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旅行社的车来到校门口,我这才看见冯老师一家。冯老师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文弱书生,体形和我等一样偏弱,最醒目除过一口方言就是那顶大的近视眼镜。冯阿姨却不像城里人,就在短暂的言语之间,让你感觉她那如乡村野花一样的质朴和自然。孩子是个女孩,我还真看不出大小,个子很高,但也如冯老师一样瘦弱。
车开了,我和冯阿姨坐一排,前面是冯老师和他小孩。我长这么大,一直感觉自己就是个肉中刺眼中钉,和别人格格不入,仿佛我妈生我下来就是为着和别人斗争,完成她自己一直所奋斗的事业。记得小时候舅舅老家,我自己都是第一个逃跑,老二和老三也是跟着我的屁股先后逃亡。我生生地不言语,感觉大乱了人家家庭的美满气氛。索性就睡觉,任窗外飞逝过熟悉而陌生的城市街景,索性昏昏大睡。
不幸的是,那导游是个男人,中年男人。看起来不像是个气足的人,但要是拿起喇叭来,那破嗓子夹杂点沙哑的味道,绝对在小小的中巴车里让你寝食难安。车快出西安的时候,他就开始躁动,仿佛一车的人就没个了解西安的,扯东扯西的,烦死人了!我就再也没睡意,隔三差五地和冯老师一家人说几句话,以消除点尴尬的气氛。幸亏冯老师一家都是极其随和自然的人,不在乎我这个木头一样的陪游。
车过咸阳市中心的时候,我才知道是要去西线。我一直想着要去环游世界,漂流在那些雄伟而充满死亡味道的河流上。可惜,我被很多东西所羁绊,索性做个做白日梦的俗人罢了。听那中年男人说,一会就到了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地方,叫什么咸阳博物馆。说实话,很早以前曾经去过一次,那次的感觉自己好像是到了巴勒斯坦的难民营。从此感觉,咸阳可真破。人其实是个非常可怕的动物,一旦执拗并且一开始被一种东西包裹了,再也无法改变。
车过了渭河大桥不久,就停了下来。从窗子里一看,正是什么博物馆。咸阳确实可惜了,和西安毗邻,我认为这是咸阳最的不幸。当然,很多人都会说傍个富人好发展好福利,可谁想到过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东西,哪怕它不是个人而是个城市,都更加期望走自己独立发展壮大的道路而不是爬在别人的背上被人扶着走,处处受制于人。那博物馆大门倒是雄伟,一个大大的牌楼式建筑,几根朱红的柱子分为惹眼,牌楼上雕梁画栋,很有味道。转了一圈就感叹,中国的文物要么被帝国主义抢劫了,要么被盗墓者搞得面目全非,要么是躺在地下沉睡,大部分展出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诸如咸阳博物馆所展出的五千余件东西,以西汉杨家湾三千彩绘兵马俑为镇馆之宝。可你去看看,虽说是彩绘,可你再和汉阳陵的彩绘人俑比比,以我这个俗人的眼光看,差距还是蛮大的。偌大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区区如斯收藏,确实让我这个门外汉很是以外。直到车开始在村野之间颠簸穿行,那男人说下一站要到茂陵博物馆。我心想要填补这个空下的东西,也只有这些巨大厚重的封土堆了。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我甚至认为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贡献最大。大约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但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好多个第一,而他在即位的次年开始修建的墓,即后来我们熟知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额不知道秦始皇给他地下的世界做了如何的安排,单单看那地上,就足够让人惊魂。陵墓封土原高约115米,经过数千年的雨淋风蚀,残高仍有76米。额滴神呀!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在没有现代挖掘机也没北方奔驰拉土车,也没有徐州重型工程机械厂生产的重型起重设备,没有铁路,没有飞机大炮,先不说地下世界建筑如何宏伟,陵墓原来是如何占地广阔地面建筑繁盛,就是千年之后别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但地面残存的那个大土包子就很给人震撼!想象一下子,当一个凡夫俗子突然置身于平地之上突兀而起的山一样的建筑前的感受吧,更何况这座土山是人堆积起来的!想起来就可怕,想起来就崩溃。一眼望去,一种莫大的崇高感超越感以及“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霸气扑面而来!
汉代的这些皇帝,都潜移默化地继承了秦老儿的这个东西,并且用进一步完善的陵寝制度来衬托出皇权的至高无上。面积大、封土高这些特点外,就是皇帝墓周围如众星拱月一样分布着王族大臣的陪葬墓。汉代各个皇帝的陵墓几乎走着一条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家族墓园。哇噻,想象下从空中俯瞰下去的感觉,如果上帝有知的话都会感慨:中国的皇帝他妈真会折腾!
中巴车绕着汉武帝墓的大封土走了一圈,然后车停到了旁边。下车看,所谓的茂陵博物馆其实是在霍去病墓前开了正门。一车人下来,太阳不给面子,火辣辣地晒。眼前呈现的是仿汉的建筑,门阙,中轴线两边的仿古建筑。当然,那些大多都是假古董,假古董看起来都恶心,没一点意思。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老先人不学希腊罗马人用大石头造房子,偏偏喜欢木头的柔韧修美。
说到霍去病,很多人都被他的英勇无敌以及盖世功名所倾倒。其实,我也是的。最早读历史书,看到匈奴骑马吃生肉每每挥刀南下,杀我良民,淫我美女。这时候横空出世一员小将名曰霍去病,说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千里奔袭,以八百猛歼敌两千。后来更是在漠北决战中打得匈奴几乎元气丧尽,再也没什么力气和汉朝争斗。但天妒英才,二十出头便早早死去,汉武帝一声叹息,给他弄了个祁连山形状的墓,让去病的墓陪在自己大墓的旁边。由此可见对去病的倚重和厚爱。再加上著名的他墓前的石兽,厚重质朴之间,仿佛依稀看见当年去病的英武骁勇。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一点道理,原来也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挤压打击。严格地说,霍去病是个私生子,他妈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不知道怎么和平阳县小吏霍仲孺混在了一起。后来有了结果,这个当官的不敢承认事实,那个时候也没这么多的妇科医院,什么梦幻可视人流之类,把痛苦地折腾生命的罪恶行径说得跟撒泡尿一样简单。最后霍去病生下来的时候没有父亲,估计母子过得很惨。也许是卫少儿一门真该冒青烟,在霍去病不到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是卫少儿和他的姨母卫子夫充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紧接着,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从此,卫氏一门开始飞黄腾达。当然,这也伴随着陇西李氏一门的倒霉和厄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是有原因的,就好比现在你再有能耐,如果马匹拍得不好,不给人家送点阿堵物,那你就一辈子在土堆里奋斗吧,看你这个金子什么时候发光出来。更可悲的是,如果你才高盖主,且有性格耿直,那你死得更翘翘。
我站在霍去病那墓的最高点,那中年男人唾沫星子乱飞,熟练地解说着。他右手是茂陵,脚下是霍去病墓,左边不远的地方隐约可见些墓,大约是什么公主大臣的陪葬墓。我对此没什么兴趣,我的心里一直想着老乡李广一家的遭遇,心情极其沉重复杂。一路上,冯老师一家三口在一起,看起来话也不多。
要出大门的时候,看见那些著名的石兽,安静地爬在那里。每个石兽上面都量身定做了遮太阳的东西,可四面却是开的。这国宝一样的东西,虽然可以躲得了太阳,那风吹雨淋呢?冬天那么冷,石头不会收缩吗?夏天这么热,石头不会肿胀吗?偶尔再弄些水进去,那可就惨了!哎,在中国老先人的东西实在太多,都看得麻木了,只要挣钱就行,谁管得了这么多?
我站在那个石兽面前,使劲地看着。我的目光仿佛穿越历史,我又回到了我小学初中的课桌上,我也仿佛又回到了千百年前那个黄沙穿金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我内心沉重地想离开,却听见冯阿姨叫他们孩子给拍张照片,那女孩子说了句不拍便拿着相机扭头就走了。
他们无奈地笑着,我说这孩子大概是个90后,要不就不会这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一章
我和冯老师疲惫地走出景区大门,出了大门太阳就白花花地晒。冯老师乃饱读诗书之人,学问做得也是极好,大约他和那些千里迢迢奔波而来只为了在传说中的地方照个相,以借此以后在某些人面前炫耀一番老娘到此一游的人是有些区别。其实,我感觉任何一个有良知和人文素养的人,去参观历史古迹,绝对不应该是嘻嘻哈哈的,而是应该怀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悲怆感,试图在时空穿梭中体会当年那份辛酸与悲哀。越是最大地接近那些感觉,你所生发出来的感情就越能打动人。所谓千古名篇,或诗或文,都是写出来了天下最朴素最真挚最普通而最难以道出的东西。李白的咏史,真如一只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飞翔在九万里的云端,虽然隐含的是沉重,但却依然那么飘逸潇洒。杜甫沉郁顿挫,一辈子是一个活在尘土中灰头土脸的老头。《咏怀古迹&;#8226;其二》说:
摇落深知宋玉悲,*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被人给毁了,实在是太可悲。大多数知道的宋玉,要么是个卖国贼,要么是个整天和女人厮混的*倜傥的多情种。这得感谢那些晚唐以来的落魄失意文人骚客,终于从历代的文人中找出一个替罪羊,给他们堕落*纸醉金迷的生活弄一个开山鼻祖。这样,写过“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宋玉,写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的宋玉便成了首选人物。现在看起来,诸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样的东西,还是蛮好的。最不应该的就是在唐朝日薄西山之后,沦落成这个样子。
宋玉其实最彻底是载在郭沫若手里。没办法,为了抗日救国,每个人都得牺牲一点什么东西出去。更多人是生命,而宋玉送出的是千年的名声。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命都重要。所以说,抗战胜利后,应该在宋玉墓前在整个牌,上书“千古*儒雅抗日大功臣”。话说过来,要不是大名鼎鼎的杜甫老儿在这里说句公道话,估计宋玉的情况比现在要糟糕。
我怎么这么能胡思乱想?我都是佩服我自己。更多的人还没有从景区出来,我和冯老师就坐在景区外的凳子上等待。我游览这些地方,丝毫没有*,我天生就是个悲观主义者,去不得人声鼎沸喧嚣异常的地方。冯老师安静地坐着,他也是个话不多的人。
车开的时候,我想还是在车上舒服。大热的天,疲惫的身心,只有当空调里的冷风从头顶灌下的时候,尽管那个中年男人异常负责卖命地吆喝,但我很是享受。车子又绕了茂陵一圈,就是不停车让我们去登临。木木很早以前就和一群孤男寡女来过,从当时的相片看,木木兴奋异常。回来竟然给我说,我们去登山了。额一片愕然,木木大约没见过山。出门不见山,进门不见山,抬头低头皆不见山。就这样,突然从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原上冒出这个汉武帝刘彻大人到现在还残存米的大墓,确实挺震撼的。其实,如果木木知道如今找只鸟都要睁大眼睛的地方,当年可是文武大臣、名门豪富的聚集之地,最多的时候,人口竟然有277000多人!并且好家伙,墓里埋葬了多少好东西?史书说,“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饿滴神呀,额是穷人,额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当年繁华变作眼前的一堆黄土,安静地听秋风萧瑟,感受着“茂陵多病不胜秋”的哀愁。多愁善感是骚客的特征之一,我感觉我是有潜质成为骚客的。呵呵。
车在田野里颠簸而行,前一程是看不到边的苹果树,我想着苹果花开的时候,这里肯定是白色间杂着粉色的海洋。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过去那么多的蜜蜂再来。可不要当时候闻见的不是花香,却都是漫天遍野的农药味道。那个中年男人竟然还在不知疲惫地给我们讲解着,其实他偷偷懒也没人说什么。可我看得出,他是太过于卖力,生怕给我们漏讲了哪里,成了他的罪过。尽管嗓子开始有点沙哑,但依旧卖力地说着。我想,如果中国的导游员队伍里能多多培养这样的精神和人物,而不是光养些小学没毕业光会和奸商勾结的美女,那么中国的旅游业是大有前途的。
时近中午,开始远远地看见了山。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山,不是汉朝的皇帝堆起来的。中年男人说,乾陵就在那山川飘渺间,我们先吃饭再参观。大约唐朝的皇上看到,汉朝雄伟壮阔的陵墓经不起盗墓者天天挖日日掘,大多落得个抛尸荒郊的悲惨下场。所以,他们充分吸取教训,依山为陵。我觉得,他们肯定是从陶渊明老儿那里学到了什么东西。陶渊明在《挽歌》里写道: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焦晓。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了就别再说什么灵魂不灭了,活在人间的你们也就别再悲哀了。让我这一具死尸,和山川大地化为同形吧!虽然说陶渊明肯定没学过生物学,但他这门课程的毕业成绩肯定很高。
所谓的餐厅就建在山上。车从平原开始一溜烟往上爬,盘山道盘来盘去,终于在一处停了下来。车很多,人更多。餐厅里做饭的人比吃饭的人要多。我们坐下后,就过去招呼服务员点菜。老师出门交代,此次旅游一切费用都不要冯老师掏腰包。我得彻底执行,彻彻底底地执行。
没超过我的想象,山上物资缺乏,该有的菜没有,不该有的菜也没有。好歹弄了点吃的,价格真他妈宰人。我这人一向如驴如马,似猪匹羊,胃口一般好得难以置信。走遍大江南北,从来没忌口过。可山顶山做的那东西,实在是难以下咽。只好拿起勇气匆匆吃完,赶紧去结帐。这下热闹了,冯老师大约早就料到我这招,一把拉下我,一边示意那孩子去结帐。额大呼小叫冯老师太客气,我们乃此地地主,哪里有客来自己掏钱的事情?还是额力气大,挣脱了就给那服务员钱。冯老师一看不行,就直接把钱塞给了那女孩。我说你看着办,你要是敢收冯老师的钱,我跟你没完。众人大笑!
再次见到中年男人,他是站在中央神道上来等我们。这个团不大不小,人其实也不少。乾陵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都说但凡建物造墓,都讲究个风水,我站在梁山上,背靠着乾陵我才彻底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左青龙,右*,前朱雀,后玄武,此帝王之宅也!简单地说,就是背靠龙气十足的大山,侧倚小山,眼前开阔最好不远处有水。皇帝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死了还要和龙搭上关系。一条大山千里纵横,大约从高空看起来,其纵横开阖之势,腾跃万里之态,和龙极其相似。所以,此山脉之末端,也就是平原和山川交界的地方,乃龙脉之地。背靠龙山,侧翼又有小山如大臣之势侍卫,那么再加上眼前一望无际的开阔视野,这不就是活着时候皇上坐北朝南的龙庭吗?真是事死如事生啊!
那男人开始带领我们往墓的地方走去。一条神道非常宽阔,两边是石人石兽,站立着肃穆。神道直通远处的山体,隐约可以看到半山上的墓。那男人说,和那些几乎被盗掘一空的唐墓相比,乾陵保存完好,说什么是因为墓室开凿在岩石里,最后又用铁水浇筑,除非你炸掉山,再无盗掘之门。想想也是,那些老鼠一样的蛀虫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没法攻克。
走到一个巨大的如门阙一样的建筑边,他开始整顿嗓门,大声地讲起来。我眼前不远处,我看见了,那是熟悉的无字碑。中年男人就那样背对着乾陵,说起那些过去的故事,说起那些过去的沧海桑田,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我以为无字碑真的是无字,只是武则天没写字而已,那硕大的碑体上,字迹随处可见。当然,有历代感慨者为之,也有诸如“宋脑残到此一游”一样的题字。我仔细看了看整个陵园的建筑布局,典型的中轴对称建筑。但好像有很多不对称的地方,我想也许是历史湮灭了一切,没有人的过错。
不过,当我看见无字碑后面的六十一番臣石像时,还是被一种东西震撼得半响没有言语。这些王宾石造像,神态各异,都是依照当时唐王朝属下的一些少数民族酋领、朝廷文武官员和外国国王、王子以及特使的真人雕刻而成,显现了大唐王朝国力雄厚、统治四夷,蕃臣归命中央、宿卫宫阙的历史事实,见证了唐王朝的辉煌。
都说大唐国力强盛,乃当时世界之首屈一指强过,唐时长安乃现在西安主城面积之数倍。说实话,言语有实话苍白无力。但当你置身在这些石像当中的时候,你一下子对大唐王朝就有了真实的感觉。石人像高大圆硕,我站在那里,很是自惭形秽,甚至你可以看得到那些肥肚皮。我想这一方面体现了唐朝尚肥的审美精神,还有个大约也是唐朝人胸怀和气度的反应。虽然石人形态各异,但你能感觉到一种很浓烈的胡风。我真是感叹当年的大唐盛世,感叹我那老乡治理国家的能力。哎,同是天涯陇西人,功业陌如天涯路!
让人震惊的是,那群石人,除过两个有头外,其余一律项上人头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