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云集于扬州,连亲王爷都来了两位,郡王来了五位,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都想亲眼目睹一下四位佳丽的国色天香,也都想看看究竟是谁最后能拨得头筹,成为实至名归的花中之魁首。”
听众俱是唏嘘不已,哀叹自己晚生了几十年,不然必也能恰逢其会。文定暗下则是瞠目结舌,连四十年前风月场中发生之事,席中之人也能列举出来,看来这些人对风月场中之事,简直是已到了魔怔的境地了。
顿时,席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说话那人身上,就连被费文斌牵扯住的沈立行也是如此,不得已,费文斌也只好暂停了口中喋喋不休的讲述,望向说话那人。
那位老板仿佛已经见到胜利的降临,洋洋得意的说道:“如何?游少东,在这扬州府里,再想找出比此件更为盛大的风月事,恐怕已是不大可能了吧!”
“谁说没有了,我准保就能找出一个来。”游昌胜自信满满的样子,更是勾起了整桌人的好奇之心。
沈立行这个风月老手按撩不住道:“哦,那游老弟就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那个风月盛会。”
游昌胜先是沿着酒桌环顾了一遍,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方才解说道:“就是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之事嘛!”
众人皆大呼上当,那费文斌更是颇有怨言的道:“那也算得上风月之事吗?那可是千古第一荒淫之君。游少东,你这玩笑可不怎么高明。”
“怎的就不对了?想当年隋炀帝三下扬州,最后一趟还把命留下了。身为君王,为了风月之事,竟落得亡国丧身,这还不算玩的大吗?再则我刚才只是说风月盛会,并未局限昏君或是名士,当年炀帝下扬州,后宫三千佳丽随行,赤女拉纤,封柳树、赐国姓,这难道还称不上风月之事吗?”
这番话说的众人是哑口无言。
虽然心底不是十分愿意承认,不过文定也清楚,炀帝是极为推崇儒学之人,文才虽不及宋徽宗、李后主,可是在历代君主中也称得中上之才,起码不输于被其亲手灭掉的陈后主,更不用说他那几个只知道追逐美色的兄弟了。其上位伊始,便又大力推行其父晚年日渐排斥的儒学,读书著述亦从未间断。
只是在文定心中难免还是会存有疙瘩,这与炀帝的其他作为比起来,实在是不显眼,以至于常常为史家所忽视,《隋书》、《资治通鉴》都不过仅是寥寥数笔而已。
回想那些个败亡江山的君主,虽也是极尽奢华,然自他们即位之时,便已是外敌环视,局势已是岌岌可危。他们的不理政事,除了有自己贪图享乐的原因之外,另一方面则是深感无力回天,犹如待死之人的最后疯狂。
而炀帝则不然,其父隋开皇交到他手中的是完整富强的基业,在经历了南北朝之后,虽然还有异族在旁窥视,可那支一统南北的隋朝军队依然是空前强大;虽然各地贵族尚在蠢蠢欲动,而南北百姓们无不是期待安稳的日子;在其节俭的父母休养生息的策略之下,留给他的国库亦是十分富庶。
如此强大的隋家江山,炀帝仅用了十四年就给败落得干净,不得不让世人为之惊叹。就好像大隋江山与他有何解不开的冤仇一般,非要将其覆灭于顷刻间,若是陈宣华重生,未知是否会是另一番光景。
且说方才那费文斌听闻游少东的怪论之后,即刻便当众表叙自己的不齿,原本是想博取众人的敬重,谁知话刚落音就被游少东一阵抢白,不但不曾出彩,自己反落得处境尴尬不甘心当众出丑的他,随即便又搜肠刮肚了一番,激愤的道:“那杨广于其父病榻之畔,调戏庶母,弑杀乃父,后又烝其父妃,这等违背人伦之事,难道也算得上风花雪月不成吗?”
这等史事,连《隋书》中亦有提起,自然是作假不得。
众人都大呼有理,游昌胜却不以为然的道:“费兄岂不知,炀帝祖先乃是经受鲜卑化的汉人,其母独孤皇后直接便是鲜卑人。鲜卑人以继母为妻、以寡嫂为妻的风俗大为盛行,怎能以我汉人之伦常来评定于他呢?”
五胡乱华之后,北方政权一直便是在胡人手中,胡汉杂居早已是习以为常,谁能说的清这里面的干系。
“游少东,这种话也是能胡乱说的吗?”费文斌激愤之余拍案而起,本只是说笑而已,哪知清况竟急转直下,文定不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中惟有沈立行还能对费文斌有所影响,忙安抚道:“别急,别急,费老弟,若是游老弟说的有何不对,你更正便是了,犯不着生气呀!”
费文斌心中的那股子气并不是为了炀帝的血统,只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搜刮出来的说辞,被其三言两语就给推翻了,感觉着自己颜面无光,所以才故作生气状,以掩饰其羞态。既然沈老板都出面斡旋了,说什么也得给他面子。
费文斌语气稍稍缓和的道:“沈兄,你来做个评判,游少东说那独孤皇后是胡人,这岂不是在捏造吗?姓独碌娜宋壹亩嗔耍共皇怯肽阄乙话愕暮喝恕!?
此话一出,其他人倒还罢了,游少东与沈立行立即便笑开了,文定憋了半天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而那始作俑者则是一脸的茫然。
一边竭力止住笑,沈立行一边为其解释道:“我说费老弟呀!你搞错了,独孤氏就是鲜卑人的姓氏,我们汉人里媸敲挥械摹!?
费文斌涨红了脸,支吾道:“那、那……我也见过的那些姓独孤的人,没什么不同呀!”
游少东解释道:“费兄,那是已经汉化后的鲜卑人,隋唐之后,鲜卑这个民族,绝大部分已经融入我汉族,再也找不出纯粹的鲜卑人了。在隋唐之前,许多鲜卑人姓氏就都已经改为相近的汉姓,比如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后改为刘氏;贺楼氏后改为楼氏;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若口引氏后改为寇氏等等,有些喜欢追忆鲜卑精神的家族则保持姓氏不曾变动,其实已经和汉人一般无二。”
这等史事在文定、沈立行二人听来不算什么,可席上的其他人则犹如听闻什么新奇之事似的,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连有着一股子怨气的费文斌也不由的惊奇道:“乖乖,游少东竟然还是深藏不露之人,连这种学问也能详尽熟知。”
“呵呵,这个自然是跟小弟家里的买卖有关系咯!柳朝奉你说是吧?”游少东说着还向文定做了一个会心的眼色。
这下连沈立行也给搞糊涂了,神秘的问道:“哦,难道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不成?”
“哪里哪里,游少东说的必是北魏时的石雕,鲜卑人大多笃信佛教,顽固的鲜卑贵族更是期望以此来抵制我汉人所崇拜的儒学天道,所以那时期的石雕佛像称得上是一时之最,做当铺行当的少不得会收到这类抵押品。”
佛教也正是因为当时鲜卑王室大力扶持,方才能有后来遍布九州之地的光景。再到后来,有鲜卑血脉的隋、唐二朝也是大力推广佛学,而对汉族的儒家以及道教则是既用且防。
然而宋朝与如今的大明朝则全然不是这样,二朝之中众多君主皆是信奉道学,对佛学更多的是轻视,其中我大明的太祖皇帝虽有过做沙弥的经历,然而得到大宝之后,便开始信奉道教神明真武大帝。
而且当铺行当中,对北魏之所以会如此熟悉,除了石雕佛像之外,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文定不曾解说,那便是抵押行的起源。就是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势力庞大的寺院僧人开始从事此行业,而普通商人根本不能涉足此业,直到唐朝之后,寺院势力大不如昔,商人所开的当铺方才如雨后春笋般于九州各地兴起。
桌上的其他人对当铺里的内情兴趣自然也不会太大,说着说着又转向炀帝来扬州时的情景。当然别说是他们,就是他们往上追溯四十辈的祖先,也不会经历过九百年前的盛景,不过扬州人家却将当时盛况空前的画面代代相传。
在座诸位之中,以游昌胜所知最为详尽,据他所说,其祖上昔日曾是扬州地面上的一个小官吏,有幸参与过当时的盛会,是以给后人们留下的传说也十分详细。
只听他娓娓讲叙道:“隋炀帝早年曾于扬州做过总管,对于此间的美景一直是不曾忘怀,说是在那年的八月份,正是遍地金黄的收获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再次吸引着他。所以不等运河全部完工,就从洛阳出发,坐龙舟前来。那是一支规模无比浩大的船队,不但是前无古人,只怕后世君主亦不会有人赶超于他。”
“光是炀帝所乘坐的龙舟便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整个龙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重共计一百六十房,都是以金玉雕刻花纹,下重有宦官和内侍居住。龙舟有殿脚一千零八十人用青丝大绦绳牵引前进,殿脚人俱身着锦彩衣袍。”
“皇后坐的船叫翔嫡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用殿脚九百人引进。缤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脚二百人。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脚一百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华丽大船上千艘,上面坐着宫人、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国使者、宫廷卫士,总计用殿脚八百多人。”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航行的时侯首尾相接,前后长达二百多里。两岸又有二十万骑兵护送,马蹄杂沓,旌旗蔽空。据当时洛阳百姓所说,场帝的龙舟已出发五十多日,随从的船只才刚刚离开洛阳。”
“船队中还有一千吴中娇娥,乃是专司拉纤之职。炀帝原本的用意是粉饰美景,谁知船动之后,但见那些原本娇滴滴的吴中女子一个个汗流侠背,失去了风月的趣味,便下令各官员沿河堤两岸广种柳树,为她们遮阴挡日。不但是官员百姓栽种,连炀帝自己也曾栽种一株,后来便赐国姓于柳树。”
如此详尽的叙述,倒是与史书之中的记载相去无几。
扬州百姓虽然对场帝的奢侈无度、劳民伤财极为痛恨,可只要提起当年的盛景,言语中却总是能透露出几分向往之情。
这顿为沈立行接风的夜宴,也在一片惊叹之中尽兴收场。
临分手时,众人又相约来日的聚会。游少东居住在汪园附近,便与沈立行、文定二人同道而行。当在场只有他们三人之时,游少东便一语道破文定此行的目的。
原来,这游家也是出于徽州之地,同是徽帮中人,又是几代经营当铺的世家,汪元海少不得事先让他们万鑫当铺的高手验看过一番。是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游昌胜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说起两帮人的争执不下,也是颇为头痛。
此刻已是人定时分,可街面上的男女老少还不肯散去,饲榇司安坏梦亩ň娌灰眩土蛄⑿幸惨苫蟛唤狻?
沈立行向身旁的游少东问道:“游老弟,今天是什么大日子呀?怎么整个扬州府的百姓兴致都钦獍愫茫俊?
“沈兄,你怎么忘记了?再过两夜就到七夕了,这街上游玩的男女自然要比往日多。”
“哦。”沈立行恍然而悟。
每逢七夕来临,平时不怎么迈出家门的女子们便解除了禁锢,或是与小姐妹们结伴上街,置办供品,游逛灯会,又或是溜出家门,暗暗约上自己的情郎,在星空见证之下山盟海誓。
听到七夕的来临,文定心中一阵抽搐,因为那离他而去的雨烟最是喜欢这女儿节,还在私下里跟文定提起过,她一生中最有纪念的七夕夜,就是与另外三个情投意合的女子,在织女星的照耀下结拜为金兰姐妹。
其中之一,就是文定在思雨楼见过的清渺姑娘。虽然文定无缘得见雨烟其余那两位金兰姐妹,可当雨烟说起她们时,脸上不经意流露出的淡淡笑屠,就连文定见了都心生醋意三年前,原本是说好要陪雨烟一同过七夕,可没想到后来的一段波折,让文定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后来再想弥补,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
而今后就算再遇上雨烟,文定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这个资格。
翌日,果真如沈立行说的那般,他表兄请文定去一睹那幅闹得扬州府沸沸扬扬的巨然真迹,竟然是《秋山问道图》,果然称得上传世之作。这幅画文定也是慕名已久,又因为深知其中干系,用了足足三个时辰的时间,从画轴的方方面面进行辨认,一丝一毫也不敢疏忽大意。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从任何一处看来,这幅画绝对是巨然的真迹。
文定肯定的承诺,也增添了汪府中人的信心,誓要让这帮晋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文定也因为此事在汪府中倍受礼遇,一向自视甚高的汪府下人们见着他都是先生前先生后的,生恐开罪了他便会惹恼老爷。
而文定深知客居于这种大户人家,凡事还是应小心为上,只是闲居在那厢房之中,无事便从不踏出东院一步。好在东家交代另外几件琐碎的买卖,也在沈老板的帮衬下办的极为顺畅,那些老板看在汪家的面子上,十分痛快就应承了下来。现在只须等在明月酒楼的那场比试之后,文定便可以起程回汉口了。
文定这种悠哉自如的日子,与沈立行席接席、宴连宴的近况真是鲜明对比。自那晚碰见他的那班旧日玩伴之后,他回来的消息便有如一阵风似的,在他们的圈子中传散开来,紧接着便是一封接着一封的请帖儿送进了汪府,在他的案头上堆的有座小山那么高。
沈立行原本就是此中能手,再加上又不想在家碰上表兄那张寒光冷脸,自然是不会错过,日日畅游,夜夜笙歌,好不痛快。当然他也不会撇下文定独自一人,每每都要邀文定与他一同前往。
起初几次,文定还是兴趣盎然的陪着他,后来一连去了几次,也觉得兴致索然。在汉口镇时那是铺子的买卖需要,不得已为之。到了扬州,自己不过是个过客,要不了几日便要离去,又何必勉强自己做出违心之举呢?再加上,不论是何人设宴,只要有了沈立行的身影,那费文斌是必到无疑。初时见到此人,文定还会觉得有些可笑,可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那股玩笑之心早已消耗殆尽,只觉得其面目可僧,言语乏味,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套恭维之词,文定实在不能忍受,也就藉故要独自去逛逛扬州名胜,推辞了沈立行的盛情相邀。
既然说了要逛名胜,文定也不好待在汪府中不出门,不然叫沈某人知道了,还会以为是不给他面子。
自从文定见过其结交的一班朋友后,心中对他的评价也没以前那么良好了,对朋友文定自是不须提防,可对自己不了解的旁人,还是小心些为妙。
就像今日,文定又谢绝了沈某人的邀请,只身出门,闲逛于扬州的大街小巷。出门之后才知道,今日正巧是七夕女儿节,街上往来的游人挨肩擦背,好不拥挤。
此景顿时让文定心中生出一股畏惧之感,他向来对热闹的场面虽无排斥,但也不是十分欢喜,而眼前这种寸步难移的场面,更是他平生仅见。就连纵横于扬州的各条河流之上,也排满了各式的舟桌、画舫,但闻歌声琴声从湖面上飘荡过来,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文定不由得后悔不已,若是自己早先雇一叶小舟,游逛于湖面上,一边聆听动人的丝竹管弦之乐,一边欣赏岸边繁盛的景象,那真是数不完的闲逸,道不尽的悦目。哪里会像此番,伫足在人群中,只能随着缓慢的人流慢慢移动,丝毫没有闲暇的心情,只盼望着赶快摆脱这眼前的一切。
第四章芳迹乍现
一条小舟缓缓的靠近岸边,船上除了两名撑船的船夫之外,还有三位秀美的女子,乃是主仆三人。
“小姐,再过一会儿就该是拜祭的时辰了,你倒是动作快些呀!不然非退了不可。”为了向织女星祈巧,心急的丫鬟竟顾不得尊卑礼仅,向自己的小姐催促起来。
好在她家小姐理解她此刻急切的心情,并不计较这些,可小姐身旁的另一个丫鬟却不答应了,接下话茬道:“采蘩,你这蹄子疯了是怎么的?说话没大没小。不就是祈巧吗?你的针线厨艺已经够好的了,还犯得着这么着急吗?”
采蘩也不甘示弱的道:“有谁不愿意自己的手艺更好?要不然这几年里,你为何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厨房遴之惟植患埃歉羧钗宓南蛭仪虢套霾耍肯衷诳珊茫崭战袒崃送降埽降芫涂悸裨故Ω档牟皇橇恕!?
本来丫头偷偷向姐妹学手艺,就是件十分隐蔽拢碌氖侵谌诵啊4丝滩赊赖敝诼读怂牡祝盟陡行呱鼐吹溃骸拔业囊馑际撬担咀挪赊滥愕氖忠眨懊藕闷偶沂且兹绶凑疲睦锘剐枰砬笱剑?
采蘩被她说的满脸绯红,不依不饶的向小姐告状:“小姐,您看那个疯丫头,她那张嘴开口闭口就是婆家,一个大姑娘家的也不识羞,您还不管管呀!”
采蘩俊秀的小脸一边向小姐做着委屈的苦相,一边换个角度就向那个姐妹做鬼脸。
立时,两个人是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
这两个聪噪的丫头吵个没完,一直在旁没张嘴的小姐无奈之下,不得不出声拿出小姐的威仪来:“好了,你们两个吵够了没?还去不去湖边拜祭了?”
那两个丫头这才闭上那两张喋喋不休的小嘴,分别站在小姐左右,谁也不搭理谁,各自提着装满供品的竹篮,登上了岸。
七夕之夜,乃是女儿家的重大节日,为此要做上一两日的准备。必须在这一日的白天和好面,捏成各种小巧的样式,再放进油锅里煎炸,这种油炸面团就唤为巧果。
来到这幽静的岸边之后,主仆三人找到一处刚好朝着织女星方位的石阶,摆上她们准备的巧果、莲蓬、白藕、红菱。待一切妥当之后,三人再分主次站好,向织女星所在的方向缓缓下拜。
拜完之后,采蘩轻声的向小姐问道:“小姐,你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呀?”
小姐的脸领泛起一丝红晕,轻轻阵了一口道:“呸呸,自己许的愿也不曾向我们讲,怎得就向我们问起了。”
另一个丫头也帮腔道:“是呀!应该是先讲出自己许的愿,才好向别人问嘛!”
“那好。”采蘩环顾了左右,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可声音轻的好比湖边的蚊虫,道:“我是向牛郎织女祈祷,早日寻个如意郎君。”
“哈哈哈哈……”
其余二女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弄得采蘩好不羞涩,为了掩饰这尴尬,赶忙上去追问她们:“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是这么想的吗?该你们了,你们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