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胡德平和张文林动手了,其余的人也不客气,纷纷上前一人挑了一个,几个靠在后边的人还没捞着,虽然嘴里一个劲儿说着没事没事,但是张文林看得那叫一个好笑哟,那眼睛恨不得都快要看到番茄肉里去了。

    王红艳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有意的,也当做是没看见,照例说还有人没吃着肯定是要让自家男人回家再洗几个去的,她倒好,一把子接过盆子就放到了门口的竹椅子上,根本就没有再洗之类的话。

    “不错!”

    “汁液很足,而且没水味儿!”

    “比菜市场买的要甜,还真是怪了,都是一个样的东西味道差这么大。”

    一群土包子。

    如果是张晨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有这么一句话。

    这能一样嘛!人家这番茄可是正儿八经的在大棚里纯天然培育出来的,不施肥料不加农药,完全就是纯天然纯绿色的土木灰加有机肥种出来的,而且种子还是生农大农作物研究所的教授们带着学生搞出来的试验品种。

    你上菜市场找找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个头儿这么周圆,果实这么饱满,色泽这么红润,汁液这么浓郁,酸甜可口居家旅行随时必备的西红柿来?

    他敢拍胸脯打保票,不敢说全中国,至少整个宜安市那是绝对找不出来的。

    “这番茄都吃了,味道怎么样也都知道了,现在这蔬菜大棚搞得好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都听听队上的情况。文林同志,这样吧,年底了我给你分配一点任务,你辛苦一点,让村里各个大队都把详细的情况都总结一次。

    数据一定要详实,嗯--我想想-这样吧,回头我让办公室小吴下来配合你拍一些照片,把材料尽量做得详实一些,年前我要用,所以材料要尽快赶出来,这次你们白鹤村的成绩我们已经大概知道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要说在百城是头一家,就是全市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一定要好好宣传一下。”

    胡德平说完,身后的干部们都一个劲的鼓掌,张文林也不能免俗,毕竟是领导讲话,不给个面子先肯定是不行的,手上的西红柿汁还没擦就啪啪地拍个不停。

    “胡书记,这事可是个文雅活儿,我一个大老粗哪里干得来这码子事,万一没搞好这责任可就大了去了,您看是不是换个人来操刀。”

    张文林这话说得也对,但是错就错在没悟清楚胡德平的心思。

    胡德平现在需要的不是一篇华美的文章,也不是一堆漂亮的数字,这些东西都没用。

    改革开放搞到现在,中央的精神在前七八年的时候要想贯彻下去还有难度,一直到第二代伟大领袖借着南巡之机,一锤定音,解决了改革最大的方向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启了扬帆前进的大时代。

    虽然沿海的改革搞得热火朝天,各种旗帜鲜明地挺进改革开放,争夺全国领先、甚至第一,但是内地烧起来的这一把火并不旺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崭新的改革模式。

    经济一直搞不好,就更不提农村的突破了,国家搞改革的源头阵地一开始其实就是在农村,广大的农村天地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真正实现成功改革,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地方少之又少,即使有,那也是在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地方无论是资源条件还是地理位置、市场优势等等都不是内地可以比拟的。

    所以这些地方其实对内地而言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借鉴作用,在所属上也并非内地农村改革的成功典型。

    白鹤村虽然只是一村之地,人口不过万儿八千,“村村通”说不上是举着改革开放的大旗,更谈不上是新兴产业模式的探索,但是人家愣是折腾出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的成绩,这在97年简直就是奇迹,光是这份成绩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要说没有推广价值和宣传的作用,胡德平根本就不相信,要想把白鹤村的经验做大,靠他个人之力还是不行,只有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十个甚至百个白鹤村,甚至将来的白鹤区都未必不是没有可能。

    当初越过百城直接以私人关系把张文林的这份报告交给了黄钺成的时候,其实胡德平内心也挣扎过,按理说作为百城的下辖地区,坝头乡的改革情况必须要跟百城汇报,但是“村村通”搞产业化经营这种说起来模棱两可的改革模式,到底会不会得到百城领导层的支持都是个未知数,所以胡德平权衡再三,最终还是以私人身份拜访了黄钺成。

    所以白鹤村虽然搞得很火热,其实百城的领导层具体的情况并不清楚,虽然也有可能有些风声传进耳中,但是具体的情况应该是不知晓的。

    但是这一次如果要大张旗鼓地声张起来宣传白鹤村的话,胡德平肯定是绕不过百城县政府的,不单如此,恐怕还要把材料做的漂亮做的真实才能有还转的余地。

    在一份请功的成绩单面前,胡德平未报先干的做法简直就不算是问题,这一点拿捏得准了,胡德平根本就没什么好顾忌的。

    因此这些数据不仅仅要详实,而且回报的材料恰恰还真不需要是花团锦簇的,张文林也算是粗通文笔,虽然写不出锦绣文章,但是由他这个村支书和亲自主持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亲自执笔的效果,比任何人、任何华美文章都要有效果。

    到时候这篇文章就署名叫做“白鹤精神”!

    王红艳嘴中说出来的数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胡德平虽然仍旧听得仔细,但是有心人都看得出,胡书记似乎已经在心底有了主意。

    这些数据跟乡财政所的干部们算出来的相差的很小,就是有差距,那也是统计项目的增减问题,6000块钱的人均收入大可不必汇报出来,留一手总是好的,5000块钱的人均收入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

    当天下午回去后,坝头乡政府第一时间就召开了年底工作总结会议,会议上胡德平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张文林当初提交的那份“村村通”计划书。

    虽然白鹤村已经率先在改革的路子上迈开了第一步并且巨大了惊人的效果,但是胡德平并不想冒进,他提出的方案是在保持现有战斗力的情况下,坝头乡政府要继续支持白鹤村取得更大的成绩。

    之所以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全乡推进白鹤村的改革经验,是因为胡德平比人任何都清楚这期间张文林的作用,或者说张湾张家起的作用。

    如果在没有跟张家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的前提下,坝头乡单方面推进白鹤经验恐怕不会取得任何成绩。

    所以胡德平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是时候跟张文林父子面对面谈一次了,对张文林那个十几岁的儿子,胡德平可是印象深刻。

    “好了,没事就散会吧!”

    这周能不能求个支持!!!

    。。。

第107章 村支书的工作() 
年底的工作做完,张文林刚刚送走乡里的考察组,立马就接到了乡政府下发的工作通知。

    这事之前胡德平也有过口头上的传达,只不过这一次显得很正式,一溜的文件通知装在红头封印的文件袋里,还有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年轻人。

    作为白鹤村有史以来最有威望的村支书,张文林的工作实际上很轻松,大小事除了方向需要他掌掌舵以外,基本上能做的都让村里的干部们下去做完了。

    第二天乡办的小吴来的很准时。

    小吴从面向上看起来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看起来不到三十估计也就二十五六的样子,张文林绕过那张半新不拉的办公桌过去跟他握了握手,小伙子站那里就跟麻杆儿似的,不过倒是显得不拘谨,脸上的表情笑得很从容。

    “张书记,我是乡办的小吴,是胡书记让我过来给您打下手的,胡书记可是交代了,这些东西可得您亲自操刀,要是我代您出力了,那可得罚工资的。”

    办公室里的几个村干部都被小伙子逗笑了,这感情好啊,就怕来做事的是事妈,三天两头不摆个谱就不是爹妈生的,是他大爷生的。

    吴文俊也不是头一次来白鹤,他姥姥家就是白鹤上湾的,所以平日里逢年过节也没少来,白鹤这大半年来的变化他可是看在眼里的,如果说来之前胡德平已经交代过的话,那无非就是让他给张文林在技术活上把把关。

    作为一个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吴文俊这知识还是要丰富一些的,不说别的,就乡里那台电脑,就只有他玩得转,还有手上这老相机,你叫别个人来还真不行。

    白鹤村的张文林书记,吴文俊那可是闻名已久了,每次到他姥姥家,自家舅舅整日里摆在嘴边上的就是张书记,张书记如何如何,张书记怎么说的,这耳边上啊早就听出茧子来了。

    书上有句话不是这么说来的,闻名不如见面,虽然张文林去乡里的次数也不少了,但是吴文俊是整技术活的,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跟下面的村支书打得上交道,这一次来白鹤,还真就是初次见面了。

    张文林是很典型的那种农村粗壮汉子,肩宽体阔,但是由于也算是有个高中的文化水平,说起话来三句话不沾点文,好在也没什么粗话,毕竟是做了老板的人了,这点形象张文林还是注意到了。

    在坝头乡十几个村支书村长行列里,他也算是一朵奇葩了,往日里叫张老板的比较张书记的多十倍,所以吴文俊刚才那句张书记一喊,办公室里的几个人都是一愣,差点没反应过来。

    哈哈哈!

    “你是乡里来的干部,来来来,坐呀,就这么巴掌大块地方还客气什么,胡书记这是在为难我啊,你那个是相机吧,这东西你会鼓捣不,照片你自己拍,觉得哪儿好就往哪儿拍,总之你就按照胡书记指示的做,我就带你去各个大队看看。”

    吴文俊在毕业后就被技术分配回原籍,在坝头乡政府干了有几年了,严格上说起来也算是老机关,所以这里面的东西都懂,胡德平来之前已经叮嘱过。

    这次让他来白鹤,说是给张文林打下手做工作,事实上就是来自己操刀的,汇报工作的文字材料要张文林亲自操刀不假,毕竟真到了那时候,到台面上汇报工作的也肯定是张文林,其他人都不行,即使是胡德平也不能抢这个镜。

    白鹤村的总结工作,文字材料张文林操刀,质量如何不是最重要的,真实性才是最可靠的东西,但是光凭张文林的文字汇报和总结,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除了文字性的汇报总结材料,那些用来佐证的东西就变得极其重要了。

    这次吴文俊来白鹤,主要的工作其实就是收集这些东西,走访收集数据,整理出来形成数据材料,下大队基层拍照片,找村民谈话,这些东西其实才是胡德平真正想要展现的东西。

    政治不是单纯的做事低调,就像坝头乡,要想发展,自力更生的难度很大,他胡德平能力不能说有多大,但是有心解决坝头乡的困局,搞宣传工作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虽然不可避免地会给他带来政治资本,但是胡德平知道,坝头乡的发展需要这么做。

    接下来的几天,张文林也确实费了心思,白天带着吴文俊一个个大队走访,找群众访谈,做数据,到田间地头拍照片搜集素材,晚上回去埋在案头绞尽脑汁写材料,语言华丽不华丽先不说,把那话先给说顺了才是大事。

    可算是狠狠地折腾了几天,一直到腊月二十六七才出了个初稿让吴文俊带着一堆的材料回了乡里,说是初稿其实张文林已经用老子的特权逼迫张晨修改了几遍了,不到五千字的汇报材料愣是整成了一篇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永创佳绩的新时代华丽篇章,当然,那文字绝对是张文林写的没错。

    张晨没改一个词语和句子,可以用人格保证绝对没有修改,只是加了几个句子,抠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字眼,再把情况说的困难了三分,把拼搏的热情增加了三分,再把收获的喜悦增加了三分,未来的展望又提拔了一筹而已。

    总体上还是比较令张文林满意的,为啥,因为上面至少没有出现错别字。

    吴文俊这一走,张文林很快就从胡德平的一系列举动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如果是简单地对白鹤村的“村村通”脱贫计划做一个总结的话,恐怕不需要如此繁复的工作。

    最后还是张晨一句点醒梦中人。

    “胡德平想在坝头乡搞推广!”

    不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根本就不必要进行这么详细的调研,要把白鹤村的经验推广到坝头乡,胡德平势必要得到上面的支持,毕竟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整个坝头乡的前途和命运。

    在这之前,白鹤村的成绩肯定是要通过宣传出去才有被上面认可的可能,张文林现在猜不准胡德平到底想怎么做,但是这么详实的材料搜集上去的话,肯定是有某些意味的。

    作为白鹤从村支书,张文林其实并不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举,让全村脱贫致富才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从本质上讲他更多的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而不是政客,所以他并不想去管胡德平到底会如何操作。

    张文林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大脑袋,白鹤村的“村村通”可不可行他很清楚,老张家的底气是白鹤村能否脱贫致富的关键,胡德平要想在坝头推行白鹤经验,恐怕两人之间还会有一次谈话。

    。。。

第108章 开公司() 
离春节只有不到一个礼拜的时候,白鹤村年末的工作总算是告了一段落。

    这一年来,白鹤村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非要找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除了进村路口那块蓝底白字的铁皮上写着的“白鹤”两个字掉了些漆以外,就只剩下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白色塑料大棚和纵横交错的成片树林。

    阴霾的天气在冬天很常见,不过在白湖岸边上住惯了的白鹤人很少会在冬季碰到这样的天气,仿佛湖上总有风吹过白鹤人的头顶,将阴霾的云层吹散吹远,只剩下一片透彻心底的蔚蓝色,即使有雨,也只是飘过一层灰白色的云层。

    雨点洒落了,云层也就散了。

    大雪过后,张坝公路两旁的积雪堆得老厚,雪层都被各家的能手在自己地里堆成了雪堆,据说是为了让土壤被水浸润得更久些,让雪化得慢一些,来年土壤松软,更利于作物的生长。

    每一棵树苗的根底下都围着厚厚的一层白雪,树根表皮上却围着一层稻草,也不知道到底是要保暖还是要给它来上一盘冷冻降温。

    往年白湖的湖水在冬季的时候总会退到很浅的位置,露出十几米宽的浅滩,砂砾和贝壳铺满在沙子上,一直到梅雨季节过后才会消失,在沙滩上散步,总能捡到些孩子心的玩物。

    陈年老旧的铜币,不知道在水里泡了多少年的瓷片,长满了青苔的铁块,甚至还有一些湖上渔家丢失的塑料球,运气好的话还能捡到巴掌大小的小王八和刚刚能够走路的水鸟雏鸟。

    在张湾老一辈人的口中,相传白湖在千八百年前是当时百城的主城,一场地震毁掉了这座城,但是也造就了这片美丽的湖水,兴许偶尔从湖边的沙滩中捡到的陶瓷瓦片以及那些零丁的铜币已经让世世代代的张湾人信服了这里曾经繁荣过的事实。

    湖水在冬天荡漾不起半点的波纹,偌大的湖水一眼望过去竟平静得似镜一般,一眼望不穿水天交接的天际线,只有偶尔划过湖面的渔舟和水鸭在湖水上划过一道道放佛勾画过的粘稠的痕迹。

    “这里以后会建一个很大的水上游乐场,我要买一艘游艇放在这里。”

    白湖湾下湾被一段土山隔着的湖岸边上,张晨使劲儿扔了一块瓦片出去,瓦片啪啪啪地飞掠过水面,划出了十数个水碟才沉入水中,真是一个漂亮的水漂。

    似乎是对张晨的话表示不屑一顾,又或者是张海林还弄不懂什么叫做游乐场,游艇又是一种什么养的概念,他仿佛置若罔闻一般,独自走到一边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水漂,水花四溅,波纹荡漾,仿佛是在少年们年轻的青春岁月里开出的瑰丽花朵。

    “海林,你知不知道,在我们白鹤外面,还有百城,百城外面,还有宜安市,宜安外面,还有沪市,还有首都,还有南方沿海很多发达的城市,那里的海洋比我们的白湖还要大,一眼望不到边,那里的海浪能有十米高。”

    仿佛是自言自语,张晨的目光很清澈,很明亮,双眸中的坚毅之色很浓很浓,就像镌刻了很久。

    坝头乡大多数少年别说是沪市首都了,连宜安都没去过的都占多数,张晨如果不是前次他老头子带他去了沪市,也会跟张海林一样,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兴许就是坝头乡了。

    百城,在少年的记忆里,那应该是梦里一直憧憬去的地方,梦中的百城,楼房都是五六层高的,路很宽,到对面去还要等车子过去,不像家里只要一抬腿就能过。

    张晨说不上来这是一种可怜还是一种天真,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白鹤村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主要还是张晨搞出来的一码子事,他老子张文林并不像跟胡德平牵扯过多,毕竟一个村支书做的事情有限,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够了。

    但是儿子张晨说的一句话算是彻底让他好一阵头疼。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这话怎么听着都是话糙理不糙,修桥铺路老张家啥没干?虽说不至于杀人放火,但是如果真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话,恐怕老张家被人惦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老张家也没有谁想去走政途上搞一杠子,但是老张家也绝对不是任人拿捏的。

    所以在年底工作结束还不到一天,白鹤村各个大队的队长又接到了村里开会的通知,虽然大部分人都很费解,但是文林书记要开会,村里也不会有人反对。

    张文林一到会就一人下发了一分计划书,与之前口头布置布置任务不同的是,这一次张文林是真的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打算大干了。

    以前搞村村通计划,张文林都是口头让村里干,但是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要正儿八经地把白鹤村凝聚起来,这不仅对老张家的将来而言是一种防备,对整个白鹤村而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