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小胖子高林鹏一如既往地牛叉,该倒数还是倒数,没有任何起色,张晨真是怀疑这货的脑袋是不是都给猪油懵了。

    两人一路碾压式地以路霸的姿态从乡中到白湖湾二楼,一楼的蔬菜超市人太多,连挤都挤不进去,张晨也没想到蔬菜超市的生意这么红火,二姨夫爱文都没空招呼他,只说了声“你二姨在楼上吃饭”就忙着结账去了,要是往日肯定要问问成绩调侃一番。

    张晨也不去耽误他生意,和海林径直上了二楼,中午吃烤鱼的人很多,现在年关将近,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了不少,口袋里厚实了,一顿花个几十块钱吃个烤鱼还是大有人在的。

    店里的服务员都认识这个小老板,笑骂着逗了几句,张晨的嘴皮子说出来的话简直就能把活人给气死,一路杀得人仰马翻跑到点餐台,他小姨爱琴挺着个大肚子,估计节后就要生了,也没空搭理他,只是让他赶紧洗手吃饭。

    一顿烤鱼下来,吃得浑身冒汗,这估计又是他小姨夫搞出来的新菜品,通红的辣子浇在片得整块的鲤鱼肉上,鲤鱼肉应该是提前放过细盐腌制过的,蒜香味都浸在肉里面,鱼肉还有股子嚼劲,能把鲤鱼肉做成这样子,张晨还是有些佩服他小姨夫这头脑的。

    转脑袋看了一下四周,吃这个菜盘的还真不少,看来这人喜新厌旧就是天性,也不排除猎奇心理,看样子效果还不错,至少满餐厅都是被辣得嘶叫刺溜声。

    下午等到1点多的时候,楼下才传来谭根生按车喇叭的声音,一路飞奔回张湾,张晨见他老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也没可劲儿去折腾。

    “爸,有啥事?”

    张文林和上开会用的工作本,挑起眉毛看了他一眼。

    “小孩子问这么多事情干什么,考得怎么样?海林,你考了多少分,别跟我考了个倒数。”

    张海林在张文林面前比在他老子面前还乖,动都不动,张晨总是说他欠揍。

    汇报了一下成绩,张文林一听一个全县第一,一个全年级第三,这一下子还真乐呵了,这孩子干啥还不如念书成绩好,张文林就是到现在都没改变这观念,所以平日里对两孩子的念书成绩还是关心多于其他的。

    “把,你说说到底啥事,我看你一上车就别扭。”

    “别吵,你知道啥!今天开会老子在会上跟胡书记汇报了一下今年白鹤的情况,乡里有人不相信,说是虚报数字,老子当场就拍桌子要他跟我去对质,这人吧又怂了。

    现在乡里领导也不知道该听谁的,胡书记说明天带人去村里看一下,要我回去想想怎么把白鹤这一年的工作和结果呈现呈现。”

    张晨闻言直接翻了个白眼,还以为是啥事,就这么点屁大的事,要他来那还不是张口就说十样八样的,不就是弄个“show”嘛,这东西在以后早就烂大街了。

    当场就给张文林来了两段,硬是把他老子说得一愣一愣的哑口无言,还真别说,这小子的脑壳子就是好使。

    当天下午回去,张文林就直接去村委让村里的干事发了个通知,通知白鹤村各个大队的队长到村里开了个会,如今白鹤村村村通早就完成了公路通,骑个自行车到村委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事,远的半个小时也该到了。

    布置了一下任务,张文林当天晚上就让村里的会计做了一个报表,把村里年底的税收情况和各个大队的收入汇总出了一套表,往年白鹤村一到上税的时候那就跟搞革命差不多,不是这个大队有问题就是那个大队哭穷,总而言之就是没有那一次能一次性痛快把税结清的。

    今年蔬菜大棚虽然只搞了一个季度,但是这成效已经出来了,整个阳历一月份,地里的菜还有一部分收了放在地窖里没有出,是张文林按照菜种给白湖湾开业后要用的料子留下来的。

    各家各户的账都结了一次,收成很喜人,虽然不是一夜发家致富,但是这收入那也是蹭蹭蹭地往上涨,如果现在要搞一个排名的话,张文林敢肯定,整个百城,白鹤村的人均收入那绝对是最高的,按照这情况,再有个两三年,脱贫致富奔小康完全就不是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张文林就去了乡里,美其名曰是接领导视察去了,事实上张晨知道这绝对又是拍马屁去了,人乡里书记乡长坐的车子还是一辆破桑塔纳,他一个破村支书整天开着几十万的奥迪在他们面前晃悠,谁不知道。

    领导下来视察,路还不远,这马屁不拍不是浪费机会么,所以老早的时候张晨就听到院子里砰砰响个不停,迷迷糊糊地裹着被子下床凑到阁楼的窗户上往院子里看了一眼,原来大清早的谭根生竟然在下面洗车,真是冻不死他。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第102章 打个翻身仗() 
胡德平肩上的担子很重。

    自然,压力也很大,毕竟他是火线提拔的,没经过政府一把手的职位,就直接政府党委一把手一肩挑了。

    如果把百城比作经济中心的中原的话,那恐怕坝头乡就是蛮荒之地了,所以在整个百城所辖的乡镇中,坝头乡虽然占着百城最优的地理位置,但是由于远离百城城中心,因此坝头无论是经济分量还是政治分量都不高。

    虽然没有严重到爹不疼妈不爱的地步,但是也好不了多少,而且长江的水患三五年就来一次大的,谈发展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把其他的乡镇搞好了捞点政绩。

    政客们见利心动的嘴脸显露无疑。

    虽然上面不重视坝头乡,但是胡德平的工作仍然要正常开展,甚至要做的更出色才能在坝头乡获得足够的政治资本,否则火速提拔就绝对不会是他政治资历上浓墨重写的一笔,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坝头乡的担子,胡德平无疑是下了决心的。

    但是要把坝头搞好,光下决心是不行的,任何决心都不能让农民的地里增收,也不能让全乡的人均收入增加,更不能多修一米路多造一座桥,最重要的是,决心不能当钱花。

    钱,胡德平很需要钱,确切地说不是他胡德平自己需要钱,而是坝头乡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

    坝头乡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动动嘴皮子,定个纲领,发个文件就能发展的起来的,历任的书记和政府一把手也没这样做,但是坝头乡还是坝头乡,一样地税收滞后,产业凋零,人口暴增。

    胡德平就像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斗士,孤身一人钉在坝头乡,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眼界,都要超过坝头乡所有的领导,甚至百城都很少有人在这些方面超过他,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坝头乡,胡德平忍耐了几年的时间,磨平了身上的棱角,但是他的激情和锐气还在,只是变得更加内敛,随着地位日益提升,这种沉稳和大气愈发地显露出来,即使是乡政府的普通工作人员,也开始发现胡书记身上的气质似乎越来越容易让人亲近而又不敢冲撞。

    胡德平很清楚坝头乡发展的局限在哪里,他曾经数次系统研究过国内沿海一些著名的乡镇发迹的路子,不管是哪一个,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要大胆创新,不管是制度上还是在做法上,只有创新才能够形成强力的推动力让整体的经济实力发展上去。

    但是在这之前,还需要一个推手,这个推手就像是一个引擎,只有这个引擎出现了而且点着了,坝头乡才能全速前进。

    有时候运气这种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全凭感官,但是令胡德平不得不相信的是,他的运气似乎从遇见张家父子之后就变得极好了,最重要的是,在张家父子身上,他看到了坝头乡发展的方向在哪,而且找到了能够强大到足够推动坝头乡发展的引擎在哪。

    打一开始接触张文林这个人的时候,胡德平并不看好,因为出身草莽的并非都是豪杰,相反出身草莽的多屠狗之辈,作为一个精读过中国古代历朝史论的学者型官员,胡德平很在意看人,所以尽管张文林的运气很诡异,但是他并不认为张文林能走到很远。

    但是半年前自从他一锤定音将张文林按在白鹤村支书的位置上后,整个局面竟然意外出现了转机,似乎一夜之间,老张家竟然具备了做这个引擎的底气。

    由于胡德平并不清楚有张晨这个作弊的存在,所以他自然不知道老张家手中的资金其实是在一直成倍增长的,可以说这种增长的速度是极少见甚至是不曾见的,如果不是有逆天之举自然是不会存在,当然,作为能够穿的“什么鬼”,张晨也算是逆天了。

    半年的时间足够改天换地,这绝对不假,所以当张文林在乡干部年底扩大会议上汇报白鹤村的“村村通”改革成果时,胡德平虽然面不露喜色,但是心中早就已经心潮澎拜了,他知道,他等了几年时间,坝头乡的机遇终于来了。

    所以刚刚又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张文林是在放大炮说空话的时候,他只是暗自压下了心里的异动,等所有人的意见都汇报完之后,才提出了要下白鹤村看看的建议,对胡德平的这个建议,不光是张文林暗自欣喜,与会的其他干部或多或少也都在心里有打着小算盘。

    尽管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张湾张家先是高调捐资修筑了坝头乡甚至是百城最“豪华”的张坝公路,紧接着又搞了什么“村村通”,更出人意料地拿出了甚至远超当初修路时的大笔资金搞蔬菜大棚,拔光了全村的庄稼,平了地,不是种树就是种草,但是要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出现张文林汇报的那种结果,要说不质疑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胡德平的提议一说出来,几乎会议室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看热闹的也有,真的存心学习的也有,等着看笑话的也不少,自然,也有务实家。

    一大早胡德平就来到了乡政府大楼的办公室,今天去白鹤村可以说是年终工作里最为重要的一项,一旦现场确认了白鹤村的改革成效,坝头就会迎来一轮崭新的局面,到时候谁也不能阻挡胡德平对坝头乡动手术进行改革的步伐。

    这一次去白鹤村,不光是乡里的几位副乡长同行,还有财富办公室的会计,各个相关科室的干部,甚至还有派出所的主要领导也一同,胡德平已经打定了主意,白鹤村这一炮一定要打响,既然要造势那就先从白鹤村开始,所以不但如此,通知也下发到了各个村的村委办公室,村支书和村长全部要准时到场。

    敲开办公是的门。

    张文林今天打扮得很利索,即使是大冷天,也是推出来的寸头,气色很好,红光满面,上半身是一件白色的高领衬衫,深色的领带,暗红色的v领毛衫外面套着一件半新的皮夹克,下半身是一件灰黑色的卡其裤,高帮的黑色皮鞋,加上他的各自也不算矮,整个人看起来都很干练,既不是纯粹的乡干部,也没有纯粹的商人气息。

    胡德平则显得很亲民,灰白色的拉链夹克外套,黑色的西裤,一双普通的黑色皮鞋,整个人都显得很朴素稳重,张文林看到他这一身打扮也是暗自点了点头,在这个方面胡德平的确很可靠,不会出现乡干部不沾泥土的闹剧。

    “胡书记,我已经让小谭把车停在院子里了,您看什么时候出发好?”

    领导的轿子毕竟还是要抬一抬的,张文林这一年下来也算是学精了,虽然不会刻意去做什么,但是该有的倒也不会去独立特行搞特别。

    胡德平对张文林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特殊照顾,但是张文林无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又都挺合他的秉性,颇有家底但是不张狂,学识有限但是贵在很自谦,说话直爽,虽然这种性格在官场无疑是弱势,但是张文林恰恰不用去勾心斗角。

    “好了,难得坐一次张大书记的好车,还等啥,我们这就走,小刘,你通知各个单位五分钟后出发。”

    说完就率先出了办公室下楼去了,张文林也很干脆,他并不是在这个体系里面,有些东西可以装傻不知道,做好他的村支书就是万事大吉。

    车子一路从乡政府开出,后面跟着三辆公务车,加上前面开路的派出所所长刘永军的那辆车,除了张文林的车上只坐了胡德平以外,其余四辆车都塞得满满的,当然也都是些寻常的普桑。

    张坝公路一路开下来都很顺畅,公路当初修得够宽,比之从百城下来的那条老路也要好上很多,车队进入白鹤地界后,看着路两旁密密麻麻的树木和园林式的种植园,还有那连成一片的塑料大棚,胡德平心里渐渐淡然了许多,或许,白鹤村真的要打翻身仗了。

    。。。

第103章 村村通第二弹() 
树木连成行,田地满枝桠,菜草绿油油,眼前的景象就是这样。

    农历十二月的季节,虽然有太阳照下来的光线,但是位于白湖边上的张湾往常如果来的话,光是那从湖面吹上来的风就能把人给吹得冻成狗,但是这一次进入白湖湾后,众人纷纷发现,密密麻麻的树木在路边上连成了片,排成了行。

    整条公路都被两边彷佛是树墙一般的树林给遮住了,透过车窗,只看得到前面灰白色的张坝公路一路通向树林深处,路边上也看不到前面一路来常见的塑料包装袋,反而显得很干净。

    时不时就会看到一条明显要窄一些的水泥路突然就从树林里出现,连接着主干道伸向不知道哪里去了,车子开得不慢,尽管一块块用木板钉的路标竖立在路边上,但是并没有人去注意。

    即使如此,光是这份意境,许多人就没有见过,似乎真的在一夜之间,白鹤村真的变了。

    这就是白鹤村?

    短短半年时间竟然已经变成了这幅模样了?

    不仅仅是胡德平难以置信,就是车子上一些来过白鹤村的人心里都大吃了一惊,显然白鹤村的变化绝不是张文林口头汇报中的那么简单。

    不说别的,就是眼前的这幅模样,光听张文林口头的汇报,那绝对是听不出来的。

    “文林同志,你们这是?”

    胡德平没有开口说话,但是另外一位资历比较老的副乡长却有些忍不住。

    这次能够乘坐张文林的车下来的,除了胡德平也就只有这位老领导了,他是跟王乡长一个时代的老伙计,对坝头的感情那是发自内心的。

    张文林就是再不识货,在这位面前也不会乱摆谱的。

    “老乡长,这是我们白鹤村的公路防护林,是这样的,我跟您讲啊,我们白鹤村,现在主要是有这样几个产业。这第一个呢,就是大棚蔬菜,您也看到了,这些都是蔬菜大棚,各家各户的都有编号,实行的是责任制。

    除了大棚啊,还有林木养殖,你看这路边上的林木,还有那地里的,都是按照人口分段负责的,地里的林木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种,种什么品种村里会有一个规划,各家各户按照不同的地段和土质选树种进行种植。

    这林木嘛,第一是可以搞绿化,第二,长期来看也是一种投资,将来可以搞木材加工,可以搞景观树,您看那边的那个,桂花树,还有这边的,梧桐树,迎客松,都是景观树,这东西老值钱了,也是一个好生计啊,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嘛,就是我们用不上,将来子孙后代总会用得上的。

    还有,您看着路边上那些种树的地里,看到没有,就那些个绿色的草,这东西啊是生农大的专家们培育出来的草植,供养给鱼塘里的鱼吃的,我们白湖湾里养的鱼不允许放人工制造的饲料进去,只能喂草,这些草啊就是这样种出来的。

    这个草一年四季都能种,只不过生长要求比较怪,它一定要种在成片的树荫下面,所以各家各户都在自家种园里撒上,一年能收个好季呢,成本很低,这才试种了半年,各家各户都有小两千的收入,多的人家,种得多的甚至超过了三千,虽然是些小钱,但是那也是肉啊,所以村里支持各家各户都种上,不要浪费土地。

    除了这几个产业嘛,您也知道,咱们白鹤村别的没有,就这个水多,所以搞了养殖业,现在白湖湾的养殖业正在发展的瓶颈上,无论是产量还是品种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规模,所以村里和那些渔户已经和白湖湾绿色食品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只等明年一开湖,第一季收入情况就会统计下来。

    您看那些公路,都是前段时间才修好的,所以看起来比较新,现在我们白鹤村哪,正在实施‘村村通’公路的计划,截至年底,各个大队都通了公路,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争取在明年年底之前,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安上电话,这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一年不行就两年。”

    张文林的话音刚落下,车里就陷入一片沉默之中,并不是他说得哪里有问题,反而是令人太过于震惊了。

    自从偌大的一个国家实施责任制改革,搞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了,坝头乡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有谁真的下来认真钻研过。

    坝头乡这么长时间都没能摆脱贫困的局面,真的是因为地处中部山区没有出路吗?张文林用搞了半年的白鹤村给出了回答,不光是这位老书记,就连胡德平心里都有些惆怅。

    是啊,坝头乡真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太差吗?如今这样,可能不仅不是这样,反而正是这样的位置才是坝头人真正的财富所在。

    普普通通的种树、种草、种菜、养鱼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容易呢!

    不论多好听的话,都不如眼前看到的东西实在,一直到车子开进白鹤村的村委,一排一层高的瓦屋之后,一路下来看到的那成片成片的树林,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都在众人脑中久久都挥之不去。

    9点钟不到,三四十个村长村支书都陆陆续续到了,白鹤村委哪里有这么大的会议室,最后没办法,只得在一个院子里的白鹤小学借了一间教室用做开会的场地。

    即使是这样,五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教室里仍然感觉有些挤,到了后面,甚至一张桌子后面都坐了三个人,张文林也没辙,只得就这样将就一下了,有胡德平在场,他也不怕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们起来哄闹。

    等人都到齐后,胡德平也不迟疑,直接让张文林开始了,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