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唯一缓缓的开口道,隔着口罩的声音显得异常沉闷,但种世衡却觉得这句话无比尖利,他看到了这大坑中还有些人挣扎着,都吐着……并没有咽气,但他知道这些人也快了…………
焚烧自然简单,一桶火油便结束,但真正的威胁却不是来自这里,而是在城中,最中间原本属于滦河城公衙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医院,所有痘疫的病人都在里面接受医治,但王唯一和种世衡都知道,一旦出现痘疮便回天无力了。
药在这时候已经成了辅助的东西,主要还是看他们的身体是否能扛得住。
“莫要为难,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咱们能做的只有这些,坑里的人都是没救了的,不如少让他们受些痛苦。”
“某自然知晓,在战场上杀的人可不比这要来得少,只不过还是第一次对这些人下手,心中怪异…………那些人能救活吗?”
王唯一瞧了瞧种世衡指着的衙门,露在口罩外的眉毛皱成一个川字“只能给他们多准备些吃食,汤药辅之。最后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痘疫的恐怖就在于它的致死率,以大宋的手段和王唯一带来的医者医术,也只能提高一点点成活的几率而已,数百人已经罹难,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这些人能有一半成活便是上天的恩赐。
而且最为让种世衡和王唯一担心的是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虽然增加的很少,但有一例算一例,不过好在大宋的将士并没有人染上痘疫。
接种过牛痘的人即便是患病了也要轻微许多,在另一处接受治疗。滦河城这座大宋的边境要塞摇身一变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地方。
而且不断的有人前来,三天时间,短短的三天城外又聚集了数万人,这一次王唯一和种世衡都没有收治的打算,不是他们冷血,而是城中已经容纳不下了。
种世衡已经向朝廷发出文书,赵祯的旨意也很快传来,守住城门,无论是什么人一律不得进入,待朝廷的援军到了再行说。
滦河城的事已经在朝廷中传遍了,朝臣对种世衡和王唯一的作法大加称赞,谁都能看得出此举对大宋和官家的影响,一个仁义之国,一个仁义之君,天下共戴之!
而再次其间,牛痘的作用也被证实,只要是接种过牛痘的人即便是接触了痘疫也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大宋的种痘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事情。
朝廷已经在北京城中调遣接种过牛痘的将士准备前往滦河城援助,并且连民夫都调遣好了,滦河城太小,需要救治的人太多,自然要扩建城池。
快到年关了,天气愈发的寒冷了,这对于痘疫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人人都希望寒冬能控制痘疫,北京城中已经发现了数十人染病,全数被隔离起来,并没有造成威胁。
因为赵祯的举动和眼前的措施,所有人都觉得痘疫会很快过去,而在这个时候,辽朝终于派遣使者前来,向大宋求取牛痘之法…………
。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辽人的计谋()
牛痘,这个大宋早已拥有的医疗技术开始的时候却不被人看好,因为曾经有过人痘的经验,效果摆在那里,谁也不觉得牛痘会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种牛痘的消息传到辽朝,辽人也不觉明历,甚至觉得赵祯和大宋疯了。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连人身上的人痘都没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里去?!莫不是觉得牛比人还强?
但事实却给了辽人一记狠狠的耳光,滦河城的事情已经传到了辽朝之中,开始还有人觉得大宋迂腐,救治这些人简直就是引火烧身,这些人抵达滦河城的时候怕是会有一半染上痘疫。
辽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朝廷第一时间决定封锁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许进不许出,否则一律格杀,数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就游走于中京道的外围,当然他们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过。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尽一切办法的离开,或是躲在自家的庄园之中不出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则谁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来有之,所以灾荒年的时候灾民总是往都城涌去,因为他们对皇权的信任,相信天子不会放任他们不管。
可这一次却不同,辽朝还真的就放任他们不管了,但却在痘疫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把原本驻守在中京道的大军给调走了,军队的安全对辽朝的朝廷来说比百姓重要的多。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赈灾,人痘便是辽朝相处的“好办法”,火上浇油莫过如是!
滦河城的消息传入辽朝,举国震惊,原来宋人已经掌握了治疗痘疫的办法,这简直就是在打脸辽朝,滦河城的收治百姓和辽朝的隔绝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对比。
双方之间谁高谁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尤其是身在辽朝的汉家百姓,更是觉得辽人无情无义,但在之前却不是这个样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时候,契丹人与汉人之间的差别还没有这么明显,先帝总是想着如何妥善的,安稳的处理俩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但现在朝廷的举动已经让汉人心灰意冷,矛盾冲突不断,而这次对中京道的处理更是火上浇油,在辽的汉人已经觉得朝廷已经完全的失德了。
关于滦河城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要感谢种世衡和王唯一两人,他们在医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后居然放他们返回家乡……
此乃惊人之举,不单单是辽人没有想到,就连赵祯和大宋的朝臣也没想到。
所谓无私者无畏,种世衡的这一举动可谓是战略性的,赵祯连连感叹他的急智,一般人在这个时候绝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不会让契丹人离开滦河城。
但种世衡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如打发回辽朝,再说,就算是强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义之国的名声,自然也无法扣留这些度过痘疫的人。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种世衡让人在他们的胳膊上种下了牛痘,只不过接种的过程他们完全没有看见而已,这些契丹人开始的时候恐惧异常,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只不过发热了几天出了点轻微的痘疮之后便安然无恙。
他们也并不比汉人愚钝,很快便知道自己已经免疫了痘疫,只要患过痘疫便终身不染,眼下自己不就是患过痘疫了吗?!
看了看自己胳膊上小小的伤疤,契丹人大呼神奇,这小小的伤疤居然让自己再也不会患上痘疫,宋人的手段确实不一般,能战胜痘疫,这已经不是寻常人所为,听说这东西居然是大宋皇帝发现的,这就更让这些契丹人敬畏了。
在回到辽朝之后,他们便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把胳膊上的疤痕展示给亲朋好友看,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小小的伤疤能抵挡得住凶狠的痘疫?
可当这些同族前往得了痘疫的人家看望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惊人的举动惊掉了下巴,不光如此,这些从滦河城回来的人三五天,十来天过后依旧好好的,这下他们说的话便没人不信了。
人有的时候说的话稍微夸张一点也没什么,但因为牛痘的神奇和痘疫的凶猛,契丹人之间的传言便越发的夸张,甚至牵扯到了神仙鬼怪之说,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人详细的。
而辽朝的朝廷却派人禁止人们谈论此事,消息早已不是只在中京道传播,而是已经在整个辽朝传开。
有所赵祯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有的说是紫薇星君下凡,反正各种各样的传言都蜂拥而至,在淳朴的思想当中,正义的对立面便是邪恶,无论承不承认,大宋的敌人都是辽朝,那辽朝便是恶的代表……
“无辜中枪”的耶律洪基一时暴怒,但却没有办法,民间的声音沸反盈天,而中京道的痘疫也是事实,越是镇压,越是愤怒越会让人们相信这个传言。
对此他只能不屑一顾,完全不加理会,而张俭却上疏应当向大宋索要牛痘之法,并且得到了太后的赞同,此法大善,一旦大宋不给那便是见死不救,见危不助,非仁君所为,若是给了,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但却也能造福契丹,为契丹消除痘疫的威胁,两全其美之下为何不求?
所以耶律贾这个熟悉大宋的往年遣宋使再次踏上了大宋的土地……
当他到达北京城的时候却发现,城中已经出现了痘疫,但疫情却并不严重,甚至被有效的控制了起来,人们肆无忌惮的在大街上行走,完全没有因为痘疫而变得荒凉起来。
而他们谈论的也是谁家吝惜一顿早饭的钱却不给孩子种痘,简直是造孽这样的话。
事实善于雄辩,眼前的景象确实说明大宋已经有了防治痘疫之法,大宋百姓的表现便说明了一切。
耶律贾进宫之后便整了整衣衫,这次大宋皇帝是在紫宸殿召见自己,而这里是召见外臣最为妥帖的场所,比乾宇殿,文德殿召见都要正式,并且不会有朝臣出来搅合,相对私密一点。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于无声处()
紫宸殿显然已经许久没有启用,保养大殿的桐油味依旧还有一点没有散去,喂喂苦涩的味道刺激着耶律贾,也刺激着他紧张的心,相对于朝廷,他更希望大宋能把牛痘之法赠予辽朝。
但在来的路上他便考虑了所有情况并加以揣测,可最终的接过都是会被拒绝,大宋没有理由把种痘之法赐予辽朝,更不会关心契丹人的死活。
双方之间的剑拔弩张,云波诡谲早已是天下人共知的事实,而之前对辽朝的攻伐更是一场风暴来临的前奏,现在宋人夺了女真的土地,整个大辽东京的辽东除了辽阳府以及周边州府还在大辽的控制之下,剩下的土地几乎尽落与宋人之手!
事实上大辽应该是苦主,应该理直气壮的向大宋索要种痘之法,可朝中的官员更多的倾向于利用这件事对让大宋的威名扫地,谁也不认为大宋皇帝会答应辽朝的请求。
心中即便如刀割般的难受,耶律贾依旧露出最儒雅的态度,恭敬的对上首御座上的赵祯行礼:“北朝使者耶律贾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如今宋辽两国之间虽然兄弟之国,叔侄之国的名义早已实亡,但耶律贾仍然以北朝自居,这是辽朝最后的尊严,绝不能轻易放弃。
“平身。”赵祯的声音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儒雅中尽显帝王风范,但却不乏一丝坚毅。
在他的脸上耶律贾看不到任何多余的表情,只能暗叹这位年轻的帝王早已成熟,最近一次见到赵祯他还能看到一丝喜怒,现在却完全没有,相比自己的皇帝,他赵祯更加内敛了,这是个不好的现象。
盯着帝王打量乃是一件极其失礼的事情,三才不满的咳嗽了一声,在大殿之中显得突兀也让耶律贾回过神来,肃穆而立等待赵祯开口。
赵祯并不着急,而是看了一会耶律贾才开口道:“耶律贾,你作为遣宋使已经有不少次了吧?在大宋待的时间也不短,朕还没有登极之前便在东京城见过你,当时你还是高阳正店的掌柜嘞!”
耶律贾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大宋皇帝会把话题扯到这事上,莫不是要和自己叙旧?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些。
但他依旧恭敬的开口道:“陛下好记性,外臣久居大宋承蒙陛下照拂”
赵祯摆了摆手:“朕想说的是你此次前来为的是牛痘一事,既然久居大宋,也该知晓宋辽之间的关系,牛痘可防治痘疫,乃我大宋之重器,也乃天下人之所需。”
赵祯的话音刚落,耶律贾便急急的开口道:“陛下!大宋乃仁义之国,与我大辽一样出自华夏正朔,袭隋唐之制,续五代之风,如今痘疫肆虐与中京道,万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赠种痘之法救其与水火之中!”
说完耶律贾便大礼参拜,以头抢地的声音在殿中回响,三才见了都颇为不忍,此乃忠于君王,效命与百姓之臣,人人视之为忠。
赵祯不满的开口道:“朕有说过会拒绝吗?”
脑袋与木质地板的撞击声戛然而止,耶律贾惊讶的抬头望向赵祯,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皇帝。
赵祯心中纳闷,自己到底在辽人的心中是个什么形象?耶律贾的表情仿佛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似得,而且一下出来了两!
挥手道:“起来吧!莫要在朕的面前露出此态。宋辽两国虽水火不容,但却依旧是叔侄之国,朕与耶律宗真也曾惺惺相惜过,在燕云两军阵前把酒言欢好不快意,只可惜天地间的道理便是无情,要么功成,要么师不功,二者无有相类。”
稍稍顿了顿,赵祯继而开口道:“不过相比耶律宗真,查刺侄儿却相去甚远,民心不稳,汉契相防,此番对中京道痘疫处置不当,致使国内之民携痘疫南下,大难是在滦河城大宋边军便收治不下十万人!乃无道也!”
耶律贾此时无话可说,即便是想反驳也不能开口,想要从大宋获得牛痘便是手短,几句难听话有何不可,再说这殿中又无大宋臣子,只有自己听见,权当是耳旁风了
“朕不忍天下百姓受难于痘疫之中,也担心辽人再约束不住治下之民,已经派人把牛痘之法详记与册,整理之后便让你带回北朝,另有痘牛五十头一并随往。”
“陛下仁爱之心光耀千古!”
待赵祯说完,耶律贾由心而感,忍不住大礼参拜并称赞,这是发自真心的敬佩和尊敬,能做到这样的君王可没有多少,可谓是心怀苍宇!
儒家的博爱便是如此,仁爱之心动之天下为博爱,赵祯心中早有答案,牛痘并非是属于大宋,更非属于自己,而是应该属于整个世界。
赵祯不是有多么圣母,也并非是怜爱世人,而是这东西本就是属于世界的,他也不过是随手拿出来而已,虽然曾经是个窃贼,可这辈子却不能再这么下去。
何况天花是个威胁整个世界的疾病,它杀死的人类甚至超过了后世的枪炮,除了给人类带来无尽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恐惧,赵祯不单单会向辽朝提供牛痘技术,还会向整个世界所有能触碰到的文明提供。
向全人类展示大宋的仁爱与礼,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已经看穿了辽朝的圈套。
辽朝太小看自己了,也小看了大宋的士大夫,如今的大宋完全有能力在证明刚的赢辽朝,何必玩弄这种鬼蜮伎俩?你辽朝需要牛痘?想用道德绑架大宋,破坏大宋的名声?
对不起,我偏不让你如愿,并且还要做的更好,让大宋获得更为崇高的名声,显得更加的仁义善良。
三才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对官家如此爽快的并且没有任何要求的赠予辽朝牛痘的作法不理解,在他看来,契丹人若是都得了痘疫才叫好,大宋可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
赵祯懒得解释,但消息传出,朝中的相公们却纷纷上疏,大赞赵祯的博爱英明之举!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
世上总是会出现一些荒谬但却让人感动的事情,比如大宋救助辽朝的契丹人,并最终让他们重返家园,再比如辽朝居然痴心妄想的向大宋索要种痘。
但最让人感觉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连辽人都觉得荒谬透顶,大宋居然真的把牛痘给了辽朝,并且把经验整理成册,完完整整一丝不漏的给予辽朝,外加五十头痘牛
当耶律贾带着这五十头痘牛和宝贵的书册回到辽朝上京城的时候,几乎是受到了如英雄般的接待,激动的人群和热烈程度堪比君王得胜而归。
他们不单单是来感谢耶律贾的努力,更是表达一种对大宋的尊重,虽然是敌人,但却做出如此大度的义举,别说是普通百姓,即便是张俭,萧惠,甚至是太后萧挞里都为之动容。
一时间大宋的名声如日中天,让许多辽人也颇为感慨,而对比之下,如今的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却显得那么的稚嫩,甚至给人一种无法与大宋皇帝相提并论的感觉。
年岁上是存在差距,可是当年赵祯在这个年岁的时候可是比耶律洪基强上太多,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平定了赵元俨之乱,然后几乎是一路披荆斩棘,削厢军,开岭南,灭大理。
这样的帝王难道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异于常人者,世人谓之神鬼!辽朝的百姓比之大宋更加淳朴和愚昧,这取决于辽人的性情,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牧马,本就是心宽豪迈之人,对汉人的敌视很强,但若是有人真的对他们好,至少让他们感觉是在对他们好,便会毫不犹豫的认定你是朋友。
而赵祯和大宋的这一无私举动赢得了不少契丹人的心,也让辽朝的汉人抬起了头,瞧见没有,我汉家皇帝还是这么大气,这么宽仁,即便是面对辽朝都能如此无私。
不过赵祯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如此,体现大宋的高大,让世人敬仰大宋,尊大宋为上国的同时,也让辽朝国内产生影响,这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当然不单单是辽朝,赵祯还把牛痘赐给了女真人和高丽人,要想消灭天花,最好的办法便是大规模的接种牛痘,单单是在大宋一国接种是可以预防,但却不能让天花彻底消失。
所以赵祯希望通过大宋之手,让天花在整个亚洲消失,大宋没有天花,辽朝没有天花,高丽,女真没有天花,倭国同样也没有,这么一来天花岂不是没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就在赵祯为自己的无私之举所沾沾自喜的时候,高丽的使臣再次前来大宋,只不过他不光是感谢大宋赐予牛痘之法防治痘疫,更是前来向大宋,向赵祯发出讣告,高丽王朝第十任君主王亨薨与开京重光殿之中。
这个消息来的很突然,以至于赵祯在刚刚听完使者的奏报后微微愣住,王亨死了?这个对辽朝态度强硬,积极防守的王亨居然死了。
紫宸殿中陷入安静,使者悄悄抬头看到的是赵祯惊愕的眼神以及一丝难过,心中以为大宋皇帝正在为王上的故去而难过,他哪里知晓,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王亨这个看似不重要的高丽国王却有着很高的价值。
主要是王亨对辽朝的态度,明面上修好,其实暗地里各种防备,就差发动边民武装袭击了,但越是如此对大宋越有利,对辽东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