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难得的是,花梨一般都是十木九空,也就是说随着树龄的增长,木材本身会从内部开裂收缩得更加紧密,从而形成一个个空洞,树龄越长的这样的概率就越高,但是那个家人说,他拿了块石头,仔细的从上到下都敲了一遍,发现这棵花梨竟然是罕见的全实心,没听到任何一点点的因为有空洞而发出的异常声音。

这样老的木料,都已经不用沉塘了,伐了来就能用上,比之于那些沉塘十年的木料还好好看,还要坚硬。若是能再沉塘十数年或者几十年,恐怕其价都能直追同等重量的白银。

南山,那岂不是自己后世的家的后山?王况一听慎戥将话说完,心里一动,南山可以说是当地的神山,山上几人合抱粗的树木,尤其是樟树,即便是在后世那样滥砍滥伐的情况下,也是随处可见,没人敢去动上半分的。

王况记得南山北面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个山洞,洞里有石桌石凳石床,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没人知道是谁住过的,当地都传说是有人在这里修道成仙,都存了敬畏之心,很少有人去打搅,洞里经常还能见到狐狸的身影。4∴⑧0㈥5

后世的寿山村,肯定不会是自己的,将田黄埋在那不现实,只能是运了回来再埋,可偏生,后世的王况一家,却是唐兴当地的外来户,没有自己的田地,没有自己的房产,唯一的几丘田,也因为高速公路的修建,队里以他们家是外来户的理由,提前收走了,一分钱的补偿款都没拿到。

只有这个南山,阿哥自从工作调动后,自己一家在这山脚下一住就是几十年,虽然住的是单位的房子,但是,这个南山的山腰之上,却是当地的村民从来也没有去打过主意的,那些个痞子行径,王况清楚的很,自己后院里一棵并蒂的金丝楠木,都已经长到合抱粗了,每到夏天,远远的就能闻到楠木散发出的好闻香味来,他们竟然敢下药将树给药死,以此来逼迫自己家将楠木卖给他们,好在王况深知楠木的贵重,多次打电话回去制止,不然的话,可能几千就被人扛了走了。

王况穿来前,一根直径三十公分左右的楠木料,已经被炒到了几百万以上,那些个痞子竟然想只用几千就将木材扛走,尤其还是最贵重的金丝楠,其心之贪,其心之恶可见一斑。但就是如此,那些痞子也是从来没有去打过南山顶上的千年百年老树的主意,那山洞里的石桌石床依旧完好的保存着。

慎戥的话,引起了王况的极大兴趣,那个山洞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开凿而成,那么这个时候山洞应该也在,如果这时候就有石桌石床的存在,或许,将田黄埋在那里是个选择,即便是不埋,只要随便的往那里一堆,相信也不会有人会想到,这些山洞里的,看起来似乎是满山上遍地都有的石头,竟然是价比黄金贵的田黄。

山上石头很多,没人会闲着蛋疼跑到山洞里去搬石头做什么,尤其是那被视为圣地的山洞,如果这时候就有了石桌石凳,那么就是安全的,如果没有,那还得防着后来住进去的人的破坏。

“南山是神山啊。”王况悠悠的,在慎戥小心的等着他的回话的时候,冒出了这一句。

“神山?”慎戥一听就吃了一惊,如果说这话是别人口里吐出来,他是不信的,但这话却是从王况这个传说是星君下凡的小东家嘴里出来,那就不可能是无的放矢了。

“小东家,您说南山是神山?”慎戥被王况这一下冲击得有点发懵,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神山啊,想当年。。。。。”王况依旧是抬头望天,他想起了曾经在南山钻山涧,钻野猪道的日子,那个时候,还在上小学的他,中午都是早早的一吃完饭,就跑到学校里,和伙伴们一起上山捉迷藏,采野果,虽然活动范围只是在山腰之下,但那种欢乐是其他的娱乐所不能给他带来的。

王况又走神了,他这一走神不要紧,倒是把个慎戥给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想当年?是哪一个当年呢?莫非是小东家真的是星君下凡,莫非小东家当年曾经在那里修炼的?莫非是小东家正是因为曾经在建州修炼,了解自己慎家,才会对慎家如此的看重?种种的疑问升上心头,不过,他却是不敢开口询问。

回过神来的王况一看慎戥的眼神,也是吓了一跳,可别以为我真的在那山上呆过,那成什么了?妖怪?修炼成精的鬼?这个联想可不好。

“哦,是那个教了某许多学识的大德,他说这是座神山,山上,应该还有个山dòn况回答起来是脸不红心不跳,谎言重复说了多次之后,就连王况有时都会有那么一丝的恍惚,说不定,自己真有这么一位“师父”?

那个疑似王况师父的“大德”,简直就是绝好的盾牌,一有问题,马上祭出来,管他什么问题,全给挡下,反弹到十万八千里去,慎戥也不例外,王况这么一说,就闭口不问了,神仙做事,神仙的来历,可不是他一个小小凡人能打听的。

问是不问了,但心里却是打起了鼓,小东家的“师父”说那是神山,那么,就一定是神山了的,说不定,那里还是小东家的师父曾经修炼的所在,不然的话,小东家怎么连那里有个山洞都知道呢?

既然说了南山是神山,那么那棵花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砍伐的了,不光是不能砍伐,还要加以保护才是,怎么保护呢?最好的办法那就是修个小庙小庵或者小观,无人看管的那种,隔三岔五的去上上香,有一个小庙做掩护,哪怕是再穷凶极恶的人,也是不敢乱动庙周围一丈内的一草一木的。

南山顶上无战事,就是后世最鸡烈的战争年代,福建省*委躲在那上面也是安然无恙,这点王况是知道的,所以,战火,最多只能烧到半山腰,现在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南山顶上的山洞是不是还是自己记忆中的老样子,若是,那么就说明一千多年是没任何变化的,田黄摆在那里也是安全得很,尤其是那个石床下,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是,王况对慎家派了去管理照料花梨的家人很是感兴趣,要知道,从慎家到南山,足有近两百里路,中间还隔了个樟元山和大胡岭,他竟然能跑到两百里外的南山来找花梨,还能爬到山顶上去,可见这个人在花梨上是用了心的。

问了慎戥才知道,这个照料花梨的,是他慎家本族中子弟,算是亲眼见到慎家跟在王况后面一步步的崛起的,既然小东家喜欢花梨,那么,不要说什么感恩啊什么的话,就光为家族计,他就已经很是上心了。这也是他去年冬闲了下来,没事情可做的时候,就到处的去打听,哪里有好的花梨,结果还真被他从一个猎户口中打听到了这么一棵,上去看了后,确认是极品的,这才回来报告。

至于山上有没有山洞之类的,那不是他关心的范围,所以也是没有留意,但既然王况说有,慎戥也就留下了心,准备回去让那人再跑一趟,查明了位置后,带小东家去一趟。

小东家刚刚的神态,已经很是说明问题,说明那个山洞应该是小东家挂念的地方之一,或许,就是他“师父”修行所在呢。

既然有人关心花梨的出路,王况总是要表态一下,闽越花梨的珍贵,在王况心中比黄花梨还要高许多,两种木材做的家具,王况都见过,总体来说,闽越花梨的纹理更细腻,更丰富多彩,颜色又是紫红色的,显得稳重厚实,尤其是经过沉塘在淤泥里埋了几年十几年的老花梨,色泽黝黑发亮,更显庄重华贵。

闽越花梨的比重也更重些,这些区别,主要还是气候有关,黄花梨的生长环境更好,气候更温和,生长速度更快些,质地也就更疏松一些,而闽越花梨所处的地方更冷,生长也就更加缓慢,纹理自然就更加细腻丰富多变。

后世的山上,已经找不到一棵花梨了,几乎都已经灭绝,这让王况很心痛,既然自己来了,就不能让它重蹈覆辙。

怎么办呢?若是这时候就开始大肆的利用花梨,恐怕不用几百年,就会灭绝了,只有加以保护起来,做到合理利用,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光是伐一种三还是不够的,种下的树苗,最起码也要两三百年才能成材,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伐一种三办法,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两三百年,才会真正的见到成效,到那个时候,花梨的黄金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在这样的时代,仅靠制度来维持,不是长久之计,还必须赋以花梨一层光环,让人对其存了敬畏之心,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于是,慎戥就从王况的嘴里听到了这样的说法,花梨积聚几百年的天地精华才能得以成材,因此是聚财之木,家有花梨三株,可让财不外流;家有花梨十株,可保子孙享福。就是真的要砍伐花梨,只要能做到有伐有种,也就代表了你这家的钱财流向,伐多种少,那就是收少支多,会越来越穷,伐少种多,那就是收多支少,会越来越富。

当然,你这家是否富贵,并不是花梨所能决定的,还有其他因素在起着作用,但是花梨的存在,却是必须的。总之一句话,花梨对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万能的,但是一个家族没有花梨是万万不能的。

王况这么说是有把握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盛世大唐,到了唐玄宗初期,更是到达了顶峰,家家粮米钱财充足,夜不闭户,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日子,王况知道一定会到来,但别人不知道,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加深人们对花梨的迷信。

尤其是在建州境内,因为王况这只蝴蝶的干预,不用几年就可以达到这样富足,所以,只要这个说法经过几年,就能得到人们亲眼“验证”,然后就是延续一百多年的盛世,花梨,也就能稳当当的坐实了“聚财之木”的美名,为了保证自己家里越来越富足,人们总是会千方百计的让自己家多拥有那么几株的,这花梨也是和桂花一样,房前屋后,都可以种得。

慎戥带着满怀的希望和信心回去回复那些托他来问话的人了,王况也在“监工”任务完成后回去了,今天是他最后一次来这里,十几丘的田,今天都已经抛完了秧苗,接下来就是平日的锄草看水这些细活,用不着王况来看,王况只需要等着秋收的结果就行了。

南山是神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的在唐兴流传开来,尤其是经过蒋溪口那个曾经带了王况去探路找石头的猎户亲口证实了,当初小东家站在南山脚下,仰望着巍巍的山头,感叹了一句:“这就是南山了。”后,人们就更加认定,这山就是神山(南山在后世真的是人们口中的神山,如今到山上去,遍地还是有参天古木,树身上都会挂着一把或是几把小竹弓,树下的石缝里,总是能找到香火的痕迹。)

既然是神山,那么山上的一草一木,可不能轻易的去动,尤其是那棵长了千年的老花梨,又是小东家说的聚财之木,长了这么多年头,怕是已经有了灵性,就更加的动不得,要是动了,说不定自家的钱财从此就如流水般的一去不复返了呢。

又有慎家出言说要在那山上,在那棵老花梨前修个小庙,唐兴城里但凡是有点资财的人家,都认捐了些钱粮,即便是农忙时节,小庙也还是很快的就建了起来,一些常在山腰上打猎的猎户,自告奋勇的担负起了照看小庙的任务来,不就是每次上山多背点香烛么,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个小庙,平时还能躲躲雨,夜了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呢。

小庙落成的当日,慎家就给王况捎来了话,说是小庙已经落成,请小东家前去给小庙开个光,同时,慎家人也找到了王况所说的那个山洞的位置,说是那洞里,竟然有石床石凳,地面很整洁,石床石凳上也很干净,就像是头天还有人住过的一样,可是,洞中的其他地方,硬是看不出有人住的痕迹。

第二五六章再加一层光环

第二五六章再加一层光环

黄大没回来,所以王况也就没和慎家敲定去看山洞的时间,而是说等自己闲下来再通知慎家,让那个慎家子弟带自己上山去。e^看现在并不适合爬山,尤其是这春天雨多,山路泥泞,不好攀爬。

最重要的是,王况需要确定那山洞里究竟有没人住,山洞里的一尘不染,并不是有人住的痕迹。这个山洞,从王况开始知道的时候,就一直是一尘不染的,原因很简单,每天,总会有几阵风从洞外吹到洞里,在洞中盘旋一圈后出去,也正是这几阵风,将石床石凳上的尘土全都卷了出去,使得洞中总保持干净。

也恰恰正是这阵风的存在,所以后世的村民们都将这个山洞当成圣地来看,他们说那风是神仙派来巡视的鬼仆弄的,就是要来打扫洞府,也是来看看是不是有人前来搞破坏。

事实上,这风和什么神仙鬼怪的根本沾不上边,之所以会有这阵风,恰是因了山洞面北而开,而南山又是方圆几百里内最高的山,海拔到了千米以上,这么高的山,山顶上每天总是有风,不管是东风还是西风或者北风,吹到洞口附近,都会被洞口两侧的喇叭口山石挡一下,旋到洞里去,风大了,吹到洞里就起一阵旋风,风小了,可能到洞口就消失了。

既然还有这么好“鬼仆”,王况自然是要加以利用的,给这山洞再加一层的神秘上去,这个世界,其他的都会如过眼烟云,被时间湮灭得个干干净净的,只有传说,尤其是神话传说,才能在滔滔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经久不息。

要想让山洞免受打搅,神话传说就是最好的保护伞,当神话根深蒂固的扎根在民间之后,这山洞里的一切一切,都不会有人敢去轻易动一个指头。

所以,王况还要做一件事,家里的灰岗岩石头,上次做台球桌还剩下一大块,摆在后院里没动,于是这些天,王五就又有活干了,整天的和王况躲后院一个小屋里,叮叮噹噹的敲凿着石头,声音一直持续了十几天,这才停了下来。

王况在这里忙着,林颖芝也没闲着,陈丫儿的临盆日子越来越近,这些天都已经很少下地了,王凌不让下地,宝贝着呢,这可是王家劫难之后所出的第一个后代。

这段时间,林颖芝也渐渐的接手了富来的事务,在她看来,自己夫君以后肯定要入朝堂的,不可能总来插手商铺的买卖,而孙铭前虽然是重新接手了富来的管理,却已经习惯了有什么事情总来找王况商量,王况又没时间,也没那个心去管,就让林颖芝接了。

小娘子是个经商天才,从她接手之后就可以看得出来。王况以前对富来的伙计都是很宽容的,基本上除了保证他们的福利外,其他都是放任不管,富来人的团结,还是靠的他们自身的约束和富来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及王况的号召力。

这样的管理方式,若是小家小业的,倒是可行,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现在富来的分号,大多是是在建州境内,外州只有那么三两家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可富来不可能就这么止步不前,即便王况愿意,可以后随着家族的壮大,族中人肯定是不满意的,想要更进一步,尤其是孙家人,那就不是王况能约束的了。

现在有王况在,依着王况的威望,只要王况在一天,富来就能保持这个势头一直下去,但过上个几十年,王况万一真的不管了,或者说撒手西归,到了那个时候,不管谁来接手,其威望和王况根本没的比,那么,这样放任的制度就很可能成为隐患。

林家不是大家族,可也是延续传承了几代人的,一个家族要想很好的延续传承下去,就必须得有一整套完整的族法家规,做到令行禁止,以法治家,而不是以情治家。林颖芝是深知这一点。

孙家也仅是靠孙铭前这些年的打拼这才起来的,以前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有资财的普通平民,经商的经验,也是他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这些经验,并不是很管用,不然的话,富来客栈也不会在王况来之前,还是那么个小客栈了。

王况自己也是没个经验,创业几次都是失败告终,可以说是没有当老板的经验,订立的制度,几乎都是从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产业的管理,员工的感受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必须有其一整套的完备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这样才能保证即便管理者不在,也能让一个企业维持正常的运转,一个企业,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的魅力就能延续的,靠魅力维持的企业,当魅力主角不在了,这个企业也就基本走到头了。

因此这段时间,林颖芝接手后,除了继续保留王况原来定下来的福利制度外,又给富来定了几条约束,尽管她并不是很认同王况定出的这么高的福利,高福利没错,可也得分场合,分人去。比如说那条只要你能吃得下,富来里的东西随便你吃,就不是很合理,这是富来有这个财力去支持,要是换了别家,恐怕早就被吃垮了。

真正合理的应该是对那些有大功或者说大贡献的人才能实行这么一条,所谓论功行赏就是这么个道理,你什么功劳,什么贡献,就给你相应的待遇。这样时间长了,有功劳的就能给后来的人树立一个标杆,让他们有个努力的方向才是,但王况是家主,家主的威信是必须维持的,要改,也必须是由王况自己去改,林颖芝不愿意,也不肯去影响在别人心目中那个神一般的小东家形象。

林颖芝的接手,让富来客栈和富来商行的运转效率更高了起来,许多人都重新调配了位置,而不是采用王况之前的那种按资格的升迁办法,比如说富来商行的一个伙计,叫全涣金的,才来一年多,就因为能说会道,口齿伶俐而被提为了负责采买的管事。

其实按资格升迁,也不算是王况的做法,他只是沿袭了孙铭前的做法,没去改变而已。王况自己也是很讨厌论资排辈的,但因为这是孙铭前定下来的,为尊重孙铭前,加上一时间也没发现有什么人可以破格提拔,所以就没去改变。如果真要是论资排辈,去福州就轮不到高三了。

眼见得一个才来一年多的人就升到了管事,每月的月钱和年底的红包也多了许多,因此这一招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几乎都打消了熬资格的想法,个个都干得很是卖力。

林颖芝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奖惩办法,比如说有提出新想法的,不管可行不可行,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为富来着想的,都给于相应的奖励,这比王况以前的奖惩制度又进了一步,王况以往也只是针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