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档案材料上的一两句而为难他们呢?
诸洪强、成仲开他们那样的小青年有点怕。但事到如今,也只有听天由命了。王作弦虽然年纪还小,但经过这些天的锻炼,思想和心理上已经成熟和坚强了许多。他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历史记录因了这一笔才变得更加有意义,怎么能不让那些作鉴定的人给自己写进档案材料里呢?非得要写上去,自己在总结里也要大写特定。
压力最大的是邵成福。他这些天也有些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不是怕什么事,他是不甘心,自己没干什么坏事,却要被一些貌似正确的家伙指斥,还要被他们逼着做这做那,写这写那。在这种事上,权力就是一切,社会陷入了真正的无法无天。邵成福由此想到了,就完整的法制体系来说,在这种情况,应该要有一种力量来为弱势一方申诉和伸张,比如国际上法制国家的律师制度。
全校进入到总结鉴定阶段,刘文英也估计到老邵会很为难的。这时,她就来找老邵,想陪他走走,说说话,排解排解心头的压抑。
“老邵,你是怎么打算的?”文英问道。
“打算?要说打算,个人只能打算自己能为的事,别人手上的事就无法打算了。”看来,老邵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尽人事,安天命吧。”文英也是取这种思想。
“我想,怎么鉴定是他们的事,但个人总结是自己的事。我自己的笔,一定要*实的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我绝不会按他们的意思行文的。”老邵是不怕担当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所以,也犯不着为了迎合谁而故意埋汰自己。
“是啊,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能正确总结自己,那别人怎么说都行了。”文英支持老邵写出真实的自己。
思想明确了,两个人心里压着的东西似乎也轻了许多。他们都抛开那烦心的事,专注地欣赏起夜幕下的南江景色来了。茫茫黑夜里,航船并不因黑暗而停止,它始终亮着自己的航灯,划破江面的黑暗,坚定地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六章 不能处分他(7)
安贻恒从家里回来,带来了一个内部消息。他在寝室里神秘兮兮地向大伙儿说:“告诉你们,重大内部消息,非常重大!”
“哎呀,你快说吧。用了那么多重大,我们没法与你共鸣。”黄粤豫总是最着急的。
“我们学校的事,上面很重视。我是说上面,顶上面,最上面。”安贻恒生怕大伙儿没听懂。
“好了,大家都明白你是指什么。你就快说怎么个重视法吧。”黄粤豫还是催着安贻恒。
“上面发了红头文件,把姓舒的给撤了,让他提前退休回家抱孙子去了。哈哈。”安贻恒终于说出了关键内容。
“瞎说。就姓舒的这么个级别,还犯得着那个上面发文件?别耍哥们了。”黄粤豫不相信。
“信不信随便你。这个文件是下发到县团级的,系里的头头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还有,你家老爷子可能迟些日子也会看得到。”安贻恒说得像模像样。
“哎,我说不管什么文件不文件,这几天好像学校广播里在讲到院里主管行政工作的领导时,不是原来姓舒的了,换成给我们大作人生理想报告的那个闵长君了。”诸洪强用事实验证了安贻恒所说的事。
“是吗?看看,我说的不是假的吧。”安贻恒得意地说。
“那这么说,姓舒的犯了错误了?那么,我们就是对的了?那学校得给我们恢复名誉,得给邵班长撤销处分、恢复职务。”成仲开来了个连锁反应。
“小老弟哎,这你就不懂了。人家上面可能是把这作两回事考虑的。在选举的事上,可没说按学校组织的意图安排内定人选有什么错。说姓舒的错误是错在了他没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制止大学生的行动,以至于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安贻恒可能知道更多具体的文件内容。
“那,那,那么说来,如果当初姓舒的发狠心把大学生们给*了,还会受上面表扬啦?”成仲开那个脑袋瓜子不够想这种问题了。
“这个,大家各自理解吧。”安贻恒知道,这种问题是不能随便说的了。
各人怎么理解?别人作何理解,眼下不好一一交流,但邵成福知道,安贻恒是把最实质性的关键问题留给大伙儿了。邵成福自己是这样理解的:体制改革也好,推行公民选举也好,加强法制建设也好,凡事在组织上的统一策划布署下进行,就是对的。如果群众或民间要在组织之前有所动作,有所要求,有所取代,就是破坏了这种计划性和一致性,就是错的。再说大一点,就是破坏了安定团结,就是犯罪!唉,天衣无缝的管制啊!
寝室里大伙儿正在各自猜着安贻恒出的“谜”,刘晓楠夜读回来了。他也带来个最新消息,不是内部的,是个刚刚公开的消息。刚才在外语系教室里看书时,有人打开收音机,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这样一则消息:一九八O年十一月五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对*、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向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提起公诉后,原来由公安部拘押的江青、张春桥等十名被告人,即于当日移交法警看管。十一月十日将向被告人递送起诉书;到十一月二十日将正式开庭审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满载人民意愿的南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1)
经历过这一段的风风雨雨,王育萍和刘晓楠越发惦记着每周的休息日去工地上与亲人相聚。平日在学校认真学习,周日去工地看望亲人,帮他干干活,多挣点计件工资,这已经成了他们两个人的规律性生活了。
初冬的工地上,寒气逼人,蒙着一层薄霜的砖块沙石,隔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手套还能让人感觉到有一股浸入指骨的冷气。王育萍给父亲和刘哥递着砖块,手套不一会就被霜水浸湿了,不再对手指有什么保暖作用。不一会儿,手指就冻得不行了,她不得不停下手来,取下手套,将冻红的双手合在嘴上哈着热气。
刘晓楠和师傅对这样的初冬霜冻还不怎么在意,他们早就习惯在冰天雪地里的野外作业了。记得当年公司向西部三线调动时,正值寒冬腊月。为了在年前把施工机械设备全部运到新工地,刘晓楠跟着师傅冒着零下的气温通宵往车上装设备。天上下着毛毛冻雨,雨雾一落到身上就结成冰,棉衣被冻成铠甲一样的梆硬了。大家在巨大的探照灯光下,或借助吊车,或凭着肩扛,将笨重的设备一台台地装上专列的大车皮。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和考验多了,公司的师傅们对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有了极强的抵抗能力。就初冬这点低温,大伙儿都根本不在乎了。刘晓楠手上一边砌着砖块,一边看着育萍跺着脚,哈着手的样子,又好笑又心疼,对她说:
“育萍,你先到工棚里去烤烤火,等半上午天气暖和了再来做事吧。”工地上的人都知道,霜冻天气主要是早晨这一段时间很冷,到半上午太阳出来了,就好多了。
“不,那就没人给你们递砖了。”育萍不是个娇气的女孩。
“没事,我和师傅自己伸手拿砖块就行了。去吧,另冻坏了。”刘晓楠还是要她去烤火。
“不。”育萍一边说着,一边就不哈手了,又重新干起活来。
这时,在工地边上,有人用边碎木柴烧起了一堆火,好几个小青年围着在烤火。刘晓楠看了一眼,是几个不熟悉的大孩子,就问师傅:“师傅,队里又来了新工人?”
“哪里啊,那是今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子弟,到工地来打临工了。”王师傅说。
师徒俩正说着,搭建筑脚手架的彭师傅过来了。彭师傅是工程队里比王师傅他们晚一辈的人,但比刘晓楠他们这一班年青人要早十多年,所以,刘晓楠一直都尊称他一声“师傅”。彭师傅一边调整着晓楠他们师徒作业的架子,一边和晓楠打了招呼:“晓楠,又来帮你师傅了。”
“彭师傅,你还好吧?”刘晓楠也礼貌地问候彭师傅。
“好啊,现在工资啊、加班费啊都多些,酒钱不愁了。要不,等下收工了我们再喝几杯?哈哈。”彭师傅高兴地说。
“那就好,工地上有事做,有钱赚,不缺酒,就是好日子啊。上几年,我们师徒们想喝次好的,还非得等发工资那一天。真是难熬。哈哈。”刘晓楠是清楚地记得往事的。
“是啊。不过我也就是个有酒喝的命,不如你师傅福气大啊。唉。”彭师傅也有心烦的事。
“哪里,都有福气,彭师傅你也有福气。”刘晓楠安慰着他。
“那不一样,看你师傅,有你,有育萍,现在是大学生,以后就是干部。我那个,你看,混了个高中毕业,现在在那边烤火。”
刘晓楠这里和彭师傅说着,又有几个师傅和师兄弟凑过来了。
“这也不怪孩子们。就我们那个子弟学校,那种教学水平,能教出什么好成绩来,就是个误人子弟。”木工班的曹师傅说。
“是啊,公司基地那边市里的中学年年都送出不少大学生,我们子弟学校年年是吃鸭蛋。”钢筋班的张师傅说。
“有什么办法啊?子弟学校分不到好老师,成了中学毕业生教中学,那还不只有耽误我们这些人家的孩子了。我连骂孩子都不好骂,他还怨我这个家长的单位不好,害得他上不了市里的学校,单位的子弟学校又不行。唉。”混凝土班的唐师傅说。
“晓楠,你和育萍都是学师范的,快点回来教我们的小家伙吧。我家那小子明年就上学了。”甘师兄比刘晓楠大一两岁,孩子快七岁了。
“是啊,上次公司王书记来工地,我们还提了意见要办好子弟学校。他当时还说,公司里就等你回来,把学校交给你管,好好地办起来。”颜师兄也等着晓楠师弟回来教他的孩子。
面对师傅们、师兄们的热情期盼,刘晓楠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自己这两三年来,一直在往专业学术上作着打算,至于回去当老师、管学校,确实还没想过。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2)
中午工间休息,刘晓楠要到工地办公室找何书记,想和他说说话。公司在省城的业务越来越多了,项目也做得越来越大了,就把整个工程处都调过来了。师傅告诉晓楠,工程队的何书记现在已经是工程处的副书记了。刘晓楠就在工程处党委办公室里找到了何书记。
“何书记,师傅们对公司子弟学校意见还蛮大啊?”刘晓楠说。
“那倒是的。师傅们一年到头在外地工地上做事,孩子丢在基地,就想着能在学校里学点东西,考个好学校,将来有个好前程啊。”何书记天天在一线工地,对工人师傅的情况非常了解。
“以前那些年好像没这么大意见呀?”刘晓楠和大家一起生活了好些年,还是头一次见师傅们对学校教学问题这么关注。
“那些年不兴考学校,反正在中学混到毕业就是下乡,然后等着公司再把他们招工招上来。大家也就无所谓了。现在不同了,考不考得上大学差别大了。你看同样都是子弟,你师傅家小王以后就是干部,而小李、小罗她们现在连正式工作还定不下来。”何书记的口气里也在为师傅们着急。
“师傅们希望我毕业后,回来把子弟学校搞好。”刘晓楠说。
“我也希望你能回来。不过不仅仅是搞好子弟学校。”何书记站在施工企业领导人的角度,与刘晓楠谈起了有关提高施工队伍技能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问题。
现在国家建设迎来了一个新高潮,建设水平与以前的“干打垒”根本不是一回事了,对施工企业的要求也更高了。就说进入省城接受建设任务,那些现代化的厂房施工,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质量要求,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和提高。目前的施工队伍已经显出不太适应建设任务的需要了。
所以,在何书记看来,对于个人家庭来说,让孩子上个好学,考个大学,是很重要的事,师傅们希望刘晓楠这样的知心的大学生能帮帮他们。但是,从整个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抓紧提高队伍人员的技术水平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公司里急需刘晓楠这样由公司自己的工人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带领着工友们共同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还有,公司职工的出路应该主要放在公司的发展上。因此,子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是为一线施工队伍培养和训练合格的技术工人,也就是搞中等技工教育与培训。甚至在可以在全省建工系统建立职工培训和技术工人培养的基地,为各个施工企业培养和输送技术工人。所以,像刘晓楠这样既学了师范教育,又有建筑工地实践经验的人才,是当前最需要的了。
“其实,不但技工水平要提高,就是我们现在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干部的能力水平都急需提高。否则,就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了。”何书记看问题的层次更高些。
“是吗?”刘晓楠对这个问题有些兴趣。
“是这样的,省局已经在重视这个问题了。你今天注意了吗,工程处的李书记和技术总管曹工都没在工地。”何书记提醒刘晓楠。
“是没见到他们两位。”以往来工地,刘晓楠多多少少总能见到这几位领导的。
“他们已经去省局报到,先在本系统的培训学校加强一下文化基础,明年一开学就将要参加为期两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学历学习。哦,学习的地方就是你们师院附近的南方大学土木系。”何书记告诉刘晓楠。
“哎呀,那好啊,我可以和两位领导做隔壁同学了。呵呵。”刘晓楠高兴了。
“是的,其实你们两个学校就是紧挨着的,以后是可以多走走。晓楠啊,要是你能学上建工专业知识,那就更有利于在子弟教育中,为公司培养专业对口的后备人才了。”老领导对这个自己看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寄予许多的期望。。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3)
又是一个新的春天。都说春天人容易犯困,整天的学习也真让刘晓楠觉得很困。这天晚饭后,刘晓楠没直接开始学习,破例地在一间安静的教室里,趴在课桌上打起盹来。正迷糊着,被人叫醒了。刘晓楠睁开眼一看,是成仲开。
“什么事啊,仲开?”刘晓楠有点奇怪,像这样被寝室里的同学找到教室来的时候,三年多来还很少有。一定是有了什么急事。
“快回寝室去吧。你们单位的领导来了。”成仲开说话的声音还有点急促。
“单位的领导,谁啊?”这让刘晓楠还一时想不起会有哪位领导这时候来学校找自己。
“姓李,说是你们单位书记。”成仲开说。
“哦,是李书记,还有个姓曹的吧?”刘晓楠想起来了,一定是公司工程处的李书记和曹工他们俩到南方大学来了。
“是还有个人,姓什么不知道。你赶快去不就知道了吗?”成仲开催着大刘快点。
刘晓楠赶快收拾起书包,回寝室去。果然是李书记和曹工来了。
“李书记,曹工,对不起啊,让你们等了。本应我去拜访二位领导的。”刘晓楠抱歉地说。
“你是一门心思在学习上,我们刚才都听你的同学讲了。看来,你是作了当大科学家的打算了。呵呵。”李书记笑着说。
“既然当了学生,就尽量多学点东西呗,也不辜负了公司的领导和师傅们啊。嘿嘿。”刘晓楠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是啊,现在国家开始经济建设新时期了,到处都需要人才啊,科研教学战线也好,经济建设战线也好,都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现在组织部门就提出了各级干部‘四化’的要求。”李书记说。
“干部‘四化’?”刘晓楠还不太熟悉这个提法。
“是啊,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我们这不就来补专业知识的课来了吗。哈哈。”曹工解释说。
李书记他们这次到南方大学土木系,是参加全省建工系统统一组织的中层干部专业深造大专班的学习的。现在国家开展现代化建设,新上项目的科技含量都大大提升了。而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跟不上去,达不到项目的技术要求。就说现在省直属施工公司里,作为施工基本队伍的工程队,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大学水平的,其业务技术、安全质量、行政政治管理各方面的干部都是中等学历及以下的水平。所以,省局打算花个五年左右时间,对现有管理人员中有培养潜力的,全部进行一次进修提高。
“晓楠,像你这样的新时代第一批正规大学本科人才,是公司里最需要的。用句套话说,你可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大学生啊!”李书记说着还拍了拍刘晓楠的肩膀,接着他又顺便提高了一些声音,对寝室的同学们说了一句:“当然,整个国家都在等着你们这一批人才。到你们毕业时,那一定是各单位人事部门抢都抢不到手的啊。哈哈。”
是啊,如果放下个人志向不说,从对青年人才的需要来说,科研所、大学与经济生产建设单位是一样的急需啊。刘晓楠顺着李书记的话想下去,公司现有的干部队伍人员都得要到学校来进修、“加工”了,若有新的专业业务人才补充进去,肯定是再好不过的了。而自己正是由公司提供工资资助,进入大学深造形成的人才啊。按李书记的话说,自己是从公司的工人队伍中走出来的,自己在本质上是属于那支工人队伍的。
“李书记,我前次去工地上看望师傅们时,他们也特别希望我能回去帮大伙搞好子弟教育。何书记还说,要是能学点建工专业知识,还能把师傅们的子弟培养成公司施工队伍的后备人才嘞。”刘晓楠想起了那次在工地上大伙的话。
“是啊,不但要培养子弟,可能现有工人队伍也需要加强文化和技术培训。这些方面都会有你的工作做,有你的用武之地。”李书记说道。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4)
刘晓楠与李