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翻晒金桔的时候,王况突然想起,这是送给长孙皇后的,所谓人要衣妆,佛要金妆,那这装金桔的罐子就得讲究些。可上哪去找白瓷罐呢?就王况所知,这个时候还没有白瓷出现,即便出现也估计是躲在哪个旮旯头不为人知。这个时候比较出名的还是百里外的建窑(今福建建阳)的黑瓷,不过人家那主要是烧礼器的,想要现成的罐子估计很难。想起在刚才在纸笔店里见到过一个白玉笔筒,寻思着也能用。就又跑了一趟纸笔店,纸笔店掌柜自然是很爽快的让了出来,本来他这笔筒放建安也没什么人会买,既然王况要,就卖给他了,也不便宜,一个笔筒也花了王况十三贯,用价值十三贯的笔筒来装成本只有不到一百文的金桔,这大概也只有王况能想得出来,不过想想后世那极尽奢华的月饼包装,王况也就释然,好歹我这金桔也能卖个三五贯吧,王况已经把这金桔定位在了高端产品上,将来就跟后世的桂花茶礼盒一样,一盒里面装一罐桂花,一罐金桔,还得让买的人一定要用白玉杯来泡,方显得高贵。

分割---

这章的金桔做法;虽然灰雀小时候见过;但时间过去这么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今天还是特地打电话回老家问了许多人的;同时问到的还有桂花的做法;以后会写出来。今天还是只有一章。

求推荐求收藏哦;您的支持是灰雀的动力呢;每当看到收藏和推荐猛涨;灰雀就干劲十足。

另外;本书主要还是侧重于多写些吃食的做法;想写轻松点的生活文;不会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可能会让一些书友失望。不过这是灰雀的理想;生活就该轻轻松松的;不是么?

第七十四章出发

第三天下午,打铁铺就把王况要的东西送了过来,王况又自己一个人呆屋里捣鼓了半天才出来。【'【'

这几天,徐国绪在建安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不用再伺候别人。虽然他只是个小黄门而已,这样的身份还不至于让别人来伺候他,但是比起在宫里,那就是天差地别了。天天吃着富来客栈送来的不重样的吃食,有的是他以前从没吃过没见过的,有的是以前都不爱吃的,但这富来客栈做的就是不一样,比如说白菜吧,在长安大户人家都不爱吃的,要吃也是吃菘菜,因为还没有厨师能把白菜的苦味给去了,但人家富来客栈就有这能耐,能让你分明吃到白菜的苦,但又不觉得那是苦,反而是一种别样的味道,要不是这是冬天,菜蔬稀少,他不得不吃白菜,否则还不知道白菜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美味。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建安有那么几家店里做的吃食味道也是不错,一问之下,都说是小东家传授的,而且还是分文不收,这就有点意思了。这些天让徐国绪对王况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起来,这个不把厨艺当做宝一样藏着捂着的小郎,有点让他看不透。因此,在好奇心驱使下,也让他听到不少有关于王况的传闻。

李业嗣这些天都是自己独来独往的,显赫的家世让他有点瞧不起徐国绪,也不愿意与一般人来往。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常去富来客栈吃酒,但都谢绝了富来客栈请吃的美意,全都如数的付了钱。知道这事的王况也只是笑笑,这个李业嗣只是有点清高罢了。【'既然他不愿意与自己交往,自己也没必要热脸去贴冷屁股就是。【'从李业嗣第一次见到自己能说出那样的话来看,李业嗣也不是那种纨绔子弟,估计只是不习惯和人交往罢了,这倒和后世网上传言的他的军神老爹有点像。

王况抽了个时间,和徐国绪定下了启程的日子,在五天之后。徐国绪本来还有些不大愿意,他还想多呆几天呢,不过在听说王况会在这五天内准备好路上的一应吃食后,也就答应了。当然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催促王况的样子来。

对此次长安之行,王况并没怎么放心上,本来这就是他计划中的一步,这几年来所做的一切,都为的是这次长安之行。相比之下,孙铭前就没这么淡定了,皇帝召见啊,有多少人几辈子几十辈子想都不敢想的,竟然就这么落在了王况身上。所以这些天他是忙前忙后的安排,惟恐王况准备的不细,把什么给落下了,白白浪费了这一次机会。现在孙铭前光马厩一天就要跑好几次,检查检查一下马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凉了什么的。

和王况同行的还有林荃淼,本来他是要开春后才动身的。但这次王况到长安要住在林家,林明担心王况到林家认生,没个说话的伴,就把林荃淼提前打发了。林荃淼哪里有不乐意的,要是自己一个人走,路上吃的就没那么好了,现在既然跟着王二郎走,林荃淼相信,即便是带着的吃食吃完了,王况也能整出一桌美味佳肴来。

这次王况准备带着王冼和孙嘉英一起去,孙铭前这两年一直没给孙嘉英找到合适的武术教习,所以这两年孙嘉英还只能是跟着柳老先生,看自己哥哥孙嘉翰如愿以偿的跟王况学厨艺,他早已经是羡慕的不得了,一听说王况要带他去长安,一蹦老高,差点没把自家房顶给捅个窟窿。

王况带他们俩去就是想让他们见见世面,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要总窝在一个地方,不会有什么出息。王冼并不是个读书天才,但是他喜欢读书而且刻苦,这对王况来说已经足够了,不是天才不要紧,只要帮王冼把路铺好了,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王况要带王冼去长安,柳老先生是双手赞成,本来他也想跟着出门遛遛,耐何年纪大了,怕路上吃不消,只能作罢。

建安城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王况要去长安的事情,这些天都会有不少人上门来寒喧两句,让王况又感受到了后世小时候在乡下,要出远门时,街坊邻居都会来看看,说两句吉祥话的温暖。

当然也有人是来托王况带点东西给王况要去的路上沿途亲友的,从建安到长安,官路只有一条,要先去扬州,然后走水路经大江(长江)过汉水,到襄阳再走陆路去长安,当然若是只身快马,一路走陆路也能到的。也有人是托王况采买些东西的,当然都是轻的容易携带的东西就是。

等到出发这天,光是别人托带的东西就满满的一马车,有带茶叶的,也有是书信的,也有是老母亲带给在外求学或讨生活的儿子的鞋,又或是妻子带给丈夫的荷包等等。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徐国绪有时候来客栈看有人找王况托带东西,还会笑呵呵的给王况补习一下地理知识,比如说陨县在哪了,到了一地后又要找谁了等等。这些都是和王况的认知不同的,让王况也感觉到了唐时人与人之间,甚至是贵族与平民间的关系并不似宣传的那么紧张。

从州衙到北门,只有几百丈的路,以往一盏茶工夫就走完的,出发这天,王况的队伍竟然花了一个时辰才走完,一路上都是相熟或不相熟打招呼:“小东家早去早回啊”;“小东家一路平安啊”等等。而徐国绪和李业嗣竟然没有半点不耐烦的意思,有时候还会帮着回礼。

王村在王况要经过的路上,有一条岔路拐进去,不远就到的。王况他们到了岔路口,就见陈大牵了一匹马在那侯着了,原来是王凌担心王况到长安后没有护卫吃亏,就交代了陈大跟着,陈大是那帮人里最机灵的一个,而且身手不错,尤其在阎王那走过一圈回来之后,对敌人下手更是狠辣,出手全不留情。所以有他跟着,王凌也能放心。本来王况已经带了高三的,不过高三除了当乞丐时养成的机灵和敏感外,没有任何的武艺。

对于长安之行,王况并不觉得自己有危险,自己一个做吃食的,又不会和人有冲突,政治上的东西,王况打心眼里就厌恶,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曾经就因为说了一句世界上最卑鄙的人就是搞政治的人而差点和自己老爸多年的兄弟闹翻。至于说利用自己后世掌握的东西来帮李老二开疆拓土成就大大帝国的想法,王况从来也没有过,他并不想改变历史,要是历史改变了,后世有没有自己还两说。

分割--

灰雀心里那个郁闷;刚刚码好的四千多字;突然跳闸;一个多小时的黑暗;结果惨不忍睹;只回忆起这点字来;也没了继续写的心情了。

第七十五章黄大夜半送人头

第一天,队伍的行进速度还比较快,由于没有步行的,不是坐马车上就是骑马的,一天时间就赶了两百多里路,赶到了唐兴县(今浦城),准备休息一天再翻越栖霞岭。唐兴县比建安辖区小得多,大约只得后世的一半左右(北起栖霞岭,南到樟元山),辖区内的方言属于闽北方言的一个分支,具体地说是带吴音的闽北话(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92年灰雀去东北读书,和几个老乡在上海转车的时候,由于有几个小时的空闲,就将行李全寄存了,空手去逛上海,结果是路人纷纷向我们打听地名,原因是我们说的浦城话中的“我们”说的是“阿来”,这和上海话的“阿拉”极为接近,因此被人误认为是上海的,而主流闽北话里的我们是说“阿你”或“阿?你”)。唐兴虽小,但名胜可不少,有江郎才尽的梦笔山,有闽越王筑了行宫的越王山(今县城内的仙楼山),还有后来徐霞客来过两次的浮盖山及小武当,以及刘基的《苦斋记》中的匡山以及曾被列入“天下十大名山”的渔梁山等。

唐兴县令芩余子早得了消息,给王况他们安排了食宿,当然以他的身份,自然不需要亲自出城门迎接,徐国绪只是个小黄门,而李业嗣也不过一个八品下的校尉。但他也知道王况的一点事情,尤其是亲家慎家(灰雀这里没有半分对真德秀先生及其后人不尊重的意思,因为实在是查不到真?秀族谱,只能编个关系了,见谅见谅)得了辣椒酱后也给他送了十几罐来用做打点,结果自然是比起往年送其他东西好使得多。再加上前段时间使君送来公文,言明了让人出外开建安小食店的前因后果,他心里对王况还是有点感激的。如今见王二郎竟然已经惊动了京里,虽然说是皇帝召见等他到长安皇帝会不会忘了还是两说,但至少目前来看,这王二郎总还是有些能耐,说不得要好好亲近亲近,所以在接到王况的时候,就派人去通知慎家了。他敏锐的从王况给慎家那么多辣椒酱里闻出了这个王家二郎对慎家有好感,故决定还是有慎家出面接待比较好些,一来不会落了自己面子,官场上也说得过去,我县令总是没权让别人不接待客人吧。

当晚自然是宾主尽欢,因为王况做的吃食已经在建安确立了龙头地位的关系,慎家带来的厨师不敢掉以轻心,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劲,巴望着自己做的吃食能入得了这个建安吃食表率的法眼,指点一二,那就受用无穷了。而王况也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唐兴人,又把豆腐丸和金桔的原产地给挪到了建安,心下也有点补偿的意思,就都指点了几句,并教会了他们做水煎包(后世浦城曾经流行一时的小吃,也就是煎包,不同的是要先煎一面,然后加水和少许的酒焖熟煎干后再煎另一面)。结果是后来慎家也没独藏了水煎包的技艺而是广泛传授开来,芩余子也仿效了州衙门的做法,让学得水煎包的人家都出外开铺子去了,因此而造就了几年后建安小食和唐兴煎包遍及全唐的一大奇观,这是后话。

徐国绪见王况的影响力竟然已经从建安扩到了唐兴,再想想来路上听到的,富来客栈短短两三年内一跃而成江南两道首屈一指的客栈来,对王况又高看了一眼。而李业嗣原本还以为在长安听到的有关王况的传言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内,这下见到连地方豪族的厨师对王况都是毕恭毕敬的,也开始不敢小瞧王况了。

徐国绪也是读过些书的,对越王山和梦笔山的典故当然也是知道不少,来的时候由于是要急着赶去建安,行程匆忙,现在回去就不用那么赶了。既然来了,总是要去凭吊一番,方不落了自己也是属于文人骚客的一份子。而这两处又都在唐兴城郊,一天的时间也够他逛了。因此第二天便兴冲冲的带了几个羽林军,和林荃淼一起携了食盒往梦笔山风雅去了。

李业嗣对这些兴趣都是缺缺,倒是听说在唐兴南边发现有铁矿,就自己带人去看了,作为军人,他更喜欢铁要多些。

梦笔山和越王山王况后世都去过,尤其是越王山,王况在读中学的时候是天天早上跑步上去读会书再下来吃早餐上学的。对梦笔山,王况没什么兴趣,又没什么古迹,倒是越王台,王况很想去看看千多年前的越王台是不是和千年后一样只剩了一个土堆和几块残破的石碑。因此就自己带了王冼和孙嘉英去越王台。

让王况大感意外的是,这时候的越王山上竟然有不少人,而且越王山上还有个小殿,保存尚完好,那些在越王山的人看打扮应该大多是县学里的学子,有的坐一角拿了书摇头晃脑的在念,有的抬头看天一付思考状,也有是三两个坐一起吃酒做对的。这些人对于王况一行人的到来也只是多看两眼,就又都忙自己的去了。

在越王行宫侧的几块石碑边上站了一会,王况就带他们回去了,来这里只是个纪念而已,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回城的路上,碰到了几个年纪尚小的学子,正在争论不休。王况走过的时候正好听到,起因就是这帮学子相约了来越王山,各自都带了点吃的,但有个学子或许是因为匆忙,把生鸡蛋当成熟鸡蛋带了来,引起大家的埋怨,又都在讨论该怎么把鸡蛋做熟。

见他们吵个不停,这个说要煎了吃,马上就被人反驳说连锅都没有怎么煎,还有想说煮了吃的,话到一半见提议煎的被反驳了,想想煮也是要锅的,就又把后半句给咽了回去,又有说烤来吃的,结果引起一片哄笑,说是他五谷不分,鸡蛋可是烤不得的,一烤就炸。

“谁说鸡蛋就不能烤的?”王况见他们吵的热闹,就上前去。

“哦?鸡蛋可以烤?如何烤?这位兄弟你倒是给我们烤烤看。”

王况见他们已经生起了火,就让他们把随身带着的草纸贡献出来,将鸡蛋用草纸里三层外三层的包个严严实实的,再将其用水浸湿透了,丢到火堆里去,又让他们顾着火,不要让火堆灭了。约摸一刻种,火里就传出了蛋壳的焦味。这时候再扒开火堆,鸡蛋外裹着的草纸已经烧没了,蛋壳也是焦黄焦黄的,基本都裂开了一两道大大的口子,但就是没炸。等凉了一会,再剥开鸡蛋,顿时混着点蛋壳焦香味的鸡蛋让那几个学子口水直流,也顾不得王况在旁,手忙脚乱的吃了起来。王况也不跟他们客气,拿了三个鸡蛋,自己三人一人一个,一边吃一边走了。本来这鸡蛋用泥巴糊上也能烤,但是烤的鸡蛋无意例外都会裂开,若是用泥糊,一是泥味会进到蛋里去,不好吃,二是泥糊的短时间内不能把蛋壳烤焦,而烤鸡蛋要吃的就是要让蛋壳靠得微焦,焦香味渗进蛋里去才好吃。而用湿的草纸正好,草纸吸水量大,等纸一层层的烤干烧完鸡蛋也就正好熟了。

“这是谁啊?竟然能烤鸡蛋。”一个学子嘴里含着鸡蛋,一边往外哈着热气,一边口齿不清的说。

“别说,这烤的鸡蛋还真比煮的好吃多了,往后我们带鸡蛋来就都这么烤好了。”

“哎,我可听慎家的小郎说了,说是昨天建安来了一队人,是去长安的,里面有个他们慎家的贵客,据说做吃食没的说。你们说会不会是他啊?”

“没准,我也听前几天建安来的表哥说过几次,说是他们那有个富来客栈的小东家,做吃食一流,据说这次去长安是皇帝召见。瞧他面生得紧,这唐兴城里常来越王山的人我们大多认识,或许就是他也不定。”

也就打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从唐兴出门的学子慢慢的都学会了烤鸡蛋,有的出门游学还会带着几个生鸡蛋,生鸡蛋虽然容易破,但胜在保存期长,冬天放上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就是夏天,放上十天也不轻易坏,不像煮熟的,三五天就坏了。

当晚,王况做了几个俯卧撑,又做了会单腿蹲,洗刷完毕后正要睡下,窗外传来几下叩击声,王况吃了一惊,这夜静人深的,而且还是在县衙内,外面又有羽林军,可以说戒备也算比较严实了,怎么还有人半夜叩窗?

想了想,来人应该不是存了坏心,否则就不会叩窗提醒他了,不过为了谨慎,他还是将身子藏在窗边的一根柱子后,问了声:“谁?”

“恩人,是某黄大。”来人压低了声音,但王况还是听出了黄大的声音。

王况把窗打开,黄大一跃就跳了进来,手里提着个包裹,伴随着一股子的血腥味。王况点灯再细看黄大,却见他满身是血迹,尤其是胸前一大滩的血迹更是吓人,都已经干了,结在衣服上。

“怎么了这是?”王况大惊。

“恩人莫担心,某并未伤着,这身上的血是他的。”黄大把手中的包裹放到桌上打开,赫然是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头,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似有不甘。

第七十六章和敌人不谈光明正大

“这是谁?”王况看到人头,吓了一跳。【'连忙跳开:“拿走拿走。”这个黄大,几个月没露面,竟然干出了杀人的事来,若要是被杀的是穷凶极恶之徒还好,若要是无冤无仇,这事情就大条了。

见黄大有些体力不支的样子,等黄大把人头又包好放到一角落里,王况才让他坐下说话,又从包裹里拿出干粮卤味和一馕酒给他,幸好王况后世有低血糖的毛病,养成了随身带着吃的习惯,否则这大半夜的要去叫高三拿吃的,就要惊动不少人,李业嗣可是就住同个院里。

黄大坐下就狼吞虎咽起来,看样子是饿了一天了。

“说吧,怎么回事?”见黄大缓了点,王况问到。

原来黄大自从那次揭了王况的招贴后,又随着商队北上了。在栖霞岭上又遇到了劫道的,这栖霞岭正处于闽浙赣交界处,山高路险,属于三不管地带,平属常有盗匪出没。这次黄大就没那么幸运,没能逃脱,被抓了起来,本来也是要被砍了的。黄大见势不好,就编了通谎话,说是要投靠盗匪。贼首因抓黄大很是费了些工夫,见识了黄大的腿力的,觉得留下有用,就留了黄大没杀。

这股盗匪平属狡猾,每次总远远的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但凡有官兵前来便远远遁走,而大商队他们也不动,就专门动小商队,而且向来不留活口,因此这两年总是有商队失踪,却不知道是谁干的,而失踪的又是小商队,所以也没怎么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