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点子王-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儿院里,也有几个不学好的男孩子喜欢华军,甘当华军的跟班,把华军作为偶像来崇拜。其中,华强就是对华军最铁心的一个。当华军悄悄对华强说,要带他去拜赵海为师时,华强立即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下来。

    晚上十一点多,在守年夜的老院长打起了瞌睡、其他孩子们也一个个熬不住、陆续进入了梦乡之后,华军和华强,偷偷地爬出了孤儿院的院墙,来到了火车站候车室。

    在候车室里,华军又趁着一个旅客坐在排椅上睡觉的机会,将他披在身上的一件半新的军用棉大氅偷偷地拿了过来。得手后,华军高兴地对华强说:“怎么样小强?这可是正宗军用品!哈哈哈,咱这就叫出师得利啊!”

    此时的华国,在冬天里,各地都非常流行草绿色棉大氅。谁穿着一件这样的大氅,谁就觉着脸上有光,高人一等。当然了,多数绿色棉大氅都是冒牌货,被称为仿军用大衣。

    火车站候车室里的大挂钟,敲响了十二下,华国农历的新年春节——正月初一到了。在周围的一片鞭炮声中,火车鸣起了汽笛,吭吭哧哧地启动了。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寒风在没有遮盖的车厢上空呼啸着,华军和华强,蜷缩在车厢的一角,紧紧地抱在一起,裹着那件半新的军用棉大氅,不停地抖动着。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火车慢慢地停靠在了一处站台上。华军和华强,也终于熬不住瞌睡了,他们牙齿得得得地敲击着,相继睡了过去。

    蓝星历二九七八年二月九日,华国农历正月初二,下午四点。冻得浑身发麻的华军,一只手搂着华强,一只手拽紧了包住两人的军用棉大氅,溜出了五龙县火车站冷清清的站台。

    站在候车室门口的台阶上,华军努力瞪着一双小眼睛,看着前面的站前小广场,想寻找一处可以弄到一点吃喝的地方。他临行前从孤儿院偷的五个冷硬的馒头和两玻璃瓶水,在昨天,就被他和华强吃喝光了。现在,他和华强两人,不但冷得难受,还又饿又渴。

    环绕着站前小广场的几家商店、饭店、旅馆等,都大门紧闭,没有一点儿人气。一些往日里在火车站周围卖东西的小摊主,也因为过年,全都不见了。

    一列客车到站了,零零星星的七、八个旅客从站台处走了出来。其中,有两个一高一矮、长得分外结实的年轻军人,并排走在一起。他们俩穿着合体的军大衣,背着挎包,昂首挺胸、气概非凡,显得分外抢眼。

    华军看到,有三个穿着破烂黑棉衣的青年,鬼鬼祟祟地靠近了那些下车出站的旅客。有着三、四年混社会经历的华军,一眼就看出了他们三个是小偷。

    大概是旅客太少,不那么拥挤,或者是他们出了站台,个个警惕性很高,华军看到,那三个小偷虽然靠近尾随过几个人,可却一次也没能得手。

    小偷们失望的眼神,一闪而过。把头埋在华军胸前的华强打着冷战,有气无力地说:“小军哥,我饿得肚子好疼啊!”

    华军安慰华强说:“小强,你看看,前面就有一排铁路职工宿舍,等我领你去找户人家,讨要一些吃的来。”

    华军搂着华强的肩膀,两人朝前走去。

    突然,后面传来一声吆喝:“喂,你们慢走!”

    华军转回头去,就见那三个小偷不怀好意地朝他们跑过来。

    小偷们的年龄虽然比华军大不了几岁,可三人的个头,却都长得比华军高许多。尤其是其中的一个,不但身材高大健壮,而且面相十分凶恶。人生地不熟的华军见状,吓得松开华强的肩膀,拉起他的手来,悄悄喊一声“快跑!”,便拖着华强,朝那排宿舍跑去。

    才跑出十几步,三个小偷就成三角形包围了华军和华强。对面的小偷嘻嘻笑道:“小哥,你跑什么啊?”

    “你——你们要干什么?”华军底气不足地低声问道,华强则愣愣地看着堵住了他和华军去路的小偷。

    “干什么?你问我们要干什么?哈哈哈,我们不想干什么,只想要你们俩交出这件棉大氅来。哈哈哈——”小偷一听华军的外地口音,更加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

    “大哥,请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俩都只穿了几件单衣,没有这件大氅,我们会冻死啊!”华军痛恨自己没有赵海那样的好身手,只能低声下气地央求对方。

    “啊?!臭小子,还废话什么?我们铁路游击队看中了你这件大氅,是你的福气,你还不赶快乖乖地交出来?还要我们动手吗?”对面的小偷变了脸色,恶狠狠地吼道。

    旁边那个高大健壮的小偷不耐烦地道:“老七,你还和他们啰嗦什么?扒下大氅来,搜搜他们的身,叫他们滚蛋,咱们也好赶快回去。他奶奶的,这天,也太冷了!”

    三个小偷一齐冲上前来,那位高个小偷一只手攥住了华军的头发,一只手掐住了他的脖子,死死地控制住了他。另外那两个抓住了华军的胳膊和大氅领子,开始脱他和华强身上的大氅。
第八十五章 文学新星
    华国首都华京市,是华国第二大城市,共有人口六百八十多万,仅次于拥有人口七百二十多万的南方海滨城市东海市。单从辖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上来讲,华京市在整个蓝星,也可排进前十。

    华京市共下辖九个区县,其中,城区五个,分别是中央区、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郊区四个县,分别是东郊的阳县、南郊的永县、西郊的晶山县和北郊的旺县。

    华京市西区,是华国著名的文化教育之地,两条成十字型交叉的大街,分别横贯了西区的东西和南北。

    在南北大街的两侧,排列着十几所华国高等学府,像华京大学、华清大学、华京师范大学、华国人民大学、华国科技大学、华国美术学院、华国中央音乐学院等等。

    而在东西大街的两侧,则聚集了华国众多的国家级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学艺术单位,像华国日报社、华国人民广播电台、黄土文学出版社,华国美术出版社、华国作家出版社、华国文学研究院、华国大剧院等等。

    其中,四个院校和单位,分别占据了十字路口的四个夹角的黄金地带。它们是东南处大门朝北的华清大学,东北处和华清大学对门的华京大学,西南处面北的华国日报社,与华国日报社隔路相对的西北处黄土文学出版社。

    正是华国农历春节的早晨,西区的中央,十字路口西北处,一个穿着草绿色棉大衣、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走向临街而立的一座四层大楼。这大楼的门旁,挂着两块白底黑字的长形木牌,其中的一块木牌上,有“黄土文学出版社”七个大字,另一块上,有“华国作家协会”六个大字。

    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绕过大楼的正门,从大楼后边高大院墙的西便门,走进了大楼的后院。后院很大,几十排八间连在一起的青砖黑瓦平房,掩映在一棵棵梧桐、槐树、柳树等等树木之间。

    那些平房的两扇门上,都贴着大红的对联。一些树木根下,散落着一堆堆各色鞭炮燃爆后的纸屑。一群群穿着新衣的男女和孩子,笑脸盈盈,进出着各个房门。他们是在给亲朋好友和邻居拜年。

    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推开了一户人家的房门,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戴眼镜的中年男子问候起坐在小客厅里喝茶的一位男性老者:“宋主编,过年好!”

    被称为宋主编的户主站起身来,一边回应着:“过年好!大家都好!”一边指着方桌旁的凳子说:“杨志强,你请坐。”

    杨志强没有坐下,他先从棉大衣的兜里掏出一个小纸盒来,双手递给宋主编说:“宋主编,这是我爹从江南老家寄来的一点土特产,不成敬意,请您收下。”

    宋主编笑呵呵地看了看小纸盒,连连说:“明前龙井?好茶!好茶!!志强,你有心了,那我老头子就不客气啦!”

    杨志强落座后,两人闲聊了几句,宋主编突然问杨志强:“志强,你昨天晚上听没听华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呀?”

    杨志强回答说:“我——我没听啊!我昨天晚上吃了年夜饭后,就开始审读王老推荐给我们的那部六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一直到十二点多才睡下呢。”

    “哦——原来如此。志强工作起来,这么拼命啊?连过年都不休息休息!呵呵,真是难得啊!咱们《黄土文学》的人,都像你这样就好啦!”宋主编顺嘴表扬杨志强道。

    杨志强红着脸谦虚了几句,然后瞅着宋主编,试探地问到:“宋主编,昨天晚上华国人民广播电台都播了些什么啊?难道——难道国家又有新政策出来了?”

    宋主编摇摇头,说:“国家没出什么新政策,倒是我们准备培养扶植的一个小作者出名了!”

    “小作者?我们准备培养扶植的一个小作者?您——您说的是——是我同学推荐的那个赵海?宋主编,是他在电台那边发表文章啦?”杨志强急忙问道。

    “哈哈哈,你同学郑美芳不愧是郑老的女儿,她是一个慧眼识珠的好伯乐啊!志强,你想不到吧?这个赵海呀,很了不得呢!哈哈哈——”宋主编不断地大笑着,笑得杨志强一头的雾水。

    看着杨志强迷惑不解的样子,宋主编收住了笑声,严肃起脸来说:“志强,我告诉你,这个赵海呀,前几天在老家帮着公安干警制服了二十多个手拿凶器的歹徒!东山省本地的电台和报纸,都在宣传他。大年三十的晚上,除夕之夜,这么重要的时段,国家电台,都宣传他了。我估计,一个少年英雄的典型,很快就会在全国树立起来了!”

    杨志强张大了嘴巴:“啊?!有这回事?!我同学郑美芳寄赵海写的《班主任》给我时,也没介绍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看了宣传赵世友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文章和电影纪录片后,和郑美芳通信时,才知道他是赵世友的儿子。”

    宋主编道:“不错,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个赵海,文武双全,小小年纪,就能看出,他是人中龙凤啊!志强,他的那篇小说排在了几月份?”

    杨志强回答道:“宋主编,因为积压的名家小说太多,赵海的《班主任》排在了四月份。”

    “啊?四月份?!不行,太晚了!志强,你也知道,当时我审核通过它时,就是因为看到了会中央要开创一个华国的新时代。这篇小说,打破了旧的文学创作模式,走在了别人的前头,写出了别人没写过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快发表它!”宋主编口气郑重地说。

    “那您的意思是——?”杨志强看着宋主编。

    宋主编道:“将它提到本月这期,发头题!不但发头题,而且,你要写一篇责任编辑读后感,评论一下它。还有,你立即和郑美芳联系,让她寄一张赵海的照片和一份简历来,以便配发作者简介。”

    “啊??!宋主编,这个——这个——这二月份的头题,是王老的那篇写故乡的短篇小说,我们已经告诉王老了啊!还有,这期刊物,样稿都排版校对完了,印刷厂春节过后,就会开机啊!”杨志强听了宋主编的安排,露出了一脸的惊讶。

    《黄土文学》是华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华国作家协会合办的一份华国最高等、也是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月刊。能够在这份只有几十页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的,都是华国知名的作家或者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年轻文学新星。赵海的《班主任》能在其上发表,就已经了不得了,如果再按照宋主编的意思,以头题、配评论、并附上带照片的简介来发,那就是一个惊天奇迹了。

    宋主编似乎根本没意识到他要制造出一个惊天的奇迹来,他口气轻松地道:“哪个王老?是王启瑞吗?你把他的小说发到下个月头题位置,换上赵海的《班主任》。至于印刷厂那边,我今天就安排人具体操作,不会耽误二月二十五日前印出刊物的。”

    “可——宋主编,您也知道,王老那个人——”杨志强欲言又止。

    “王启瑞那里不用你担心,我会亲自和他解释的。培养华国的文学新星,是我们《黄土文学》的职责,也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班主任》这篇小说,鞭笞了旧的教育制度,呼应了我们会中央新时期的文学艺术政策,相比王启瑞的乡土小说,它更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宋主编慷慨激昂,把赵海抄袭的前世小说《班主任》,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好吧,我马上去邮局挂电话给郑美芳,让她尽快把赵海的照片和简历寄过来。”杨志强站起身来,答应到。

    宋主编从腰间拿下一串钥匙来,递给杨志强说:“你不用跑邮局了,拿着钥匙,到我办公室里给郑美芳打电话吧。”

    杨志强接下宋主编的钥匙后,宋主编又拍拍他的肩膀道:“志强啊!你这次要好好写一个评论啊!要争取让赵海一炮打响啊!呵呵,他今年才十六岁,说不定,又一个传奇文人主席诞生了呢!你是他处-女作的责任编辑,你想一想,激动不激动呢?”

    杨志强知道,宋主编说的传奇文人主席,就是刚刚去世的华国原文联主席周尔康。周尔康十三岁那年就发表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里,使得他读高中时,竟要写出一篇自己作品的读后感作业来。

    周尔康不但创作出了近一千万字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华国当代文学巨匠,而且,他从一个农村少年起步,经过四十年的文坛和政坛沉浮,最终,以一个知名作家的身份,担任了华国正部级的文联主席。

    不仅仅如此,周尔康作为一个伟大的父亲,他还为华国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文学人才。他的大儿子周大舟,现任华国文学研究院院长,二儿子周晓舟,现为华京大学华文系主任,小女儿周沫,过了这个春节,才二十四岁,是华京大学华文系最年轻的副教授。

    听着宋主编的话,杨志强也渐渐兴奋起来。

    在送杨志强出门的时候,宋主编又鼓励他道:“志强啊!我希望你抓住扶植赵海这个文学新星的机会,争取在今年的分房中,进入这个大院来住啊!”

    杨志强心潮澎湃,连连地说:“谢谢宋主编!谢谢宋主编给了我这么一个好机会!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努力办好这件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八十四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
    蓝星历二九七八年二月七日,华国农历腊月三十日,晚八点。东山省五龙县白龙公社白龙镇。吴家。吃过年夜饭,钱金宝坐在炕上,摆弄着一台小巧漂亮的收音机。这是他荣升华国某秘密部门东山省分部处长的舅舅吴仁,从省城回老家过年,送给他的礼物。

    此时的华国,各方面还比较落后,别说在农村,就是在城市里,一个少年,能拥有一台收音机,也是十分荣光的事情。钱金宝对吴仁送给他的这台收音机,爱不释手,他一会儿拧一拧频道旋钮,一会儿又拧一拧音量旋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各种声音和歌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突然,一个女播音员的声音引起了钱金宝的注意:各位听众,大家晚上好!下面为您播放一篇来之东山省五龙县人民电台的文章,作者,胡雪、周向军,文章的标题是,勇斗歹徒,少年赵海立奇功······

    周向军写的那篇报道,经过已经荣升华国日报社主编的胡雪修改,发表在了华国第一大电台、华国人民广播电台上。

    钱金宝脸色一变,砰地把收音机放到了炕上,骂道:“你妈比的赵海,还真叫你交了狗屎运了!前几天公社广播站和五龙县电台才播了这篇狗屁文章,没想到,现在华国人民广播电台也播了!”

    正坐在炕上陪父母说话的吴仁,听到钱金宝的骂声,扭过头来,问到:“金宝,什么事儿啊?”

    钱金宝指指收音机说:“舅舅,你听听,那个狗杂种赵海,上了华国人民广播电台了!”

    吴仁侧耳听了几句,脸色阴沉了下来,哼道:“这是谁写的文章?竟然把一个小混混吹捧成了少年英雄?”

    钱金宝说:“前几天公社广播站和五龙县电台播放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听了一下,这个叫周向军的家伙是周扒皮的儿子,现在读高中二年级。哼,这篇文章,肯定是他老子周扒皮让他写的!”

    “周文华的儿子?周文华什么时候和赵海搞到一起去了?嗯,是不是因为赵世友当了五龙县常委,他要抱赵世友的大腿啊?”

    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钱金宝一边把腊月二十五日下午发生在白龙镇大街上的事情简单地说了说。末尾,他说:“舅舅,当时我和孙军还为赵海参加不了政治考试高兴呢。没想到,叫他得了便宜,一下子成为英雄了!”

    “英雄?哼哼——不行!我要把赵海的实际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汇报!我决不能允许赵海成为什么少年英雄!”吴仁恶狠狠地道。

    钱金宝看了一眼旁边正在仔细听广播的姥爷姥姥和他母亲,悄悄地问吴仁道:“舅舅,那事我和孙军研究了好几次了,到现在也没什么好办法。唉,那小子竟然练成了金钟罩!这次,二十多个拿着铁棍、钢筋和大砍刀的老知青都没放倒他!”

    “啊?!这么说电台里广播的都是真的了?!他有这么厉害?——金宝,那件事,你小心些,没好机会,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免得像前几次那样,没伤着他,倒吃了他的亏!照我看,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像这次这样,借别人的手,来收拾他!”吴仁恨声道。

    钱金宝两只狭长的眼睛冒着凶光,也跟着恨声道:“舅舅,你不必多嘱咐,我知道该怎么做!”

    ——

    华国首都华京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