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庞大的工厂这实在是太过惊人,更多的劳作是买来的苦力和童工所作,这个结果即便是稍有良心的人也看不过去,更别提正义感强烈的衙役们了。
大宋的衙役虽然也是不在朝廷编制之内,但却清一色的是拿府衙钱的良家子!否则衙门也不会花钱雇佣他们,这些人看到如此场面端是不能忍。
而向北平府举报的人则是王家工厂中的一位帐房先生,因为要盘点原料和库存,所以经常进入工厂,而这位账房先生也是一位读书人,在看到如此惨无人道的场面后便离开。
但在私下里向北平府举报了,只不过他的举报方式很巧妙,观察石介的习惯后,偷偷的把文书放在了石介常去的茶社之中,花钱请了小斯在上茶水的时候递过去。
这样的行为端是小心谨慎,可为何要这么做显而易见,是担心得罪了王家的人,更担心万一石介和王家有所牵连,即便是知道石介是为百姓做主的好官也担心。
可见这个工厂已经激起民愤,令人发指到了如何的地步。
工厂中还有一些人打算负隅顽抗,王家的另一个武教头带着一群护院冲击衙役,他们打算混淆视听,把事情做成北平府的迫害,手段也激烈的多。
一边冲撞衙役的同时,还顺带着打砸者工厂中的玻璃制品和机器,仿佛是北平府的衙役来打砸抢,而他们是在护厂一样。
并且高声叫喊衙役是土匪流寇,不给钱就砸东西,而事实上这一行为让闹剧更加拙劣,四周又没有百姓,只有工厂的工人,受害者自然会说实话,而寻常人家的工人也不会站在他们一边。
刘大冷笑一声,开口大喝打断这一荒唐的行为:“杂碎们,都他娘的给老子听好,这是大老爷有着实了的消息才来的,不光是大老爷,连宫中的贵人也来了!识相的给老子在地上蹲下,否则爷爷手中的水火棍可不认得你是谁的狗!”
一听刘大的话便知道事情闹大了,眼下这工厂中的惨状让武教头心中大骇,宫中的贵人来了,那位贵人?莫不是官家的贴身内侍?
这可要了亲命,武教头眼睛一转,迅速的向四周的人使眼色,一阵推搡之后便迅速逃离,冲向墙根打算翻墙而走。
衙役和捕快们要追赶却被刘大拦了下来:“不急,让他们逃!”
“总捕!若是逃走知府大老爷怪罪下来我等可担待不起嘞!”
“逃走?”刘大从牙缝中挤出冷笑:“若是他们真有本事从千余禁军的眼皮底下逃走,我大宋早已裁军了!这些杂碎算是个什么东西!走的越多死的越多你信不信?!”
刘大话没说完众人便听见从围墙附近传来的悲鸣,以及惊慌失措的惨叫:“外面全是禁军,见人就杀啊!”
这话有歧义,并非是见人就杀,而是见到翻墙逃离的人就杀,事实上还远不止如此,禁军已经开始在墙外严阵以待了。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当人类连禽兽不如的情况下,便会造就愤怒之神!
在石介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缩小版的攻城战,禁军们乘坐的马车都被架起,如同高高的箭楼一般包围了工厂,被棘轮弩瞄准的人几乎没有脱走的可能。
这也意味着没有人能离开通知王家的人。
衙役们这才知道,原来刘大阻止他们去追赶不是为了放走王家的护院,而是让他们送死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死有余辜啊!
有了禁军的配合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衙役们轻松的就把敢于反抗的人制服,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解救孩子和被困的苦力。
当刘大靠近一个孩子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慌张和恐惧的眼神,接着便是戳心的疑问:“这位老爷,我还会被卖到别的工厂中吗?”
刘大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带着刀疤的脸努力的变得温柔和平和:“不会,叔这就带你离开这,朝廷会为你做主,给你送回家!”
这话无疑是冬日里的暖烫,让孩子的脸上瞬间浮现出解脱和幸福,看的一群三大五粗的衙役眼圈通红。
当刘大等一众捕快带着孩子和苦力出现在工厂门口的时候,场面瞬间寂静。
无论是禁军还是衙役,无论是石介还是师爷,亦或是带着斗篷站在最前面的王语嫣和她身后的宫人,全都震惊的说不出话。
王家的这座工厂诠释了什么叫人性,也把人心中最复杂的情感提炼了出来,在同情心的作用下,王语嫣上前抱住一个孩子,用柔软的丝绸擦拭着他的小脸。
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王语嫣依旧被冲击到了,眼睛中的泪水不自觉的顺着眼角滑落,下意识的去想若这孩子是自己亲生的会怎样?!
禁军的马车被腾空,专门留给这些孩子和苦力,即便如此也装不下这么多人,还需要从王家的工厂中寻找车辆。
王语嫣望着石介没有说话,擦干眼泪后许久,想着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躬身施礼:“本宫虽是皇后,但也是王家的人,此事乃王家作孽,本宫理应赔礼!善后只是还请诸位相信本宫!”
这话已经说的很谦卑了,又是一国皇后主动担当,所有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和她没有关系,被救孩子和苦力甚至跪倒在地嚎啕大哭,以此感谢皇后的救命之恩和圣德…………
王语嫣向随行的宫人交代了极具便走向石介道:“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石卿家了,本宫有过不宜再次前往王家,这些禁军由金牌调动,本宫回宫奏报官家,现把金牌赐予,你当尽心竭力捉拿犯事之人,押解刑部待审!”
说完看向马车中的苦命人道:“这些苦力安排饭食住地,发放盘缠让其回家,待结案后朝廷会一律补偿,至于这些孩子,本宫带回宫中照料,待身体安康后派人寻其父母族人。”
王语嫣的话在人群中传开,四周的禁军和受苦的人无不激动的大叫:“皇后仁德!“
石介也是感慨道:“娘娘之心堪比月华之光!”
而事实上这是王语嫣挽救自己,同时切割和王家关系的最好机会。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后手()
王家的府宅就坐落在神都东城,这里一直都是大宋最为高档的府宅之所,所住的无不是朝中重臣或家族显赫之辈。
六部尚书大多住在这里,相公宰执们也是如此,当初蔡伯把这里变成“高档小区”之后,所谓有身份的人便以在东城有一所宅院为荣。
身为外戚的王家自然也是如此,虽然王家没有了当朝相公,但外戚的地位依旧不减当年。
即便是在这东城显赫之所也有一席之地,谁让王家出了一位皇后,还是在大宋除了一位最英明的官家时候?这就是命啊!
多少人嫉妒王家的运气,也嫉妒他王家的财富,虽然在权利上并不出众,可随着大宋商贾地位的提高,王家也跻身高门大户之列,外戚中最有钱的,商贾中最有地位的,已经算是到了巅峰。
瑞丰商号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税款便有百万贯,那他赚的钱又有多少?!
但谁也没想到,今天北平府的知府事石介居然带着数百衙役和千余人的禁军包围了王家!
这无疑是在东城这片华美之地引起了一场风暴,更是在神都城中引起热议,王家到底做了什么?
能在神都城中带着这么多的兵甲包围国丈家,这显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否则谁敢这么做?这和谋反有什么区别?
事情发生的突然,主要是因为赵祯动手的太快,在看到石介的奏疏后便立刻行动,而王语嫣更是为了划清与王家的界限,当天便抄了王家的工厂,没人向城中的本家通风报信。
东城这地方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发现,敏感的人不在少数,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把最近神都城中关于王家的传言和眼下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王家的血汗工厂再次被人提起,政治正确当然是必要的,没人在这个时候为王家声援,眼下石介定然是掌握了充分的证据。
石介亲自走上门口的台阶,敲响了王家紧闭的大门,门内的小斯已经被外面的情况给惊呆,王家以前是何等的风光,现在居然被重兵包围。
心惊胆战之下连说话也不利索:“大……大老爷……稍后,我家国丈马上便至……还请您花厅用茶……”
石介欣然点头:“如此甚好!”说完便带着惴惴不安的总捕头刘大和师爷一起进入王家的府宅。
经过一片照壁之后,石介三人颇为惊讶,而刘大更是忍不住开口:“这是国丈之家?也忒寒颤了点…………”
赶来引路的管事开口道:“我家老爷性简朴,不喜奢华,这府宅之中少有点缀照壁之后便是朴素之家。”
这话说的连刘大都不相信,心中鄙夷的同时脸上的表情也颇为不屑,而石介却面不改色,继续向前走,这种事情他见到的多,富豪之家若是真的金碧辉煌那才叫丢人。
说不定还会被知情人捅到御史那里,到时间免不得在风评上一塌糊涂,还不如谦逊一点来的给人舒服,越是这种人家,越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花厅的面积也不大,但是相当雅致,一副秋霜图挂在不显眼的地方,若是有品味的人自然会瞧见,不那么醒目却是恰到好处。
石介默默然,这样的人家还真是高门大户,不愧是三槐王氏的族人,高雅别致,外人看来必是谦谦君子,可做出的事情却是人神共愤!这个矛盾让他很不舒服。
王蒙正来了,还是一身随性的燕居服,显得颇为儒雅,头上高高的方冠完全不似商人的做派,更多的是如同大儒一般的模样。
出于上下尊卑,石介还是上前行礼了:“国丈许久不见,不曾想居然是因案件而来。”
王蒙正的笑容并未改变只是连道:“惭愧惭愧。”
石介看着他并不在意的表情心中愈发按耐不住怒意:“难道国丈就如此无情?工厂之中满是形销骨立,于心何忍?!”
王蒙正笑了笑:“那些人皆是花钱买来的,签了生死契状,至于怎么用,便是我的事。”稍稍一顿王蒙正有靠近石介道:“你可知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买来的?如实告诉你,便是南海之地!”
石介猛然一滞,南海之地?整个大宋都不许买卖奴隶,唯独南海之地例外,那里的土地太多,大宋移民的百姓耕种不完,于是便可买卖奴隶作为耕作只用。
话句话说这些人若真是从南海之地买来那就麻烦了,实在是因为人家没有触犯律法,如何治罪?
若是治罪了,律法又有何用?
就算现在上奏官家请求改变律法也是无用,事后诸葛亮就成了欲加之罪。
一时间石介的没有皱起,难怪王家如此从容,难怪王蒙正如此淡定,皆是有了护身的东西,完全不怕,皇后的旨意是把王家的人抓去刑部待审,可现在一切的问题都被推翻,如何抓人?
眼下的情况却也耽误不得,石介打算亲自进宫请旨,但眼下他绝不会撤去对王家的包围,只不过王家人对被包围一事很快便习以为常。
既然石介不敢抓人,说明他没有底气,说明王家还没倒下。
原本还处于惊慌之中的王家很快稳定下来,也给石介带来了麻烦,原本准备从这些下人的口中找到突破口,现在却是不大可能了。
待石介走后,王蒙正的脸色逐渐难看起来,眼下是王家从未遭遇过的最大危机,都说树大招风,话是没错,但王家这颗大树因为是外戚的缘故,并不会有谁来招惹。
唯一的可能便是官家出手了,这股邪风刮的厉害啊!若不是早早就把这些事情准备妥当,这次怕是真的要折在上面了。
对着空荡荡的花厅开口道:“这些人都是南海之地买来的对吧?这事如果你再办砸了,可就没话说了!”
“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把所有事情料理妥当,万万不会出错。”
王蒙正微微点头,儿子虽然聪明,但智谋有余沉稳不足,否则也不会在当年落得被抄家的下场,好不容易从边疆提溜回来,这次若是再出现问题可就不好办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楼塌了!()
石介进宫了,因为情况特殊他不得不以复旨的名义直接进宫,觐见皇帝可不是寻常的事情,步骤太过繁琐麻烦,而复旨就不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和皇帝约好的。
所以石介自然而然的被内侍带到了春分殿中,这是皇宫中的一方小殿,专门作为臣子复旨只用。
入了殿中石介就看见帝后二人已经在此等待,两人随便的坐在御案之后说着什么,这种场面还是非常难得,毕竟皇后按例是不能出现在外朝之中。
显然这是为了王家的事在商量,对于王家做出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情来,在石介眼中根本就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理应判罚安抚人心。
要知道王家现在在朝中的名声还不错,在上流社会也还说得过去,但在百姓的心中早已是把王家当成了恶人,并且是大宋最大的恶人。
至于原因倒是简单,别的商贾皆是小心翼翼的呵护自己的羽毛,只有王家做出如此丑事,别的东西都还好说,唯独压榨工人和买卖奴隶一事说不过去。
赵祯就知道石介不是自己岳丈的对手,进宫也不是复旨那么简单,贵为国丈又是老奸巨猾之人,岂是那么容易抓的?
当他得知王家的那些奴隶都是从南海之地买来的时候,心中一惊,这么说他王蒙正早就准备好了对策,知道自己会在这件事上发难?
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事实上王家的做做所谓已经超过了赵祯的忍耐,做什么都不择手段。
安抚了一下王语嫣之后,赵祯点头道:“你和朕说的,朕会考虑,若是王家还执迷不悟,便莫要怪朕了,你说的办法是最为稳妥的,先回吧,朕晚些找你说话。”
待王语嫣走后,赵祯这才走下御案,望着石介道:“朕不相信这些人回事南海之地的奴隶,听说他们的汉话极好,如何可能?再说王家从南海购买奴隶,成本总是有的,朕早已下了旨意,良人不得为奴,南海之地自己的农庄都不够,还会把人送到神都城来?再说这么远,送来了亏不亏本?”
这个问题石介之前也想过:“官家,臣以为照王家这种财力,应该不成问题。”
“错!大错特错!”
赵祯微微摆手道:“王家归根结底是商贾,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这种折本的买卖他们绝不会去做,也不想做。先把王家围住,你们派人去工厂之中以及那些被解救的苦力口中查探消息,朕觉得绝对会有收获。”
石介恍然大悟,是的,商贾就是商贾,他们的本性就是逐利,岂能本末倒置?
随即他也心中笃定,王家的这些苦力必有猫腻,是什么人还能问不清楚?毕竟数千的苦力在那里呢!
“臣立刻查办!”
赵祯笑着问道:“需要几天?毕竟是国丈的府宅,总不能一直围着不是?”
“三天,只需要三天臣便能把一切弄清楚!”
赵祯点头道:“好,朕就给你三天,三天之内你需要什么都可以向朕提,三天之后朕要看到结果!”
石介脚下虎虎生风的走了,心中有了底气之后什么事情都好办,开始的时候他以为官家可能会包庇王家,顺水推舟的让这件事过去,谁曾想完全不是。
从态度上看,官家好似是要故意把王家弄倒一般,石介稍稍一想便能揣摩出赵祯的心意,至于为何要把王家搞倒他也不是完全猜不到。
现在的大宋宗室没落,将门没落,外有外戚如日中天,身为帝胥的蔡伯,苏轼,哪一个不是官家的心腹之臣?
若王家倒塌,自然会让其他的外戚警醒不得太过放肆,大抵是为了杀鸡儆猴吧?
这只不过是石介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和赵祯的想法完全不同,赵祯心中从来都是把外戚看作是未来的障碍,尤其是皇后家的外戚…………
外戚强大不是一件好事,赵旭虽然已经是太子,未来必会继承大统,若是外戚实力过强,必会影响赵旭的判断。
再加上王家是商贾之家,在大宋的经济活动上举足轻重,虽然没有在朝堂中立足,可影响力却也不可小觑,这样的家族还是皇后的娘家,太过醒目了些。
为了将来赵旭能顺利登基,为了他以后不受外戚的影响,赵祯决定先一步动手,早早消灭这个隐患。
赵祯的手法和当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一样,只不过手段相对温柔,并没有去找王语嫣的麻烦,毕竟赵旭已经长大,即便是以后继位也不可能需要王语嫣的辅佐。
他只是担心身为外戚的王家会利用赵旭,成为大宋经济的毒瘤。
至少眼下的血汗工厂就很明显,不择手段已经成为王家这个庞大资本的不能,即便是刻意去阻止都没有用,但赵祯相信此事怕还是出自王齐雄的手笔。
虽然王蒙正肯定知道,但他绝不会想到这个主意,毕竟是三槐王氏出来的人,知书达理应该有的,这回又被儿子坑了一次。
春分殿中只剩下赵祯一人,三才上前道:“官家,皇后带回来的那些孩子如何处理?”
这还真是个问题,毕竟皇宫不同于别的地方,若是有孩子在这里也不太方便,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的……
“送去内侍省,让人好生照顾,不得慢待,待身体痊愈后送去北平府,让石介想办法便是。”
“奴婢遵旨,这就派人去做。官家这些人端是可怜的紧嘞!”
赵祯瞥了三才一眼,答非所问的说道:“这次虽是石介审案,但你皇城司也要多多配合,务必速速决断,莫要再让王家拖下去。”
三才点了点头:“奴婢遵旨,皇城司的人一定配合!这就去提审那些苦力!”
赵祯摆了摆手道:“别,那些苦力担心王家报复,或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定然是不会全部招供的,但也要审,朕的意思是从那些孩子的身上下手,先善待他们,让他们吃得好穿的暖,之后再询问王家工厂的事情,孩子极少撒谎,到时便是知无不言了。”
三才眼睛发亮的走了,在他走后赵祯站在春分殿的台阶上,看着在秋风中略显萧瑟的皇宫小声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