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圣物语-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爸脾气是有点暴……”叔叔们边安慰着我们俩,边数落着父亲的不是。

    自行车在暗色里急速前行,很快就来到了长春街上。

    我心里七上八下,非常害怕,如果母亲真的从此离开了家,那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父亲的暴脾气我早也已经忍无可忍,如今又是考学的关头,如果母亲走了,别说是上学,就是能否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没有路灯的街上,被两旁门面里的灯光依稀照亮。街上人影匆匆,有不少都是长春中学的学生,都在低头赶路。

    沿路问讯着,我们在街头十字路口转了弯,向北找去。

    很快,长春街远远的留在了身后,两旁换成了树木、壕沟和田地,好在有月亮,还不是那么昏暗。

    约摸走了二三里地,眼尖的姐姐突然指着路东喊了起来:“那里好像有一个人!”

    月色下,只见壕沿边蹲着一个白色身影,看上去确实很像母亲。

    叔叔们停了车,我们俩赶忙跑过去,嘴里喊着:“可是俺娘?娘!娘!!”

    母亲没有回应。只是抽泣着。

    我们听出正是母亲,一颗悬着的心才算安稳了。

    姐姐上去拉住母亲的手臂带着哭腔说:“你跟俺爸生气,就这么走了,……不管我们几个了吗?”

    母亲哭泣道:“我受够了,我实在受不下去了。……我都把你们拉扯大了。你们得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到底是因为啥啊?”我问。

    “为啥?还不是因为犁地,我在前面带牛,他在后面掌犁子。话不好好的说,就赶牛骂牛,骂牛也算了,他还骂人。我可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就不叫他骂。就因为这……”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也几乎要气炸,回忆着,父亲借着骂畜牲的名头骂人,不是一回两回了。他上过高中。文化水平高,骂起人来也是一套套的,而且发起脾气来脸色紫胀,非常吓人。我们三个孩子从小受这种辱骂和恐吓惯了,个个养成了谨小慎微大气不敢出的性格,腼腆而怕人,不敢交际,这便是其中根源。母亲性格本就要强。自然吃不消,每每父亲辱骂到她,必然还嘴顶撞。骂得急了,自然拳脚相向。以前是因为我们三个年龄尚小,不得不忍耐下来,现在却真的忍不下去了。

    “又打你了?”我充满怒气地问。

    “打倒没打起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他不把人当人看。人又不是小猫小狗,是给他骂着玩的吗?”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有很多句句在理的话。令我记忆犹新,这便是其中一句。

    “两口子过日子。哪有十全十美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不是磕磕绊绊的。”跟随而来的叔叔劝解道:“你一生气就这么走了,你这个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还是快点回去吧!”

    “你真的不要我们了吗?回家吧!”姐姐也借机央求道。

    “我不回去!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回去了。我真是受够了!”母亲却根本听不进劝去。

    “是不能就这么回去!”我气恼着说。“娘,你别回去了,我也不回去了,咱们一起走吧。我也挨骂挨够了……”

    “你这小孩怎么说话呢,不劝着你妈回去,还叫她走?”一个叔叔听了我这话,当时批评起我来,但很快又被另一个叔叔拉住了,不再吭了。

    “就是,你别胡说了。”我正要分辨,姐姐也连忙拦我的话头。

    “我是说真的。我也不想回那个家了。一点亲情都没有。天天都是没完没了的辱骂。我早就想逃走了。”我理直气壮地说。

    母亲却说:“别乱说。你还得上学呢,你成绩那么好,不考学太亏了。我一个人出去就是要饭也饿不死,你跟着我还咋上学呢?”

    叔叔们这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劝母亲回心转意,他们顺着母亲的话茬接着说我马上就要中考了,赶紧回家吧,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如此劝说了半晌,母亲这才动了心,语气缓和了:“谁说我要走了?我只是一时气不过,出来散散心。都这么晚了,咱们回去吧。”

    五个人,两辆自行车,骑车已经载不完了,只好都步行。经过灯火通明的长春街头时,正看见长春中学的几个教师以及副校长等人向北走来。他们认出了我,问我干嘛去了。

    我只能语言模糊地敷衍着:“有点事儿……”

    “马上就中考了,一定要把中考当成第一要务!别让别的事儿耽误了升学大计!”副校长拉住我的手,殷切而诚恳地说,“你是咱们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个希望之一,可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啊!”

    别了老师们,下了长春街向家走,半路遇到了正骑车赶来的父亲。这时,不管别人怎么批评,他都以沉默相对。

    父亲就是这样,当正处在气头上时,他的脾气一发起来就不受控制,无论多么恶劣的话都能骂得出来,而一旦气消了,又会暗地里自责自怨,自卑不堪。从文革中走来的他,目睹了过多的不公,吃了太多的苦,生活压力过大等等,又加上以前在社会上所受的各种伤害,都会在性格中留下伤痕,而平时的乖张行径,便是这伤痕的反应。按书本上的描述,他这应该是典型的躁郁症,既脾气暴躁,又忧郁悲观。

    母亲不识字,唱歌只会“东方红,太阳升……”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干起活来不要命,曾经是多次在公社里干河工时获得劳动模范的称号。书本上说劳动光荣,偷懒可耻,我这光荣的母亲也就因为年轻时过于劳累,年纪大时得了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毛病,如果不喝止疼药,便疼得无法走路。狗日的当年政府并不会因此对她有任何补偿。

    母亲最常说的话题是六零年饿死人。当年已八岁的她饿得双腿浮肿,赶着一头瘦得皮包骨头的小猪在红薯地里瞎拱,每每看到小猪翘起屁股嘴巴前蹄一起上便知道是拱到了烂红薯,便赶紧把猪赶跑,把红薯扒出来。如此忙活一天,再加上沿途摘来的野菜和草根,回家就做成了一顿饭。虽然不足以填饱肚子,但勉强能维持生命。饶是如此,她那个已经六岁的妹妹也还是没有挺过那段悲惨岁月。(未完待续)
桃花缘尽卷 第004章
    六零年饿死人的事儿比比皆是,也是老年人的记忆中最悲惨的岁月,其严重性甚至超过了蒋介石炸黄河导致的发黄水。我们这里是黄泛区,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记得那时黄河水是如何遮天蔽日地淹过来,以及随后的饥荒。

    但六零年的饥荒才是最严重的,很多家在那个时代被灭门绝户,甚至村子整个儿死绝的都有。但我们村却幸免于难,因为村里唯一的那位党员,跟上边派下来的搜检督导队以党性保证说,刘楼已经搜过了,不需要再翻二遍。于是在周围其他村都被翻个底朝天、所有粮食都被搜走的情况下,刘楼则保存了相对丰足的口粮,而没有饿死什么人。也就是在那一年,村里打了好多年光棍的几个大龄男人,都有了老婆。因为远远的外乡女人,为免去在家活活饿死的命运,听说刘楼有吃的,就摸索着找来,为了一口原本只是给牲口吃的红薯叶野菜汤,而宁愿留下来,打都打不走。

    “想起六零年,两眼泪涟涟……”这是母亲常唱的顺口溜,混在“东方红太阳升”等红歌之中,尤其显得讽刺。那个理想主义至上的伟大领袖,为了那高高在上的伟大理想,却造就了罕见的人间炼狱,充分说明大而无当的理想有多大的危害。

    父亲高中毕业那年,文革尚未结束,高考没有恢复,这使成绩一直拔尖的他毫无用武之地,下了学,为了娶亲,只好随乡邻去淮北拉包子。所谓拉包子。就是拉着一辆架子车,从远在几百里外的淮北,历经数个昼夜,拉回来一些煤、盐之类的日用品换钱,当时既无平坦的公路。又无额外的助力,只能凭一身蛮力,和难以果腹的家常伙食,其中苦难,可想而知。

    父亲有两个哥哥,都已成家。且把家产分光了。父亲因为上学,婚事拖延下来,为了成家立业,必须靠自己奋斗。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家族传下来的一个传统。

    上一辈中,爷爷是家中独苗。且是遗腹子,其成长经历可以说是艰苦异常。爷爷不识字,但懂得很多道理,因为听戏和唱书,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学问和典故,并且自己也学会了讲古记(古记,土话,即古代的故事)。小时候。常常一个下午听爷爷讲古记,其中故事,不光包括“青蛇白蛇爱许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爱情故事。还有许多秀才赶考、金榜题名、为官作宰、衣锦还乡的事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好心的读书人在赶考的途中,过河时搭救了船上的一窝蚂蚁。后来考试时,一个关键的字少写了一点。考官阅卷时,那缺失的一点上密密地顽固地趴着几只蚂蚁,考官看得眼花。没有看出错处,给了高分。使其高中。

    爷爷善于讲古记,却很少提自己的事儿。唯一的一次。是在一个大学纷飞的年关,穿着一身厚厚的黑棉袄棉裤,扎着白腰带——那时候的农村老农典型的装扮——的爷爷来到我们家,给我、弟弟以及表弟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13岁时,正值日本投降,百废待兴,为了养家,便出去打工挣钱。讲他当时所受的欺侮和磨难,说到辛酸处,忍不住涕泪横流,痛哭不止。当时的我不过七八岁光景,也被感染的热泪盈眶。爷爷所说的他自己的事我大都已经不记得,只隐约记得他当时的几句感叹:无论有多苦有多累,都不要放弃,一定要自强,好好活下去。

    这也是爷爷所懂得大道理中最重要的一条:活着,把生命留下,只要人活着,只要有人,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因为这,他倾尽家产给长子取了媳妇,像古代皇室和豪门大族那样,实行长子继承制,把绝大部分财产都分给了长子(虽然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家产)。

    次子结婚时,他又把刚挣的钱都填了进去。爷爷做得一手好木匠活,奶奶是村里最好的接生婆,这都能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一笔额外的收益。

    父亲排行老三,且学习成绩优异,先前因为上学,就没有考虑成婚的事儿,爷爷也没给他留什么财产。再说,上学虽然不需要花什么钱,但得从家里带粮食吃的,而没有任何产出,其他兄弟姐妹嘴上不说,心里也有意见。

    所以高中毕业后,眼见前途无望,认识到回家成婚生子是第一要务的父亲,便回了老家自力更生,拼命要强,拉了几年包子,赚了钱盖了三间泥墙草顶的房子,娶来了母亲,生了三个孩子,也就是我们这一家子。结婚时,母亲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大龄剩女,因为嫌当时说好的对象脾气坏而退了亲,谁知嫁给了同样坏脾气的父亲。

    那时候,公社大锅饭食堂破产,分了单干,每家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生存。五口人近十亩地,几乎没什么机械,每次耕地,需要集中两三家的耕牛一起,一天能梨上二三亩地。而到了麦收时候,就更是忙得不像话,一个麦季下来,人人都累得虚脱了一般。

    就是这种情况,助长了父亲的坏脾气。每每干活累极了,打牲口,骂小孩就成了他发泄怒气怨气的手段。有时候母亲也会跟着一起挨骂,而她又同样刚烈,不愿忍受,于是这个家就常常吵闹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爷爷那一代,刘楼不过是二三十户、不足一百口人的一个小村子,由于小日本入侵和内战拉壮丁,每个家庭几乎都只剩下了一颗独苗——除去现任村长的老父。当年为了躲兵灾,他自断右手中指,没了扣动扳机的手指,当兵自然是不行了。他侥幸留了下来,后来娶了媳妇儿,生了五个儿子,如今个个成了一大家子。成为村里最大的家族,他的长子进而连续多年占据了村长的位置。

    如今的刘楼,已有六七百人口,分了五个生产小组。老宅子住不下了,村干部们重新规划。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和五组组长的父亲设计出了现在刘楼的样子:每两户相邻。南北东西各十户。这也是方圆十里内的村子规划最好的一个,其他村各村各户大都是零落促狭,不合章法的。

    分单干后没多久,各家凭着土里刨食,或卖粮食、或卖牲口,换来砖瓦水泥。陆续都盖起了红砖青瓦房。

    我家位于村子比较靠中央的位置,回到村里时,叔叔们都各回各家了。我胸怀忐忑,怕父母再吵起来。并暗作打算,假如父亲再度发难。我将坚决站在母亲一边,跟他斗到底。

    好在父亲一直只是阴沉着脸,唉声叹气。母亲和姐姐做了饭一家人吃了,各自睡了,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事儿似的。

    而我却迟迟难以入睡。许多繁杂的思绪搅扰得我无法安眠。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由秦争辉提出的那个,也是我常常思索无度却不得要领的: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考学无望。秦争辉曾经在一个无人知晓的晚上,左手拿菜刀,对着自己的右臂一番狠剁。只剁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前后总得有二百多刀,一边剁,一边骂:叫你做不好!叫你做不好!”秦争辉扯开袖子,露出包满绷带的右臂,对我描述道。

    我大感意外,非常震惊。但当时并未为他自残的行为感到痛惜,反倒书呆子味儿十足的夸他是当代苏秦。在学古人“锥刺股”呢。

    就像前次秦争辉提起的那个话题:“你说人活一辈子究竟有啥意思呢?辛辛苦苦,饱经风霜和凌辱。毫无尊严,受尽波折,真的还不如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畜生。说白了,活着就是受难。”

    虽然对他的说辞心有戚戚焉,但却不甘于如此悲观厌世,可据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所见所闻,也的确只能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受难。

    不管是从老年人口中听来的悲惨遭遇,还是自己感觉体悟,都完全逃不掉这个圈圈。

    因为苦难是必然的,其中最大的苦难便是死亡,而死亡是谁都逃不掉的。纷纷纭纭,终生忙碌,到头来不过都是一场空而已,再多的钱财也带不走,如历史上那些大地主大财主;再大的名誉也会一朝尽毁,如某伟大领袖。全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那些伟大理想和崇高意义已经完全不算数了,因为那些玩艺儿过份虚假,只能当成说说而已的废话,若当了真,你便沦为笑谈,沦为书呆子,沦为学究故态。这也是我的伟大理想遭到嘲笑,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的根源。

    可那些理想不作数的话,人生的依托又是什么呢?权势名利非我所欲,强权暴力也非我所欲,因为在我看来,这些身外之物不过都是奴役人的缰绳和锁链罢了。你接受这些,去争取这些,蝇营狗苟地追求这些,成功了,你虽出人头地,令人艳羡,甚至会为庸世俗人所念叨,可然后呢?不过仍是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即便你成功了,那么你的大好年华也就成为了你所追求的这些东西的陪葬品。你是什么?你肯定不是你所吃喝拉撒的那些物质,虽然它们构成了你的身体,但你只是借助于它们而存在而已。事实上,你不是那些物质,你就是你的行为本身,你就是你所做的,你的所有行为就构成了你。人生短短几十年数万天,为任何你所不认同的东西卖命都是不值得的。

    在我的知识领域中搜索万遍,我也无法找到能说服自己的活下去的理由,找不到人生的依托和归宿所在,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我自问着自己,迷茫而找不到出路。

    世俗的答案很简单,简单到令我无视。他们说:“活着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基因繁衍。”或者说,活着就是为了满足各种*,食欲、*、权利欲,酒色财气等等。可我却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觉得人若如此,便与牲口无甚差别。它们也是为了满足各种*而活着,也是为了繁衍基因而存在。

    基因造就了我们,并使我们做出各种行为,委曲求全,只要能把基因传下去。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不管是伟大的母爱,还是苟且偷生,都逃不脱这个藩篱。基因为我们设定了各种*,刺激我们生存下去,那些六零年险些饿死以至于委曲求全嫁给拙劣农夫的女人们,也就是在基因所造就的饥饿感的促使下逼迫自己委身于正常情况下根本不会多看一眼的村夫胯下。

    我可怜的母亲。自尊心强,本不堪凌辱,却为了孩子能长大而经年累月忍受辱骂厮打,这是伟大的母爱,但何尝不也是基因所促使?

    一切被基因所促使不得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的行为。都是不自由的,都是基因的奴隶。就像一个从空中落下的球,遵循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没什么自由可言,也是自然规律的奴隶。

    人之为人,应该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基因的奴隶,做自然规律的奴隶,否则。活着,何如不活着?

    我们生而自由,为何自己的思想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选择却要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制约。不管是官样教科书,还是长辈们的耳提面命,如果这一切条条道道都是我们所不能选择就必须接受的,我们必须按照规定行事,不容有任何逾越,我们又有什么自由可言?在这些外来思想的支配下的行为。本就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只是木偶。只是奴隶而已。

    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真的是生不如死。行尸走肉而已。

    痛感自我的迷失,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充满了虚假之气的皮球,或一个糟糠满腹的绣花枕头,总觉得过去的岁月都是白活了,这就是从完美的左倾的教科书中抽离出来的感觉。

    我活得毫无尊严。虽然拿了贴满墙的奖状,足以证明我智商聪颖,但一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的标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