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这辈子我永远无法还清她倾注给我的爱。所有的女儿都是这样。
也是不想让她操心,我很认真地决定着自己的未来。我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赚的钱为她买一幢漂亮的房子,能让她很愉快地去旅行。除此而外,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爱。是的,她是我今生最爱的人,但我知道自己永远不好意思对她说出口,妈妈,我爱你。
去年,我去越南参加笔会,在石窟内,我将硬币扔进水池,我许的愿只有一个: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
如果真有来世,我会如何对待她呢?如果她逃课,如果她不听我的话,我会不会生气?我做妈妈时,会不会规定她在约定的时间内回家?会不会为了一个男生大动肝火?会不会在她高考那天,从火车站赶去考场为她买一支冰淇淋?会不会,会不会像她爱我一样爱她?
守候日出的信念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连海面也似乎更加宽阔了。
“这……会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看日落了吗?……”暨望着天际,声音有些沙哑了。
今天早晨,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项通告:
“日前一直流传的‘消亡论’并非空穴来风,经证实,太阳的能量消耗已到达极限,并且进入危险期……目前,这个曾经主宰人类命运的、曾经为我们带来光和热的、炽热而美丽的恒星,面临随时发生大爆炸的危机!”
暨是一个才刚刚满了十六岁的男孩子。十六年前,暨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伴随日出而诞生。十六年来,暨在阳光下成长;充满阳光的每一寸空气,分洒下日光的碧蓝色的天空,是暨最最喜爱的。可是,在十六年后的今天,暨竟不得不怀疑自己一直所信赖的太阳会突然消失,永远、永远地离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而去……
“现在的地球正面临着来自太阳的巨大威胁……一旦太阳的末日来临,其爆发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及大量宇宙尘埃将以气流形式直接冲击地球,届时我们美丽的地球将被彻底摧毁……世界存亡系于一线,离开家园是我们的惟一出路。”
“不会!我才不信!”暨这样喊着,心却在动摇着、动摇着……现在,连指尖也颤抖着,他知道自己害怕了,害怕地球会在太阳爆炸中毁灭,害怕人类也会同时变为宇宙尘埃。
最后一班开往新星的移民飞船将在一小时后启航,这代表人类最后的选择——逃亡。若只有离开家园才可以生存,或许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当流浪汉。暨年幼的妹妹,还有暨的父母都乘搭上一班移民飞船离开了处于危机中的地球,但暨坚持要多留一会儿,为了在地球上看这最后一次日落。
在那望不见边际的海面上,太阳是一块橙红色的大圆饼;转眼间,就被大海吞了下去,仅留下一片晚霞,像是在海面泼上了鲜红的墨水。被主人遗弃了的船只,凌凌落落的在海面漂流,偶尔会有几只倦了的海燕落在船头歇息。它们还不知道太阳的末日即将来临,仍兴高采烈地与伙伴们说着话儿。
“永别了……”暨深情地望着落日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猛然背过身去,飞也似地奔向另一个方向——那是飞船发射塔所在地的方向。但在距发射塔仅一百步处的一堵高墙前,暨忽然停住了脚步——那儿有一个白色的身影在晃动,仔细看,发觉竟是一个画家正站在高高的攀登梯上,用油漆和刷子奋力地作画。暨认得这身影,那是他的画家邻居,一个怪脾气的中年男子,但在这最后时刻他居然还在努力完成一幅壁画!
“喂!”暨大声喊着,“还剩不到一个钟头呢!快下来吧!”
画家头也不回,“我忙着呢,今天一定要完成!”
“可是……这……”
“别打搅我!”
暨无奈地耸耸肩,这个画家显然是个工作狂,竟浪费最后的宝贵时间去完成一幅不会有人欣赏的壁画——在这即将被毁灭的行星上,作画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不能仍下他独自一人吧!不得已,暨惟有坐下来等待他结束工作。天色渐暗,画家点亮所有的灯,仍继续工作。画的轮廓渐渐现出来了,暨发觉他竟是在描绘海天相接处的一轮红日——是落日?不!燃烧着的红日边缘光彩四溢,活像盛满钢水的炉中钢花迸溅,海天一片赤红,那分明是海上日出!
“为什么?”暨迷惑了,“太阳就要消亡了!连我们的家园——地球也将覆没,为何还要描绘那种日出的景象!……为什么……”他无法再说下去,以往所见的日出一直深深印在脑海中,而这幅壁画撕开了记忆的封条,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绝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
“你真的相信太阳会灭亡?”画家开口了,但手下丝毫没放慢,“真的相信地球将覆没吗?今天太阳一落下,就永远不会升起吗?那就问问自己是否还记得太阳的温暖吧。”
“可是天文学家……”
“鬼话!一派胡言!太阳属于我们……绝不会消亡,永远不会!”那只握笔的手捏得紧紧的,似乎每画下一道阳光都极其神圣……
最后的移民飞船的发射引起了一次小型地震,升空的巨响仿佛在宣告地球时代的结束,耀目的闪光划出一个句点。
“最后一批人类也离开了,地球被遗弃了……妈妈见不到我会很着急的,”平躺在地面上的暨望着这最后的闪光,“但我还是要留下,为了无可替代的家园,为了温暖的阳光,必须留下来……”
“后悔吗?”画家站在暨身旁,望着刚完成的杰作,目光温和了,“地球上最后的两个人,与地球一起被遗弃了……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或许会在日出前全部消亡呢!”
“不!我相信——明天,太阳一定会再升起来的!一定!只要相信,黑夜也并不漫长!”
“明天,太阳一定会再升起来的!”
这是一个没有繁星,也没有月的夜晚,漆黑的夜空中一无所有般。但灯光下的壁画给予了暨新的希望,他没有丝毫睡意,与画家一起,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在水天相接的远方,点缀着一道白纱一样的云彩。东方的天一点一点地由青变白;突然一道鲜艳的霞光像利剑般刺破了那层云纱,亿万道金光喷射出来!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连海面也似乎更加宽阔了。海风吹拂着万物,海燕依旧嘻戏追逐。暨面向东方,微笑着,有一句话将永远藏在他心中——“明天,太阳一定会再升起来的!”
生命,因为执着信念而更加美丽。
第三章:青春没有规则
路过秋风
一路上,伴着徐徐的秋风,我想了很多,但心情始终无法开朗起来,本来应有的惬意也丝毫感觉不到。
还没有什么准备,这几天,却突然感受到了几丝凉意,让我最近浮躁的心情稍稍冷静了一下,才意识到,已到了秋季。
生活在这个南方的都市已差不多六年了,却始终不能适应这毫无道理的季节。盎然的春意还没享受够,炎热的盛夏就已到来,而那最能给人收获感觉的秋季却那么的短暂,竟又到了冬季,一切是那么地不遂人意。
傍晚,带着学校里的一些烦恼,我背起书包,踏上单车回家。迎面吹来一阵秋风,带来几许寒意,我下意识地打了个冷战,头脑清醒了许多。
回家的路经过的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路段,八车道的水泥路面上车来车往,几十层的高楼鳞次栉比地矗在道路的两旁,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八十层的大厦在这楼的森林更显得引人注目。不知怎的,每次骑车的时候总是逆风的,今天也不例外。一阵阵秋风迎面吹来,让我感慨良深。
突然的电石火花一瞬间,脑海里竟冒出了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而毛主席的“萧瑟秋风今又是”也一并出现,慢慢的品味之中,竟发现,与现实的秋风是那么的不协调。
独自站在高山上,四周丛林密布,脚下是一碧万顷的沧海,迎面吹来的秋风才是“萧瑟”,让人产生苍凉悲壮的感觉,正式抒发豪情壮志的好时机。而如今,我逆风行进在归途,却始终找不到那种感觉。
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高楼大厦,汽车电脑……路上的人都在匆匆地行进之中,车上的人也正忙着处理事情。不经意间,路过一个公共汽车站,这大概是众生百态的最佳地点。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衣着相貌各不相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尽管秋风已夹杂着几丝寒意,他们却都是翘着脚等待汽车的到来。那种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都是期盼着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我的心绪很郁闷,尽管两只脚仍机械地踩着车前进。就在这一路之上,我经过这城市最繁华的地区。我见到的有所谓的“白领”甚至“金领”,也有终日为衣食奔波的体力劳动者,我见到了几乎是人类最发达的文明。我的心却很沉重,很不快乐。因为,我感受到,这城市是如此的空洞,如此的空虚。
也许文明是最发达的,也许生活是最舒适的,也许人是最成功的,但我却感到了这城市的空洞,这城市的人的空虚,不是吗?人类的文明史中不是间插着血腥和杀戮吗?也许当人类为他们所创造的所谓文明自鸣得意时,大自然的惩罚正悄然降临。城市的人也许很成功,金钱,财富都很充裕,可是他们的终日都在为“钱”而奔波,精神的空虚又怎会被理解,所以,当人老的时候,才最容易地得出对人生最准确的评价:不是追逐名与利,而是服务大众,其次是享受生活。
一路上,伴着徐徐的秋风,我想了很多,但心情始终无法开朗起来,本来应有的惬意也丝毫感觉不到。
就在这心路的历程还未得到最终的答案时,我到家了。打开家门,桌上已摆满了热腾腾的饭菜,妈妈依旧在厨房忙碌。我感受到了暖意,融融的暖意,心情竟豁然开朗了,却不知为了什么。
在这暖洋洋的屋子里,大口大口地品尝着丰盛的饭菜,妈妈会心地笑了,我也笑了。屋外,秋风依旧,城市依然,人也依然……
永远有多远
母亲爱戏,如同许许多多的戏迷一样,将看戏、听戏视为人生之一大乐事。所不同的是,母亲爱戏还另有原因。
杀鸡儆猴
不知几时,女生们喜爱上了“吊带衫”,一时间风行整个校园。这让某学院的领导们感到“事态严重”,认为有必要刹一刹这股“市井歪风”,以确保本学院学子的良好形象。于是,贴告示于学院大厅内:坚决杜绝穿背心、拖鞋上课等丑陋行为!
一段时日后,不见“丑陋行为”有所收敛,反倒愈演愈烈,乃召开全院教工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最终决定把监督工作“分配到户”,让每位教师严管各自的学生。
苏老向来与学生“秋毫无犯”,领导们的这项决定令他十分为难。第二天,苏老一脸苦恼走进教室。上课铃声响过许久,学生吴君才从远处赶来,跌跌撞撞进了教室。方欲落座,不想被讲台上的苏老一声喝住。吴君只好站着,脑子里正迅速搜索着最佳的迟到理由。苏老瞥了瞥吴君,沉默一阵之后,说:“走,回宿舍穿好衣服再来上课。”这句话令吴君始料未及,定了定神他还是不明白:我这不是已经穿了衣服吗?难道苏老有孙猴子般的“火眼”,把我的衣服权当透明纸?那我不就没了“个人隐私”……苏老见吴君毫无反应,乃进一步“点拨”:“学院已经下了规定,不许穿背心和拖鞋来上课,你为何明知故犯?”吴君似乎要辩解,苏老不给,并示意他离开。吴君无奈,只好悻悻而出。同学面面相觑,不解其义。
事后,吴君愤愤然曰:“我向来就是这副打扮,不见得有谁说不行的。不就是很普通的一件无袖衫嘛,比起女生的吊带衫来,算得了什么?!”有哥们劝解道:“兄弟,这事怨不得你。院里明明是针对女生,但苏老不好得罪咱们班那帮大姐大。偏偏你那天又迟到,正好让苏老逮着,他就顺便拿你开刀了。此乃‘杀鸡儆猴’也。”吴君哭笑不得。
永远有多远
读了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心里一直难以平静。
《永远有多远》,永远有多远?!
主人公白大省,一生虽没经历过什么大悲大喜,却遭遇了不少挫折。人生路上,她有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无奈自己的性格使然。
她为人随和,宽容忍让,典型的一个“大好人”。原本这该是她的一个优点。但是她的忍让随和过了度,结果她周围的很多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伤害了她。可悲的是,白大省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已习惯了迁就别人,也习惯了让人“欺负”,她认为这就是“合理”。如果哪一天她“斗胆”想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她就会觉得是“不合理”而良心大受谴责。她总觉得自己欠别人太多,她甚至认为,弟弟多病而自己健康,便是自己对不住弟弟,时时想着要给弟弟多一点的补偿。因此连她的弟弟也习惯了“欺负”她,习惯了从她那里占点便宜。于是,所有的人都习惯了“欺负”她——这注定了白大省的一生是不快乐的,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无法争取到自己的幸福。虽然后来白大省也试图改变,但太难了。一个曾经抛弃了她,后来又不得不求助于她的男人说:“你说什么笑话呀白大省,难道你以为你还能变成另外一种人吗?你不可能,你永远也不可能。”白大省叫喊起来:“永远有多远?!”
有时候觉得人真是太奇怪了。如果他(她)很谦让,那周围的人便会习惯他(她)的谦让,并不惜去伤害他(她),尽管他们觉得不应该去伤害这样一个“好人”;如果他(她)很刁悍,那周围的人便会习惯去迁就他(她),甚至不惜委屈了自己,尽管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坏人”不值得迁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好人”好一点,对“坏人”坏一点呢?可能我们太容易“习惯”了,而“习惯”又容易变成“永远”。
“永远”有多远?或许该由“习惯”来决定吧。“习惯”有多久,“永远”就有多远。
作品的末尾写道:
就为了她的不可救药,我永远恨她。永远有多远?
就为了她的不可救药,我永远爱她。永远有多远?
……
爱恨交加,是文中的“我”,也就是白大省的表姐,对于白大省的情感,永远的情感。
戏迷
母亲爱戏,如同许许多多的戏迷一样,将看戏、听戏视为人生之一大乐事。所不同的是,母亲爱戏还另有原因。
童年之对于母亲,或许更多的是苦痛与辛酸。就在母亲7岁那年,外祖母患了一场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丢下母亲和外祖父。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用她瘦弱的双肩担负起家中的一切杂务。
生活虽然过得清苦,却也有着许多的快乐时光。最令母亲高兴的事是跟着外祖父到戏班里去。外祖父是乡里戏班的一名扬琴手,经常走东村窜西村去演出,而每一次他都会带上他惟一的女儿。很多时候,母亲就坐在外祖父的身旁,愣愣地看着他弹扬琴。母亲说,最难忘的是外祖父弹扬琴时的神情——双眼微闭,脑袋稍倾并随着戏曲的节奏晃悠着——平日里的愁绪一扫而光,只一脸的陶醉。
正因为小时候受到的熏陶,母亲爱上戏剧。戏剧带给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美,更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母亲说,戏即人生。
以前,只要逢年过节,乡下就会请来戏班子到村里唱戏。往往这村唱完那村唱,会轮上好些天。母亲必不会放过任何一场。虽然有时要赶上几里的山路,她还是乐此不疲。还记得就在6年前,我陪母亲到邻村看戏。正直大年初一的晚上,天气特别冷。我并不太喜欢看戏,于是心里一直盼望着戏能早些结束,然后可以回家。但见一旁的母亲看兴正浓,便不忍心打断。在回家路上,母亲反复赞叹戏如何好看,如何精彩。可以看得出,她正为自己有幸欣赏到如此好戏而窃喜不已。
我常想,外祖父弹扬琴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只可惜我永远都不可能看到了。外祖父在母亲19岁时去世,连女儿的喜酒都来不及喝上一口。事隔如今,也有三十几年了,母亲一直怀念着外祖父,常常向我讲起。在母亲叙述的一件件琐事中,我体味到了那个艰苦岁月里的浓浓父女情。只要熟悉的扬琴声一响起,这股温情依旧在母亲心头荡漾着。
前年,我们举家搬迁。有很多东西都不方便带走,于是送的送,扔的扔。母亲最关切的是伴她多年的十几套戏剧录音带。临行前,她将其小心包好,带上。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些录音带是不值几个钱的过时货,但它们却是母亲的“宝贵财产”。每有空闲,她便会拿出来一遍又一遍的欣赏,细细体味。母亲说,听着这些老戏,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从前。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兴冲冲地赶往家里。远远地,便可以听到熟悉的戏剧调子——母亲又在听戏了。
梦里春秋
渐渐地,我抛却了悲哀,抛却了彷徨;渐渐地,我坚实了活的信念,增添了活的勇气;渐渐地,我发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美丽……
冥冥中命运伸出一双白皙的手,牵着手,走出校园,走进梦魇。
洁白的床铺,洁白的墙。走进几个穿白衣戴白帽的人,拉亮一盏白生生的灯。这是哪里?
我想走。我害怕这庄严肃穆的地方。我要回到欢歌笑语的校园。可髋关节和膝关节刀割般的疼,没站起来就跌倒了。我病了。“重病号,马上检查。”医生对护士说。
抽血化验,X光检查,B超检查。打针、服药、磁疗、电疗。我被折腾得晕头晕脑。而疼痛依然,病情继续恶化。
三个月后,疼痛减轻,病情始得控制。可这时我的下肢和上身成150度角,髋关节与坐骨间隙融合,连成一个僵硬的整体。而我的双腿更惨不忍睹:肌肉萎缩,瘦成了两根细细的芦柴棒……
柱着双拐跛出病房,医生说:“小伙子,你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可这辈子,你就有四条腿了。唉,好好走吧……”
四条腿……好好走……我喃喃。仿佛一场噩梦,梦中的我,此时十八岁零两个月。
十六岁,我考上大学,成了命运的骄子。
十八岁,我双腿瘫痪,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