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神隐记-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王上不需为此烦恼。这个凶名却不需王上去担。只需借着这个由头。使一人前往呵斥。恫吓之下。逼其行禅让之事。如此名正言顺。何人敢多做置评?”

曹丕大喜。道“何人可往?”司马懿笑道“安乐乡侯、相国华歆。足堪大任。王上但使其前往。必得喜报。”

曹丕大喜。即使人去请华歆。司马懿见曹丕答应。眼底不觉闪过一道精光。只是瞬间隐去。曹丕却是不见。司马懿道“王上今召华子鱼说话。乃是机密事耳。当不应有外人在场。否则恐子鱼亦会多心矣。臣当先退。但侯王上好信。”曹丕点头。亲送司马懿至门口。再三相辞方回。

不多时,华歆入见。曹丕上前扶住,就叫坐了。微微寻思,方才开口道“孤自继位,听闻多处有异物出现,甚是不解。向闻子鱼高士,可能为孤解惑乎?”说着,两眼来看住华歆。

华歆本是个玲珑心肝,闻听曹丕之言已是明白,此际又见曹丕拿眼来看,如何不知该如何相对。当下离座跪倒,扑地拜道“大王大喜。此事臣正欲禀之。”

曹丕眼见华歆作态,心中暗喜。面上却做疑惑道“孤何喜之有,子鱼且起来说话。”华歆却是不起,又是拜道“适才大王所言之异物,实是祥瑞也。昨日人报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臣于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相询,二人言道,种种瑞徵,乃魏当代汉之兆,可安排受禅之礼,令汉帝将天下让于魏王。臣闻之欣喜,才想来报,却得王上传唤。今得此讯,如何不喜?”

曹丕闻言,假作作色道“安有此事?某岂肯行悖逆之事,汝且回去,好好思量,再做道理。另外,孤闻陛下于宫中饮宴,于此时节,却不合时宜,汝等当谏之,莫使其行差有错才是。”说罢,已是拂袖回后面去了。

华歆唯唯而应,退了出来,微一寻思,便径自来寻一班大臣,细细商议后,直来宫中面圣。

献帝叫请入。众人进来站定,华歆早出,凑帝曰“今魏王登位以来,祥瑞四出。甘霖普降,民皆欢腾,俱言乃是魏王功感天地所致。臣等合议,汉祚已衰,当有魏代之,今日特进宫凑禀,伏维陛下禅位。”众人俱皆点头。

汉献帝闻听。呆愣半响。哪里料得自己昨日方才庆幸离了魔掌,今日却有更凄惨之事等着。眼见众人纷纷鼓噪。不由股栗。颤声道“相国此言差矣。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还是再去计议一番可好。”

献帝才说完,王朗出班道“陛下此言差矣。想汉已历四百年,前有天灾不断。后有黄巾、董卓之乱,兵祸连接,民不聊生。此皆为当亡之兆。况自古至今,又哪有不忘之国。陛下当应天顺人,早做避让,否则祸不远矣。”

献帝惶惶,大哭而退。众人尽皆哂笑,浑没把逼宫当做回事。献帝回返后宫,哀哭不绝。

第二日。百官又聚大殿,呼唤献帝上朝。献帝惊惧不敢出。华歆等直入后宫,将献帝拽扯而出。献帝大哭,道“吾汉家向待众卿不薄,今日缘何相逼之甚。”华歆叱道“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惊。便欲起身躲避,华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

献帝大惧,眼见阶下兵戈林立,万念俱灰之下,只得颤声应允。王朗便唤符宝郎出,符宝郎祖弼应声而出。华歆就叫取出玉玺,祖弼叱道“玉玺乃天子之器,汝何人,竟敢多问。”华歆大怒,再三逼问,祖弼只是破口大骂。旁边恼的曹休火起,叫人进来,即时拖出去斩了。献帝眼见,几欲晕倒。

众人即杀了祖弼,便来寻玉玺,却是遍寻不见,待问献帝。献帝如何肯说,只推说乃是祖弼掌管,自己并不知晓。众人眼见无奈,只逼得献帝写下禅位诏书,贲之来见曹丕。

曹丕大喜,待要接过,旁边司马懿却道“今宜三拒,以彰德望。”曹丕从之,再三推拒,方始受了。

即日,发民夫建受禅台。不几日台成,便就台上与献帝交接。封献帝山阳公,退至臣列。即日大赦天下,改年号黄初,建国大魏。发献帝往封地去住,却暗使人半路化作强人,尽数杀了。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荀自在家中得闻,当夜往宫中方向跪拜,长叹道“吾不想今日见此事耳。”言讫,气郁于胸,憋闷而死。

曹丕即位,追封曹操为武帝,大封众臣。唯独三弟曹植不到。曹丕大怒,发人去捉。回报东阿王府早空,王爷曹植已是不知去向。空余一座府邸和几个家人仆从。壁上尚留言道“誓不为篡逆之戚兮,愿蹈东海以去浊之。”笔迹淋漓,似是离去不久。

曹丕大恨。唤人过来,即时发付各处捉拿。正自吩咐时,忽人报东川发来军报。曹丕接过看罢,不由大吃一惊。

一次美好的旅行,竟变成了穿越的通途。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什么兴奋和雀跃,只有深埋心底地孤寂。他没想去无聊的改变什么历史,也没想当上帝去挽救谁。摆脱了现代社会的桎梏,他决定纵意而活。他嬉笑怒骂,游戏世间;他眼见不平,一怒拔剑。和王冼谈谈纨绔,与赵佶论论腐败。王公大臣,趋之若鹜,士子文人,常为座客。他洒脱不羁,豪侠任事,江湖豪杰群相蚁聚。依托跨越千年的见识,贯通南北,纵横天下,欺大辽,压大金。逼西夏、灭倭国,在北宋地天空下,演绎出一段神奇的传说。

第三百四十六章:东川

却说曹丕篡位,代汉而兴,改元大魏。为国群臣相贺,俱皆朝拜。唯独东阿王曹植不到,曹丕大怒,使人往拿,却回报早已走脱,正自大怒安排人去追赶时,却忽的东川夏侯渊军报。言西蜀刘备发兵来攻。

曹丕大惊,忙问使者详情。是这一番叙述,魏国众人方才明白。原来,当日诸葛亮回返之后,与柳飞、刘备、庞统、法正几人共议。均觉现今后方隐患以解,当可多些时日将养了。

众人都是点头,唯有柳飞摇头不语。刘备见师父不说话,心中不由紧张。他心里向对柳飞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见既是师父不点头,想来定是有些疏漏的。当下向柳飞请教。

柳飞微一沉吟道“主公俱是当世奇才,今日所谋亦是稳重之意。然公等却是忘却一事了。要知稳定发展,积蓄国力,则非短时间可骤然而成的。而人之寿数终是有尽,如此待得五年十年之后,公等可有想过,我西蜀大将都是什么年龄了?要知,老不已筋骨为能,万一其时西蜀将星凋零,吾等恐有良平之才,淮阴之智,亦是无能为矣。”

众人闻听俱皆一阵沉默。法正沉吟道“以柳公之意当如何?吾等如今实是国力匮乏,难以支撑大战,三军发动,粮草军械难以足备,安之奈何。”

柳飞尚未答话,旁边诸葛亮却是一笑道“柳公可是欲调江东之粮秣以资川中?”诸葛亮方一开口,法正与庞统俱皆恍然,不由相对一笑,心下始安。

柳飞微微点头,道“如今天下形势已是初明,今四方之敌尽灭,唯余北方曹操耳。正是奋戈而起之机,公瑾处亦再无需遮掩了。江东向来富庶,产出自多。加上荆襄之储备,当不虞钱粮器物之忧。今当先取东川,联合天水马遵,击杀韩遂,以图雍凉。然后以四方之兵,一故而下,西蜀屯中。八方合围,则数载间。便可天下大定。盛世可期矣。若是此刻一旦歇下,则士卒锐气尽泄,不复勇进,则事不可为矣。公等当慎思之。”

刘备等人俱皆点头,遂商议进军事宜。将所部诸将尽数重新调整。以诸葛亮为三军总调度,安排发付诸州物资调集应付之事。以庞统总襄赞。法正为谋主,总摄北伐事宜。敦请柳飞随行查勘,就近问计补遗。起川中马步军十万,先伐东川,后图北方。柳飞自作几封书信。唤过金翅,嘱其一一分送各地。

两月之后,各方物资调集备齐。周瑜亦携小乔前来成都拜会。只是见的刘备后,却并不呼主公,众人面色微变之际,周瑜却向柳飞道“先生昔日巢湖之上,指点谋划之局,今已全部展开,瑜当日之诺已是将要完成。在此。却有一事相求。还望公能应允。”

柳飞望着他,不由呵呵一笑,道“公瑾可是欲要偷懒,不愿再理这凡尘俗事乎?”周瑜哈哈大笑,道“与公说话,当是轻松。”转头向刘备躬身道“大王休怪瑜放肆,瑜当日于乱世之中,只欲为天下尽一份心力,故才应柳公之邀。暂管江东。今幸不辱命,特将江东完好交付。至于大王北伐之事。瑜定当尽心而为,决不敢懈怠。只是瑜当以客卿身份参与,待到天下一统后,尚请大王允了瑜之所请,退隐山林。不知大王可能准乎?”

刘备愣怔,一时当不知如何说,转头望向柳飞。柳飞呵呵一笑道“玄德便应下吧,这周郎既是向往山水,强自留他,恐他也是安不下心来。不若权且应了,却使他在北伐中好多出些力气,总不叫他轻松了便是。”说罢,呵呵而笑。周瑜闻言却是苦笑不已。

刘备眼见柳飞发话。只得点头应了。众人分头准备。法正动身往阆中而来。汇聚诸将。庞统却是坐镇成都。总揽军机。

法正到了阆中。立时升帐。马超、黄忠、魏延、马岱、李严、张嶷、张翼、陈式、雷同、马忠、刘琰、廖立、吴兰、李丰等。率领偏裨将校。环立帐前。静听指挥。

法正立在帐前。拱手说道“众位将军。今曹丕逆贼。倾覆汉祚。推刃君亲。大逆无道。蜀王受陛下之诏。为国除贼。正也不才。忝膺重任。各位将军。受国厚恩。务宜协力同心。中兴汉业。上继云台诸将之勋名。正亦与有荣光也。”诸将军齐声应道“愿听先生调遣。”

法正拨出令箭。叫马岱道“我兵进取汉中。夏侯渊必求救于长安。马将军!你可带领三千人马。由阴平武都。仍回天水。启知马太守。协同姜。各领三千人马。骚扰阳宝鸡一带。多设疑兵。虚张声势。随时进退。不可深入。使彼不敢撒陇坻之防。置彼重兵于无用之地。则吾事济矣。”

马岱领命。拔队起行。法正再叫黄忠听令。黄忠应诺。法正道“夏侯渊魏之名将。深知兵事。久知我欲取汉中。沿途关隘。节节增防。老将军可同张嶷、张翼领兵五千。由巴峪关越过巴山。令张嶷领兵三千。打着将军旗号。直取米仓山;老将军与张翼各领兵一千。分袭米仓山左右。俟夏侯德兄弟出战张嶷。老将军与张翼乘虚上山;得了米仓山。即径取天荡山。不得有误。”

黄忠领令。带了二将。立时出发。法正再唤马超上前说道“孟起!阳平关守将。乃系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是曹操手下一员上将。非孟起不足以制之。前时刘璋派遣孟达赴汉中求援。因成都失守。孟达就归了夏侯渊。现在探听得同夏侯霸守关。孟达与李将军最善。孟起可同李严将军、马忠将军领兵八千。直叩阳平关。专搦夏侯霸出战。夏侯霸好勇。必出关来。可令李将军修书一封。派遣心腹人。乘两军混战之时混入关内。投书孟达。必可唾手得关。得了阳平关。可令马忠领兵两千。收取略阳。以通西路。响应天水。孟起可与李严将军。率领所部穷追夏侯霸。沿沔水东下。直取褒城。会师南郑。我自派军前来接守阳平关。”

马超领命,同李严、马忠去了。法正再叫李丰领兵三千,押运粮草十万,往守阳平,接济马超。李丰领令解押粮草前往。吩咐已毕,叫严颜守住阆中,接应粮草。自领魏延诸将,部兵三万,向米仓山进发,接应黄忠。

黄忠领兵来到米仓山前,守米仓山的,乃是夏侯德夏侯尚兄弟,因夏侯渊向来想取西川,沿途安顿重兵,积草屯粮,米仓山为汉中要道,故命兄弟二人把守。二人正在议论川中发兵事情,忽听得探子报道:“川兵在山下讨战,打着长沙黄忠旗号。”夏侯德问有多少人马?探子答道:“约有三千人马。”夏侯德夏侯尚前时跟着夏侯渊平定汉中,如同摧枯拉朽,自己以为天下无敌,听见川兵到来,并不在意,留着夏侯尚守住山头,自己全副披挂,带领三千人马,冲下山来。

张嶷见夏侯德领兵下山应战,忙把兵往后一退,约莫战了十余个回合,回马便走。夏侯德纵马赶来,离了山脚,不过一二里地,只见山上火光冲天,夏侯德心内着慌,勒马欲回。张嶷倒赶回来,奋起精神,手起一刀,将夏侯德斩落马前,魏兵大乱。川兵乘势冲杀,火光丛里,黄忠手提一个人头,同张翼四处赶杀魏兵,登时占了米仓山,魏兵径向天荡山败走。

黄忠叫张嶷守住米仓山,收抬粮草器械,自己同着张翼,马不停蹄追赶败兵,看看到了天荡山。守天荡山的乃是韩浩,看见自己败兵回来,放其上山,川兵乘势杀上山去,魏兵大乱,自相践踏。韩浩见势不好,带领亲兵,由山后小路,逃奔定军山,报知夏侯渊去了。黄忠一连得了两处关隘,休息兵士,候法正命令再进。

要说南郑是汉中的中枢,便于发号施令,但定军山却是入川的要隘,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夏侯渊久欲取川,无奈被刘玄德捷足先得,又提防川兵东下,自己出驻此山,以为天荡米仓后援,扼住川军前进要路。

当时夏侯渊听得法正督师进窥汉中,急遣人星夜报入许都,一面从长安调兵万人,军前听令。守长安的夏侯懋,岂敢不遵,火速派援。夏侯渊分头派人前去传谕阳平关、米仓山、天荡山三处,令坚守勿战,以老川兵。

谁知道将令到时,三处地方都已失守了。夏侯渊看见韩浩败回,心中大惊,吩咐将士,死守山头,不许出战,候长安兵到,再行定夺。法正叫黄忠将人马离山十里下营,不必仰攻,徒伤士卒,候马超兵取南郑,彼必自乱。黄忠领命,固守营地。

夏侯渊整日困在山中,心火焦躁,只盼长安早早发兵过来。想想南郑那边也应该知晓了此间之事,霸儿向来颇有智计,当能想些法子。却不知南郑此时,亦是一片战火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定军

再说那马超领兵来到阳平关,真个单搦夏侯霸出战。那夏侯霸久闻马超的大名,要跟他比较比较,昕得马超来到,不胜欢喜,便叫孟达守关,自领三千人马,下关来战马超。两个战了八十余合,孟达在城上看见李严,李严因要派人下书,号令一声,诸军围绕上前,混杀一阵。夏侯霸见川兵势大,火速收兵,那奸细也就混了进去。暗暗的打听孟达的地方,黑夜里求见孟达。

孟达看见此人形迹可疑,加意盘问,那人贴身将书取出呈上。孟达见系李严手笔,书内略言贵眷在成都,蜀王下令保护,安全无恙。今曹丕篡逆,法正将军奉命督师,以顺伐逆,战无不克,愿足下深思顺逆之原,反顾桑梓之地云云。孟达沉吟了好一会,叫将来人安顿,自己来见夏侯霸。夏侯霸道:“川兵势大,如何是好?”孟达道:“明日将军领兵出战,达领三千人从左翼侧出,横击马超,必获全胜。”夏侯霸道:“此计甚善。”

到了次日,夏侯霸仍领兵出战。马超见下书人尚未回来,心中犹豫。李严道:“孟达足计多谋,今日必有动作,将军与夏侯霸交战,马忠将军掠阵,严领二千人斜上抢关。”马超称善。分布已定,李严自引兵从右侧偷关。马超与夏侯霸更不答话,飞马接战。孟达引一彪人马从关上下来,正迎着李严,二人以目示意,回马便走。李严从后追赶,孟达在前,李严在后,紧紧跟着,守关将士,阻挡不住。李严进得关来,教将汉兵旗帜扯起。孟达领亲军将士传呼降者免死。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他们这些小喽罗们,那里有抵抗的能力,个个弃械投降。

李严招降了四五千人马,得了许多粮草器械,请孟达护住了城池,自已带了数十骑飞马下关。来助马超,夹攻夏侯霸。夏侯霸见川将从关上下来。情知不好,杀条血路,带领残兵,往关前小路没命的走了。马超吩咐李严镇抚关内,候第二路兵到,火速前来接应。叫马忠分兵去取略阳。自己也不进关,带了四千人马,一阵风追赶夏侯霸。

夏侯霸成了惊弓之鸟,连头也不敢回,一直向后退去。马超一步一步追赶不休。看看追到褒城。夏侯霸进得城去,死守不出。马超因兵士劳苦过甚,也就休息。李严将阳平关交付儿子李丰把守,令孟达赍了捷报,回成都奏报,自己领了三千人马,来到褒城,会合马超。马忠已乘势取了略阳,与马岱姜遥相呼应。

单说夏侯渊死守定军山。望长安救兵,久不到来。原来马岱姜分兵骚扰右扶风一带,曹洪郝昭二将,分头迎敌,只见处处是川兵旗号,究不知多少,一面用心防守,一面飞报长安。夏侯渊把救汉中的兵,移救扶风。再调各地的兵去救汉中。因此上便透着迟慢了。夏侯渊接二连三,听得阳平关失守。马超已至褒城,南郑陷落,就在旦夕,宝鸡阳,又有战事,后路已断,死守此地,也是无益;传令诸军,整兵出战。一声鼓角,夏侯渊匹马当先,杀下山来。山脚下正是陈式的营盘,陈式急忙提刀上马,接住夏侯渊厮杀,那里是夏侯渊的对手,战不上十合,被夏侯渊一刀劈于马下。魏兵一拥向前,川兵抵挡不住。正在危急,一声鼓响,左边黄忠,右边魏延,前有张嶷,后有张翼,四面围攻。夏侯渊冲突不出,火速收兵,仍回定军山暂守。

法正见折了陈式,令黄忠领五千兵离定军山东向十里埋伏,候夏侯渊败到此处,乘机截杀,不许放过一兵一卒。叫张嶷张翼各领兵二千,埋伏定军山左右,候魏延引诱夏侯渊下得山来,分头截杀。又令魏延领兵三千讨战,候夏侯渊杀下山来,任其逃走,只截杀后面兵队。众将领命分头前往。

夏侯渊败回山上,喘息已定,奖率军士,预备冒死冲出重围,到了南郑再作道理。挨过一夜,听见川兵讨战,夏侯渊尽起定军山人马三万,分作三队,自领一队当先陷阵冲锋,韩浩领二队接应,偏将徐延领三队,从山上如崩山倒海一般,冲杀下来。魏延让过夏侯渊韩浩两队人马,单截击后队,三合之内,将徐延砍落马下。魏军后队一乱,前头两队,纷纷自扰,山左右鼓角齐鸣,张嶷张翼,拦腰截击。夏侯渊拚死向前,被川兵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