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液是怎样生成的?
  中医学早就有“人以水谷为本”的说法。人体所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的腐熟消化,取其精微化生而为血。也就是说血液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喝进去的所有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渗入肠粘膜下的血管里,就生成了血液。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更直截了当地说:“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血不生。”这些认识都阐明了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 最好的txt下载网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 自序(6)
最好的补血食物是什么?
  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了,就能生成血液,这些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补血的食物,不论是粗茶淡饭,还是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同时要知道,各种食物的功效不同,对身体起的作用也不同,相对来说,肉类、蛋类、鱼类这类高能量的食物,能明显提高血液的质量,人们吃了这些食物后会明显变得精神,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抵抗力。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鸡蛋、鳝鱼、虾、红枣、核桃、花生、桂圆、枸杞子、阿胶、当归等食物,是补血效果比较好的食物。
  补血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食物被胃肠道碾碎、消化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后才能渗入到血管里形成血液,因此液体、稀糊状的食物,剁得细碎的食物被消化利用的几率就高,而坚硬的、粘腻难消化的食物就难以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利用率就低,可生成血液的部分就少。
  怎样保护好血液生成的环境——胃肠道
  1。 胃肠道喜欢你细嚼慢咽,喜欢吃进去的食物细、烂、软,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它们的负担;而过硬、过烫、过冷、过辣、过粘、油炸的食物不但容易伤着胃肠道,还易增加胃肠道的工作量。
  2。 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同样能保护胃肠道,饥一顿、饱一顿同样会伤着胃肠道。
  3。 因食物只有渗入进肠粘膜下的血管,才生成了血液,才会起到营养身体的作用,所以肠粘膜下的血管如果总处在扩张、松弛的状态下,渗进去的食物就多,如果肠粘膜下的血管处在收缩、痉挛的状态下,自然食物就很难进入。
  血管是收缩还是扩张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当身体内的温度高,吃进去的食物也是温热的,血管自然就扩张了,渗入的食物就多,而身体内的温度低,或吃进去的食物寒凉,血管遇冷收缩,自然能被利用的食物就少了。
  所以让身体少受寒凉,少吃寒凉、冰镇的食物,是使肠粘膜下的血管保持放松状态的重要条件,对增加血液的生成量很有帮助。运动是产生热的,因此运动能使血管扩张。好心情也有利于放松身体内的血管,也能增加食欲,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适度的按摩也能放松紧张的血管和经络,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常见的补肾食物有哪些?
  牛肉、羊肉、狗肉、虾、海参、淡菜、海马、枸杞子、白果、韭菜等。
  常见的补气食物有哪些?
  人参、黄芪、山药、糯米、桂圆、荔枝、红枣等。
  常见的泻气、疏肝理气的食物有哪些?
  萝卜、山楂、槟榔、香菜、紫苏叶、薄荷、金桔、*、玫瑰、木瓜等。
  常见的消食、化瘀的食物有哪些?
  萝卜、山楂、鸡内金、锅巴等。
  常见的利尿、利水、除湿的食物有哪些?
  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西瓜、黄瓜、鲤鱼、鲫鱼、金针菜、莴苣等。
  常见的清热类食物有哪些?
  西瓜、香蕉、猕猴桃、甘蔗、荸荠、菱、螺蛳、蚌肉、粟米、绿豆、苦瓜、黄瓜、茭白、水芹、*脑、金银花、豆腐、苋菜、马齿苋、茶叶等。
  常见的易上火的食物有哪些?
  狗肉、羊肉、虾、辣椒、生姜、蒜、花椒、胡椒、茴香、肉桂、桂皮、雪里蕻、香椿头、荔枝、桂圆、各种炒货、膨化食品、酒等。
  常见食物的五味分类
  谷类——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 自序(7)
性温: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肉类——
  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鸽肉、鹌鹑、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微凉)、酸牛奶、人乳、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鳜鱼、鲨鱼、橡皮鱼、海参。
  性温: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蚕蛹、羊奶、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鳊鱼、鲶鱼、刀鱼、草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大头鱼。
  性凉: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鱼、鲍鱼。
  性寒:鸭蛋(性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
  性平: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
  性凉:苹果(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性微凉)、芒果、枇杷、罗汉果、菱、莲子心、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类——
  性平:山药、萝卜(微凉)、胡萝卜、包菜、茼蒿(微凉)、大头菜、青菜、母鸡头、豆豉、豇豆、土豆、芋头、洋生姜、海蜇、黑木耳(微凉)、香菇、平菇、猴头菇、葫芦。
  性温:葱、大蒜、韭菜、芫荽(香菜)、雪里蕻、洋葱、香椿头、南瓜。
  性热:辣椒。
  性凉:西红柿(微凉)、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蓝、茭白、苋菜、马兰头、*脑、菠菜、金针菜(黄花菜)、莴苣(莴笋)、花菜、枸杞头、芦蒿、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面筋、藕、冬瓜、地瓜、丝瓜、黄瓜、海芹菜(裙带菜)、蘑菇、金针菇。
  性寒:慈姑(微寒)、马齿苋、蕹菜(空心菜)、木耳菜(西洋菜)、莼菜、发菜(龙须菜)、蕺菜、竹笋(微寒)、瓠子、菜瓜、海带、紫菜、海藻、地耳、草菇、苦瓜、荸荠。
  其他——
  性平:白糖、冰糖(微凉)、豆浆、枸杞子(微温)、灵芝、银耳(微凉)、燕窝、玉米须、黄精、天麻、党参、茯苓、干草、鸡内金、酸枣仁、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饴糖(麦芽糖、糖稀)。
  性温:生姜、砂仁、花椒、紫苏、小茴香、丁香、八角、茴香、山柰、酒、醋、红茶、石碱、咖啡、红糖、桂花、松花粉、冬虫夏草、紫河车(胎盘)、川芎、黄芪(性微温)、太子参(微温)、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何首乌(微温)。
  性热:胡椒、肉桂。
  性凉:绿茶、蜂蜜、蜂王浆、啤酒花、槐花(槐米)、*、薄荷、胖大海、白芍、沙参、西洋参、决明子。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 自序(8)
性寒:酱油、面酱、盐、金银花、苦瓜茶、苦丁茶、茅草根、芦根、白矾。
  说明:
  1.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2.性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
  3.性凉的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他季节如要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
  4.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要食用必须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一起吃。
  如何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
  饮食最基本的搭配是一碗主食、一碗菜。菜里面荤素的比例是1∶1,老人荤素的比例是2∶3或1∶2。长期按这样的比例搭配饮食,营养均衡合理,有益于健康,也有益于保持体型。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鱼、虾吃多了容易上火,肉吃多了,特别是偏凉的肉食吃多了容易生痰。所以各种荤菜同样需要合理搭配。荤菜以牛肉、猪肉、鸡肉为主,每周再吃1—2次鱼或虾,夏天每周吃1—2次鸭肉,冬天每周吃1—2次羊肉。这样搭配,凉热均衡合理,营养全面。
  要吃时令的蔬菜,少吃反季节的蔬菜。另外,吃豆制品也要注意,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大寒的石膏或卤水,所以豆制品偏凉,适合和温热、辛辣的食物一起吃。
  一日三餐怎样安排
  “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是饮食常识。可是现在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现在人们普遍都是早餐吃得少,中餐吃不好,晚餐最丰富,吃得好,吃得饱。
  不论早餐吃什么,营养一定要丰富,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因为经过晚上十几个小时的空腹,头天吃的食物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及时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早餐如果只吃馒头、稀饭,营养就跟不上,一定要吃鸡蛋、肉类补充蛋白质。
  在外就餐的人,中餐往往不能保证质量。大家可以根据中餐吃的是什么,用晚餐来弥补。如果中餐较清淡,晚上就可以多吃些牛肉和鱼来补充营养;如果中餐营养丰富,晚餐就应清淡些;如果中餐吃的是寒凉的食物,晚餐就吃一些温热的。
  晚餐担负着对一天饮食的调整,以保证一天饮食的营养均衡。至于量多量少,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要看晚上睡觉时间的早晚。现在人们睡觉普遍比较晚,有些人晚餐吃得少,到了睡觉时已经饿了,饿着肚子睡觉也会影响睡眠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晚餐时可以多吃一些。有些人睡觉早,晚餐吃多了会撑得睡不好,那就少吃一些,并吃一些利于消化和吸收的软、烂的食物。总之,晚餐吃多少都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不影响睡眠质量为标准。
  二、 受寒凉的途径
  (一) 身体外部受寒凉
  1。 穿衣
  (1)  天冷了,衣服穿少了很容易受凉,特别是很多女士爱美,天冷了还穿短裙或只穿薄薄的裤子,这都极易受凉。
  (2)  气温不高,穿短上衣、超短裙的女士极易受凉。
  (3)  在空调房间里穿吊带衫、短上衣、超短裙以及不穿袜子的女士容易受凉。
  (4)  男士在空调房间里穿背心、短裤的也极易受凉。
  2。 穿鞋
  (1) 赤脚走路或穿薄袜子在地上走,特别是在水泥地、大理石地面走极易受凉。地板地上长期穿薄袜子走路同样也易受凉。
  (2) 冬天天冷家中没有暖气,穿拖鞋极易受凉。
  (3) 夏天空调房间里不穿袜子穿拖鞋、穿凉鞋极易受凉。
  3。 盖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 自序(9)
(1) 天冷了,被子盖薄了极易受凉。
  (2) 不是大热天,睡觉时露手臂、露背、露腿、露脚都极易受凉。
  4。 洗澡
  (1) 没有习惯洗冷水澡的,洗澡时水温偏凉极易受凉。
  (2) 洗澡后直接吹电风扇,时间久了极易受凉。
  (3) 洗澡后进空调房间,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极易受凉。
  5。 洗头
  (1) 洗头后不及时擦干、吹干,吹凉风后易受凉。
  (2) 洗头后不及时擦干、吹干,直接睡觉的会受凉。
  (3) 洗头时满头都是凉凉的洗发水,却在做头部的按摩,时间较长极易受凉。
  6。 其他
  (1) 躺在冰冷的地上极易受凉。
  (2) 坐在冰冷的地上、金属凳子上、石头上易受凉。
  (3) 遭雨淋后没有及时换衣服、保暖、祛寒的,极易受凉。
  (4) 在车上睡觉极易受凉。
  (5) 躺在风口睡觉或电风扇对着身体吹睡觉极易受凉。
  (二) 身体内部受寒凉
  1。 经常吃冷饮、喝冰镇水、喝冰镇饮料、吃冰块的,是直接给身体内部降温,时间长了对身体的伤害是最大的。
  2。 不分季节长年吃水果、长年吃反季节蔬菜,也是身体受寒凉的重要途径。
  3。 吃冰镇的水果寒湿更重。
  4。 经常吃冷饭、冷菜的人同样身体易受寒凉。
  5。 一年四季都吃凉拌菜的人易受寒凉。
  6。 长年喝绿茶、各种凉茶的人受寒凉较重。
  7。 长年口含清凉润喉片、清凉口香糖的人同样易受到寒凉的伤害。
  ● 寒湿重的表现
  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说明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湿。
  *口腔反复溃疡,表明体内有寒。
  *口臭时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表明体内有寒。
  *流清鼻涕,表明体内有寒。
  *流出的汗是凉汗,表明体内有寒。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表明体内有寒。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说明体内有寒。
  *经常腹痛、腹泻,表明体内有寒。
  *脸上长痘和斑,表明体内有寒。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表明体内有寒。
  *手、脚长年冰冷,表明体内有寒。
  *脚踝浮肿,表明肾虚、肾寒。
  *有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表明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表明体内寒湿越重。
  ● 祛寒湿的方法
  · 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
  只要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寒湿在血液充足、血流畅快的环境下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里疼那里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
  · 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
  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就会乘虚而入,身体就会虚弱多病。
  · 适当出汗是祛寒的好方法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后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 饮食祛寒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和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湖南人喜欢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悦凌细说问诊单》 自序(10)
· 热疗祛寒
  热疗祛寒是自古人们就使用的古朴、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贴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有的用各种理疗仪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民间,都有一些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发的各类疾病。
  · 快速祛寒湿法
  这里介绍的是我用得最多,也是我感觉祛寒湿十分有效的方法,推荐给大家,但限于成人使用。
  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 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 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如图)。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20—3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 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如图),上下熏20—40分钟。5. 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如图)
  6. 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10—20下。(如图)
  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艾灸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成的暗灰色就会有所减退,脸色会变得明快、有光泽一些。
  全身熏艾条的方法活血明显,身体内血少的人熏后会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的感觉。所以,年纪大的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适宜艾熏,特别是不能熏背部及腿,要熏只能熏小腹至肚脐的部位,熏的时候如果感觉不适,就要停止。身体虚弱的人每次熏的时间都要缩短,以无不适为限度。用作保健只能一个月熏一次。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最好不做全身的艾熏,只做腹部的艾熏为好。
  身体寒湿重的人或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最好在熏艾条之前喝上一碗生姜红枣桂圆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大红枣10粒,小红枣15粒(去核)+桂圆10粒(去核)+生姜片3片,加水煮15分钟后,放入粉碎机里加工成稀糊状,在熏艾条之前喝下,能快速补气血,并能明显增加身体的热量,这时再配合外部的熏艾条,身体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