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是借着起身劝酒的功夫,宋献策来到了永信的酒桌上。

    “住持师兄,合字?”宋献策同永信干了一杯之后。向他亮了亮酒杯的杯子底,猛不丁的抛出这么一句。

    这是江湖春点之中的黑话,当江湖中人遇到了疑似同行的人之时,便用这样的话来盘道。

    “宋军师,不错。咱们并肩字。”永信和尚脸色不变,借着灯火的摇曳,遮住了五官神情。

    原来如此!宋献策脑海之中飞速旋转,他决定要进一步的谈谈这个和尚的底,再决定是拉拢他成为自己的盟友,还是想办法除掉他。

    “先受头子,马上就要填瓤子了,填完了瓤子到我那里去喝叶子。咱们聊聊储头子的事。”

    (“先喝酒,马上酒席结束就要吃饭了,吃完了饭到我那里去喝茶。咱们聊聊怎么弄银子的事情。)

    “合字,尖的团的?”(朋友,真的还是假的?)

    “师兄,当然是尖的!”(师兄,当然是真的!)

    数年之后,当收购了海量龙骨的南中商人将这件事情的后果显现出来时,曾经自以为遇到了钱多人傻的羊牯的永信住持和宋献策宋军师顿时傻了眼。

    “所谓的三代盛世并不存在!请看根据永信长老提供的龙骨文小考考证出的三代原貌!”

    “三代盛世是什么?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代!”

    以吸引眼球为主要目的的标题,一个个劲爆的出现在了江南各处的日报、周报、商报的副刊上,大量印刷精美的书刊摆放在各处的书店里。

    虽然很快这些书就被江南士林联合抵制,大量买下之后被一把火焚烧掉,嗤之以歪理邪说的帽子,但是这个说法带给江南读书人心理的震动是巨大的。

    原来,所谓的尧舜禹时代并不是什么盛世。

    就连春秋战国都不如,好歹那个时代还有竹简,而尧舜禹时代只能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且除了关於占卜某时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杀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猎和年成的丰欠以外,还有占卜天气风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大部分都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要大肆的斩杀俘虏和奴隶作为祭天的贡品,这种事情似乎只有那些山野蛮荒之地的未开化野人才这样干吧?

    当年诸葛丞相南征时不是在泸水边上用馒头代替了人头吗?怎么号称三代盛世的贤君圣主,如何还是如此蛮野?

    很多读书人心目中的殿堂崩塌了,无数人中夜恸哭不已。更有那读书读得傻了的措大,一怒之下冲到私下里出售这些被士林列为**的书店,一把火将店铺焚烧掉。

    不过,这些事情,崇祯十四年的二三月间的永信大师和宋献策并不知道,他们只是看到了派人用粮食按照一斤粮食换五斤龙骨的价钱换回来的龙骨,被那些南蛮商人用一斤龙骨换五斤盐的标准收购走,心中不由得暗自欢喜,这样的暴利也丝毫不比劫掠州县差到哪里去。

    。。。。。。。

    二月间,对于崇祯来说。不知道该当如何面对这纷繁复杂的情势。

    先是正月里李自成攻破了洛阳,杀了他的亲叔叔福王,坊间竟有谣传说是因福王不肯出资财犒赏三军而至城破身死,逼得崇祯麻衣芒鞋到太庙去哭告列祖列宗。接着,二月里。又传来了李自成乘胜追击,以得胜之师兵至开封城下,准备再接再厉,再度攻破一座名城,斩杀一位大明亲王。

    面对着城墙坚厚五丈的开封城,农民军以洞车掩护那些伏牛山矿兵对城墙展开土工作业,准备在城墙上挖开洞穴之后或是填充火药放迸。或是挖取城墙里面的夯土之后将城墙挖空,然后用绳子拉倒留下用于支撑的土柱,令城墙坍塌。不想自己变成与王胤昌一样下场的巡按高名衡督率城中军民上城固守。而城中的周王朱恭枵也不愿意自己成为第二锅福禄羹,便拿出库金百万两,招募壮士杀敌,并将王宫储存的粮米拿出做米饭以饷军。

    最要紧的是。此时的开封官员将佐们都暂时收起了发财的心,不敢太过于克扣、飘没这些军饷粮食。这才勉强守住了开封。

    而河南副将陈永福父子背城而战,杀义军二千,李仙风督将游击高谦驰救,又杀义军七百人。陈永福之子陈德。更是以一张铜胎铁臂弓箭射李自成,只可惜射程太远,只是勉强射中了而已。李自成军遂退走密县。开封解严。

    按下葫芦浮起瓢。

    刚刚有了李自成撤围开封的消息,暂且让崇祯稍微的出了一口气,一个个关于张献忠的坏消息又接踵而至。

    先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李自成攻破洛阳那一天,官军追张献忠至开县。杨嗣昌自率军队到云阳,其余诸将至开县黄陵城。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迎战。刘士杰率军深入战阵,所向披靡。张献忠登高望见无秦人旗帜,而左良玉军无斗志。乃选壮士潜行于沟谷中,乘高大呼驰下。左良玉兵先溃,刘士杰及游击郭开、猛如虎之子猛先捷皆战死,只有猛如虎突围逃出。

    紧接着,二月初五日,张献忠攻克襄阳城。当时,杨嗣昌以襄阳为军府,饷金、甲器各数十万皆聚于城内。每门设副将防守。张献忠出川后,一日夜驰三百里,道上杀杨嗣昌使者,取其军符,以二十八骑进入襄阳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见火,以为满城皆贼,夺门出城,城溃。张献忠执襄王翊铭于南城楼曰:“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铭与贵阳王朱常法皆被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明王朝先后丢失了两座重镇,两位亲王被流寇所杀,这对于崇祯和满朝文武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面对着朝堂之上崇祯的愤怒和咆哮,满朝文武大员们一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亚赛庙里的泥雕木塑一样,鸦雀无声。

    开玩笑,谁不知道眼前这位皇帝为了尽早剿灭流贼,扫平辽东叛逆,已经到了一个操之过急,甚至是丧心病狂的地步,恨不得今天晚上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巨寇头目首级便被献之阙下,明天一早便告收复了沈阳。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各处的督抚大员,管你是什么剿贼总理还是总统只要是剿贼不利,或者是打了败仗,一律罢官下狱。如果说是操切了些倒也罢了。关键是,眼前这位皇帝除了欺软怕硬之外,更是有些偏心眼。

    同样是打了败仗,督抚大员么,一道圣旨便下了,你就会被锦衣旗校拿问进京,可是,像左良玉、贺人龙等军头,多少次畏敌如虎,临阵脱逃。劫掠州县,都是丝毫罪名没有,顶多是下旨申斥几句。

    除了欺负文官手中没有兵马之外,更多令朝中官员不满的,便是皇帝的偏心眼。

    以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郑崇俭。当日张献忠反了,督师杨嗣昌在四川剿贼兵力不敷使用,便檄调他所部秦军入川会剿,结果在玛瑙山击败张献忠后,郑崇俭便撤兵回了陕西,二人之间便埋下了芥蒂。十月间,当李自成窜入河南之后。杨嗣昌为了推卸责任,便上奏朝廷,指责郑崇俭不该撤兵回陕西,甚至不该撤围而走,将放李自成出了神农架大山的黑锅结结实实的扣在了郑崇俭头上。年前便被削去了官职,等候处置了。

    这还是对待朝廷官员的体制吗?这将朝廷官员的体面丢到了爪哇国去了吗?

    朝廷大员们想到了爪哇国。立刻又联想到了那个擅作威福与阉党勾结紧密的李守汉,皇帝命王德化往南中去宣旨,命他带兵北上到辽东军前效力,一去便不见了影子。

    满朝的文武大员无不是打叠起精神准备看皇帝如何处置这位素来在皇帝口中是公忠体国典范的李守汉李大人。

    正在朝堂之上一片死寂,静的如同千年古墓一般。崇祯叹了一口气,知道今天的朝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正准备宣布散朝,自己继续到宫中斋戒向祖宗神灵请罪的时候,在大殿外站班的一名小太监悄悄出现在侧门,朝着手执拂尘站立在皇帝身旁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公公立刻心领神会。

    “你这猴崽子,何事唤咱家出来?要是没有要紧事,你仔细慎刑司的竹棍!”

    王承恩口中威吓了那小太监一句,那慎刑司的竹棍之中都是灌了水银,只消得几棍子下去,便是铁打钢浇的人也吃不住。

    “公公,要是没有紧要事,便是杀了奴婢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搅您!王公公回来了!告诉您,刚才有人飞马从天津前来送信,王公公已经在泥沽登岸,正往京师而来!”

    “随同王公公一道前来的,还有李伯爷的大小姐,押运着两年的钱粮和无数甲杖军器!更要命的是,王公公此番回来,将缅甸莽应家族的他隆王一并俘虏,进京献俘!”

    “除了这些,更有无数海外奇珍异兽献上!其中最珍贵的据说是一对上古神兽,唤作白虎的便是!”

    “奴婢知道了这个事,立刻脚不敢沾地的向公公您来报个信,也好让您有个预备。”

    那小太监满脸都是忠心的向王承恩表着功。

    王德化和王承恩虽然都是太监头子,阉党领袖,在对付那些东林、清流御史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但是要是说他们内部团结的像一块铁板,这个,不要说各位看书的朋友不信,就连王德化和王承恩自己也不相信。

    就在半个月前,王德化命心腹小太监送报捷表章到京师,顺带着将那令人看了都要流口水的各色时新果品和难得一见的荔枝、山竹、红毛丹等物进献给皇帝之余,也是大肆的在京城之中销售了一番,足足五船的时新果品,照着八两荔枝一块银元的价钱销售出去。

    正值正月里各处勋贵大臣们要彼此走动,请吃春酒的节骨眼儿上,一时间搞得满城惊动。似乎在请客的大红泥金帖子上不写上一句,“有南国佳果至,欲与先生品名赏之”的字样,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请客。

    这样暴利的生意,他王德化可不曾在书信里提到过一句。如果不是随同进京的福建总兵郑芝龙仗义,分了一船的份额出来给王承恩,只怕王承恩也摆不平手下的太监们了。

    这么难看的吃相,自然是令王承恩心怀不满,他手下的心腹们更是群情汹汹,摩拳擦掌的准备对王德化一系的人马开战,但是被王承恩强力压制了下来。

    如今,王德化带着如此巨大的成果归来,正值朝廷被中原腹地的流寇搞得焦头烂额之际,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刷新人心了!

    “皇上!且慢退朝!奴婢这里刚刚接到了最新的消息!宁远伯李伯爷有报捷文书并钱粮,已经在泥沽接驳转运!”

    ps:

    继续请收藏了本书的朋友们多多支持!
正文 第四百六十二章 福禄宴?(再续)
    炮声之中,吴汝义的亲兵用充满羡慕嫉妒的眼神打量着同自己一道赶往刑场的这支队伍。

    八百僧兵,全部披甲不说,一半的骑兵一半的步兵,骑兵的战马一色都是喂养的膘肥体壮的口外蒙古马,马上的骑手腰间佩着长刀,手中向上高举着丧门枪,背后还背着火铳,胸前斜斜的悬挂着赭红色的子药盒子,一个个都是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两层甲胄:外面是南中胸甲,里面则是一色崭新的棉甲。

    而步兵的装备除了不像骑兵那样拥有三件武器之外,只有刀枪火铳之中的一种,身上的甲胄都是一般无二,队伍当中赫然还拖着几门大佛郎机。如果不是旗号和兵士们头盔下青虚虚的光头,这支队伍不亚于任何一个九边军镇主帅的家丁队伍,甚至更加强悍些。

    要说吴汝义的亲兵也是老营精锐中挑选出来的,又因为他分管着闯营之中钱粮甲杖收支发放的大权,他的亲兵自然算是眼界开阔装备豪华的,但是比起这些几乎武装到了牙齿的僧兵,(嗯?似乎又有哪里不对了。)却是有些相形见绌。

    自从到了伏牛山,大批的杆子、土寇、刀客、马匪、饥民来投,闯营的队伍扩充的极快,虽然不停的打造、购买甲杖刀枪,但是供需矛盾仍旧十分突出。

    为了能够在各位吹胡子瞪眼要求自己的部队尽快换上上好的南蛮装备的将领面前交代过去,经过李自成首肯,吴汝义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撒胡椒面。他将一套完整的南中步兵或者骑兵装备发下去,盔甲、刀枪、火铳、鞋袜一样不缺,但是,你们却要装备至少三个人,如此一来,各营的精锐虽然都有了南蛮的装备。但是往往是缺这少那,真正能够用得上全套盔甲刀枪的,也只能是将领们的亲兵和老营的精锐。

    就这,这些人还未必能够拥有火铳。

    如此一来。闯营的这些精锐战士,看着和自己一道行军的这群僧兵,如何不眼馋?如果不是碍着军令,只怕沿途的闯营士兵会蜂拥而上,将这群和尚的盔甲刀枪尽数缴了,立刻握在自己手上!

    “住持师傅请放心,虽然福王今日必死无疑,但是闯王早已有军令在,斩首之后首级悬挂于宫门前华表上,示众三日。今日大和尚可以将他的尸身先行收敛。待三日后再行将首级收走。闯王严令,不得损毁折辱。”

    “阿弥陀佛,闯王大仁大义!”

    道济和尚口中念着佛号,朝着吴汝义双手合十深施一礼。眼睛却是满怀谢意的望着永信和尚。

    “永信大师傅,能够数百里不辞辛苦星夜前来共襄义举。闯王知道了想必也是欢喜的。”

    这次为了保住庙产和禅林,永信除了悄悄的给前来围城的闯营送了三千多石粮食,上百石的油盐之外,更悄悄的派人将历次吴汝义、张鼐等人在开封购买军器火药时付给他的禅林寺庙的保管费,一共一千副甲胄,二千杆刀枪,火药五十桶如数送回。

    “闯营吊民伐罪。解救中原百姓于水火之中,敝寺上下感念莫名,无以为报,些许物品,请闯王赏收。”这一举动得到了李自成的大为赞赏。

    如果没有这个关系,永信和尚敢向李自成为福王求情。请李自成允许道济和尚为他收尸?

    即便是如此,永信和尚还是准备再下一个重注。

    他已经看得清楚,洛阳这样的城池都保不住,开封等地也是危如累卵,这个时候不在李自成这边烧锅。更待何时?

    炮声中,刑场上又一次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叫喊声,却已经是将福王五花大绑,并将他的松散的头发挽到头顶,插上亡命旗,推到在监斩台前,第三次炮声一响,站在犯人左边的刀斧手用左手将犯人的发髻一提,同时喝道:“跪好!”说时迟,那时快,人们只看见阳光下一道白光一闪,数十颗头颅齐齐的在半空中飞了出去,一股股鲜血迸出三尺以外。

    担任行刑的这个刀斧手向前两步,弯腰提起来福王的头,走到监斩台前高高举起手中朱常洵的人头,请李自成等人验看。这算是完成了斩讫报来的流程。遵照李自成之前的军令,这头将带进城去,悬挂在宫门前的华表上,即古人所说的“枭首示众”。(挂华表?作者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不太好的东西。)

    在刑场中间担任警戒和维持秩序的步兵都撤到监斩台下,将福王的尸首摆在预先备好的一个一人多高的木架子搭成的平台上,供洛阳听观看福王的尸体。在前边的百姓们一拥而上,立刻将福王的衣服和裤子剥得精光。更有人意图跳上高台将福王的心肝等物取走,按照民间迷信的说法,除了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以外,这些凤子龙孙身上的头发、肉和内脏更是千年难寻的治病良药,一时间,后面的百姓向前蜂拥而来,前面的百姓想要攀上高架,整个监斩台前混乱不已。

    “砰砰砰!”

    随同道济和尚、永信和尚前来的数百僧兵齐刷刷的朝天打了一个齐射,一个个如同庙里的怒目金刚一般。

    “闯王在此,尔等胆敢如此放肆!”

    永信大和尚一副忠肝义胆的神情,比之跟随李自成南北转战的刘宗敏、李过、袁宗第等人都要强过几分,更不要说新近投效不久的宋献策、李岩兄弟等人了。

    早有吴汝义上前向李自成禀报,为其引荐永信大和尚。而一旁的道济和尚则是在闯营士兵的护卫下,手执李自成的令箭上前将福王的尸身成殓起来,运回承恩寺中停放,准备数日后与首级一道下葬。

    十三年冬,李自成连陷永宁、宜阳。明年正月,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越数日,贼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自缢死。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走怀庆。贼火王宫,三日不绝。事闻,帝震悼,辍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殡。

    (这是明史之中关于李自成破洛阳之后的记载,那种所谓的福禄宴的说法,纯属扯淡,按照某个驸马将军的作品中所描述,李自成军队之中,六十万的骑兵,四十万的步兵。每日用人血饮马。一个成年人体内血液才多少?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占到人体体重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也就是说,一个体重六十公斤的人,他身体的血液有3600到4800ml。而一匹马一天的饮用水是多少呢?至少三十升!我的天!这尼玛得把当时整个地球的人都宰了也不够饮马的啊!)

    来观看杀尚书、杀福王的洛阳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