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郎中行-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刘家村只有地理位置确实和阿豆家的大王村差不多,两个村子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平坦的山谷地带,也都是在周边的山沟夹缝中生存,它们对于周围的村寨来说,因为拥有了地理上的相对优势,所以,才使得这两个村子都是属于生活水平比当地稍好一些的主。

    就目前来看,是刘家村对于周边村寨的差距,要比大王村来得明显。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家村周边的村子,基本都是建立在山顶上了,由于这里属于内陆性气候,直接导致,山上的人们整年的不是种土豆就是种番薯,也就难怪他们会出产那么多的番薯枣子了,至于水稻之类的农作物,却是想都不敢想了。

    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大量的水,以这里的气候条件,降水量根本就无法满足水稻的基本生存环境。不象大王村周边的村寨,虽说没有大王村这种大面积的平坦地势,却也勉强算是建立在山谷地之间,很自然的,也就拥有了各自的水稻田。

    再有一点就是,在大王村那一带,拥有着密密麻麻的天然竹林,一年四季里,竹林的产出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春季时有春笋,夏季秋季不但有扁笋,还可以人工种植雷笋,至于冬季,则是竹林最多产出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竹林里会产出笋里最贵的冬笋。这样的竹子经济,亦是小刘老师的家乡无法比拟的,

    最后,还是大王村一带离附近的镇子距离比较近,附近最远的村子,也只要坐车半天就到了山外,不象刘家村这边,山里面的人想出来,就只有走路了。

    其中路最不好走的一个村寨,甚至于要走上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离它最近的镇子。这样的村寨,除了穷还是穷,理所当然的,它们和刘家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被拉大了。

    除了上述的优势外,大王村那边还拥有个不可小瞧的天然优势,江南一带的山地多属于丘陵地貌,不但地势低,山势起伏间比较柔和,远不如小刘老师这边的山,不但一座座高得都能叫人仰望九十度,甚至连山跟山之间的夹缝,亦是属于锐角那种。

    这山是高了,却也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阿豆很是郁闷,因为他找了半天的共同点,最后才发现,换来的竟然是俩个村子间更多的区别以及差距。

    这小子一直以为,过去的大王村几乎算是穷得掉渣,如今来看这刘家村,别说现在的大王村比不上,甚至连几年以前的大王村都比不上,因为俩村子间的经济差距,最少在十年以上。

    而这,仅仅只是村寨之间的贫富差距。

    事实上,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愈加快速发展,各地的贫富差距亦在进一步的拉大。在中国,最大的不平衡就是教育的不平衡,越是好的地方好的区域,那里的学生所能够接受到的教育也就好,反之则然。

    教育的不平衡造成的后果就是富的地方越来越富,穷的地方则越来越穷,由此带来的,却是社会的动荡。

    人都是向高处发展的,渐渐的,那些落后区域的人才都流向了先进地区,而先进地区则是愈加的看不起落后地区出来的人,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地区。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上海人普遍看不起别的地方人,甚至连首都北京的居民他们都看不起,而上海人所倚仗的,就是他们的经济比其他地区来得发达。

    好笑的是,其他地方的人被上海人看不起,而上海人到了别的地方,基本上也会遭遇到当地居民的白眼,跟上海的经济发达一样,上海人的小气在全国亦是有名的。

    阿豆到是对上海人没什么意见,不过很明显的,这里的人却对阿豆多少有点意见,在人家看来,阿豆来自浙江,就在上海的边上呆着,估计人品也好不到那里去。

    “不然的话,你干嘛要住到上海去?”小刘老师振振有词的说道:“反正你是浙江人,他们是上海人,这一个江一个海的,离得距离又比较近,所以这人品应该差不多,王先生,你说是不是啊?”

    起初,阿豆还以为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没想到居然连小刘老师都是这样想的,虽然有着玩笑话的意味,不过由此却可以知道,他在这里受到的憋屈有多大了。

    忍不住的,阿豆小子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后,一定要让娘姨宋雨提高上海连锁诊所的收费门槛,奶奶在上,这可不是我愿意这样做的,而是他们先来惹我的。”

    阿豆曾经在网络上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旅游团成员里有一个上海人,结果,上海人和人家闹矛盾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帮上海人,哪怕他再有理,亦是一样。

    以前,阿豆还不大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如今,受到了同样待遇的他,却不得不信了。

    看来,社会是公平的,在上海人看不起别是地方人的同时,其实他们自己也在默默的付出代价。

    只不过,上海人的这种代价一时间不为人知罢了。

    不过,让阿豆感到好笑的是,这次上来收购番薯枣子的,居然也是个上海人。

    而且,这还是个开着军车的上海人



………【第六章 针刺大脑】………

    到声音后,阿豆看了下小刘老师,正想着该说些什么想,这个时候的小刘老师,已经跟只兔子般的窜了出去,看她那速度,简直是比兔子还要来的兔子。

    阿豆看这小刘老师的背影,不由得摇摇头叹了口气,正想跟着出去的事情,不料抬头却看到不远处的保镖头子,发现这家伙正嘿嘿笑着,目光在小刘老师和自己之间来回游荡着。

    于是乎,阿豆非常果敢的打消了跟出去凑热闹的念头,免得这家伙呆会又拿那种奇奇怪怪的眼神看自己了。

    没多久,一直在外面抚慰着村民们的老刘,神色匆忙的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阿豆面前,先是看了看保镖头子后,然后脸色为难的说道:“王先生,外面有位老大爷不知什么原因晕到了,他的名字叫张阿大,是从隔壁村子里过来赶集的,能不能请你帮他看一看?”

    说完,老刘又看了看保镖头子,他看人时的眼神,似乎是在征求着保镖头子的意见。

    阿豆看到了他们间的这种交流,这小子心里很清楚,应该是保镖头子和老刘透露了些什么,才使得老刘老师这么在意保镖头子的反应。

    在刚才,阿豆就已经注意到了,老刘一直在帮着保镖头子,试图劝服那些村民不要把摊位摆到自己这里。

    他的这种态度,完全和小刘老师的态度相反,看在大家的眼里,简直可以说是有点出人意料的感觉了。

    尤其是几个本村的村民,都在想着。“什么时候,那么厚道地老刘老师,居然也变得这么市侩了?”

    阿豆没有猜错,保镖头子真的告诉了老刘一些事情,不过不是关于他阿豆的。而是关于他们这些保镖的来历,保镖头子当然不会全部说的。他只是点到为止地透露了一下,然后再把自己的配枪和证件给亮了一下。

    一般来说,象他们这样地保镖,身上都有好几本证件,有些证件,基本是用来吓唬人的。比如中央特派员,又比如中央什么办事处的处长。保镖头子给老刘看的,就是这类证件。

    昨天晚上,阿豆的郎中身份几经小刘老师的嘲笑,笑他小小年纪就敢自称为郎中,但是老刘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交谈地时候,他发现阿豆对于附近山上有些什么草药,以及它们的用途如何之类地。基本就是张口而来。

    对此,老刘嘴巴不说,心里却是十分的惊讶这件事情,要知道,阿豆到这里不过半月,竟然知道了那么多?

    所以,在张阿大晕倒之后,老刘还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阿豆。

    (画外音:阿豆哈哈狂笑着,大声叫道,这些天来,我山上山下的没白跑啊!终于有人看出了我的本事。)

    站起来点点头,阿豆还没来得及说话,知道他根底的保镖头子就已经先说话了,“这样吧,我叫人去把老人抬进来,就在里面诊断,其余地闲杂人等一概不许进来。”

    说完,保镖头子示意自己的两个手下,出去帮忙把那叫张阿大的老人给抬进来,以方便阿豆地救治工作。

    出去抬人的俩个汉子,别看他们脸上没什么表示,内里却已经没心没肺的笑晕了过去,一个叫王阿豆,一个叫张阿大,简直想不笑都难啊!

    要不是看到张阿大还昏迷着,说不得,这些强悍型的保镖们就要笑出声来了。

    好笑的同时,他们也有些好奇,以前不止一次的听保镖头子说起过,这位王先生别看他年纪小,中医的本事却非常厉害,并且给很多的中央老干部看过病,比如某某某,谁谁谁的。

    听到传说是一回事,看到真人又是一回事情,见到了阿豆本人后,大家都有种上当的感觉,心说就么个白白皮肤的小家伙,居然就是目前国内最顶尖的中医高手?

    这……这是在开玩笑吧?

    在这些保镖们想来,传说中的这位高手,最少最少也应该有个三、四十岁的模样,毕竟中医在世人的眼里,越是显得老态龙钟、一派走不动的模样,就越是接近高手。

    没想到,这位王先生看上去,居然连二十岁都不到?如此年轻的小家伙,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传说中的中医高手呢?

    张阿大被抬了进来,同时跟进来的,还有二个人,一个是这里的村支书,另外一个则是张阿大所在村子的村支书,这两人都是经过了大家的反复确认后,才被同意进到院子里来的。

    要不是周围山上就有猎豹部队的存在,除了病人张阿大外,保镖头子说什么都不会放其他人进来,保镖头子非常清楚,王阿豆要是出个什么好歹的话,赔上他自己的脑袋都不够。

    事实上,这里的动静,足够引起了外围猎豹部队的注意,此时此刻,大约有七、八十把大口径狙击步枪正死死盯着这里,这里的任何人,只要表现稍有异常的话,那就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这些狙击步枪给爆头。

    只是看到张阿大的模样后,阿豆已经知道,这应该就是脑溢血的典型症状。

    在西医来说,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等。

    脑溢血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落。

    其他的症状还有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运动和语言障碍等等。

    阿豆是从病人颈项强直,已经他的嘴唇边有轻微呕吐物体这两点上,初步判断张阿大犯的病,就是脑溢血。

    心里大概有了点数后。阿豆赶紧嘱咐两人轻手轻脚的放下病人,然后他走过去,

    张阿大地头部缓慢偏向一侧,以防痰液或者呕吐物吸致病人出现窒息的症状。接着,阿豆又迅速松解开了患者的衣领和腰带。这样做,也是为了预防窒息的状况发生。

    这个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下的张阿大,发出了一阵阵地强烈鼾声,阿豆清楚,这是表示病人的舌根已经下坠。他随即从口袋里掏出张干净手帕,用手帕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这个时候地小刘老师,早就被阿豆的一系列动作所吸引,嘴巴张得大大的,她是在惊讶,貌似这个王阿豆真的如他自己说的那般。是个传说中的郎中耶!

    做完了这一切后,阿豆又经过搭脉,终于是确认了张阿大地脑溢血症状。看着张阿大犹如风霜刻画般的脸庞,阿豆忍不住地替他叹了口气,脑溢血对于中医来说,要么是预防,要么就是在症状发生后进行积极的防治,对于症状中的病人,却只能是眼睁睁看着。

    象张阿大这样的,基本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了。

    在这点上,西医就要比中医来得直观了,西医遇到脑溢血的时候,一般就是打开头颅,先找外围地出血点,有的话直接止血,没有的,用CT扫描后,直接截断出血点地血管。

    西医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治,不过对于病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死了。

    眼看着张阿大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再等下去的话,真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这个时候,阿豆神色严峻的站了起来,对着那位不认识的村支书说道:“两条路,一条是等着,也许不会死亦说不定,百分之一的可能吧!另一条则是交由我来治疗,三成的活命几率,你去找找病人的家属,让他们来做这个决定,别耽搁太久了,说实话,他的这个病,等不了多长时间。”

    张阿大的这个村支书只有四十来岁,看上去一脸的精明强干,可惜的是,他的一只脚有点问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村支书使劲挥了一下手,声音洪亮的说道:“这位先生,能不能告诉,张老头犯得是什么毛病?竟然会严重到这样的地步”

    “脑溢血!”

    阿豆轻轻的吐出三个字后,就不再说话了,他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等着这个村支书的决定。

    不过阿豆估计,张阿大应该没有和自己的家属一起来集市,要不然,刚才他的家属就应该跟着进来。既然没有,那就表示张阿大他就是一人来集市的

    如此的话,治与不治,就等村支书的一句话了。

    “啊!”

    听说是脑溢血,知道这个病的小刘老师,忍不住又张大了自己的嘴巴,发出阵声音来。那位村支书看来也是知道这个病的,他眉头皱得紧紧的,目光在地上的张阿大和阿豆之间来回扫动。

    阿豆当然知道,人家村支书那是在怀疑,怀疑自己到底说的对还是不对,毕竟这是关乎到人命的问题,马虎不得啊!

    事实上对于脑溢血,现在的阿豆可说一点把握都没有,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病人的症状。要是这种病没有发作的时候,阿豆绝对敢说自己有办法治疗,可一旦发了病,即便阿豆有练气术这门绝活,亦是只敢说有三成的把握。

    脑溢血发作后,再要想得到治疗的话,就只有止住微细血管出血点这一条路,

    张阿大的这个病,虽然它表现的是中风症状,但却不能简单的说它就是中风,并且同样是中风,张阿大的病,和法国宴会上的那位伯爵夫人的症状完全不一样,伯爵夫人只是简单的血管堵塞,并没有出现血管破裂的情况,况且伯爵夫人堵塞住的那条血管,粗得别说一根空心针了,就是十根空心针,它都能容得下,也正是因为这样,阿豆才得以用空心针放血的办法替那位伯爵夫人进行治疗。

    说实在的,当时阿豆看似轻松,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事后。每每阿豆想起这件事情,他的背后忍不住就是一片冷津津地汗水,那是阿豆他在后怕来着。

    毕竟,病灶所在的地方,就是人体的大脑。其复杂程度,根本就不是阿豆的三脚猫练气术可以探察透彻的。再说了,阿豆现在只是了解人体地构造,却没认真的学过解剖学,一旦涉及到比空心针还要小地微细血管,他就没什么办法了。

    对于张阿大的病,阿豆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好与不好。就看张阿大自己的运气如何了,这种做法,就是传说中的死马当作活马医。

    漫长的一分多钟后,这位村支书终于是作出了决定,他选择了相信阿豆。在习惯性的把手又是一挥,村支书说道:“好!就交给你治了,年轻人。你胆子大点,尽管治疗,出了事情,张阿大家里由我去说。”

    “知道了!”

    阿豆淡淡地应了句后,随即从手镯里取出根银针,扬声道句:“去告诉外面的人,治疗地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发出声音,否则的话,有可能连我都有危险。”

    原本,阿豆是不想动用练气术的,毕竟练气术还不算完全稳定,可眼看着病人等死,自己依旧无动于衷不去解救的话,却也不是阿豆的作风。

    “说不得,只好冒点风险了!”

    银针依然是空心地,只是比给伯爵夫人治疗的那根还要来得细长点。

    这回治疗,阿豆是打算把针扎到病灶部位,用持续放出积血的办法,以来维持张阿大地生机,这个过程应该是很漫长的,要一直到病灶部位不再出血了为止。

    至于,出血点的问题,就要看张阿大的运气,出血点自己不出血了,张阿大就活,否则,他就是死路一条。

    阿豆是个右瞥子,却习惯用左手下针,相对于经常使用的右手说,

    手皮肤的敏感度更高一些。以自然盘的方式盘坐在:把右手五指张开,然后轻轻放在了张阿大的额头上,深吸了几口气后,阿豆终于运起了自己的练气术。

    他没法不用练气术,涉及到大脑内部的事情,眼睛根本就看不见,即使是搭脉,也没有可能对大脑的事情了如指掌,不得已之下,阿豆只能是直接用练气术去探察大脑发生的情况,也免得银针会扎到大脑组织。

    血是必须要放的,前面说过,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等等,不把这些血液放出来的话,即使是神仙来了也没法子得救。

    看过阿豆扎针的人就会知道,他这回的下针不同于以往,针的速度,简直可以用蜗牛爬来形容。

    这枚空心银针非常奇特,大约半尺来长,看得出,它的质地非常柔软,能随意的绕在手指上。

    事实上,阿豆之所以用这根针,看中的就是它的这一特性,随着练气术的通过,阿豆几乎能随意控制着银针做任何动作,比如弯曲,比如九十度转向。

    一半的练气术放在银针上,另一半的练气术则是直接进入了张阿大的脑部,以用来监视银针的动向。

    小刘老师没有看别的,她就看着阿豆一个人,慢慢的,小刘老师发现,阿豆的额头开始出汗了,密密麻麻的,非常的多。

    眼睛睁得大大的,小刘老师在自己心里说道:“不是吧!早上天气那么冷,这小子居然也能出汗,难不成,他还拥有气功不成?”她这话要是让阿豆听到的话,估计这小子又要郁闷了,怎么又被小刘老师给猜中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