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京兆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临点点头,她生气不是因为路不好走,而是因为这么明显的事情居然都没有发现,刑部搜查时都查了些什么。

    花了一个多时辰才走到里正说的庄子上。郭临站在门口,府役们跑进去翻找,一炷香后,前来回话:“大人,什么都没有找到。”

    郭临对里正说道:“这山上还有几个庄子,都带我去看。”

    这一搜就从正午搜到了下午,中途几个村妇上山来送了饭,才让郭临他们没有饿着。搜到第三间废弃的庄子时,终于找到了痕迹。府役撬开地板,地下室的角落里,堆着几把兵器。郭临捡起一只□□握在手里掂量掂量,这分量大概是和朝廷军用的差不多。

    “大人,您过来看一看。”顶上有衙役跑过来喊道。

    郭临走到庄子后院,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庄子破烂的屋顶掩盖着巨大的窑,旁边好几个坩埚堆在旁边,还有后院几排铸剑台。郭临看了看手上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回到京兆府,金真只是稍稍恐吓了史娘子,她就如同竹筒倒豆一股脑全说了。

    傍晚时分,郭临和刑部侍郎万辰紧急入宫,在御书房汇报此事。皇上的声音仿佛能把人冻僵:“去查,是谁。”

    两人领命,一路行至朱雀门。残阳血红的光辉在人身上罩出一层红晕,二人的影子在青石地面上拉出老远。万辰长喘一口气,仿佛终于摆脱开御书房中压抑的气氛,他叹道:“郭大人,你说会是谁?”

    郭临摇摇头,不管是谁,都在劫难逃了。从三河庄回来,她反复地想这件事,总有一丝不舒服的感觉。她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运气可以好到这种地步,随便一搜就能搜出刑部找了好久都没找出的罪证。这些话她不能当着万辰的面说,方才去刑部,刑部尚书面色相当差。明明是搜过一遍的地方,交给郭临后却立刻让她找到了,刑部不能居功,却还得为了这事忙得团团转。

    金真根据史娘子的口供,安排了画师画出找她重金买下庄子的人。如今已经清楚的是,有人找到史娘子买下一个破旧的庄子,就是为了不让她再上山去,这样在山上设了兵器工坊就不会有人发觉,而那地段又离京城较近,运输也方便。山上搜出来的那些兵器,经过鉴别,和逼宫时萧家军用的是同一批。

    郭临叹口气,仰面坐在书房内的太师椅上。金真和姚易都已经带着大堆人手连夜出去按画像找人,也许没多久就能够顺藤摸瓜扯出一个大势力。郭临就着烛光翻阅着案上的卷宗,但事实上她一个字也没能看进去。

    不知过了多久,窗格上渐渐映出晨曦的微光。有人敲了敲房门,推门走了进来。郭临抬头望去,是世子。世子扬了扬手中的食盒:“去郭府没看到你,才知道你一晚上都没回府。”

    郭临接过食盒道:“刑部也在连夜搜人,我这里自然要随时等消息。”她顿了顿,手按在食盒上,感受着里面饭菜的温度。她犹豫了半响,却没把接下来的话说出,只是微微地叹了口气。

    世子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突然说道:“我知道你怕冤枉了人,可是想想你找到的证据,那都是做不来假的,放心吧。”

    郭临苦笑:“说的也是。”她起身打开窗户,窗外的树叶清澈碧绿,叶片上蓄满的雨水顺着叶脉流到叶尖,聚成一滴后不知掉落何处。

    “呯”的一声,房门被金真用力撞开,他顶着满头汗珠,喘着气道:“大人,查出来了。”

    ——————————————————————————————————————————

    镇国候扯了扯衣领,将朝服的襟口对正。他转过身看向跪在堂下的一家老小,贺殷眼含热泪,双眼已经红肿了,他拼命地克制住自己不要发抖,可是撑在地上的双臂仍然不住地抖动。贺楠低垂着头,看不清神色。贺柔一身素色衣衫,反倒是最为镇静的一个。庶子庶女,还有几个侄子都在嚎啕大哭。镇国候一步一步从他们中间走过,不去看那些带有期待的眼神。

    贺殷猛地站起来在他身后喊道:“父亲,您三思啊!贺家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镇国候停下脚步,深深地叹了口气,沉声道:“都跟我去前厅吧。”说完迈出了房门。

    廊旁的梧桐树洒落了一地的落叶,连廊内也有不少,只不过此时再无人会在意这些。管家快步踩过落叶,走到镇国侯身后。

    镇国候见是他,低声问道:“都安排好了?”

    管家点点头:“赵王昨晚就已经离开了。还有的……也俱安排好了。”说到这里,他有些不放心地抬头,“侯爷,您真的觉得,那个叫郭临的会……那样做吗?您只是看他年轻,涉世不深,可万一……”

    镇国候说道:“他是楚王的义子,又姓郭,若我猜的不错,他应该是江湖剑客郭景云的儿子。”

    管家想了想:“那位剑客在江湖中名气很大,不过听说六年前去世了。”

    镇国侯叹口气:“是啊,若是能早些结交,今日之事就保险了。”

    管家吃了一惊,侯爷跟人家父亲根本没有交情,居然就……他不敢再想下去,原来,这竟是一场豪赌。

    郭临已经带着府役在前厅候着,她换了一套干净的官服,面色有些疲惫,但是眼神仍旧清明。镇国候向郭临行了个礼,郭临也施以回礼。镇国候观察着眼前这个被自己赋予最后希望的少年,而郭临也审视着这个历经风雨的老人。

    最后,她平静地说道:“候爷,下官身负皇命而来,还请见谅。”她手一挥,“带走。”

    府役们上前挨个铐住贺家人,贺殷突然拼命地挣扎起来,他大喊道:“我不走,我不走,我是无辜的。”他甩开抓住他的府役冲到郭临身前,牢牢地拽住她的袖子,“大人,我有话要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禀告皇上!”

    “贺殷!”镇国候大吼一声。浑浊的双眼中一瞬爆发出厉色。贺殷无力地转头看向父亲,好一会儿,他突然咯咯笑了起来:“父亲,为什么你要如此的愚忠,哪怕被冤枉了也什么都不肯说,你根本不心疼我们……哈哈哈哈”他冲天长笑数声,后退几步,盯着镇国候,“父亲,你会后悔的!”说完他突然朝着门口的柱子上撞去。

    未等大家反应过来,贺殷已经一头撞上了柱子,大股的血从他的额头喷涌出,贺殷至死都瞪着双眼,额上留下的血液染红了眼白,看上去尤为可怖。女眷们惊叫起来,吓得瘫软在地,贺柔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哥哥,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流下。

    郭临心中叹息,语气还是依旧平静:“继续带走,来两个搬尸。”

    镇国候仿佛一瞬间苍老了,他怔怔地向门口走去,经过郭临身边时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着她,嘴唇颤了颤,似乎有话要说。押着他的府役不忍心,便停在他身后想让他说完话,但他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深深地看了郭临一眼,就走了出去。

    阖府的人都被悉数带走,郭临最后看了眼漆红的柱子上殷虹的血迹,抬脚迈出。一个府役跑来向她耳语:“内院厨房藏了个妇人,被我们发现后,拿菜刀砍伤了金少尹。”

    她皱了皱眉头:“你们那么多人制服不了一个女人?”府役尴尬道:“那妇人已经自杀了。”

    “那就抬出去。”郭临顺口回道。刚走了几步突然转头盯着那个府役,府役不敢抬头看她。这名册上要送审的人,如果抓捕时死了,是要问责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底下的人有时会谎报犯人自杀。想到这里,她转身朝内院走去。

    那间厨房外,金真正坐在地上由旁人替他包扎,看到她歉意道:“大人,属下失职……”郭临示意他不必说下去,上前察看了金真的伤势,伤在右臂,入肉颇深。看样子那个妇人真的要杀人,这也怪不得府役们了。

    厨房门口的地上,躺着一具浑身是血的女尸,就连一旁的落叶上都沾染着腥红。府役们用担架抬起尸身,郭临抬头看向厨房内,片刻,她眯了眯眼。金真跟着望去,没看到什么异常,疑惑道:“大人,怎么了?”

    郭临却摇摇头:“无事。”说完她便朝外走去,金真不明所以,只好带着府役跟上。刚刚走到内院门口,郭临突然“啊”了一声,右拳锤向左手:“我好像掉了什么东西。金真,你和姚易先行一步,把镇国侯府的人带到刑部。随审就交给姚易,你受了伤就先回去休息。”

    “大人!”金真喊着,可惜郭临早已快步消失在拐角。

    她径直回到厨房,跨过门口的血迹,环视着整间屋子。角落的篓筐内还有些时令蔬菜,案板上的刀也似乎才擦过一般明亮,但这些都不是她要找的。她几步跨到灶台前,掀起灶台上的大锅锅盖,锅里空空如也,连锅底都擦得很干净。

    她放下盖子,暗笑自己太多心。下一刻,她突然怔住。

    这次她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她猛地将整个锅抬了起来,灶台里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出来。她把锅放到一旁,蹲下身把灶台里面的柴火往外拿,刚拿出一些,再伸手进去时果然就摸到了。

    一个触手温暖的布包。

    屋外划过一阵轻风,卷起满地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昏暗的室内,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特别的清亮,仿佛能照到人的心底。他脸上沾了些柴灰,双手握拳缩在襁褓中,眨巴着眼睛瞅着郭临,嘴上还系了一面沾了奶水的布条。如果郭临不是自小习修武功,断然和府役们一样,因为踩着满地落叶的嘈杂声而听不到这个小家伙的呼吸。

    郭临看着怀中的婴儿,脑中充满了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1章 难得救命
    这个婴儿,难不成是镇国候的孙子?可是,刚刚已经清点过人数了……郭临将他抱到眼前仔细打量,婴儿似乎刚刚足月,脸盘儿不大,小小的鼻梁,嘟嘟的嘴唇,甚是可爱。郭临看到襁褓里还夹了一封信,她翻出来,信上写着“景云兄之子亲启”。

    郭临吃了一惊,镇国侯居然认识父亲。难道,他这是在拜托她保护这个孩子吗……郭临抱着婴儿走出厨房四处查看。厨房后面的院墙处有一棵梧桐种得靠近墙角,虽然叶已枯黄,但现在的天色,不细看,应该难以看到树上多出了什么。她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攀着树身,飞快地上树,找了一处稳妥的树杈,把婴儿放下。

    郭临拍拍襁褓:“要想活命,可别哭哦!”

    小婴儿眨巴着水晶般的大眼,好奇地瞅着她。

    郭临跳下树,将掉在头顶的树叶摘下,拂了拂衣袖,步履轻盈地向外走去。出了镇国侯府,郭临打马朝东,过了拐角便弯进巷口,径直朝厨房后面那颗梧桐行去。

    好在镇国侯府刚刚查封了,院落的四周的羽林军也撤走了。郭临环顾一圈,确定巷子里没人后,轻手轻脚地爬上树。小婴儿静静地躺在树杈中,已经睡着了。不知该感叹他镇定自如,还是福大命大。郭临小心翼翼地将他抱起,慢慢爬下树。

    解下披风将他裹住系在胸前,郭临一路策马缓行,不想因为颠簸太大吵醒了他。从镇国侯府回到郭府,居然花了小半个时辰。

    没想到有朝一日回自己家也要番强啊,郭临心中暗叹,幸好院墙建的不算高,她一手护着婴儿,一手攀墙,顺利地翻进了院子。待她跨进内室,和正要往外走的阿秋撞了个正着,阿秋一副见了鬼的表情看着她胸前的婴儿。郭临把婴儿放在床上,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还好,没着凉。吩咐阿秋道:“先来帮我照看孩子,记住,不要让任何人发现。”

    “有什么是不让任何人发现的?”门外突然传出一声高喝。

    郭临诧异地回头,世子猛地推开门,脸色相当严峻。阿秋耷拉着脸:“少爷,世子爷来了一会儿了,我还没来得急说……”

    郭临上前拉住世子,嗔怪道:“你鬼叫什么,要惹多少人听到啊!”她摆摆手让阿秋先退下,掩好房门后,走到桌前顺手给世子倒了杯茶。

    世子不接:“刑部那边会审,京兆府中唯独你没有来,多少人在议论,我还正奇怪呢。金真说你在镇国侯府找个东西,结果呢,是这个孩子吗?”

    郭临叹口气,从怀中掏出襁褓里找到的信,递给世子。

    “这是?”

    “从孩子身上找到的,景云是我父亲的名字。”郭临解释道,“金真带人走前,都是对过户籍名册的,镇国候府一共三十六人,一个都没有差。我虽然是在镇国侯府找到这孩子,但他不在名册上。”

    世子哽了一下,惊道:“你以为这样就没有人能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吗?”

    “现在知道的就你一个。”

    “郭临!”

    “君意非!”

    两个人如斗鸡一般互相瞪着,世子气急:“你就不怕罪及欺君,为这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准备送死吗!”

    “意非,”郭临的声音突然轻柔下来,“我父亲生前为人清高,甚少结交朋友,得罪过不少人。”她转头看向别处,让人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如果是父亲的朋友,那一定是个品性高洁的人,就像楚王爷。镇国侯如果真是我父亲的朋友,那他最后的一点血脉,我能帮忙就一定会保下来。”

    世子一怔,他从楚王那里断断续续知道一些郭临父亲被陷害追杀的事,而这些,都不是他这个身处王府这种安逸环境的公子哥能体会得到的。

    “世子爷,安心吧,祸及自家的事我才不会干。”郭临转过头来浅浅一笑。

    世子撑着头静坐了良久,无奈地叹了口气,起身朝门外走去:“随便你。”

    郭临笑了,她知道世子这是答应了。看着世子走远,阿秋拍拍胸口走进来:“少爷你怎么说服世子爷的啊?刚刚他进来的时候,脸色跟要吃人一样。”

    “不管这些了,你先来照顾这个孩子,是不是要换尿布什么的……”阿秋瘪瘪嘴,依言去取些布巾。

    郭临走到床边给婴儿在襁褓外盖上一层棉被,回头瞟见给世子倒的茶水旁那封镇国侯写的信,想起还没有看一看,便伸手拿了过来。

    阿秋取了不少干净的布条,顺便还拿了块毡毯。刚刚回到房门口,就听郭临低声骂了句:“咄,这老狐狸!”

    “怎么了?”阿秋问道。屋内,郭临双手撑着膝盖坐在床头,那封拆开的信躺在地上。

    “被算计了。啊……”郭临仰天翻了个白眼,哀嚎一声。双手抱头把脸埋在膝间。刚刚还在世子跟前信誓旦旦说要保护父亲旧友的血脉,这下可真是有口难辩了……

    阿秋蹲下身捡起信,才看了个开头,就掩着唇笑起来:“哈哈,‘贤侄阿临’……这镇国侯连少爷你的真名都不知道,居然就敢……”

    “镇国侯这老狐狸,先是猜我的身世,再是算准我没时间当场看信,居然就用信封上寥寥几字把我给唬住了。”郭临苦着脸看着床上的婴儿,长舒一口气:“也罢,就算是为父亲多做件善事,府里偷偷养个孩子还是养得起的。”

    “可是……”阿秋皱着眉,“少爷,孩子这么小,肯定要请奶娘的啊,请了奶娘,别人都会知道了啊。”

    郭临一愣,她确实忘了这茬。正在此时,突然一股恶臭伴随着婴儿的啼哭传来。主仆两人一齐后退几步捂住了鼻子,看着哭闹起来的婴儿,面面相觑。

    ——————————————————————————————————————————

    刑部右侍郎万辰担忧地看了眼郭临,关切道:“郭大人昨夜没睡好么?”他年岁不大,比起刑部一帮老迂腐,反倒是与郭临更投缘些。

    郭临顶着硕大的两个黑眼圈,掩着嘴又打了一个哈欠,冲万辰摇摇头表示没事。钟鼓楼下,大臣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议论着镇国侯一案,时不时有人偷偷看向郭临。原以为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可上任没几天就找到了被刑部忽略的重要证据。如今朝中风头最盛的,非她莫属。郭临倒是不在意r他们,她早就被京城街头各种大胆□□的目光锻炼出来了。世子在她身侧长身而立,无形中支持着她。郭临心中一暖,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她抬眼注意到前方,怔了怔。

    七皇子独身一人,站在一堆交头接耳的大臣中,面色微峻,目光紧盯着宫门。郭临不由奇怪,印象里这个人总是玩笑不恭,如今居然露出了这么严肃的神色。

    早朝上,万辰向皇上禀明了问审的结果。

    镇国侯府在太子逼宫前三个月就派人出去买下了史娘子的庄子,让她不要再去后山,为了封口又多给了些银两。原本史娘子一直藏着捻着,可看到几个月过去,也没什么事扯到自己头上,一时心痒,拿出银两买了上好的东西跑到邻里炫耀,这才被郭临给揪住了。刑部接手继续查办后,找出了与史娘子交涉的人,确定他是贺家旁支的人。那人已经抵不过刑罚全部招供了,包括他是怎么得到镇国候的命令,怎么去安排人在山上打造兵器,怎么和萧家接头。

    皇上龙颜大怒,豁地起身,拿起案上的折子摔在地上。

    朝臣们匍匐在地齐声高呼“陛下息怒”。皇上厉声问万辰:“逆贼呢?”

    万辰赶紧答道:“押在殿外,陛下可要召来审问……”

    皇上大喝:“不见,即刻处斩。”

    大殿上满堂愕然,大臣们面面相觑。镇国候原是朝中重臣,为官多年清廉明正还是有口碑的,可现今皇上连当堂会审都免了,直接处斩。可见着实被私制兵器一事气得厉害,他是宁肯错杀千万也不会放过一人。这时候,皇上早已忘了当年,正是因为镇国候的功勋,他才会娶了他的妹妹做妃子,还放心地让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