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信却道:“未必,起尘估计是两方的阵势在移动。”
一般而言,一个部的营盘会有刁斗四个,可如今这四个刁斗上都挤满了人。这还不算,刁斗下也满满当当的全是披盔贯甲,全副武装的特编部学员兵。
庞通这厮这么胖,起初也想要挤上刁斗,结果被所有人集体哄了下来,现在正站在下面,仰着脖子急吼吼地叫:“喂。兄弟们,到底什么情况啊?你们上面看的爽快,能不能给通报一声,前面到底是输是赢啊?”
钟离泗站在上面,叫道:“你想知道输赢。听着鼓声不就得了你以为站在这上面爽快?他爷爷的,除了尘土就是明晃晃的太阳,看个毛球。”
方誊拄着单拐站在下面,笑呵呵地说:“那你们还挤上去,没千里眼你们还想望见十里外的东西?”
千里眼,即单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在圣祖时期就被研制出来了。当然。单筒望远镜里装的不是玻璃,而是透明度极高的水晶。
圣祖时代战乱频仍,虽然身为穿越者,圣祖借鉴了一大堆现代的制度,改造了当代汉人的思想,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但在具体的科技上面,他却并没有太多的建树。
他老人家知道玻璃的妙用,可却不会造。就像他知道钢铁、火药甚至无线电、卫星,可限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就算贵如皇帝,他也没能将这些发明出来。更何况,正因为他贵为皇帝。而且是有为之君,每日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多的连吃个饭都没空,哪有时间去搞发明研究创造?顶天能给个大致方向和思路就算不错了。
就算这样,当年还有无数的御史大夫在奏章中劝告皇帝不要“耽于嬉戏”………在他们看来,身为皇帝不处理繁杂的朝政,而是整天往工部,搞些不知所谓的发明不是“嬉戏”是什么?退一万步说,当时的大汉帝国不论军事、文化还是科技、经济都远远超越整个世界,的确也没有必要去发明太过朝前的东西………当然,最主要还是他不懂。
由此可见。穿越成为一个皇帝,还赶上那么个混乱年代,的确不像小说中写的那么轻松写意,金手指神马的,不是那么好开的。
言归正传。单筒望远镜算是沈云见过的唯一由圣祖这个穿越前辈带来的,且能够实实在在感触到时代不同了的东西。不过水晶本就稀少,透明无色,杂质几稀的就更加少了。集大汉帝国五百年的搜集,也不过制造了六千多个。罗马帝国在四百年前得知了单筒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后,也积极仿制,曾有那么几十年,罗马帝国为了抢夺非洲的水晶资源,不惜发动战争,死伤数万人才算结束。据说如今罗马的千里眼数量远远超过大汉。当然,千里眼的具体数量可是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罗马不会知道大汉的具体数量,大汉也同样很难探听到确切的数字。
作为行军作战的利器,千里眼这种装备当然只有出征时的高级将领才能拥有。虽然枢密院早就知道,一队游骑斥候拥有一个千里眼,比一个将军拿着会更有效果,可这种东西实在太珍贵,让一个随时会丧命的游骑斥候拿着,怎么看也不靠谱。
整个第三军团,也就十个千里眼而已。如今就有一个在特编部的徐栋手里。在营地另一侧的刁斗上,百里束与徐栋都站在刁斗上,徐栋拿着千里眼不时朝远方打量。
阳光刺眼,热气蒸腾,百里束忍不住松开了颈带,却忍住没有敢跟徐栋那般,将铠甲脱掉。
幸好大汉军队早就有所准备,此时的装备除了固定的战甲之外,里面都穿着更为清凉的丝绸内衬,否则这么热的天气里作战,不用打都要中暑一大片。
徐栋放下千里眼,望了望百里束,笑道:“天气如此炎热,仲贤兄脱去铠甲便是。如我这般,岂不凉爽?”
百里束尴尬地笑了笑,八字胡上的汗水都快淌成河了,但却摇头道:“不了,军情紧急,万一前方不支,我辈军人也要立即提刀上阵!”
徐栋呵呵一笑,将千里眼交给百里束,道:“仲贤兄也是身经百战,如何说这外行话。这只是两军交战第一日,前师第三镇配合中师第一镇,就算不胜,想那么快败也是难的。”
百里束望了望刁斗下一样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应战,但却三三两两围坐在阴凉处聊天打屁的士卒,叹道:“战事多艰,下达一级备战令也属无奈依国梁兄所见,此战要打到何时才算时机成熟?”
昨日会议之后,侯鉴特地将徐栋留下。与百里束等人密谈了许久。同为参谋,徐栋与百里束一见如故。特别是徐栋那一番话几乎准确猜中了侯鉴和百里束之前的商议,顿时被引为心腹。
诚然,侯鉴的确没打算真的跟月氏人决战。当然,邀战也不是一口气就将所有军队拉出去排兵布阵打完一场就算。而是循序渐进,看情况排兵布阵。
从军团大营到十里外那块平地,中间还有起伏不定的山包数个,方圆一里的小树林若干,地形说复杂嘛不算,说简单也难。可想一口气展开敌我双方十几万人的军队来场大厮杀却是绝不可能的。这就注定这场邀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必然是持续几天的轮番大战。月氏人也防备着汉军会乘机突围,所以第一次派出的军队虽然不少,足有一万多人,但却没有将所有兵力投放到决战之地,而是慢慢向汉军靠拢。缩短三面合围时的调动距离。
如今离汉军驻地最近的是东南部,两军营垒相距不足两百步,骑兵一个冲锋就能到。最远的却还是西面,两军相隔十五里。而南部算是不远不近的地方,大概十里左右。
后师已经被打残,幸好营盘防线已经收缩,后师背靠查干湖。防御面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宽大,同时营盘防线布置的不错,倒也不虞月氏人一鼓作气冲营而来。
月氏人也是看见汉军抱团之后的防守能力,所以希望将战场局限在一处,然后向前挤压,分兵投入,然后一战定胜负………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实邀战与否此战都是不可避免的。
听了百里束的话,徐栋叹了口气道:“殿帅想要的时机,怕是没那么快到。我们携带这么多的辎重补给。除非元帅肯将临阵处置之权力给殿帅,否则我们只能死守此处。而根据月氏人的攻势和兵力分配来看,殿帅想反其道而行的突围办法,怕是还要让我军减员三成不可!”
百里束脸上的汗更多了。
三成,也就是还要再死伤七千人左右。只有再死伤七千人。才能够换取月氏人一个松动的机会这个判断让百里束这个一向只在沙盘上指点江山的老参谋都有些心惊。
“国梁兄,你也知道殿帅的意思,我军想要突围,必然不能走北面,南面,能走的方向只有东西两处。我们本来拟订大部向东突围,反其道而行,经鄂尔浑山谷往东,穿越戈壁沙漠前往库伦;另一部往西,抵达飞云堡固守。可你说还要减员三成这,你也知道我军本就不是战时编制,这样下去,第三军团跟被击溃又有何区别?”百里束叹息道。
其实这个问题在昨天的时候百里束已经提出过一次。
大汉军制分为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平时一个军团为两万五千人左右,而到战时会扩编满员为三万六千人或者四万五千人!
这点也是学习自现代军事制度。是圣祖改制中的一项。不过很显然,圣祖之后的汉军统帅们并没有完全领会圣祖这项制度的真正含义。加上后来大汉军威赫赫,所向披靡,以至于到了战时,一个军团的编制还是按照平时军制进行。
侯鉴此刻的境地就足以诠释为何圣祖改制中会有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若第三军团是个核编满员的由纯骑兵军团改编为骑步混合的战时军团的话,满员应该达到五万人左右,又何惧区区十万月氏逆贼?
徐栋道:“殿帅所虑不错,若按照在下的建议,第三军团最后能突围者不过万余人,的确与被击溃无异。可最起码我第三军团保存了,而且能够绕到侧后,敌军想要围堵我北疆方面军就必须顾及我等。那他们的包围圈就不算完整仲贤兄,战场上没有妇人之仁,吾等决断,输在战役,却赢在战略!”
徐栋的话带着铿锵的力度,让百里束心头一震,然后举起千里眼,默默观察着前方,久久不语。(。。。)
【第七十六章 忠与奸,罗维尼斯】()
ps:两个字,求票!
白天十里坪(汉月决战之地)的战况沈云并未亲见,白在刁斗上坐了一天,除了一身的汗水和越发黝黑的皮肤外一无所得。但在夜幕降临,沈云下了刁斗时,却被一瘸一拐的方誊拉到了隔壁营地………整整可容纳一曲人马的营地内,满满当当全是尸体!汉军的尸体!
正在忙碌的蔡八斗看了沈云和方誊一眼,原本总是带着憨厚老实笑容的脸上,满满的是麻木与阴郁。
“激战一日,我军就阵亡了一千七百六十二人!你们来的正好,帮我!”蔡八斗说话很简单,塞过来一捆纱布,还有一个袋子,然后就自己忙活去了。
尸体,沈云不是第一次见,但一次性见到这么多袍泽的尸体却真是第一次!
很多尸体还是新鲜的,还带着热气,尸身却又是残缺不全的,可怖恶心的伤口截面甚至还在往外渗血珠
“袋子用来装他们的铭牌,纱布给他们裹好伤口。我不希望我们的袍泽,死了都还在流血!他们已经流的够多了!”蔡八斗的声音,在落日的余晖下徐徐传来,带着一股呜咽。
沈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帮着蔡八斗忙完这些的。他很想哭,很想流泪,但却怎么都哭不出来。看着那些已经失去生机,却依旧狰狞的面庞,他会想到前几日战死在月氏阵前的那些袍泽。那时候紧急,却是连尸身都没有来得及运回来
后来在吃饭时,张末突然闪闪烁烁地跑到沈云面前,将他叫到边上低声道:“晚上去一趟曲长营帐,他有话说。”
营帐里。第五连用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对他说:“今日的决战其实是疑兵之计,殿帅决定突围了突围时难带伤兵,不过你和方誊的身份紧要,所以我想问问你的意思。要不要我将你的身份通报上去?如果报上去了,你可以有优先选择权,到底是随我部一起行动,还是跟在殿帅身边!?想好了,你只有一次选择机会”
第五连的话没有任何感情,但两只眸子却亮的离谱。盯着沈云,似乎想要将他看穿!
小的时候,辨别忠奸的角度和观点都很单一,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可随着年月增长,每个人的阅历丰富起来后会发现。之前观念里的忠奸概念其实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就跟第一次听见“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这句话时一样。所谓的忠奸,其实是看一个人在一个决定面前的态度而已。
汉元1003年五月初一,夜。无云,星稀。
沈云从第五连的帐篷里走出来,脑子里却一直在闪烁着两个人的名字………张自忠和汪精卫!
很多人都知道张自忠是沈云原来那个历史上的抗日英雄,可有人知道他曾经也是身负“汉奸”的骂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月29日,日军占领北平。而当时张自忠带领的29集团军第38师就在天津。面对日寇的战火,这位日后的抗日英雄此刻却成了怂包蛋………主动失踪在军队联络之外达七天之久,在最关键的时刻没有下令军队抵抗,而是忙着自己的小心思,想夺取当时华北地区的最高指挥权。三年之后,1940年的湖北南瓜店,日寇堂野和藤冈的一枪加上一刺刀,让他之前的一切都变得纯粹起来。枣宜会战。他本可以毫发无伤。
而汪精卫,这个当年的风度翩翩的少年刺客,华夏英雄,那两句名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曾经鼓舞和激励了多少人?他在庐山上。跟蒋介石一起发表义正词严的抗日宣言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在短短几百天之后,他就成了汉奸的首席!“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洒脱背影,最终化作一缕历史的黑烟!
英雄和汉奸,原本就差那么几毫米而已。
为什么会想这些?为什么要想这些?
沈云的头脑一片混乱。
面对第五连的眼神,沈云只说了一句话:“我要见殿帅!”
一抹失望从第五连的眼中闪过。
“好,明日我会为您安排!”用了敬语,但声音却是愈发的冷漠。
沈云没有说话,就这么沉默地走出了营帐。
与此同时,远在二十里外的月氏大营里,贡昆?阿巴斯也在巡视营地。
“殿下,这是今日阵亡名册。”一个校官将一叠整理好的文册交给阿巴斯。
阿巴斯拿过,翻开第一页就见上面写的伤亡总数:阵亡两千一百六十四人,重伤不可战者六百五十一人,轻伤两千三百二十三人。
“从二十五日至今,我军就伤亡达六千余?”阿巴斯合上文册,皱眉问那个校官。
校官虽只是校级,但年纪却不小了,足有四十岁。他也愁眉紧锁,叹声道:“不错。除了突袭当夜伤亡较少外,接下来几日作战,我军伤亡都不小!这六千多人里,大都还是当初第一批跟着陛下的精锐老卒!”
阿巴斯深深锁眉,心口似乎压着一块石头,沉声道:“斯利文森知道这事吗?”
校官嘴角露出一丝嘲讽般的笑容,冷哼道:“如何不懂?!不过每日送去的阵亡名册,他连翻阅都没有,只是简单的批红说知道了。”
“可恶。他就这么对待我们月氏勇士的?”阿巴斯怒意上脸,“备马,我要去罗维尼斯将军那里!”
校官赶紧拦住,道:“殿下别去了,罗维尼斯阁下那里也是知道的。陛下和斯达旺大人都给了这次战役的全权,去了也没用的。”
阿巴斯停下脚步,脸上愤愤之色已经难以抑制,半晌将名册往校官身上一丢,大声道:“那就去找斯利文森。明日让第七军团上吧!想让我再下令是休想!”
斯利文森的帐篷立在月氏大营的最后面。月氏人本来就是汉军,所以扎下的营盘几乎与汉军无异。甚至连大帐里的陈设都相差无几。
阿巴斯走进大帐时,斯利文森正在跟参谋们讨论明日的作战方案,见到他便笑道:“王子殿下来的正好,我正想派人去通知你,明日我们第六军团往西去。换第四军团来这里吧!”
阿巴斯一怔,他本来就想说这个事,没想到却被斯利文森先提出来了,不由反问道:“这是谁的决定?”
斯利文森笑道:“当然是罗维尼斯阁下的决定。”
阿巴斯脸色放缓,问道:“罗维尼斯阁下为何突然下这个命令?两军调防,万一让汉军抓住空档突围可怎么办?”
斯利文森绕过沙盘。走到阿巴斯身边,牵着他的手臂到帅案前坐下,让人送上两盏清茶,这才徐徐道:“方才我与卡洛斯去了大帐,罗维尼斯阁下认为汉军已经打算与我军决战十里坪,两翼的军队可以缓缓向南收缩了。另外,我第六军团这几日连番大战。伤亡不小,好像有”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有些尴尬地想要转头去问身边的副官。
阿巴斯的脸色一冷,道:“六千余人,我第六军团伤亡已快达三成!”
斯利文森耸了耸肩膀,端起清茶喝了一口,惬意地说:“嗯,六千余人。这么大的伤亡换了汉军将近四千的伤亡,此战果还算不错,加上罗维尼斯阁下率领的第八军团给予汉军后师的重创。这几日下来,汉军折损至少也有七八千之数,加上那些运送辎重的步卒,上万也是有的。所以罗维尼斯阁下想让一直在西侧的第四军团换过来,继续与汉军磨耗下去!”
阿巴斯突道:“第四军团不是要防备飞云堡的汉军吗?”
斯利文森笑道:“今日接到消息。汉军元帅胡公似乎已经准备回撤了。汉军两个步兵军团已经南归到飞云堡北方百里处,想必今日就能推进到飞云堡。他们应该是要翼护整个大汉北疆方面军的右翼,声援第三军团,轻易不会快速南下的。”
阿巴斯看了一眼斯利文森,从帅案前起身,来到沙盘前看了一会儿,半晌才道:“汉军两个步兵军团回撤,那我们第六军团的任务是遮断这两支步兵军团与汉军第三军团的联系?”
斯利文森也走过来,点头道:“不错。我第六军团还足有两万多人,进攻汉军营盘固然不足,但要遮蔽战场,让汉军第三军团对整个西线战场毫无所知却是不困难的。”
阿巴斯道:“要遮蔽战场固然不难,但两万人要封锁上至拜德拉格河,下至查干湖这条长达一百五十里的战线,万一汉军突然向西发力突围,岂不是让他们逃出去了?要知道汉军第三军团的统帅可是有名的‘兔子将军’侯鉴!”
斯利文森哈哈一笑,拍了拍阿巴斯的肩膀道:“殿下多虑了,罗维尼斯阁下已经计算精确,我们只暴露了四个军团的番号,汉军不知其实在查干湖我们有七个军团的兵力,今日十里坪我们也只出动了与汉军相同的人数,这样侯鉴会以为我们的兵力也就是这么多。但从明天开始,罗维尼斯阁下会出动三倍的兵力作战,同时将鄂尔浑山谷的第九、第十军团都调上来,哈哈哈,到时候侯鉴就会发现,他这只‘兔子’就算想跑也跑不掉了!”
阿巴斯虽然很看不惯斯利文森那一副势在必得的得意样,似乎忘记前几日被一小队汉军夺去大纛,自己狼狈逃跑时的惨样了。但他不得不承认,罗维尼斯的指挥能力的确出众,至少不在侯鉴之下。
斯利文森笑了一阵,拉着阿巴斯到帅案前坐下道:“殿下其实不用太过操心这场战事。罗维尼斯阁下可是‘太阳之子’,就连奥古斯都陛下都曾夸奖过他。若不是马诺总督一力挽留,没准现在罗维尼斯阁下就要被调回罗马担任第二保民官了。您难道不相信他的判断吗?!”
说到罗维尼斯,阿巴斯顿时沉默了。对于这个人,他当然是信服的。
事实上。罗维尼斯的名字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传遍整个中东地区,当然也包括大汉的西海州和大月州。
这个罗维尼斯,是罗马吉浦路斯?罗维尼斯家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大汉帝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