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洛阳牡丹花-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一生和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我们之间密不可分,似乎谁也离不开谁:我身上有它的故事,它花中也有我的传说。”

    三

    早晨的阳光又一次照亮了窗帘,她从甜蜜的睡梦中醒来坐在床上回味无穷。

    “我是不是已经老了,所以他们老是纠缠着我?是谁动了手脚,流逝的年华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她伸伸懒腰,眨眨眼,驱散了睡意:“其实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只要活得精彩就够了。”她凝视着这些鬼魂,喃喃地说:“你们曾经是那些岁月里的扮演者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你们想来就来吧。”

    她爬了起来,睡眼惺忪地从楼梯下来,用眼睛在大厅里搜索,终于在厨房找到了丈夫。丈夫也注意到了她的眼神,于是就和以往一样问了一声:“青兰!是不是又梦见了什么?”

    “我以为你还在院子里呢!”她打了一个擦边球。

    “院子里的事情已经忙完了。”

    “有你这样一位相濡以沫的丈夫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朱青兰心里很不自在地说:“天天都由你来料理家务,我真的过意不去。”

    “夫妻还谈什么过意不去?”钱伟忠意在打消她的卑微心理,“等你外面什么都不想管了,我就全部交给你,那时候我就可以轻松了。”

    “是呀,外面的事情我实在是放不下来,一放下来就觉得忧心忡忡。”

    “所以你会在幻觉中不断出现那些你熟悉的面孔。”

    佳佳和圆圆先后从楼梯上跑下来,不约而同地叫着:“爷爷奶奶早!”

    佳佳推了一把圆圆,说:“我已经多次对你说过,你不能叫奶奶只能叫外婆!”

    圆圆瞋目而视不肯相让:“我偏叫!”

    “好了好了,”奶奶劝说她们,“佳佳你是姐姐就让让妹妹,妹妹想叫奶奶也好外婆也好顺其自然都可以,好吗?来两人握握手。”

    佳佳和圆圆握完手很快就忘记了前嫌,又纵情嬉闹起来。

    佳佳和圆圆都是朱青兰的掌上明珠,佳佳是她的孙女,圆圆是她的外甥女。孙女是在母亲临死前破腹产生下的,外甥女的母亲还在狱中,所以两个女孩都由她来照顾。她不仅要充当奶奶的角色还要扮演妈妈的温柔。她们俩都长得十分美丽可爱外表上各有千秋,概括说就是佳佳没有的圆圆有,圆圆没有的佳佳有,而且分布得相当平衡。从她们俩身上看来,上帝似乎很公平。比如说,佳佳比较白的皮肤,而圆圆的肤色却黑了点;又比如,圆圆浓眉毛,但佳佳的头发却是黄色;再比如,佳佳有经得住考验的上半身,但是她的屁股却略显平坦;而圆圆虽然上半身薄弱点,但屁股堪比拉丁美洲的翘臀女孩;两人性格也迥然不同:佳佳性格温和,朱青兰看见她就勾起她妈妈尹佳的形象;圆圆固执、任性,也像她的母亲。

    佳佳抬起头问:“奶奶,你不是说要给我们讲牡丹的故事吗?”

    “今天奶奶没空,我马上就要出去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哪天有空我一定给你们讲。”

    “你老是说没空。。。。。。”佳佳嘟囔着。

    “你放心,奶奶一定会给你们讲的。”奶奶重复一边。

    “你今天早点回来,大家都等你一起吃晚饭。”钱伟忠插嘴关照。

    “今天是什么日子,干嘛一定要等我?”

    “你就别再问了,早点回来就是了。”

    “我很可能会一时忙不过来,不过我会尽量赶回来的。”

    四

    朱青兰还是超出预定时间回到家里。当她一打开房门,惊奇地看见家里不仅烛光满堂,人挤得满满的,而且还影影绰绰多了许多久违、熟悉、友善的面孔。在微弱的光线下,他们调侃地互相逗趣,看了真叫人高兴。她环视一下四周,暗自纳闷,迷惑了片刻恍然大悟,额头上的眉毛立即舒展开来,心中泛起沁人心脾的欢乐,接着说:“哦,明白了。”又问:“是谁在张罗,布得置这么别致动人?”

    她最得意的儿子刘怀紫启齿微笑,首先祝贺:“妈妈生日快乐。”随后是肖升荣、佳佳、圆圆异口同声:“奶奶生日快乐。”接着,钱伟忠走到跟前,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掌心里,亲切地说:“老婆生日快乐。”同时全体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我自己的生日早就忘记了,你们何必兴师动众?”朱青兰眉飞色舞。

    “你忘记并不代表我们也能忘记。”钱伟忠坦诚地说:“因为你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女人,谁也猜不出你所经历的一切,所以大家很想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听到你的心声。”

    “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朱青兰用手甩了一下,爽朗地笑了一声说:“就别让我出丑了!”

    佳佳和圆圆双双一起走到钢琴前坐下,神情专注而严肃,她们演奏的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随着手指在琴键上飞舞起来,乐曲回荡在大厅里,仿佛月光下的粼粼水波。

    演奏结束便举行了晚宴,朱青兰在掌声和“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吹灭了最后一根蜡烛,说:“今晚真使我着迷。”

    刘怀紫成了宴会的主持,说:“妈妈,今天报纸还为你作了一篇专门的报道,并且援引了许多要人的赞誉。要不要我念给你听?”

    “什么要人的赞誉?”朱青兰一时没能回过神来,很是吃惊。“我倒是想听听。你念吧。”

    “。。。。。。你是一位杰出、热心的女性,不仅成功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还为慈善机构慷慨解囊,为贫穷和健康捐助大宗款项;学校、图书馆、医院因你的爱心拔地而起;你为生态环境作出不懈的努力,你所做的一切标志着文明和野蛮的分界。。。。。。”

    “见鬼去吧!我看你好像是在哗众取宠谈论一位圣人。我可不是什么圣人,我的脸都被你说得感到火辣辣的。”等刘怀紫念完,朱青兰嗤笑了一下,说:“我猜想是不是你用金钱买通了某个记者为我写的?”

    “妈,你为什么要和‘买通’挂上钩?”刘怀紫半真半假地说:“这在贿赂盛行的今天听起来好像不太刺耳了吧?”

    “那就跟在做广告差不多。”朱青兰补充说:“其实我在大众媒体面前已经不再重要了,你何必还要把我抬出去?”

    “既然你对这篇报道不感兴趣,”刘怀紫建议:“那就由你自己总结几句,好吗?”

    “回忆起一个个离世的灵魂,我很高兴还能活到现在,否则今天就不能和你们欢聚一堂了。”她被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包围而交织着一种自豪感,侃侃而谈:“谢谢你们不顾路途颠簸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一起共度今宵。谢谢你们为我安排了这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会永远记住它的。”她说话时声音简洁有力:“其实我所做的只是沧海一粟,不值得渲染。而我最需要感谢的是我难以割舍的丈夫。他直率诚实是我命运中的丈夫也是我前进中的老师。在我和他认识的那天起,他一直是我志同道合的战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仗剑天涯,不仅为我遮风避雨,而且还为我培养了一个优秀杰出的孙子。就是这个孙子在我饱受非议、遍体鳞伤、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他用他的稚嫩身体为我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现在又为紫斑牡丹公司继往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

    等宴席散去宾客纷纷离去已经很晚了。她和往常一样安排好佳佳和圆圆的睡觉。但是佳佳还是没有忘记叮嘱奶奶:“你一定要给我们讲关于牡丹的故事,好吗?”

    “好,奶奶这次一定说话算数。”

    她站起来关了灯和门,然后沿着通道朝自己的卧室走去。从她的背影,岁月的流逝似乎丝毫没有带走她身上大家闺秀的高贵气派和豪放风度。

    就在此时,恰逢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和暴风雨突然袭来。跟往常一样,她走进卧室戴上老花眼镜翻了翻日历,自言自语:“多少天没下雨了?”“土壤确实需要水了。”这是她从小在乡间盼望风调雨顺所形成的第一观念

    随着一道道闪电,雨点便像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打在玻璃窗上。她又闻到了耕地在雨水中散发出的扑鼻芳香,于是安然地躺了下去重新回到那魅影憧憧、混淆不清的世界之中。

 ;。。。 ; ;
第二章留苏预备部
    一

    在上海著名的淮海路的一幢楼里住着一个很普通的人家。男主人是一家研究所的工程师。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他都是一个地道的正人君子,只是陷入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新世界,可是他还在沿用旧世界的那套准则标准在衡量、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观点,所以经常碰壁甚至遭到排斥;但他并不为所动,还自以为切中时弊继续推销自己的理论,似乎要像唐吉柯德挑战风车一样和这个世界潮流势不两立一决高低,殊不知灾难正在向他渐渐靠近。然而妻子却与丈夫相反不仅是一位脸容清秀体态匀称、举手投足端庄典雅,而且非常传统为人为事谨慎得体的女人。她从不惹是生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地道的贤妻良母。

    家里一共养育着四个孩子,清一色都是儿子。因为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个个都聪明伶俐、好学不倦。尤其在家排行老二的刘宗经不仅人长得英俊而且成绩更为突出经常获奖,所以不仅深得父母的喜欢,而且连远在洛阳的姑妈和姑父也情有独钟。

    因为姑妈在生完第二个女孩,不幸得了卵巢肿瘤,手术后失去了生育能力。姑父是洛阳一位有名的中医,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传承他的事业,而如今却落空了。姑妈为此感到十分内疚,如同一根鱼刺始终横亘在她的喉咙。

    刘宗经从小每到寒暑假就到洛阳来生活一段时间,和姑妈一家人情同手足非常亲近,所以姑妈一直寄希望哥哥能把刘宗经过继到自家的门下。因此她经常无论是在信上还是见面总会少不了对哥哥有事没事地唠叨几句:“你反正有四个儿子,就把宗经过继给我吧?”哥哥倒是无所谓,可是嫂子却在这个问题上意外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儿子再多,也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快肉!不是说给就给的。”

    老刘免不了要为自己的妹妹着想,说:“他们家里的条件不错,宗经去她家生活一定会很幸福的。”

    妻子提出异议:“你说的幸福只是生活上的。你也得问问宗经是否喜欢学中医?如果他不喜欢,哪怎么叫幸福?”

    但不管如何,每到寒暑假,姑妈已经习惯了会提前写信给哥哥督促他别忘了让刘宗经来洛阳。而刘宗经一到寒暑假,心就飞离了上海,因为他每次去洛阳,两个表姐都和他相处得十分开心。

    二

    这样的光景年年如此一直延续到刘宗经高三。那年刘宗经由于成绩优秀被教育部委派前去苏联留学。那在当时对每个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向往。

    就在他等待启程去留苏预备部报到的时候,父亲却在划分xx的狂潮中被打成了xx。可是他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会因此让他和留苏预备部失之交臂。

    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听到刺耳的闹钟铃声一响,便迅速起床,穿完衣服吃好早饭就匆匆上路赶去学校。虽然自己已经被委派即将去苏联留学,但是他觉得毕业考仍不能放弃,必须考出个好成绩证明自己,所以即使走在上学的路上也是边走边卷着书本背诵。

    当他走近学校门口,不断有同学和老师朝他挥手致意,他也向他们报以谦虚的微笑,或者互相击掌祝贺。极大多数人都会发出赞叹声:“你真是个天才!”“都成了天之娇子了!”就连花容月貌的姑娘也会毫无羞赧地望着他容光焕发的脸庞,使得其他小伙子自惭形秽。

    到了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班主任对刘宗经说:“下课后到教导处去一次。”周围同学间立即起了不小的波动,大家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嘘声一片:“通知下来了!”

    他一下课就立即兴冲冲地跑到教导处。

    可是教导处主任见到他并没有给他通知书,而是笑容僵硬地说:“你先坐下。”

    刘宗经在办公桌上扫视了一番,并没有看见有大红的纸袋。

    “我也感到十分意外。”沉默了几秒钟,教导主任开口说。“你父亲是不是被打成xx?”

    “是的。”刘宗经顿时感到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那你留苏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为什么?”刘宗经如同晴空霹雳、地动山摇。

    “没有为什么。”教导主任解释说:“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又红又专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你的家庭问题和无产阶级的观念背道而驰,就这么简单。”

    教导主任的话像铁锤一样敲打着他的心房,他差点晕了过去。

    离开学校,刘宗经的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走到家里本来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结果却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反复一句话萦绕着脑门:“生活为什么这么残酷,为什么要硬生生把我抛在理想之外?”

    他回到家里,也不问吃喝就颓然地坐了下来。父母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他为什么?他还未开口眼泪就哗啦啦地掉了下来。

    父亲立即感到问题十分严重,下意识地问:“是不是有关留苏出了问题?”

    儿子伤心地哭出了声音,又用手背擦了一下眼泪点了点头。

    父亲明白了没有再多问。

    这一夜老刘没有合眼,他始终听到儿子不停地在被子里抽泣。

    第二天一早,老刘就跑到学校找到教导主任解释:“我这个xx是因为指标缺少一个名额,领导叫我暂时顶一顶,等运动过去后马上给我摘帽。”

    “这只是你和你领导之间的口头契约。xx终归是xx,这是铁钉的事实。”教导主任板着脸,郑重其事地说:“你还是回去劝劝刘宗经,既然留苏不行,就集中精力考国内大学。”

    那个辉煌絢丽、情之所钟的愿望化为了泡影。一连几天,刘宗经饱尝可望不可即之苦,来到黄浦江边徘徊,百船争鸣首尾相望的繁忙景象更增加了他的失落感,望着浑浊的江水不断发出哀鸣:“我不怕挨饿甚至失去生命,就怕失去未来的光辉。如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如纵身一跳下去算了!”

    可是祸不单行,就在刘宗经考大学的前夕,父亲又被踢出知识分子的队伍送到嘉定劳改农场,工资也从一百五十元减至五十元,而且住房也被房管所勒令从两个大间搬到一个小单间。原本生活还算富足的家庭,顷刻间灰飞烟灭陷落困境,即使母亲想尽办法,一家人勒紧裤腰带,仍显得捉襟见肘,到了月底不得不到亲戚家去借钱借米。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刘宗经心如死灰,再也无法集中精力:老是觉得背后有人在盯着他议论他;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公共汽车里,都感到所有的目光都在嘲笑他。结果他名落孙山,连国内大学也未考取。这下子走远了,再也无法更改,他成了一名社会青年,被街道分配到菜场卖起了猪肉。

 ;。。。 ; ;
第三章两只搪瓷杯
    一

    在菜场里,他不可能得到重视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别的青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但是唯有他不能。好在他的师傅是一位党员又是食品组大组长,而且曾经获得过区里首届斩肉比武大会的第一名,工资也因此连升三级。他的技术在菜场里没人能和他匹敌。这稍微给了刘宗经一点做人的想象空间,觉得能拜在这样一位师傅门下多少还能借点光算是幸运的。

    师傅好像已经预先知道刘宗经的家境,所以每天不但要教他业务知识还不定时地给他上上政治课。说到业务,师傅把卖肉说得玄之又玄:什么叫雌大排什么叫雄大排,怎么识别前猪爪和后猪爪,小排要以白翳为准,夹心在五根半肋骨处下刀等等;说到政治,他总是离不开苦大仇深、忆苦思甜。

    姑妈是个心地善良、心直口快的女人;即使刘宗经不能过继给自己,平时也一直关心着他的成长;得知他去了菜场卖猪肉的情况后,立即从洛阳来到上海,不失时机、直截了当地对嫂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菜场卖猪肉不但天天天不亮就得起来,而且卖的都是冷冻猪,大冷天冻得像石头一样,弄不好刀划在手上怎么办?再说,我也看不出在小菜场会有什么前途?还是到洛阳去跟他姑父学习中医吧。虽说姑父是个体工商者,但无关大局,因为中医毕竟也是一门祖先传承的宝库。另外,对你家里也能减轻负担。家里如今已经大不如前。你又生有四个儿子,别的不说将来结婚房子就是一个大问题。”

    嫂子这次面对她的苦口婆心总算是松了口:“好吧。只要宗经愿意,我也没有意见。”

    姑妈最后给嫂子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我也不会要求他改姓。他能长期住下去我自然很高兴;他以后学成仍想回到上海,我也不会阻拦他。”

    嫂子情绪低落地说了一句:“改不改姓没什么意义。因为这个家让他很伤心,也没必要再留恋了。”

    “就这么决定了。”姑妈转身对刘宗经说:“我先回去准备一下。你想什么时候启程,写封信告诉我。我们全家都随时欢迎你来。”

    刘宗经垂着头,默默地一时也没有拿定主意。

    第二天,刘宗经把姑妈所说的话告诉了师傅。师傅听了立刻作色,断然说:“你千万不要相信你姑妈的鬼话!上海是八类地区工资待遇全国最高,洛阳算什么?差远了,一个零头都不到!我不是拖你后腿。小菜场再小再不好听也是国营单位。”他扳着手指,自豪地一一罗列,“月底有工资,生病有劳保,退休有退休金,死亡有丧葬费还有抚恤金;你姑父是私人诊所要啥没啥,怎么可以和国营单位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