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凌比王况先一步到的道观,这时候他正站在一边,仔细的看着那泥胎塑像右手拈着的兰花指,见王况等人进来,就往后退了一步,让王况上前来看个仔细。

王况这时候才是第一次真正认真的打量着这个泥塑像,尤其是它那拈着兰花指的右手,越看这塑像,王况觉得越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异,似乎这个塑像,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顾不得想那么多,王况端详了一会后,就开始围绕着塑像的三面上上下下,仔细的查找了起来,塑像的后背就是墙,那堵墙还是原本的墙,当初这个道观,也就只有塑像身后的墙是完好无损的,既然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墙也就保留了下来。

绕了两圈,都没什么发现,王况突然想起所谓泥胎像,都是中空的,泥胎塑像的建造比起木胎来甚至更要复杂,要先用湿砂堆出一个人的轮廓或者是用稻草扎出一个人形,然后是一层麻布一层掺了糯米鸡蛋清的泥糊上去,密密实实的糊上至少十来层达到至少两寸来厚,然后再在外面糊上一层更厚的粘土,等半干了之后才开始塑形上彩等这些细节部分。

而不管是以稻草为里还是以砂为里,都会在塑像的后背开个口子,因为塑像完成后,想要上神坛还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要抓一只蜂子,将泥塑像内容物掏出来后放到泥塑像的里面,为什么这么做,王况没去了解过,有人说是给塑像注入生气,有的说是开光等等,各种说法不一。而那个口子,不会再用泥糊上封好,而是会用一截桃木削成塞子堵上,有的地方,则干脆将蜂子封在桃木塞里,再塞好塑像。

塑像和墙其实还是有一尺来宽的距离的,王况就爬到了基座上,侧着身子,勉强挤进了半个身子,伸出手去在塑像的后背摸索了起来,果然被他找到了那个桃木塞,王况一把就拔了出来,泥塑塞的桃木塞不可能很紧,怕撑裂了塑像,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泥塑会越来越干,那孔也会越来越大,桃木塞只消轻轻一拔就拔了出来。

先是看看木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在木塞冲里的一侧还有个小木塞,想来这个塑像的封灵就是采用将蜂子封在木塞里的做法,王况也没去拔那个小木塞,随手就将其放在一边,手又伸到那个孔洞里掏摸了起来。泥塑像并不是很大,王况又有半个身子塞进了缝隙里,加之泥塑的内里空间也不是很大,只比一个人稍微大一点的泥塑像,哪怕是坐着的,扣掉了几寸厚的泥壳,里面的空间,不过就是半尺来宽两尺来高的高度而已。

突然,王况脸上一喜,他的手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东西不大,也就王况的巴掌大而已,正好是泥塑背后开的小孔可以通过的尺寸。王况小心翼翼的将其拿了出来,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王况很小心,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将东西搞坏了,而且,这个泥塑对建安人而言意义不小,王况也不想把泥塑像给搞破损了。

担心还有什么遗漏,王况又伸手进去再摸了一遍,直到再三的确认了泥塑内里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后,这才跳下了基座,举着手中那个四方的东西端详了起来,王凌,徐国绪和李业嗣见王况拿到了东西,就也围了上来看。

天色还没有全黑下来,要等到全黑下来,也得等到普通人家都用过晚饭并且洗漱完毕之后,如今建安人已经不在意那点灯油烛火钱了,但是先辈们为了节省灯火而养成的天黑前用完餐的习惯还是被他们保留了下来,毕竟这是大家都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再说了,吃早点有什么关系呢?晚上若要是饿了,还有消夜么。

四四方方的东西,黑漆漆的,质地很轻,似乎是一个木头盒子,但王况却知道不是,这个东西,同样不应该是出现在这个时空的,这是一个在质地上很像木头,如果只看不摸,没人知道是什么,但王况的手能摸得出来,这绝对是人造的东西,木头的质感不是这样的,结合重量,似乎是塑料类的材料。

盒子倒是很明显的有盖,有锁扣,而且没上锁,王况将盒盖打开。徐国绪一见到里面的东西,“咝!”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第六一九章夜光

第六一九章夜光

随着徐国绪的一声“咝!”李业嗣也是一声的:“咝!”声音比徐国绪还要大还要延续得更绵长。只有王凌和王况没有声音。

将那俩家伙的表情收在眼底的王凌奇怪的指了指盒子里的东西,道:“这什么物件?灰不灰,黄不黄,土不啦叽的,有什么好处的?怎么李镇将和国绪你们两个是这么个表情?”他跟着王况都是叫徐国绪为国绪,对李业嗣,相对会生分一些,也是,李业嗣和王况的实际关系在经历了王况骂了一句月娘之后,就已经比别人眼中的关系要亲近了许多,但王况没说,李业嗣又是那一副性子,所以就连王凌也不知道,只当李业嗣也是和那三个小魔王一样的。

徐国绪“咝”是因为他以前常常见到过这种物件,但是只有内府库里有,在内府库外,他这是第一次见到,而且,不光是第一次见到,竟然比内府库里的相同物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大了许多。李业嗣的“咝”则是他也见过自家阿公手中常常把玩着类似的物件,知道其珍贵,而眼前的这个,足足有他阿公手中的几十倍大还不止。

王况也不说破,只叫了一声:“三白,关门。”登时就从房梁上蹿下一道白影,随即道观的门就咿咿呀呀的关上了,随即,道观马上就暗了下来,但也还能看清东西。王况这时候才将盒子往王凌眼前一递:“大哥,瞧仔细了。”

三白是从王况出门的时候就跟了过来的,这个小家伙,十几天没见到王况,这会有点想念了起来,没想王况是一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所以三白饶是心急也是没得办法,只能守在书房外,当王况从书房里出来后,就紧跟着王况不放,可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家伙的智力又见涨了,约摸瞧出来王况有事,倒也没有像以往一样的吊到王况的胸前去,王况要来道观,它当然也就跟了来,现在一听一整天没理会自己的主人突然吩咐它关门,喜欢得不得了,门一关,就又嗖的一下,吊到了王况的胸前,吱吱叫着,用手指头轻轻的碰一碰王况的脸,然后缩了回去,接着再碰,再缩,乐此不疲。

“你让某瞧仔细了,却又为何让三白关门?”王凌嘟哝着,将原本被三白的关门而吸引过去的目光又转到了王况手中的盒子里,下一刻,他也“咝!”了一声,这一声比徐国绪和李业嗣他们两个加起来的都还长。

王况手中的盒子里,正发着幽幽的蓝绿色光,那光说诡异吧,却又瞧着让人很是舒服,看着那光,仿佛整个世界从此就是宁静到了极致,这种宁静不是声音的宁静,而是情境的宁静,是心灵的宁静,宁静到了此刻原本觉得有点嘈杂的那些广场上孩子们的嬉闹声和院里的蛐蛐及一些不知名的虫子的鸣叫声在王凌的耳中,也仿佛仙乐一般的悦耳动听。

盒子里,静静的躺着一块巴掌大的长方形的物件,从盒子的高度来看,那物件也有一拳之厚,东西是方方正正的,只在上面的正中间,有一个四方方的凹槽,其他的就再也没什么。

这便是被王况称之为夜明珠的陨石钻石,也就是当初内府库里被徐国绪随意乱丢的几个夜光杯相同的材料,当初徐国绪还是在王况的指点下,才知道那不起眼的杯子的神奇,后来又陆续的发现了一些更小的或是茶盅或是做成小珠子的同样的东西,有几个被李世民赏给了那些开国大功臣,所以李靖手上也有一颗龙眼大小的夜光珠。

徐国绪吃惊是吃惊于此物件的大,这么大的四四方方的物件,怕是原材料至少体积还要翻一倍上去。而王凌,则是吃惊于他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东西,一眼见到,他的脑海里就浮现了夜明珠这三个字,这世界上,也只有夜明珠才能当得如此的称呼,可夜明珠不是珠子么?怎么是四方方的?这多浪费。

王况不吃惊,则是他知道,这世界上还会有一块比这大许多倍的陨石钻石,一千多年后,将躺在米国的某个实验室里,守卫森严,参观者要得到特别的允许,进去前还要全身检查,不得带任何的拍照工具进去,也没有任何一张的图像流传出来,那个东西的保密级别,甚至于要高过最新的隐形战机的图纸!所有的参观者,别说想研究,就是摸一摸都不行,都只能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匆忙的看一眼,就要被赶了出来。

“这是,这是夜光……?”王凌不敢确认,惊疑的问王况,王况点了点头。王凌突然如同脱力一般,一下瘫倒在地,饶是他如今对王家的财富之巨已经麻木,饶是他明知道王家还有一大笔的财富在王况的手中秘密掌握着,他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田黄是名贵没错,可百斤田黄也未必能换来这东西的一钱,这绝对是只有传说中才有的东西,只有那些志怪小说里才有的东西,如今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怎能不晕?而徐国绪和李业嗣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要不是以前见过夜光珠,怕是这会也要瘫倒了。

“大哥以前又不是没看到过这样的物件,长孙皇后赐给颖芝的凤冠上就镶嵌了一颗,不过没这么大就是了,只比黄豆大点。”王况笑了笑,伸手拍掉三白那伸出去想要够盒子里的夜光石(暂时就叫夜光石吧,毕竟它不是珠子)的手,三白不满的抗议了一声,却也乖巧的不再伸手,只是双眼一眨不眨好奇的盯着夜光石看。

这有什么?不就是一颗大点的陨石钻石么?要是让你们知道,茫茫的星空中,还有许多几万里之巨的大球,全是由钻石组成的,你们还不直接的口吐白沫了?这茫茫的宇宙里面,许多在地球上是稀有的东西,在宇宙里是遍地都是,所以王况从来对那些所谓的外星人威胁论是嗤之以鼻,你一个地球的资源能比得过茫茫宇宙么?人家既然能来地球,就不能去其他星球?以为外星人的到来是怀着恶意的人,就好比是那身上只有十元钱的乞丐,满怀戒备的看着一个亿万富豪,生怕他来抢自己的十元钱似的。

陨石钻石,顾名思义,那就是陨石的一种,而决不是地球上的东西,换句话说,想要得到这东西,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每天都要和地球碰撞上千百次的小小陨石里,千百次的碰撞都未必能有一颗能在燃烧干净成灰前掉到地上,更何况这么多流星和陨石里面,出现陨石钻石的机会是几百万分之一甚至是几亿或者更高的几万亿分之一呢?

所以,王况眼下手中捧着的东西,就只能是从天外来,而且,既然是钻石,硬度也是可观,不要说现在,就是后世都未必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将这么大块的一块雕琢成这样,而且,还是要掏出一个坑出来,打磨外表是难,但只要有耐心,有时间都能做到,但是硬的东西往往也是脆的,想要挖出一个坑的难度,那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这么大的体积。

王况已经不敢想象下去了,那个凹槽,想都不用想,王况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知道,那是为曹操量身定做的,大小,厚度刚好合适,只是不知道如果把曹操镶了上去后,会有什么显现发生?

王凌这才记起当初王况见到凤冠时说的第一句话:“这手笔可真够大的。”当时他还以为只是因为一个凤冠的赏,在大唐绝对没有超过十个的,如今才明白,王况指的就是那凤嘴里叼着的那颗不起眼的小珠子。

总算三人都恢复了平静,徐国绪这才注意到了那凹槽,皱了皱眉:“这谁干的呀?硬生生的挖去一块,这么浪费,难道他不知道这挖掉的一块,买个高昌国都绰绰有余么?不过倒也怪了,既然挖这么一块,必定是有用处的,只是做什么用呢?”完了,扭头一盯李业嗣,“李家小子,你有没见过这么大块的?”

“没有。”李业嗣咽了一口的口水,很是吃力的说了出来,徐国绪对他不太礼貌,那是因为徐国绪和老小魔王程处默他们是平辈论交,所以辈份上自然要高过他一辈去。但是随即,李业嗣又补充了一句:“某以前,现在,将来,都没见过这么一块。”

“要得,某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徐国绪哈哈一笑,赞许的拍了拍李业嗣的肩膀,可他个头比李业嗣矮了不少,这一拍,反而像是他想要攀上李业嗣一般。

王况也顾不得笑,他知道徐国绪的意思,虽然如今的内府库的东西随他取用,可这么怪诞的事情,还是不要让皇帝知道的好,李世民不知道就古井无波,而要是李世民知道了,最后肯定也会风平浪静,但中间肯定会有一些枝节和首尾需要自己去处理的,王况也不想麻烦。现在见李业嗣这么一说,王况也放心下来,转头对脸色已经恢复过来的王凌道:“大哥,帮我建一间地下密室,能容一人就好,要六面石壁的。”因为不知道曹操镶嵌上去会有什么后果,所以,需要做最坏的打算。

“二郎你知道这东西来历?”一听王况的安排,徐国绪就不淡定了。

第六二零章突破

第六二零章突破

一听王况说要建个密室,徐国绪马上意识到王况肯定是知道这夜光石的来历的。

“这世上的所有夜光,都来自于天上,而且,某敢保证,世上所有的夜光加起来,也不过几十斤,绝对不超过百斤。”王况盖上了盒盖,递到三白的手里,指了指天上。吊在他脖子上的三白,原本因为王况不让它去碰夜光而有点不高兴,这下见主人将整个全塞给了它,顿时是喜不自胜的,将那盒子紧紧的搂在了怀里,眉开眼笑的。

大家将道观又前前后后的检查了一番,这次就没有任何的新发现了,不过王凌不放心,道:“某明日便着衙役去问那些参与修道观的工匠,问问他们可有什么古怪发生过。”

“不必了,既然是兰花指,指的便应该是这个塑像,东西已经拿到,就不用再惊动他人。”王况想了想,出言否决。

王凌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但心里还是打定主意要问一问,只是要问的隐密些。

回去的路上,四人都没再说话,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明那个自称为项爷的老管家是没来过建安的,甚至是他当初在洛阳的时候,就没离开过洛阳的,可以说,自打他被长孙家收留了之后,除了长安和洛阳两地,其他地方都是没去过的,当然了,分属长安和洛阳两地管的京畿县是不在此例的,这些京畿县在世人的眼中,也是长安和洛阳。

要说被收留前是有可能来过建安,可是那时候他才几岁?才五六岁呢,五六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况且那时候还是前隋末,天下群雄逐鹿的时代,战乱频繁的时代,建安和洛阳,是分属于不同的势力割据的,就算再早到天下未乱的时候,建安也是属于那种听调不听宣的地方,朝廷对建州对岭南等地的控制甚至还不如现在的大唐对六诏这个藩属国的控制强。

“我想刨坟!”王况突然冒出一句话,把四人吓了一跳,徐国绪是一听跳得老高,随即压低了声音道:“二郎你不要命了?”李业嗣也是一脸的戒备看了看四周,然后盯着王况,等着他的下文。只有王凌,先也是一惊,然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相比较于徐国绪和李业嗣他们来,王凌对这个并不怎么在意。

刨坟,这是非常禁忌的话题,你要是这个坟中所埋之人的亲人,那你刨了,将坟中所埋的骸骨移到另一处地方,不会有人说你什么,反而大家多半会说你这是要给亲人寻个更好的阴宅,说你仁厚。可要你和坟中所埋之人无亲无故的,那么刨坟就是比杀人还大的罪过,这样的罪过,不要说是王况,就是长孙无忌恐怕都要落个一贬三千里,永世不得复用的结局,连皇帝要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刨了他人的坟,都要下个罪己诏,闭关自省的。

理由简单得很,你既然今天敢刨别人的坟,明天就敢来刨我祖宗的坟!任何一个皇帝,都绝对不会容忍这个现象的发生。而任何一个家族的坟,都是基本集中在一块地方,夜里还有守夜人巡逻的,不像普通的人家,埋了后,也就只能时不时的去烧点纸钱,逢年过节的摆上点东西祭拜一下,大家族的人下葬,大多都有陪葬,所以为防有人觊觎,夜里行那盗墓事,安排有专职的值守人的。

“找个人来认不就得了。”王凌最先想通了这一层,笑了。

“嗯,找个人来认,然后将其骸骨从长安挪到洛阳,我们又不是贪图他墓里的东西,这话说出去,谁信哪?”徐国绪也想通了,嘿嘿笑了起来,确实是,刨坟是禁忌,可要是项爷的亲属或者说以前的邻里这会找上门去认,说想要让项爷魂归故里而来乞骸骨,长孙家没有任何的理由来拒绝。只不过他们会在移坟前派人核实了身份,然后再一路的监督着就是了。而王况,只是想要证实他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想法,只要有人能看到已经死去两年的项爷的骸骨并回来报告给他就行了。

看来,得让魏小五他们先帮着物色了,最好的情形就是能打听到项爷以前的出生地,然后再去寻了他以前的街坊来帮这个忙,只要能找到,就有光明正大的借口,而要是万一找不到,就只好找人来冒认。不管他项爷是哪里人氏,找到他的邻里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除非他们那个地方小,战火烧到了他们那里,然后和曾经的王村一样的,落了个屠村的下场,那就希望一下就渺茫了许多,但也不是没有希望,王村不也被屠了,结果呢,现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王村当初的男丁是只剩了王况兄弟三个,可女儿也找到了二三十个。

“如此,某去安排。”李业嗣是最后一个想通的,也是徐国绪的最后一句话点醒了他,是呀,我们刨人坟又不是要坏人坟或者是贪图他坟里的什么东西,这和他人的刨人坟从出发点上就不同,因此从性质上也就不同,本来他那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熏陶出来的死心眼,一下就通了,况且,这也和他李业嗣有关,他也充满了好奇心呢。

“不能你去,你一安排,你阿公就知道了,你阿公自然是不会说与长孙臭老酸知晓,但没准会跟陛下说起这事,而圣人万一哪天酒后说了出来就不妙了。”当然不能让李靖这个死忠于朝廷的老头子知道这事,他会帮王况瞒着长孙家,但绝对不会帮王况瞒着皇帝,皇帝知道也没什么,反正他已经知道自己心中有秘密,也怀疑自己的来历,只不过是在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