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花之梦-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里需要补充一句:马区长只带来两名民兵。

    妇女们听到自己的枪后,又仍下两枚手榴弹。同时,她们也似乎看到胜利的希望,高喊:

    “檄枪不杀,如若顽抗,一个一留。”

    “你们投降吧!不要为国民党卖命了,你们的家属在挂念你们。”

    在场的刘秃子也开始按捺不住了,突然他站到坟头,也虚张声势地弄两句。于是他高仰起秃头,喊道:

    “老子是解放军,王牌装甲部队,如果不投降,老子就用大炮侍候你们……我日恁嫂子!”

    这一嗓子喊地,让金根姬倒吸一口凉气,完全具有欲盖迷彰之嫌,很容易使敌人看破自己的实力。金根姬用冷冷的目光瞪着他,示意让他住嘴。几名妇女把他从坟头上拽下来,按倒在地上,将刘秃子暴打一顿。

    “同胞们!弟兄们!限你们5分钟共商,愿意投诚者,将武器放到地上,跑步向前300米停下来,列队等待受降。”金根姬用温和的声音喊话,象是开道一群犯错误的孩子一样。

    这时,所有的官兵都开始垂头丧气,看前有堵击,后有追兵,将武器全部放下,向前跑一节地停下,站队等待受降。妇女们迅速上前,将枪支弹药拾起来,紧紧握到手中……马区长也赶到了,双方会合一块。

    检查缴获的枪支弹药,计缴获长枪38支,短枪2支,七九子弹1800余发,短枪子弹200余发,俘获国民党官兵48名,其中有连长1人,排长1人,排副3人,士兵43名。

    郭刚集的妇女支前单架队与马区长及两名持枪的民兵,将这批俘虏兵,连人带枪支弹药,一起带到乡公所大院里。

    马区长与她们一一握手,连声说:

    “这里的民兵按到命令,都上前线去了,多亏了你们啊!你们这一仗打得不错,我们一定上报记你们一功。”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大获全胜(一)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

    在1月20日前后,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在蒙城县休整,同时,右翼部队共有两个团的兵力,在怀远县郭刚集一带进行休整。

    郭刚集支前运输车队与的妇女支前单架队,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当天,也已经自动解散了。

    金根姬在街上又重新开始卖壮馍的行业,干的还是老体行,是她的主要生存来源,有人缘,有老主顾,这是不能丢掉的行业;而且在这里名好象有一种极强的磁力,由于这种磁力作用,使她在郭刚集街上,站稳脚根——“日子天天好呀!日子天天好!”

    远在蒙城县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在当地办了一次战绩展览会,参观人数近七万人,怀远及周边的几县个的老百姓,也纷纷前去观看,淮海战役战绩展览会,在蒙城县,在淮北地区影响都是很大。

    在蒙城战绩展览会刚刚结束,怀远县与当地干部群众向驻扎郭刚集的六纵下属的两个团反映情况,要求再怀远县办一次巡展,让怀远县的干部和群众受受教育——团部的领导很快给予答复。

    一大早,从县里抽调过来的七八名年青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骑马过来的。他们没有休息一下,也没有坐下来吃饨早饭,而是立即把郭刚集男男女女全部动员,布置战绩展览会前的准备工作。

    金根姬被宋学友按排到打扫卫生,的这几十妇女一起扫大街,整理房间。这些妇女都是郭刚集妇女支前单架队的成员。不过,刘秃子没有过来,他和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在集头边的空地里,在用秫桔搭建临时厕所。

    她们整整干了大半天的时间。不图名,不图利,不计报酬。大街小巷,所有的房子都收拾地干干净净,并用熟石灰粉,把打扫过的地面划定展位,一直到旁晌才算收工。

    解放军战士在街道旁的墙壁上张贴宣传标语,大概意思是:“庆祝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还有“运输大队长蒋介石给我们送武器”,“报名参军打江山过好日子”等等。

    解放军战士用五辆大卡车,把从蒙城县拉来一大批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只是从战场缴获的武器弹药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战利品及“道具”等等。

    他们开始有条有里的将展览品摆放各个展位,重武器放一处,轻武器放一处,全部摆到大街南旁,炮口一律向南,十分壮观;短枪和手榴弹放一处。一般步枪都挂在墙上,机枪都支在地上,短枪则都摆在案子上。摆短枪的案子都有是事先铺上干净的白布单子,然后再把枪整齐地摆在上面。

    每个展区都有两名讲解员和两名持枪的警戒人员。当参观的群众碌续到场后,讲解员就手舀一根小棍,指着某种武器,祥细地介绍它的名称,产地,性能和在何时何地从某部敌人手中缴获的。

    关公庙西厢房的后墙上贴着几张大贴幅人物照片,个个寒脸失色,精神沮丧。讲解员告诉大家:“这些都是被俘的国民党的高级将。”说着,他用小棍指着其中的几张照片:“这一个是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这个是副司令吴绍周,这个是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他们都是在双堆集战场被我们活捉的。”在照片中还有一幅照是一具尸体,死者面朝天,左肋有一处伤,讲解员说,这是国民党十四军军长能绶春,在双堆集杨围子战斗突围时被我军击毙的。

    人们进入关公庙后院,看到一棵大槐树上拴着的一头骡子,背高一米五六,老黄色,挺有精神。解放军讲解员告诉大家:“这头骡子名叫康泽骡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因是我军在1947年7月16日解放湖北襄阳时活捉了一个名叫康泽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并得了他的这头骡子。困为骡子的主人是康泽,所以叫它康泽骡子。”

    郭刚集大街上,看战绩展览的,每天都要比平时逢集时的群众多好几倍,从早晨到晚上,真是盛况空前。当时参观的人们只顾地看,也没有人想起来分门别类地统计一下展览品的件数,就知道整个展览看完要大半天的时间。

    金根姬从半夜就起床开始忙着蒸馍,不知道蒸了多少锅,她卖完馍就蒸,馍蒸好了就卖,一直到深夜。

    在炊烟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她早以习惯卖馍这个行业,听惯了批干柴的那种清脆悦耳地声音,也听习惯了“啪嗒、啪嗒”,风箱声,这种声音悠扬,动听,是在讲述她内心的故事。但她从不站在店门面上口叫卖,总认为叫卖,是一种单调的,惹路人反感地声音。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二十九章、大获全胜(二)
    战绩展览会都是白天进行。到在晚上由解放军“六纵”文工团的演员们,在郭刚集西头,菜市场上,演革命文艺节目。四辆大卡车拼结成的一个大戏台,在左右两个大树上面,分别捆绑两个大喇叭,台下有解放军用手摇发电机操作,喇叭开始晌了,声音特别宏大,象似天外来客;第一场演出是革命歌剧,在怀远,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高水平的大型的歌剧。麦地里,大路上,都站满四乡八带的观众,还有道路两旁的大树上,也爬满了前来看戏的人。

    演出开始时,台下鸦雀无声,农民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当戏演到杨白劳喝卤水时,台下开始出现了哭泣声。特别是喜儿哭爹时,台下也随之哭了起来。使当地百姓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有的哭成泪人,有的妇女因悲痛过度竟然被搀扶出剧场。

    就在这时,有一名解放军站在观众里,挥手一句一句地大喊道: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那名解放军喊一句,观众们便大声接一句,很激动,都是发自肺腑的,夜里虽说没有下雨,但是所有的观众都流下眼泪,砸在地上,那呼喊声,撕心裂肺,俨如谁的声音小,怕自己变成第二个黄世仁似的。

    演出结束,老百姓纷纷回到家中,向本村的老少爷们传达看解放军演出的消息。政府也要求解放军同志能继续上演,大家认为是解放军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使当地感受到了革命文艺的新天地。

    清晨,金根姬和往常一样,扛着一把大扫帚和郭刚集上的妇女一起,在街上打扫卫生。不过今天她有所不同,用毛巾把脸围得严严实实——有些妇女干累了,干脆把棉袄脱了下来。

    “金大姐,不热吗?看你用头巾把脸围得严严实实的。”

    “俺不热,有什么可热的,天还是这么冷,再说一热一脱的容易生病的,我可不愿意生病。”

    其实,她早想把围巾结下来,但是不能,为此她考虑了一天一夜。

    怕在街上碰到过去的熟人,怕见到过去新四军淮北独立团的战士,怕见到章成生团长、桂平所长,还有的战斗中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如果见了面,谈起自己还没有回到朝鲜——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全国快要解放了,她在新四军队伍里是卫生员,是自愿退伍的老兵,还有什么资格同首长谈条件呢;在朝鲜的时候,自己是一个乡下人,可现在在中国,自己还是一个乡下人。

    这样能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平安无事”比什么都好;没有必要向部队提什么要求,麻烦部队里的首长。

    但人的遐思是无止境的,有时非常幼稚,有时又非常冒险,静静分析并深入探究自己内心的遐思,总是有千头万绪的奇妙境界。

    后来她这样去想,种种不幸,种种贫因都过去了,现在怀远县解放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卖馍的,已经是大家的朋友了。

    入夜时,也是金根姬最难过的时候,她没有到街上去听戏,可是大喇叭响起了,当听道,“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风卷那个雪花,在门那个外……”那种凄惨地歌曲响起时,几乎看到所有的听众都沉浸在白毛女感人情怀的悲剧中。金根姬坐在自家的灶前也听到了。她在案板上和面时,哭了起来;蒸馍时,一边拉风箱,扔是一边哭着。

    金根姬没有看过这个节目,是通过与她在一起劳动的姐妹,才了解全剧主要故事情节,白毛女的遭遇与自己的遭遇,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天下的苦女人。白毛女的苦,人们知道,而自己的苦楚,有多少人知道呢?

    金根姬自己知道,就是流再多的眼泪,也无法抹平这藏在内心的伤痛,但她仍是不停的哭——“说过了,不哭,怎么又哭了呢?没有出息。”她突然又自责起来。

    再后来,部队文工团每次演出时,金根姬还是躲藏在屋内干活,不哭了,也不流泪。

    金根姬的双眼顿时亮起来,那张脸也豁然开朗。她一直在馍房里转哟,灶火是红红的,在高温下,她那一张脸粉红似白的脸,象朵绽放的草花儿,包含着最强烈而又最温柔的情感。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三十章、金兰之交(一)
    “俺是个寡妇人家,又是外地人,你呢,是黄花大闺女,咱们在一起玩,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晦气?”

    大玉听到“噗哧”一乐,她低着头,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笑嘻嘻地说道:

    “俺不是那种人,现在是新社会了,没有过去那样封建社会,讲迷信……俺娘说了,你是个大好人,是俺娘让俺和你玩的,她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俺娘看人还是挺准的。”

    “那好,你没有什么事情,就来,到俺家里坐坐,咱姊妹俩拉拉寡,俺也能帮你做些针线活,这雨天又没有什么生意,一个人怪愁得慌咧。”说罢话,金根姬突然笑了起来,后来,她忙补充一句,“你过来,俺帮你做活,你可别嫌俺针线活做的差哟。”

    “不会的,咱家有九口人,俺娘还要下地干活,就是针线活多得很,俺天天都愁死喽。你如果帮俺,那俺真是谢天谢地……要不这样,你比俺大,俺就认你一个干姐,你看这样又好听,又好叫。”

    “哪不行,这不是封建社会,都解放了哪还有认干亲呢,不能认,咱们贫下中农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你要是不嫌弃俺,那就喊俺金嫂子吧,这比叫俺干姐好听多了。”

    大玉用手捂住嘴巴,呵呵呵地直笑,笑罢后她还是合不上嘴,转过身来对金根姬说:“那俺就喊你了?”

    “切!你还能嫌丑,你喊吧!”

    “金嫂子咧!”

    大玉喊吧,脸一下红起来,她一下把金根姬的腰搂住了,呵呵直笑,金根姬的手拍拍你的后背,亲切地答道:

    “唉,大玉妹子!”

    就这样,全廷三的妹妹全大玉,她和金根姬是比较要一对好朋友,每逢下雨天,她都会到金根姬蒸馍店里坐坐,拉拉寡。

    天时而晴,时而阴,连续多日,河水瀑涨,通往郭刚集的木桥变成了断桥,没有什么赶集人……郭刚集几乎天天都是背集。

    金根姬居住的这间门面,房子虽不大,地确收拾的精致惬意,那张小床的被子,在白天依然叠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她们并肩坐在床板上,做做针线活,说说知心话,时而探头望一望窗外的美景,那依然是夏日的景象,十分得惬意。

    窗外那株洋槐树,已经苞怒放了,今年开花较迟些,可芳香是相当浓郁的,像浓香的酒,那味道蹿得厉害;一切都在改变,最明显的差别,金根姬不再是一个沉默寡言,内向冷漠的女人,而是一位成熟的寡妇。

    她调整好心态,不愿意去想过去的事情,把所有的苦痛都深深地藏在心里。尽管渴望找到能够托付终身的安身之处,但终于找到了。——平淡、朴素的生活,渐渐地感觉到自己也变了,越来越适应“金寡妇”这个角色。

    俩人对闺房秘事,无话不谈,她们边做针线活儿,边亲切的说话。那可爱的样子,多么从容,多么镇定……全大玉一直坐到夜黑才肯回家。

    农村的姐妹,一些看来似乎是很平常事情,但引起街歪对门铁匠铺的帮工,一个外号叫刘秃子的高度注意——他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

    他到金根姬馍店,去过几趟。他总认为全大玉,有点碍事拌脚,尽坏他的好事情,无法施展自己的流氓习气。

    如果要对金根姬下手的话,那必须先除掉全大玉——这个丫头片子,惹得自己忐忑不安——这正是刘秃子内心的想法。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三十一章、金兰之交(二)
    一物降一物,石膏点豆腐。刘秃子的老婆抱着小孩,到了郭刚集街上,并打算在集上安家。每到夜晚,刘秃子无法行动,这样一来,他的一整套计划,被彻底打乱了……

    雨越下越大,金根姬一大早,舀一把铁锨到房后,整理那块小菜园,那知道菜园已经被雨水淹没,无法下去;拐回到门前街面上,没有什么人,只见一群鸭子排队通过,左晃右摆地,向一个方向行走,嘴里嘎嘎地直叫。

    金根姬正在考虑着,“烦人!这啥事情也不管做……怎样才能打发这一天的时光呢?”

    大玉端着一个做针线的鞋筐子,又急匆匆地来金根姬家,她没有进门就喊上了;

    “金嫂子,你会不会纳鞋底,来,你看看这双鞋底……是俺大哥廷三的。”

    金根姬眼下正在后院抱柴禾,听到喊声,解掉系在身上的围裙,赶紧过来了,身上还带着新鲜木料的香味。

    她接过鞋底,仔细看看,说道:

    “你这鞋,隔布抹的真好”随后、她望鞋筐子瞅一眼,“噢!你这,鞋帮子做的也有样……是大婶做的活?”

    “哪!”大玉笑了笑,说“我做的,是俺娘教的,俺娘还说,去!叫金嫂子教教你去,在家不学做针线做,以后嫁到婆婆家受气。”说过她害羞地,又缩脖子,又伸舌头,不断做鬼脸,用这些动作表示她不害羞——才怪!

    “是的呀!在俺娘家也有这风俗,男方找对象,要先看看女方的针线活,不见面的,女方针线活,做的差,男方就会说女方,是笨女人……名声不好声,再找对象就困难了。”

    两人回到屋里,金根姬手把手的教大玉做针线活,一边教一边做示范。

    “纳鞋底要这样,需要用粗细两种线绳子,你看,细绳子圈边,粗绳子纳芯……做鞋底呢,象秀花一样,是非常讲究的;一是要走平针,二是要紧疙瘩,纳芯儿要纳成图形。针脚要端正,甩线要均匀,紧疙瘩不要轻轻地,你看!……要用力;点缀在鞋底上的针眼子,一定要整齐,横成排,竖成行,象部队一样,整齐划一,只有这样,纳出的鞋底才结实漂亮。”

    金根姬的话句句有道理,她听着,记着,学习着,金根姬讲完了,全大玉也听椤了,她眼睛睁得大大的,有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便说道:

    “哎哟!金嫂子,你咋懂得这么多,你的针线活肯定比我妈做得好,俺得向你学习学习……金嫂子!你娘家是哪的呢?”

    金根姬有好大一会儿,没有说话,她低着头,从脸上流露出不愉快的心情来;其实,大玉并没有察觉到这些,而她已经遇到不知该怎样说才好的困境。

    她深深地吁了一口气,接着她突然看了看大玉一眼,急忙地说道;

    “俺娘家呀!在山东农村人……俺娘去世的早,那时俺才十二岁的时候,俺娘就病故了,俺和爸爸,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