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湖湾的鱼塘有二三十来块,张家一块花了三千不到承包三年,如果现在承包权拍出去加上鱼苗的费用,一块水塘绝对值1万5,拢共三十多万近四十万还是往少里说,修条路绝对没话说,再说了,修路乡里和村里肯定是要出一部分资金的,最少人力少不了。

    胡德平哪里不明白这小子说的事情影响有多大,坝头乡多少任领导都没能修起这条路,不但如此,全县十几个乡镇,除了城区以外,也没哪个乡镇修起了这种到大队一级的路。

    如果坝头乡哪个领导把这么一条路修起来了,不说其他的,光是口碑那也绝对是全县首屈一指的,这种政绩还是实打实的,一点都不带假,老百姓也愿意干。

    但是,张家如果真的抛出这么一个诱饵,那估计乡里又有得吵了,不说别的,开会的时候那局面就已经令人头疼了,但是显然,眼前这个半大的小子似乎已经有了主意,胡德平心里突兀的一顿,随即便明白了张晨的想法来,眼里竟露出一丝笑意来。

    “胡乡长,这条路你来修怎么样?”

    果然,张晨的一句话恰恰验证了胡德平跳个不停的心思。

    他有些不清楚这个主意到底是这还半大孩子说着玩的还是张文林早就有所打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第十三章 扔个炸弹() 
老张家承包鱼塘挣了钱,乡里肯定会有想法,这是老早张家父子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但是这钱,肯定不能都还给乡里,第一个吃螃蟹,总不能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又往水里扔。

    但是修路这事,张文林绝对不知道。

    关于修路这件事情,张晨早已经想到了,如果果真把钱交给乡里修路,到时候会修出一条什么样的豆腐渣路恐怕难以预料。

    不过既然胡德平竟然还在坝头乡任职,那恐怕就不一样了。

    胡德平既然能够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科级干部爬到部委级别的大员,甚至在当时还风头无二,这就说明至少在能力方面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个人也没什么劣迹,不说有多清廉,至少在修路这件事情上,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负责领导。

    对于胡德平来说,张家送这样一个大礼自然也就成为了他的进身之阶,将来如果他真的跟前世一样能够进入高层,不求能够帮多少大忙,但是这份情他也要念着,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胡德平在匆匆忙回到乡里后,便默不作声地抽身出了这个漩涡,任由乡里的那些个老家伙去折腾。

    往张湾走了一遭后,他就清楚了张家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尤其是那个小子,心眼多的是。

    在张文林所谓的上海治病行没有回来之前,乡里拿这件事情也完全没有办法。

    但是就在张文林在桃园队足不出户隐匿在内时,乡里已经有人在传言乡政府要强行收回张家手中的承包权了,不管这种传言到底是谁挑起来的,总之张家的好日子似乎就要到头了。

    张晨仍旧每天早上起来往河坝上一溜儿跑,回来就蹦蹦跳跳大半个时辰,身子骨已经结识了不少。

    自我感觉个头都长得快了些,11岁的男孩子还没到发育期,张晨显得也不高,刚刚1米六不到的个头其实也算不得矮个子,但是跟张海林一比,那就不行了。

    这小子得了他老子一副好身体,长得高高壮壮,整天跟在张晨后面做个跟屁虫,似乎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但是张晨知道,这既有张文明夫妇俩叮嘱的缘故,又有张海林心里那一点点崇拜心理作祟的缘故,并不是每个半大小子都敢冲进火堆里救人的。

    年前的最后两天,张晨仍旧独自在张文明夫妇的帮衬下出了一趟货,随着网格箱里的鱼除了留下不到千斤,鱼塘里的存货已经告了一段落。

    但是随之而来的争议也渐渐让张湾队上的某些看客开始幸灾乐祸,甚至村里和乡里已经有人公开在筹钱准备从张家手里接手承包白湖湾,也不知道是谁在里面推波助澜,但是张晨并不在意,这股子震荡越骚动越好,就怕到时候没人捧场那还真下不来台。

    “什么?你爸爸打算把鱼塘都卖了?不承包了?”

    一大清早,石秀红就咋呼着叫了起来,从张晨嘴里听到这么一个消息说是晴天霹雳也不为过,老张家承包鱼塘是她石秀红争面子的前提,这没了鱼塘他们家夫妻俩个要做什么还真没个着落。

    “秀红婶,你别急,爸爸让我告诉你,我们家早先承包的那块不卖,你和文明叔还要在我家做帮忙。”

    听了这句话石头秀心里才淡定不少,但是无论如何也管不住她那张嘴巴的结果就是第二天,也就是年前的最后一天,几乎全队甚至远到村里村外都晓得了张家老大准备卖白湖湾。

    这是一个很轰动的消息。

    老张家承包白湖湾发了财,虽然这里面的鱼不是他养的,但是这说明这里面养鱼是有搞头的,别的不说,花个万把块钱承包几年,搞得好的,一年挣个三四万块不在话下,起栋两层的楼房也才两万块钱,养三年鱼,收成只要不太差,家家户户都得住新房子。

    一时之间,动了心思的那绝对不是一个两个,等这消息传到乡里的时候,乡政府已经放假了。

    乡里准备重新签订合同无非就是想张家多出点钱,真要打起官司来,张家虽然有证据,但是乡政府也绝对吃不了亏,自古以来都是民不告官,张家也不会拿鸡蛋碰石头,但是如今张老大要把鱼塘卖掉,乡里这才开始急了。

    鱼塘卖的钱那肯定不会给乡里的,这样一来,张家的鱼塘也卖了,钱他张文林也收了,还有乡里个什么事,所以在年后的第四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乡里的干部就再次下乡了。

    这一次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副乡长刘明和乡里书记乡长一肩挑的王胜,坝头乡的乡长前段日子办了病退,这一来,乡里的刘明副乡长和胡德平就冒出头,坝头乡的事情不好整是百崇县上上下下都知道的。

    这个乡经济落后不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本土实力太强,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副乡长下来队上不待见的原因之一,从外面派一个乡长那肯定不行,最终估计还是从乡里提拔。

    刘明当副乡长已经很久了,相比较而言,胡德平是外来户,而且年轻,学历高算个屁,学历再高也得熬资历,所以在原来的乡长病退之后,刘明就动了心思,这次下乡也是他撺掇着王胜来张湾解决白湖湾问题的。

    刚好这天张文林已经连夜赶了回来,张晨已经从父亲口里得知他老娘给他添了个妹妹。

    这次带路的仍然是何刘宝,只不过这次他貌似比上一次要神气不少。

    “文林哪,回来了?你媳妇没什么大问题吧?”

    一路小跑着,何刘宝见是张文林站在门口,脸上那两小眼睛眯的都快看不见了。

    “何主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别听他们嚼舌根,我媳妇儿没什么事,已经回来了在娘家,过几天就回来。”

    听张文林这么一说,何刘宝心里那点不对劲的想法也烟消云散了,这时后面乡里的干部们已经走了上来。

    “你就是张文林同志吧,这时乡里的王书记,这时刘副乡长。”

    张文林自然认得刘明,刘明本就是本地人,王胜在乡里做乡长何和书记多年,虽然没见过,但是此人也不像一般的干部高高在上,从一身衣着就看得出来。

    要是不注意,还以为这个有些土里土气的人是哪里的老农。

    “王书记,刘乡长,来来来,屋里坐,这刚回来,家里也没怎么收拾,乱得很。”

    一群人进了屋,刘明也不客气,就径直点名了来意。

    “文林啊,这次乡里王书记下来,一是看看下面的工作,给村里拜个年,二是想了解一下白湖湾的情况。”

    紧接着王胜就开口了。

    “文林同志,之前乡里刘副乡长跟你签的那个合同我看了,没什么不对,乡里也没有打算不让你承包白湖湾,但是价钱要改一改。

    这白湖湾是虽然以前是你们张湾队上的私产,但是现在是乡里管着,我王胜也不是要回来自己用,但是你占乡里的便宜就是不对,我也没得几年好干,不怕得罪你,但是白湖湾的合同要重新签,你看怎么样?”

    张文林原本以为乡里的干部这次下来还会弄些手段,但是怎么也料想不到这位王书记就是蛮干,摆明了态度承包可以,价钱要加,而且理由合适,是为了给全乡要钱,不是给他自己。

    但是又不能不承认,这个老书记说的话他反驳不料,幸好他儿子早就料到了不一般的情况,钱他是不会出的,但是这白湖湾也可以不承包。

    略微思索了一番之后,他就直接开了口。

    “王书记,这事我早先也不知道,承包过后占了乡里便宜我也过意不去,但是要加钱那就不是一千两千的问题,一口塘少说也得万儿五六千,我去年虽说挣了点钱,但是光是买鱼苗就花了二十万,里里外外的开支也有近十万,手上的余钱根被就没多少,就指望着来年塘里开渔回笼些款子。

    但是既然乡里现在有这个提法,您王书记也亲自来了,我也不好不表个态,继续承包我是包不起了,这钱我不赚了,我打算把白湖湾除了早先我家承包的那一口以外都卖出去,买鱼苗的本钱我也不要,都捐给乡里。

    但是,这钱不能给乡里用,我打算自己成立一个施工队,修一条从乡里到队上的水泥路,各个村里出人手,我出钱买材料付一部分工钱,乡里多少年没修路,要修这条路各个队上也没意见,王书记您看这样行吗?”

    张文林一说完,不光是王胜,旁边的刘明何刘宝都一脸震惊的互相瞪着眼,不能说张文林这个想法不令人震惊,这简直就是坝头乡数十年未有的大事。

    坝头到张湾的路有哪一任乡领导敢提修字,这不光是乡里财政困难问题,就是协调各个村都难,如今他张文林竟然想干这事,但是转即一想到钱不用乡里出他们脑中就愈发地转开了。

    。。。

第十四章 鱼塘的破产方案() 
张家好大的手笔!

    这事搞不好还真能成,乡里出面修这条路反而还没有张家出面带头修来得容易,这是张家自己出钱修路,下面的那些个村没什么好扯皮的,统一不了意见大不了拐着弯绕远一点修,但是乡里出面不敢这么做啊。

    屋子里的几人相视一眼纷纷露出一股震惊之色。

    乡书记王胜顿时便陷入沉思之中。

    相较于一小撮混日子的基层领导而言,王胜是坝头本地人,对坝头有很深的感情,他明白这一条路对坝头有怎样的意义,不说其他的,光是这一条路能修起来的呼声,在全县那也是头一号。

    但是张家捐款修路这件事情,乡里是不光彩的,得想一个两全其美不让乡里掉份的法子,若是传出乡里逼迫张家修路的声音,那就不是政绩而是劣迹了。

    “文林同志,你这个想法好啊,这条路你要是修起来了,我们坝头乡上上下下七八万百姓都要感谢你,但是呢,你要有个妥帖的法子,要不然这路修不起来。

    这样吧,既然你打算出资修路,白湖湾那些个鱼塘就按照你的法子来处理,你手里有三年租期,乡里就交给你了,不过这丑化说在前头,三年后乡里肯定要收回来重新处理。

    至于修路的事情,先不急,我回去后立刻召集各个村的书记和主任开个会,乡里也不占你便宜,这条路就是你们老张家出资捐款修的,乡里动员各个村出人力分段修,伙食工钱乡里出一部分,这条路由乡里领头修,你看中不?”

    “由乡里领头修?”

    张文林一听这话后立马就明白了王胜的意思,看来乡里在乎的也是这修路的名声,不过承认张家捐款出资那就够了,民不跟官斗,这样也成。

    二话不说,他便点头拍了板,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提出希望由乡里的胡德平副乡长负责跟张家联系整这件事情。

    王胜闻言略有深意地看了张文林一眼,但是这个老书记也不想在临退前管那么多闲事,这条路修好就是他最好的退路。

    随后果然没出三天,这边还没过完小年,乡里果然就开了紧急会,随即就报了县里立了项,阖乡上下,一时之间都在热议。

    “张家要出资修路!”

    “张老大那小伙子挣了大钱,倒是没忘了祖宗!”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别到时候路没修,就是铺了层土糊弄我们!”

    “--”

    随着乡里把这件事情宣传开,张文林也忙开了,还没开春,就从队上挑了五六个汉子,一连忙了好些天,把鱼塘里的鱼都拉了起来放到网格箱里,除了自家的那口塘之外,都一一做好围栏,标上了数字以及当初放养的鱼苗的数量和种类。

    “文林,这些鱼塘你真要卖掉?”

    村里的几个汉子都有些眼热,张文林家这一年不到的变化他们是看在眼里的,大家都不是傻子,要说没挣到钱那肯定是假的,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能出那么大一笔钱修路家里能不剩钱吗,听说了那一条路修下来没个三四十万是不行的。

    张文林打算把卖鱼塘的钱都捐出来修路,那也是被名声所累,全乡的人都知道他老张家发了财,这钱是自己挣的没错,关键就是乡里有人推波助澜,硬生生地把张家给逼到了角落里。

    你老张家挣了钱无所谓,承包白湖湾也无所谓,关键就是你用极小的代价承包了白湖湾偏偏还挣了大钱,这就有问题了,人都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得了好处占了便宜。

    张文林这时候也不得不暗自为自家那小子想的那法子叫好,剩下的鱼加上自己家那口塘的鱼卖掉至少还能积十万块钱,家里信用社里的存款已经70万打底了,就是卖塘的钱一分也要不回来,扣了成本两年也等于挣了七十多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关键是,老张家名声也有了,这条路一修,不要说在坝头乡,就是在百崇县,独自出资修一条通村的水泥路,老张家也恐怕是独此一处别无分号。

    “乡长都来说话了,这鱼塘不卖也留不了,放在手里迟早要惹事,不如早卖掉好,只是可惜了我放的鱼苗,涨了小半年了,恐怕分量重了不少。”

    要说张文林没有一点舍不得那绝对是假的,这鱼塘花费了多少力气才从乡里承包下来,不说别的,那二十多万的鱼苗放下去,养个三年,来年起网打鱼的时候,那又是一个百万。

    不过儿子说得对,枪打出头鸟,老张家虽说挣了点钱,但是在乡里也不是什么名人,别说名人,就是在张湾那也是数得着的破落户,不是他张文明这几年在外面挣了几万块钱回来,恐怕村里都没几个人把他当回事,这个节骨眼上不让步给乡里送个台阶下,恐怕以后就没好果子吃了。

    不过,这台阶送那也得送得好,老张家不能平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这路,一定要修起来,哪怕是卖塘子的钱一分钱也不要也的修好。

    “那我们能不能也从你手里承包一口?”

    张文林一听这话就知道队上的人果然也动了心思,他叫的这几个人还是本家处得好的几个,既然他们都有这心思,村里其他人定然也是有的,鱼塘一共就二十几口,乡里乡外的想要的人已经不止五十个了。

    “这样吧,乡里的意思是要把路修好,所以二十几口鱼塘三年的承包费一口下来恐怕也不低于万把块钱,再加上我当初放的鱼苗,现在算起来就是不多那也得有万把两万块了,一口塘往少里说要两万块钱,一分都少不了,有些位置比较好的,鱼种好的,恐怕三万往上。

    这样,你们如果去拍卖的话肯定买不到,即使买到了花的钱也多,多了没有,但是我们张湾队上我留两口塘,你们一个人不行,多几个人合伙承包下来,别的我不敢多说,养一茬鱼,到97年底往少里说,一口塘也能挣个三五万,就是三个人合伙一人也能分一万往上,这活也花不了时间,就是你媳妇在家光看(kan)口塘都成。”

    几人闻言对视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火热,这事委实做得。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三月初也差不多立春,不过今年春来得晚,天还没亮堂的时候照样冷的哆嗦。

    不过最近天气似乎有转暖的趋势,张文林披着那件破大衣,一大清早就提着水桶往塘边上走去。

    儿子张晨去了他外婆家,这小子过年也着实没过安分,听石秀红讲,他半大个小子愣是拉着人家乡里的副乡长在屋子里说了半天,然后就背着自己老子把自家鱼塘给卖了,自己刚到家那小子就溜号了,生怕老子揍他。

    不过看那小子说的,鱼塘由于外力介入经营不下去了,必须实施破产,现在鱼塘破产不破产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家似乎摊上了一个**烦。

    这修路说好说,但是做起来千难万难,不过他前几年在上海搞得就是建筑,这修路建桥造房子都是暴利行业,按照儿子张晨说的意思就是自己花钱自家挣。

    卖鱼塘的钱我挣不下来,但是这修路总能挣回来一些,虽说这钱本来就是自家出,关键是儿子张晨的另外一个说法让他动心了。

    他老张家不可能养鱼养一辈子,而且张文林也弄不亮堂,不知道为什么他仿佛觉得儿子很反对在这几年继续养鱼,自家那口塘的鱼也坚持要在97年就起网。

    更重要的是,除了养鱼,儿子认为老张家应该换个路子,这条路子不是别的,就是做老本行,搞建筑,这次修路一是为了给乡里下台阶,而是为了给老张家攒人气积累名声,这第三就是为了能通过修这条路拉一支队伍起来搞建筑。

    这条路虽说简单,但是中间的规划、各村协调、财务、施工、联系材料都是建筑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真能拉起一支队伍,张文林有把握打开局面,本钱有了,人脉有了,到时候老张家转型就不是问题。

    自然张晨也不会说得这么露骨,他只是起到了点醒自己老子的作用,以张文林的知识和阅历想到这些也不足为奇。

    张家的鱼塘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