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肯定的点头。

    “启奏陛下,军卒在战场上的气势非常重要,我大辽军队已经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但在大宋军队面前却占不得分毫便宜,大概是因为大宋的练兵方式和原先不同了,还有便是他们相信自己手中的兵刃和身上的铠甲远在我大辽之上,有了底气,士卒的心态自然不同。”

    不远处便是大辽的西京,大同府。西京大同广袤二十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北门东为大同府衙,西为大同驿,可以说这里是辽朝四京中规模最小的一个。

    和繁华的析津府相比,大同府稍显冷清,但这里的特色便是兵防!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位于山西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当耶律宗真踏进大同府之后便浑身不自在,这里的汉人百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采,这不禁让他想起大辽历史上的那次围城之战……

    清泰三年,还是叛将的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大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但那时并不是谁都买这个儿皇帝的账,云中判官司吴峦“闭门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昼夜守城,坚持了半年之久,可最后吴峦无奈之下求援石敬瑭,这位晋主却召吴峦南归,云州陷落,大辽屠城三日……

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国力() 
    

    大同府地区的汉人长相和他们的性格非常一致,正方脸,棱角分明,鼻短而大,给人以敦厚有力之感。

    他们质朴厚道、淳朴勤俭,男耕女织,远离奢华,但求温饱,过着恬淡生活,古朴得就象不事雕琢的北岳恒山。他们是古老先民遗风最忠实的传承者,是古朴的一族。

    在性格上他们始终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豪爽大气又愚顽固执,既质直侠气又保守悭吝,既有强悍的内质,又常常表现得胆小软弱,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大有关系。

    如今析津府被大宋收归华夏的消息就如一股伴随着春天到来的暖风席卷了整个燕云之地,契丹人败退大同府防守更是不争的事实,大同府的百姓看了自然心中产生异样的感觉。

    看着这里百姓依然按照原先的生活规律劳作,耶律宗真心中悬起的心慢慢放下,他知道这一切只是战时的,当析津府的消息传到大同府的时候,这里的汉人百姓一定会传出流言蜚语。

    经过两次失败的耶律宗真一下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大同府的民心……人就是这样总是会比较,虽然常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可依然会不自觉的做出对比。

    析津府是什么样子耶律宗真虽没青盐看过,但从密谍的奏报中却能看出端疑。

    即便是骄傲如他一样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大宋在对地方治理这方面比大辽强的多,经过战火摧残的析津府很快就被建设的井井有条,虽比不上大宋东京城的繁华,却是百业具兴。

    从和赵祯的对话中耶律宗真便明白,析津府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兴起定然是离不开赵祯这个大宋皇帝的支持,但说实话耶律宗真知道这些也是无用,他自己却没有赵祯那样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全部串联起来,并且有条不紊的推进。

    看着大同府百姓既紧张又兴奋的模样,耶律宗真只能承认,治国自己是比不上赵祯的,至于契丹人最擅长的作战……最多也在伯仲之间,毕竟宋人对北伐的谋划不是一天两天,而自己则是临危而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耶律宗真深吸一口气,此时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大同府的城防,以万全之守备对抗大宋的进攻,宋军手中的火炮不仅是收成利器,还是攻城利器,耶律宗信说过,这火炮在攻城的时候往往奇效,伴随着雷霆之声坚固的城墙便地动山摇,要一点的还能扛住,薄弱的便会直接坍塌。

    开始的时候耶律宗真还不相信,可当他看到从析津府城墙上射出的砲石带着凄厉的呼啸声撕碎自己的中军大帐后,他才真正的意识到赵祯所说格物的威力。

    要是大宋有千百个这样的利器,攻城拔寨简直就是如履平地啊!

    当耶律宗真把这个想法和张俭讨论后第一时间被张俭否定:“陛下多虑了,大宋皇帝如果真的进攻大同府,定然不会以火炮破城。析津府之战也只不过是装腔作势的用了两下而已,大宋皇帝情愿用自己手中的精锐去攻城也不愿用砲石之威,这便是掣肘,因为城中的百姓皆是汉人啊!”

    耶律宗真点了点头,张俭说的是,城中的汉人百姓就是自己抵挡大宋砲石最有利的盾,除非赵祯疯了,否则哪有可能以砲石攻城,毕竟他的仁名远播……

    想到这里耶律宗真就觉得心中堵得慌!

    他赵祯哪来的什么仁名!也不知天下人对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他西征党项,夺取两州之地只是为了大宋拥有牧马之地这是仁吗?他南灭大理,只是因为获取大理的滇铜这是仁吗?更不用说他大宋出兵南海诸国,连那些化外蛮夷都不放过这也能叫仁?!

    不服气的耶律宗真开口道:“他大宋皇帝要是能算得上仁君的话,那朕便是圣人……”

    张俭微微一笑:“陛下是否觉得大宋皇帝当不起这个仁字?但他做的每一件事在汉家百姓眼中皆是仁君所为,对内他实行圣人治世,削去大宋三冗之疾,单单是这一项便能算是仁君所为,最重要的是他惠及百姓,除去五代之苛捐杂税……”

    “免去苛捐杂税?!嘿嘿他赵祯当着朕的面可是说这些钱一个子都没少又,商贾买的商品中就含有税收!”

    张俭的眼皮抬了抬:“陛下这里的天下人就是宋人,他们经商天下,他们教书育人,他们外出宦游,皆是他们在传颂大宋皇帝的仁明!天下宋人有多少谁能统计的出来,今天有人说一句,明天有人说一句,时间长了,自然就变成天下人都这么说。”

    耶律宗真抿了抿嘴:“你的意思是因为宋人多?”

    张俭长叹一声道:“没错,准确的来说是天下的汉人多,这便是大宋的优势,我大辽虽号称带甲百万,可这些百万都是亦民亦兵,陛下可曾想过除非灭国之战,否则大辽真能有百万之众?”

    耶律宗真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确实,除非灭国之战,否则朕也没能耐召集大辽的百万之兵。”

    “但宋人可以!”

    “这不可能!”

    耶律宗真想都不想的便否定了张俭的话,契丹勇士各个彪悍,上了战场便是战士,下了战场便是牧民,这也才堪堪能达到百万之数,大宋这样的汉人王朝上哪找来这些兵卒?

    张俭躬身道:“陛下,大宋的兵制早已改变,从原本的募兵改为役兵,这些役兵四年一换,换下的役兵回家种田,大宋减少他家的夏秋两税,而这些役兵多是淳朴憨厚的农家子,年龄也不得超过二十五,小的十**岁,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四年之后退役务农再换新军,如果没有战事,十二年算下来……”

    耶律宗真暗自一算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单单以大宋如今六十万的兵力来算,十二年就能存下一百八十万大军!还是些不用朝廷供养的大军!

    “这么多人一旦开战人吃马嚼大宋也受不了!”

    耶律宗真还不死心,提出了否定的话,但张俭摇了摇头:“养得起,大宋不断开发岭南之地,原本的瘴气之地现在已经变成鱼米之乡,短短十年的年时间,这是何等的惊人?这还不算大理和南海诸国,听说那里的稻米一年两熟,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传() 
    

    耶律宗真张了张嘴又无奈的闭上,他只知道张俭不会诓骗自己,他的情报也一定是最准确的消息,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稻米是什么样子?耶律宗真想都不敢想。2yt。org

    粮食也是大辽不能放弃燕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俭,大宋皇帝和朕说过,他的大宋比之朕的大辽要扎实的多,说这是汉人和我等最大的区别,难道我大辽就没有办法了吗?按照他的话说,迟早有一天我大辽,不,草原上的所有民族都将会被汉人所统治?”

    张俭露出无奈的表情,点了点头:“陛下,这便是您之前问题的答案,臣和您说了这么多便是让您知道,辽宋之间的差距,我大辽因为地域所限,唯有燕云以农桑为主,而西京道,中京道,上京道皆是牧马狩猎之地,百姓多逐水草而居,不如汉人的农耕稳定,连出产都不及汉人的多。其中幸苦陛下定然知道。”

    耶律宗真点了点头:“你和大宋皇帝所说如出一辙,但朕要的是解决之道,不是这些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个问题问的实在太难以回答,张俭想了半天最后呐呐的说道:“如今之法唯有保住燕云,燕云不失,则大辽还有希望。既能以燕云为屏障阻挡宋人,又能以燕云为踏板挥兵南下……”

    在听到张俭的话后,耶律宗真身体一僵,这话大宋皇帝也说过,但他同时也斩钉截铁的表示大宋对燕云势在必得!

    如今析津府以丢,大宋二十万虎狼之师陈兵在侧,随时有进攻大同府之势,这让耶律宗真很是无奈:“朕也知道这些,燕云对我大辽之重远在西京道之上,但如今之宋人以全无颓废之气,即便是和我大辽对阵也毫不逊色。”

    这倒是实话,如今的大宋全然是一副天朝上国才有的风范,敢作敢为的都不像是曾经防守都困难的大宋了。

    “陛下也无需担忧,大宋夺取析津府贵在神速,但如今我大辽十万雄兵驻守大同府,再有中京道,上京道掣肘,我大辽未必就不能赢,反而还有胜算在其中,甚至还能一举收回析津府!”

    张俭的提议是那么的诱人,并且当他的话也让耶律宗真豁然开朗,没错,如果大宋夺取大同,没有了火炮之利,定然损兵折将,虽有十六卫在居庸关坐镇,却不能前来驰援,这样算下来眼前的情形对大辽还是非常有利的。

    如今燕云的做用在耶律宗真心中十分的重要,这里是大辽战胜大宋的利器,他赵祯千不该万不该对自己说出燕云的重要,此时的耶律宗真已经完全明白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优劣。

    游牧民族的长处便是凶猛彪悍,人人都是天生的战士,而农耕民族则是利在生产劳作,就如大宋的军阵一样中规中矩却很难突破。

    耶律宗真觉得自己绝不能让大宋拿下大同府,否则大辽将失去整个燕云,并且再无农耕之地。

    想想都觉得懊恼,大辽对燕云的重视不过还是停留在对大宋的牵制上,而从未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

    如果自己能收回析津府,必将大加利用,让燕云成为大辽前进的基础。

    耶律宗真已经明白,大辽的优势便是拥有汉人的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大辽既有汉人的农田又有辽人的草场。

    当耶律宗真准备死守大同府的时候,析津府却变成庆祝的海洋。

    每个人都在庆祝自己有幸从战场上活下来,无论尽力过几次战争,军士们对能从战场回来感到激动。赵祯也下令全军将士除了基本军规外,百无禁忌。

    而析津府百姓看到了大宋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大宋的皇帝御驾亲征击退辽皇的进攻,使得辽人损失数万兵马,从战场上缴获的马匹,兵器不计其数。

    这还是大宋的皇帝吗?这个儒雅的充满书生气的皇帝居然身着铠甲率军冲锋,即便是汉武,唐宗也不过如此了吧?赵祯的所作所为让析津府的百姓大为称赞,一个强大国家给百姓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的安心。

    汉家王朝是反对战争,但却从不反对炫耀武力,同时皇帝的勇武也会被百姓看作是坚强的后盾,当然这种勇武要和穷兵黩武划分界限。

    这也是赵祯为何会亲自率军冲入敌阵的原因。

    夏竦在知道赵祯的行为后差点一头装死在中军的辕门前,他是真的害怕了,皇帝的这种疯狂行为让他这个典型的宋大夫不知所措,如果赵祯死在了战场上,析津府会变成什么样子?东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后果夏竦连想都不敢想!

    但好歹赵祯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结果,官家亲率近卫直扑辽阵,最后不仅全身而退还击溃了辽军主力,虽然没有达到官家预想的效果,但也是殊为难。

    夏竦看着城中欢庆的百姓,再瞧瞧狄青的郁闷脸色无奈的撇了撇嘴,这狄青还在为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而懊悔,官家的所作所为对大军的士气是无上的鼓舞,单单是这一点就够了。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要大加宣传,夏竦这样的文臣最会做的事情便是宣传和教化人心,赵祯的英勇和身先士卒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已经被上升到连赵祯自己听了都不好意思的程度。

    但这一切在百姓看来却理所应当,析津府的酒楼茶肆中到处流传着官家紫微星降世的传言,帝星所指所向披靡。

    对于这样的传闻和夸张,百姓们是十分喜闻乐见的,并且在民间还做了加工,皇帝单骑冲入敌阵,辽人皆惧,退而奔走,一时间天子剑出,辽兵如韭菜一般被收割,辽皇更是不敌官家这位真龙天子,瞧见官家后拍马便走,留下数万尸体……

    赵祯无奈的听着这些被夸大的事实,人有的时候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见闻,于是自己在大军环卫之下便成了单骑闯阵,辽人死伤总共才不到一万人变成了死伤数万。

    转头望向夏竦,赵祯摸了摸下巴:“朕有那么厉害吗?”

    夏竦眼皮微微一抬道:“官家大破敌军,自然是真龙天子,紫薇下凡……”

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 
    

    耶律宗真的使者骑着快马飞驰在稍显泥泞的道路上,随着春天的到来,绵绵的细雨也不停歇,就如青纱帐般笼罩在大地上,道路永远是那么的泥泞,空气永远那么潮湿,仿佛身上的衣服变成了湿润的毛巾裹在人的身上,让人忍不住想挣脱这种束缚。

    骑士的身上虽有斗篷遮挡,但在奔驰的骏马上却完全没有效果,雨水如跗骨之蛆般钻进他的衣襟中,但他不能停下烤火,他的怀中装有大辽皇帝的旨意,必须要传达到中京大定府中。

    拔里通在马背上颠簸许久,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匹骏马,人在马背上颠簸的疲劳可以忍受,但马匹却不能忍受长途负重奔波,为了缓解马匹的劳累,拔里通只能一人多骑。

    为了最快速度的赶回大定府,拔里通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了,不远处便是奉圣州的羊城,这里是他的故乡所在,一家老小全在羊城居住,距离大定府只有两天的路程。

    原本不打算入城的拔里通在看到自己的骏马已经开始吐白沫的时候决定入城换马,同时也希望看一眼妻儿,毕竟这段时间他都没有回家,不是谁都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品格。

    辽军的所有士兵都要自备战马,而他的家中便有上好的军马,不如归家换了军马再做赶路。

    春雨绵绵的羊城还是那副老样子,因隶属西京道奉圣州望云县所辖,所以这里从官员到百姓大多是契丹人,瞧见他们的样子拔里通便觉得心情很好,城门口的守军永远都是大声的呵斥走的最慢的人,而瞧见到老人之后虽然嗓门也大但却不是在驱赶,而是在呵斥挡在老人身边的小崽子。

    守门的军卒中就有拔里通认识的人,他们都是住在自己家隔壁的乙室兄弟,按照血脉来说他们都属于后族萧氏,但也不知为何祖先却没有更改姓氏,否则自己和乙室兄弟早就在军中混出点名堂来了,也只有知识渊博的陛下才知道自己姓氏的含义,特意挑选自己作为他的使者。

    “乙室家的!快快放行,我有军务在身!”

    乙室兄弟齐齐的转头准备呵斥,但看到是拔里通的时候惊喜交加,一边搬开城门口的拒马一边叫道:“你这野马也知道回来?我等可是羡慕你的紧,再晚一点我等定然要一顿老拳招呼你!”

    拔里通勒住缰绳,三匹马缓缓的停下:“家中一切可好?”

    “好的很,你自回家便知……你的马为何如此劳累?可是军中真有急务!”

    面对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拔里通拍了拍胸口道:“让你们的军头前来说话!我有事情找他!”

    “拔里家的小子,别以为你进了陛下的御帐亲军我就不能怎么你,上了摔跤场你还不是我的对手嘞!只不过一身好骑术被挑中而已……”

    军头的话还没说完,拔里通便扔出一块金色的牌子:“快快准备三匹快马,爷爷自要去大定府奏报。”

    但看到金牌上的字后,军头打了个哆嗦,这是陛下亲手书写的令牌,即便是大军封城也要放他通过,谁要是敢阻拦便是株连的大罪,当年澶渊之盟时,大辽的使者就是带着这块牌子去的宋军。

    曾经经历过澶渊之战的军头岂能认不出来?随即换了副脸色谄笑道:“上官恕罪,小人这就前去准备!”

    瞧见拔里通的金牌后,乙室兄弟惊讶的问道:“怎么你有陛下的金牌,难道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情?”

    前线的战况本是不该对他们讲的,但拔里通瞧见自己从小的玩伴如此好奇,心中升起炫耀之心,翻身下马后悄悄说道:“你们是不知道,我大辽这次遇了难,陛下御驾亲征与宋人在析津府外交战,宋人皇帝在数十万大军前邀陛下共饮!此等气魄宋人皇帝少有,之后更是率军直冲陛下的中军,中军将士奋力厮杀眼看就要至大宋皇帝与死地,谁知宋人的兵马来援,陛下撤军退守大同府。”

    乙室兄弟奇怪的问道:“这不对啊!即便大宋皇帝是真龙天子,也不可能让宋人的骑兵与我大辽争锋,我大辽的铁骑可是纵横天下无人能阻的!”

    说道这里拔里通露出惊恐的表情,脸色也跟着变得惨白,干咽了一下口水道:“宋人手中有会打雷的东西,以后你们一旦遇到竹节似的东西便躲开,那东西威力惊人,响声如雷,轰隆一声便能置人于死地!”

    乙室兄弟一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