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渊虽然觉得吴蒙有本事,但对他并不完全信任,也不是特别喜欢,之所以问他,也只是想看看吴蒙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让赵沐受挫罢了。
毕竟他现在想不出其他办法,如果吴蒙可以,他倒不介意利用一下。
吴蒙沉思片刻,而后说道:“此时户部难题已解,想从这方面为难赵沐已是不能,所以想对付赵沐只能等机会了,不过在属下看来,如果赵沐没有威胁到公子的利益,公子倒也不必与他不死不休,如今公子有庞太师帮衬,在朝中的势力是最大的,若与赵沐对敌太过厉害,反而有损公子势力,结果却让赵治从中得利,如今赵治的势力居中,而他能够掌控的势力会越来越少,他若吃不下公子的势力,就只能去找赵沐晦气,我们何不坐看好戏?”
魏国公赵渊不是一个喜欢坐等的人,他觉得如果可以,就一下子灭掉自己的对手,但吴蒙的话听起来又似乎有些道理。
“不对赵沐动手?”
吴蒙摇摇头:“不是不动手,而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动手,如果赵沐威胁到了公子的势力,再动手不迟。”
魏国公赵渊沉思片刻,而后笑着举杯道:“就听先生的。”
--------------------------------------
时间过的很快,天气越来越热,离小麦收获的季节更近了。
在这个时候,整个朝廷最忙的就是司农寺了。
司农寺负责一些皇家园林牧场的打理,以及指导百姓播种收获,每当到这个时候,司农寺的官员就需要到基层指导百姓该如何收获粮食。
当然,司农寺的这些官员多半也是科举考上来的,对如何播种不一定有那些老农的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所谓的下基层更多的不过是走个过场。
而对于那些百姓来说,谁也不曾把他们当回事,他们之中有的是经验丰富之人,那里需要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人的指导?
司农寺很忙是假象,但这个假象却又是他们所必须做的,好在如今大宋繁荣,也未曾发生过太大的天灾人祸,所以一直不曾出过事情。
对于下基层指导的事情,他们能蒙混就蒙混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件事情却是他们蒙混不过去的,那便是他们需要根据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向三司提交一个日期,一个适合三司派人去向百姓收税的日期。
三司负责田赋的事情,但三司只管钱财,不管这些百姓何时丰收,何时能够把粮食打出来晒干,而这件事情就交给了司农寺。
若是司农寺给出的时间太早亦或者太迟,都算失职,太早朝廷无法快速收完田赋,难免耽误三司的时间,太晚则有可能造成一些人的偷税漏税,而且朝廷若是急需用钱,太晚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但就在司农寺对何时收税进行评估的时候,朝廷却突然下发了一道命令,一道将今年田赋之事交给户部的命令,田赋之事交给户部,那司农寺估算的时间自然也只能提交户部。
司农寺卿名叫周谷农,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在司农寺任职多年,是司农寺中少有的几个对农事比较了解的人,他得到朝廷颁布的这个命令之后,有些不敢相信。
田赋之事一直都是交给三司的,怎么突然就交给户部了,这命令是否真实?
因为经常跟三司打交道的缘故,周谷农与三司使文彦博颇有些交情,为此他连忙去了一趟三司。
周谷农的身材偏胖,为此急匆匆来到三司的时候浑身已经湿透,而他刚进三司,就发现三司的情况有些不对,三司的官员脸色很不对,就好像很多人都欠他们钱似的。
而因为这个,他们对于周谷农的到来并没有怎么搭理,周谷农用衣袖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接着拦住一人道:“不知文大人可在?”
那人认得周谷农,态度还算可以,道:“周大人,文大人进宫去了。”
周谷农听闻此言,又道:“朝廷已命将田赋之事交由户部,可真?”
“确有此令,但成与不成还两说呢,文大人进宫就为此事,周大人且等消息吧。”
周谷农虽说只在不起眼的司农寺任职,但他好歹在官场厮混多年,很清楚此时自己的态度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前程。
此时朝廷的命令虽已下达,可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他若是去了户部,可后来文彦博又劝动了圣上,那他去户部可就是得罪了文彦博的。
所以他在得知文彦博进宫的事情后,心中已是多少暗中庆幸自己没有急着去户部而是先来了一趟三司。
而就在周谷农这般暗自庆幸的时候,皇宫之中却又是另外一番情况。
这个命令是赵祯突然下发的,并没有跟朝中的三位宰相商量,而根据大宋祖制,皇上的命令能想要真的生效,必须由朝中三位宰相中的两位认可方行,不然就算是皇上的命令也不能执行。
赵祯贸然将田赋之事交给户部,三位宰相庞吉、文彦博和刘沆三人得知之后,已是急匆匆的来到了皇宫,看他们的架势,大有质问之意。
;
第77章 各自心思()
皇宫,御书房。
庞吉、文彦博和刘沆三人站成一排望着赵祯,接着庞吉站了出来:“听闻圣上要将田赋之事交给户部?”
赵祯似乎早料到这三人会来质问自己,所以他并没有对三人的到来吃惊,在庞吉问过之后,他点了点头:“没错,庞爱卿可是有什么疑问?”
庞吉看了一眼文彦博,见文彦博神色如此,他心中一时没底,但赵祯问了,他却又不能不说,于是说道:“圣上,这田赋之事一直都是三司负责的,而且此规矩自太祖事情就已经定下,如今突然将三司的事情交给户部,是不是有些不妥?”
庞吉这么说完,文彦博仍旧不语,刘沆见此,站出来道:“圣上,此事的确有些不妥,不符合规矩啊。”
虽然刘沆不怎么喜欢跟庞吉打交道,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也觉得有些不符合规矩。
两人这样站出来表态之后,赵祯笑着望向文彦博,道:“文爱卿,你是三司使,对于将三司负责的田赋之事交给户部来办,可有什么想法?”
赵祯问,文彦博这才终于开口,道:“圣上,田赋之事一直都说由三司负责,突然交给户部的确不符合规矩,而且田赋是大事,其中遇到的情况会很复杂,户部没有办理过这种事情,如果贸然交给他们,怕是要出问题的。”
文彦博说出这些话,庞吉心头猛然一震,刘沆却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表示对文彦博的认同,可就在这个时候,文彦博的话锋却是突然一转,道:“不过三司的事情一直都很多,相比较下户部却很清闲,如果能把田赋之事分出来交给户部,我三司是乐意之至的。”
文彦博突然说出这话,众人心中皆是一惊,田赋可是朝廷大事,也是钱财的主要来源之一,三司如此大方的将这种事情交给户部,岂不是等于将很大一部分权力让给户部?
刘沆是枢密院使,三司的事情跟他本没有什么关系,但他却是对此很担心,三司将一部分权力还给户部,那如果有一天朝廷要把枢密院的一部分权力还给兵部,那他是不是也得束手交出?
有了三司的例子,到时候枢密院想找理由反驳都不容易。
所以就在文彦博说完那些话后,刘沆突然站出来反对:“不行,祖宗规矩不能破,三司掌管天下钱财,若是分一部分给户部,那两个部门的一些事情就有了重合,对朝廷的治理是不利的。”
刘沆在枢密院任职,脾气有点大,此时进行反对的时候带着一股子怨气,因此使得整个御书房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但赵祯对于刘沆的这些却不以为意,他只是看了一眼庞吉,问道:“庞爱卿,对于朕的这个决定,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庞吉刚才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但此时赵祯又问一遍,显然是他认为庞吉会改变想法的。
庞吉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赵祯,这个一向仁慈的皇帝此时眼眸中竟然带着一股子戾气,庞吉心头猛然一沉,他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是赵祯给的,如果忤逆他的意思,自己的一切赵祯都有可能给收回去。
赵祯之所以突然问自己,想必他已有胁迫之意。
庞吉不是耿直之人,他所需要做的只是迎合赵祯,他很清楚这一点,而且,在听了文彦博刚才的话后,他突然发现一种对他来说十分有利的情况。
田赋之事不易为之,户部初次接手此事,能不能做好还不一定呢,如果他们做不好,那赵沐以及户部都难脱干系,到那个时候如果想除去赵沐,对他们来说会容易很多。
所以当所有人都望着庞吉的时候,庞吉突然笑了笑,道:“文大人身为三司使都没说什么,臣这个平章事也就更不好说什么了,臣对于将田赋之事交给户部并无异议。”
庞吉突然改变了想法,这让刘沆没有料到,他望着庞吉,一时间有些不明白庞吉到底何意,但庞吉已经说出这些话,他就是再反对也没有用了。
赵祯对于庞吉的选择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朕的诏令就请几位爱卿盖印吧。”
-------------------------------------------
朝廷的消息传的很快。
周谷农刚从三司回到司农寺,朝廷的消息就再次下达了,而且这次还有当朝宰相的加印,有了宰相的加印,朝廷的诏令也就能够实施了。
周谷农对于田赋之事交给谁来负责并不在意,他只是司农寺卿,管好皇家的花花草草就行了,朝廷将田赋之事交给谁,他就给谁送去征税时间就行了。
他之前之所以犹豫不决,只是怕因为贸然去户部而得罪三司使文彦博罢了。
如今文彦博都同意三司将田赋之事交给户部,他也就没有什么担心了。
所以当他接到诏令之后,立马将司农寺的少卿等人给叫了来,让他们尽快把征田赋的合适时间给推算出来,而他也好去通禀户部。
只是就在周谷农将这些事情吩咐下去之后离开司农寺回家的途中,他却突然被一个人给拦住了。
那人身材矮小,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留有八字胡,一双小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几乎看不见。
这个人突然拦住周谷农,这令周谷农眉头微凝,道:“阁下为何拦住在下去路?”
京城之地多权贵,所以周谷农虽是司农寺卿,可并不敢随便摆官威,特别是这个人还是故意拦的自己。
那人听到周谷农的话后突然咧嘴笑了笑,笑的很难看,带着一股子奸诈的味道。
“想必阁下就是司农寺周谷农周大人吧?”
周谷农神情微微一紧,道:“正是本大人。”
那人点点头:“我家老爷有请,还请周大人移步一叙。”
“你家老爷是何人?”周谷农明显警惕起来。
那人淡然一笑,露出了一个牌子,周谷农看到那个牌子,心中顿时一谎,道:“你家老爷在何处,请!”
;
第78章 兴奋与苦()
户部。
朝廷的命令下来之后,最为兴奋的就要属户部了。
从大宋开国以来,户部就从来没有管过田赋之事,如今朝廷把这等大事交给户部,岂不是说明朝廷正在慢慢看重户部?
朝廷看重户部,那他们户部的这些官员在别人面前自然也就高人一头了,想要升迁也更为容易一些。
当这些人很是兴奋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前几天赵沐说的那些话,他们发现赵沐说的竟然都应验了,这让他们对赵沐不由得又多了一些敬佩。
甚至在一些人的心里,已是隐隐将赵沐认作跟随的对象了。
赵祯选了三个皇子,如今三个皇子都有可能成为太子,户部有幸进了一位皇子,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机会,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赵沐的表现令人惊叹,他们若能跟随,自然是欣喜至极的。
程保待在户部有些年头了,一直一来在朝中都没什么存在感,如今户部发生了这些事情,让他突然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而所有的希望都来自于赵沐。
如果赵沐能够成为太子,那他们这些户部的官员日后成就必定非同凡响。
所以,在朝廷命令下来之后,程保立马把户部的人给召集了来,道:“如今朝廷对我们户部委以重任,我们户部绝对不能让朝廷失望,也不能让三皇子失望,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好。”
程保这么说完,立马取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其中尤以钱米最为兴奋,他在户部是户部侍郎,位置是很尴尬的,在户部算二把手,可以前程保太过懦弱,很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办,因此很多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如今来了个三皇子赵沐,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担子轻了许多,而且前途也更为光明了。
唐简倒是很冷静,让人一时间弄不明白他是倾向于赵沐,还是不倾向,不过众人热情很高,倒也没有多少人去注意他。
程保见众人这样,也很是高兴,道:“派人去请三皇子前来,我们要商讨一下田赋之事的具体步骤,这件事情,我们必须做好。”
程保这般说完,立马有人跑出去去找赵沐前来户部。
而就在这个人去找赵沐的时候,赵沐却在去三司的途中。
这些事情赵沐早有料到,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赵祯会把田赋之事交给自己,不过当赵祯真的把田赋之事交给他的时候,他又觉得很容易理解。
粮食,上次他跟赵祯举的例子就是粮食,想要大宋政局稳定,必须让百姓有饭吃,让粮价稳定,所以想要让朝廷开始做生意,改变一下对商户的收税比例,必须搞定粮食,也就是田赋。
因为此时是他赵沐提出来的,而且一时半会又不能太过张扬让其他人做,所以赵祯只能将这事交给户部来做。
而赵祯只要想做这些事情,他就一定有办法让朝中宰相认同。
文彦博此人是个好人,在赵沐看来,他之所以同意只怕是因为三司真的太忙了,将比较难办的田赋之事交给户部他会变得很轻松。
但他没有想到庞吉竟然也会同意,他是因为想迎合赵祯才同意的,还是另有阴谋?
从古至今,田赋之事都不好办,庞吉若是想给户部找麻烦,简直太容易了。
赵沐一路上想了很多,但也正因为想了很多,所以他才有必要去一趟三司。
来到三司的时候,三司的气氛很怪,三司的官员看到赵沐的时候也都不怎么欢迎,也许文彦博觉得将田赋之事交给户部能让三司轻松,可田赋交给户部,对于三司的其他官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首先他们的收入就有可能因此而降低。
这种情况赵沐很清楚,不过他看到这些后并不以为意,他直接找到了文彦博。
他找到文彦博后,文彦博倒是表现的很热情。
“三皇子大驾光临,我三司可真是蓬荜生辉了。”
赵沐耸耸肩,道:“户部抢了三司的事情,文大人还这般热情,看来真是有胸怀之人啊。”
面对赵沐的夸赞,文彦博淡然一笑,其实在他看来,之所以同意此事是因为他发现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首先,这是圣上提出来的,他并不想反驳赵祯的意思,再者,他观几位皇子,觉得三皇子比之其他两位皇子更为不错一些,至少他觉得赵沐没有像赵治和赵渊那样疯狂的拉帮结派,他很欣赏赵沐。
虽说现在他不会贸然投到赵沐麾下,但事先给赵沐一份大礼也是不错的,这样一来等赵沐真的成了气候,他的投靠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三皇子谬赞,如今户部只怕要忙的团团转了,三皇子突然驾临三司,只怕是有事吧?”
赵沐点点头:“正如文大人说的那样,如今户部忙的团团转,但正因为如此,本皇子才来三司的,田赋之事之前一直都说三司负责的,如今突然交给户部,我们户部可是新手,一时间难免做不好,所以还请文大人派一两人前去交接一番。”
在赵沐得到朝廷诏令之后,他就想到了这个,户部从来没有做过田赋之事,如今接手,肯定两眼一抹黑,如果三司的人肯去指导一下,那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文彦博明白赵沐的意思后,笑了笑:“这的确是应该三司做的事情,只是如今三司很忙,一时间抽不出更多的人手,所以只能派出一个人供三皇子驱使。”
“只要有本事,一个人足矣。”
文彦博听到赵沐这话,也就没有再说其他,他拿来三司名单看了一眼,而后指着一个名字道:“三司有一个叫沈海的,之前一直都在负责田赋的事情,他对于此很有经验,三皇子把他带走吧,要是他都不能解决,三司随时欢迎三皇子再来,毕竟田赋是朝廷大事,我们应该携手合作才行。”
文彦博说完这些,就派人把沈海给叫了来,沈海三十多岁,长的略微偏瘦,有点其貌不扬,不过他的气度却是不凡,进来之后进退有度,听了文彦博的安排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下来。
;
第79章 京畿不易()
赵沐跟沈海离开三司之后,便径直向户部走去。
途中,赵沐向沈海问道:“沈大人在三司几年了?”
“回秦郡公话,已经五年了。”
“一直都负责田赋之事?”
“是的。”
赵沐点了点头,沈海在三司五年了,可五年一直都负责田赋之事,那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怎么得到升迁,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官运不够好,就是没有本事。
“沈大人在三司五年却一直负责田赋之事,不觉得委屈吗?”
沈海听到赵沐这话吃了一惊,但随即摇了摇头:“为朝廷做事委屈什么,而且田赋之事对朝廷来说至关重要,绝对马虎不得。”
沈海的话没有说完,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后面的话还是不说的好,而赵沐见他如此,已是明白过来,收田赋对于很多人来说绝对是个肥差,负责此事的人完全可以中饱私囊,而且可以找很多名目向农民多要粮食,这对于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灾难。
沈海如果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