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维尼斯郑重地点点头:“殿下请放心,我们吉浦路斯?罗维尼斯家族是站在您这一边的,我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康格涅斯深吸一口气,彻底冷静下来,点头道:“好吧,阁下,请想个办法吧。”

    罗维尼斯点点头。凝重地望着沙盘,陷入沉思。

    那边康格涅斯也在看沙盘,嘴里呢喃道:“夜战里,汉军的通讯方法倒也不错,火把手势和暗语都算一种。如何辨别敌我呢?该死的,要是能够准确指挥军队的夜间通讯手段就好了,号角呢?不行,月氏人的号角是从汉军那里改过来的,很容易弄混”

    罗维尼斯眼前一亮:“弄混?哈哈,我想到了!”

    康格涅斯惊奇地抬头:“想到了?”

    罗维尼斯重重给了康格涅斯一个拥抱,笑道:“殿下提醒的好,弄混!哈哈,既然已经是混战了,不妨就让它再更乱一点!我决定,让所有月氏军鼓号角都响起来,一会儿敲汉军的进军鼓,一会儿吹撤退号,还有各种声响都弄出来。同时命令第七第八军团,不需要听从大营指挥,各个士兵都以最近的军衔最高者为指挥,集体向汉军发动进攻。”

    “以乱打乱?”康格涅斯也露出喜色,“阁下的方法果然不错。”不过随即他又皱眉,“可万一”

    “殿下不必担心,”罗维尼斯知道他担心什么,嘴角又露出之前云淡风轻胜券在握的微笑:“我会传令第六军团,不必赶来参加这场混战了,直接去端掉第三军团的军团大营便是。另外,第九、第十军团也火速沿查干湖向北,争取明日上午十点前赶到扎布汗河南端的河口………那里是汉军北撤的唯一通道,届时就能将他们彻底歼灭!”

    “宙斯在上!”康格涅斯由衷地赞叹,“阁下不愧是我罗马战神,太阳之子!”

    罗维尼斯单手背在身后,另一支手抚胸,朝康格涅斯弯腰行礼,微笑道:“殿下的赞美是我最希望听见的。”

    第三军团大营。呃,准确的说,现在已经没什么大营了。侯鉴此刻是骑在马上,身边是一些参谋,军团大帐已经拆掉。所在的位置也是十里坪往西五里的一处小树林里。

    “殿帅,局面已经乱成一团,我们的军令已经不能传递过去,难道就一直在这里等着?”百里束焦急地问道。

    侯鉴满脸懊悔地看着他,抓着缰绳的手死死握紧,半晌才道:“那能如何?恨只恨罗马人真狡猾,居然安排了七支军团来包围我妈的,还真看得起我老侯。”

    侯鉴忍不住爆粗口,百里束却没有注意,而是急道:“可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亲卫旅和一旅的步兵,全部加起来不过七千余人,之前已经有月氏游骑靠近过了,万一被敌人主力包围”

    侯鉴指着远处如繁星般密集的火把,怒声喝道:“他们还有主力吗?他们的主力都在那里围歼我的士兵!”

    百里束心头一暗,心道,这怪的谁来?

    怪侯鉴吗?其实侯鉴也没错,将领也不是万事通。在得知敌军真实实力之前,侯鉴的决断是正确。怪前师师长冷云?他做的也没错。任何一个临敌指挥官在发现那个机会时都不会错过那种机会的。那到底该怪谁?百里束也不知道了。

    侯鉴怒目圆睁,看着远方星星点点的战场,简直心如刀绞。可是却又无能为力。

    百里束长长一叹,低声道:“天将裂,图之奈何?这是天要亡我啊!就算苏武复生、诸葛在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诸葛在世?”侯鉴脑中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帝国四大元帅中资历最老的诸葛老元帅!他老人家若是在这里,他会怎么做?

    不自觉地,侯鉴忽然想起诸葛元帅对他说过的那一番话:“将者,兵之胆也。其胆非勇、非戾、非暴,非一马当先,非勇猛无前,非斩将夺旗兵胆唯做一事耳,即让卒不过河、士无死志、兵亦可活,全局无一弃子!你可明白?”(注1)

    正是因为这番话,让原来喜欢走汉将主流风格的侯鉴改变了自己的战术思想,开始为保全士兵的性命着想。而这番话如果放在现在的情景里,该做何解?

    侯鉴的目光一下变得灼灼有神,半晌忽道:“仲贤,传我军令:全军不必拘泥成法,各自为战亦可,目的只有一个,全军向西!将亲卫旅全部派出去传令,务必要将军令传到各支军队主将耳中,告诉他们,本帅在这里等他们!”

    “殿帅?!”百里束一愣,不可置信地望着自己跟随了十年的将军,仿佛不认识一般。

    “快去!”侯鉴此刻脸如岩石一般硬朗,回身对其他参谋下令:“命步卒在林外结阵,竖起我侯鉴的大纛军旗,若有敌来犯,予以抵挡。无我军令擅自退后者,斩!全部文职参谋亦配刀剑弓矢,有闻令不前者,斩!”

    众人皆是一凛,齐齐道:“谨遵殿帅军令!”

    注1:这段话的意思主要是说,一个将领是士兵的胆魄,可这个胆魄不是通过勇武、虐戾、暴躁来体现,更不是通过一马当先、勇猛无前、斩将夺旗来表达。为将者所要做的只是别让士兵当过河的卒子,随时都可以抛弃的那种炮灰,只要真心的在意他们的生死,任何时候都没有人会被轻易放弃就可以了!

    这段话是我自己总结的。文言文嘛,总有些意思是白话文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的。所以大家还是看文言文去体会其中的精神比较好。(。。。)

【第八十章 兵之胆,破阵而出】() 
ps:突然觉得我应该改变一下写作风格,比如一件事情的叙述应该简短一些,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一个大时代嗯,这才是写网络小说的精髓吧?!像我这种一个事情要讲好几章的写手,其实更适合写旧体小说呵呵,不多说啦,今天的章节奉上。看我慢慢改变!

    关于汉元1003年五月二日夜里的这场战斗,事后侯鉴向枢密院的奏报是这么写的。

    “日中我军已备,然日昳(注1)之后刻,吾初闻月氏叛匪实为七军围困,虽紧急调署,却非一时之功也晡时末,岂料敌之阵脚陡乱。陷阵之前师冷云者,应敌之变,率众而击,溃敌两万余然至日入,前师追敌甚深,被困于途,全军失声,无以传递。

    急下所达,唯救耳!吾令东出之中师半道更辙,前往应援。建制完整之特编部与吾之警卫旅亦往援之及此,乱矣兵不识将、将无以统兵,敌我皆然!

    北疆天裂,自此而始,吾不敢背(否认)也。

    所幸天佑大汉,赖陛下神威,人定之初,我军之特编部破阵而出,带回前师骑步计六千余人,后有中师第二镇与第三镇一部,于人定末,前来汇合。当此时,敌王子亲军迫至,吾聚兵已达万余,可堪一战。遂引兵直进,破敌三千,穿阵而过,直抵飞云堡

    此战之过,吾不敢背。其下有三。料敌不明,致使敌众我寡之势大矣,此罪一;临阵无戾,致使将有不明,陷阵于途。此罪二;损兵失重,致使后战维艰,此罪三。”

    战后统计,此次夜战汉军阵亡人数高达一万一千余人,加上先前战死者,和不可统计者。第三军团阵亡人数已经突破两万大关!而损失的辎重粮草更加不可计数。不过胡公有给侯鉴“临阵处置权”,故而可不算大过。

    至于歼敌数,侯鉴汇合各级军官的数字,奏报给枢密院的是“四万两千至三万五千人左右”。

    按照月氏人后来流传下来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大致是准确的。反观月氏人的奏报,水份就多了许多。

    汉元1120年。帝大历史科研究资料时发现,当时统帅月氏大军的是罗马的罗维尼斯,而奏报给伪月氏皇帝张晟的人却是伪月氏王子贡昆?阿巴斯,其数字是“杀敌三万余,灭汉北疆方面军之第三军团大部,缴获辎重无数,可供大军一月之用自损兵员三万七千九百余。第八军团已不堪驱使,第七军团残破!可战者,唯第六、第四、第九、第十及新编第五、新编第三军团!”

    但在之后研究罗马史料时,研究人员发现,罗维尼斯在呈递给罗马皇帝的奏报就诚实的多。他是这么写的。

    “尊敬的奥古斯都,关于1003年5月2日夜里的战斗,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已经初步实现了围困大汉北疆方面军的战略意图。若是陛下能够迅速将亚细亚行省的军队指挥权力,完整地不分割不掣肘地交给马诺总督阁下,并于7月之前进入战场。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必定可以歼灭大汉的北疆方面军

    当然,我必须承认,这一晚的战斗里,很多战术构想并没有完全实现。首先在我的战术构想中。这场战役会以歼敌三万,彻底灭亡汉之第三军团。但实际上,汉之第三军团依旧有一万多人逃离战场。关于这点失误,我必须承认我犯了轻敌的意识其次是月氏人给予的情报并不可靠,关于汉军马匹的数量有着严重的失误。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我对于汉军兵力运送能力上的预判最后是关于汉军将领方面,我希望有冥王殿的死神镰刀亲自给我传递消息,否则依据月氏人的情报,是非常不可靠的。最起码在汉将侯鉴的心理估测中,我出现了偏差,我没想到他这个在月氏人情报中以‘兔子’命名的将领,会在最后当一头大象,拦在第六军团的前方

    最后的最后,我不得不提醒陛下,月氏人的整体战斗力跟汉军不在一个档次。若想取得亚洲攻略的胜利,请务必早下决断,用正规的罗马军团来跟汉军对决!”

    正如前面所说,罗维尼斯犯了两个失误,第一是忽略了汉军的战斗意志。第二是算错了汉军的马匹数量。这两点在后人看来是惋惜的心情居多,但在当时战场上的沈云来看,却是无比庆幸………他庆幸自己当时能够当机立断,做下这个决定!

    在特编部突破当面第八军团的阵线后,很快就冲进了前师的防御圈内。不过此时前师周围的作战半径已经不足四百步,步卒圆阵两翼的骑兵死伤惨重。而因为天黑,月氏人也无法捕捉飘忽不定的汉军骑,只能一窝蜂地向固定不动的汉军步卒圆阵包抄而来。加上汉军的装束与月氏人相差无几,很多汉军骑甚至在月氏人的人堆里待了快一刻钟才被认出来

    与此同时,月氏人开始胡乱擂鼓吹号,这极大的干扰了前师冷云的指挥。

    在人马乱撞中,沈云见一个倒地的士卒,便飞马将他抄上备马。这个举动让方誊、周蕙等人都纷纷清醒过来,于是一路上将落马或者到底汉军扯上马背的举动成为常态。

    直到这时,所有汉军都意识到再固守下去,唯有死路一条。突围,能跑一个是一个成为了包括徐栋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

    沈云找到第五连,跟他说:“我们都有三匹马,连驮马都是由战马构成的,完全可以让士兵们骑上马突围。”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时候建议就是这么平铺直叙,简单明了。

    第五连当然认可这个建议。不过最终拿主意的还是徐栋。可徐栋却担心一旦将备马和驮马让出来给前师的人骑乘,那特编部的机动能力就将下滑到一个极低的状态,所以一时犹豫不决。

    第五连是个死性子,长官没下令,他就坚决不做。他下令。带上了前师士兵的人必须将人送到前师的圆阵内。特编部的马匹就不允许载别人。

    这个命令简直让沈云感到莫名其妙。但争吵是无济于事的。沈云只能带着自己的连队,将战场上所能看见的受伤、落马、倒地的士卒,尽可能地带回圆阵以内。

    也因为特编部的赶到,将月氏第八军团和第七军团的包围圈又扩大不少。而随着战斗的进行,不论是月氏人还是汉人,体力都有点不支。包围与反包围的力度也相应减弱。但双方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现象而已。

    乘着这个空档,沈云带着人满场飞奔,将伤员带回圆阵。

    戌时末,整个战场呈现出一个诡异的状态。最起码在前师圆阵周围一里范围,喊杀声渐小。但在外围。似乎有更炽烈的战斗在进行

    沈云又将一名伤兵送回圆阵时,见到了站在盾后视察的前师师帅冷云。

    这个五十多岁还在为国征战的老将,非常感激地看着沈云点点头,却是没有多说什么,只吩咐左右:“给骑兵兄弟们拿口水喝。”

    沈云发现,这个老将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受伤了,甲胄上插着四五个折断箭羽的箭矢。而大腿上更是绑着明显的纱布。但他的背影依旧挺直,巡视周围时的声音依旧洪亮………这场乱战虽然由他的一个决定而起,不管后人怎么说他误国误军,但他的确无愧于这身军服,无愧于汉人这个名字!

    沈云眼眶一热,突然对着冷云的背影高声喊道:“师帅,你想不想让这数千儿郎有机会回家?”

    冷云的背影一顿,突然转过身来,看着骑在马上的沈云,浑厚的声音道:“士兵。你说什么?”

    沈云赶紧翻身下马,将自己给徐栋的建议再次向冷云提出,并道:“师帅,为今之计,只有让这些步卒们上我们的马。然后全力向西突围,借着夜色,或许我们大部分都能活命。可如果继续这么坚守下去,也不过是拖着这么多人陪葬而已。请师帅以士卒性命为重!”说着,沈云重重顿首,行了个严肃的横胸礼。

    冷云的目光闪烁,半晌才道:“士兵,你叫什么名字?”

    沈云挺胸抬头,回道:“回师帅,属下第三军团特编部第一曲第一连连长,校兵沈云。”

    “沈云?”冷云失笑一声,“居然跟老夫同名。”转而他忽然又睁大了眼睛,仔细打量后走前一步,贴着沈云的耳朵低声道:“你,可是渤海沈云?”

    沈云一愣,没想到自己只是报个名字而已,这也能让人猜出来?

    见沈云错愕,冷云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笑着拍了拍沈云的肩膀,低声道:“呵呵,不错啊,你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说完,冷云也不理有点发怔的渤海侯,对左右大声道:“去,把特编部部将徐栋给老夫叫来。”

    面对冷云的要求,徐栋却依然不太同意。不过却不敢当面违背师帅的军令,只是讨价还价道:“师帅,我部是骑兵,需要机动力,可否只带一名士兵,留一匹备马?”

    “部帅,少一匹马就等于少带一个袍泽,那可是一条人命啊!”沈云在一旁道。

    徐栋奇怪而又烦躁地看了一眼多嘴的沈云,要不是看在沈云曾夺旗立功,又在殿帅大帐里出现过的份上,徐栋当场就会骂他。不过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只是狠狠瞪了他一眼,示意他闭嘴,然后对冷云笑道:“师帅,非属下不听军令,只是这,这”

    冷云也微微默然。徐栋说的也不无道理,万一敌人追击,多一匹马也是多一份保障,若是全部马匹都坐了人,到时候速度和机动力都将大大下降,反而容易被敌人追上围歼。再者说,冷云是前师的师帅。被侯鉴委任为前师与后师余部的统帅,在前师和后师里当然说一不二,可特编部是直属军团大帐,对于要命的军令,徐栋当然可以打点折扣。

    就在冷云思忖不定时。整个战场又掀起了高氵朝。月氏人那边率先出现喊杀声。而且集中在西北方向。不多时,只见西北方的月氏阵形出现小规模混乱,然后数十骑从里面破阵而出,冲向汉军这边。

    “师帅,是殿帅的军令到了!”接应的骑兵将冒死从月氏阵中冲出来的汉军骑接回来,立即赶来报信。

    侯鉴的军令很简单。就是各自为战,任何汉军士兵以身边军衔最高者为尊,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编制系统。这也是乱战中最适合的指挥体系。

    有了这道军令,徐栋的脸色顿时变得极其精彩。

    冷云却是哈哈大笑,也不看徐栋,而是大手一挥。直接下令:“全军听令,各自找马骑乘,准备突围。殿帅就在十五里外的树林等候我们。”

    一时间倒是欢声雷动。看来人对生的渴望还是压过一切的。

    当然,突围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但最终他们还是破阵而出。这里面还有些许月氏人的功劳,因为擂鼓和军号的混乱,汉军虽然有些莫名其妙。而那些没有接到军令的月氏人一样也摸不着头脑。除了当面围困的月氏军队还有些秩序外,外围的月氏军队很多都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

    这场突围中,唯一悲壮的就算是侯鉴身边的亲卫旅和警卫旅了。

    前者为了将军令传达到各个被围困处于乱战中的汉军手里,简直是不要命一般冲击敌阵。他们以营为单位展开索敌阵,遇到大队就闪开,遇到小队就聚歼,若是实在躲不过了,就采用锋矢阵突进天黑路盲,亲卫旅简直是在以生命开道。很多骑兵跑着跑着就突然一歪,消失在队伍里………不是被冷箭射中。就是马失前蹄了。不过也正是因为亲卫旅的拼命,才将侯鉴的军令传达到了各个汉军将领手中,不过战后统计,三千多人的亲卫旅,最后活下来的不过二十多人。两千多人就这么战死在这里,连身份铭牌都没来得及留下。

    而警卫旅之前为了救援前师,被月氏第七军团包围在离前师不过四百步的地方,亲卫旅的军令也没有传达到那里………毕竟人数不多,黑夜中亲卫旅也很难发现被围困在小角落的警卫旅。于是,警卫旅是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战后月氏人还感慨,警卫旅每个人都是战死,有一些甚至落马后依旧弯弓不止,力竭而亡!

    正是警卫旅的宁死不降,让前师那里少承受了无数压力,最终才能够策马逃脱可以说,没有警卫旅,前师和特编部绝不会那么容易破阵而出。

    但关于警卫旅在这场夜战中的关键作用,却是在十年后,月氏彻底覆灭时才被发现,“帝悯其忠,谓其勇烈,特赐全旅将士郊祭,晋两级,赏其后人恩荫!”

    而此战中月氏最关键的第六军团,却因为天黑迷路,径直从西面绕到了南面,跟直冲月氏第七军团后阵而去的中师来了个硬碰硬。也幸亏第六军团走错了路,不然人强马壮的中师差点击溃了月氏第七军团的后阵………要知道,罗维尼斯的指挥大帐就设在这里!

    后来中师接到了军令,便舍弃了第七军团后阵,径直向西突围,在付出了伤亡近半的代价,才突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