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周边的豫州、徐州等地,显然也势在必行了,因为“一国两制”并不是永远的。
隆安六年十一月初一,范二和他的幕僚已经将改革方案制定了出来,但还有最后一道程序要走,那就是请求现任皇帝司马德宗的批准。
这当然只是表面工作,毕竟司马德宗只是个白痴,而且现在的皇室也早已被架空。
就算范二此时要留宿宫中,并让司马德宗名义上的皇后王神爱来陪睡,大概都不会有几个人敢出来反对了。
当然,作为五讲四美的重生者,范二显然不会随便睡别人的老婆,特别还是现任皇帝的。
值得一提的是,谢混被杀后,皇室出身的司马慈安并没有因此而被诛杀,一如王神爱的母亲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在走最后一道程序时,范二还是做了一篇花团锦簇的奏折,其开篇如此写道,“当年大司马桓温说过,‘民众如果没有固定的根本,对国家的治理伤害极深’,所以他制定了庚戌诏书,规定按现时居住地确定流民的籍贯,分配土地,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一时之间,国富民强,都多亏了这项政策。可那之后,人亡政息,这项规定执行逐渐荒废,民众流离失所,户籍失真,使得王者的教化不能施于民间,百姓的负担沉重繁琐。臣身负国家的重任,对此现状深感耻辱。所以臣恳请恩准重新恢复庚戌土断的诏令,并督促各地严格执行,重现当年的强盛景象。。。。。。”
接下来范二在表文中也写起了官样文章,“只要国力稍有恢复,臣当统领三军,率之以仁义,鼓之以威武,越过大江,跨过黄河!安抚九州,恢复故土!实现臣平生多年的志愿!”
如此的义正辞严,谁敢反对?
不管普通的士族还是普通的侨人,不管是乐意还是乐意,这一次改革都带着范二的强烈意志,在京城周边和三吴地区雷厉风行地展开了。
所有侨置的郡县被撤销,机构被精简,大批旧官员下岗,许多由荆州干部管理学院完成学业的新官僚,则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所有侨人的临时户口被注销,领到了他们本不想领的正式户口,而对于少数还没认清形势,敢于对抗土断、隐匿人口者,范二当然不介意使用雷霆手段,杀一儆百。
经过这次改革,国家的收入得到了显著增加,又省下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财政状况大为好转,最重要的还是让在籍的百姓户口增加了近五十万人。
自从恢复青州故土,晋国的人口总数就已达到了千万人。
又因为今年四月份收复蜀国,恢复益州和梁州的版图,以及这次改革之后,晋国在籍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万人!
通过这次改革,三吴等地的百姓负担也变得与江州等地一样了,这也直接减轻了民间的怨气;心怀不满却又舍不得逃离的世家豪门,也不得不默认了这样的改变。
如今的晋国,已不再是由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晋国了。
当这次改革缓缓接近尾声之时,已经是隆安七年的春天了。
在春耕到来之前,范二开始号召已经连续两年丰收的豫章、天门等地的百姓,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榨油用的萝卜、能够补充蛋白质的黄豆,以及可以做成保暖衣服的棉花等等。
理所当然的,范二已开始酝酿再次北伐了。
就在晋国因改革而变得欣欣向荣之时,与之毗邻的后秦帝国,却如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了。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后秦皇帝姚兴,正为继承人的事而烦恼。
叔本华同志曾经曰过,“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由于基因的关系,每个家族的繁衍图谱总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陈郡谢氏,这个家族的人就普遍比较短命,当然谢安或许是一个例外;而高平郗氏的人就比较长寿,当然其中也有比较例外的郗超。
而作为羌人部落的酋长,姚氏家族的繁殖能力却是极为强大的,姚兴的祖父姚戈仲就有四十二个儿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姚襄、姚苌、姚益、姚绪、姚绍、姚硕德、姚尹买等。
在北方胡人的几大家族中,姚家与苻氏、慕容氏一样,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在上一代姚氏兄弟当中,最著名的人物当然非姚苌莫属,这个素以阴险狠毒而著称的枭雄在对待自己手足时,却是一个情义深长的模范兄弟。
姚襄曾与前秦交战,在战斗中所乘战马被敌人射杀,正是姚苌将马让给了兄长。
姚襄问,“马给了我,你自己怎么逃拖?”
姚苌答,“只要兄长能够平安无事,那些小子们岂敢伤害姚苌?”
这与当日曹洪对曹操所言的,“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你曹操!”一样,这是何等的肝胆相照,何等的荡气回肠!
正是因为兄弟间的团结一心,姚氏才能在败亡之后又抓住机会复兴,最终取前秦而代之,建立了关中第一强国——后秦。
在后秦前期的征战中,姚氏兄弟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姚尹买为囯捐躯,姚绪、姚硕德等都在其中建立大功,他们兄弟间几乎没有任何不和的记录!
可到了姚兴的儿子辈时,姚家保持了数代的友爱传统,却终于被他们抛诸脑后了。
作为从小就当太子的姚兴,他继承了祖父的造人传统,二十余年间也发明了十余个儿子,分别为姚泓、姚懿、姚弼、姚洸、姚宣、姚谌、姚愔、姚质、姚逵、姚裕、姚囯儿、姚耕儿等,光是有名有姓的就这么多!
在众多儿子中,长子姚泓显然是当然的法定继承人,可惜他的性格实在温顺软弱,而且从小就体弱多病,完全没有继承他的父亲或祖父的优良基因。
除了姚泓之外,他的弟弟们却几乎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就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
这样的现实,姚兴又怎能放心将后秦的未来,交给这位懦弱的长子呢?
姚兴早在几年前就有撤掉姚泓的太子之位的想法,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其实是广平公姚弼。
与姚兴其他的儿子相比,姚弼聪明能干,也很有进取之心,而他也自持最得姚兴宠爱,因而行事高调,向来不把其余兄弟放在眼里。
0398后秦国的储位之争()
姚弼察觉到姚兴的心思,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仿佛太子之位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一样。
可国之储君,岂能说换就换?
对于已经逐渐走上汉化之路的后秦而言,,立嫡以长的传统不是随便就可破坏的。
姚兴意识到,姚弼若是无法拿出让众兄弟心服口服的大功,废长立幼儿这种强行指定继承人的做法,就只是取祸之道,无论是对后秦还是对姚弼本人都有害无益的。
因此,姚兴决定给爱子姚弼创造一个立大功的机会。
隆安五年五月,叛秦称王的刘勃勃出动两万胡骑袭击秃发傉檀,两军战于枝阳,秃发傉檀大败,被杀伤万余人。
刘勃勃虏获二万七千人口、牛马羊数十万而还,秃发傉檀率众追击,刘勃勃命军士在阳武谷谷底凿开冰凌,埋战车以堵塞道路,并阳武谷两侧设伏。
秃发傉檀大军进至阳武谷,刘勃勃勒兵出击,追击秃发傉檀八十余里,杀伤凉军一万余人,南凉的名臣勇将死者十之六七,就连秃发傉檀也差点被追上活捉,南凉也由盛转衰。
看到秃发傉檀的衰样,姚兴认为这是趁机灭掉南凉的好机会,于是将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好差事交给了姚弼。如果能灭掉南凉,他的功绩就足以对姚泓取而代之了,以后当然也就可以安稳地继承后秦帝位了。
隆安五年六月,姚兴以姚弼为帅,会同后军将军敛成、镇远将军乞伏乾归,帅步骑共三万余人出师,谎称假道讨伐刘勃勃,实则乘虚袭击南凉,并命卫大将军姚显帅军二万以为姚弼的后应。
为了防备刘勃勃破坏好事,姚兴又派左仆射齐难率骑兵二万伐夏,以声东击西之计掩护姚弼的行动。
为了麻痹秃发傉檀,姚兴给这位名义上的属国君主写去了亲笔信,“我这次派齐难出兵讨伐刘勃勃,为你报仇!为了防止他向西逃跑,特命姚弼兵发河西,这都是为了保卫你们。”
为姚弼能够顺利上位,姚兴这个父亲也真是操碎了心,可有时候,得到的却并非真正想要的结果。
出军伊始,姚弼的心腹姜纪便请缨,趁着现在南凉没有防备,自己愿意帅五千轻骑偷袭姑臧。
这一条计策的操作性还是挺高的,但姚弼却一口拒绝了,毕竟这次表演是父皇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出风头的机会怎能让给手下?
后秦大军稳步推进,排场非常华丽,这样的推进方式显然更适合姚弼的表演。
随着大军的推进,姚弼很快就攻克了漠口,斩昌松太守苏霸,但这一战却成功地唤醒了已经被姚兴麻痹的秃发傉檀,让他意识到后秦这次出兵根本就不是要打刘勃勃,而是要灭自己的南凉啊!
接下来,秃发傉檀在姑臧坚壁清野,又开始向四方征调援军,一面派出少量精锐部队编成别动队不断袭击后秦军队。后秦军尚未到达姑臧,已经连续遭受偷袭,到了姑臧之后,才意识到这场战役真的不好打。
面对秃发傉檀的防御和骚扰,姚弼露出了绣花枕头的本色,他对此毫无办法,连遭数场小败之后终于放弃了围城,并将兵力收缩于姑臧城西。
姑臧城中原本有五千多百姓愿作后秦军内应的,却由于后秦军行动迟缓、行事不密而走漏了消息,结果这些百姓全被南凉军坑杀。
随后,南凉各地的援军相继到达,秃发傉檀故意将一批牛羊驱逐到原野上引诱后秦军抢夺,然后伏兵合击大败其于姑臧郊外,斩首七千余级。
姚弼不敢再战,只得躲进西苑营垒。
南凉军却又将西苑团团围住,将秦军的水源切断,姚弼差点就被三伏天的太阳烤成了马谡第二。
秃发傉檀却知南凉目前的处境不好,到底还是在获得了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憋屈地向姚兴求和了;但由齐难率领的为他保驾护航的大军,却在此时被刘勃勃一举击败,最终两万将士全军覆没。
姚兴得到这个坏消息之后,也只能同意秃发傉檀的求和,姚弼因此得以带领残兵败将平安撤回长安。
败阵回来的姚弼,虽仍受姚兴的宠爱,但职务却由中军将军变成了雍州刺史。
安定是后秦最重要的边防重镇,后秦政府在此部下重兵,且安置了大量的羌人熟户,紧急状态下可动员十万将士。
从中央被调到地方,很容易让人产生被边缘化的错觉,但姚弼现在仍然重兵在握,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他如果能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干出业绩,显然还有被提升为太子的可能。
就算是当不了太子,手握重兵不也是未来与兄长夺权的最大凭借吗?明成祖朱棣,就是凭借着强藩的地位夺取到皇位的。
当然,姚弼想要像后世的朱棣一样慢慢发展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安边北边的地盘,属于让后秦的所有将领都头皮发麻的刘勃勃。
姚弼尚未与刘勃勃交战,但他曾败在秃发侲檀手上,而秃发侲檀又是刘勃勃的手下败将!
这么算下来,姚弼对雍州刺史的职务也就变得心惊肉跳了。
好在姚弼的心腹姜纪,并未因征伐南凉的事心有芥蒂,仍积极替他出谋划策。
按姜纪的介意,姚弼对姚兴身边那些说得上话且可以收买的人,开始发射了各种糖衣炮弹;这些人得到了好处之后,便在姚兴身边不时替他说好话,说他的种种美德,说他现在所得的待遇不公。
在支持姚弼的人中,最重要的是姚兴的叔父东平公姚绍。
他也认为姚兴的儿子中就数姚弼最好,所以常常替姚弼说好话,并请求将其调回中央。
姚兴原本就最喜姚弼,如今又接连不断听到左右的意见,遂又想起他的许多优点来;不久之后,姚兴便下令调姚弼入京,将其升任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同时集军政要职于一身,算是重新进入了后秦政坛的权利中心。
姚弼趁机将自己的关系网扩大,倾心结交朝野名人,搏取礼贤下士的声誉。
地位稍稍巩固之后,姚弼开始提拨同党,推荐亲信尹冲为给事黄门侍郎,唐盛为治书侍御史,尽掌朝中机要。又设计污陷太子的亲信姚文宗等诽谤朝政,将他们一一赐死。
从此斥候,后秦朝堂上的各级官员都对姚弼忘而生畏,不敢再得罪他,太子姚泓的地位则已摇摇欲坠。
姚弼的受宠,引来了他的兄弟们的醒悟、警惕以及嫉妒。
姚兴扶持姚弼的举动,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也有上位的可能,而他们能够上位的希望,就建立在姚弼成功坐上太子之位前!
必须阻止姚弼上位!
因为等到父皇百年之后,从软弱的大哥手中夺位,远远要比从姚弼手中夺取要容易得多!
于是,由姚裕、姚懿、姚洸等人组成的反姚弼联盟,也就渐渐形成了。
斗争是按先礼后兵的顺序进行的,属于反姚弼联盟的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谦、京兆尹尹昭等上奏姚兴,请求削减姚弼的权势,明确姚泓的太子位。而姚弼的心腹大司农窦温、左长史王弼则秘密上书,请求姚兴改立姚弼为太子。
面对儿子们的针锋相对,健康状况已出现问题,却又犹豫不决的姚兴感觉不胜其烦,最终只是避重就轻地选择了无视。
隆安六年五月,姚兴抱病出征贰城一带的叛军,得胜后却病倒了。
姚弼很着急,现在父皇还未正式立自己当太子,如果他就此驾崩的话,皇位最终会按正常程序落到大哥姚泓的手上!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姚弼秘密聚集数千死士,准备在姚兴死亡时发动政变。
可几千人的调动,哪是这么容易保密的?
他的弟弟姚裕很快就嗅出了姚弼要造反的味道,立即遣人通知各位反姚弼联盟中的兄弟,——再不动手,姚弼就要成为新皇上了!
驻守蒲阪的并州牧姚懿首先接到密信,他看罢后义愤填膺,召集将士们大哭起来,“君上如今病卧不起,做臣子的谁不忧心如焚?可就在这举国同悲、上下一心之时,姚弼却怀有异心,不忠于储君!他在自己的私宅聚集死士,图谋不轨!今日我要舍生取义取他首级!诸君都是忠义之士,应当与我共赴国难!”
誓师结束之后,姚懿赦免了狱中的囚徒,将他们全部编入军队,又拿出库存的绢帛财货作为赏赐犒劳他们,对长安已经是蠢蠢欲动。
坐镇外藩的其他姚氏兄弟们难得一次地团结起来,除了姚懿在蒲阪折誓师起兵外,镇东将军兼豫州牧姚洸在洛阳,平西将军姚谌在雍城分别起兵,坐镇杏城的姚宣也在作参战准备。
防御外敌时不怎么积极的各个边防重镇,此时的枪口却是出奇的一致,他们都将矛头指向了长安城内的姚弼!
后秦皇子们的内战,眼看就要一触即发!
就在几位皇子彻底摊牌之前,姚兴的病情却突然出现了好转。
0399水深火热的北魏朝堂()
后秦的皇子们厉兵秣马,为的是在姚兴驾崩之后争位,如今听说姚兴病情出现了好转,这仗也就打不起来了。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因为最早打算谋朝篡位的是姚弼。
反姚弼同盟认为己方理直气壮,而且兵强马壮,所以很快向姚兴示威,由朝中的代言人梁喜、尹昭等人向姚兴进谏,要求诛杀姚弼。
姚兴只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就此解除了姚弼尚书令的职务,以大将军、广平公的头衔在家闭门思过。
得到喜讯之后,姚懿、姚洸、姚谌、姚宣四人相继宣布停止调动军队,却又相约一同入朝,想趁机将姚弼彻底铲除。
姚兴对他们入朝的动机显然心知肚明,所以对他们的入朝请求驳了回去,“他们就是想告诉整,姚弼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吗?朕都已知道了。”
当日向兄弟们高密的姚裕顿时反驳,“如果姚弼有过错,父皇就该听听他们怎么说。如果姚懿他们说的不对,君上也可以教育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见他们呢?”
姚兴只好批复了他们的申请,四位皇子入朝后,便一一诉说姚弼祸国叛君的种种罪恶,激动得痛哭流涕。
大臣姜虬也上疏,“广平公姚弼可谓是罪行累累,他的所作所为,路人皆知!君上纵然有心包容爱子,也不可能消除他的叛逆之心,最好能将其关起来,以断绝他与那些别有用心者的联系!”
姚兴此时已信佛多年,但听到自己的儿子被人说成了十恶不赦,也不由得起了你烦心理,气愤地质问群臣,“为什么天下人要把所有的罪恶都推到姚弼一个人身上,非逼朕处理他?”
梁喜却顶撞道,“姜虬说得极有道理,君上该从善如流啊。”
姚兴被众人劝得无法反驳,只得使用“拖字诀”,对他们搪塞道,“好吧,朕现在已经清楚了,朕保证一定会秉公处理处理,你们先回去吧。”
在姚兴定下的基调下,有关部门对姚弼的进一步处理意见,也就理所当然地迟迟没有做出。大事拖久了自然就化小,小事拖久了自然就化了,于是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姚兴的刻意庇护下,姚弼总算是挺了过来,随后开始策划起对他的兄弟们的反击,他串通了姚宣的部下权丕,诬谄姚宣谋反。
姚兴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到杏城将姚宣抓回了长安,同时命姚弼率三万大军出镇秦州。
与此同时,刘勃勃放弃了“刘”姓,从此改姓“赫连”,其下书曰,“朕的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子随母姓,不合乎礼。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称号作氏。朕准备根据义理改姓。帝王,是上天之子,这就是说美好显赫实际上和上天连在一起,现在就改姓叫赫连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愿相同,长久地享有无尽的吉庆。是上天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