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拥抱自由小姐 倩女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非常难以忍受和极其强烈的,男性成瘾者在解除毒瘾时……” 
那个长发青年痛苦地抽搐着,浑身上下起了令人颤栗的鸡皮疙瘩。 
看到这儿,我有些恶心,顺手将电视机关闭了。 
斯特津先生坐在沙发上,望着电视,不时冲我微笑着。看我关闭了电视,他才开口:“夏小姐,关于您个人的情况,能不能给我说说。” 
对于我的情况,我自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特别是在中国人或对中国友好的外国人面前,我怕人们会鄙视、看不起我,尽管很少有人知道我是怎么来美国的,也没有人知道我是如何弄到“绿卡”的,但这种“敏感”还是使我无言以对。 
“我对于炎黄子孙、华夏后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是出于对您的关心去看您表演的,想不到您的舞技这样好。我觉得您不该干这个……”他自己倒了杯水,边喝边对我说。 
出于对我的关心? 
这话好久没听人说过了,特别是没听有人用汉语这样说过了。 
我的基本功好,我是演主角的材料,这本来是公认的…… 
那还是在舞蹈学院三年级的时候,我喜欢把头发梳成两把“小刷子〃吊在脑后,喜欢穿印着黑点、浅黄色底的大圆领汗衫,再配上白色的裙子;还喜欢套一双走起路来踢踢跶跶作响 
的高跟皮鞋;那时我见了人不愿意讲话,只是略带腼腆地一笑,因此有的同学就逗我:“你真象小鹿。” 
从此,小鹿这个名字就叫开了。我的专业辅导课老师蓝姐(由于练功受伤,埋葬了自己的理想,认认真真地当上了教员),她从来不当众称我为妹妹,却随着同学一起亲昵地称我为“我们长白山的梅花鹿。” 
有一次,在练毯子功的“吊小翻”时,我的胳膊摔成骨折,疼得钻心,浑身上下滚着豆大的汗珠。医生让我休息两个月停止练功。这怎么成呢?要停两个月,起码要长十斤肉,那 
岂不是前功尽弃!不行!为了将来演主角—这个想法在我刚入学的第二天晚上就形成了。 
记得那天芭蕾舞团为新生作了专场演出,由蓝姐主演《天鹅湖》。她的功底是那样扎实,跳得多么好啊!古典芭蕾的典雅、悠娴,与奔放热情的西班牙风格被她熔于一炉。 
收时,纤细、灵巧;放时,舒展、明丽。在那段节奏跳跃、明快的变奏独舞中,那良好的肌肉控制力,使她变成了翩翩的嫦娥;在双人舞中,她在舞伴的手中又化成了缕缕轻烟、一束蝉纸。最令人叫绝的是,她在完成连续三次单腿足尖舞姿的脱把控制时,每次都稳定地“钉”在台上。待演出一结束,大厅里顿时卷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谢幕达四五次,不少新生跑到后台请她签名。 
这个场面,使我暗暗下定决心,作蓝姐那样的名演员,当主角!为了这个理想,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遭。因此,我受伤不能练功,就坐在那儿,等老师和同学离开练功房,我左手打着石膏不方便,就用右手扶把练。有天夜里,我正在偷偷地练,让蓝姐,不,应该说让蓝老师发现了,她狠狠地训了我,我委屈地哭了。她却又哄我,逗我,并真诚地说:“我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啊! 
蓝老师说:“‘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这是著名的苏联大师乌兰诺娃的名言,但是残酷也要讲科学性,不能胡来啊!” 
她对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和训练。毕业了,我终于进入芭蕾舞团,可以这样说,在成功的路上,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是残酷的现实是,我并未在舞台上以“夏南”成名,而是在旧金山的罗体舞的玻璃罩里,以夏娜二字为人所知。想起这些,我的眼睛模糊了,禁不住啜泣起来。 
斯特津先生递给我一方手陷,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使您难过了。” 
我谢绝了他,掏出自己的手帕揉着眼睛。 
他说:“我在中国住了不少时间,刚离开时,心情几乎和你一样,过一段就好了。” 
他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他在中国生活过,难怪他的汉语说得那样好。可是他住在什么地方呢?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呢?据萨比娜说,美国人有个习惯,打探别人身世及问人家产业是不礼貌的,因此,我把这些问号悄悄地藏在了心中。 
“夏小姐,稍等几天,我通融一下旧金山ST芭蕾舞团,他们一定会请您去演《吉赛尔》的,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才华是遮掩不住的,只要您作出真诚的努力。” 
他侃侃而谈,话题从天上到地下,东西南北无所不包。他那自信而又坚韧的神色似乎告诉我,他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朋友而骄傲,为了解、熟悉炎黄子孙而荣光。他说,你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聪明而有才华的人……他列举了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还有丁肇中、丘成桐、贝聿铭……从他的谈话里我才知道,在美华人中,从事科研、医学、教育专业的有五万多人,其中大学教授一千五百多人,工程师八千多人。美国著名大学中三分之一的系主任,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工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级工程师都是华裔学者。 
他的话令我兴奋、激动。特别是他知道我的男朋友于雨来美国学习有困难时,慷慨地说:“我负责为他申请,一定也给他弄个‘绿卡’。” 
望着他那满是皱纹,但却很和善的脸,我油然地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萨比娜是同性恋者,她用扭曲的眼光看人,必然把人看走形了哇!” 
“咣——”突然一声响,可能是萨比娜用什么东西撞击了会客室的门,还高喊一声“睡觉了!” 
斯特津尴尬地站起身,告辞了。出门时,他握着我的手说:“夏小姐,我一定尽力帮您,因为我相信您会作出成就的,而且是辉煌的成就。您也不必客气,用我们**徒的话讲,因为我们都是主的孩子啊!” 




第三章、人情是纸番番薄

第三章、人情似纸番番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佚名《诗人玉屑》
洛格尔:
人们有一种偏见,我敢肯定说是偏见,仿佛警察生来只一会抓人和训人,并不会爱人;还能站在会议厅、音乐厅、舞厅外,象狗一样地把门:对艺术是外行,只能习惯警笛的单调刺耳的叫声,不知音符为何物。
你看,我们美国一流大作家欧。亨利笔下的警察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英俊少年。这不是偏见是什么?难道生活是这样的吗?
就拿我来说,虽然当了二十来年的警察,但我也坚持读了二十来年的书,也一直喜欢听音乐,特别喜欢听肖邦的钢琴独奏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据说这个曲子是受了著名诗人备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的影响和启发而写的。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瓦连罗德是一个从小被条顿军官养大的立陶宛人,他勇敢善战,但并不知道自己是立陶宛的后裔,他常常为条顿人卖命去攻打自己的祖国。后来,有一个立陶宛人化妆成老艺人,到条顿军营去讲故事,把真情告诉了瓦连罗德。他无比感慨,决心雪耻。从此他留在敌人心脏里,通过英勇斗争使条顿军队屡遭挫折,最后被敌人发觉而壮烈为祖国献身。乐曲的结尾是悲壮的,充满了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
每次听完了这支曲子,我都感到浑身热血沸腾,除了爱国主义情绪在感染我外,我似乎还感到,体内的艺术细胞在分裂、成长。也许我是自作多情,也许我这是附庸风雅。但不管怎么说,我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警察,我必须热爱和保卫自己的国家。我所欣赏和喜爱的艺术,也必须符合我的观点和主张。
在旧金山,有很多入恨我,不少人蔑视地叫我“胖猪”,稍客气点的称我为“胖子警长”。对这些我都不在乎,我真正需要的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最近,奉有关方面指示,对迪克游乐场的中国人夏娜实行“信检”,这件事既涉及到外交关系,也关系到****事务,事关重大,不容有半点疏忽。
不过这件事还值得办,因为夏娜是个美入,特别是她有两条美丽的腿。
前天,她和另外两个姑娘要去南加州旅行,我在高速公路上把她截了回来。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们隔着桌子面对面地坐着,消磨了一段大好时光。我没想到,一个黄种人会有那么白润的皮肤,那么长的腿。只可惜她还没学会运用自己作为女人的一技之长,未免让人感到乏味。
她很紧张,也许有些神经质,我建议她找神经科医生看看,也许并不是病,只是孤独感所产生的副作用吧。我问一句,她答一句,扯了她在中国国内亲人和朋友的情况,提到一些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的名字,其实我真正需要了解的是于雨和程华这两个人。在我的抽屉里,放着这两个人给她的信。一封信是于雨给她的,文字不长。内容如下:
夏南:你好!
我终于从报纸上得知你的下落,未想到你会落到如此的地步,真让我感到寒心。
公费留学是根本不可能了,有关部门对父亲提出了警告,他也不好再为我活动了;
自费留学的资金一时也难凑,父亲刚刚退赔了公款,很难再帮我了。至今你那
儿也没有一个美国公民“保”书,所以,我们在美国相会仍是遥遥无期啊l不过,
我“指着月亮起誓”,我永远爱你。
于雨
一九八三年四月×日
另一封信是程华给夏娜的:
夏南:
你根本不会想到(连我自己也未料到),我会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驻
地给你写这封信。我调到这里作记者也快有半年了。半年来,我处处觅寻你的踪影,
遗憾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昨天下午,我在浏览报刊时,无意中发现了旧金山一位记者写的报道,还附有
你的一张照片,甭提我有多么高兴了l我几乎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地喊道:“是夏
南,是她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也随之流淌了下来。
夏南(对不起!我已经习惯这样称呼你),我怎么会相信你能以“政治避难”的
理由离开祖国呢?怎么能相信你不爱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呢?我想,你也许是一
时糊涂做了这样错误的选择,也许是因人唆使采取了这个愚蠢的行动。是吧?夏南,
我说的是事实吧?我多么希望你能肯定地说,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两个月前,我随联合国记者团访问了旧金山,遗憾的是我不知道你就在那里,
要是知道,我说什么也要找到你呀!这座城市确实让人留恋,它的许多建筑都具有
东方特色。我刚下飞机,不知为什么就想起了北京和天津的老城区,特别是在加利
福尼亚街东段以北的唐人街,望着那商店、餐厅,我思乡之情更加浓重。陪同我们
的一位黑人记者邀请我们在旧金山一家中国餐馆吃饭,餐馆的主人是位老华侨,见
到我非常高兴。他叮嘱厨房,把菜做得特别丰盛、美味可口。他走到我们餐桌旁,
热泪盈眶地向我们敬酒,他说:“我十二岁跟着父亲被卖作‘契约华工’,含着泪离
家乡五十多年了,这五十年的日月可不易熬啊!现在好了,祖国强盛了,我们这些
在海外的人也抬起了头。”
望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听着他那深情的话语,不知为什么,我激动得哭了。
那天晚间,我们在加利福尼亚街的星条旅馆下榻,临睡前,我望着对面那座五
十二层高的美利坚银行总部大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记不得是哪个名人讲的:
“人生最痛苦的是孤独。”也许是在异乡的缘故,尽管外面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大
都市的繁华加之生活的舒适,按理说应该有幸福感,可我却感到很孤独。这种情绪
并不是现在才有,刚来美国不久,那种新鲜感、新奇感消逝之后,孤独感就随之产生
了。特别是每当黄昏之后,忙碌了一天,或者写完稿子后,一时难以入睡,于是,我
不停地给亲人、朋友写信,和他们用笔谈心,直到疲劳了,入睡了,孤独感也就驱走
了。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我劝你,如果有孤独感就给亲人写信,给我写信,写得越
多越好!可千万不能自暴自弃啊!
你来美国时间已经不短了,我想你一定对这个国家有所认识了吧?
现在,国内的人想来美国,只不过是想享受和领略一下异国的生活和风光,满足一下
好奇心,如果真的要他们长久住下去,生根、开花、结果,我想十有**的人会犹豫。不到万不得已,非走这条路不可,谁愿意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来这儿品尝孤独呢?
当然,美国有不少华人或华侨,他们在美国已经扎根了,经过几十年的异国生活,在各个方面,包括生活习惯、语言、就业、信仰等问题,都美国化了,其中有不少人
变成了富人和要人,可是你知道他们的坎坷和艰辛历史吗?你知道“旧金山”的由来吗?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广州盛传着一个奇闻:在白云遥遥的大海另一边,有座金山,山上山下全是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子,谁去那里谁就发大财。事实是一八四八年一月
二十四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佛兰西斯科市附近的萨克拉门托发现了金矿,霎时间,美国出现了西进的“淘金热”。而这一带原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美国人不愿来这儿
当劳力,于是资本家就把眼光盯上了苦难中的中国人。他们到中国散发传单,展
览图片,把这座“金山”越吹越神,果然,有一大批老实的中国人上当受骗,远涉
重洋、抛家舍业地来到美国西海岸为资本家卖命。他们饱尝了人间的苦难,为了开
发美国西部地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圣佛兰西斯科市本来是以西班牙国王名字命名
的,但是中国人不习惯那洋名字,就简化音译为“三藩市”,后来叫“金山”。一八
五一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又发现了新金矿,人称“新金山”,于是中国人就把圣佛兰西
斯科叫作“旧金山”,可见,连你居住的这座城的名字都浸透着来美华人付出的血汗
和泪水啊!如果你有兴趣调查一下:千万个来美的中国人,到底有多少人发了财、成
了名呢?可以说,微乎其微。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笨,有财可发、有利可图,他们能拱
手让给中国人?中国人只有靠双倍或三倍四倍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可是付出那样大
的代价又何必来美国呢?在中国不是同样可以吗?
我扯得太远了,你该不会说“程华是在宣传吧”?话又说回来了,记者的职责本来
就是宣传,你尽可以那样想,但是你还是认真想想你的“盲目性”吧!
过几个月我还有机会去旧金山,那时我们一定推心置腹地谈谈,谈谈那些不能用
信写的内容吧!
一定给我来信!
握你的手
你的朋友程华
一九八四年四月×曰
这是两封有趣的私人信件,在我看来都是欺骗。于雨的父亲既然是高级干部,连供儿子自费留学的钱都没有?**党在整风,打击党内的坏人,难道能打击到于雨的父亲头上?不
可思议!至于程华的信,用她自己的话讲,纯属欺骗宣传,象我这样的人看了只能一笑置之。
我问夏娜:“你爱于雨吗?”
她点了点头。
我又问:“他真的爱你吗?”
她又点了点头。
于是,我把抽屉里的信交给了她,我要她明自真相,使她忘却这一切。她在惊讶之后,捧着信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不,他并不爱你。”我对她说:“于雨在信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一句话‘指着月亮起誓,。你知道这句话的全句吗?”
她摇了摇头。
“朱丽叶说:‘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象它一样无常’。于雨是大学文学系的毕业生,对这段话他会知
道的,否则他也不会在‘指着月亮起誓’这段话上加引号。我说的对吗?”
我向她大声问道。
夏娜木然地望着我,那双明亮的眸子里露出了似信非信的茫然神色。尔后,她不停地翻动着手里的信件。
“至于程华,她是代表**党向你作宣传的,她自己都供认不讳。依我之见,你谁也不要信,还是相信自己吧。”
在我看来,她的紧张和神经质,是属于那种诚实人遭遇灾难后的真实反映,这样的人决不会是**党的谍报人员。那么“信检”对她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把信给了她,就是让她明白,我洛格尔不是那种煞神似的警长,也是有情有义的人,她应该信任我、感激我,甚至回报我。
她是怎么了?连句感激的话也没说,拿着信,也没道谢就走了。
斯特津:
芭蕾舞演员的大腿柔嫩而又坚韧。
“功夫不负苦心人”,中国这句俗语说得好。夏娜终于被我弄到手了。
下午,我坐在办公室里给夏娜打了个电话,请她到加利福尼亚大街我的办公室里来。
从声音里听得出,她是在梦中被电话扰醒的:“喂,您找错人了吧?”
我哈哈地笑了,“找的就是您,夏娜小姐。我请您来我这儿一趟。是作为我的客人来。”
 
 
“不,不行!”她迟疑地说:“我晚问有演出……” 
“不!不!”我开诚布公地对她说:“已经都问过了,今天晚间没有您的表演。我有急事请您来,是一件对您有好处的事情。” 
她不吱声了,估计她在权衡着利弊,是来还是不来,看样子还很难下决心。 
“您不是要主演《吉赛尔》吗?所以,我请您来一趟,和芭蕾舞团的人见见面。真的,我不骗您!” 
估计她动心了,因为话筒并没放下。她不吱声,所以,我趁势作了决定:“就这样了,我派车去接您!” 
红玫瑰饭店外明如白昼,而室内的餐厅却灯光暗淡,每张餐桌上放着一盎蜡烛式的小电灯,上面罩着红色、绿色、藕荷色的灯罩,使人刚进屋就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我带着夏娜穿过餐厅直奔楼上。 
二楼的楼梯口上,饭店经理笑容可掬地立在那儿,有礼貌地对我说:“朱丽亚小姐在A二十三号房间等您。” 
朱丽亚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的主演,也是这个团的老板。去年,她这个团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演员的薪金都开不出来,是我帮她渡过了难关。现在,她的运气好了,上座率激增,难道她就忘恩负义?! 
朱丽亚小姐有三十五六岁,正象她名字的拉丁语含意那样——“秀颜”,她长得楚楚动人,穿着打扮也很时髦。只是她脸上浮现着的倦意告诉人们:吸毒和夜生活摧残了她的健康,使她的“秀颜”减色不少。这也是我象用过的抹布一样甩掉她的主要原因。 
今天,请她来这里,只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