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猫性的女生
先说一下我自己吧。我长得不好看,勉勉强强像是可以叫做中等姿色。
每当帅哥美女走过来,我就会浑身不自在。这是一句歌词,而在现实生活中,帅哥走过来我会开心,然后会花痴地看好久,美女走过来我就会很阴霾地灰溜溜地加快脚步。
大学生活是……我还不能过早地说出结论。只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是开心的,然后是大段大段的无聊和空虚。后来的日子我找了一些事情去忙,辩论、演讲、写作、当学生记者。也许你会觉得我做的还好,十分不客气地说,我也是这样认为,我认为我还不错,辩论赛我们班第一,我是四辩;演讲比赛我们系我第一;现在也是学生记者。但是我就是没有成为班级干部,或者是学生会的干部。
坦白地说,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胜任那些角色。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来一件事情——我写的这些文字,是我的“秘学笔记”,我不矜持也不装矜持,我愿意把我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如果你猜出来我是谁了(这种几率比较小),如果我的话让你感到作呕,请你潇洒地挥一挥衣袖离我而去,如果你觉得我这个人还行我不胜感激。
我是90后,91年出生,我是摩羯座。我不是社会和网络上说的那些那些女生那样,我也没有很多人心里的优秀大学生那么完美,我写这个文的目的,一来是想要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填一些回忆进去,可以时刻看看自己在干什么,重要的是希望赏脸来看的前辈们能够窥一斑见全豹不吝赐教。
在校内上看见一种说法,说每个女孩都有猫性——猫是这样的动物,当你抱着它的时候如果你把它掉到地上,那么猫就不会再让你抱了,我承认我也是这样的女生,一旦有一次我做了什么事情让谁说了什么,或者说跟谁聊天的时候我说了什么话让谁不满意,那么同样的事情我绝对不会说第二次——尤其是一些非原则性的东西。就比方说,我可能跟谁说你帮我把饭拿上来,如果那个人拒绝,不论是什么特殊的主观条件下多么迫不得已的说出来的,无论这个人是多么的乐于助人,我都不会把类似的事情说第二次,永远不会。
生活就是有点无奈,我要学会计了,我学的是会计从业资格,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够充实而又忙碌,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一直把我的重要的岁月写完,或者是这大学四年,或者是一辈子,我将继续写下来我的心路历程,写我每天的日子,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请不要怀疑我写作的真实性,因为没有人认识我,所以我写的很坦然,我会把自己写得很透彻,给我自己看。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年前,我的高考
曾经我以为那扇门很远,所以拼命挣扎,等我无比疲惫地敲响那扇门,真的看见了天堂的模样,那一刻倚门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以来我都离天堂那么近。只要踮起脚尖就可以嗅到香气,我却努力了那么久。
不记得那时候的天是不是很蓝,也忘记了当时的日子是不是过得很慢,没等我听到池塘边榕树上知了在叫着夏天的时候,随着上一届高考的完毕,北教学楼的怀抱就向我们这些“准高三”敞开了,班级里就开始在黑板上贴倒计时的牌子,一开始看的时候,我是很紧张的,但是后来就逐渐变得麻木了,甚至还恨恨地想:日子快点过吧,早点考完,我就能早点干自己想干的事儿了。
每个人记载高三的时候都有一点怨的——不论是谁。看郭敬明写他的高三,一个女生用他两倍的时间学物理却只得了他一半的分——四维没有丝毫嘲笑那个女生的意思,我只是从他的文字里找到了忧伤。
有一段时间我戒了“课外书”——发誓在高考之前连《读者》都不买了,但是不买并不等于不看,我还是把一年的《读者》一本不落的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汶川地震那一专版,午休的时间我躲在被子里看,哭了一整个中午,下午也一直情绪低落。然后抑郁地在学校的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仿佛那些脚印是可以掩埋一些情感,可以帮我洗刷一些哀伤。
报考的书发下来之后,我经常在没事儿的时候翻开来看,一次又一次翻到那个离北极比长春还近,冬天比长春还冷的地方,然后对所有人说我要到那里去了,到时候可以到那里找我。其实我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在高三,谁又能忍心打击一个心中有很高很高的期望的人呢,于是我就做着这个漂亮的梦,自在惬意。
谈到学习这个主旋律,似乎没有很多语言可以来修饰,无非就是早上在闹钟声中爬起来,匆忙洗漱,然后去买土豆饼和豆浆,到班级里边看语文书边吃,吃到老师上早课的时候就偷偷地吃,一直学习、吃饭,到晚上回到寝室和室友讨论一下班级里的八卦,拖着疲倦的身子走到自习室,那个自习室的人在一年里不断减少,我很庆幸一直坚持下来了,通常我都是寝室里最后一个回去的,等我回到寝室的时候,室友们已经美美的进入了梦乡,躺在床上听着大家均匀的呼吸声,心里暖暖的。
我觉得自己很像郭敬明写的那个女生——用别人两倍的时间学习却只得到一半的分数,一开始还会抱怨,但是渐渐地我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也不再怨天尤人了,不论怎么样,我都是要付出全力的,只要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就好了。
我不喜欢用自己的成绩吓唬父母,所以我三次模拟考的成绩汇报的都是有水分的。一边骗父母一边谴责自己——我骨子里是很中国的,喜欢相信别人,鄙视撒谎,但是我却骗了我的父母那么长时间。在第三次模拟考的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纸撕成了碎片,然后夹在化学书里面,在后来很多次翻开化学书都忘记了清理。
终于高考到了,看考场的那天,跟爸爸一起躺在床上,爸爸把手臂伸开,让我躺在他的手臂上——就像我小时候那样。可能爸爸觉得高考是一个很神圣的日子,他的女儿没有到十八岁,但是高考也是一种成人礼,经过高考之后,他的女儿会长大。
我假装若无其事的躺在爸爸的手臂上,总想说一些让爸爸和我都会安心的话,但是还是没有说出口,但是我知道,爸爸一定明白。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考完最后一科的时候,我走出考场,阳光温柔的正好,妈妈的身影在阳光的陪衬下显得那样的美丽,我笑着走出校门——曾经我以为考完高考的时候我会哭,我会疯狂的在大街上喊叫,但是一切都没发生,我冷静得像是路人甲乙,轻轻地牵起妈妈的手,盘算着怎么度过难得的假期,爸爸妈妈没有问我考得怎么样,一切都过去了。
在家里疯狂上网的时候,妈妈有一次很突然地问我:“你第三次模拟考竟然考到了全校900多名?”我愣了一下,然后笑笑,躲开妈妈的目光。我的脸开始发烧,但是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电脑屏幕。之后过去很长时间,我问妈妈为什么知道我的成绩,妈妈很淡然地告诉我,因为她在帮我整理的时候发现了化学书里的碎纸片,她一张一张拼起来的。
到现在我还是对妈妈感到愧疚,我能想象出来妈妈看见我的成绩单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心情,或许跟知道我高考没考好的心情没什么差别吧。成绩出来之后,我拒绝复习,因为我已经厌倦了付出没有回报的日子,并且我不希望再次欺骗我的内心,再次欺骗父母,我没有为拒绝复习找更多的理由,我只是说我学够了,不想再学了。
今天,当我再一次把过往细数,看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时光在手指的敲击中重新出现,那种感觉很复杂,这段可以让我泪流满面的金色年华,真的已经离开我了,高考是可以让我长大的,有很多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个中滋味。我们在那一年中常常哀天怨地,诋毁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然而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怀感激,在那番磨练中,我们成熟了。
再次回首往昔,那真的不过是离天堂近在咫尺的距离,伸出手来,就能捧起阳光,走过了,就能拥抱天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一的时候我是这么的忧伤
伴随着又是一年的爆竹声声,我已经不再是刚到大学的稚嫩的新生,看着北国依旧萧条的这份冰凉天气,再加上已经并不远离象牙塔的从大洋彼岸阵阵袭来的所谓“全球金融危机”,走在校园里的脚步也愈发沉重起来。不再会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因为在这个年纪,是应该识得一点愁滋味了,我,也早已不是少年。
记得刚到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会遇到谁,不想生命中会有多少次偶遇,会有多少次邂逅,只是心中暗暗惊喜,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可以补偿我的高中三年的阴郁,大学是如此放松,如此懒散。
平淡的日子过久了,人生就会显得平凡。偶然间从图书馆淘来的一本《北大边缘人》,成了茶余饭后消磨时间的工具。我承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那些人,称自己是在北大边缘摇曳的无根浮萍,在那个充满自由气息的校园外,为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红楼的目标执拗的播撒着梦想。书里的人物大都如此相似,但是跟我比起来,又是总是若有若无的显示出自己的狼狈。他们在充满灰尘和哀怨的出租屋里,丈量着自己和北大校园物质与精神上的距离。用最笨拙的方式当作筹码,填补着自己青春的空白,而我却在这里尽情的享受,无忧无虑。
日子随着书页慢慢翻过,书里的人物,无论曾经是多么卑微,还是以坚强的生命力名正言顺的进入了那个大概每个中国学子都梦想过的北大红楼。可是我在品尝着他们考研路上的心酸之后,甚至都无法在北大的边缘找到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天空。我是谁?我只是这个北方省会的一个二本院校的最年轻,也是最有可以挥霍的青春的一批人之一。那美丽的一塔湖图,还是在每一个人的描述中在充满幻想的脑海中以幻影的形式存在,而在幸福的情节中,那些北大的边缘人奋斗的历程似乎就只是铅字的刻意夸大,无非是几个月的伏案苦读,几十天的精神折磨。与我们刚刚逝去的高三,并无差异。
当某件事情因为主观的淡化之后,人也会变得轻狂,觉得其实一切也不过就是这样,这个世界变化的再快,还是可以被一部分人掌控。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文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传唱,我也试图在那么多成功的人的脚印上,在临摹一张路线图,可是在事实的检测下,走的人多了,我更找不到属于我自己的路。眼看着条条大路,但没有属于我的,别人走的,都注定不会是我的。这个世界是可以被一部分人掌控,但是不是我。
于是顷刻间,对所有意念的怀疑,成了生活的主宰。“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的词,我最喜欢的一句。
对,这就是90后,这样执拗,这样倔强。不喜欢自己太累,也同样不喜欢被别人左右,懂得别人超过懂得自己,还只能在断肠声里,默默追随的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样似乎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过得比以往的任何一代坎坷。路,是自己选的。不许后悔,不准后悔。
不要抱怨我们的傻,也不要说我们考虑的太片面,只是,当一个大学生在成长的岁月里突然被急速窜起的并不乐观的大形势下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我们在象牙塔里苦苦追寻学术时,被市场经济告知,这样的努力,很可能会成为和经济一样的泡沫,当以往所有的故事真的只成了不能给我们任何忠告的文献时,前人的指点都只是空中楼阁,不再具有现实意义,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要像狂儒一样,愤愤然将书本撕去,从此隐居,不再见这个世界?要是真的想起鲁迅先生说的,那么我们也只是能够在摸索中走着没有先人走的荒漠。也许,沉默,忽视,刻意忽视,成了最对得起自己的方式。
赞叹老祖宗的处世哲学,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推究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最复杂的事情就是最简单,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最简单,任你世界怎么变化,我只要在原点正襟危坐,还是会等到你回头寻根溯源之时,让你乖乖的折服。不似西方世界那样繁琐严谨,西洋人,做的就是人,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会只从人身上寻求帮助,而我们东方人,做的是万物。遇到困难时,有更多的方式。
站在原点,看着象正方向走的人和负方向走的人,看着时而奔走,时而疑惑的那些人,用背影诠释着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又间或回头,丈量着自己离原点的距离,然后继续鼓足勇气,走的更远,我没有看清他们的表情,甚至,我连自己的表情也看不见。我在想,站在是所谓的中庸吗?原来,无论我多么努力,还是在勾勒着祖先的法则。那个似乎是属于我们中国古代最推崇的一种思想。道,可道,非常道。
原来,那么多次的质疑,还是因为我不够了解,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就给我们面对任何事情的智慧,五千年的烟云过眼,早已经给了我们面对任何事情的勇气,不必恐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永远要相信自己,不能因为外界的经济形势而破坏了自己的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是我们祖先教会我们的,等待我们重新振奋起来,在逆境中学会生存,在顺境中体味成长,打造属于当代大学生的一番天地。象牙塔不是净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品味五味杂陈,更坚强的面对。
奶茶的声音阴郁而又感性:“你都该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不敢揣测,也许在若干年后,我回忆,会很平静地说起,我的大学生涯,会说起,我是如何面对那个令我恐惧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使得我不得不在大一的下学期,这个似乎并不应该考虑太多世俗的年纪,开始担心怀疑所谓大学,开始担心自己会成为新闻报道里那一批毕业就失业的人,在本应该充满笑语的年纪,惦记了太多尘世沧桑。
我应该如何回忆你,我的大学,或许现在说着还早,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跟你许诺,我将回忆你,带着笑,并且,很沉默。
我并不期冀着可以有多少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发生,我只能对自己保证,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同时,能够邂逅你的青涩年华,我心存感激。耳畔想起那个令我感动的仓央嘉措的话:“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建国60年了
那一年,他整天做着成长的梦。
似乎是忘记了战火带来的伤害,或许他还来不及哭泣,来不及自怨自艾,他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一点都不胆怯地朝着全世界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不管历史会不会将那个神圣的日子铭记,他是会记得的,1949年10月1日。那是他的生日,是他终于可以浴火重生的日子。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但是,贫穷的母亲没有足够的营养让他能像别人一样无忧无虑的成长。
他仰望着蓝天,坚定地说:“我要飞。”
于是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被提出,被推敲,被践行。在春日里的阳光沐浴下,他渐渐茁壮成长起来。成长的历程中还有更多更多从未遇过的考验——不论是来自外部还是自身的问题,从未间断地考验着这个还略显稚嫩的孩子。只是,他从来不放弃自己飞翔的梦想。对他来说,困难终究会过去,苦难只是一种极端的考验。
邻居们都笑他自不量力,没有人疼惜地安慰这个孩子,或者,没有人愿意承认一个孩子会强大起来,没有人希望这个孩子可以飞翔。他们冷落孩子,试图利用这样的卑劣的办法把孩子的心封锁。
那一年,他尝试着把梦想耕耘。
还是要选择飞翔,不论这个梦想在周围人的眼里是多么荒谬,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穷困的模样,但是还是会时常窘迫,毕竟是一穷二白起家,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认识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他犯过错误,但是很快改正。周围的人们开始关心他,但是依旧会对他的梦想嗤之以鼻。
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自己耕耘梦想最好的方式,他感到了改革开放的萌动,他意气风发地走进新的时代,开放深圳,开放广东,他焕发出了百倍的生命力,他知道,自己离飞翔的梦想不远了,只要坚持,终究会成功。不论周围的人曾经多么冷落他,多么排挤他,他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仰望着蓝天,坚定地握了握自己的拳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信心百倍。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眼里,长含泪水。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那些曾经刻在他身上的伤疤一点一点痊愈,他在广袤的大地上默默耕耘,谁都可以忘记,但是他自己不会忘,自己有一个想要飞翔的梦想。
那一年,他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当神五、神六、神七相继飞向蓝天,当航天事业逐步快速稳健发展的时候,他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欣喜若狂,而是淡然低调地笑着,将近六十载的光阴滑过,他也没有了当年的稚气,要做一件事,要表达一件事,都有了成熟的方式。这是岁月馈赠给他的礼物,让他更加坚实地迈开步子,走向更远的地方。
不知道真正飞翔的那一刹那,他的心里,是不是隐隐的疼痛?他曾经挑在肩膀上的民族复兴的重任,是不是可以在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有了一点点轻松?
周围的人不停地祝贺他,这个当年还“口出狂言”的孩子,真的实现了自己飞天的梦想,不只是飞向了蔚蓝的天空,同时,还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他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从此仰望太空,我们会时常想起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感动的人们,我们也要感激,那个曾经指着蓝天,想要征服的孩子。
今年,他,我们的祖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了。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他太多的苦难,我只是在泛黄的书中摸索着他当年的轨迹,看着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