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出节目,比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他就跳了一段以谢小东的歌曲《今儿高兴》为音乐的舞蹈,特别受孩子们的喜欢。
3年级的时候,师洋转学去了天水市第二小学。当时,师洋的舅婆在那个小学里做数学老师,恰好就教师洋这个班级。平时对师洋特别和蔼的舅婆如今却变了样,对师洋管得特别严,上课的时候,只要发现师洋开小差,肯定就会批评他,所以只要上舅婆的课,师洋就会老老实实地坐在位置上听讲,丝毫不敢调皮。
在第二小学,师洋的艺术才华一样得到大家的认可,特别是他的舞蹈,使师洋总是成为众目睽睽的小明星,一个可爱的“小舞蹈家”。除了平时一些学校的文艺活动之外,5年级时,师洋还代表学校参加天水市中小学文艺汇演。在文艺汇演上,小师洋作为一支群舞的领舞,十分耀眼。就是在这次演出中,师洋参加演出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也得到了去省里参加文艺比赛的机会。
对舞蹈的喜爱,是师洋学生时代不变的爱好。在舞蹈里的师洋,总是会变得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在师妈妈眼里,只要与舞蹈有关,小师洋就会有活力。平时想叫这个爱睡懒觉的师洋起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妈妈叫了他几次,他还是会赖在床上不起来,可是只要学校的文艺演出需要排练舞蹈,师洋有时候5点就会自己主动起来,早饭也不吃就跑到学校去了,师洋对舞蹈的喜爱不难看出。
绘画的天分
师洋还是一个小画家。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注意到了师洋绘画的天分。他很爱画东西,画脸盆、画西瓜,画所有他能看见的有趣的东西。每次画画,他又都会很有创意,比如他画的树叶,上面会有一个虫子,他却对妈妈说他画的是蛾子,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虫子最后会变成蛾子啊!
师爸爸对师洋绘画的爱好也给了很好的培养。
师爸爸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画得非常好,出于对书法和绘画的喜欢,师爸爸一有时间总是教小师洋练习写字和画画。有时候,师洋要画一个小凳子,师爸爸就会先画上一个,然后拿给小师洋看。爸爸画的凳子当然是很漂亮的,可是小师洋却不服气,会对爸爸说:“我画的更漂亮!”往往会逗得爸爸哈哈大笑起来,于是小师洋马上拿起画笔,全神贯注地画起来,还真别说,小师洋画出来的小凳子,还真的很漂亮,爸爸表扬他的时候,师洋才会有些得意地笑起来。
正是父亲对儿子的点滴培养,才使师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爸爸妈妈还在假期的时候用给小师洋报了个兴趣班,买上几毛钱的纸笔送他去学画画。小师洋学得很认真,而且从来不浪费,有时候画画的纸用完了,他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吵着闹着让父母去买,而是捡其他孩子画完不要的废纸,用后面空白的部分接着画。也只有画画的时候,活泼的师洋才最安静。
在师洋5岁的时候,看到宝贝儿子总是能画出很漂亮的图画,师爸爸和师妈妈就商量,应该给小师洋请一个美术老师,从小培养他的美术修养,长大后多一种才能。于是,师妈妈开始为小师洋物色老师,最后,为孩子在一个天水市师范学院找到了一位老师。其实,这位老师只是美术系的一个学生,由他来教师洋学绘画,却会有很多非常实际的学习经验。每次听到这个学生把他自己的学习经验讲给师洋听时,师妈妈越发感觉这些经验会对小师洋学绘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师院美术系的这个男学生后来告诉师妈妈:“我愿意教师洋,就是因为我喜欢他,这个小家伙太可爱了!”
师妈妈每月给老师的学费是50元,可是每次到师洋家,他总是会给师洋带来礼物,有时候是画笔,有时候是玩具,总是让师洋乐呵呵的。事实上,老师每个月的50元收入,早都花在给师洋的礼物上了!
这位年轻的老师对师洋的教导是无私而真诚的。作为美术系的学生,学校经常会安排外出写生,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带上小师洋,让他亲身体验写生的感觉。那段时间的锻炼,对师洋的美术修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洋画过很多作品,家里人都叫他小画家。如今,在甘肃天水的家里,师洋儿时创造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一幅幅画作连在一起,勾勒了小师洋学习绘画的足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感性小洋洋
“月儿弯弯像只船!”
“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啊?月亮不像船啊,船可是方方的啊!”师洋好奇地看着妈妈问。
听了小师洋的话,妈妈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可是小师洋又说话了:“妈妈,月亮应该像橘子,弯弯的!”
师妈妈笑着点头。
过了几天,妈妈给师洋剪指甲,一块掉在地上的指甲吸引了小师洋,他连声说:“月亮月亮!”逗得妈妈笑起来。
小时候的师洋就是这样,很敏感,也很感性,是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男孩子。
他还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小时候妈妈总是哄他吃饭,便问他胡萝卜像什么啊?他会回答说:像红旗。妈妈说,那就吃红旗啊!挑食的小师洋才会吃胡萝卜。他还不爱吃豆腐,妈妈就说:吃了豆腐牙齿会变白!小师洋才会吃豆腐。小时候的师洋就很爱美,比如妈妈给他做的两双布鞋,一双刷得很干净,一双还是脏的,师洋一看,自己就会选那双干净的布鞋穿。
妈妈没时间照顾小师洋的时候,会把他送到姥爷、姥姥那里。两位老人对师洋喜欢得不得了,总是带着他出去玩。有时候,他们会带师洋去附近的花鸟市场,师洋能在那里待上一天。看着笼子里的小狗,师洋天真地问姥爷:“为什么要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啊?”
姥爷说:“因为它们不听话,放出来回跑啊。”
师洋想了想,又问:“那如果小孩子不听话是不是也要被锁在笼子里呢?”
这样奇怪的问题倒让姥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由于很喜欢去花鸟市场玩,师洋老是要缠着姥爷、姥姥去那里玩。两位老人后来也发现,师洋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是那种只要喜欢就非常执着的孩子,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遇到困难就会放弃。
师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蜡笔小新,他有时会学蜡笔小新的语气和妈妈讲话,还会学蜡笔小新扭屁股的样子,逗得妈妈大笑起来。
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想象力很丰富的师洋总是爱自己编故事,最好的观众就是一直支持他学表演的妈妈。师洋会把自己编好的台词讲给妈妈听,妈妈会听得很入神,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讲给他听,师洋再根据这些建议完善自己的表演。不过,师洋的表演越来越逼真,有时候会连妈妈都骗过去了。
有一次,师洋放学回家,到了家里就和妈妈发脾气,他的任性真的气到了师妈妈。看到妈妈生气了,师洋才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告诉妈妈说:“妈妈,这是我演的一段小品啊!”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师洋编的故事,又演给她看,却被她信以为真了。这时,师妈妈会嗔怪地望着师洋,对他说:“好啊,你的目的这下达到了吧!”师洋得意地笑了,其实,看到儿子对表演的热爱与用心,师妈妈的心里也很高兴。
。。
打架事件(1)
小时候的师洋是个十分乖巧听话的孩子,很难把他和打架联系在一起。可是,师洋还真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打架经历。
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课间休息,在院子里做游戏的师洋,忽然看见一个男孩子在欺负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低着头,眼泪马上就要流下来了。师洋就跑了过去,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把那个男孩子推开了。那个男孩子也不示弱,与师洋便打在了一起。小孩子打架哪有边际,后来那个男孩子的脸被小师洋给抓破了,哭着跑走了。当天晚上,男孩子的妈妈便找上门了,害得师妈妈连连赔礼道歉才算了事。
师洋上小学的时候,制造了一次打架事件。
那次打架事件与师洋的好人缘儿有关。师洋个子长得高,跳高、跳皮筋都跳得好,所以学校里的女同学在玩这样的游戏时,都喜欢叫上师洋,因为只要有他在,肯定就能赢。但小孩子的心思有时就是那样简单,看到师洋老是有女同学叫着玩,一些男孩子自然就心生妒忌了,所以有一天,一个男同学在放学路上看到了师洋,就一直跟在他后面走,嘴里却骂着:“死女子!死女子!”
死女子是当地的一句方言,意思就是在骂女孩子。
一向性格温和的师洋开始并没有理睬他,可是从学校走到家里要20几分钟的路程,那个男孩子一直跟在师洋后面骂。师洋最讨厌别人讲他像女孩子,尽管路上一直在忍耐,可是性格温和的师洋最后还是没忍住,在路过菜市场时,小师洋忽然拿起一个卖菜人用的扁担,回头就打了那个孩子一扁担。这一扁担可不要紧,那个男同学一下就吓傻了,旁边的大人们也吓坏了,看到小孩子打架,急忙就劝开了。
小师洋回到家里,并没有和家里人说起刚发生的事,就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不一会儿,就听到一阵剧烈的敲门声,小师洋跑出来的时候,爷爷已经把房门打开了。小师洋定睛一看,原来正是自己刚打了一扁担的男孩子,身后站着他的爸爸。
男孩子的家长看见门开了,二话不说就要打小师洋,这可急坏了师爷爷,一把就给拉开了。虽然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两位老人在,可蛮不讲理想要打小师洋也没那么容易,当时爷爷就问:“你要打我孙子,怎么也得讲出道理啊!”
那个家长就说了师洋打了男孩子一扁担的事儿,师爷爷这才说:“我孙子打了你儿子一扁担,可是我也得问问他为什么打架,事情弄清楚了才行。”
这时,小师洋才把男孩子跟在身后一路骂他“死女子”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那个男孩子的爸爸一听,才知道是自己的孩子错了,于是也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到了晚上,妈妈回到家里,才从爷爷奶奶那里知道了白天发生的事。
妈妈把师洋叫到身边,并没有过多地责怪他,而是教育他说:“不管那个男孩子对不对,你想没想过,如果你把他打坏了怎么办啊?”
小师洋睁着大眼睛望着妈妈,然后摇了摇头,说:“我当时就是很生气,想打他一下出出气……”
妈妈有些嗔怪地对师洋说:“这样想可不对。你知道吗?有些孩子就是因为一念之差,才酿成了大祸,妈妈可不希望你做出这样的傻事,如果你把他打坏了,你是要负责任的,那时侯后悔都来不及,妈妈会有多伤心啊,所以啊,以后你一定不能再去打架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打架事件(2)
懂事的小师洋,静静地听着妈妈的教导,不停地点着头。那件事之后,师洋确实没有再和别人打架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妈妈受伤了
师洋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都要去缝纫店,尽管工作十分辛苦,可是收入可以供小师洋读书和家里的日常开销,日子还算过得平静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缝纫店的活非常多,往往要工作到深夜才能下班。那是夏季的一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12点,师妈妈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向家里赶。
天水市的夜晚已经变得人迹寥寥,正在马路上骑车的师妈妈忽然感觉到车前人影一闪,她的自行车就被人撞倒了,还没等师妈妈反应过来,只见那个人拿了一把刀就在她胸前刺了两下,当他第三次挥刀的时候,师妈妈用手臂挡了一下,又挨了一刀。师妈妈大声呼喊,那人来不及抢东西,就择路而逃了……
四周静得没有人声。
师妈妈忍着剧痛勉强站了起来,却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师妈妈思想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活下来,意念支撑她把自行车扶了起来,然后依靠着车子慢慢向前挪动……
终于,师妈妈看到了希望。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恰巧经过,远远就看到师妈妈。热心的孩子们帮助她拦下了一辆出租车,将师妈妈送去了医院,又帮助报了警。这样,送到医院的师妈妈才在鬼门关拣会了一条命。
家里人没敢把妈妈被抢劫犯刺伤的消息告诉师洋,而是对他说妈妈去了新疆的姑姑家。所以,师妈妈住院的事,师洋压根就不知道。一直到师妈妈出院的时候,师洋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看到妈妈被爸爸抱进家门的时候,小师洋已经哭得不成样子,责怪爸爸没有告诉他真相。
接下来的日子里,师妈妈越发感受到儿子对自己深切的爱。每天放学回家,小师洋都会飞似地跑到她身边,问她一天的状况;到了吃饭的时候,师洋会亲手把做好的饭菜端到妈妈面前;而每天到了妈妈该吃药的时候,他都会提前把水倒好,送到妈妈面前;妈妈说自己没事了,可是小师洋却要妈妈继续躺在床上,然后喃喃地说:要是没了妈妈我可怎么办呢?……
儿时的玩伴(1)
从小到大,师洋的人缘儿都特好,小朋友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主要有几个原因:
比如师洋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只要有他在,就总会有笑声;
比如师洋的表演天赋,在小朋友眼里,他就成了开心果,和他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说到洗衣机,师洋就会形象地呼呼转起来,说到大海,他就嘴里说着“话话啊哗哗”动起来,而说到乌龟,他就顶起个盒子走起来,丰富的想象总会让小朋友赞不绝口;
再比如,师洋的玩具,在小朋友中间是公认最多、最新鲜、最好玩的,而且,很多玩具都是师爸爸亲手做给小师洋的,比如师洋经常玩乒乓球,那个乒乓球台就是师爸爸给他做的。除了师爸爸心灵手巧会给师洋做很多玩具外,师洋的爸爸妈妈还是最开通的,他们不像其他家长那样限制孩子玩新奇的游戏,所以在师洋的家里,他们会玩到沙子,一大盆的河沙,被他们弄得地上都是,好玩死了……
事实上,在玩有益的游戏之外,父母对师洋的管教特别严,从来不让他乱交朋友,担心他会被坏孩子带坏,所以,儿时的师洋只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为童年生活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师洋的家住在工厂的家属楼里,隔壁单元的楼上,就住着师洋儿时最好的一个玩伴,名字叫刘波。
师洋几乎每天都会和刘波见面,只是他们见面的方式有时候很特别。
师洋有个坏习惯,就是回家从来不敲门,不管家里有没有人在,他都直接用钥匙开,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去。爸爸妈妈说了他好多次,回家要敲门,可是他就是不长记性,还是不敲门,只是有时候在门前学猫叫、狗叫,或是蜡笔小新叫。没办法,最后还是妈妈想出了主意。她在师洋的钥匙链上挂上了一串小铃铛,每次只要铃铛一响起来,家里的人就知道师洋回来了。
事实上,铃铛响起来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响声。
那个大的响声来自师洋家的楼下,那里刚好有个下水井,上面盖着一块铁制的井盖。每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师洋都会跳到那个井盖上,用脚斜着一踩,井盖和水井相撞发出“咣当”的一声响。
这时候,隔壁单元的楼上就会探出一个小脑袋来,那个就是刘波。
“回来了啊?”
“回来了!”
他们说得好简单,可友谊就在简单中变得越来越深。
后来,师洋和刘波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他俩谁先到家,都在井盖上踩一下,让对方知道自己回来了。有时候,正在吃饭的师洋忽然听到井盖响,放下碗筷,“嗖”地一声飞快地跑到阳台上,与下面的刘波打招呼,弄得父母哭笑不得。
师洋还经常和刘波一起玩,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早,他们就跑去河边玩。那是天水市的西河,河岸筑起了高高的堤坝,而堤坝上已经被当地的农民种上了庄稼。师洋和刘波两个人就钻进了庄稼地,偷偷地把地里的土豆刨了出来,又在附近捡了些柴火树枝,把火烧了起来。穿在树枝上的土豆很快就被烤熟了,闻着喷香的味道,两个人口水直流,美美地大吃了一顿。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两个人这才想起早过了要回家的时间,于是一路小跑向家里奔去。在路上,两个人还约定,这件事只有他们知道,谁都不许对别人讲。师洋生怕自己的父母知道,因为他很了解父母的为人,如果知道他去地里偷土豆吃,一定会被他们狠狠地训一顿,所以两个小家伙就约定保守各自的秘密了。
儿时的玩伴(2)
这样的顽皮行为师洋只经历了一次,有点冒险的色彩,也有点传奇的色彩,带着回味无穷的味道,多少年之后,师洋都记忆犹新。一直爱写日记的师洋,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写在了日记本上,作为学生时代的一件趣事记录了下来。
师洋和刘波的友谊是在纯真的点滴生活中积累而成,这是最真挚的友谊。后来,当师洋去北京求学并逐渐走上明星旅途的时候,他还时常惦记着刘波。师洋从爸爸妈妈那儿会听到一些关于刘波的消息,才知道刘波还在家乡天水,找了份工作,每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块,而业余时间都打发在网吧上网。于是,师洋一有空就去上网,希望能碰到刘波,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真找到了刘波。
很久不见,两个儿时的玩伴兴奋地聊了很多,有童年的趣事,有值得回味的点滴,但最后还是谈到了各自的生活。
刘波说:自从你走了,我感到有些失落,生活失去了方向!
师洋说:你应该到大城市来闯一闯,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只是留在老家,几百元的收入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如何养家呢?见见外面的世界,到大城市发展吧。
尽管师洋的建议会给刘波勇气,但毕竟理想与现实不同,能像师洋一样在外面闯出一片天空,这谈何容易。虽然刘波仍旧留在天水,但作为儿时要好的玩伴,师洋无疑成了他努力向上的精神动力。
“小燕子”风波(1)
师洋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电视里正在热播着由赵薇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因为当时正是放暑假的时间,所以平时不许看电视的师洋也有了看电视的机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