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地关上了正间的门,赵河朝自己的屋子走去。刚走了几步,她就站住了。嘴里小声嘀咕道:“爸今天晚上这是怎么回事?三婶和那个女客人来了,他就把我撵出来了。他们有什么秘密话要说吗?那女人是什么人?看她的穿戴和模样,像是从大城市来的呀!”
赵河的好奇心被刺激了起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外,侧耳偷听起屋子里四个大人的谈话来。
窗是木格子窗,糊着一层薄薄的白纸。屋子里四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可听在赵河的耳朵中,还是很清晰的。
赵世友沉声问到:“小李,你当年起过誓,回城后,上了华京大学,就再也不会来三家村了。可你——”
沉默。屋子里沉默了一会儿后,郑美芳道:“三哥,晓菲现在是华京市旺县的副县长,她这次来三家村,是带队参观访问的。”
“带队参观访问?旺县的县长和会长呢?他们怎么不能带队来啊?”赵世友问到。
“赵会长,两位领导可能是知道我曾经在这里下过乡,所以就安排我带队来了。”李晓菲小声解释道。
“人呢?你们旺县来参观的那些人呢?”赵世友的口气,变得有些咄咄逼人了。
“他们坐的是另一班火车,明天早晨才能到五龙城火车站。大概上午十点吧,五龙县政府安排的客车会送他们过来。”李晓菲依然小声解释着。
“三哥,晓菲这也是不忘旧情,挂念着你们,先一步来了,看望看望你们啊!”郑美芳在一边继续帮着李晓菲说话。
“小李,别的话就不要多说了,我知道你来三家村的意思。做人不能这么做啊!做人要讲信用啊!”一直没有开口的吕丽,插上了话。
“三嫂,晓菲她——晓菲她也没别的想法,你放心好了,她——她只要看看孩子一眼就行了。”郑美芳道。
李晓菲紧跟着郑美芳说:“是啊三嫂,我真的不是来要孩子的。我——明天我带队到山里参观的时候,你们让孩子站在那个大场院里,我——我老远看看他就行了。”
吕丽突然哭了起来,声音也变得大了:“呜呜呜——小郑,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当年,你是中间人,咱们把事儿定下来了。李晓菲她——她是不是要反悔啊——我——呜呜呜——十五年啦——我——大海是我的!大海是我的儿子!谁也抢不去他!”
“三嫂!”
“三嫂——”
郑美芳和李晓菲都惊慌地叫了起来。
“啊——”赵河偷听到这里,猛地被震住了!她只感到心脏砰砰砰地乱跳,脑子里嗡嗡地响,天旋地转,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屋子里一下子静了。片刻后,“噔噔噔”,一阵脚步声传出,正间门吱呀地开了,赵世友冲到窗旁,一把揪住了赵河。
“小河,你——你在这里干什么?!”赵世友喝道。
赵河呆呆地看着赵世友,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你——你都听到了什么?嗯?!”赵世友把赵河的脸拉到面前,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她问到。
“爸——我——我什么——我什么都——都没听到啊!!呜呜呜——”赵河被赵世友的骇人模样,吓得放声哭了起来。
“赶快到你的屋子里睡觉去!你——今晚的事儿,你对谁也不准提起!听见了没有?嗯?!”赵世友严厉地嘱咐了赵河几句,松开手,放了她。
吕丽也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她一把抱住赵河,一边哭,一边道:“小河,不管你听到了什么,那都不是真的啊!你和你哥是双胞胎,你们俩都是我一口奶一口奶喂大的啊!小河,你千万别在你哥面前胡说八道啊!妈不骗你——真的,妈不骗你——”
赵河头昏脑涨地跑进自己的屋子里。她没有去大门外的草垛抱柴火烧炕,她穿着衣服,一头钻进被窝里,双手捂着眼睛,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哥——他不是妈妈生的?!他——他是那个叫李晓菲的城里女人生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怪不得呢,我和哥一点都不像!哥的亲妈来了,她要领哥回去?到大城市里去?这可怎么办啊?
······
天蒙蒙地亮了,一夜没合眼的赵河,从被窝里爬出来,辫子也没梳理,脸也没洗,推出厢房里的大金鹿自行车,出了门,跨上车子,朝村北五指山里猛蹬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五章 突兀客人
进入了腊月,到三家村参观的人渐渐少了。喝了腊八粥后,天气越发冷了起来,终于,一连多天,再也不见外乡人前来,三家村获得了一段少有的宁静日子。
腊月十五日,入夜时分,一轮圆月,从五指山脉的东边升了起来,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炊烟消散的三家村。一辆墨绿色三轮摩托车,嗵嗵嗵地停在了村北的路口处。
住在村北一户人家养的一条半大的土狗,吃完了主人给予的一点残汤剩饭后,刚要钻进狗窝睡觉,听到那摩托车的轰鸣,便仰头看着东方天空的圆月,张开嘴,汪汪汪地叫了起来。村中其它的一些狗,听到那狗叫,也跟随着一起叫了起来。瞬间,狗吠声,在村庄和山野间回响成了一片。
三轮摩托车斗里,一个身穿蓝色呢子大氅、戴着口罩和墨镜的短发女子,右手里提着两个纸盒,站起身来。她一边朝外跳,一边朝扶着摩托车把、身穿藏蓝色棉大衣的另一个女子道:“李梅,你回去吧,我自己进村去。”因为戴着大口罩,女子的声音,显得有些含糊不清。
驾驶三轮摩托车的女子,正是白龙镇派出所女警李梅。李梅道:“姐,离村南还有好几百米,天这么冷,我送你过去吧?”
“你听,摩托车惹得村里这么多狗叫起来了!小胡同也不好走,你回去吧,我自己一会儿就到了。”穿蓝色呢子大氅的女子,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乱的短发道。
“那——姐,明天参观完了,你到白龙镇住一个晚上吧?我想和姐好好玩玩呢。”李梅一边扭转车头,一边问那女子。
“明天其他人就来了,人多不方便。等过年放假了,你回华京市休班,咱们再玩。”女子抬起左手来,将蓝呢子大氅的衣领竖了一竖,转身朝村中走去。
孙小胖家的大门,吱呀一声响,被穿蓝色呢子大氅的女子推开。听到院子里的门响,正在家里收拾饭碗的郑美芳,开了正间门,探头朝院子里看。
只看了一眼,郑美芳就扎撒着两只手,从屋子里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小声惊叫道:“晓菲,是你吧?!你——你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就这么来了?!”
穿蓝色呢子大氅的李晓菲,摘下了大口罩和墨镜,没说话,急步上前,和郑美芳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院子里冷,晓菲,赶快进屋暖和暖和吧!”两个女人抱了一会儿,郑美芳首先松开了手,接下李晓菲手中的两个纸盒,拉着她朝屋子里走去。
“长才和孩子呢?”被郑美芳推到火热土炕上坐下后的李晓菲,转头四顾了一下简陋却温馨的农家房后,问郑美芳。
“长才去后山捉黄鼠狼去了,小胖他和——他和赵力两口子一起住在山里。”郑美芳在瓦数不高、显得有些淡黄的电灯泡下,端详着李晓菲的脸。
李晓菲同样看着郑美芳,半天,道:“美芳,你真年轻。”
郑美芳道:“晓菲,你才年轻呢!你不愧是咱们的校花呀,这都三十六岁了,看起来,还像当年那么漂亮。我——我在乡下生活了这么多年,脸早晒黑了。”
李晓菲的眼神立即黯淡了下来,她喃喃地道:“美芳,你不用骗我,我知道自己有多老!这几年,遇到过几个毕业后就没见面的同学,他们都认不出我来了呢。”
“晓菲,你不老!真的,你一点都不见老啊!”郑美芳瞅着李晓菲的脸,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感叹:“都说漂亮的女人老得快,唉,真是如此啊!晓菲她——她的脸色,怎么这么黄?她——她的双眼,还有了眼袋!唉,十八年前,她的那一双秋水欲滴的大眼睛,曾电倒过多少男生啊!”
李晓菲苦笑着摇摇头,突然道:“美芳,我要见见孩子!我——我要看看我的儿子!”
“啊?!晓菲,你——你这些年连信都没和三哥三嫂通过一封,怎么——怎么现在——”郑美芳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晓菲。
“我——我自从看了《华国日报》上的那篇文章和那些照片后,就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我现在——我现在比过去的哪一天——哪一夜,都想着见见——见见我——我儿子!”李晓菲哽咽了起来,两串闪着光的泪珠,顺着她消瘦蜡黄的脸颊,滴落下来。
郑美芳很为难地道:“晓菲,你当时向我和三哥三嫂保证过,这辈子,决不会再来三家村,决不会再来——再来认孩子呀。”
“美芳,那个时候——我——我——美芳,我不是要来认——认孩子,我只是想见见他!美芳,你帮帮我吧!我——我都快要疯了!十五年啦,我——我再也受不了了!”李晓菲抓住了郑美芳的手。
“可——我——”郑美芳不敢看李晓菲的脸,她低着头,也流起泪来。
“美芳,我——我不在华京大学教书了,我上个月下放到郊区的旺县当了副县长。明天,旺县有二十多个公社会长要来三家村参观,我——我是带队的。你去和赵世友说说,让我在参观的时候看一眼孩子就行!”李晓菲一边流泪,一边继续央求着郑美芳。
“这个——这个——晓菲,你——你这么突然来了,我——我——你叫我怎么和三哥三嫂说?”郑美芳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李晓菲猛地抱住了郑美芳,哭道:“美芳,你——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你——你不帮我,叫谁来帮我?钱平阳不知从谁嘴里知道了他!前几天,还为了他和我大吵了一场呢!”
“啊?!钱平阳知道赵海了?!他——他来三家村那次,没找我,我也躲开了他。事后我让长才暗地里打听过,钱平阳一点也不像是知道的样子呀!那天,他还为了赵海,训斥过那个吴——吴家的吴仁呢。”郑美芳道。
李晓菲叹口气,说:“我猜他早就知道这孩子了。他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我,常常摆出一副恨不得杀了我的样子。唉,如果不是为了双方的家庭和多多,我——我早就和他离婚了!”
“这个——要不,你和我一起,到三哥家去?我帮你求求三哥和三嫂!”郑美芳听了李晓菲的话,沉默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
“那——孩子——孩子他——”李晓菲犹豫地看着郑美芳。
郑美芳道:“孩子和小胖俩,都在山里的房子住呢。孩子今年高中毕业后,突然懂事了,自己决定和小胖,还有三哥的女儿赵河一起,复习功课,说是要上大学。”
“美芳,走!去了赵会长家,你——你一定要好好帮我说话啊!我这次来,也没顾得上买什么东西,这两只华京烤鸭,你和赵会长一家一只。”李晓菲跳下炕,擦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拿起一个盛烤鸭的纸盒,拉着郑美芳,就朝屋外走。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四章 拼爹(下)
赵世友在介绍联产承包经验时,没有再提赵海。他像《山乡巨变》那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说他为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为提高粮食产量,废寝忘食,反复认真地学习了会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最终创造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云云。
赵世友的改变,和《山乡巨变》那篇文章无关,因为他在看了那篇文章后,也像赵河和赵力那样,为上面的胡说八道骂了一通。赵世友不再提赵海,是因为赵海劝说和指点过他。
赵海对赵世友说:“爸,我知道你想把我出点子的事说出去,是为了我以后的前程打基础。可我在学校里听人说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通过这个联产承包,你很快就会成为华国的名人,到时候,你权啊钱的什么都有了,我和赵河还能受委屈吗?”
赵世友仔细想了想,觉着赵海的话的确有道理。自古以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自己这个当爹的,若能高官厚禄,那自己的儿女,还愁什么前途和出路呢?
于是,赵世友放弃了要在参观访问者面前极力打造儿子形象的计划,转而根据赵海的提议,学着报纸上的那一套,夸夸其谈,美化起自己来。
那天,韩会长带着来参观的四百多人走了之后,赵世友把韩会长送给他的大喇叭放好,擦了一把脸上的细汗,对赵海说:“嗨,多亏新来的韩会长想得周到,事先通知大家带了干粮。要不,中午这几百人的饭,可叫我怎么派下去啊?”
赵海没回应赵世友关于派饭的话题,他笑嘻嘻地对赵世友说:“爸,你今天表现得很好,真不愧是咱三家村几十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啊!”
赵世友满脸红光,哈哈一笑道:“不是你爸自己吹,要论讲话水平,五龙县的三级干部里,超过我的不多!只是——只是今天的人有些多,我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小结巴。”
赵海继续捧赵世友的臭脚道:“那也是瑕不掩瑜啊!看您现在的水平,假以时日,定能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什么?瞎子就不要说话了?假一也是一??赵海,你爸我毕竟才读到小学三年级,真听不懂你们嘴里的这些新鲜词儿呢。嗨嗨,我说大海呀,求求你啦,你以后和我说话,别再文绉绉了好不好?”赵世友也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假听不懂,他和赵海开起玩笑来。
赵海笑而不语,貌似算命先生一般,扳着自己的手指头挨个数了又数,对赵世友说:“爸,以后来参观访问三家村的人会越来越多,你讲话的水平,还要再上一层楼啊!”
赵世友急忙点头道:“是,是!你说得对!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真心话,和那些电影里的大人物们比起来,我这样的,算得了什么啊?”
经过了联产承包这个事情后,此时的赵海,在赵世友的眼中,简直成了一位聪明绝顶、目光长远的长辈了。
听了赵海的话后,赵世友便天天对着镜子,练习起演讲来。
果然如同赵海说的那样,随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到三家村。先是五龙县各公社的,接着,就是东山省内各兄弟县的,后来,便是省外的。最后,西疆、北原、南海等等最边远的省份,也有人来了。
这些来参观访问的人,三五个一伙,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一群,接二连三地进入五指山的中指峰,站在悬崖前的大场院里,聆听赵世友传授联产承包的经验。
这处大场院,因为在《华国日报》里和那部纪录片里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外来参观访问的人,都把它当成了一定要来看一看、站一站的圣地。而赵世友呢,则像是这处圣地中供奉的一个神,坦然地接收着众人的朝拜。
随着一批批参观访问的人来了走了,再来了又走了,赵世友的演讲水平,也达到了一个让赵海都瞠目结舌的高度——赵世友举着他那只扩音大喇叭,站在一只孙长才专门为他设计制作的大圆凳子上,可以不停歇、不喝水、声情并茂地讲两个多小时的话!
赵世友的讲话,该慷慨的时候慷慨,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粗犷时粗犷,该细腻时细腻,两个多小时的经验介绍,被他搞得就像是电台播音员在播放一部演义小说。
那些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参观访问者,不论年龄大小和官职高低,都被赵世友的讲话所吸引。两个多小时中,他们没人说话,没人出去大小便,一个个站在起了寒风的大场院里,听得津津有味。
赵海后来从赵河的嘴里才知道,赵世友为了锻炼口才,不单单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他还把大队办公室里的所有报纸,都拿回了家,每天晚上,专门研读上面刊登的那些领导讲话稿。
高一米、直径有两米的大圆凳,成了赵世友的舞台。他站在这舞台上,嘴对着扩音大喇叭,眼睛俯视着对他满怀敬仰的各地农村干部们,从如何想出了联产承包这个点子,到承包后的管理,再到今年秋天的收获和超额交公粮等等,侃侃而谈、一一道来。
大概是想到了孙长才在赵海出了点子后所做的那些事情,赵世友在后来的联产承包经验介绍中,还反复提到孙长才带人建场院、修小路、筑水坝等等事迹,使得孙长才也成了华国的知名人物,其风头完全压倒了孙大头。
在来来往往三家村的队伍中,除去参观访问、取经讨宝者外,还有另外一些人。这些人,背着照相机,扛着一些长枪短棍似的录音录像设备,三三两两的,不时地坐着黑色小轿车或者墨绿色的吉普车,从白龙镇的方向,来到三家村。他们是报社的记者,是电台的记者,甚至,还有几个是乡下人根本就不知为何物的电视台的记者。
这些各路的记者们,来到之后,就追逐着赵世友,请他演讲,不断地向他提问一个又一个关于三家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赵世友的演讲条理清楚、十分煽情,他答记者问,也是不露半点怯意,如同行云流水。
采访完了赵世友,那些记者们除去在悬崖前照那八间新房和大场院外,还跑到三家村的大街小巷和村子的周围乱转。白龙河岸边的茌梨园和白龙腊木林里、甚至干枯的苇丛里,也常见他们的影子。
在和一批批参观访问者以及各路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赵世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讲话水平,而且,他的外在气质,也发生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