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花之梦-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房东大妈,我们暂时还不能下车,全队长有命令。”知青们仍坐在车上,几乎是齐声回答道。

    “行,咱们就听全队长的,你们就坐在车上喝吧……俺给你们端碗。”

    金根姬一碗一碗地倒茶,知青们一碗接一碗地喝。可以看得出来,知青们确实是冻坏子,正需要一碗热茶,暖一暖身子。茶,被上海知青喝完了。金根姬要回去充开水去,当她转身时,迎面看到大塞子。

    大塞子怀里抱着一条公狗,与她擦肩而过。而那只公狗一直是莫明其妙,用两眼警惕地四处张望。

    大塞子把公狗放在车上……他先从狗身上开始捉,捉了半天,没有捉到虱子。可自己的下身可能有,直痒痒,就在两腿之间,但当着女知青们的面,他不敢伸手捉。

    “ 狗身上没有虱子就算了,再看看能不能逮一只跳蚤,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下。”下放知青们全围上来,眼巴眼望地等待着。

    奇怪了。人身上有虱子有跳蚤,狗身上怎能没有呢?——是不是不愿见上海人。

    大塞子急了,他用两手紧紧抓住狗的两条后腿,正要狗腿分开。可那狗已经预示大事不好——它不干了。“腾”地一下从车上跳下来,直奔村子里跑去。大家望着公狗从视线中消失,心里不免留下无奈和失望——但确实没有一点办法。

    公狗跑了,大塞子也走了。

    “同学们!革命的战友们!来,咱们唱一支革命歌歌曲,增强一下革命斗志,好不好?”那位头戴风雪帽的女知青说,于是扬起双手,兴奋一站起来就开始起拍子,“大海航行靠舵手,一、二。”

    接下来,六名知青昂起脖子开歌: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靠得是毛择东思想

    鱼儿离不开水呀

    瓜儿离不开秧

    …………

    唱完这首歌曲之后,意由未尽,他们连歌了五首革命歌曲。还是感到有点冷,仍没有驱赶身上的寒气。——再看看他们那纠结表情,再听听他们那沉重地呼吸,比歌唱前冷得还要厉害。

    “同学们!别歌了,”全队长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站在马车旁喊道。“一张嘴呀,嘴里的热气全跑光了,你们把小腹收起来——全都下车。来!在这里站队集合。”

    上海知青全部下了车,很快行李也拿在手里,背在肩膀上。第一次踏在农村这块土地时,又兴奋又激动。他们挺直腰杆,正等待着全队长的下一步命令。

    “你们是城里第一批下放知青,来到我们农村第一线安家落户,这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没有红旗招展,也没有锣鼓宣天……我们欢迎您们!”全大玉高声说。

    刚说到这,知青们开始响起掌声,唏里哗啦地自动地响起来,这表明大家非常认同全队长的讲话。

    “咱们是农村人,也没有什么文化,只能用迎接新娘的形势,欢迎您们,欢迎你们到沙坡生产队扎根落户。嗯!……走吧,向指挥部出发!”说完,全大玉在空中把大手一挥。

    随后,有人高喊道:“哎!哎!你们知道吗,全队长就是当年的民兵班长。”

    紧接着,鞭炮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郭哑巴挑着一挂陈年的鞭炮,在前面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全队长,和上海下放知青。所有沙坡村的男女社员,背娃抱崽的妇女,拄弯杖的老太太,老头和小孩都已经站到路旁,夹道欢迎眼前六位远方的亲人。

    知青们也激动了,受到如此待遇,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三名女知青流下了眼泪。这阵势,是大姑娘上桥第一次,能够得到众乡亲们如此隆重的落脚礼——真不容易哟!这六远道而来的下放学生,除了感激涕零还是感激涕零……他们一个个低头不语,俨如就要一步步走近婆家的新娘一样。

    当欢迎进入**时,在上海知青中的一阵发自肺腑的,撕心裂肺地声音出现了。大家一口同声的喊口号:

    “**万岁!中国供产党万岁!,扎根农村干革命!一定要革命到底!……”呐喊声,一路回荡着,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大地被厚厚的白雪复盖着,村庄被深绿的很暗的树木复盖着。整个沙坡村传出去的欢乐,都是那样朴实,那样的真实。

    这里还须补充一点,队伍中不和谐的情况出现了。两名走在最后的女知青正走着,突然一前一后地摔倒了,弄不清是滑倒的,还是晕倒的。几名青年的社员围过去,赶忙把她们拉起来,扶住她们的胳膊,继续向指挥部走去,向上海人的新家,知青点走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百四十七章、暗流涌动(一)
    金根姬开始做晚饭了。

    “叭嗒、叭嗒……”不紧不慢地风箱声,炊烟从厨房的烟囱里袅袅升起来。厨房和金根姬的住房是连在一起的,各自一间,都在知青点的后面。给知青们做大锅饭,金根姬依然感到亲切,似乎看到了希望——久违了郭刚集大队的炊事员。

    知青们居住的房子,要比农房的房子大些。是一条脊三开间,带两间耳房,中间堂屋,左耳房有三位女知青住,右耳房供三位男知青居住,,中间的堂屋有男女知青生活学习供用。

    此刻,屋里没人,知青们开始在屋外活动。

    ……趁着西阳的余辉,在周围溜达着,主要是熟悉一下环境。三位男知青心情格外高兴,眉飞眼笑,在房子转一圈就回来了。而三个女知青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找厕所在什么地方,不过暂时不是解手。她们互相搂住肩膀,一起走路,先是厕所去参观一下,认一认门。——厕所已经被这里的社员打扫的比较ok。

    不一会儿,也就是不到五分钟,知青们很快回到屋里——穷乡僻壤的地方,团结就是力量。

    “这样的土坯茅屋不错,以前我“听潮阁”更新最快;手打到乡下就住过这土屋。……冻暖夏冻……就有一条不好,白天屋里没有什么光线。”一位男知青说道

    “行了行了,我们就是在农村改天换地的,等春天来了,我们自己盖一处。”另一位知青说道。

    “依我看来,咱们在农村也可以建成高楼大厦的,干一番大事业,那才就真正的大有作为。”女知青接下来说道。

    哪女知青说罢就低下头去,不再说话了。她想到了上海的高楼大厦,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妹……可大家顿时都意识到这一点,知道她心里想的什么,可无法点破层窗户纸。大家都是同样的命运——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迷惑。

    但这样的场合,谁也不敢说出来,只是鼻子出现一阵阵酸痛。一位男知青便站出来,差开话题,神采飞扬地说道:

    “呵呵……我滴哟,你那说的也不太现实……啊!太不现实了。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不能想的太远了……不要想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既来之则安之。”

    “我可不希望永远是这个样子,”一位知青握紧拳头。“既然来到乡下,就要战天斗地,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弓没有回头箭。”

    “对!革命到底,听**的话,希望就在眼前。”这位知青声音最高,但也是最无助的一个人。

    六位知青坐在堂屋里,一盏油灯,一个方桌,人们紧紧地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不过,他们是在议论眼前的一些事情,并没有涉及到当时比较敏感的话题。

    “六夜言情”更新最快;手打

    金根姬从厨房里走出来,她端着一篓子蒸馍放在方桌上,对大家说:

    “吃晚饭了。你们爱吃什么口味的饭菜,俺也拿不准。……每个人两个蒸馍、一个咸鸡蛋……就算是晚餐了。照顾不周……一会儿稀饭好了,我就端你们,哎!慢慢吃吧!”

    金根姬说罢,把头上的毛巾摘下来,打一打身上的灰尘。鸡腿裤从她进屋时已经注意到她了。他瞪大眼睛对大家说:

    “同学们,你们看看房东妈妈多么像咱们的班长娄庆华同学呀……哎呀!太像了。”

    同学们一下围了上来,带着敬意仔细欣赏,并发出阵阵惊叹声。

    “太像了,她们简直像娘俩。”

    “娄庆华妈妈我认识……房东妈妈要比她妈妈长得年青漂亮。”

    “是吗?”金根姬笑笑说道。“我是朝鲜族,解放前就来到中国的,是个寡妇,能有一个女儿多好呀!”

    “太像了,如果娄庆华同学见到您,也会惊讶地——您或者是她姨?”

    “不会不会,我不会是她姨的,我呀!没有女儿……我一辈子没有开怀。”她不好意思地说。

    大家惊奇地望着。她习惯性的用掌心揉一揉眼睛,想要从记忆中挘{去许多东西。

    “一个人不寂寞吗?”

    “惯了,可寂寞的时候也有……看看天上星星,地上的灯火,远方的田野……就不去想什么,一切都有了答案……四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了,家呀!没有什么可想的,想也没有用。”

    三个女知青围过来,不约而同的围到她身边。

    “房东妈妈,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家,有父母和兄妹……”

    女知青说的很镇静,意味深长。她们突然又开始想起“第五文学”更新最快;手打了许多事情……

    “同学们,咱们不能再喊房东妈妈,”一个男知青说。“全队长告诉我们,她是治淮劳动,是咱们学习的榜样,咱们应当叫她劳动妈妈。”

    这话说的大家眼前一亮,深思片刻,突然暴起热烈的掌声。似乎是隐隐的感到自己找到了依靠,冰天雪地里打到了温暖。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俺没有你们的觉悟高呀!……在那个时候,老想着回到朝鲜去……不说这些了,不说了。哎,你们知识青年来了,和你们在一起俺开心,感到幸福呀!”

    “劳模妈妈,你客气了,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感谢你的——你不是白求恩同志,可你是治淮劳动,是我们知青的母亲。”

    金根姬笑了,那是真诚的笑。

    “你们坐下来吃饭吧,我一会变过来。”

    “不,劳模妈妈咱们一块吃,来,你坐上座,一块吃饭才有家的温暖。”

    “不用了,我到厨房去吃,顺便把稀饭给你端来,然后再你们烧一锅开水,留你们洗洗脸,洗洗脚。”

    “劳模妈妈,你就坐在这吃,哪些事情不要您做了。端稀饭,烧开水,我们都能做到,可没有哪么矫气。”

    同学们把金根姬拉到堂屋的间中,坐在方桌的上座吃饭——确实有点不好意思。

    “你是长辈,是劳动模范,你就坐上座,那才叫名正言顺。……这样咱们有老有少,同在屋檐下,多象是一个大家庭。”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百四十八章、霹雳田野(一)
    “哎!对,你不怕老婆。……你老婆叫你上,你才能上,你老婆不叫你上,你就不敢上。”

    在村子里有个女人大声喊叫。这是大塞子的老婆,声音之大,村外可以听得到。那女人喴叫之后,村庄又开始恢复了平静。

    金根姬没有走错路,听到大塞子老婆喊叫声,就是不想从这条小路过去,不想见到大塞子老婆这种粗人。只有多走几步远,可以从别的路上绕到村子里。

    刘素英赶一群羊,迎面走过来,看到了金根姬,就问她道:

    “劳模嫂子,可吃来?”

    “没有嘞。”

    “哎!你慌这么很弄啥去?……又没有人捉你,你看你,慌得跟贼撵似的。”

    金根姬停下脚步,心平气和地,对她说道:

    “是这样,几个知青刚吃过早饭就不见了,这广播喇叭都结束咋宛子了,也不见他们回来……我是怕出事,找全队长回报一下。”

    “我还认为啥事呢。……你别急着,俺告诉你劳模嫂子,那几个知青跑到棉花地里干活去了。……以大早村里的人都看到了,那几个青年人朝棉花地里跑……你还是放心地回指挥部去吧,不用操心了,该弄啥就弄啥去,”

    刘素英赶着羊群走了,不紧不慢地走了。走到小路头间,回头望一望,她看到金根姬没有动,仍犹豫地站在那儿,好象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

    “劳动嫂子回去吧!全队长早晨就到大队开会去了……今天不上工,他们一会儿就会回去的。”刘素英劝她说。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羊也跟着趁。它们站在那迎起脖子,回过头望着金根姬,咩咩直叫。可以看出来,它们的意思也想让金根姬回去——咋的是,你不回去俺们就不走。

    “算了吧,这些下放学生可能是精力过剩,让他受一次措折教育,兴许也是一件好事。”想到这些,金根姬便转身向指挥部走去了。

    大约有一个小时之前,知识青年来过村子。他们并不是一起来,而是军分三路,分头行动,象精神抖擞的解放军战士,好不威风;冰天雪地的,乡下的小孩都知道,正是社员们休息的时候,没有什么干,等天晴之后,社员才可能下地干活。

    而刚从城市下放的学生那懂得这些。

    他们总有那种挥之不去的革命热情,一直在脑子里在心头萦绕着,不等全队长的指挥,就向棉柴地里跑去——他们已经找到了目标。

    而这种革命行动是忘我的,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员们的态度,当他们碰到每一位社员时,没有打任何招呼——完全忘掉了应有的热情和礼节。

    社员们见到这些下放知青,旁若无人的,匆匆忙忙的,从他们身边跑过的时候,要么流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要么冲着他们的背后做出滑稽可笑的举动。

    ——应当说,这里的农民是最能看透学生心意的明白人。他们知道这群城里来的孩子们很年青,很幼稚,对农活缺乏煅练和。他们是不会坚特太久的……

    啊……哇噻!棉花地里有十多亩,全是齐胸高的棉花树——没有一朵棉花。而那些知青们连蹦带跳地跑到地里,不分清红皂白,如逮不着似的——上去说拔。

    拔棉柴是分季节的“大雁来,拔棉柴”。

    女生们基本上是三人拔一棵棉花树,实在拔不掉,就留给男生们进行;男生力气大些,开始是一人拔一棵,干了不到十分钟,就变成两人拔一棵。

    雪开始下了,越下越大。

    六名下放学生在地里折腾半天,才算拔出三捆棉柴。但没有一个叫苦,也没有一个说累的,虽说个个气喘吁吁,但仍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

    就在暴风雪来临之前,一股狂风加带着寒流突然来袭,气候聚然“小说领域”看最新章节变冷了——知青们真的受不了。纵使有冲天的革命干劲,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慨,但无法改变眼前的季节和气候。

    ——要干革命,就不能临阵脱趒。

    于是,他们急中生智,现场即兴发挥,把棉花地当成一个锻炼的大舞台,立刻表演一场鼓舞士气的节目。

    六位学生马上登上一座孤坟,组成一座小人山。有肩扛棉柴的,有怀抱棉柴的,有弓腰的,有挥手的,有挺胸弓步的。风带着呼哨儿,雪糁儿早已变成了鹅毛雪团儿,在他们周围打着旋儿地飘落下来。

    当他们摆好与暴风雪搏斗的造形后,突然站在高处的一个学生大声喊道;“同志们,暴风雪来了!”其实呢,近日大风雪在淮北地区,已经来过好多次暴风雪。就在他们昨夜睡在床上时候,已经来过一次,不过他们没有看见。

    紧接着,站在高处的学生不紧不慢地学唱京剧一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五名下放知青顿时入戏,边舞边齐唱,冲满激情地歌声冲天: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

    那嘹亮地男声女声已经混在一起,穿过乌云雪花,打破村子的宁静。那优如那洪水一般地吼啸,让社员们感到非常地新鲜,同时也感到非常地意外,就象是一种从未做过的美梦。

    社员们好象得到了无声的命令似地,三五成群地,向棉花地里跑去。3gnovel。更新最快;手打

    知青们在尽情的表演,尽情的歌唱,随着歌曲地节奏,不停地摇晃着屁股蛋子。可是,在这风雪交加棉花地里,确无人欣赏他们的节目。

    那知道,他们的唱声未落,群众们已经跑过来了,在为他们鼓掌加油、呐喊喝彩。

    “好啊!知青们,再来一个节目。”

    这种不客气的欢迎,使知青们惊愕了几秒钟——真没有想到。

    然而,知青们没有满足观众们的要求,他们“海天中文”更新最快;手打已经累得够呛,已经满头大汗。

    知青们笑了

    ——田野的那一场即兴表演,至此结束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二百四十九章、没法忍受(一)
    农民最盼望的也是腊月的到来,腊月里田里基本上没活干。女人在家里做些女红之类的,男人袖手玩。

    然而,沙坡庄的社员仍要到北大塘去除土平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