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询君意-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呢?”
    少年没吱声,那个二哥只得硬着头皮先自报姓名:“金赏。”
    期盼的目光移向少年,少年愣了会儿,缓缓吐气:“……陵。”
    刘病已自以为听明白了,笑着摇手,“金陵,金赏,那我下次再来找你们玩!”
    少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目送金建领他出去后,神情猛地黯然失色。
    “金赏!”
    “在。”
    “是他吧?”少年侧过头,看向金赏,“就是他,是不是?”
    金赏无奈地点头,“是。”顿了顿,又急忙解释:“先父在世时曾言,此乃遵奉先帝诏令,是以将其收入掖庭养视。”
    “他原是皇族子弟,认祖归宗理所应当,何况还有先帝诏令。只是……如今,困在这座未央宫中,无所倚靠,难道竟能比在民间做个平凡人更逍遥自在么?”
    金赏无奈地点头,“是。”顿了顿,又急忙解释,“先父敬重卫青将军,不忍见卫氏唯一的一点骨血流落民间,是以才……”
    “他原是皇族子弟,认祖归宗理所应当,你的父亲做得很对。只是……如今,困在这座未央宫中,无所倚靠,难道竟能比在民间做个平凡人更逍遥自在么?”
    金赏嗫嚅,神情凄惶,眼圈不自觉地红了,“先父……先父他……”
    少年摊开手,茫然地望着自己的掌心,“以金将军之力或能照拂他衣食无虞,但现如今……即便是我,也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我……连你们兄弟俩应得的封爵……”
    金赏扑通跪下,眼泪怔怔落下,伏地拜道:“爵秩对于我和弟弟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真的不重要吗?对于你们不重要,但是对于金氏家族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呀!”他自嘲般地微微一笑,“但愿……他能永远像今天这般快活下去!能一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车行驶得极慢,刘病已不时好奇地掀开帘子一角向外张望,乌沉沉的夜空里飘洒着如丝细雨,车前有小黄门提灯引路,随着车身有节奏的摇晃,那抹烛光犹如月色般朦胧醉人。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新鲜泥土气息,即使隔得很远,也能听见哗哗的水浪拍击声。
    “那里有什么?”无法得知身后有什么,他只能好奇地询问。
    金建端坐在车内,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沧池。”
    沧池。他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虽然不是很明白那到底是什么地方,但他何等机灵,金建摆明了一副瞧不起他的态度,再问下去也不见得会有更好的答案。他眼珠子滴溜一转,印判α撤次剩骸澳慵杆炅耍俊
    “哼。”鼻腔里哼了声,金建懒洋洋地比画了一个手势。
    “十……那你可比我大,你是兄长。”刘病已趔趄地在车厢内爬了起来,站直身作揖,“金三哥。”
    “谁是你三哥?!”昏暗中瞧不出金建的表情,他的口气虽一如既往的高傲,气势却已减弱许多。
    刘病已嘻嘻一笑,挨着金建坐下,拉着他的胳膊,不住地说好话:“三哥,你和金二哥都是好人,我知道三哥其实最疼病已了,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三哥教我……”不知不觉中,他把平时应对张贺和许广汉的那套都使了出来——素日他闯了祸,只要这般软言哀求,没有一次不灵的。
    金建到底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刘病已的这套阿谀之词早已练达成精,他哪里抵挡得住?几句好话一哄,当下败下阵来,不但把之前的嫌隙抛诸脑后,还真煞有其事地摆出兄长的架子来。他长期居于金赏之下,难得过一回兄长的瘾,刘病已又对他不断示弱,他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多多照顾这个小弟才是。
    不到一刻的工夫,刘病已便把他和金赏的年纪、好恶摸得一清二楚,只是在谈起那个金陵时,金建却总爱闪烁其词,语焉不详。
    “金大哥今天好像不大开心,可是有谁欺负他了?”
    “天下又有谁能欺负他?”金建反唇讥笑,但转瞬又停了下来,侧头想了想,长叹一声,“不过……也许……唉,他要……成亲了,所以有点……”
    刘病已不解,“成亲是什么?”
    “成亲是……成亲……嗳,你怎么这么蠢,连成亲都不知道吗?”金建扬手在他头上敲了下,“你还真是无知,连这个都不懂!”说到这里,又不觉得意起来,颇有大人模样地解释,“成亲就是和一个女子住在一起,睡在一张床上……以前都是我们三个一起睡在宣室,但是阿保说,陛……嗯,那个他,成亲以后就不能总在宣室安歇了,夜里要回掖庭和女子同睡……”
    车行至掖庭少府官署阶前便停了下来。车外的黄门贴着帘子禀明后,金建低声说:“就送到这里吧。”刘病已依依不舍地从车上下来,金建命人递给他一盏铜灯。
    小黄门举簦将他送上台阶后便走了,刘病已站在屋檐下朝着底下挥手,只可惜雨夜昏暗,已辨不清哪里才是车,哪里才是人。淅沥的雨水声中,车辙咔咔响起,渐行渐远。
    刘病已仍是不停地朝着雨幕挥手,直到轱辘声再也听不见,他才恍然叫道:“嗳,忘了约什么时候再见了!”
    他一出声,身后马上有人大喊:“找着了!可找着了!”不等回头,身子一轻,他被人腾空抱了起来,“我的小祖宗啊,你可把我们都折腾惨了!”
    “找着了?在哪?”巷道后涌出许多高举松脂火把的黄门宫女,众人见了,无不喜极而泣。
    “可算找着了,再找不着人,掖庭令非揭了咱们的皮不可啊!”
    一大群人一个个争抢着过来抱他,早有人回禀了张贺。没多久,在回房舍的半道上便迎上了急匆匆赶来的张贺、许广汉等人。
    张贺见他毫发无伤,心中的惊吓顿时去了七八分,面色稍霁。许广汉从黄门手里接过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你这家伙……”想着来气,作势在他屁股上拍了两下。
    刘病已不着恼也不惧怕,仍是笑嘻嘻地说:“不疼,一点都不疼。”搂住许广汉的脖子,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我今儿吃了许多好东西,你肯定见都没见过。”
    张贺警觉,早打发人散了,使了个眼色给许广汉,两人将孩子抱回了屋。关上门,张贺才问:“你跑去哪儿了?可曾撞见了什么人?怎么回来的?”
    刘病已立即献宝似地将这一晚的奇遇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说到新交的朋友时,更是滔滔不绝,浑然未觉张贺与许广汉二人早已骇得面无人色。
    “张令……”许广汉打着寒战地将目光转向张贺。
    张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面色凝重地朝他微微摇了摇头。许广汉艰涩地将舌尖上的话又咽下肚去。
    “病已,你累了,早点安歇去!”
    “可是我的故事还没讲完,后来……”
    张贺不由分说地将他拖上床,三两下扒下他的衣裳,甩手扔给许广汉,“赶紧睡觉,明天带你出宫。”
    “出宫?真的?我能出宫么?”
    “当然!”
    “太好了!”他兴奋得只差没蹦起来。
    趁着张贺与刘病已饶舌的间隙,许广汉揣着那件衣裳悄悄出了门。


06、求学
    一大早许广汉便给刘病已换了身新衣,刘病已知道这是张贺要领他出宫了,分外兴奋。用罢朝食,他便再也坐不住了,拽着许广汉的手不住催他动身。许广汉笑道:“掖庭令领你出宫即可,我不需同行。”
    刘病已大失所望,可怜巴巴地看向张贺。张贺不禁笑道:“你随我一道去,也可顺道回家瞧瞧妻儿。”
    许广汉闻言大喜。三人一起来到作室门,张贺出示了门籍,顺利出了未央宫。才离开宫门十来步,刘病已已按捺不住激动地欢呼起来。作室门外便是那条东西向的直城门大街,彼时直城门大开,城外的人流正沿着左道涌入,街面上人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
    许广汉怕刘病已走丢,一出宫门便紧紧地攥住了他的胳膊。张贺站在门前来回张望,似乎在找什么人。果然没过多会儿,便有一人气喘吁吁地驾着辎车停在了他们面前。
    “伯父!”不等辎车停稳,车上的竹帘已掀起一角,一位六七岁大的男童从车内探出脑袋,喜出望外地冲着他们招手。
    张贺报以慈爱的一笑,车夫将车停住,一边勒紧马缰,一边不忘跟张贺打招呼:“掖庭令,小人奉命将小公子带来了。”
    张贺点点头,将车上的男童抱了下来。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刘病已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打量。那孩子也不认生,年纪虽不大,气派倒不小,冲着刘病已大大方方地咧嘴一笑,笑起时左靥漾起一汪酒窝,十分讨喜。
    “这是小侄彭祖!彭祖,这是病已……以后你们两个在一处读书,要相敬友爱……”
    张彭祖不等张贺说完,已直接扑了过来,拉起刘病已的手,满脸雀跃,“病已哥哥!”刘病已突然之间得了这么一位同龄玩伴,心里比张彭祖更加高兴,只是嘴上什么都没说。
    张贺让车夫将两个孩子抱上车,一旁驻足许久的许广汉凑了上来,小声问道:“让小公子陪病已读书的主意虽好,只是张大夫那边……”
    张贺摆摆手,不以为然,“不过是让彭祖与病已做伴读书而已,能有何不妥?况且,以病已的心性,孤身一人去先生家求学,难免寂寞,日后有彭祖相伴,总好过他再惦记着去正殿寻那金氏兄弟……”
    道理虽明,但许广汉心里仍存了些许疙瘩难以释然,原因无他,全因张彭祖之父,也就是张贺之弟张安世,目前在朝中虽任职光禄大夫,但他素来行事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准则,所以甚得霍光器重。
    许广汉官秩卑微,不会过多地去留意朝堂上风云变化的党派斗争,他只担心张安世为了避嫌,会反对自己的儿子与刘病已走得太近。
    张贺忠于旧主,念及卫太子的主仆恩情,是以对刘病已视若己出,这样的有情有义之举,他许广汉除了敬佩之外别无他念,细想想自己当年与昌邑哀王也是主仆一场,将心比心,要自己做到张贺那般委实不能。别说对现任的昌邑王刘贺如何看待,便是哀王刘髆再生,他也不可能做到像张贺那般投桃报李,无怨无悔。
    驾车经直城门大街往北拐到厨城门大街,马蹄嘚嘚踏地,节奏感分明。张彭祖显然也是个不安分的孩子,车行百丈后,他直着嗓子尖叫:“快看,那是我家!”车内的两个大人都没吱声,刘病已从撩开的卷帘缝隙往外窥觑,却见左侧屋舍鳞次栉比,屋脊一幢高过一幢。他虽见惯了宫廷殿宇,却还是被眼前这种富丽堂皇的甲第群给震住了。
    马车快速驶过,这一条街沿途所见,皆是高楼深院,门第森严,甚至有好些宅第门前竟还竖立门阙,阙下家奴侍立,气派一点也不输于皇宫内苑。
    车行之处匆忙一瞥,也实在没法辨清张彭祖所指之处究竟何在,但厨城门大街沿途的印象却已深深刻入刘病已的脑海之中。辎车再往北走,私宅门第逐渐被官邸所替代,越往北行,眼前的景物便越发显得眼熟,到最后他忍不住咦了声,指着左侧一处高耸的府邸说道:“那里我以前住过!”
    话音刚落,便听张彭祖嗤地一笑,“说大话!”他用食指刮着自己的脸颊,羞羞地说:“你怎么可能住过那里,那是郡国官邸,是藩王们进京朝贺时住的地方,只有诸侯王才能住,难道你是诸侯王吗?”
    刘病已受不了这种充斥着不信任的奚落,脸孔顿时涨得通红,“我……我认得那里,我住过,一定住过……说谎的人是小狗!廷尉监叔叔就住在那里,我和廷尉监叔叔一块儿住的,就是那里……”
    廷尉监叔叔……
    某个瞬间,记忆中似乎闪过一些模糊的片段,然后他停住了嘴。刚才还信誓旦旦赌咒发愿的激情倏地消散得干干净净,远处高耸的殿阁楼宇,辎车很快便将它们甩在了车后,逐渐退出视线范围。他忽然开始有些不确定起来,脑海中的那些片段虚幻朦胧又支离破碎,似乎是曾经在他身上发生过的事实,又似乎只是他偶尔沉睡时闪现的一个梦境。他无法辨别清楚,只能怔怔地回首望着长长的街道,茫然无语。
    张贺在心底重重地叹了口气,怜惜之情溢满他布满沧桑的眼眸,左手伸出去才要将这个可怜的孤儿搂进怀里好生安慰,天真的张彭祖却已然拍着小手揶揄高叫:“哈哈,没话说了吧,就知道你是瞎说吹嘘!”
    刘病已白了他一眼,撅着嘴转过身子,面向车壁不发一语。张彭祖讨了个没趣,过了片刻,忘性极大的他又按捺不住倾过身来招惹病已:“前面便是大市,你喜欢饮梅浆么?到市里我买给你喝。”
    刘病已本不想答理,不过好奇心被吊了起来,忍不住扭头问道:“梅浆是什么?”
    张彭祖撇了撇嘴,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本想脱口嘲笑一句,话到嘴边马上识趣地咽了回去。
    张贺出声打断二人,说:“今天得去北焕里拜望先生。彭祖,你也不小了,当以求学读书为重,哪能整天想着玩乐之事?”
    张彭祖不敢与大伯顶嘴,缩着肩膀小声应诺。刘病已见此,也只得噤声。辎车绕过繁忙喧哗的大市墙垣,折向东行。两个孩子只得眼巴巴地望着高耸的市楼,一脸的歆羡。
    澓中翁住在北焕里,是处嘈杂喧闹的平民闾,闾墙不高,里内民宅拥挤,一间紧挨着一间。辎车无法驶进北焕里的大门,于是只得将车停在里门监外。留下车夫照应马匹辎车,两个大人领着两个孩子进入闾里。里内居民无数,对于习惯一日饔餮两餐的寻常百姓,此时正是饔食的时辰,许多人家大门敞开,家人团坐堂上正在用膳。里内房屋叠落,炊烟袅袅,香气四溢,釜甑碗盆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偶尔还夹杂着几声妇人们吆喝年幼调皮的孩童吃饭的叫声。
    里内的路并不好走,高低不平,因为昨夜下了雨,不少低洼积了水,路面泥泞潮湿。张彭祖才走了十来步便湿了帛履,他娇生惯养惯了,哪里受过这等罪,当下便嚷嚷:“伯父!抱!”
    张贺看了眼侄子,没做理会,反蹲下身将边上的刘病已抱在臂弯里,一路蹚水踩坑地走了过去。此举令张彭祖着实吃了一惊,看着伯父的背影好半晌,他才算明白过来一件事,原来在伯父的心里,自己这个亲侄儿远不如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土小子。
    他心里憋着委屈,气鼓鼓地吸气呼气,满是愤慨,正要跺脚,身边忽然有个尖亮的声音细声询问:“我抱你过去吧?”他抬头一看,正是伯父的属下掖庭丞许广汉。
    许广汉将他抱在怀里,走了两步,趴在肩上的孩子郁郁地带着颤音问:“伯父以前最疼我的,为什么现在待他比待我还好?”
    “没有的事!是你多心了!”许广汉笑着解释,“病已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无父无母,族中又无亲人照料,你伯父心肠仁慈,怜他孤苦,多费心照料也是应该的。彭祖啊,你以后要跟病已做朋友哪,病已他……其实是个很好的孩子……”


07、初见
    张贺对刘病已的好,许广汉明白,就连年方七岁的小彭祖,也在短暂的接触中有了深刻的感悟。但唯独刘病已自己,在无所顾忌地享受着张贺对他的好的同时,又咬牙切齿地痛恨着读书入学的苦。
    澓中翁看起来是个颇为严厉的瘦小老头,家住闾里一隅,无儿无女,唯有一名眇目的老苍头替他打理家务。刘病已皮猴似的野惯了,陡然之间要给他上规矩,讲学问,他浑身都不习惯。当刘病已与张彭祖两个跪在澓中翁跟前向他行拜师大礼时,他却在心里暗自诅咒,半点都没体会到为了让澓中翁收下他们两个,张贺究竟费了多少心血。
    离开北焕里时已是未时五刻,对于惯于一日三餐的刘病已而言,他早饿得前胸贴后背,连走路的气力也所剩无几了。张彭祖的情形也比他好不到哪儿去,从北焕里出来后便一直趴在车厢里动也不动。许广汉瞅着这光景,便向张贺提议:“张令如不嫌弃,便到敝舍用些膳食吧。”张贺同意了。
    说到吃食,刘病已更惦记张彭祖提过的那个梅浆,所以对许广汉的提议兴趣不大。辎车一路往南,这一路两个孩子再没像来时那样唧唧喳喳地说玩,反像是霜打了似的,都蔫了秧了。
    许广汉的家住在城南东阙尚冠里,东阙那一带正是出了名的富人区——尚冠里位于武库以南,从未央宫走东门出来没多少路就到了。里内住着的人大多为达官贵人,放眼长安城,能盖过东阙的也唯有未央宫以北的北阙了。百姓皆说,长安城内一百六十里,唯有皇亲国戚住戚里,达官贵人住尚冠里,这种说法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确实有八九分道理。
    许广汉原是昌邑人,孝武帝还在世时,昌邑王刘髆来京朝会,与诸王一起随先帝巡幸甘泉宫。当时他作为刘髆的郎官有幸随驾侍奉,这本是件荣耀之事,谁曾想在一片乱哄哄的奔前顾后中,忙中出错,他稀里糊涂地错拿了别人的马鞍随手搁到了自己的坐骑上。这件事当场闹了开来,天子驾前,他被安了个从驾而盗的罪名……
    尚冠里内的路面不但平整而且宽绰,辎车一路驶进闾里。里内一共有三四十户人家,许广汉的家在巷尾,位置有点偏。
    许广汉几乎未等车子停稳便直接跳下车。许家的大门并未关严实,门上留了道缝,门扉轻轻一推便开了。屋内装饰拙朴,只简单地摆了几件家具,堂上铺着两张蒲席,其中的一张席上搁着一只色彩斑斓的布鞠。
    进门脱去鞋履,白色的布袜踩上黑黢发乌的木板,随即发出嘎吱嘎吱的细微声响,在堂屋内小心翼翼地走了好几步,足下居然纤尘不染。
    “夫人!平君——”许广汉试着喊了两声,隔了一会儿,才听见内室有人口齿含糊地应了声。
    许广汉客气地将张贺等人请上席,张贺单独坐了一张席,面东而坐,许广汉与张彭祖、刘病已三人坐了另一张,而张家的车夫却不敢上堂,只在堂下的石阶上静静地站着。刘病已坐下时不小心压到了那只鞠球,从身下扯出来一看,才发现那个缤纷绚烂的颜色原来是用无数块碎布料拼接而成的。碎布的料子有缯有帛,有麻有葛,有绢有锦,几乎囊括了所有不同的材质,碎布拼接处的针脚细密,缝合的线粗细虽不同,但针黹考究,不仔细看还真会错以为这是故意将鞠染成五颜六色的。
    身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