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发了两个孝去睡已是深张孝索性也不打算睡而张小麒更是打算明早上船去补觉。兄弟俩命人重新沏了一壶浓二人便在草棚闻着南瓜的清听着地里鸣虫的叫声和玉米拔节的声说起了自己兄弟才能说的话。

    “六听说了吗?”张小麒凑到张孝跟压低了声音向他很是神秘的说着自己听来的秘闻。

    “什么事情?”看到三哥如此的一本正搞得张孝也不由得压低了声音。

    “如今河静府悄悄的有人在传主公下一步的动向。”

    “要打那个?”

    “说法有两但我觉得都有道可能主公自己也是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北解决了郑从此就后顾无忧莫家那点残兵败算个球的!再一个是南以水师为主攻占满剌控制住这条和佛郎机人、锡兰人、印度人往来贸易的黄金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设卡收有兵房的参谋们测算便是一条船只是按照值百抽五的税率收取过路一年下来也是几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你刚才说得咱们张在主公这绝对是要开枝散叶不能够全窝在一大狗和二狗一个去陆营学堂一个去水师学如果主公下了决心要占了满剌加的你一定要帮着三我要去满剌加税当那里的税务司!”

    张小麒的眼睛在夜色中放射出异样的光芒。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张小虎家的陆海之争
    琼州府,崖州,红沙镇。

    这里就是着名的天涯海角所在地,历来就是文人笔下发配官员最为悲惨的去处。

    的确,在这个时代,这里就是蛮荒之地。

    红沙镇上,带着一阵阵浓烈鱼腥味道的空气,用贝壳垒筑起来的院墙,沙滩上的大大的仙人掌,都告诉人们,这里的荒凉。

    但是,自从海上一下子来了十条炮船,几千号人,红沙镇登时也热闹了起来。

    镇上的人们纷纷的为这支水师提供各种方便,房屋,蔬菜,鱼虾,等等,也有些渔家的小伙子平日里自恃水性和操船本领都不错,纷纷想去投军。当然,这绝对不是明朝的军民鱼水情,而是看在了这支军队拿出的白花花、黄澄澄的各种金属份上。

    在这个时代,军队不抢掠,相反还拿出钱来用比较合适的价格来买东西,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来的人正是南中军水师左翼,张小虎的舰队。

    除了船队本身的人手之外,还搭载了一营兵,玄武营的前营和他同船抵达,这里,以后会是南中军的一个前哨和跳板、据点。向东,奔吕宋、琉球,向西是南中,向南是满剌加。

    到了崖州,除了礼节性的同当地的州县官客气了一番,拿出些财货给这些被发配到天涯海角的官员,告诉他们,从此不必担心海匪的袭扰之外,张小虎便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榆林港的建设来。

    一船一船的烧灰被运来,同时运来的还有河静的主打产品——精盐和大米,以及那些在山区黎族眼里几乎是神兵利器的九转钢制成的各类刀斧,还有各种锅碗瓢盆。

    “到水师营去做工去!管饭!干一天可以获得吃一天的口粮!干一个月可以获得五斤盐!干三个月可以获得一柄刀或者斧子!”

    这样的消息在黎家村寨、苗家村寨中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流传。各个村寨中的青壮年纷纷到红沙镇来碰碰运气。

    果然,昔日比渔村稍稍繁华些的红沙镇,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在那些学习了测绘技能的学生们的笔下,一张纸地图被绘制完成,通过花钱聘请当地渔民,航线上的明暗礁石和浅滩沙洲、水道被清楚的标注在了海图上。

    利用“不值钱”的工业品,张小虎雇佣了大量的民工,对榆林港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建设:鹿回头、马岭、南山岭等突出海面的山岭,这样的地形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和处于海中的东、西瑁州岛一样,修筑了炮台和灯塔。

    “好了!就等着主公派人把大炮送来,咱们这榆林港就彻底建成了!”站在西瑁州岛上,用望远镜向港内望去,榆林港的工事建设和金兰湾、鸿基港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张小虎是海盗出身,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偷袭、钻空子。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他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如何的防止别人来钻空子,或者,如何给别人设置陷阱,让企图偷袭的船队,陷入到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三面火力夹击的境地之中,这样的陷阱,在榆林港的水道上,比比皆是。

    岛上和山头顶上的炮台,均是按照棱堡的样式结合山形地势修筑,对于可能来犯的船只将要行进的路线都进行预先推演,根据推演的结果,布置炮台火力,形成了炮台火力同海底地形相结合,明暗两处杀伤的效果。也许为了躲避炮台火力而进行的规避迂回动作,会让船只搁浅在某个海底沙洲上,成为炮火的活靶子。

    但是,眼下,炮台上缺少火炮。每一个炮台也就是安装了一两门火炮来充充门面,就这,还有几门炮是从炮船上拆卸下来的。

    “大人!”一个亲兵提醒了张小虎一下,“那边有船过来了!”

    张小虎手搭凉棚向西望去,水天相接处,一点白帆正在落日的余晖下向自己的方向驶来。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西望去,口中还不干不净的吩咐那亲兵。

    “丢那马!要是过路的船只,你们就上船,跟老子出去收个买路钱!从老子炮口下过,就要给老子交钱!”

    他将望远镜的镜头对准了来船,口中突然大叫一声!“哈!来的是自己人!”

    来的船上,桅杆上头高高悬挂着南中军水师的铁血十八星军旗,船头上,一个同样拿着望远镜的家伙,也在朝着瑁州岛方向望去。

    “小六子个混蛋,居然把这里打造的如此,如此,如此,”他如此了好几次,也想不起来应该如何形容眼前这座军港。

    来者正是张小虎的三哥,张小麒。

    “八门十八磅火炮,每门炮附带五十发实心炮弹,二十枚榴霰弹,以及相关配套的火药。”

    “左翼的这个月的军饷,菜金。一共一万二千两,出海津贴四千两,下个月的口粮一千五百石。另外,有汉元商号委托你代售的盐一千石,布一千匹。”

    手里拿着一份清单,兄弟两个在码头的栈桥上就开始交割起来。

    “另外,还有给玄武前营的一百柄绝户刀,一百五十支丧门枪,四十支火铳的补给,你也一并收了。”

    除此之外,船队带来的大宗物资,便是一样极其庞大的货物——烧灰。

    “小六子,我就不明白了,你几次三番的上呈文,要这么多烧灰做什么?修路啊?可是,你这里四下里很是平坦,就算是把炮台里都用烧灰砌筑地面,怕是也用不了这许多的数目吧?”

    一面督促黎族劳工将船上的烧灰桶搬下,张小麒拿出了三哥的派头,口中喋喋不休的同张小虎叙谈着。

    张小虎摘下黑色护目镜,将黄铜制成的镜架很是随意的别到了竹蔑编成的凉帽上,弯下腰,眯缝着被海风吹的有些睁不开的一双小眼,仔细的在栈桥上搜寻着什么,过了半晌,他,猛地欢叫一声,“老子看你还往哪里跑!”

    张小虎手中紧紧的捏着一个正在蠕蠕而动的东西,递到了张小麒面前,“三哥,你还认识这个玩意吗?!”

    “六叔,这是什么?”从张小麒身后,冒出一对小脑袋瓜。

    “大狗二狗!亏你们还是我们张家的后代,还是在船上长大的!”张小麒低声喝骂了一句,“还有脸问这是什么?这是船蛆!”

    一面将手里的船蛆递到两个侄子面前,让他们仔细的看看这为所有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所深恶痛绝的小生命。一面问自己的三哥,“你怎么把这两个小子带来了?四哥知道吗?”

    大狗和二狗,是张家老四张小彪的儿子,也是张家这一代中硕果仅存的两个男丁,其余的,都在张家老大发动的弑父夺权中被杀了。

    “哦,你四哥升官了,被调到了藩郎,如今的平顺营,当了一个知府吧!也算是手下管着几万人口呢!”

    投了李守汉之后,张老三,也就是这个张小麒,因为善于调动船期,管理船只是把好手,被委派到了汉元商号,而老四张小彪,因为腿脚受了伤,无法再进行海上生涯,于是便在河静不远处安排做了一个镇长,几年下来,也是考评优异,在这次调整地区建制的时候,被委派到了昔日的占城王国旧地,当了一个知府。

    但是,到那里去上任是没有关系的,这两个儿子,可是从混乱中,用十几个亲兵的命换回来的,不可以随便就跟着自己去那种蛮荒之地,老三老四商量了一下,觉得效仿一下古人,遣子为质,也可以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

    “我就和你四哥给主公写了封信,说平顺那边也是刚刚平定不久,事情头绪万千,带着孩子去不方便,就想把大狗和二狗留在河静读书,最好是上讲武堂,以后也好给主公效力!”

    “然后,主公很是好言好语的安慰了一番,还在河静府给你四哥留了宅子,让人安排这两个小家伙去讲武堂的养成班读书。结果,唉!也是家门不幸!”

    提到家门不幸,张小虎不由得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那个弑父屠弟的兄长。

    “六叔!六叔!”大狗高举着那蠕蠕而动的小虫子,兴高采烈的向他跑过来。

    “你说这东西是什么?”、

    “船蛆!”

    船蛆,虽然说是蛆,但是实际上是蛤的一种,属于贝类,而且据说吃起来口感还不错。但是,这种吃起来口感不错的东西,却以木头为食物。而且,如果不加以防范的话,生活在船上、码头栈桥上的船蛆,会在半年,顶多十个月之内,将一条船或者一座栈桥蛀得千穿百孔。

    为了防止这种小生命对于食物和种族延续的追求,当时的人们,不得已在每隔几个月,就把船或是驶进河道里,用河道里的淡水对船底进行浸泡,来除掉这些令人讨厌的小生命。

    如今,南中军水师的船底,拜真腊的菩萨铜矿所赐,已经开始逐步进行黄铜包底,这些小生命的活动空间被大为压缩,但是,张小虎新修建的这座榆林军港的码头、栈桥,可是以木头为主建成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几次三番的要你们送烧灰来的缘由!”张小虎虎着脸同自己三哥解释道。

    逐步的将木质的栈桥构件更换成水泥浇筑的构件这对于栈桥、码头的寿命而言,都是大有好处的。

    走在红沙镇的街头,一路不时的有军官和士兵停下来向张小虎行礼,也有些土人的头人带着自己的族人跪在路旁向张大统领叩头不已。

    “老六,这镇子也太小了些,太乱了些!”

    看了一会街头景象,张小麒吧嗒吧嗒嘴,给红沙镇下了一个结论。

    没有办法不觉得小!

    试想一下,一个原来的常住人口不过五七百余户,三千余人的镇店,突然间一下子涌进来两三千号的青壮年汉子,之后又来了至少是一倍以上的土人劳工,和左近村镇上到这里来寻觅活计的人,这红沙镇还能不是一派乱轰轰的景象?

    就算是张小虎带来的人里,有对城市管理有点心得的巡检,但是,架不住这里来寻觅活计的人多,到处是想在这找到一个可以出卖劳力来换取温饱和生活必需品的人们,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交流要寻找工作机会,甚至还要排泄!

    更有那蛮野之气未脱的土人,将自己诸多不顺心之事,都换成了酒,在街头借着酒气大打出手,调戏过往的妇女。

    搞得红沙镇的乡绅们无数次的向张小虎哭丧着脸来诉说委屈。

    “大人,您是来为咱们防御海匪的,可是如今海匪是不敢来了,这蛮子又来了!您得管管啊!”

    正等着你说这个呢!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夫妻夜话(下)
    “不是汉元商号每股分了一万一千三百多两银子吗?我们在汉元的股份可是最多的!”

    “你知道如今内地的读书人都怎么说我们南中吗?”盐梅儿扁了扁嘴。

    “怎么说的?”守汉有些不太了然了。

    “大明百姓,南中万税!”

    这话是负责税收事务的税务司主事吴存节那天哭丧着脸到府里来向盐梅儿说的。这话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一个同年。也是吴存节好事,总是觉得富贵不归故乡,如同锦衣夜行。自己在南中也算是混得有头有脸,不说是风生水起,也是春风得意,虽然不能回家去炫耀一番,但是,可以请旧日的朋友到南中来游历一番也是好的嘛!

    但是,他的朋友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施施然的来到了这“化外蛮夷之地,不尊王化之邦”,吃饱喝足,连拿带偷的,将吴存节很是折腾了一番,走的时候,不冷不热的丢下了“南中万税”的四字评语。

    “穷酸文人!”听到这里,守汉饶是平日里自诩涵养甚好,也是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用力之下,桌上的碗、碟之类的,叮叮当当的撞在一处,正在奶娘怀里安睡的二丫,被这声音吵醒,睁着小眼睛四下里望望,见没有什么动静,于是闭上眼睛继续睡。倒是吓得在一旁伺候的丫鬟婆子们脸色如土。

    “于是,我便安慰了吴老狼几句,顺便让他看看,我将军府名下的这些产业,收入,按照将军府颁布的税则、税种、税率,应该缴纳多少税收。这一算,可不打紧!每一股一万多银子的收入,照你的统一累进税率,一下子就没有了五千!”

    守汉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不对啊!就算是这样的税收,也是还有百余万两的收入呢?

    “还有,防洪费税率千分之一,按照人头征收。我因为没有出去做事,所以,咱家只收你的那一份。按照你的收入,这二百多万银子,千分之一,又是几千两没了。”

    “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范围也跟你那个增、增值税一样,除了在乡下种田不用交,只要是在城里、在镇上做事的,一律都要缴纳!那日吴老狼给我算账,什么应纳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适用税率。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分别规定为:河静这样的地方百分之七,县城和镇百分之五,乡村暂定百分之一,但是现阶段不收取。各类工矿企业所在地不在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还有,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也是跟增值税一样,年应征税销售额白银二百五十两以上的(包含),税率为百分之三,应纳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税额)×3%。”

    盐梅儿的记性不错,口齿也是十分流畅,转眼之间,将税收的几个大项税种说的清清楚楚。

    “你算一算,这样一来,一半以上的银子都交税了!百分之七加百分之三,再加百分之四十五,五成五的收入,都进了吴老狼的税务司了?!”

    守汉听着这一系列的数字,心里确实十分肉痛,不由得脱口而出,“那你缴税了吗?”

    “当然交了!不但交了,我还让吴胖子这个家伙,把给我们家开具的收税凭据,送到汉元商号,让他们发在《南中商情》上面,另外,我让莫钰把税收凭据,贴在板子上,用竹纸包好,挂在了辕门口外的公告栏上,我要他们都看看,莫要说什么南中万税,南中的人,从将军以下,都是要缴税的!而且,我家交的税最多!”

    “为了这教育费附加,我还生了好大一肚子气!”

    吴老狼的同年当日走时,还不冷不热的说了几句,“打着圣人的旗号,行搜刮民脂民膏之事,却不将圣人之道教授于民,在这蛮荒之地普及教化,反而讲授一些微末道行,唉!不过如此!”

    “当日姐姐就让人开了库房,把一箱一箱的银子点好,让税务司的人拉走,整个河静府都轰动了,无数人在辕门口看热闹,一车一车的银子往外拉的时候,街上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的。再看看辕门口挂的税收凭据,那些不想交税的人也不敢说什么了。”妹妹诗琳在一旁为盐梅儿当时的英雄壮举鼓掌喝彩。

    “后来,姐姐又把库房里的银子拨了好大一笔,交给咱们家在湄南河、九龙江地面的那些庄子的主事,那个叫陈庆华的。”姐姐美珊也出来为盐梅儿助阵。

    陈庆华摇身一变,从一个镇长变成了守汉的管庄头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祸得福?反正在很多人眼里,这家伙一下子成了主公的近臣。负责李家在上述地区的那些农场,哦,按照现在的习惯说法,是庄子。但是,开垦荒地,使其变成可以利用的农庄,也是要有大把钱粮砸下去的。

    于是,盐梅儿将库房里留存的三十万银子,拨付到了汉元商号账上,由汉元商号为陈庆华提供开荒所需的工具、粮食、衣物等等各类物资,按照老规矩,三节归总(端午、中秋、过年)年底结账。

    “这样算下来,咱们家里留存的银子也就只剩下一万多两了,也就只能请大少爷你,还有两个花朵一样的妹子,一起吃这不到五钱银子一副的牛下水了。这一顿饭,不到二两银子。如今,咱们全家上下,一天的开销不到三十两。”

    不到三十两?

    这个时代,一两白银差不多可以换两千铜钱,一个烧饼也不过就是一文钱上下,一天花费三十两纹银,还说不到?似乎很节约的样子啊?!但是,仔细想想,如今阖府上下几十口佣人,还有各种的消耗,单单这一座宅院一天的维护,怕是就不在少数。

    “梅儿,辛苦你了。”想想那些琐碎的家务事,守汉就不由得有些头疼。

    “辛苦倒是谈不上,你我是夫妻。”借着这个机会,盐梅儿又在美珊姐妹面前悄悄的明确了一下自己的地位。

    “但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