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行军序列在督标中军前列,为督标中军开路的辽东总兵刘肇基,此时的位置很尴尬。

    前面的蓟镇、前屯卫、密云镇各部都或死或逃或散,他的部队便赤条条的暴露在了辽贼的打击面前。近万人马在千余辽东反贼重甲骑兵的袭扰攻击下,也变得骚然起来,眼看便要失去了控制!

    “大帅,您看!”

    刘肇基的家丁头目眼尖,指着远处密集的军旗向他发出一声惊呼。

    远处,满洲正黄、镶黄、正蓝、镶蓝旗的旗号正快速向他的军阵奔来,旗帜下面,成百上千的骑兵伏低了身体,双腿夹紧了马腹,只管策马向着他的军阵猛冲过来。

    骑兵队伍后面,不断有激昂的战鼓声响起,无数的呐喊声四起,密密麻麻的盾车,还有后面无数旗帜,汉军各旗和满洲各旗的步兵,火铳兵,夹杂着无数的火炮,紧随着骑兵的冲击队形快速压上。

    “娘的!这群鞑子,吃掉了唐通,白广恩、王廷臣还不甘心,又来瞄上老子了!”

    口中咒骂了一句,刘肇基却是丝毫不敢怠慢,自忖麾下兵马,无论是从人数、装备、战斗力,甚至是骑兵数量,火炮数量都远远不如上述三部。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

    “掉头!我们去和督师大人汇合!一起抗击鞑子!”

    烟尘滚滚之中,大队的辽贼骑兵,从东西两侧包抄过来,刘肇基面沉似水。冷哼一声。他的骑兵虽然没有马科多,但是也有数千人,对于东西两路这为数在千人上下的两股骑兵,他却也并不放在心上,当下点过两名参将。各领骑兵一千五百出战,务必要守住两翼安全。

    转眼间,东西两路便是明清两军的骑兵绞杀在了一处。兵器撞击声,战马的咆哮声,战士受伤坠马之后的惨叫声传到了刘肇基耳中,但是他却也顾不得许多了。他的近万人马。在东西两翼的护卫之下,开始迅速掉头,向北转进,准备与洪承畴所部汇合。

    但是,大队人马又有数百辆战车和辎重车在,调转方向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正在刘肇基辽东镇军兵拼命的抽打着骡马骆驼令它们感激将车辆转向之际,辽东反贼们的大队步兵却也杀到了二里之外。

    地动山摇般,阵阵惊天雷鸣似的炮声响彻云霄不绝于耳,浓重的白色硝烟腾起。一颗颗重炮炮弹呼啸而来。

    至少十五门八磅以上重炮组成的炮群火力猛烈轰击之下,辽东镇行军队列当中的那些战车、辎重车,被打得四分五裂,战车的车辕、车厢,在炮弹的轰击下,被迅速砸穿,一个个尖利的碎片在半空中到处乱飞,几门小炮更是被巨大的冲击力激到半空之中。然后迅速落下,将地面上的冷兵器手们。砸得血肉模糊。

    一声巨响,一颗十余斤重的大铁球,正巧砸在一辆战车之上,“轰”的一声,遮板与坚硬的车料炸开,铁球挟裹着无数尖刺断枝。横扫这一片的明军们,至少十余人血流如注,滚在地上翻腾嚎叫。

    又一颗沉重的炮子落入战车后面的步军阵地,大铁球激射过去,至少一排二十余人。都被铁球撞得骨折断肢,血雾纷飞,见此情景,车营与步营的明军大声尖叫,乱成一团,各自呐喊一声,加快了脚步,朝着远处那个高高竖起了督师大纛的巨大阵型狂奔而去!

    在他们身后,辽贼们的骑兵和步兵配合的十分娴熟,步兵之中的火铳兵上前以火铳对着奔跑中的明军以火铳轰击,将原本就十分慌乱的明军打得更加仓皇。之后则是骑兵突进,对着明军的后卫和蜂腰大肆砍杀一阵,把各级将领试图恢复建制和指挥的意图打得粉碎。

    然后,又是一轮炮弹落在溃退的明军队伍当中。

    如此这般,炮弹,火铳,骑兵,衔接的有条不紊。辽东镇的人马便在这样的几轮打击面前变成了和被烧了蜂巢的蜜蜂一般,嗡嗡鸣叫着直奔洪承畴的大纛旗而去!

    这样一幕情景,被强行架着观阵的马绍愉尽数收入眼底,不由得他阵阵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

    “却不想一番辛苦,却成了为祸国家之伥鬼!奴酋奸计,竟然由我而得逞!”虽然马绍愉在心里向来没有把兵丁士卒钱粮的损耗当过一回事,但是,他却也知道,这样的惨败,却是朝廷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倘若是朝廷得知如此局面的始作俑者,是他这个议和使臣所为,只怕诛九族都是轻的!

    老朱家对于自己的政治仇敌,给自己造成了惨重损失的人物,处置起来可是从不手软,甚至是到了变态的地步。从与朱重八同学几次大战的陈友谅部下将领,到力主削藩的齐泰黄子澄,铁铉等人家眷,哪个不是被打成了贱民?或是送到了教坊司去?

    他的哭嚎声和寻死觅活的一番举动,被黄太吉看得一清二楚。马绍愉的试图挣脱那几个噶布什贤兵的钳制,一头撞死在山石上,或是冲到黄太吉面前力叱奴酋,以求得奴酋老羞成怒,将他处死。哪怕是死的再惨烈,也比被朝廷、被皇帝处罚强得多。“把他押下去,看好!”

    “奴酋洪太,你不要嚣张!我大明天子富有四海,驾前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我大明宁远伯麾下更有雄师百万!火炮不计其数!更兼府库充盈,你今日就算是得计于一时,也难保。。。。。”

    几声沉闷的拳脚与皮肉相接触的声音传来,跟着又是几声呜咽之声,想来是马绍愉被那些噶布什贤兵们狠狠的教训了一番之后,用破布堵住了他的嘴,不让他再有机会大骂黄太吉。

    “赶紧把本官杀了,否则宁远伯大军到了,本官定将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山道上隐约传来几声叫骂,不知道怎的,被马绍愉挣脱了口中填塞的破布。依旧破口大骂不止。

    “博格达汗,此人如此悖逆,不如杀了便是!”

    红袍僧衣,头上戴着黄色僧帽的乌斯藏使者,代表着固始汗、藏巴汗、大海上师和大博学珍宝智者的活佛伊拉古克三满面笑容的手捻佛珠走到黄太吉的伞盖前,口念佛号向他建议。

    “此人现在一心求死。朕却不能杀了他。杀了他,他就是南朝的忠臣烈士了。此人朕还要派用场!”

    在黄太吉看来,马绍愉身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对于明国的军情事务兵要地志,无疑是个活字典,留着他,招降他,让他为清军日后进关充当带路党无疑是最佳选择。此人的重要性不亚于洪督师,如何能够一刀便杀了?

    “博格达汗明见万里。果然是文殊菩萨后身才有的大智慧**力!”

    伊拉古克三随口又是一顶高帽子送出,口中不住的念念有词,从他的神情上推断,却也是善赞善颂。

    过了一会,他口中的赞颂停止,有侍从僧人将一张巨大的唐卡展开,上面正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场景,有八部天龙护卫。有无数的金刚力士天王随侍,半空中有无数的侍女佛母洒下花朵。

    “大清万里之君博格达汗。广大微妙福德所生之文殊菩萨也。余久已蓄愿撰文赞颂以祈祷长寿无疆,事业宏广。适有固始汗于去岁远道寄礼嘱撰,恰符私愿。因写此篇以应之。”

    另一旁,黄太吉手下的文臣宁完我,早已将伊拉古克三念诵的词汇从蒙古文译成汉语,用一手工楷抄录。大声诵读出来。

    “世间最胜诸圆满,如意降赐三宝尊,

    难等无等众吉祥,殊胜光明常照护。

    等同大梵世界祖,众敬国王诸德业。

    俱胝福感大皇帝,普照大地如日升。

    圣典宝珠如海潮,充满广大虚空际,

    功德自在大皇帝,常界不坏愿久住。

    保护吾人如慈母,众生欣感铭心髓,

    离诸怨敌亲爱心,示和平道愿久住。

    广大地上诸疾苦,黑暗拘缚皆解放,

    愿施亿善新光明,吉祥胜会皆安慰。

    妙业白伞荫三地,常澍清凉和平乐,

    美誉金铃徧鸣响,恒旋转于虚空顶。

    凶暴怨敌如毒蛇,扰乱恶使弯曲行,

    战无不胜大皇帝,无畏大鹏力增盛。

    无比富乐诸明处,及伏他军工艺等,

    希有天趣诸盛事,刹那增盛如大海。

    能仁敎轨月珠炬,放照亿善清凉光,

    分布悦意香璎珞,顶戴无遮可矜持。

    增上意乐云幄中,宣示敎旨如雷鸣,

    降澍平等利乐雨,愿无间断护世间。

    和平轨如殑伽女,导无边众欢喜事,

    人天富乐宝沙流,愿总衽席此大地。

    愿此宽广大地上,如天界德转增盛,

    伟大世烛恒炽然,经历万岁常光显。

    诸佛菩萨慈悲力,白品护世神通力,

    成就大仙谛语力,令此善愿皆圆满。大清万里之君博格达汗,广大微妙福德所生之文殊菩萨也。余久已蓄愿撰文赞颂以祈祷长寿无疆,事业宏广。适有固始汗于去岁远道寄礼嘱撰,恰符私愿。因写此篇以应之。”

    终于,宁完我将这首善颂善祷的大清皇帝暨博格达彻辰汗颂念完,众多满蒙亲贵们却是听得大眼瞪小眼。都知道这里面全都是赞美之词,但是却一句也听不明白。

    (这首赞美之词,却不是作者写的,乃是现在还在达旺弘扬佛法的那位大海上师当年写给主席的。只不过被作者拿来主义了。从这篇文字里,诸位读者可以看到历代大海上师的的人品和节操了。)

    这个博格达汗颂却是伊拉古克三写的。这位名字很容易看成伊拉克的佛爷,全称是六世巴周活佛唐古特。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色钦曲杰金巴嘉措,却也是个有些来历的人物。俗家身份乃是固始汗的侄孙,佛家身份更是不得了,幼年时便拜四世大博学珍宝为师。而且,早在崇祯三年就结交过黄太吉,当时林丹汗可还在呢!

    这样身份、交情的人物,对于急需要获得政治上加分的黄太吉来说,自然是重要无比了。否则,他也不会带着伊拉古克三到这里来观看他是如何将洪承畴这近十万人马一网打尽的!

    是时,生灵归依之圣之大博学珍宝智者、能识一切之大海上师二人降旨,封昔日承运之密纳克固什绰尔济为伊勒固克散呼图克图之号,遣往东方之天帝……崇德圣聪合罕处,赍送奉运之书奏日:窃观三界之中,生死轮回之众生,则得自由人之珍身者,诚属稀如白日之星辰也。就中得为揽天下之权柄而为合罕者,其难得不啻如获如意琼珍矣。是以值此争斗之秋,而为应运之大力合罕者,以政教抚育天下大众,乃可称为合罕之分也。谨此,奉请扶持佛教,而为我教之施主,故具印文奉达。合罕乃躬自迎见,叩拜已了,请入盛京城,尊伊拉固克散呼图克图为功德喇嘛,受如意接引之灌顶,聆听精微之教义,而初获法教焉。于是,岁次癸未,当伊拉固克散呼图克图之辞归也,奉献尊喇嘛以无量之赆仪。并由主上奉献二圣喇嘛以无数珍宝金银及各色财帛,而降密旨日:我将取大明合罕之大都城矣。容先理竣世事,再使请二圣喇嘛,拜活佛而恢宏教法可也。

    对于两位西天佛子,黄太吉自然是客气非凡,何况还有这位伊拉古克三的面子?有了黄教的帮助鼓吹,他对于蒙古各部的控制和影响,便会顺利得多,甚至是从青海延伸到川康甘青各地。

    一番言辞,自然是极度的恭敬有加,丝毫看不到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弘历,将红帽白教系的活佛乱刀砍成碎块,令各处庙宇收藏的杀气和霸气来。

    不过,对于两位西天佛子的客气,并不代表着对另外两位俗家势力代表同样的客气。

    “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谕臧霸汗:尔书云,佛法裨益我国,遣使致书。近闻尔为厄鲁特部落顾实贝勒所败,未详其实,因遗一函相询。自此以后,修好勿绝。凡尔应用之物,自当饷遗。今赐银一百两、锦缎三匹。”

    “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致书与顾实汗:朕闻有违道悖法而行者,尔已惩创之矣。朕思自古圣王致治,佛法未尝断绝。今欲于图白忒部落敦礼高僧,故遣使与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偕行,不分服色红黄,随处咨访,以宏佛教,以护国祚,尔其知之。附具甲胄全副,特以侑缄。”

    给藏巴汗的文件称呼是谕,典型的上下级口气。而给固始汗的,则是致,语气也和缓了许多,当成了平级对等的势力。

    “贵使,请代朕转禀二位活佛,待朕攻取大明之后,定然弘扬佛法,令天下百姓一心向佛。”

    得了!等着的就是您这句话!

    伊拉古克三满怀欣喜的退到自己的座位上,遥遥的望着山下那片杀戮战场。

    那里,已经被炮火和硝烟所笼罩。(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零九章 大溃败(四)
    ps:还有几个小时,月票就失效了,大家就别客气了。投吧!

    “辽东纷传,据闻洪总督已率部出城往松山来,臣部本已出松山往锦州一带接应。突闻洪督师所部中伏于广宁城外。十数万奴贼暴起猛攻,然关山间隔,传说不一。臣不敢怠慢,派遣侦骑四处打探,待有消息。洪督所部究竟如何,一俟细作续探真确,当再飞报。须至塘报者!”

    塘报的最后一句,算是固定格式,没有什么具体意义。

    在松山堡中的吴三桂,是在广宁战事爆发之后两天,开始陆续有各镇的散兵游勇逃到了松山堡。心惊肉跳之余,吴三桂少不得安排这些人下去吃饭休息,然后从军官们嘴里了解广宁战事。

    这些大多一两天没有吃东西的官兵,因为各自所属建制不同,所在战场的位置也是各不相同,自然说起来也是七嘴八舌。有说洪督师已经兵败身亡的,有说他被俘了的。也有人说他在城外杀退了奴酋洪太的几番攻击之后,引兵马重新退回广宁固守的。

    命人将塘报用快船送往天津,同时写了一封密信将松山堡这里得知的各种小道消息和辽贼各部动向详细说明之后,派遣得力之人同样赶赴天津,面见宁远伯李守汉。接下来,短短的三五天时间里,吴三桂便收容了从广宁方向逃出来的数千各镇各营散兵游勇。

    奔波数百里,昼伏夜出,躲避着沿途搜剿明军的建奴兵马,其奔波劳碌担惊受怕饥寒风雨,又岂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得清的?看着这群蓬头垢面穷形恶相的家伙,饶是吴三桂心中已经有所准备。却也是吃惊不小?

    洪督师近十万人马,难道就这样的完了?

    “大帅,洪督师完了。咱们该如何?”从松山城外回帅府的路上,他的家丁头领。如今已经提拔成了参将衔的吴勤思,悄悄的一提马缰绳,凑到他的身旁低声询问。

    关系重大,吴三桂却也不好一时便下结论,凝神沉思了一会,他缓缓开口:“那些败回的兵马,如今收容了多少?”

    “到昨日,已经有四千多人了!”

    对于这个数字。吴三桂哼了一声,表示满意。那些能够从广宁包围圈逃出来,越过多尔衮的那道锦州铁网,逃到松山的散兵,在他看来,无论是体力还是个人技艺,还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运气,都是上上之选。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这些人马从此必须姓吴了!

    “这几日你只管抓紧时间收容那些散兵,把咱们的兄弟派出去。多带些干粮,往锦州等处道路上接应。”

    “是!末将遵令!”

    “勤思,静思。你们几个好好的干!回头回了宁远,我便行文兵部,提拔你们做副将!管一营兵马!”

    但是,前提是要收容够了兵马才可以。这一点,吴静思、吴勤思等家将都明白的很。

    一时间,吴家家丁大队人马分为数十个小队,带着药物和干粮,出没于松山到锦州外围的庞大范围内,搜罗那些潜藏在山林长草之中的残兵败将。两天下来。收容了一千多人。

    但是,锦州城里的豫亲王却也不太高兴了。

    当下。两支军队的小规模战斗不断,见势头不妙。吴三桂便是一声令下,“撤!”

    早已将笨重装备和贵重物资分批运往宁远的宁远军,自然不会在松山恋栈,当下一把火烧了松山堡,大队人马往宁远撤退。

    远远的望着烟雾升腾火光冲天的松山堡,吴三桂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一走,辽东之战就算是结束了。不管洪督师到底是死是活,辽东大战都是落下了帷幕。

    朝廷该如何收场?洪督师到底是如何战败?眼下以宁远军为主体的关宁军或是辽西将门集团该如何自处,该往何处走,这些念头,如同走马灯一样的在吴三桂的脑海当中往来盘旋萦绕。

    “不管他!”吴三桂在面前挥了挥手,似乎轰苍蝇一样,试图将脑海当中纷繁杂乱的念头赶走。

    “反正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在那里顶着!”他在船舱之中打定了主意,回到宁远之后,立刻派遣得力之人往天津去,面见自己的那个便宜外公。表忠心、求援助!

    洪承畴这十万人马完蛋了,朝廷手中的筹码便所剩无几了。日后怕是更加要倚重某家的那个外公了吧?不无恶意的,吴三桂在心中揣测朝廷见到他那份塘报之后的反应。

    果然,当得知洪承畴贸贸然出了广宁城,一头扎进了黄太吉设好的伏击圈中,朝廷最后的一点精锐被损耗殆尽,再也没有可以用来制衡南粤军,弹压中原各个军头的力量之后,朝堂上下,乱成了一锅粥。

    许多人原先有意无意将洪督师部下的这几镇人马当做震慑内地跋扈军头的一柄利剑,一柄大锤。尽管说这几镇总兵也未必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是,平日里公文往来时,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的意思和平日言谈之中流露出来的,皆是如此。

    更重要的一点,洪承畴本人,则是朝廷大佬们用力制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