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璜台志-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个人是谁?”

    “中书省下的一名书史,名唤郭谦。”

    凌疏桐脸色大变,惶急回道:“皇上,微臣冤枉,微臣的确不知道此事。”

    万隆帝沉吟不语,殿中几个权臣颇为轻蔑的看着太傅凌疏桐,这只是羯城的一面之词,就吓得凌疏桐这样惊慌。

    殊不知中书省下有两百书史,难免不会有被人利用之辈,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万隆帝淡淡说道:“太傅先起来,来人,唤这个人入宫问话。”

    米苍穹极快传下圣命,命禁军将士去往中书省直接锁了这名唤作郭谦的官吏,带入宫中问话。

    羯城一脸坦然,从怀中取出圣旨,双手奉上,恭敬的放在身前。

    现今之时,羯城只能舍弃赠下圣旨的权贵,先渡过眼前这一劫再说。

    只要万隆帝暂且不追究私自离城一事,这件事又闹得满朝皆知,这背后之人再想动手恐怕也要顾及一二。

    不过羯城没有想到的是或许背后谋算的人根本没有考虑之后的事,人在长明宫也就足够了。

    凌疏桐小心翼翼的看了万隆帝一眼,恭声说道:“皇上,可否让微臣看一看这卷圣旨?”

    万隆帝点了点头,凌疏桐急忙上前拿起圣旨,神色恭敬的缓缓打开。

    旨意明了,一目了然,羯城凭此出城无可厚非,似乎还是呼察冬蝉理亏了。

    不过如果当真这是真的圣旨,这件事只会越闹越大。

    万隆帝已然不会承认是自己传的圣旨,到时候说不定还要中书省背下这个骂名,其中后果如何,不用多想凌疏桐也猜得出七七八八。

    凌疏桐冷汗直冒,半晌没有出声。

    “太傅,这道圣旨可有什么异常?”

    “这,回禀圣上,恕臣愚钝,微臣看不出什么来。”

    “是真是假?”

    “看似是真,不过也有可能是以假乱真的手段,需得内府之人仔细分辨分辨。”凌疏桐亦是老奸巨猾之辈,既不说是真,也不说是假,倒让内府工匠来判断。

    一国玉玺,自然极难仿造,特殊暗记、成色深浅都有讲究。

    而让内府工匠分辨圣旨真伪也暗藏玄机,如果万隆帝一心想查明此事,多半会直接宣内府官吏入殿,当面判断,而后断定是真是假。

    如果万隆帝有意遮掩,自会将圣旨送入内府,分辨之后再传回回话。

    这个时候回转的余地就大出许多,就算朝廷要查,也可以先说圣旨是假的,事后再慢慢探究。

    “送入内府,研判之后速速回报。”万隆帝沉声喝道。

    凌疏桐松了一口气,交出手中圣旨,退到一边。

    凌疏桐已有**分相信这卷圣旨是真的,不过也不说破,没来由惹上这桩祸事。

    心念一动,凌疏桐面有疑色的看了一眼默不做声的李落,心中疑虑渐重,只怕不会是一个私自离城这么简单。

    “不管圣旨是真是假,哼,此人断然不能离开卓城,免得让我大甘将士寒心。”万隆帝厉声喝道,随即转和,“冬蝉,你还有别的事么?”

    呼察冬蝉看了羯城一眼,杀意一显,摇了摇头道:“没有啦,我就是气不过这件事才闯宫的,皇上,你怪我么?”

    万隆帝哈哈大笑道:“朕怎么会怪你,到底是从沙场拼杀过来的,有情有义,朕心里高兴的很,来人,厚赏。”

    赏赐一事自有米苍穹安排,万隆帝面有得色,这样一来天下人就该称赞天子圣明,另一面也可以送李落一个人情,不管怎样,处斩杨万里一事总让万隆帝觉得亏欠了李落。

    mm提供少年大将军高品质全文字章节在线;高速首发;文字品质更高;如果觉得mm不错请帮助我们宣传推荐本站;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每次分享和宣传都是我们高速首发的动力!

第八百九十八章 官制长盒() 
百官朝臣齐声恭贺,其中不乏聪慧之士,羯城一事要紧的是圣旨是真是假,而不是羯城的去留。

    不管是那种境地,呼察冬蝉仗剑闯宫,为免天下将士寒心,羯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离开卓城了。

    只是就算有人明白其中轻重,见万隆帝如此模样,大概是想遮掩过去,至于今日过后会有什么风波,只要留有时间,自然会有对策。

    朝堂上只见百官歌功颂德,却无人点出其中玄机,就算圣旨是假,呼察冬蝉有莽撞行事之嫌,但万隆帝既已厚赏,自然不会再罚,闯宫的事就算揭过。

    纵然有人还想生事,不过比起宗伯一案,呼察冬蝉闯宫只是一件小事,值此关头自然不能因小失大,都是一副难得糊涂的模样。

    羯城暗自冷笑,只是想到如今沦为阶下之囚,心中的愤懑着实难以消解,对李落更是恨之入骨,倘若不是大甘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定天王,这卓城的皇庭万隆帝又能坐多久。

    万隆帝心情大好,米苍穹借机耳语一声,万隆帝微微点了点头,和声说道:“既然没有别的事,冬蝉,你先去偏殿等候,朕今日怎也要给你和西府将士一个交代。”

    “谢皇上隆恩。”呼察冬蝉没有多言,恭敬一礼,和邵禁昭押着羯城去了偏殿。

    出了长明宫,邵禁昭长出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此事虽然与自己关系不大,但天威难测,要是万隆帝震怒,只怕稀里糊涂就送了性命。

    邵禁昭心有余悸,苦笑道:“这样的结果末将实在没有预料到,哎,万幸圣上明察秋毫,要不然可就麻烦了。”

    呼察冬蝉不置可否,轻声说道:“就不知道圣旨是真是假。”

    邵禁昭心中一冷,假如圣旨是假,轻则是两人有眼无珠,责罚了事,但如果要从重论处,恐怕就危险了。

    邵禁昭脸上显出忧色,这趟浑水可是趟错了。

    呼察冬蝉看了邵禁昭一眼,抿嘴笑道:“邵将军,你能陪我来已经是仁至义尽,要是圣旨是假的,皇上怪罪下来我一个人承担,你只管推到我身上就好。

    其余的事你什么都不知道,要是有人逼问,你就说是我用星宿剑逼你一起来的。”

    “这……”邵禁昭张口结舌,虽然有心这么做,但是在美艳动人的呼察冬蝉面前就这么一口应承下来,似乎显得有些胆小懦弱了。

    呼察冬蝉展颜一笑,轻声说道:“邵将军不要觉得为难,怎么说我也是皇上义女,有郡主的名号在,他们不会将我怎样,最多就是收回星宿剑罢了。

    但是我怕有人拿将军泄愤,那可就是我连累了你,这样的事冬蝉不愿意看见,再说了邵将军还欠我一顿好酒呐。”

    邵禁昭心头一热,或许是在卓城久了,习惯了尔虞我诈明哲保身,曾几何时,初入军旅的时候,自己何尝没有过这样的血气豪情。

    邵禁昭有些羡慕的看着呼察冬蝉,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牧天狼军营中会是怎样的光景。

    邵禁昭诚颜低语道:“郡主,酒管够。”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些意气相投,经过这件事,邵禁昭与牧天狼几将的关系悄然近了一分。

    呼察冬蝉闯宫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无伤大雅,反而助了万隆帝的兴致,长明宫中的气氛稍稍和缓了些。

    诸人各怀心思,几个皇子相顾无言,都看着神情如昔的李落。

    看样子李落好像真的与此事无关,如果呼察冬蝉是李落授意行事,些许小事还不至于能分散朝堂之上的注意。

    李玄郢松了一口气,眼珠一转,朗声说道:“父皇,内府辨别公文真伪一来一回要费点工夫,不如趁此余暇将方才未尽之事议定吧。”

    半数朝臣纷纷点头,李玄郢也有自己的算计,一众皇子中虽然以自己为长,但手中并无实权,后宫根基也浅,如果能将枢密院这块肥肉抓在手中,还怕这些趋炎附势之辈不来归附。

    万隆帝嗯了一声,和声说道:“也好,就依郢儿……”

    就在这时,异变又起,只见从后殿闪出一人,正是九卫之首萧百死,身如急电,对米苍穹阻拦视若无睹,疾步走到万隆帝身侧,跪拜一礼。

    在万隆帝一脸愕然之际,嘴唇轻动,竟是传音入密的绝技。

    万隆帝刚听了一两句,脸色大变,猛然一拍龙椅站了起来,怒喝道:“此事当真?”

    “回禀圣上,人就在外边,所有账册密函都已封存,没人敢轻启。”萧百死沉声应道。

    万隆帝怒火中烧,脸色一片铁青,龙袍无风自动,竟到了怒不可遏的境地,冰冷说道:“让他们进来,萧侍卫,你亲自去。”

    “微臣领旨。”萧百死躬身一礼,退出了长明宫。

    万隆帝面沉似水,一双眼睛上下扫视着殿中百官,眼中的杀意宛若实质,压的众人透不上气来,一国之君的威势的确不容小觑。

    殿中百官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事,竟然让万隆帝动了这么大的怒火,莫非这才是李落的杀手锏。

    不过再看李落,李落也是一脸沉思,似乎在猜测发生了什么。

    大殿上落针可闻,万隆帝脸色越来越阴寒,都能凝出寒霜来。

    过了一会,殿外几人施展轻功疾驰而至,这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着有些不伦不类,只是每个人脸上的神色都不太好,透着一股肃杀之意。

    当先一人是英王李玄慈,左右两人分别是大理司卿聂奉鸿和翟廖语,身后还有一人是都卫总领陆随风,手中捧着一个官制长盒,上面贴着大理司和都卫的封印,印红似血,似乎昭示今天的卓城将是一个流血的日子。

    几人入殿,刚要拜倒行礼,万隆帝大喝道:“呈上来!”

    萧百死从陆随风手中接过长盒,疾步走到殿上龙椅前,双手呈上。

    万隆帝眼中杀意一显,喝道:“左右退开。”

    米苍穹一滞,眼孔微不可查的收紧了些许,不敢怠慢,打发龙椅左右的内侍散开,自己也退到一边,垂首不语。

第八百九十九章 圣上震怒() 
“打开。”万隆帝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的说道。

    萧百死将长盒封印破开,殿下百官看不清长盒中有什么,待万隆帝从中拿出一物,百官这才看见原来是书信账册一类,不知道关乎何等大事。

    万隆帝随意挑拣了几封书信看了看,随着翻看的书信越来越多,万隆帝脸色越发的阴冷,双手竟然微微有些颤抖。

    待看过一封密信之后,万隆帝长身而起,将龙椅一旁案桌上的茶杯盘碗一袖扫到地上。

    这一声杯碗碎裂的声音仿佛是从百官心头响起,宛若惊雷,满朝文武齐齐跪倒在地,冷汗直冒。

    万隆帝走下龙庭,手中的书信几乎被捏成一堆废纸,脸色铁青,眼中寒光四射,冷冷的打量着满堂文武重臣。

    “英王,这些书信从何而来?”

    李玄慈早知此事轻重,连忙将来龙去脉详述一遍,随即收声不敢多说。

    “这么说这些书信你都看过了?”万隆帝冷冷问道。

    李玄慈心头一寒,急忙说道:“启禀父皇,儿臣只看了几封,已知此事兹事体大,不敢再耽搁,就和聂大人一起将这些书信封存起来,后面的没有看。”

    说到最后,李玄慈的声音已经细弱蚊吟,生恐万隆帝迁怒到自己头上。

    “好啊,好的很,竟然都算计到朕的头上了,当真好的很。”

    万隆帝虽然连声称好,只是话中的杀意不减反增,显然动了真火,“朕的这个兄弟,当真死的很好。”

    此语一出,文武百官心中的寒意更胜,看来小福王身死的背后还隐藏着了不得的惊天巨变。

    万隆帝来回踱步,突然望向默然无语的李落,恨声说道:“朕许你一个巡检司,让你为朕巡检天下,你倒是说说看,这些年你巡检出了什么名堂!”说罢将手中书信扔到李落肩头,一脸怒意的看着李落。

    李落将书信展开,略略看了几眼,自然知道这封书信的虚实,连声轻咳,脸色惨白。

    “李落,你说,是不是连你都在算计朕!”万隆帝咆哮喝道。

    “臣不敢。”

    “不敢!?你若不敢,那你就是个庸才!”

    “父皇,这件事和九弟其实没什么相干。”李玄慈硬着头皮说道。

    万隆帝瞪了李玄慈一眼,李玄慈一惊,俯低身子不敢再说。

    万隆帝胸口一阵急速起伏,厉喝道:“牧王。”

    “臣在。”

    “你和英王、大理司彻查此事,七日为期,如果查不出什么,提头来见。”

    “臣等遵旨。”李承文看了一眼一脸苦涩的李玄慈和聂奉鸿,无可奈何下只有应了圣旨。

    “退朝。”万隆帝大袖一摆,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长明宫,留下殿中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长盒中封存的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

    李承文一言不发,从萧百死手中接过长盒,没有和殿中任何一人说话,向李玄慈和聂奉鸿使了个眼色,匆匆出了长明宫。

    李玄慈和聂奉鸿相视一眼,俱能看见彼此眼中的惊意,收敛心神,向殿中诸人团团一礼,也匆忙离去。

    难怪晚朝时没有见到李玄慈和聂奉鸿,原来另有紧要的大事。

    三人离殿,陆随风和翟廖语也被李玄慈唤了过去,不虞与百官交谈,长明宫中此刻只有李落知晓个中缘由。

    李玄郢上前一步,低声问道:“九弟,出什么事了?”

    李落张了张口,疲惫苦笑一声道:“四哥,请恕九弟无礼,这件事我不能说,七日之后就见分晓。”

    李玄郢哦了一声,没有强逼李落,也明白问了李落多半是不能说的,或许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猜疑、忧虑、惊惧充斥在朝堂上下,没想到杨万里一案还牵扯出惊天大变,闹得卓城内外无人不知的宗伯一案竟然就这样丢在一旁,无人理睬,就是有人想重提旧事,这个时候和自寻死路差不了多少。

    固然有些索然无味,但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恍惚间有几分朝不保夕的感觉。

    呼察冬蝉也被打发出宫,羯城重新被软禁收押。

    呼察冬蝉不着痕迹的冷冷一笑,随李落回去了城东弃名楼。

    弃名楼临院,密室中。

    殷莫淮哈欠连连,有些困倦不振的问道:“这么说没事了?”

    “算是吧。”

    “哈哈,皇上看似责备你,但满朝文武大臣却只让你一人瞧了一眼密信,有意让你早作准备,果然待你亲厚有加。”

    “这个局,有些残忍。”李落长叹一声道。

    殷莫淮不置可否,淡然说道:“事是真,既然有人敢做,哪有什么残忍之说,就让他们查吧,可惜了,为了将牧天狼抽身事外,还要搭上羯城这条鱼饵,白白养了这些年。”

    “固然有些可惜,但也算不得什么,只要能解开卓城此刻的危局,也只能舍弃他了。”

    “这的确算不上什么,不过现今之时你锋芒毕露,虽然种种迹象都与你无关,不过卓城中这些人大概也会猜测是你手段高明而已。

    再加上万隆帝朝堂上说的话可圈可点,只怕皇上已经怀疑是你做的手脚,如若不然,这查案的人选怎也有你一份。

    这么一来,此事幕后之人定然更加忌惮你的手段,日后对付起来就更难了。”

    李落淡淡一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更难就更难吧,如果太容易,岂不是让殷兄有些无聊了。”

    殷莫淮轻轻一笑,神色清冷,不过怎也掩不去眉宇之间的一抹傲色。

    天下纵横、沧海风云,落在殷莫淮眼中,不过都只是一枚枚棋子罢了。

    这七天,卓城里的局势用草木皆兵或者风声鹤唳都难以形容万分之一来,商正衙门当日惹出的乱子与此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各司衙门人人自危,就因为朝堂上万隆帝一句算计到了天子头上,如此这般任是谁也难逃一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三日过后,渐渐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圈子里传出了只言片语,这次李玄慈和聂奉鸿几人碰巧查到的事关乎到万隆帝的生死。

第九百章 一滩浑水() 
这个时候才有人恍然大悟,难怪万隆帝会有这么大的怒火。

    与弑君比起来,杨万里犯的事小的不能再小了。

    和外面的乱象不同,弃名楼依旧风轻云淡,楼中人就算知道了,一墙之隔,也不关自己的事,管他潮起潮落呢。

    牧王几人不遗余力,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不过查什么,能查出多少却都在李落和殷莫淮算计之中,恰恰应了殷莫淮的话,该是时候让朝廷替牧天狼出出头了。

    牧王原以为羯城只是恰逢其会,谁知道一查之下才知道原来羯城也和这件事有关,小福王别院密室中有羯城行贿的账册,所谋就是能有朝一日离开卓城,返回西戎。

    但是让牧王几人心惊肉跳的是这些书信背后似乎若隐若现的埋伏着另一道身影,这个人身份看似还在暴露出来的小福王和梁王之上。

    小福王别院中的密信追查下去共计三事,其一是羯城行贿谋事,图的是重返西戎,背后另有朝中权臣指点,只是不知道是谁。

    虽无明言,但一定有口谕相传,只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一二。

    一旦羯城返回西戎,大略是要连拜火回蒙,剔除牧天狼这支扼守西域诸强东进的拦路石。

    李承文心中也有疑虑,当日长明宫中这环环相扣的局是有人设计的,这个人或许有可能就是李落。

    不过追查下来并没有牧天狼的踪影,就算有,也一定藏的极深。

    李承文纵然怀疑,没有明证,也摆不到台面上来。

    再者这件事谋的是大甘的国基,就算牧天狼从中做了手脚,也是有益于大甘的江山社稷,旁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话说。

    而且羯城和卓城权贵算计的西府牧天狼大军,自然不可能是李落在背后操纵,哪有这等自残的事,只待将羯城这一桩事查清,牧天狼便已经置身事外,隔山观虎斗。

    羯城此人心性坚忍,认清如今自己已是一枚弃子,索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这些年所谋所为和盘托出,施出全身解数将卓城的水搅的越浑越好。

    还将当日出城所遇之事也原原本本说了出来,用心就是要将李落也拉下水。

    只可惜羯城打错了算盘,李承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