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大土豪-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江口突然燃起的烽火,甘绦倒是没有感觉丝毫的诧异。

    毕竟范二在一年前已经在金城、慰礼城以及卑奢城,分别击败和俘虏的高句丽军,最少也有一万余人。

    一万余人中,还包括高安的手下第一将高伊横,这个教训显然不会那么容易让人忘记。

    而且,就在前几天,甘绦已然是代表范二正式向高句丽宣战了。

    若是甘绦的船队进入了大同江,高句丽人却没有半分动静的话,那才叫怪事呢。

    甘绦举起手中的望远镜,看着远处江边鳞次栉比的堡垒,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这些堡垒与在洛阳新建造起来的高耸入云的图书馆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事实上,高句丽人在江边布防,用投石车和弓箭防止敌人沿江直达王城,可以追溯到数年之前,那时候他们主要的防御对象还是百济国。

    可数年之间,百济就被灭了一次,而高句丽也从此撤掉了江边的防务。

    但在最近的一年中,高安不得不重新布防。

    可惜的是,王城江两岸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甘绦凭借看到岸上的低矮建筑之后,便派出了两支骑兵将敌人的堡垒冲得七零八落。

    除此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办法,比如说使用火炮。

    有了这个心思之后,甘绦当即下令以两艘炮艇开路,用火炮来摧毁一路上的阻碍。

    地利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双方的射程就决定了胜负。

    联军的船队尚未进入高句丽军的投石车射程时,两艘炮艇便缓缓放慢了速度,开始用火炮对王城江两边高句丽人的堡垒进行了射击。

    震天的闷响过后,十余发炮弹便离开了炮管,飞入高句丽守军的堡垒之中。

    严阵以待的高句丽军看着联军的船队缓缓到来,他们虽然拉满了弓弦,也准备着发射石弹,实际上却是双手发颤,心中早就打好了开溜的算盘。

    眼前遮天蔽日的苏游联军,让高句丽守军生出了不可战胜之心,而从金城、慰礼城和卑奢城溃逃回来的士卒,又带回了晋军的战斗力恐怖如斯的传说。

    联军的战船上迎风飘扬的战旗,显然已深深地出卖了他们的身份。

    炮声一响,高句丽军纷纷松开了弓弦以及投石车的开关,这都是被那此起彼伏的震天响声给吓的。实际上,他们射出的弓箭和抛出的石球并没有一点准头,更别说联军的战船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射程了。

    炮弹带着风声飞入阵地时,高句丽的守军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可他们即便是到处躲闪,能够避免的也仅仅是被炮弹直接命中罢了。

    当炮弹爆炸开来时,许多高句丽军终于相信,去年那些溃逃回来的人带回来的传言了,随后他们便如惊弓之鸟一般纷纷溃逃。

    也有一小部分人,直接在炮弹的爆炸中或伤或死。

    联军的船队没有承受到哪怕是一个石弹或一支弓箭的伤害,仅仅凭着几十枚炮弹,便让高句丽军胆战心惊,望风而逃。

    要是甘绦此时派一支骑兵,去俘虏那些吓破了胆的士卒,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但相比于俘虏他们做劳力,显然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恐惧传回平城,对这场战争更加有利。

    一如甘绦所料,前哨守卒的情绪,的确是影响了后面堡垒中的高句丽将士的士气。

    在到达第二个高句丽防御点之时,甘绦甚至都还没有命令炮手开始发射,便见许多高句丽守军们纷纷往北逃了。

    若非看着他们脸上的神色过于慌张,说不定有人会相信他们是联军的向导。

    两岸的高句丽军,除了最前方的两个防御点被炮声惊吓、无意识地乱放了一通箭外,后面的十余个防御点竟没有任何的抵抗。

    联军船队上的火炮,将高句丽王高安安排在两岸已经将近一年的一千多余守卒,如同赶鸭子一般,将他们往高句丽王城的方向驱赶。

    他们对高句丽王城的守护,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半分效用。

    当天色渐渐暗下时,高句丽王城便已出现在了甘绦和扶余清慧的望远镜中。

0449抢夺水门() 
崔北山也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平城,他想着马上就要攻破高句丽王城,心情便不由自主地激动了起来。

    放在十年前,百济国还是被高句丽国欺负得死死的,他们也因此被灭国并出走江左。

    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风水轮流转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

    因为范二的大力支持,百济如今已经复国,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屹立于朝韩半岛之上,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富裕的国度。

    高句丽的王城全都被攻破过,除了眼前这座平城!

    若是自己借此机会攻入平城,岂非在史书上也能留下一个名字?

    他对胜利没有任何的怀疑,毕竟范二带领着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甘绦一直是范二的最得力助手。

    尽管心情激动,崔北山还是循规蹈矩地向甘绦请示道,“大将军,咱们今晚在何处停靠,准备何时攻城?”

    “现在就下令停靠吧,天气实在太冷了,攻城还是留待明日罢!”甘绦看了一眼身旁的扶余清慧,便对崔北山点了点头,随后又补充道,“传令下去,在高句丽王城被攻破之前,我拒不接见任何高句丽使者;若是有使者到来,先将他们绑了,再用布条把嘴堵上。”

    对于这样的命令,扶余清慧和崔北山等百济人都是喜闻乐见的。

    不过,崔北山虽接受了命令,却对他最后那句话话充满了狐疑。

    就像是明白了崔北山心中的疑惑似的,甘绦解释了起来,“我担心高句丽国王顶不住压力派人出来投降,你说咱们是接受呢还是不接受呢?接受的话,咱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崔北山不由得哑然失笑,不让使者说出投降之语,送出投降之信,甘绦还真是煞费苦心了。

    不过,对甘绦一心想要攻破高句丽王城的决心,崔北山却是明明白白的。

    甘绦受范二之命而来,如此大张旗鼓地一路杀入,显然不只是来示威,而是真的要攻入高句丽王城来的。

    高句丽人最是狡诈、反复无常,若是接受他们投降,他们句很可能会在甘绦转身之后,立马就翻脸不认账了。

    高句丽此前就有过无数次诈降的历史,甘绦虽号称是为大义而来,却不愿徒劳而返。

    甘绦的将领传下之后,他们的战船便开始纷纷抛锚。

    吃过晚餐之后,甘绦又将扶余清慧、崔北山等将领召集了起来,并开始布置明天一早的攻城任务。

    与甘绦所料一样,高句丽人得知联军到来的消息之后,高句丽朝廷便已是乱成了一团,最后还是高句丽太子高琏站了出来,主动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城的工作。

    高琏一面命人加强对王城各个城门以及水门的防守,一面劝父王高安写下降书,并派出使者试图将降书送给甘绦和扶余清慧。

    联军早就接到了甘绦未卜先知一般的命令,高句丽的使者又怎能见到他?

    高琏左等右等没等到使者回信,竟困得睡了过去,直到迷迷糊糊中听到远处传来炮响,这才意识到事情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此时此刻,太阳才刚离开地平线一会,晋国好百济国的联军,便已攻到了高句丽王城的水门前。

    水门是联军进城的第一道障碍,高琏得知甘绦这次带来的是水军后,也是第一时间将城内的一半兵力派到了此处。

    这一段江面有十余丈宽,两边是高为三四丈的城墙,近万的高句丽守军昨晚便已纷纷就位,他们瑟瑟发抖地守了一夜,便是打算在此用投石车和弓箭、火油、檑木等物,给联军的船队以迎头一击。

    尽管这些高句丽将士,也多多少少听说过晋军火炮的威力,但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况且,他们当年便在此或是烧毁或是击沉了几十艘大隋来犯船只,击退了大隋水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他们相信,凭着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一定能像以前那样将即将到来的侵略者击退。

    事实证明,高句丽守军还是太天真了,他们中真正见识到火炮威力的人并没有多少,——见识过的那些人大多数还在三山被奴役,剩下的都不愿来此防守。

    与昨天对王城江口那些堡垒的攻击一样,甘绦果决地让炮舰发起了第一轮攻击。

    与昨天不一样的是,今天发出攻击的火炮不是十余门,而直接是这个数字的六七倍。

    要不是因为江面太过狭窄,甘绦一定会把所有炮舰都派出去的。

    炮舰还未进入高句丽军投石车和弓箭的射程,震耳欲聋的巨响便开始此起彼伏地传开了。

    由于距离和地势的缘故,第一轮一百多发炮弹能准确射入高句丽军阵地的不足一半,剩下的另一半都则被围墙弹回了江面上。

    好在这些炮舰射击时与城墙的夹角,都在三十度到六十度之间,这才避免了那些反弹回来的炮弹,在己方的船边发生爆炸。

    高句丽守军一早就看到了联军的到来,他们正在吵嚷着准备迎敌时,晋军的火炮却开始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听到了沉闷的震天响声之后,大部分高句丽军都下意识地躲入了女墙之后,随即,那些落入他们阵地的炮弹,便理所当然地在他们身边开花了。

    二三十发炮弹在阵地中此起彼伏地炸响,顿时让上百个倒霉鬼被炸飞炸碎,侥幸存活下来的将士的耳朵,则还在嗡嗡地轰鸣着。

    “都躲到墙根墙垛之后!这些铁球打不到墙根!”

    “快放箭!他们的攻击速度很慢!。。。。。。。”

    高句丽阵地中响起了小头目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可这种时候谁敢露头?

    若是只躲到墙角的话,又与撤退有什么区别?

    胆子小的早已缩成了一团,有个别胆子大的则露出了头,但他们想要用弓箭还击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晋军的炮艇并没有进入射程。

    晋军的第二轮火炮攻击之后,高句丽守军终于意识到,火炮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守军的指挥官振作起精神,用军法斩杀了几个胆小者后,终于迫使士卒们再次上了城墙。

    甘绦也终于发现,火炮也不是万能的。

    想要越过三四丈高的围墙打入敌人阵地中,就不是简单的事,想要让炮弹落在城头上就更不容易了。

    而城墙足够厚,想要炸毁城墙更不可能。。。。。。

    到底也还是要使用弓箭吗?

    那样的话,自己一方可就暴露在敌人的弓箭射程之内了!

    思前想后,甘绦还是选择了继续用火炮进行压制,又同时使用手雷和炸药包,突击敌方城墙的战术。

    晋军的第三轮火炮攻击结束之后,三条轻便的快船便迅速往城墙边靠近,刚刚躲过一劫的高句丽守军,竟没有在第一时间使用投石车对他们进行打击。

    冷兵器时代的远程武器攻击,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对过于接近的目标无能为力。

    比如说投石车的射程在三十丈和五十丈之间,只要敌人冲到三十丈以内,投石车就相当于是彻底废掉了。

    弓箭也有着同样的缺点,要是敌人冲得过于接近的话,弓箭也就失去了威力。

    此时此刻,晋军的快船在火炮的掩护下,快速靠近了城墙。

    高句丽守军的投石车原本只有一次对他们进行攻击的机会,可他们甚至都没反应过来,便看到敌人已经冲得太近了。

    除了投石车之外,高句丽人的防御手段还包括弓箭射击以及檑木、滚石、热油等攻击;后面三种攻击方式属于近战,是为了防止敌人攀爬城墙的,若是用这些东西往外砸冲近的船只则有些不现实。

    这么一来,想要阻止三艘快船的接近,也就只有使用弓箭射击这唯一的打击方式了,可惜城头上能看到他们驱船接近的人并不算多,敢于拿起弓箭还击的就更少了。

    晋军的突击队,只是稀稀拉拉地承受着敌方射来的近百支箭,这些箭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甚至连每人两支都不到。

    更何况这些弓箭多半落入了江中,更何况突击队员们都穿着不惧弓箭的重铠?

    百余名高句丽守军射出弓箭之后,更多高句丽将士就接着站了出来,可他们还未拉满弓弦,便突然发现有四五十个手雷,冒着烟从敌人的船上飞了上来。

    高句丽人在没有听到炮响的情况下,就看到了从下面飞来的手雷,他们诧异之余还是选择了在第一时间就地卧倒。

    可这些手雷不同于炮弹,它们的个头虽小,飞来的速度也不快,但其准确性却比炮弹高出了无数倍。

    三艘船上共有六十多名投手,他们投出的雷有一大半落到了城墙上,剩下的全部落入了墙后敌人的阵地中。

    与城头上的高句丽将士所料一样,手雷很快就如炮弹一样爆炸开来,手雷的威力虽远远不如炮弹,但其落点却是炮弹无法企及的。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手雷的杀伤力十倍于炮弹。

0450纳降() 
手雷的进攻不但成功瓦解了,高句丽守军的第二轮弓箭射击,而且一下就将城头上的高句丽守军炸死炸伤了至少三成。

    侥幸没有在刚才的爆炸中受伤的高句丽守军,看着周围断胳膊断腿的同僚,再看看城头上的砖石被破坏得满目苍夷,哪还有坚守下去的决心?

    晋军也没有给敌人思考和填补兵力的时间,几乎是在第一轮手雷响起之时,便迅速发起了第二轮的攻击。

    炮艇上的火炮也开始调整射击诸元,配合着突击队,把炮弹纷纷往敌人的阵地中轰去。

    被手雷不算攻击的一边城墙,经过了数轮轰炸之后,城头上还剩下的,便只有或早已被炸死或重伤得不能移动的高句丽人了。

    另一边城墙上,高句丽守军看着晋军的突击队攻击对面城墙后,惊讶之余也动用了投石车和弓箭,但他们也很快迎来了新一轮的火炮压制。

    突击队用手雷进攻城墙时,遭遇着前方数百敌人的一轮弓箭,又遭受了后方敌人用投石车和弓箭的两轮攻击,因此也损失几十人。

    这些人,多半是被敌人的投石车直接砸倒的。

    好在他们早就做好了防护,所以他们虽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外伤,生命却没有遭遇到致命的威胁。

    按同样的方法,晋军很快就摧毁了剩下的一面城墙,但这一次却再受到任何的伤害。

    水道两边的城墙上的高句丽军,终于偃旗息鼓之后,联军算是一鼓作气拿下了进攻高句丽王宫的第一道门户——水门。

    而在晋军的突击队正在进攻水门时,后方的火炮则开始不断地对无人防守的两面城墙,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无情的轰炸。

    这当然是为了保证他们的退路,不会留下任何一个敌人。

    联军的船队进入高句丽王城的水门之后,王城江显得更加宽阔看。

    守护高句丽王城的将士们,此时正在王城江边四处溃散,当然也有一些逆行者,他们是刚被派来增援的高句丽军。看着岸边来来往往、不知所措的敌军,扶余清慧立即向甘绦请示,表示要命令十余门炮对他们进行驱散。

    在无情的炮火中,城内的高句丽将士显然已经放弃了抵抗,联军的船队毫无阻碍地驶向王城的码头。

    高句丽朝廷显然没料到,晋国和百济的联军会这么快攻入城中。

    或者说,高句丽朝廷早就意识到己方的水军不是联军的敌手,所以此刻的码头上虽停着五六十艘战船,他们却并没有用这些船阻止敌军的打算。

    “把这些船当战利品带三山也不错。”甘绦虽有这个想法,却还是直截了当地下令道,“船队继续前进,目标:东门!”

    甘绦的临时起意,让急急往码头赶来投降的高句丽太子高琏与他失之交臂。

    高琏再想骑马从岸边往上甘绦的船队时,却见王城江上一座大桥缓缓倒了下去。

    与健康城内的淮河上的朱雀航、骠骑航一样的是,王城江上的多数桥梁也是由几艘船固定起来组成的,但现在倒下的却是一座木桥。

    在隋朝石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出现之前,许多河面上使用的还都是木桥,这些木桥当然比用几艘船拼接成的浮桥更难建造,也更深入人心。

    而刚才倒下的木桥,正是高句丽王城中地标性的建筑,一如豫章城中的第二楼,一如江陵的军事管理学院和干部管理学院。

    这当然是高句丽太子高琏敝帚自珍的看法。

    可在甘绦眼里,这座桥却一文不值,因为光是正在建造之中的洛阳城的洛河之上,便有大大小小十余座水泥铸成的大桥,那些大桥随便拿一座出来,都比这破木桥宏伟百倍。

    要是让高琏见到洛阳城最大的天津桥,只怕是他能把自己的眼珠都挖出来。

    坐在井底的青蛙,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的!

    甘绦将眼前的木桥视若无物,所以理所当然地命令将士们将其炸掉,这也是为了赶时间,为了早一点杀入皇宫嘛。

    年久失修的木桥,在强大的炸药包面前,仅仅坚持了数息时间就轰然倒下了。

    高句丽国为了建造这座木桥,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却在甘绦的一声令下,而毁于一旦!

    炸掉了这座桥之后,联军的船队也就一路通行无阻了。

    只有看见岸边的高句丽军太碍眼时,他们才会偶尔发射一两轮炮。弹,像驱散苍蝇一样驱散着他们。

    晋国和百济国联军攻入王城的消息,一次次传入到高句丽王宫中。

    高句丽王高安早在昨天便做出了投降的打算,之所以没有投降,只是因为投降无门罢了。

    投降是早就定下的基调,至于怎么投降倒是个大问题,高安早早派人去将太子高琏传来,无奈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没见到他。

    无奈之下,高安只得亲自走上宫城的城头,望向王城东门的方向,却远远见到联军正在炮轰王城的东门。。。。。。

    高安当时就吓尿了,赶紧命令内侍去召集文武百官,一齐来跪迎王师。

    联军此时已把高句丽王宫的东墙轰得残破不堪,甘绦又从望远镜中看到高句丽王的仪仗,以及代表投降的白旗。

    甘绦不得不命令火炮停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