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朝廷虽然早就下达了组建两个方面军的旨意,但因为之前的战略部署都是以月氏一个敌人为目标做的,现在多了一个匈奴。之前的作战计划必须更改。帝都军部加班加点,重新做战略战役的计划,同时枢密院也紧急抽调军用物资往银州,希望在银州构建起北疆方面军的指挥中枢。

    可一个指挥中枢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西北方面军在甘州城的部署早就完善,益公也就早就出发,但胡公却因为银州的物资和军队都没有集结完成。一直拖到二月初才从渔阳赶赴银州。

    等到了银州却发现这里早就一团乱麻,各地军队猬集,却又不互相同属,简直是乱成一片。这个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枢密院发出的军令早于胡公,导致胡公麾下的参谋部不能完全掌握这些被召集的军队到底来自何方,必须进行一一的核对落实,然后统编规整。

    等胡公抵达银州时。提早到达的参谋部才梳理完银州周边的两个军团。

    胡公当时就有了怒气,不过以大局为重,他强忍心中不快,下达了“从速整编,以甲等军团为主,乙等军团为辅”的整编思想,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将平凉、灵武两地的军队悉数规整。

    可到了第五天,参谋部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昭武大学的大四毕业生们也被召集到了平凉。

    这可让本就窝火的胡公瞬间爆发,他当场就掀了桌子,勒令参谋部立即写奏折,他要弹劾帝都军部那些废物。

    原来胡公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想过要调这一批毕业生上战场,漫说这些学员兵没有经过毕业考核,就算通过了,胡公也舍不得这些心尖子这个时候上战场啊!军部这些废物操作失误。居然下达了将云外诸堡沿线军队的召集令,将这批学员兵也招过来了。

    后来经参谋部的提醒,胡公才反应过来,这道军令似乎是自己批准的………那阵子事情实在太多。军部和参谋部拟订的条文建议一大堆,胡公虽然都有过目,但没有事事过脑,很多时候决策时都是依据参谋部给出的建议作的。

    核定军部这条建议可行的人,就是参谋部的少校徐栋!

    学员兵千里迢迢来了,总不能赶回去。怒气上头的胡公便立即让徐栋去带学员兵,编为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的直属。说是特编部,但其实就是保护学员兵不受到伤害。为什么是第三军团呢?因为第一、第二军团都是才整编好的甲等军团,其中有飞骑卫和烈武卫,从第三军团开始才是乙等骑兵军团编制,将他们放在这里,更让胡公放心。

    对于学员兵们来说这是好事,这次北疆方面军最后共计整编了六支军团,其中骑兵军团两支,飞骑卫和第三军团;步兵军团四支,烈武卫和第四、第五、第六军团。跟在唯一的两支骑兵军团中,虽不是第一批次上战场,但多少能捞到点军功。算是个镀金的好去处。

    可对于少校徐栋来说,这此当部帅却是个灾难。圣祖修改军制,在军团和师、镇三级军中都采用了参谋编制。参谋的军衔都不会太高,最多也就是中校。参谋不用亲自上战场厮杀不说,还能靠近主将,露脸的机会多,打赢了参谋们运筹帷幄功劳不小,打败了他们可以第一个撤退,这样的位置许多人是想而不可得啊!

    徐栋一堂堂少校参谋被派来当“保姆”,军衔上虽然没委屈他,反而算是隐晦地晋升了一级,可他自己却觉得像是被流放了。所以在整编学员兵时,徐栋这人的激情也不是很大,安排的很随意。

    一个部帅麾下应该有三个曲,一个亲卫曲,一个警卫曲,一个辎重曲。共计人马为五千到六千人左右。不过学员兵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四千五百余人,其中骑兵两千五百人,步兵两千人。步兵中又分为重步兵科五百五十人。轻步兵科九百八十六人,辎重科两百六十八人,后勤补给科一百四十人,参谋科五十六人。

    必须注意,骑兵学员之所以大大超过步兵学员,是因为骑兵科的毕业率极低,很多当年没有毕业的骑兵学员可以重新选择进入步兵科或者继续留在骑兵科。一般来说当年无法毕业的骑兵学员都会转入步兵科。毕竟相对来说步兵会比较容易毕业。

    面对如此混乱的编制,本就有被流放心理的“徐保姆”干脆自暴自弃,不再费心费力的去挑人整编,直接让辎重科的学员推举出一个人任辎重曲曲长,后勤科补入辎重曲。参谋科的改为特编部警卫曲,重步兵科为亲卫曲。骑兵科分为三个曲,曲长公推,步兵科补入三个曲,组成骑步混编曲,编制与近卫军团类似。

    这种整编当然简单,在封建社会搞了一把“民主”的徐栋也舍得轻松。在战场上,骑兵地位本就稍稍高于步兵。所以骑兵当曲长也没人有意见。于是,一个非常古怪,骑兵不是骑兵,步兵又不是步兵的特编部曲成立了!

    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直属特编部,部帅徐栋,亲卫曲曲长孙寒,辎重曲曲长董奎,警卫曲曲长许层。第一曲曲长第五连。下辖原学员兵第三、第五、第六连,连长分别是褚遂、罗橡、石锤;第二曲曲长郑应,下辖原学员兵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四个连,连长应亮、郝峰、皇甫嵩;第三曲曲长文萃,下辖原学员兵第八、第九、第十连(女兵连),连长毕允、胡可、周蕙。

    沈云和方誊,被安排到第五连麾下的第一营第一连。营长是张末,连长当然是沈云当了,谁让他是刘桢当初“看重”的人呢!不过这个特编部本来就不伦不类,人数也不齐。所以沈云的第一连还担任着营长张末的警卫连、辎重连的重担。同理,连下的第一排也要担任同等的工作。

    将这一切布置妥当,整理好后已经是三月六日。这里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当徐栋得知自己麾下还有一个女兵连后,脸色都变青了………他这是更加认定自己是“保姆”的身份了………当场就下令全军开拔到银州,跟第三军团总部汇合。他甚至跟几个曲长说了,别想上峰会派他们特编部出战,老老实实跟着中军走就成。

    对此,别人的心情不知道,但沈云却是十分高兴的。

    特编部到达银州是三月八日,大军已经开拔了。长长的直道上,遍布着迤逦向北的大军。他们只能沿着路边走,尽量不挡住大军的前进脚步。

    前期开拔的是飞骑卫和烈武卫,这两支军团也是此次出战的主力,其他军团还打着跟他们混碗汤喝的主意呢,自然没人敢去挡他们的道。

    这还是沈云第一次见到古代大军开拔,除了装备不同外,还真跟现代军队没啥区别。首尾不见的长龙,显出别样的气势。他还踮着脚,仔细观察北上的飞骑卫,希望从人群里看见刘桢所带的那个部,可后来才听说,刘桢所带的部曲,作为前锋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出发了。

    到了银州之后,沈云又发现一个“惊人”消息,胡公殿下作为全军统帅,本应坐镇银州大后方的人物,居然也在三天前带领飞骑卫前师出发了。

    “胡公当为我辈楷模,不愧是我大汉元帅!”赵信对此的评价是这句话。

    话说大汉帝国的军队主将们还真没一个怂的,个个身先士卒奋勇当先,这勇气实在是没话说。不过这也是之前塔里木河河谷之战时会连续阵亡三个军团长的关键原因所在!

    很显然,上至元帅下到小兵,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在冷兵器时代,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乃是衡量一个将军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谁会认可一个只喜欢躲在后方指挥的将军呢?

    不过显然第三军团的军团长就是这么个不受欢迎的将军。

    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侯鉴,字云甫,帝国为数不多的将军之一,少将军衔。汉元974年益州军校毕业,今年四十七岁,同时也是帝国袭九世的出云伯,算是个二等伯爵(一等伯是世袭,与国同休)。

    这侯少将乃是帝国诸葛元帅的得意门生之一。十八岁考入益州军校,二十二岁毕业时就是上尉军衔。汉元978年,随军出征西海州,惩戒小国蔡奄,立功晋升少校,之后就一直常驻西海州。汉元992年,大月州又有小规模叛事。其带兵东进,又一次积功晋升大校。当然,这里必须说,在这个阶段的侯少将还是个敢打敢拼的将军,作战也极其勇猛,以犀利著称。不过在汉元996年被调往北疆打匈奴的时候。他的整个带兵风格却发生了改变。每战不想怎么冲锋,而是琢磨退路在哪儿。

    最有趣的是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四百里路途,他所带的那一镇足足走了六天!然后发现匈奴在前方设下了埋伏,他又一马当先,率先脱离战团。这次追击的汉军有两个镇,他的部队损失最轻。仅阵亡一人,伤两人,其中阵亡者是因为跑的太快,摔下马摔死的。另外两个受伤的也是因为脚踝崴到,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

    在随后的作战中,这位侯少将带着他那个镇四处作战,却四处“逃跑”,跑来跑去。倒是打出了一定的名气,因为匈奴人在这种反复被追击又反复设伏的战术中,无法给侯少将的队伍以致命打击,到最后自己先被拖垮了。侯少将最后一击,将已经被拖垮的匈奴入侵军队全部歼灭,杀敌六千余,自身伤亡不足百人!

    这么大的功劳按理说是要晋升将军的。可枢密院却不知该如何叙说他的功绩,与其随同作战的将领也对这个只知道跑来跑去的“兔子将军”毫无好感,一致不愿在叙功时加上他的名字。到最后还是一向沉默的诸葛元帅发火了,亲自写奏折给皇帝。为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叙功。枢密院无奈,只好晋升了他的军衔为少将。

    对于这样一个将军,的确很难得到普通士卒的信服,不过侯鉴自从上次反击匈奴之后就一直驻守北海州,麾下的北海州第七军团后师也算是一支常年与匈奴人作战的劲旅,在召集令中枢密院也就加上了他的名字。

    说实话,胡公也不喜欢侯鉴,不过帝国将军本来就少,侯鉴怎么说也算是个将军,这次北疆方面军刚刚组建,若让他单领一师,真的有点浪费,考虑到特编部这个心尖子,胡公也就勉为其难让他担任军团长,不过军令却是第三军团最后随辎重粮草出发。

    作为一个骑兵军团,沦落到押送辎重的地步,所有被编为第三军团的将士都有点无奈。不过想到这场仗已经有飞骑卫和烈武卫包办了,押送辎重粮草也就不算太丢人。

    特编部到达银州城,在银州城下停了两天,补充辎重和粮草,同时还接收了一批军医。

    是的,帝国的军医并不是固定编制,而是出征前临时配备。当然,常驻军团中会有固定的军医编制。

    按照规定,一连士兵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军医,不过这些军医都会统一安置在部帅的警卫曲中,组成军医曲。这些军医都是各大军校毕业,骑马是基本的技能。同时还能进行作战。当然,除非到了最后关头,不然军医是不被允许参战的,他是所有受伤士卒最后的保障,在作战中是被其他士卒保护到最后的人物。

    分派到沈云这个连的军医姓蔡,名仲,字八斗。贵州昭通郡人氏,吴郡军校毕业。已有十年的军龄,今年三十岁。生的有些矮小,但很壮实,因常年在宁州驻扎,所以皮肤有些黑,北风吹多的脸上也都是皱纹,看上去像是四十岁。很憨厚的一个人,医疗技术也算过硬………刚来的第一天就判断出庞通有严重的脚气,还给了贵州老家的秘方,只三天就让庞通的臭脚丫子不会那么痒了

    话说沈云原来的五个人中,沈云是连长,方誊、赵信和钟离泗都成了排长,唯独庞通这小子还是个小兵。不过他们的军衔都有所晋升………原来的横纹剑章,都换成了双纹剑章,当然,只局限于军官,像庞通是还没有的。等打完了仗再说。

    汉元1003年三月十日,银州城外大纛飞扬,第三军团两万五千人最后一批,雄纠纠气昂昂地押送着大量的辎重粮草翻越阴山,直奔北海州大戈壁!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面对他们的将是如何的一场恶战!

    ps:呼,编制之类的事情头疼死我了。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很是一番折腾才总算完成。这一章主要是将战前的编制,和一些人员的调动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战斗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好了,下一章飞云堡,恶战先声

    求个票,行不?(。。。)

【第六十五章 飞云堡,恶战先声】() 
越过阴山山脉往北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戈壁。其中有一块区域是长六百里宽四百多里的沙丘地带,横亘在从度信州通往北海州治所库伦府的中间。

    常年走惯这里的牧马人都知道,这片沙丘是“死神”的领地,任何生灵进去都走不出来。

    大汉帝国拥有此地已经快五百年,早就将这一片的地理摸个透彻。翻越阴山山脉之后想要从正北方向去库伦只有两条路,这两条路都是要绕过那片“死亡沙丘”。

    当然,北疆方面军的目的地不是库伦,而是北海州西部的重镇定边府。

    定边府位于金山(阿尔泰山)北麓以北六百里,北疆方面军要去定边府也必须沿着金山北麓前进。因为只有这条路上有水源存在。

    在帝国官方的称谓中,金山的名称是阿尔泰山,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是汉圣祖定的,甚至连定边府、库伦,以及北海州名称中的“北海”所在贝尔加湖也是由圣祖命名的。全世界除了沈云,没人明白圣祖为何要将这些地方叫这个名字。

    当然,官方有官方的称谓,民间也有民间的习惯称呼。北海州其他地方或许都沿用官方的称谓,但这坐绵延三千里的大山脉,民间还是习惯称它为“金山”!

    早在圣祖以前,就有汉人在这里开采金矿,五百年后的今天,阿尔泰山上不时仍有人在里面发现了矿脉的存在,所以民间称呼它为金山也不足为奇了。

    沿着金山迤逦往西北行走,一路上会经过瑙云堡、班特堡、扎拉堡等数座大堡。过了这三个大堡才算过了荒无人烟的戈壁,在扎拉堡北部的查干湖是前往定边府的一个重要水源补给点。帝国在这里设有查干县管辖。

    五百年的经营,五百年的建设,使得这个在圣祖之前让所有汉人畏之如虎的荒漠戈壁成为坦途,许多罗斯平原的部落小国的商人,都会沿着这条路到大汉做生意。直道修建的也算完善,虽然有些路段不可避免的受损严重。但却不耽误大军前进。

    四月二十四日,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跋涉,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终于抵达查干县,并在查干湖旁边扎营,等候先行军队的通报。

    “呼,这鬼天气,总算暖和一点了。”扎下营盘后。沈云躲回帐篷里,搓着手脚道。

    已经快五月,这极北之地的天气总算暖和了许多,白天不用穿衣也还可以,但到了晚上依旧有些寒冷。当然,比起之前一个月的艰苦来说。现在靠着湖边扎营,实在算不得什么。

    由于还在大汉疆土,周围也都是汉人在管辖,虽然辛苦些,但军中情绪还算稳定。

    沈云刚刚回到帐篷,方誊后脚就跟了进来,递给沈云一张纸道:“这是今日警卫曲发来的军报。你看看。”然后立即转向庞通:“胖子,给我带晚饭没?”

    庞通从身后拿出几个白面馍和一碟咸菜递给方誊,问道:“今日有什么新的情况?”

    沈云在一旁看军报,方誊也没什么好忌讳的,一边吃一边说:“能有啥新情况,还不都是那些。部帅不管事,都是警卫曲去大营听令,然后传达各营。据说飞骑卫已经到了定边府西南两百里的扎布汗河。估计也就这几日就会有战报传来了。”

    沈云看完军报往地上一放,问道:“这个消息军报上没有说啊,你听谁说的?”

    方誊吸溜了一口水,咽下馍道:“还能是谁,部帅身边那个警卫曲曲长呗。不过我觉得他说的不太靠谱,大部分都是可能啊大概什么的,估计都是他自己计算的结果。”

    庞通脱掉靴子。撇嘴道:“可不是,那些参谋科的书呆子,整天就计算这计算那儿,个个搞的跟小诸葛似的。可算准的没几次。”

    沈云道:“也不能这么说,参谋科的人还是有点能力的。从查干湖到扎布汗河直线也就四百里左右,飞骑卫是和胡公殿下一起行动的,算时间也应该到扎布汗河了。只是不知道这消息是什么时候的?”

    “等钟离和信回来吧,看他们有什么消息没有。”方誊咽下最后一口馍,舒服地拍着肚子说。

    第三军团这段时间以来军纪很严,但晚上扎营之后各军之间都是会有警卫部或者警卫曲的人四处通气打探消息。这也是帝*中默认允许的,只要不是前敌接触时刻,各军之中为了得到确切消息都会四处打探。

    沈云休息了一会儿,又掀开帐篷,往湖边走去。

    特编部的扎营地点在查干湖正南方向,往东去三里是另一部的营地,往西去十里则是查干县城。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新州的城市,但沈云还是不得不感慨,这圣祖防备新州人的心理实在有点太过了,而咱们汉人的顽强生命力也实在让人敬服。

    新州不许筑造城垣,所以整个查干县城是围绕着查干湖西边一座小山包修建的,房屋低矮破旧,街道也不平整,很多地方甚至连老州的猪圈都不如。可就算这样,查干县城还居住着一万多人口,一部分是已经归顺的异族后裔,还有一部分则是当年迁徙过来的汉人。

    对于查干县来说,第三军团实在太过庞大了,整整两万五千人的队伍,还有数以万计的辎重马匹车辆,它这个小县城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大军驻扎。第三军团军团长侯鉴也没有入城,更没有理会查干县令的宴请,而是打发了一个部帅去应付。这个部帅就是特编部的徐栋。

    北地天气清朗,夜幕降临,天空繁星点点,密密麻麻的汉军营盘也仿佛星辰般,点缀在这片湖水之畔。

    不时还刁斗和梆子声从巡哨的队伍中发出,此时,沈云才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真是大汉疆土,是接近真实战场的军事重地!

    想想后世的这里。早已化作他国领土,每次想到这点,沈云就忍不住用军靴重重踩踏一下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