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结合肉眼观察峦头来中和判断,不过就是时间上要多费十几倍,但这已经不容易了”
鬼久刚要把地尺龙交给舅舅,突然发觉第三只凤凰好像动了一下,不禁又仔细看去,这一看,鬼久惊讶不已,似乎这只凤凰在逐渐变大,没错,是在变大。
怎么会?难道这东西还能成精!
鬼久怎么会相信没有魂魄的物品能成精,如果狗能唱歌,鸟能说话这也不足为其,毕竟动物也有自己的灵性,可以模仿。但这个小小铜制品飞出来一个很大活的凤凰,天方夜谭!
但,不管鬼久信与不信,那只凤凰却真的舞动翅膀飞了出来,而且越来越大,大到真正的凤凰那么大。
鬼久回头看看舅舅,没发觉舅舅的表情有什么惊异之色。
“舅舅,你这里飞出的凤凰如何解释?”
“什么凤凰?那不过是个微雕,怎么可能飞出来,小久,抓紧时间,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在这多停留一小时就是流失生命将近4天呀,我这把年纪了,浪费不起呀!”
刘艮看了看地尺龙,又看了看鬼久,夸张第摇摇头。
鬼久这才明白,刘艮根本没有看到那只飞出来的大凤凰。
难道自己眼花了?鬼久不由得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那只凤凰依旧停留在空中。
在凤凰张开的翅膀上,鬼久发现了发光的奇怪图案,三个点,四个点,一个横,一个横上两个点。
这是什么?鬼久在自己的头脑里搜寻,学校教育里的内容没有这些,风水和相术里面也没有这种东西。鬼久又看了一眼最后那个图案,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
一定是偶尔看过的东西,没什么太深印象。这东西是个古物,能不能和古文化有关系,有点像河图洛书的点点,但后面那个又不是。鬼久开始琢磨地球几个古文化地带,突然眼前一亮,对了,这不是玛雅文化里的计数图形吗!
鬼久终于记起高中时在图书馆看过一本介绍人类文明的书,书的名字不记得了,但内容有印象,书中对比介绍了人类文明过程关于数学计算的历史,其中就提到了玛雅计数和历法计算,玛雅采用20进制的计算,数字用线和点标记,在玛雅人“线条与点”这一计数体系中,1是为一个点,2为两个点,3是并列的三个点,4是并排四个点,5为一条直线,6为一条线上方加一点,7为一条线上方加两个点,依此类推直到10是用两条上下罗列的线条表示的,又依此类推下去,20则是表示0的符号加上一点,0是个贝形图案。
但玛雅的计数又是上下分层表示,和这个横着排列又不相同。
会不会这种计数采用了玛雅计数和阿拉伯计数相结合的方式呢?
如果是则那个图形的数字就是3457,难道它代表3457米深度!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鬼久把地尺龙从胸部位置降到紧贴地面。
奇迹发生了,那个飞腾的凤凰翅膀上的最后一个图案变成了一个横上面三个点!
3458,鬼久真的有些震惊,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鬼久的世界观又一次被刷新了,铜制品里飞出活灵活现的凤凰,凤凰翅膀上标记可以随时变化的深度值,这连写科幻小说的大神门都想象不出来。
鬼久站起身,突然发现那个凤凰不见了,不禁学着芝麻开门的故事,举起手,喊到:“出来!”
凤凰竟然真的又出现在半空中。
鬼久彻底傻了!
难道真成精了!
不过,当鬼久再一次换另一双手拿地尺龙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只要用手遮住地尺龙,那个凤凰就消失,手拿开就出现。
投影!
鬼久试了几次,证实了,的确,那个凤凰是从这个铜龙制品里投放到空间的形象。
鬼久用过投影仪,但那是要投射到一个平面上才能显示影像画面,这个却可以在空气里成像,这应该属于未来的科技怎么也和这个古董贴不上边呀。
难道铜龙里面有精密的高科技?想想又不可能,地球现在都没出现如此高的科技,几千年的古董里怎么可能有。
刘艮看不到那个凤凰影像,只能看到鬼久在那翻来覆去地捣鼓那只地尺龙,时不时地还显露出大惊小怪的表情,以为他中邪了。
“小久,小久,你干啥呢?”
“舅舅,我没事,是你这东西有事,你先按3458米深度调磁差值”
刘艮疑惑到:“你怎么说的这么精确?”
鬼久说道:“您先调下,一会我再解释”
刘艮半信半疑,这孩子怎么能算出个位数到几米,那个地尺龙上的杏色第三个微雕凤凰张开翅膀不过能显示是3000米罢了。
不过,刘艮还是试着按3458米的值换算了一下磁差,然后记下来,又在罗盘上做了标记,然后用罗盘对着山下水口量了量,这一量,不禁吃了一惊,水口和对面照山的线路通过玄空风水计算后,完全符合地面上的风水原理。
磁差按这3458米深度计算真的没有误差!
 ;。。。 ; ;
第九十九章 生门在子宫
“小久,真是这个深度”
“舅舅,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光波,首先龙眼里射出一种波,应该是能穿透地层直达地表,然后又返回信号,龙的体内有一个接收装置,把数据计算出来触动内部某种机制,通过热度感应或磁电感应等致使龙体相应颜色部位变亮,然后又续而激发此颜色处中的相应微雕凤凰,你再仔细看这凤凰的微雕,它有四个翅膀,两个张开两个收起,只是张开的翅膀线路浅到不易察觉,所以即使有断相功夫的眼力都看不出来,但我因为开了天眼,所以能观察出来,但是当相应高度的凤凰被里面的光波投射时,张开的翅膀就展现出来,所以你能看到它的翅膀是张开的”
刘艮很佩服鬼久的分析能力,说的几乎找不到破绽。不过那3458的数字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久,你说的这些我可以认可,但那个数字究竟从哪得出来的?”
“舅舅,这个东西您确认是古董?”
刘艮肯定的说:“这个错不了,祖辈传下来的,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过,我对于你说的这些虽然认同,但就因为它的确是古董,所以我又觉得有些问题”
“舅舅,如果我再说下去您就更加不理解了”
“你就说吧,不理解我也会相信,因为你说的那个数字是对的,这种四位数不存在蒙对的可能性”
“舅舅,这个地尺龙用了未来科技的技术”
刘艮听鬼久如此说,更加不理解了:“未来科技!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还不存在这种技术,我们不会穿越了吧!”
鬼久摇头道:“舅舅,穿越是文学作品,我不以为是真的,不过这地尺龙运用的技术绝对不可思议。空中投影,这种技术现在应该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吧”
刘艮疑惑到:“我怎么没有看到那个投影?”
“舅舅,这就是我说的未来技术,这种投影和现在科学正在研究的空中投影有着很大区别,现在科学研究的空气中成像技术是所有人肉眼都能看到那个所成的像,而这个铜龙里投射的影像正常肉眼是看不到的,我因为开了天眼才得以看到,不然怎么能发觉这个隐藏的秘密!”
鬼久接着把自己看到的那个凤凰投影和舅舅讲了一遍。
刘艮听完鬼久的叙述,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地尺龙竟然有这么样的机关,自己一直蒙在鼓里,喜的是鬼久近来头脑思维比以前高出许多,分析能力甚至都要超过自己。
刘艮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地尺龙,也没看出什么花样,突然想起来,小久不是能透视吗,那里面到底什么结构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小久,那你再看看里面什么结构”
“舅舅呀,还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我还没说,就是这个东西我无法透视进去,怎么看都只能看到表面,无法看到里面”
奇怪了,刘艮理解不了鬼久所有东西都能透视,就连地下那么深的黑虫子都能看到,为什么这个小小的铜制品竟然透视不了?
时间紧迫,刘艮没有太多时间考虑这些问题,收起铜龙,开始认真地用罗盘测度这个地下空间。
经过一番测度,刘艮发现了生门所在,于是和鬼久开始抬着那个葫芦跟着罗盘指示走过去,磕磕绊绊走了半个时辰,好没有到达。
“舅舅,我怎么觉得这地方这么熟悉”
刘艮四处看看,是有点熟悉,不过沿途走来时,并不是自己之前逃跑的路呀。
鬼久向前望了望,透过一片高高的丛林,看到了熟悉的东西。
“舅舅,我们回到了那片植物人附近,不过我们是从后面过来的,没有走之前的路”
刘艮有些纳闷,怎么生门会在一片植物人这里?这有点不符合奇门风水的原则呀,看来这里有点古怪。
刘艮和鬼久站到了那片植物人前面,植物人现在都闭着眼睛,神态如同睡着了,犹如一个个雕塑。
“舅舅,它们是不是冬眠还没醒来呀,这都春天了,不会马上醒来吧”
“小久,这些东西能挺过那么冷的天气,现在还活着,说明它们和地表植物的结构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用常理来理解。具体是不是冬眠还不好说,但现在显然是处于睡眠状态,我们要尽快查明白这里生门的秘密”
鬼久凝神看这些植物人,透视到它们体内,五官具有,胃里面还有大半下血肉模糊的水蛇尸体。
鬼久又换了一个角度,看里层的植物人,不由得大吃一惊。
“舅舅,原来那些孩子在这里!”
“在哪?”
“在植物人的肚子里,而且,里面的植物人是女性体征,这些孩子被放到了它们的子宫里!”
刘艮被鬼久说的情况惊得瞪圆了眼睛,生门竟然以这种形式体现出来,如果没有小久的天眼,自己在这看上一年也甭想看出门道。
“小久,我们赶紧找到独孤的儿子原身”
在这成千上百个植物人里找一个小孩真的很难,因为这些孩子同是婴灵,长的都差不多,在子宫里蜷缩着。即使鬼久有透视能力,要查起来也很困难。
“舅舅,这怎么找呀!”
刘艮看了看这么大的面积,也皱起了眉头,是呀,怎么查呀?
“舅舅,您看我的想法可不可行,我们把这个葫芦打开,让他的魂魄出来,自己去找原身,原身和魂魄有与生俱来的凝聚力,应该可以即刻找到”
刘艮分析了一下,小久的这个想法也真的是唯一的方法,不过风险也很大,一是葫芦里的魂魄突然出来,会不会适应外界的环境场态,二是这魂魄即使不会破散,它会不会真的去找自己的原身。
但情况已经不允许他们犹豫了,刘艮和鬼久把葫芦移到植物人的边上,鬼久从包里抽出瑞士军刀,对着葫芦划了下去。
这一划,鬼久才知道这个葫芦有多结实,刀在上面仅仅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对葫芦没有实质性的伤害。
刘艮看到鬼久挥刀的架势,知道他已经用了全力。
奇怪,这么大的力度,加上这么好的刀,怎么会打不开它呢?之前河边的那个人怎么轻易就打开了呢?
 ;。。。 ; ;
第一百章 婴灵也有善根
“舅舅,我注意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看,我这刀的划痕根本没有触及到葫芦表皮”
刘艮仔细一看,那道划痕泛着白色,而葫芦表皮是未完全成熟的黄绿色,确实没有触及表皮。刘艮伸出手在葫芦上摸了摸,不禁“啊”地叫了一下,那种彻骨的刺冷直通心脉,赶紧缩回了手。
“小久,这外面是层冰”
“对,非常坚硬的冰,比正常的冰硬的不知多少倍”
刘艮想起来,葫芦从在河里时就有一层冰霜,后来被那几个人弄上岸以后,似乎它们上面的霜都没有了,然后自己和鬼久把它抬走时也没有冰霜,放在火洞附近时也没有霜,然后一直抬到这里还没有冰霜,怎么现在就有了冰呢?
如果这条弱水河的属于阳性,应该能消弱婴灵所在葫芦的阴气,那当它们被移到岸上时,应该恢复阴气,为什么那几个人能轻易打开它们呢?根据自己和小久抬走它时的状况,那是根本就没有一点冰,这又怎么解释?
“舅舅,我怀疑这个葫芦有某种触发机制”
刘艮是何等精明人物,鬼久刚说道这里,他马上反应过来,对了,是葫芦所放置的方式!
刘艮回想起来葫芦在水面上漂浮时,是倾斜着的,而运到岸上时它们被立着放置,后来放到火洞附近时也是立着放置,现在它是倒着放的。
“小久,应该是倾斜度的问题”刘艮刚一说出这句话,突然意识到不对,因为,当他和小久抬着葫芦时也是倾斜的,怎么就没有触发里面的阴气?
“舅舅,会不会和风水有关系?”
鬼久的这句话提醒了刘艮,拿出罗盘,再一量,恍然大悟,原来这地下空间暗藏着一个大的鬼门线。这条鬼门线恰恰贯穿这片植物人,然后直通弱水河,鬼门线的阴气也穿入河里。
刘艮和鬼久把情况说明,鬼久说道:“舅舅,如果这阴气这么厉害,我们之前在河里以及现在站在这里,怎么没有感觉?”
刘艮回道:“这阴气在地下穿行,没有在地表”
鬼久灵机一动:“舅舅,你是说进入河里的阴气也是在河底地下!”
“对,一定是这样。那些葫芦应该是长在水底,他们的根扎在水底”
鬼久看了看身边这个葫芦,不解道:“那这个葫芦也没有根扎到地下呀?”
“你再仔细看看”刘艮指着葫芦说道。
鬼久又看了看葫芦,这一看才注意到,葫芦的底部已经被一条地上露出来的树根缠上了,树根部位还波动着森森寒气。
刘艮的分析是对的。不过还有点解释不通的地方。鬼门线的阴气虽然很旺,但也不至于形成如此坚硬的冰层,一定和某种东西有关。
刘艮又想到鬼久描述的纹路,葫芦下层的纹路最有可能和这冰层有关系。会不会是这种纹路能产生特殊能量场,把鬼门线的阴气最大化凝聚演化,从而在葫芦外壁形成坚冰层,进而保护葫芦不被其他生物破坏呢?
刘艮认为自己的推断暂时可以解释所有疑虑。
“动手”
鬼久听到舅舅说出这两个字,飞快地蹲下身子,几下把地上伸出的树根切断,随着树根的断裂,葫芦上的冰开始出现裂纹,看来这次刘艮的推算正确了。
鬼久起身,一刀劈向葫芦,葫芦应声裂开一个口子,鬼久注意到里面的婴灵迅速躬了一下,接着嗖地飞了出来,没有一丝停留,隐没到了植物人群里。
“小久,它出来了吗?”刘艮捏了一把汗,如果这着不灵,就会害了一个灵魂,有可能魂飞魄散。
“舅舅,它飞过去了”
刘艮这才松了口气。
“小久,赶紧盯住里面,看那个植物人有异动”
鬼久凝神精心,开始观察这片植物人,5秒钟的沉静后,鬼久听到了砰的一声,这一声仿佛一声春雷,惊醒一切伏藏,那些植物人解连睁开了眼睛。
“不好”刘艮一把拽住鬼久,向后跳开。
刘艮见识过这些东西的疯狂,被它们抓住,不死也会残废。
眨眼间,两个人看到了群魔乱舞的壮观,这些东西狰狞着,对着他们张牙舞爪起来,恨不得把自己的根须拔出来。紧接着,里面更加乱套,这些东西竟然发出了叫声,那声音如哭似泣,听得两个人头皮发麻。
“舅舅,独孤的孩子从植物人的肚子里爆出来了”
“是不是被它们抓住了?”刘艮担心的问道。
“没有,他正好位于中间,那里有块空地,他站在那里”鬼久回道。
如何救出这个孩子的确是个难题。
这时鬼久看到地下那些黑色的虫子也从安静状态活跃起来,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上到地面,这么多虫子有没有危害不好说,万一它们苏醒后急需进食,那就坏了。
迫在眉睫,抓紧时间尤为重要。
“舅舅,植物一般都怕火,要不我们用火烧的办法”
刘艮摇摇头:“采用火烧的方法同时也会危及独孤的孩子”
鬼久又说到:“舅舅,你不是会点穴吗,我看到这些东西构造和人完全一样,就连血管都有,估计穴道也会有”
刘艮觉得小久说的有些靠谱,有病乱投医,不妨试试。旋身射到一个植物人身前,迅速点了两个穴道,然后迅速跳开,观察效果。
“舅舅,它真的不动了”鬼久有些兴奋。
刘艮飞身施展道家功法,不消几分钟,左右开弓,杀出一条路来。
“二宝,认识我吧,我是你爸爸朋友,我们见过面,现在救你出去,你不要乱动”刘艮不太了解独孤这个孩子现在人性的成份有多少,害怕在救他的过程中被它袭击,所以先说明原委。
二宝目光中依旧是刘艮初次见到时的胆怯,不过似乎听懂了刘艮的话,轻轻点了一下头,刘艮抱起他,飞快地向圈子外面冲去。
就在刘艮已经跑过最后一个植物人时,那个东西竟然一把抓住了刘艮的手臂,强烈的刺痛电击般传过来,刘艮不自觉地“啊”了一声。
刘艮回头一看,这个东西另一只手已经向自己头部抓来,按它如此大的力气,刘艮自认自己的头部会被抓透,不由向边上躲了一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