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路-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正午,温瑾言已是饥肠辘辘。可大太太不发话,谁又敢说一个饿字。

    倒是林妈妈走进来,笑道:“太太,午膳摆在哪里好?”

    大太太这才惊觉已到了午时。颇有些歉意的亲手虚扶着温瑾言起身。“你这傻孩子,怎么也不提醒我一声,就跟着跪到现在?”

    这个时候。温瑾言能抱怨吗?

    “我也希望大哥能高中嘛。”温瑾言抿了抿唇,嘴角是浅浅的笑意,“今儿个这天不冷不热的,正适合下笔。希望大哥文思泉涌,一举夺魁。”

    提到温昭阳。大太太眼底眉梢都有了笑意,又祷告了几句,“但愿如此吧。”

    不仅大太太,大老爷也很重视这次的秋闱。从早上开始就呆在书房,不曾出门。

    温昭阳是长房长子,未来要继承家业的人。如今大老爷赋闲在家,自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长子身上。温瑾言由衷的希望温昭阳能有个好名次。毕竟作为温家的女儿,只有温家越来越好,她才有更好的可能。

    秋闱连考三天,考完后七天就放榜。到了放榜那日,不仅大太太派人出去看榜,就连大老爷,都亲自出门一趟。在人潮攒动的大街上,温家小厮红光满面,一路小跑回来,尽管气喘吁吁,还是掩不住满脸喜色,“太太,太太,大爷高中了!”

    “真的?”原本端坐在罗汉床上的大太太一下就站了起来,高兴的念了一声佛,又问道:“是第几名?”

    “第一名!”小厮脸上满是骄傲,与有荣焉的大声说道:“我看见了,大爷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阿弥陀佛!”饶是端庄如大太太,也激动得双手发抖,对着林妈妈不住吩咐:“赏,赏!”

    “恭喜太太!”满屋子的人瞬间矮了半截,林妈妈赏了那报信的小厮二十两银子。

    一大早就来陪着大太太等消息的温瑾言为了回避,躲在了碧纱橱后,此时也快步从后面绕出来,给大太太行礼,“恭喜母亲!”又上前几步,挽着大太太的胳膊笑,“母亲,这可真是天道酬勤,不枉您那日在菩萨面前求了半天!”

    想到那日温瑾言说的话,大太太看她的眼神顿时就柔和了不少,“数你嘴甜!”到底难掩喜悦,商量着林妈妈:“得请个戏班子回来闹一闹,是连唱三天好,还是七天好?”大太太也是太过高兴,不在常态,从前这种事情,从来不在温瑾言面前说的。

    “这是大喜事,就是连唱上半个月,又有谁敢说个不字?”林妈妈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不住的奉承着大太太,“如今大爷是解元了,老爷也出去看榜了,想来这时候已经知道了消息,正在往家里赶……当初老太爷就说大爷聪敏过人,定大有所为,如今想来,老太爷真是目光如炬!”

    乡试第一,放在读书人家,的确是举天同庆的大喜事。

    不过,温家可是诗书传世的百年世家……

    “母亲,大哥中举,是阖府共庆的喜事。不过大哥还要准备明年的春闱,这时候正是静心读书的好时机……”尽管温瑾言说得委婉,大太太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一般人家家里出了个举人,早就高兴得不辨方向了。可放在温家这样的人家,并不是太稀奇的事情。况且翻过年就是春闱,还不知道什么结果,如果这时候就得意忘形……

    “你说的是,待你大哥回来,我们一家子聚在一起吃顿饭,就是庆贺了。”大太太看她的眼神很慎重,亲切的携了她的手坐在自己身侧,“不过,该赏的还是要赏,待会从库里拿三千两银子,内外院皆有赏!”

    三千两银子,大太太可真是大方啊。

    “见者有份。”温瑾言笑着凑趣:“我这陪坐的,是不是也该有赏啊?”

    许是内宅时光寂寥,大太太很喜欢有人能在自己面前逗趣,也喜欢活泼的人,闻言点了点她的额头,对着林妈妈笑道:“赏你们四小姐十两银子!”

    温瑾言掩袖轻笑,“长辈赐不敢辞,既然是母亲的赏赐,我便欣然领受了!”

    一句话说得大太太兴致更高,拉着她去开了箱笼挑衣裳,一时间,府上人声鼎沸,人人兴致高昂,比过年还热闹。大老爷却还没有回来。这个时候,大太太当然希望能和大老爷共享喜悦,吩咐人出去找了一着。

    温瑾言便笑道:“大哥夺魁,名字高列第一,这苏州城的读书人怕是都知道了,许是父亲遇见了熟人,被拖着去请客吃酒,脱不了身。”

    大太太眉眼都是笑,点点头,也不再去追究这事了。

    用过午膳,大太太正高兴着,温瑾言便陪着她说话。忽然想到什么,状似不经意的问:“也不知道二位堂兄情况如何?”和温昭阳一样,二太太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这次的秋闱。不过他们久在京都,大家的联系并不算多。

    大太太立刻就来了兴趣,当即就吩咐林妈妈:“你派人出去看看。”反正不管怎样,都不可能越过温昭阳,这一点,令大太太快意不已,自大老爷赋闲在家后,萦绕在心头的那股浊气,仿佛消散了不少。

    想到大太太和二太太之间的明争暗斗,温瑾言没有多说什么,只陪着大太太算日子,“从金陵到苏州,不过几天的功夫,说起来,大哥过几天就能到家了!”走的时候,是去应考,回来的时候,已是解元,那种衣锦还乡的喜悦心情,可想而知。

    大太太笑着颔首,欢欢喜喜的再三吩咐丫鬟好生收拾温昭阳的屋子,甚至还颇有兴致的带着温瑾言亲自去看了一眼。窗明几净,书案上甚至摆了几个佛手,屋子里有淡淡的瓜果的清香,书架上的书整整齐齐,其间几个格子上摆了梅瓶,一切都是温昭阳素日里喜欢的。

    温瑾言暗暗点头。

    这还是她第一次到温昭阳的院子来,看来,温昭阳也不是那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这格局,古朴大方,看得出主人的高雅情操。

    已经是下午,看榜的人早就散了。林妈妈派去的小厮很容易就挤到了最前面,睁大了眼睛搜着温家三爷四爷的名字,然后匆匆跑了回去。

    “太太,小的没有看见三爷和四爷的名姓。”和之前的报喜不同,这一次是报忧,小厮也没有之前那么欢欣鼓舞。

    “知道了。”大太太淡淡看了他一眼,脸上并无多少失望。

    等到温瑾言从碧纱橱后走出来时,便见大太太一声叹息:“只有再等三年了。”

    “二位堂兄还年轻着,倒也不急在一时。”撇开长辈间的暗波涌动不提,温瑾言还是希望自家多出几位举人进士的。她笑了笑,叹道:“如大哥那般天资过人,屡战屡胜的,毕竟不多。”

    二十岁的举人,放眼望去,天下之大,又能有几位?

    笑意浮上了大太太的眉梢,她抿了口茶,“等我们到了京都,也去看看你二婶婶。”

    自从她变成温瑾言以后,还一次也没有见过这位温家的二太太。事实上,这句身体对于这个人,也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毕竟二太太一直就跟着二老爷在任上,而大太太却一直留在苏州服侍公婆。

    虽说服侍公婆乃是天经地义,不过鲜明的对比,很难说大太太不会有什么想法。(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出阁
    一如温瑾言所料,温昭阳归来时,温家阖府沸腾。

    就是大太太,也忍不住拉着温昭阳四下打量,不住问:“路上可吃得好?小厮有没有好好服侍着?金陵天气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

    温昭阳一一作答,视线落在温瑾言身上,微笑着颔首,然后给一直矜持的坐在正房的大老爷磕头。

    看着大老爷故作镇定的样子,温瑾言抿着嘴笑了笑。放榜那日,大老爷醉醺醺归来,可是高兴得失了仪态,手舞足蹈,惹得她面红耳赤,不得不当做没有看见,然后一溜烟跑回自己院子的。

    尽管大太太并未大操大办,府中众人都送了贺礼。温瑾言送的是一个竹雕的笔筒和一个亲手缝的书包。大老爷送的是一方砚台,据说是当年老太爷上京赶考时用过的,寓意深刻。大姨娘送了一件披风,三姨娘送了一副不知从哪淘来的字画。而温瑾瑜正被拘着,也不知是否有人告诉她这个消息,并无任何反应。更奇怪的是温瑾沅,她对此表现的很冷淡,甚至不曾出门道一声贺。

    不过温昭阳一介男儿身,又正在兴头上,似乎并未注意到内院的这些弯弯绕绕。至于大太太是否放在心上,就并非温瑾言所能揣摩的了。

    温昭阳在正房只呆了一个下午,就去了外院。临走时,他郑重其事的对大太太说:“乡试不过是一时之得,母亲放心,孩儿心若磐石,这便回去苦读,望来年能蟾宫折桂。为母亲争光。”

    大太太欣慰的红了眼眶。

    等到了晚上,就与大老爷商量:“瑾沅出阁,论理昭阳是长兄,该送她去杭州。可昭阳这才回来,还没歇上一口气,就去埋首苦读,一心想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我又是心疼又是欣慰。这孩子既有这片心。我便想着,从苏州到杭州,来来去去怎么也得半个月。要是路上遇到点事,怕是得费不少时间……您看,能不能换个人送亲?”

    一个是要考取功名的嫡长子,一个是平时不常露面的庶女。孰轻孰重,大老爷心中立刻做了抉择。“既然这样,就让昭阳安生在家念书,找别人去也就是了。”想了想,道:“方才白先生来和我说。希望能让昭明明年下场试试……”白先生是温昭明的授业先生,大老爷的言下之意,似乎也不欲叫温昭明送亲。

    尽管对这个庶子不太喜欢。可从长远上来看,温昭明若有个功名。对温昭阳也有裨益。况且温昭明都十七岁了,才开始考童生,就是拍马也追不上温昭阳这位长兄。大太太对比并不感到担心,也就笑道:“昭明才入学几个月就要下场了,看来那位白先生还真有几分本事。”

    也许是两个儿子的争气让大老爷心中倍感荣耀,他心情很好的打趣道:“好不好,下场试一试就知道,若能考中,我给那白先生加五两银子的束修,若不中,那我们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大太太掩袖轻笑,“想不到老爷也有这样促狭的时候。”

    大太太的好心情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有消散。她当即提笔给二太太写了封信,委婉的提出要三爷四爷回来送亲。尽管二太太因为两个儿子的落第心里正不痛快,可若是因此让儿子们出去散散心,也是好事,因此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大太太便招了大姨娘来说话:“昭阳和昭明明年都要下场,到时候让三爷和四爷去送亲。”

    大房嫁女儿,让二房去送亲?

    大姨娘的脸色当即就不太好看。

    温昭阳刚中了举人,如日中天,她请不起这尊大佛,可温昭明一介白丁,也要在她面前摆谱?

    “三爷和四爷都是秀才,有他们出面,也不算辱没了我们二小姐。”大太太淡淡瞥了她一眼,很是漫不经心。

    大姨娘咬牙。

    等过了几天大老爷难得去她那里坐坐,大姨娘便斟了大老爷最爱喝的茶,然后趁机说道:“听说二小姐出阁,我们家是三爷和四爷送亲。他们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能给二小姐送亲,是二小姐的荣耀。不过到底年纪还轻,别人看着,就不太稳重……我想着虽说二爷明年要下场,可磨刀不误砍柴工,借此机会出去走动走动,见见世面,兴许大有裨益……”

    温昭阳如今是大老爷最骄傲的儿子,大姨娘没有提他,唯恐惹得大老爷不悦。

    “你的意思,是让昭阳和昭明都去送亲?”大老爷微垂着头,把玩着手上的茶盏,平静的问。

    “倒也不是非去不可。”大姨娘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大老爷的脸色,见他神色平静,似乎没有生气的迹象,笑道:“我也是想着,念书也不急在一时,我们温家是读书人家,您和二老爷也都寒窗苦读数十年……”

    “所以让他们两个耽误十天半个月,也是小事?”大老爷啪的一下扔下了茶盏,怒而起身,“二弟一片苦心,让两个侄子千里迢迢回来送亲,也是一家亲热的意思,你若不满,那边让瑾沅自己过去好了!”说罢,头也不回,摔门而出。

    大姨娘先是呆若木鸡,反应过来后,忙追出了门,可大老爷怒气冲冲,早已消失在了夜色里。

    若说是平时,也许大老爷不会如此着恼。可二姨娘的自尽,就像一根刺,卡在大老爷喉间,咽不下去,吐不出来,一直觉得膈应。也因此,大老爷看姨娘的目光,已平白严苛了三分。而大姨娘拿出来说事的,偏偏是大老爷最为看重的,温家子嗣的课业问题。

    在大老爷眼中,这是立家之根本,决不能出半点岔子。

    读书人家的子弟读书无用,不出三代,很快就会没落下去。

    更不必说,大姨娘还提到了二老爷……

    种种情绪交杂,成功触怒了大老爷心里那根弦。

    等到大太太从林妈妈口中得知来龙去脉,冷冷一笑,“不过是嫁给一个痴儿,还挑三拣四?”能有两位少年秀才亲自送亲,已是天大的荣耀了。

    “谁说不是呢?”林妈妈附和着大太太:“这二位姨娘,都是心比天高,偏生不知道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怎样的货色!”

    大太太冷哼了一声。

    若非温瑾沅嫁的是刘侍郎家的次子,也许她早就打发个温家族人去送亲了!

    转眼就到了十月,彼时已是深秋,有了几分凉意。

    这一天,是温家二小姐出阁的日子。

    温瑾言早早便起了,想着刘家那位二公子,心中有几分好奇,便嘱咐墨荷:“待会接亲的人来了,你和我说一声。”

    墨荷应了。

    温瑾言便坐在榻上,静静的听着外头喜庆的丝竹声。

    就在前不久,刘家送来了聘礼。

    三十六抬,茶叶,喜饼,黄酒,首饰,都让人觉得,刘家是实在人。至少,是诚心要和温家结这门亲事。茶叶是上好的碧螺春,喜饼大得和铜盆一样,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还有首饰,不仅仅是新金打造,炫目耀眼,而且还有据说是刘家祖传的宝石。

    前世在京都,温瑾言什么没见过,见到那几块宝石时,也不由咂舌。

    刘家,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啊。况且,还有三千两的现银,以世人的阳光来看,温瑾沅区区一个庶女,能令刘家以如此重礼相聘,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原本对于这桩婚事还有些疑惑的大姨娘,因为前些日子大老爷的拂袖而去一直惴惴不安,见到满屋子的聘礼后,乐得合不拢嘴,再也没有了半点怨言。而大太太的脸色有些僵硬,她没有想到刘家会如此看重这门亲事,相比之下,为温瑾沅准备的嫁妆,孤零零的摆在耳房里,看起来有些寒酸。

    大太太不得不连夜命人又加了十几抬嫁妆,等刘家派人来迎嫁妆时,才好看了不少。

    大姨娘听说,冷笑了几声,拉着温瑾沅说悄悄话:“你看,刘家如此待你,你嫁过去以后,尽管拿出大手笔来做人。你大嫂是县主,你当然不可越过她去,可也不能被她比到尘埃里去,凡事不可小气,不能叫人轻瞧了去……刘家二公子出身豪门,有几分脾气也是难免的,越是这时候,你越要温柔小意,万万不可生出嫌隙来。”说着,压低了声音,“杭州离苏州到底不近,府上那群人惯会捧高踩低,就是出了什么事,也没个帮衬的,反倒会叫温家小瞧了你,你可一定要牢牢抓住刘二公子!”

    温瑾沅满脸通红,头垂得低低的,不可见机的点点头。

    大姨娘看着,心里舒畅了不少。

    “你嫁得好,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大姨娘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撇撇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你看看四小姐,在大太太面前伏低做小,看起来是讨大太太欢心,可谁知道以后如何?只有找个好婆家,你娘家才不敢轻视你,我熬了几十年,熬到你嫁人,我心愿已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席话说得温瑾沅泪眼朦胧,抓住了大姨娘的手。(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深秋
    大姨娘和温瑾沅说话时,白芷正和温瑾言说悄悄话:“二姑爷既有些痴傻,大姨娘又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

    言下之意是或许会闹起来,让她到时候别凑热闹。

    温瑾言淡淡应了一声。

    大姨娘就算大闹一场,怕也掀不起多少风浪,根本无济于事。最多的,也就是让亲戚们看笑话罢了。长夜寂寥,那些个夫人太太们,闲下来的时候,谁不会张家长李家短的拉扯半天?刘家二公子的事,根本瞒不了她们。

    况且,大太太既然敢走这步棋,大老爷那里肯定是默认的,为了前些日子的事情,大老爷已经很不高兴了,如果这一次再闹上一场,难保不住大姨娘会落得和二姨娘一样的结局。不过,如今大姨娘正在兴头上,又怎会想到这一茬呢?

    大姨娘拉着温瑾沅说了一个时辰的话,续了两三杯茶水,犹觉得意犹未尽。

    昨晚上原本是个好时机,可大太太命林妈妈过来教导了一番,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近温瑾沅,只能趁着发轿前说上几句体己话。

    “当下最要紧的,是要为刘家开枝散叶。你看看我们大小姐,嫁过去这么多年没个喜信,大太太急得和什么似的。有了儿子,刘家即便有人看你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你也有个撑腰的。况且你是刘家明媒正娶进门的,难道他刘家还敢休妻不成?”

    到底眼界和见识有限,大姨娘说来说去,无非是让温瑾沅站稳脚跟,抓住刘二公子的心。她没有和婆婆打交道的经历,也说不上什么话。只说道:“你嫁过去,头上有刘家太夫人和刘夫人,老人家都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