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所当然,这支队伍是跟着范二前往吴郡的队伍。
将近五百将士们一一上船之后,范二也终于摆脱了甘夫人、双鱼和小莫等人,在甘绦的陪同下缓缓登上了主船,随即一声令下,——“杨帆,起航!”
将士们纷纷动手将风帆拉了起来,又将锚拉到了船上,几艘船也一一离岸而去。
此时的时令早已是入冬了,大概北方早就下过第一场雪了,好在江南的温度并不算冷,但北风却早已连刮数日了。
顺风顺水之下,范二的行程也是极快的,他们只用了三五日便到了姑孰。
姑孰这个军事重镇是孙吴建立起来的,这儿离健康城也就只有一百三十余里了,可以说是京城西方的门户。
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瓜洲渡,分处建康的上下游。东晋为加强对两处渡口的防守,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设有二处重镇京口和姑孰,北岸分别有广陵和历阳。
王敦曾驻节姑孰,桓温移镇姑孰,路经王敦墓,远远望着说:“可人,可人!”
王敦念念不忘移晋祚改朝换代,临死前犹作困兽一搏,最终身死名裂;桓温晚年豪气不除,称王敦为“可人”,实际上认同王敦与自己同路人,他们都是想开创一个新王朝的英雄。
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姑孰为跳板,在此遥控健康的政权,由此也可看出姑孰的重要性来。
或许可以这么以为:得姑孰者,得江左。
0279第二套方案()
因为范二在近两个月内增兵一万,江左的紧张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意味着姑孰的守卫与两个月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范二并不认为,自己仅凭七八艘小船和五百擅长于陆战的将士,就能冲破他们的防线,所以他从离开寻阳后就打起了“武兴侯”的旗号。
他实在没有必要使用武力来冲破关卡,况且就算他能够冲过这一个,难道到了京口之后再冲一次吗?
与其如此,倒不如扮猪吃老虎,假装成良民可好?
反正范二此前也只是造了桓玄的反,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做出对朝廷任何不恭的事。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打着武兴侯的旗号轻松通过呢?
当然,这种上下游局势紧张的时候,守军们就算是见到良民大概也是要仔细检查的,何况他们这个船队有将近五百人?
所以他准备的不仅仅是旗号,还有大量的金银。。。。。。
如果这都不行的话,那就只能杀人灭口了,做出这个打算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所领的将士,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要碾压守军才行。
陌刀队队员的质量,当然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
但数量就有点难把握了。
好在范二虽是大张旗鼓,但这一路行来还是严格按照行军之法的,他当然没有忘记令甘绦派出陌刀队沿江先行。。。。。。。
离着姑孰还有二十里时,范二便得到他们传来的消息,——“姑孰的守军,已增至五千。他们在江面上来回交叉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
“来回交叉巡逻?再探!”范微一皱眉,便猜知下游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他举起望远镜往下游看去,却也不过能看到三四里罢了。
无奈之下,范二遂命令所有船降帆靠岸,等前方再次传来消息时再继续前进。
很快的,第二个侦察兵便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早在十日前,孙恩率领二十余万大军乘船对会稽进行了反扑,会稽内史谢琰和他的两个儿子谢肇、谢峻皆战死!
孙恩第二次登陆了?
十天前?
孙恩第一次登陆的时间是七月十八,被迫逃回海盗时已经是八月初的事了,也就是说他实现自己当日的“孤不羞走”的诺言,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孙恩这么急着报仇,看来不是一个君子啊!
他之所以这么急着上岸,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吃饭问题,因为他当日带着二十余万乱军退向海盗时是匆匆忙忙的,他们连金银珠宝都扔在地上便宜北府军了,又能带多少粮食在身上呢?
海岛中有鱼有虾还有海带,饿急了还能吃螃蟹充饥,可海鲜什么的吃得太久了也腻味不是?于是重返陆地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可谢琰似乎更适合做一个名士,他在孙恩离去之后非但没有追击,而且不做任何防御。
有部将向他进言,“孙恩还有不少部众,就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日夜窥探我们的虚实,随时可能重新登陆。咱们不如采取宽大政策招抚他们,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道路。”
谢琰立即摇头反驳,“当年苻坚有百万之众,我都没放在眼里,还不照样让他们到淮南来送死!孙恩不过区区毛贼,他既已败逃海岛,又怎么敢再回来?他要真敢回来,那就是上天嫌他命长,打发他来捐脑袋罢了!”
可孙恩早就说了“我还会回来的!”,他又怎能不信守承诺?
该来的还是来了。
孙恩这一次将登陆的地方选在了浃口,而后经余姚再次攻克上虞县,进至距山阴县以北仅三十五里的邢浦。
谢琰对孙恩的进攻倒没怎么放在心上,会稽的百姓们也不像上次那样慌张了,毕竟谢琰的威名放在那儿,没有人会相信他会败在孙恩手上。
谢琰派参军刘宣之拒战,大胜。
数日后,孙恩军再攻邢浦,将上党太守张虔硕击败之后便乘胜向山阴进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孙恩乱军,谢琰的部将纷纷建议,“将军,这次不能小觑他们啊,咱们最好是对他们设伏,这样更加稳妥。”
谢琰只是笑而不语,这次军事会议以他的固执己见而告终。
孙恩大军就要进抵山阴城下时,谢琰正在小食,他将筷子一放,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怒色,“这些毛贼!待我灭此朝食!”
谢琰这话怎么那么像齐顷公当日所言呢?难道他没读史书,不知道齐顷公是失败的典型吗?
不管怎么样,谢琰对自己能够“余勇可贾”还是相当有把握的,他带着队伍冲杀出去。
毕竟一方是京城的禁卫军,一方是连衣服都穿不齐整、连武器铠甲都没有的叫花子队伍,双方很明显摆在那儿。
谢琰有他的自信,孙恩当然也不是来打酱油的。
熟读兵法的谢琰不屑于对孙恩使用伏击战术,孙恩却早已做好了陷阱等待着他。
双方刚一接触,孙恩的乱军便四散奔逃起来,孙恩也是第一时间跑到了船上去,毕竟自身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
看着敌人大败而逃,谢琰毫不犹豫地命令追击,以扩大战果。
只是孙恩实在是太狡猾了,他选择的这个战场河道众多、塘路狭窄,谢琰的军队很快就被迫变成了一字长蛇阵,尾难以接应。
谢琰追到千秋亭时,设伏在各处的孙恩军突然出动,他们利用战船的优势,从水中用箭猛射向谢琰军薄弱的侧翼,将谢琰军切成了几断。
谢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乱军纷纷跳到岸上扑向他,他抵挡不住,只得转身逃跑。
败逃中,早已受够了谢长官傲慢与白眼的部下发生了叛变。
他帐下有个人叫张猛,恨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劝告,从后面拿刀突然砍倒他的战马;谢琰猝不及防,落马后被杀。
谢琰战死的消息,让江左朝廷大为震动。
吴兴太守庾桓害怕孙恩首次登陆时百姓群起响应的往事再次发生,便残忍地将几千五斗米教信徒杀掉了,由此也不难看出他的惊慌失措。
对于谢琰父子几个的死,范二不由得一阵唏嘘,可贵族的命是命,百姓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如果谢琰能像他父亲谢安一样稳重,孙恩大概也不会这么嚣张地登陆了吧?
谢琰的两个儿子都死了,那就只剩下他的第三子谢混了。
却不知谢混和司马慈安此时是否已经成亲了?
范二竟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司马慈安,而后又命那些侦察兵道,“再去探来!看看谢琰被杀之后朝廷是不是再次派出了北府军?”
实际上,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如今京城的禁军都已被孙恩的乱军击败,朝廷若是不出动北府军,岂不是等死吗?
只是刘牢之会轻易出动吗?
如果刘牢之出发的话,范二便可缓行了,因为刘牢之无疑是孙恩的克星。
刘牢之对付孙恩几乎是易如反掌的事,孙恩只要听了“刘牢之”这三个字就望风而逃了,他害怕的人还有一个,也就是——刘裕。
刘裕此时还没有真正的崛起吧?至少司马元显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所以朝廷最有可能还是会派刘牢之再次南下。。。。。。
这一次,范二足足等了半个时辰,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刘牢之并未南下,他只派出了冠军将军孙无终和辅国将军高雅之出兵征讨。。。。。。”
孙无终是刘裕的顶头上司,这么说来刘裕肯定是前往会稽了,但他并不是总指挥,基本上改变不了此次的战局。。。。。。
而高雅之则是刘牢之的女婿,他的领兵能力与刘牢之相比,当然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的。
范二得到这个确切的消息之后,当即忧心忡忡起来,“既然如此,咱们只能实施第二套方案了,你们尽快通知岸上的兄弟,或者给他们留下标记。”
在离开寻阳之前,范二对目前这样的形势是有过料想的,所以特意制定出了第二套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离开长江,由芜湖往南到达高淳,再由高淳往东北方向进入溧水到达溧阳,随后南下宜兴,由此进入太湖。。。。。。。
这条小路与由长江下京口的大路相比,弯弯绕绕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从姑孰到京口,再往南到吴郡,最多不过七天的时间,可走小路却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
相比于大路,走小路实在是太麻烦了,一方面是可能在路上遇到各种劫道的毛贼,以及各郡县设置的关卡,又因为水道复杂的缘故,向导也是必须的,还有许多水道应该是逆流、逆风的,所以他们选择走小路,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时间,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除了走小道,范二当然也可以选择步行,但步行到达吴郡肯定不会低于十天!
问题是,刘牢之没有率兵前往会稽进行镇压孙恩啊。
这不但意味着孙恩之乱不会就此平息,他们很可能在将来的几天内北上威胁吴郡,同时也意味着刘牢之还在京口。
范二就算能突破姑孰的防线,又怎么有把握一定能突破刘牢之在京口的防线?
更为重要的是,孙恩可能北上吴郡。
这也是范二不得不急着赶往吴郡的原因,他不仅仅为了袁皙儿,还为了船上这些吴郡籍兄弟们的家人。
0280近乡情怯()
做出了实施第二套行动方案的决定后,范二对岸上的侦察兵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之后,便命人船队掉头,返回上游四十里外的芜湖。
事实上,由长江进入溧水共有三四条路可走,最近的一条路便是继续往前走十余里,在达到姑孰之前进入长江南面的支流,而后一直往东很快就能达到目的地了。
这条路最直,也是最省时间的,但这条支流离姑孰只有两三里地,很容易惊动姑孰的守军,所以范二没有选择这条路。
芜湖的岔道虽离此地有点距离,河道也较为弯曲,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儿没有什么守兵,范二想解决他们并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可能仅仅只需要付出几十两黄金就可以了。
范二的命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可那些吴郡籍的黎民军,对这个命令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所以他们很快就选出了几个代表,让他们辗转来到他的船上,旁敲侧击地问起了原因。
范二将他们请入舱中,让他们坐下后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刚才得到消息,孙恩于十日前再次登陆了,朝廷因此在京城附近再次戒严,咱们的船没法再往前走了。”
听了孙恩再次登陆与朝廷在京城附近再次戒严的消息,众人都有些不以为然,面面相觑了一番之后便纷纷开口低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孙恩的乱军再次登陆了?是什么时候的事?”
“他们这次还是从会稽来的吗?听说如今的会稽内史是谢将军,他们这次大概还是吃不了兜着走吧?”
“侯爷是什么打算,这长江没法通行,咱们这就半途而归了?”。。。。。。。
看着众人开始发起牢骚,范二只得摆了摆手,沉声道,“孙恩这次来势汹汹,谢将军已经为国捐躯了。。。。。。”
“啊。。。。。。。谢将军已经为国捐躯?”
这。。。。。。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大家对这样的消息是不敢相信的,或者说,他们在主观上是不愿意相信的。
最近这十余年来,江左的百姓或许不知晋国的皇帝是谁,但不会有一个不知谢安的人,谁不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既倒的谢家是晋国的基石?
谢家的第一人非谢安莫属,此外便是谢玄、谢琰、谢道韫。。。。。。
谢安和谢玄在淝水之战后几年内便相继离世了,所以更多的人,便将晋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尚书右仆射谢琰身上。
可现在,范二竟说谢琰已经为国捐躯了。
谢琰的牺牲,意味着孙恩的胜利,同样也意味着会稽再次悲占领。
接下来呢?
孙恩是否立即北上,威胁到吴郡?
几个人很快从听到谢琰被杀后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很快就想到了最现实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眼圈也很快就红了,他们的思绪同样回到了他们中某一个人的问题,——范二打算怎么做,难道是半途而归?
范二扫了一眼他们,平静地说道,“谢将军的确是牺牲了,与他一起为国捐躯的还包括他的长子和次子,孙恩他们大概早就趁机占了会稽,他们的下一步肯定就是渡过钱塘江北上了。朝廷不会放任孙恩胡作非为的,所以接下来就会派北府军前往平乱。。。。。。咱们现在虽无法从长江进入江南河,但可以从芜湖进入溧水,再前往宜兴、太湖回到吴郡。”
听了范二的计划,几个代表已经放下了心来,纷纷点头称是。
范二又给他们保证道,“出发前我便已想到这种可能性了,所以才会选择乘小船回吴郡,你们就放心吧,我早就派出侦查营的兄弟到前面铺路了。这条路虽不如走长江快捷,但十天之内将你们送回家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得了范二的保证,几个人都有些惭愧起来,随即起身告辞。
离开范二的船舱之后,他们便又低声商议起来,“我就说侯爷不会半途而归的,只是孙恩。。。。。。”
“希望北府军能尽早南下吧,听说孙恩的乱军就像蝗虫一样,实在太暴虐了!要是让他们再次打来吴郡就完了!”
“北府军也不是善茬啊,他们除了不随便杀孩子之外,所做的坏事一点也不比孙恩的乱军少。”
“还好吴郡又袁府君这样的人在,听说上次孙恩的乱军杀来吴郡时,就是他带领将士们死守城门的;北府军想要祸害吴郡时,也是他坚持守住了城门的。。。。。。”
“你这么一说,袁府君岂不是得罪了北府军?”
几个代表将范二返航的原因,扩散到那些吴郡籍的将士们耳中后,许多人的心头上都多了一些担忧。
这些将士们应该是最早追随范二的一批人了,他们当初到达豫章之后,便开始接受刘穆之等人的文化教育,所以他们不但早就能够识文断字,还学会了思考。
在范二、刘穆之、甘纯等思想激进的人身边,耳濡目染了数年之久,他们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又岂能太差?
所以他们无论是对朝廷的认识,还是对刘穆之的认知,都是心中有数。
正因为如此,他们心中的担忧才会挥之不去!
——三个月前,刘牢之率领北府军第一时间赶往三吴平乱,他们的出师之名虽是为了平孙恩之乱,实际上还不是因为可以顺手牵羊地抢劫百姓吗?
——三个月后的今天,三吴的百姓还未从灾祸中恢复,所以刘牢之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再次兴师动众讨伐孙恩,可孙恩他们是饿急了才上岸的啊。
——若是孙恩真的北上,真就如蝗虫过境了。。。。。。
吴郡籍将士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孙恩击杀了谢琰父子之后,便赖在了山阴;孙恩军的活动范围,也只限于钱塘江以南的会稽和临海等几个郡。
孙恩军将会稽、临海等郡洗劫了一番后,孙无终和高雅之率领的北府军终于姗姗来迟,紧接着双方便开始进行了焦灼的乱战。
战斗了几次之后,孙恩只得带领乱军退向上虞,这也意味着北府军扳回了一城,算是再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高雅之带领大军杀向了上虞,想要一鼓作气消灭孙恩,结果却又遭遇了孙恩的伏击,可谓是损失惨重。
当这场战斗发生时,范二的船队才刚进入溧阳,但他们得到消息时却已将近宜兴了。
宜兴和吴郡之间只相隔一个太湖,其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余里而已,按照这支船队的行船速度,只需要四五个时辰就能到达吴郡码头了。
按照这几天不断得到的消息,孙恩的乱军此时大概还在锲而不舍地继续攻打山阴吧?
只是高雅之虽然败了一场,但在守城战中却不是那么容易败的,毕竟还有孙无终等人率领的大军在外与之呼应,孙恩也不可能不计代价地攻击山阴的。
山阴就像是孙恩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同样也保证了吴郡现在的安全。
意识到吴郡的安全时,船上的吴郡籍将士和范二都暗暗松了口气,可这一口气松得又有些莫名其妙。
自从进入三吴地区之后,范二是沉默的,他的心也似乎在滴血。
因为范二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已不再是昔日的三吴、不再是印象中的美丽而富饶的三吴。
江左最大的产量基地,曾经的大晋的粮仓,如今却是什么模样?
到处千疮百孔,一片破败荒凉!
要是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这是从未遭遇过孙恩乱军的宜兴呢?
宜兴从始至终都没有遭遇过,哪怕是一次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