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为的人,会归于失败), 
  执者失之。 
  (执著的,会执不住而失去)。 
  物或行或随; 
  (天下事物,有行在前,就有随在后。不能随在后,如何行在前?这是对立统一关系); 
  或炅或吹; 
  (有热,就有吹之凉。炅:音炯。吹:字取通行本,乙本字似是上君下羊); 
  或强或羸; 
  (有强,就有弱。或强或羸:字取通行本); 
  或陪或隳。 
  (有助益,就有毁坏。陪:〈玉篇〉助也,益也。陪: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羌,右下捺弯勾上是个允字头。隳:字取通行本,甲本字也是个羌字,右下捺弯勾上是个短捺)。   
  是以声人去甚, 
  (因此,圣人做事,会去掉甚,也即不会过分), 
  去大, 
  (不会贪大), 
  去楮。 
  (不会贪生。楮:可通穀。〈說文〉穀者楮也。穀:生。〈詩…邶風〉習習谷風。「疏」谷之言穀。穀,生也)。   
  【笔记】 
  一,本章核心:圣人无为。依旧说“不得”。 
  1人生最大贪心是贪天下。 
  天下乃是神器,必须靠无为不争,靠天意人心而得之。勉强而为者,当然是失败,执著也是得不到的。 
  2天下事物,有行在前,就有随在后;有热,就有吹之凉;有强就有弱;有助益就有毁坏;都是这样辨证运动着,不偏不倚。圣人明白这样道理。基于这个道理,圣人做事,就不会过分,不会贪大,不会贪生,也即无为不得。 
  无论修行事,还是世间事,都是这个道理。   
  二,通行本问题: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殻Щ虼担蚯炕蛸蛟鼗蜚摹!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 帛书本“吾见其弗得已”,通行本把弗字改成不字,通俗易懂而已。 
  2 帛书本“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通行本照应后文,改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通行本加进“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3 帛书本“或炅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后人不解其意,便修改成自己能解的。把炅字改成殻ё郑话选盎蚺慊蜚摹保某伞盎蛟鼗蜚摹薄!
  4 帛书本“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后人不解,把大字改成奢字,把楮字改成泰字,又是错。                    
74(通行本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经文——译文〗 
  以道佐人主, 
  (以大道帮助人主的。注意,有主,是生活及修行的核心。言行能够无为不得,就符合道,就有了主。这主,就是一身之主,一家之主,一国之主,乃至天地之主,也即一切有无之主。人,通过修道,可以达到最大之道,真正做主), 
  不以兵强于天下。 
  (不以刀兵逞强天下)。 
  其事好还。 
  (这样处事就归还于好)。 
  师之所居, 
  (因为大兵所居处), 
  楚棘生之。 
  (一片荆棘。楚:丛木。棘: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上突字头,无点,下似卓,日是个口字)。 
  善者果而已矣, 
  (真正善于辅佐人主者,得到果就是目的了), 
  毋以取强焉。 
  (不要用强而取)。   
  果而毋骄; 
  (取得果而不骄横。骄:字取通行本,甲本字酷似粦。同第九章); 
  果而勿矜; 
  (取得果而不自大。矜:〈广雅〉大也); 
  果而毋伐。 
  (取得成果而不自居功。伐:功。〈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裕А狗ィσ玻弧
  果而毋得已居, 
  (取得果,是不得已而居之,也即无为而为)。 
  是胃果而不强。 
  (这就是说,果而不从强取)。   
  物壮而老, 
  (物强壮后就会衰老), 
  是谓之不道。 
  (用强而取,这是说不道)。 
  不道蚤已。 
  (不符合道之心之行,要早早停止。蚤:与早通。〈越語〉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孟子〉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笔记】 
  一,本章核心:要以道佐人主。说的还是不得之德。 
  以道帮助君王,那就是“无为而治”;以道帮助百姓,那就是“使民不争”。所以,老子反对“以兵强于天下”。因为,以兵强于天下,一是“荆棘生之”,百姓受苦;二是不符合道,不符合无为。在老子看来,不道,就应该早早停止。 
  自己修行也是如此。要无为而行,不要用强。用强就不道,不道就应该停止。 
  二,弱者,道之用也。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这正是用弱。 
  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这正是“不得之德”,玄德也。   
  三,通行本问题: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 帛书本“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通行本加个者字,去掉个于字,追求句子完美而已。 
  2 帛书本“师之所居,楚棘生之”,通行本把居字改成处字,把“楚棘生之”,改成“荆棘生焉”,再多加进一句“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就通俗易懂了。 
  3 帛书本“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通行本删掉一个矣字,删掉毋焉二字,前面加上不敢二字,句子就近于完美了。 
  4 帛书本“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通行本把“果而毋骄”后移,修改者觉得先矜后伐再有骄。而把“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修改成“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显见,是顺上文口吻一气而下。把原文独立的句子,变成上文的依附了,愿意没有了。 
  5 帛书本“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蚤已”,后人把而改成则,意义稍微有些不同了;去掉之,追求骈文之美;把蚤字改成早,是在注释蚤字。                    
75(通行本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经文——译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刀兵,乃是不详的东西), 
  物或恶之。 
  (万物都讨厌刀兵)。 
  故有欲者弗居。 
  (因此,有欲刀兵的人,不要这样)。 
  君子居则贵左, 
  (君子甘居于左,也就是甘居不尊。古法,人道以右为尊), 
  用兵则贵右。 
  (用刀兵也就是有为用强的人,则贵右,强居尊位,不甘居下)。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因此,刀兵不是君子之器)。   
  兵者,不祥之器也, 
  (刀兵,是不祥和的东西), 
  不得已而用之, 
  (不得已而用刀兵的话), 
  恬袭为上。 
  (越轻越好。袭:〈左传…庄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恬:字取帛书本,甲本字酷似笋字)。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动刀兵,不要自美。若自美,是乐于杀人)。 
  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乐于杀人的人,则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 
  (因此,礼数上,吉事以左为尊上;丧事则以右为尊上。这也在告诉我们,君子不争右是喜事是吉事,而用兵之争右则是凶事丧事)。 
  是以便将军居左, 
  (因此,便将军居在左边。便:帛书乙本通行本都是偏,可视作与偏同义),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上将军居在右边,正是以丧礼规矩而居。显见用兵之不详)。 
  杀人众,以悲依立之; 
  (诸多杀人者,依次而立,表示悲哀); 
  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胜了,以丧礼去处置胜利)。   
  【笔记】 
  一,本章核心: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袭为上。宣扬不得之德。 
  1老子劝化世人。万物不喜欢刀兵,所以,想欲刀兵的人应该罢手。人也不喜欢刀兵,所以,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2君子贵左不贵右。 
  人道以右为尊。《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裕А箮煿旁唬鹤蠊侏q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 
  因此,有为者争夺右,争夺那尊位,乃至动用刀兵。可见,用兵自然贵右。而君子则以贱为贵,贵左,无为而居,君子不去争那尊位,自然贵左。 
  礼数上,吉事喜事都以左为上为大,与君子贵左相吻合;丧事以右为上为大,与用兵则贵右相吻合。不要把这当成是简单巧合,老子是通过这样对比,告诉我们,“兵者不祥之器”。以此宣扬他不争无为的思想主张。   
  二,通行本问题: 
  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 帛书本“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通行本删掉夫字,删掉也字,追求句式完美。帛书本“故有欲者弗居”,把居字改成处字,实在没有必要。 
  2 帛书本“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原文是总结上文,后人看着不顺眼,去掉故字也字,移动到“兵者不祥之器”之后,加入到下一句话中,改变了原文结构。 
  3 帛书本“恬袭为上”,通行本改成“恬淡为上”。 
  4 帛书本“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后人修改成“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追求的是骈文句式的完美。 
  5 帛书本“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后人删掉这句话,大错了。 
  6 帛书本“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通行本改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追求句式完美而已。 
  7 帛书本“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帛书乙本把便字修改成偏字,是注解便字。通行本去掉是以二字,去掉也字,改居为处,也是追求句式完美。 
  8 帛书本“杀人众,以悲依立之”,后人不解其意,改成“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这就通顺了。实际上,原文也是通顺的,修改者不解而已。                    
76(通行本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 
  〖经文——译文〗 
  道恒。 
  (道是永恒的)。 
  无名。 
  (无名:无名说,只能用“无”字而说之)。 
  朴唯小, 
  (朴,因为小。唯:以,因为。朴:字取乙本,甲本酷似寮字), 
  而天下弗敢臣。 
  (而天下不敢把朴看作下臣)。 
  侯王若能守之, 
  (侯王若能守朴,也就是守无,守无为), 
  万物将自宾。 
  (万物将会自动宾服)。   
  天地相合, 
  (天地相互和合), 
  以俞甘洛。 
  (用以疏通滋养。俞:〈说文〉空中木为舟也。甘:〈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裕А拱此洠焊仕瞿仙礁使取B澹骸此滴摹德逅鲎蠓腭垂榈卤币慕缰校先胛肌8事澹赫饫锉扔髯萄!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不用发号,万物在滋润下萌发,而自均平。民:〈說文〉众萌也。言萌而无识也。令:〈说文〉发号也)。 
  始制有名。 
  (这样,从无产生了有,“有”这个名开始制定)。 
  名亦既有, 
  (既然产生了名说), 
  夫亦将知止。 
  (也要知道制止。按老子辩证法,要有节制,也就是通过无为节制有为)。 
  知止所以不殆。 
  (知道制止才能没有危险。这样做符合道)。 
  俾道之在天下也, 
  (万物和道在这天下。俾:这里指处于从属地位的万物。〈說文〉益也。一曰俾門,侍人。又〈广韵〉从也), 
  猷小浴之与江海也。 
  (就象小浴和江海的关系一样。道是江海,万事万物万用则是点滴。猷:〈爾雅…釋言〉猷,若也。小浴:湖泊,川流,小溪,河谷,一切可浴处,相对江海都是小浴)。   
  【笔记】 
  一,本章核心:守无,就是守道。依旧说不得之德。 
  1抱朴,就是守道。 
  守道能守之道绝不是道本身,而是道发挥作用之“无”。 
  这无,相对有而言,叫做无;相对异而言,叫做一;从无是天地之始看,叫做朴;洗心达净看,叫做浴;等等。 
  2从无角度看,无论君主还是百姓,能守朴也就是甘心无为不得的话,万物将会自动宾服。因为,无是万物之父,万物无不顺服。而无和有,同由玄出,也即道发挥作用,生出有无,或说生出望和惚,显见,道是四大之最大。 
  3从有的角度看,从无生有,有是万物之母。天地合和,化生万物。产生了有,始制“有”名字。有了诸多有后,开始制定诸有之名说。有又生有,名便接连产生,乃至不断。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就要知道终归于无,所以,老子才说,“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只有这样无为而做,才符合道。符合道,才可以回归道。   
  二,道和万物关系:小浴之与江海。 
  道如大海,万物如同小浴。用万物洗浴有染之心,这是小浴,也就是“修除玄蓝”;一旦归还大道之江海,何浴之有?佛家谈到真心,也曾经多次做过这样比喻。可见,修行到高层次,对道的感悟是一样的。   
  三,通行本问题: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 帛书本“道恒。无名”。通行本把恒字改成常字,避汉皇帝讳而已。 
  2 帛书本“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通行本把唯字改成虽,以为这样才通,实际原本唯字也是通的,修改者读不明白而已。去掉而字,改弗敢为莫能,没有必要。 
  3 帛书本“天地相合,以俞甘洛”,后人把谷字改成合,一是合字好理解,二是浴字已经改成谷字,而这一章中谷字和浴字同章出现,显见两个字有不同含义,不好交代了,索性便硬着头皮把谷字消灭掉。“以俞甘洛”修改成“以降甘露”通俗易懂了。 
  4 帛书本“民莫之令而自均焉”,通行本删掉焉字。 
  5 帛书本“知止所以不殆”,后人把所以二字改成可以,也不算错。 
  6 帛书本“俾道之在天下也”,后人不解俾字乃是指从属于道的万物,把俾改成譬,有点乱弹琴了。 
  7 帛书本“猷小浴之与江海也”,因为不解俾字,这一句也就必须改动了,最重要的是把与字改成于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了。把小浴二字改成川谷,是不解浴字所致。                    
77(通行本第三十三章):死不忘者,寿也。 
  〖经文——译文〗 
  知人者,知也; 
  (能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 
  自知者,明也。 
  (能自知的人是“明”。自知:其言很深,也就是知“自”。知自,也就是知我,也就是知大道之“常”,老子说过“知常,明也”。所以,才有“自知者明也”之说)。 
  胜人者,有力也; 
  (能胜过他人的是有力量); 
  自胜者,强也。 
  (能自己胜过自己的是强。自胜:也就是行无为也,自己逐步否定自己,直到顶峰之“自”,即道也)。 
  知足者,富也; 
  (知足的就富有); 
  强行者,有志也。 
  (能强行的人,是有志气。强行:不同层次的人,理解各不相同。老子的强行是指“无为”。参见本章:“自胜者强”。强行,也就是行强,行自胜,行无为)。 
  不失其所者,久也; 
  (不失其所,也就是不失其“道”。失则落顽空。这就是长久是永恒); 
  死不忘者,寿也。 
  (死了但却无死就是寿。死,不亡,这可能吗?修行是通路。修行到一定高度,就知道死确实不亡。不修行,想死而不亡,乃至想明白死而不亡,都是痴人说梦)。   
  【笔记】 
  一,本章核心:做人,要回归永恒之道。 
  要善于知人,也要自知。 
  要胜过他人,也要胜过自己。 
  要知足常乐,这就是富有;也要强行知足无为,这是志气。 
  不失其所,也就是不失去道,就是长久永恒。 
  死而不亡,这是真正的长寿,也就是永恒之道。   
  二,要复归于永恒之道。 
  知人,胜过人,知足,不失去自己,这是普通智慧都能做到的。而自知,自胜,强行无为,死而不亡,就不是普通智慧所能做到的。需要超人的大智慧才可以。当你真的做到自知自胜无为的话,最终必然能做到“死而不亡”,达到永恒,也就是复归于道。   
  三,修行须得大自在。 
  这自,需要慢慢感悟。老子说“自然”,这自是谁?是我?是心?是佛?是上帝?是道?有人说,常观“自在何处”,行的就是菩萨道,一旦观彻,就是佛。老子这里,能观彻这个“自”,就是大道。慢慢感悟。   
  四,通行本问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 帛书本“知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