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老子的!”莫如风暗暗骂了一句,悄悄向后退去。
莫如风退到湖边。
湖边有棵大树,大约有二十米高,在这个林木葱郁的热带丛林,它只能算是一棵小树,但仍然枝繁叶茂。
莫如风在树下站定。
决战只在此地!
桥下指挥着其他几个人,慢慢向湖边靠近。当他发现莫如风站在树下,既不逃跑,也不做战斗准备,而是握着步枪,斜斜指向上方,更奇怪的是,他嘴里叼着一根细细的芦管。桥下忍不住笑了。
“支那人,你是要投降了吗?”他直起身来,用电子枪对着莫如风,同时挥手示意其他人围了过来。
“我本来以为我失败了,只到我发现我的战友!”莫如风淡淡地说,“我才知道,胜利者是我!”
“这里连野人都没有一个,难道你的战友是猴子?”桥下奚落道。
莫如风吸了一口气,平静地说:“不!它们比猴子厉害一千倍,它们在我枪口的前方!”
桥下顺着莫如风的枪口望去,只见枝叶掩映中,树枝上一个巨大的灰白色的蜂巢!
“杀人蜂!”桥下感到一股冷气从脚底直升到脑门。其他几个人也顺着莫如风的枪口方向发现了那个巨大的蜂巢,一片惊惶。
亚马逊丛林中有一种马蜂叫“杀人蜂”,它们毒性极大,攻击性极强,就连身躯庞大的猛兽都害怕它们,杀人蜂蛰死蛰伤人和动物的报道从未断绝。在进入丛林之前,教官曾反复强调防范杀人蜂。远离是上策,但是如果你不幸遭到了杀人蜂的攻击,跳入水中将是最好的办法。据说杀人蜂无孔不入,所以如果你有一支管子伸到水面获取氧气当然最好不过了,那将可以避免你的鼻子浮出水面时受到攻击。
在这里,“杀人蜂”不是蜂,是魔鬼的代名词。
桥下深深呼了口气:“它们不是你的战友,它们也会进攻你!所以,如果你开枪,没有胜利者!”
“你错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能和敌人同归于尽,我就是胜利者!”莫如风轻描淡写地说。
“别开枪,咱们谈谈!这只不过是比赛,又不是真的战争!”菲律宾人贝罗急切地说,“何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桥下冷笑了一声:“我不信你真不怕死!”
莫如风的枪丝纹未动,他把头缓缓转向桥下:“中*人从不畏死。在昆仑关,我们怕了吗?在台儿庄,我们怕了吗?在平型关,我们怕了吗?”
“大和民族的子孙更不畏死,”桥下的脸抽搐了一下,他猛地抓起步枪,拉了一下枪栓,枪口也指向那个杀人蜂的蜂巢!
贝罗等人大惊失色,不约而同地看向湖边。
莫如风扭头瞄准蜂巢,淡淡地说: “你是大和民族的子孙,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那我数三个数,我们一起开枪,如何?”
第四十四章 迎战巨蟒
莫如风知道,对于蛇,如果射击它的身子是没有用的,即便被打成两截,它的头仍然会向敌人进攻。打瞎它的眼睛也未必凑效,它能通过地面的震动准确判断敌人的位置并发动攻击。所以,直接打爆它的头,才是消除威胁的有效办法
就在巨蟒张开血盆大口向它的猎物扑去的那一瞬间,莫如风扣动扳机,随着一阵爆豆子般清脆的响声,子弹向暴雨一样倾泻到它的头上。
巨蟒的头在空中停住,但它头上坚硬的蛇鳞保护了它,它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在意识到有敌人向自己进攻的瞬间,它暴怒了,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声,前半身陡然站立起来!
此时巨蟒的头已伸到狭缝之上,比莫如风的位置还高。它丑陋的三角头向下滴着血,两只眼睛怒视着莫如风。
后退是不可能了,如果转身逃走,巨蟒会以风一般的速度从后面扑来,轻易将将他变成口中食!
现在开枪也不行,子弹穿不过它头上的蛇鳞,不能让它毙命,受伤的巨蟒还是能够咬死他!
但他知道,也并非没有一丝机会。
那机会只在一瞬,如果抓不住,它将转瞬即逝。
那时,等待莫如风的就是死亡!
莫如风稳稳站住双脚,和巨蟒对视。
巨蟒终于确认,眼前这个人就是胆敢向自己进攻的家伙。它缩了一下,然后三角头向如同离弦之箭,向莫如风射来。
莫如风仍然不动如山。
在离莫如风大约五米的地方,巨蟒的血盆大口张开了!
莫如风甚至能够闻到巨蟒口中的腥臭。
这就是机会!但这个机会只在此一瞬!
莫如风的ak-47再次喷射出弹雨,而且全部从巨蟒张开的口中斜向上射入巨蟒的头中!
那血盆巨口速度略有减缓,却没有停顿,仍然迎着弹雨向莫如风扑去。
莫如风一口气打完了一梭子子弹,他知道现在可以跑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跑,那速度宛如百米冲刺!他听到头上的树枝把巨蟒身躯压折的声音。
当他跑出大概十步距离,他听到脑后有风掠过,他毫不犹豫,奋力向前一跃。
几乎同时,他脑后传来巨大的响声,如同山崩地裂。
莫如风舒了口气,缓缓转过身来。
巨蟒终于摔了下来,它轰然砸在莫如风的脚下,它的头离莫如风的距离不足两尺!如果莫如风的速度再稍慢一点,或者跃出的距离近一点,这巨蟒在惯性的作用下,也能将莫如风砸成重伤!
它身上虽然有蛇鳞保护,但它的口中不可能也有鳞片—这,就是莫如风唯一的机会。
它的身子还在抽动,但它的头已经死了。
此时,莫如风方感觉手心有汗水渗出。
击毙巨蟒后,莫如风把背包带扔下去,让那个跌落到地缝的倒霉家伙系在腰上,把他拉了上来。等他上来之后,莫如风才发现,两人居然认识。
跌到地缝的人名叫阿约比,是来自巴基斯坦的参赛者,因为住在莫如风的上床,所以说过几次话。他还能讲一点点汉语。
阿约比死里逃生,被拉上来后非常激动,紧紧拥抱莫如风。稍作休息之后,莫如风帮他包扎受伤的右腿。
他告诉莫如风,是日本人害了他。
原来,桥下在前,阿约比在后,在丛林中穿行。桥下发现了这个地上的狭缝,他绕了过去,然后砍了几枝树枝把狭缝盖住了。阿约比匆匆赶到,不知有异跌入狭缝,将腿跌伤。这狭缝可能是巨蟒的栖身之地,巨蟒归来,阿约比差点葬身蛇腹。幸亏莫如风赶到,冒着生命危险救了阿约比。
“中国兄弟,谢谢你!但是我只能退出比赛了…我会呼救直升机来救援我!该死的日本人!你快赶路吧,一路小心!”
莫如风见阿约比状态不错,和他挥手道别。
“我在摩哈等你,给你喝彩!你知道,救援区和指挥部只隔一条河!我能看到你的!”阿约比还在后面喊,“我还带了相机,我到时拍下你的雄姿!加油,中国兄弟!”
莫如风不时掏出指南针看看方向,他并不沿着别人走过的痕迹走,而是重新寻找道路。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这是鲁迅的话吧?不过在这里行不通。在这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陷阱。所有的人都把别人当成敌人,只会在身后留下陷阱,不会给后来者留下道路!
第四十三章 初入丛林
从飞机上向下看,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像是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海洋,风吹过时,绿浪滚滚,从天边卷来,又向天边卷去。雨林中蜿蜒的玉带便是闻名的亚马逊河和它的支流,据说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境内,是全球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那一刻,莫如风忽然想到了黄河,他从飞机上看过黄河,那也是一条波光粼粼的玉带啊,只是它带着一种亲切的黄色,就像我们的皮肤。他还想到了家乡那条叫作花溪的小河,那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历历可数。
“嘀—”飞机上的警笛第一遍响起,所有人开始检查自己的装备。
警笛第二次响起,所有的人起立,飞机的舱门也缓缓打开。
莫如风深深吸了一口气,跳伞的时刻马上到了。
当警笛第三次响起,最靠近舱门的人纵身跃出,然后是下一名。
莫如风大概是第七个跃出飞机的,他默数了五个数,然后拉开伞包,一股大力猛地从背后拉住他,减缓下落的速度。他沉着地调整下落的方向,向丛林中那片难得的平地扑了过去。
这是世界军事交流合作组织在亚马逊平原组织的一次特种兵单兵作战比赛,所有的成员国都派代表参加,包括新加入的日本。
这些年日本大事不断。先修改和平宪法,然后依据修改后的宪法改组“自卫队”为“国防军”,恢复军人的旧式军衔,进而为国防军陆海空三军装备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在其强大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技术支撑下,如今的日本军队咄咄逼人,已是世界军事强国。
日本第一次参加世界军事交流合作组织的活动,高层非常重视,经过层层选拔,从海军陆战队选了一名名叫“桥下次郎”的少佐参加。
“我们当然希望你能够在亚马逊的热带丛林扬威,让世界看看,大和民族被所谓的和平宪法束缚多年后,我们的大和魂没有丢!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即使你不能在比赛中夺得冠军,也不能让我们潜在的敌人夺得冠军。”临行前,海军陆战队的小泉中将对桥下次郎说,“那就是中国!别的国家胜了,和我们关系不大,但如果支那人胜过我们,会有损我们的士气,在未来的战争中对我们不利!”
“嗨!请将军放心,我必不辱使命!”桥下立正敬礼。
莫如风稳稳地落在地上,桥下次郎紧随其后降落在他的旁边。
莫如风抬头看看四周,和其他人一样,桥本安全着陆后,立即用伞刀割断伞绳,用最快的速度冲入丛林。
莫如风想了想,把降落伞收了起来,仔细叠好,然后背到背上。这是他进入中国空降兵部队后,班长教他的。
“这不是伞,是命,你自己的命!在空中,你的命就悬在它上面!所以,作为空降兵,要善待你的伞!”班长对他说。
莫如风一直记得好班长的话,也一直善待自己的伞。
收拾完这些,周围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他不疾不缓,大踏步走入那无边无际的林海,宛如一滴水消失在海洋中。
这次任务看上去很简单:来自六十七个国家的六十七名特种兵在丛林中空降成功后,立即赶往200公里外一个叫摩哈的小镇,第一个到达的人为本次比赛的胜利者,即冠军。其他的六十六人为失败者。
每个参赛者配备了相同量的食物,还有两支枪。
从迈入丛林的那一刹那,其他的六十六人都是你的敌人,你可以用配备的手枪射杀—当然,手枪射出的是电子子弹,不会真的把人打死。参赛者身上穿的衣服和电子手枪构成一个电子系统,当参赛者被电子子弹击中,系统会自动呼叫总部,被击中的人将成为“尸体”,丧失比赛资格,总部会派直升机来把他运走。
当然,如果比赛者因为受伤或别的原因放弃比赛,也可以主动放弃比赛并呼叫总部的直升机将自己接走。
另外一支枪是ak-47,它是用来防备丛林中的野兽的。这200公里的丛林是无人区,到处是高达五六十米的热带树木,遮天蔽日,林中生长着各种猛兽—那将是不讲任何游戏规则的敌人,即便有ak-47,也未必没有生命危险。
“如果你想彻底远离生命危险,你最好改行!”总指挥卢兹将军如是说。
除了两只枪外,参赛者可以自己再选择一样工具带上。
莫如风带上了他的弩。
检查装备的教官看到莫如风的弩,嘴角露出一丝不解的笑容,他不明白这个中国人为什么带上这个冷兵器时代的武器。
“我父亲给我做的!”莫如风解释到。
“哦,纪念品!我明白了!”黑人教官总算明白了。
丛林中光线时亮时暗,鸟儿们在林间高歌,枝叶不时从莫如风的脸庞上划过。
莫如风大概走了两个小时,顺着脸往下流。
突然,他听到很轻呼救声。
莫如风慢慢向声音发出的方向靠近,轻轻扒开眼前的枝叶向前看去,发现前面有一条狭缝,大概两米宽,四米深,呻吟就是从狭缝中发出的。
他把ak…47端在手中,慢慢靠近狭缝,向里面看去,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个参赛者坐在狭缝里,大概是跌进去把腿跌伤了,动弹不得,他的手中拿着一把匕首,而他的前面,一条青黑色的巨蟒正向慢慢向他爬去!
他的ak-47就在蟒蛇的身下,大概是跌下去的时候脱手了。
那蟒蛇的身子几乎有水桶那么粗,三角形的舌头也有筛子大小,它的身子隐藏在草丛中,不知有多长!
这样的巨蟒虽然没有毒,但把人整个吞下去却不是难事。
那人紧紧握着匕首,脸上一片死灰。用匕首对付这样的蟒蛇,就像用牙签对付老虎一样。
他轻轻打开保险,将ak-47的枪口对准黑蟒的脑袋正中间。
第四十二章 血仍未冷(2)
围观的人们见事闹大了,都退得远远的,深怕不小心伤着自己。
有好心的人在替莫如风担心,这么多混混,双拳难敌四手啊,再说,莫如风还背着个孩子!
前进的混混们停止脚步,他们在乔二的示意下,散落到两边,形成一个“u”形的半圈,那仿佛是巨兽的大嘴,开口等着莫如风。
这招非常阴险,乔二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想以逸待劳,等莫如风进入包围圈再群起而攻之。
混混们手中的刀在灯光下反射着冷冷的寒光,仿佛是巨兽口中的獠牙。
林风雨看出凶险,向着莫如风大喊一声:“别往那个方向走!”
莫如风恍若不闻。
他仿佛没有看到眼前的凶险,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依然稳步向前走去。
那气势,让林风雨想到七个字:虽万千人,吾往矣!
快到巨兽的嘴边了,莫如风停了下来。
混混们瞪着血红的眼睛,他们等着乔二,只等他一个手势,就会如恶狼般扑出。
但乔二饿狼一样的眼睛死死盯着莫如风的一举一动,还没有让混混们进攻的意思。
堪堪到达“u”字口,莫如风突然转身,向相反的方向大步走去。
到口的猎物岂容他溜掉!乔二大喝一声“追!”,众混混纷纷向莫如风追去。
林风雨默默数着莫如风的步伐,一步、两步、三步!
“杀!”她低声叫了一声,惹得方芳猛地睁开眼睛,疑惑地看着她。
几乎同时,莫如风也大喝一声:“杀!”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陡然转身,木棍带起一阵凌厉的疾风刺向追到身后的混混胸前。他的姿势很怪,右手握住木棍的前端,左手握住木棍的后端,弓步稳稳当当扎在地上,岿然不动。
紧紧跟来的混混收步不及,自己把胸膛撞在莫如风手中的木棍上,后面尾随扑来的混混们止步不住,纷纷扑在前面的混混背上。
莫如风再大喝一声,将木棍向上一抡,被刺中的混混立马飞了起来,从莫如风的头上飞过,重重摔在地上,早已不知死活。后面的四五个混混你推我搡,倒在地上,哭喊声响成一片。
仿佛是那一声大喝震动了乌云,天空中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了下来。
“你怎么知道能提前他的动作?”方芳问,她和方芳刚开始是担心莫如风会挨打,现在则清楚地知道,莫如风不把这群混混打残就是高抬贵手了。
“也许算是见过…”林风雨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那次,林风雨随着国防生参观团,来到鄂西北山区的一个空降兵驻地做现场观摩。
他们观摩了空降兵跳伞、空降后集结、重型装备空投等科目,受到极大的震撼。按照日程安排,第二天就要离开空降兵驻地。
第二天清晨,林风雨忽然听到操场传来雄壮的喊杀声。她循声而至,发觉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方队,正在练习刺刀。
三百多官兵右手握枪,后退,一步,两步,三步!陡然转身,左手已握住枪托,右弓步稳稳扎住,如山岳岿然不动,刺刀带着凌厉的杀气斜向上刺出,同时口中“杀”声如春雷迸出。
那气势,就是后面是一头狮子追来,也会在一刀之下毙命!
三百多名官兵精神抖擞,三百多把刺刀刀光如雪,三百多条汉子的吼声惊天动地。
林风雨对刺刀格斗并不陌生,但他这个营的刺杀动作与她所见过的都不同。
晨训练结束后,她向营长请教。面色黝黑的营长向她解释了这套刺杀操的来历。
原来,很早的时候,这个营有个姓薛的连长,当兵前练过武术,他最擅长“回马枪”,他把“回马枪”融入了刺杀训练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刺杀操”,然后,把自己创造的这套刺杀操教给全连的官兵,再后来又交给全营官兵。
后来,这位连长当了营长,再后来,他离开了这个营,当了团长、师长、军长,最后官至空军副司令,中将军衔,但他创造的这套“刺杀操”,被一任任继任者继承下来了。
他们给这套刺杀操中最核心的三招称为“回马三刺”。
“我是他之后的第十一任营长,”营长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