侍郎说一声就行,你们就先办。

    在江南各道,你们可是第一个开办钱庄的郡,只要办好了,我让江南其他各郡,都到你们这里来取经。

    你们这里钱庄我不入股,号召当地大户入股就是,这样的政策在内地各郡可是没有,相当于沿海特区!”

    沿海特区?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其他人都感到很吃惊。

    杨恩一看众人的表情,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于是马上解释道:

    “这……我说的特区,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这是指你们这里钱庄的政策不一样,有国有钱庄,还有国有的盐场。

    我想,你们这里可以专门派一个人,把这沿海的盐场、钱庄尽快的办起来。”

    “下官一定遵命照办!”刘郡守高兴的点点头。

    实际上这时的建安郡郡治所在地,是非常繁华的,虽然赶不上广州、扬州,不过列入江南的第二等城市还是没有问题。

    按照杨恩的设想,这个钱庄既然在两京及附近运转正常,下一步肯定要向全国其他大城市推广。

    建安郡郡虽然有些偏远,不过这首县由于经济发展还不错,当然可以先进行试点。

    只要郡里面加强管理,一定不会有问题。而且自己也在这个地方,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

    再者,房玄龄也不会登陆琉求,会在此地检查工作与落实今后抓回来的俘虏问题。

    自己也让他参与过前庄的一些事情,他完全可以协助郡里面,把这个钱装办起来。

    最后杨恩又问了杨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水军训练如何?

    因为杨广明年或者后年,就会带领大军攻打高句丽,江南有训练水军的任务,其中这个建安郡分到了六千人的指标。

    “请魏王放心,此事由下官负责征兵,临海镇高镇将全权负责水军的训练。

    这次魏王所带领的准备登陆琉求的大军当中,有三千人就是从那当中选拔的。”

第78章 真的有特区() 
刘郡守简单的介绍了此地水兵的训练情况。

    杨恩问道:“此地的百姓对于皇帝要征讨高句丽,有何看法?”

    刘郡守说道:“这……下官就实话实说,实际上江南的百姓,并不希望打仗,毕竟这对他们影响很大。

    不过既然朝廷有令,百姓就只有遵照执行,否则,律法执行起来是非常严格的。”

    “这就要你等做好宣传工作,如何宣传?要宣传高句丽时常侵扰我边境,杀害百姓,抢掠百姓为奴,掠夺百姓的牛羊,烧毁房屋。

    总之一句话,要把他们说得越坏越好,说得十恶不赦。我说的你等可明白?”

    杨恩心里想,这时资讯不发达,老百姓哪里知道什么情况?

    这宣传机构是为朝廷服务的,为政权服务的。光靠朝廷的行政命令,靠皇帝的圣旨,虽然能够暂时达到目的,但有时候会无穷,必要的宣传很有作用。

    这也是自己要办这个《大业新闻》的理由。管他真的假的,只要是对朝廷有利的,就要进行宣传。

    这也是专制政权的习惯,也可以说是维持政权统治的必要手段。

    刘郡守和张郡丞二人一听,连连点头称是,并说今后一定加强宣传工作,包括要宣传吐谷浑对大隋领土的侵犯。

    随后杨恩又问了一些,江南的世家大族,对于朝廷的统治情况。

    那二人介绍说,总体上来看还是非常平稳。在如今的高压政策之下,即便有不满的意见,也被官府给压制住了。

    杨恩之所以如此关心,这是有原因的。隋文帝一统华夏,但是在江南之地,毕竟和北朝分隔了几百年,双方难免有很大的分歧。

    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妄图恢复南朝。自己学过的历史课本当中,隋末江南叛乱的人不少,那萧铣还是南朝皇族呢!这个人也是萧皇后的侄儿。

    当然,如今由于自己的到来,而且又占据了高位,今后的局势发展,肯定和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个萧铣还是否会叛乱,就说不清了。

    ……

    次日上午。

    杨恩又带人来查看闽县商港的情况,这个港口和大军准备出发的港口,隔了有五里远。

    大军出发的港口,实际上是临海镇驻军的港口。

    临海镇是一个水军军镇,驻守有一千名水兵,主要是防范海盗,也担负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能。

    这一次王世充、刘郡守二人和杨恩的幕僚等人相陪。

    杨恩之所以来这里看看,是因为听说这里的外国人很多,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群落。

    一边走,刘郡守一边介绍:“禀告魏王,此处的外国人的确很多,主要有波斯、倭国、新罗、林邑及其他十余个国家。

    这周边的小国的人还好,本来做完生意就走了。不过,其中来自波斯等国的人,还有那附近的人,很多到了我大隋之后,羡慕我大隋之繁华,就不愿意离开,而是在此地经商,赶也赶不走!

    在县城东门外三里的望海乡,已经有将近两万外国人在此长期居住。这外国人一多,就给此地的治安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因为这涉及到适用律法的问题。比如说,这些外国人如果伤害了大隋的人,那倒还好说,肯定是用我大隋之法律进行处置。

    可是如果他们互相伤害,这就很难办!按照朝廷的法令以及过往的经验,是执行的他们本国的法律。

    可是谁来执行呢?因为没有执行官衙,很多纠纷难以解决,结果又闹到县衙、郡衙。

    下官等人对他们的律法也不熟悉,因此就难以处理,这就给下官等人造成不小的困扰。”

    杨恩一听,也觉得很犯难。

    按照刘郡守这样的说法,这些外国人在大隋的地方居住,人数还不少,居然还有自己的司法权?

    那他们不就是特区吗?至少也相当于一个小区!

    按照后世的经验,你在人家的国土之上,当然要遵守人家国家的法律,除非是大使馆。

    不过既然朝廷有规定,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在如今的形势之下,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自己也不好随便发布命令。

    想了想杨恩的说道:“对于在此地长期居住的人,可以发给居住证。

    愿意成为我大隋人的,在居住若干年之后,也可以比照内地那些外附的外国人进行管理,纳入地方户籍。

    对于没有入籍的人,让这些人必须选出几名领头人,由他们对本国人,执行司法权。

    如果他们搞不定,非要到我们这县衙来提告,那就按照我们的律法执行,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你们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这是王世充也说道:“魏王说的有理,这些外国人在我们地盘上,按理说要服从我们的管理。

    让他们自己审判,那还是便宜他了。在江都,凡是不涉及我大隋人的案子,胆敢把事情闹到我们县衙,我都是让各县先打二十大板,然后再让他们问案。”

    刘郡守一听,点点头:“魏王和王公之言有理……”

    ……

    杨恩来到那些外国人的居住地一看,果然大开眼界!

    只见这里和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样,可并没有多少临时木板房屋。

    这里大部分都是永久建筑,其建筑式样十分独特,自己从未见过。

    看样子这里真的成了“特区”了!

    杨恩又问道:“这些土地是怎么回事?是他们租的还是买的?”

    刘郡守回答:“回禀魏王,这土地说是租的,其实我买的也差不多,反正一租就是几十年。”

    艹!这里真的成了租界了!

    过去旧上Hai,有英租界和法租界,没想到这一千多年以前的大隋,还有“万国租界”,即使没有万国,十几国怕还是有的!

    杨恩想,来这里居住可以,不过他们毕竟对大隋有很大影响,看来还得要抓紧制定完善这方面的管理法规,这要等自己回到新城再说;

    有了管理法规之后,就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对他们进行管理:第一个是解决了适用法律的问题;

    第二个是租税,总不能说在大隋的地盘上做生意,连税都不缴吧?

第79章 奇怪的病() 
经过杨恩的详细了解,在此居住的外国人,以中东地区的外国人为多。

    另外就是东南亚各王国的人,很多王国是稀奇古怪的名字,杨恩也搞不清楚他们王国的具体地点,只有通过大致的距离来判断。

    他想,这里的外国人很多,对于当地的官吏来说,虽然说增加了管理难度,不过对于他们的收入肯定有很多好处,在我们的国土之上,办事哪有不求人的?

    看来,沿海凡是有大海港的各县各郡长官,他们虽然远离中原,不过相比之下都是肥缺。

    想到这里,一个问题突然出现在他脑海之中,好像自己在哪一本书上见过,说是唐代的什么时候,在广州,由于当地官员的横征暴敛,导致在当地居住的外国人造反,连最高长官都给杀了,事情闹得非常大。

    后来那些造反的人还没有抓住,坐海船逃掉了!

    于是他就提醒刘郡守:“刘郡守,这里的外国人很多,若要组织个三五千人的队伍,怕很容易。不知建安郡的团练兵有多少?”

    “回禀王爷,建安郡因为有临海镇,所以没有郡团练兵。守城的士兵,只有临海镇的二百人。”刘郡守汇报道。

    “那就向吏部打报告,增加闽县县衙不良人(捕快)数量,加强对这些人的监视。

    最好是在他们当中安排线人,防止这些人犯上作乱!如果发现他们有造反的苗头,一律格杀勿论,宁严勿松!

    另外,我会向圣上建议,增加临海镇驻军的数量至两千人至左右,以维持本地治安,保护百姓安全。”

    “遵命!”

    杨恩等人正说着话,忽然远处一群人急匆匆的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身着异族服装,显然也是一名外国人。

    那群人走近之后,为首的男子立刻向刘郡守行礼:“米亚斯参见刘郡守!”

    他行礼的姿势,和大隋人没有两样。

    刘郡守一看,魏王还在旁边呢,于是赶紧介绍道:“魏王,这位是波斯的米亚斯王子!”

    杨恩一听,什么?波斯王子?

    波斯王子怎么会在此处?

    那波斯王子米亚斯一听,赶紧又过来给杨恩行礼:“参见魏王!”

    原来,这个米亚斯打听到杨恩到了此处,是来求刘郡守给他引荐的,不想正好在此处遇着。

    经过刘郡守的介绍,杨恩得知,原来,此人是萨珊王朝库斯老二世国王的同父异母的七弟。

    库斯当年被打压之时,他就流亡在外,至今已经五年。如今库斯已经当了国王,他现在准备回国,不过不想再走海路,要从河西回去。

    杨恩一听,看来此人也是一个很会玩的人,走陆路可是更耗费时间,尤其还有几个月就到冬天了。

    当然,但也有可能先到京城,在那里呆到春天,再出发前往河西,回到波斯。

    此人的汉语说的不错,不知道跟谁学的,也许早就想来大隋了吧?

    “王子来这里多久了?”杨恩礼节性的问道。

    “我到达安南已经三个月,从安南一路过来,到达此处已经半个月了,准备过几日前往余杭,在江都住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